女性哥特视角下《简·爱》与《呼啸山庄》的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简·爱》与《呼啸山庄》叙述视角对比分析

《简·爱》与《呼啸山庄》叙述视角对比分析

经典新读·新纪实252021.07一、引言在世界文学浩瀚的长河中,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艾米丽·勃朗特与安妮·勃朗特堪称世界文坛极负盛誉的姐妹花,她们的代表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好评。

三姐妹的代表作品中尤其以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最受读者追捧,据统计这两部作品被翻译成数十种外国语言,在世界范围内有多达几百个版本。

两部小说都以爱情作为叙事的主题与主线,都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展开叙事,从思想性来说,这两部小说都具有思想深刻、隽永的特质;从表现的张力来看,两部作品都呈现出汹涌澎湃的激情。

两部小说在出版后也都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评论,小说《简·爱》所倡导的女性独立精神使得其在出版伊始就受到了不少评论家的高度认可与赞扬,但蕴含在其作品中的主观精神也使得该作品受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卫道士们的抨击与批判,批判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作品所表达的强烈主观感情。

与《简·爱》形成鲜明对比的《呼啸山庄》,由于作者借助于客观叙事的手法来表达思想认识,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在品读作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带有个人偏好的认知,故而在作品初问世之际,在道德领域该部作品并没有像《简·爱》那样受到更多的诘难。

重读《简·爱》与《呼啸山庄》之余,笔者拟从叙述视角的角度来对两部作品展开对比分析。

二、《简·爱》与《呼啸山庄》这两部作品叙述视角的单一视角与多重视角对比叙事视角,通俗来讲就是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

视角与叙述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叙述者在叙述活动中承担着陈述主体的角色,其与视角一起,共同构成了叙述。

虽然在叙述方式上都是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但是两部作品中叙述视角的个数和位置是存在不同的。

具体体现在《简·爱》的单一视角与《呼啸山庄》的多重视角。

《简·爱》是由其主人公——一名贫穷的家庭女教师来担任叙述者视角的,在该作品中,女主人公对其人生经历做了回顾,在其通过第一人称的回顾性的叙述过程中,有两条主线在交替进行,第一条主线是作为叙述者的主人公站在现在的角度上对于往事的追忆回顾,简言之就是叙述自我,第二条主线是被追忆的主人公在过去对于彼时正在经历的事件及其感受,即经验自我。

浅析《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简·爱》和《呼啸山庄》是两部英国文学经典作品,被认为是女性文学的代表作。

这两部小说都涉及到了女性意识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两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可以更深入地了解19世纪英国女性的处境和心理状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进行浅析,探讨其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简·爱》和《呼啸山庄》的女性形象有着明显的对比。

《简·爱》的女主角简·爱是一个自立自强、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她在男权社会中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尊严,不愿妥协和牺牲自己的原则。

《呼啸山庄》的女主角凯瑟琳则是一个复杂而深沉的女性形象,她在感情与理性之间挣扎,最终选择了牺牲自己的幸福,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

两位女主角的不同选择反映了19世纪英国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处境和心理状态。

从婚姻观念上看,《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在《简·爱》中,简·爱拒绝了传统的婚姻观念,她不愿成为男性的附属品,不愿放弃自己的尊严和自由。

她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与之相反,在《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却选择了牺牲自己的幸福,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

她将自己的幸福置于家庭、社会的利益之上,成为了一个牺牲者。

可以看出,简·爱对婚姻持有的是一种自由、平等的态度,而凯瑟琳则受制于传统的婚姻观念,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从职业观念上看,《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形象也有所不同。

简·爱在小说中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女性,她不依赖于男性,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了生活费用,成为了一个充满独立精神的女性形象。

而凯瑟琳则是一个身不由己的女性形象,她在父亲的安排下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成为了一个家庭的妻子和母亲,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由。

可以看出,简·爱对于职业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而凯瑟琳则受制于家庭和社会的观念,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

《简爱》与《呼啸山庄》中爱情态度的比较

《简爱》与《呼啸山庄》中爱情态度的比较
《简爱》与《呼啸山庄》中爱情态度的比较
摘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意识,在阶级社会中爱情意识由物质基础所决定。相反,爱情态度的不同也会影响到人的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地位。《简爱》和《呼啸山庄》19世纪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洛特・勃朗特和艾米利・勃朗特的作品。作品中主人公有着相同的社会起点但却有着不同的结局,原因在于相同的社会条件下,二人的爱情态度不同。关键词:经济基础;爱情态度;现实 引言 在作品《简爱》中主人公简爱最终与爱人罗切斯特走到了一起,而《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因爱生恨最终因难以忘记与凯瑟琳的恋情郁郁而终。阐述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主人公的遭遇,主人公近乎相同的生活起点最终因为爱情而得到了不同的结局。 一、《简爱》与《呼啸山庄》主人公不同的爱情态度 人的行为受到人思想的指挥,文学作品中主人公并没有直言表明自身的爱情观,但主人公用行动证明了其对待爱情的态度。《简爱》中简爱从小在父母双亡,简爱在舅父家中长大,舅父的去世使得简爱的生活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舅母长期歧视、虐待简爱,并将简爱与自己的孩子隔离开。简爱不屈地方抗最终被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院长是个人面兽心的伪君子,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对小简爱进行摧残。好友海伦的病逝使得孤儿院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简爱因此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并且执教两年,生活虽然很艰苦但简爱一直相信会越来越好。离开孤儿院后简爱到了桑菲尔德庄园任教,庄园主罗切斯特很少回到庄园,一次意外的偶遇让简爱发现了罗切斯特的忧郁,但长期的相处了解让二人相爱了。罗切斯特向简爱求婚简爱答应了,但婚礼当天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已经结婚15年,并且妻子还活着。他们的婚姻不被法律所许可,简爱一怒之下离开了罗切斯特,经历一段艰辛的旅程简爱被圣约翰收留。得知叔父去世并给自己留了一部分遗产,意外的是圣约翰竟是自己的表兄,简爱决定平分家产,圣约翰却要求简爱嫁个他并和他一起去印度,简爱拒绝了圣约翰,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找到了罗切斯特,二人最终排除艰难险阻走到了一起。《呼啸山庄》是爱情与复仇的结合,作品悲喜交加。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从小被收养,得到得到了主人的爱与凯瑟琳的倾慕,然后主人死后主人的儿子亨德雷却将希斯克利夫贬为奴仆,与此同时凯瑟琳移情别恋喜欢上了家境殷实的埃德加。希斯克利夫一怒之下离开庄园三年后致富回到庄园开始了复仇。通过赌博赢光了亨德雷的财产,逼死亨德雷,故意娶了亨德雷的妹妹伊莎贝拉进行迫害,并将亨德雷的儿子哈里顿贬为奴仆,凯瑟琳忧郁过度难产而死。十年后,希斯克利夫又施计使埃德加的女儿小凯瑟琳,嫁给了自己即将死去的儿子小林顿。埃德加和小林顿都死了,希斯克利夫最终把埃德加家的财产也据为己有。复仇得逞了,但是他无法从对死去的凯瑟琳的恋情中解脱出来,最终不吃不喝苦恋而死。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继承了山庄和田庄的产业,两人终于相爱,去画眉田庄安了家。小说在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两部作品中主人公最后不同的结局起因是爱情,结局也是爱情。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简爱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为了获得爱情她不在乎艰苦的生活,不在乎别人的冷嘲热讽,最终跟心爱的人走到了一起。而希斯克利夫面对同样的遭遇却选择了报复,仇恨占据了他的内心,无尽的伤痛让他失去了爱人、失去了生活的目标,最终希斯克利夫郁郁而终。不同的爱情态度导致两个人的生活相去甚远。 二、《简爱》与《呼啸山庄》主人公不同爱情态度成因 作为同样的家庭出身背景,两个主人公都经历了童年太多的磨难与困苦。表现在从小没有父母的悉心呵护,备受欺凌,从小在一个没有爱的环境中的成长等等,但二者却有着不同的心境。分析二者心境的差别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性别差异。简爱是女性,天生性格中就有着辞让之心,对人有慈母一样的胸怀。虽然没有的到舅母的关心但是却看到了舅母对待自己的子女。人性的本质在对爱情的态度上起了作用。希斯克利夫是男性,骨子里透着好胜斗狠的本质,从小被收养内心就有着一份对社会对他人的仇恨。 第二,环境差异。简爱生活在孤儿院,虽然院长是个伪君子但是小伙伴之间的相处还是很融洽的,这使得简爱的内心充满阳光、充满爱。六年的教育改变了简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感化作用让简爱内心充满善意,教师的工作教会简爱如何与人相处、与人为善。希斯克利夫遭受背叛与排挤,离开庄园自己谋求生路发财致富。英国当时处于资本主义社会,希斯克利夫能在在资本主义的自私自利、勾心斗角的环境中发财致富,说明在那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中他已经掌握的生存之道,恃强凌弱、不择手段的信念早已贯穿在他的头脑中、融入到他的骨子里。在回到庄园后他的系一列报复是不择手段的,庄园人长期生活在闭塞的环境中,对外面世界的欺诈与争斗知之甚少。 第三,恋爱差异。简爱的爱情开始于成年时期,当她遇到罗切斯特时,简爱的生活已基本稳定,靠着自己的劳动能够养活自己,经济的稳定使得简爱精神上的稳定价值观、爱情观的稳定,此时的简爱理性多于感性,二人的情感中没有第三者,虽然有这众多阻挠,但两个人的心中还是爱着对方的。希斯克利夫从小与凯瑟琳青梅竹马,然而凯瑟琳长大后因爱慕权贵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如果说简爱的爱情是获得,那么希斯克利夫的爱情就是背叛与失去,男人的尊严以及资本主义性质的自私让希斯克利夫的内心充满仇恨,报仇是他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三、《简爱》与《呼啸山庄》主人公不同爱情态度导致不同结局 不同的爱情观导致简爱与希斯克利夫的行动不一样,不同的行动造成不同的结局。简爱抛弃了一切义无反顾地与罗切斯特走到一起,他不顾他人的非议与白眼、不顾罗切斯特的健康与疾病、不顾罗切斯特的富贵与贫穷,义无反顾地走在了一起,简爱与罗切斯特的表现正是爱情与现实的抗争,在现实社会中很对情侣面对残酷的现实选择了分手,而简爱与罗切斯特的抗争正表现出二人对爱情、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挑战。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的行为就是对社会压迫的不屈抗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挑战。而希斯克利夫在受到背叛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他希望通过强大自己来报复者写曾经伤害过他的人。在希斯克利夫的头脑中,只有弱肉强食,试着生存的道理。一切的背判都将得到报复,一切的不公平在暴力的驱使下能得到公正。面对残酷的现实,希斯克利夫选择了适应社会,屈服于现实。在凯瑟琳去世后,希斯克利夫郁郁而终,因为他已经失去了或者的目标,曾经的活着是为了凯瑟琳,然而凯瑟琳背叛了他,他活着就是为了复仇,然而凯瑟琳去世了他却不知道还有什么活着的意义,他一直深陷于过去的泥潭中无法自拔。内心无法走出黑暗,他的世界就一直无法走向光明。最终希斯克利夫的结局是郁郁而终,含恨而去。 结语 不同的生活态度让我们选择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爱情态度让我们拥有不同的情感经历和归宿,本文通过比较简爱和希斯克利夫不同的爱情观展示给人们的是面对残酷的社会环境,我们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爱情与现实,我们要多考虑一下爱情,现实再残酷我们坚持一些,总会过去的,然而没有了对爱情的向往我们的生活将会枯燥乏味,没有精神的我们生活将会失去方向,活在人世间的只是一副臭皮囊罢了。 参考文献:[1]刘炳善.1992.英国文学简史,河南人民出版社.[2]张耘.1998.荒原上短暂的石楠花―勃朗特姐妹传.中国文联出版社,北京.[3]张伯香.1998.英国文学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4]刘国屏.1997.世界文学名著导读,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南昌.

浅析《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摘要】《简·爱》和《呼啸山庄》这两部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在19世纪英国社会背景下展现出不同的面貌。

在这两部小说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地位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但是她们对婚姻观念和自我意识的认识却有所不同。

与此女性在追求自立和自由方面也有各自的表现。

性别角色和性别歧视是影响女性意识的重要因素,而教育和知识的获取对女性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对比《简·爱》和《呼啸山庄》中女性意识的异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对女性角色的态度,并从中得到对女性意识的启示与反思。

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也是对当时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揭示。

【关键词】女性意识、《简·爱》、《呼啸山庄》、社会地位、权力、婚姻观念、自我意识、自立、追求自由、性别角色、性别歧视、教育、知识、对比、态度、启示、反思1. 引言1.1 介绍《简·爱》和《呼啸山庄》《简·爱》和《呼啸山庄》是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两部小说,分别由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姐妹创作。

这两部小说中都描绘了女性在19世纪英国社会中的处境和意识形态,反映了当时女性所面临的压力和困境。

《简·爱》讲述了主人公简·爱从小孤苦无依到逐渐奋斗获得自由和尊严的故事。

简·爱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和坚强意志的女性,在一个男权主导的社会中,她为自己争取权利和尊严,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和幸福。

而《呼啸山庄》则更加阴郁和充满暴力,描绘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复杂而不幸的爱情故事。

凯瑟琳虽然表面柔弱,但内心却充满了叛逆和渴望自由的意识。

在男权社会中,她的命运受到严重限制,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通过介绍这两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简·爱》和《呼啸山庄》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展现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中女性地位和意识的深刻思考。

对比解读《呼啸山庄》与《简爱》中的女性形象

对比解读《呼啸山庄》与《简爱》中的女性形象

对比解读《呼啸山庄》与《简爱》中的女性形象《简爱》和《呼啸山庄》是两姐妹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表现女性的自尊与自强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在当时的社会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然而勃朗特姐妹在叙事风格以及艺术手法上还是截然不同的,不仅在人物性格上,而且在人物命运的安排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别,代表着不同的女性观点。

一、人物命运的不同《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小说。

在英国维多利亚初期,一位性格倔强、具有反叛思想的女性简·爱,从小生活贫苦,父母双亡,不得不寄住在舅舅家,唯一疼爱的舅舅却也离开了她,之后,每天受尽了舅母和表哥的虐待和欺辱,少年时代被送到罗伍德寄宿制学校,本想着可以离开家,离开舅母的虐待,但是在学校里却也受到了折磨。

终于折磨的日子到头了,她长大了,被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自强自立,不卑不亢,好的生活终于慢慢浮现。

慢慢地,她与庄园主罗彻斯特产生了爱情,本以为会好好地生活,但是在那个充满不公的时代,她和罗的爱情真是一波三折,充满了戏剧性。

相爱的人总会有好结果的,终于,她和罗走在了一起,这时候的罗被烧致残,简也并没有放弃,选择了平等的爱情,维护了自由的平等。

简·爱和每一个人都一样,走的是一条艰辛的路,没有任何人引导,没有光明,只有自己在黑暗中前行。

路是走出来的,艰难的道路,处处碰壁,艰苦的生活并没有让简·爱气馁,虽然内心也是自卑的,但是她知道只有努力走下去才能改变自己,改变现状,她相信光明的一天会到来[1]。

《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凯瑟琳是个骄傲、内心充满狂热的女性。

在当时吉卜赛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老主人死了之后,他受尽主人儿子的欺负,这时候,凯瑟琳却不一样,而是欣赏、关心他,在所有人都对他不理不睬的时候,凯瑟琳给了他关爱,以致于他对凯瑟琳产生了浓厚的爱情。

不是有爱情就会在一起的,英国初期,世俗的等级观念彻底摧毁了他对她的爱,当然,他也是个不卑不亢的少年,他决定走出去,提高自己的地位,来点燃希望。

浅析《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

声屏世界2020/01文艺直通车热播冷评小说与影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写小说不能写生活,而是要用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准确流畅的语言将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好的小说形态各异、结构不同、语言风格各异,但是其共同点是能让人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影视是一种不同于文学的表现形式,如果说小说是一种通过语言激发想象力的艺术形式,那么影视则是一种通过画面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艺术形式。

《简·爱》和《呼啸山庄》不论是小说还是影视,都受到了大众的广泛欢迎,这源于两者在科学、民主思潮的影响下,从女性视角出发,并结合大量的艺术表现形式分析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笼罩下勇于突破自我、争取社会地位并实现自身价值的深刻思想。

浅析《简·爱》和《呼啸山庄》影视作品《简·爱》最初源于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著作的一篇长篇小说,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简·爱在当时尊崇男权的社会中追求自由、追求尊严、坚持自我并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电影艺术将演员、声音、人物、画面、图片等结合在一起,用直观、生动的叙述形式引人入胜地将观众带入到一个男女主人公起伏曲折的爱情故事里,成功塑造了一个勇于说不、勇于反抗权威、争取和平、热爱自由的女性形象。

19世纪的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尽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牢固,但是英国妇女的地位始终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这个时期社会的显著特征是以男性权威为主、大部分女性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在社会上没有话语权、自我意识缺乏。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著名文学家艾米莉·勃朗特的成功之作,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独立、刚毅、热情、纯真的女性精神。

小说描写的是被山庄老主人收养的孤儿希斯克利夫因受屈以及恋爱失败,离家出走后回来复仇的故事。

小说《呼啸山庄》先后11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最早的影视作品于20世纪30年代拍摄,并且影片导演被列入奥斯卡最佳导演名单。

根据小说《呼啸山庄》改编的同名影视作品,尽管年代不同、艺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遵循了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思想主旨。

女性形象的演变:《简·爱》与《呼啸山庄》的比较

女性形象的演变:《简·爱》与《呼啸山庄》的比较

女性形象的演变:《简·爱》与《呼啸山庄》的比较引言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人们研究和讨论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对经典小说《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探讨两个时代背景下女性形象的演变。

1. 《简·爱》中的女性形象1.1 简·爱在小说中,简·爱被描绘为一个勇敢坚强、独立自主的女性。

她具有独立思考和追求公平正义的品质,对于传统礼教束缚抱有批判态度。

她拒绝妥协,追求真实自我,并最终获得了自由与幸福。

1.2 索菲·泰珍斯(Sophie Temple)作为简·爱的朋友,索菲在小说中被描写成善良、温柔且富有同情心的女性。

她忍受了生活中各种困难,但从未失去内心的善良和希望。

2. 《呼啸山庄》中的女性形象2.1 凯瑟琳·厄伦肖(Catherine Earnshaw)凯瑟琳·厄伦肖是《呼啸山庄》中最具争议和复杂性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既有着叛逆的天性,也被社会道德所束缚。

她具有强烈的激情和自我主张,但也因为社会规范而饱受压抑。

2.2 理查德娜·海顿(Rochester Haydon)理查德娜在小说中被描写为一个坚强、聪明且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

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幸福,对抗了传统观念和社会偏见。

3. 综合比较3.1 女性地位的变化《简·爱》中呈现了19世纪末时期女性地位提升的趋势,女性开始追求平等权利和自由选择。

而在《呼啸山庄》中则展示了19世纪初时女性身份、地位受到限制的现象。

3.2 自我决定权的不同《简·爱》中的女性形象更加注重自我决定权和独立性,她们追求个人幸福,并不愿意受制于传统观念。

相比之下,《呼啸山庄》中的女性形象更多地受到父权社会和婚姻制度的束缚,自主性相对较低。

3.3 应对困境的不同方式《简·爱》中的女性角色倾向于以勇敢、坚韧的态度面对各种困境,并通过努力争取改变。

《呼啸山庄》与《简·爱》的哥特写作风格之比较

《呼啸山庄》与《简·爱》的哥特写作风格之比较

《呼啸山庄》与《简·爱》的哥特写作风格之比较■刘艺璇/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呼啸山庄》与《简·爱》因充满神秘和超自然色彩的情节,常被归为哥特小说。

本文从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三个角度,比较了两部作品的哥特式写作风格。

关键词:《呼啸山庄》 《简·爱》 哥特小说哥特式写作风格与浪漫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在浪漫主义滋养下产生的新艺术形式,可算作是另类、暗黑式的浪漫主义。

阅读比较《呼啸山庄》与《简·爱》中的哥特元素,不难发现许多相似之处。

两位作者是在同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写作时会取一些相似的场景和叙事方法并不奇怪。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手法阐述两作品中传统的哥特元素,从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三个角度展开解读。

一、环境的比较两部作品中阴暗的建筑和风景和诡异的环境和氛围,都深受哥特风格影响,尤其是进行环境描写时许多地方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一)自然环境《呼啸山庄》中关于呼啸山庄的环境、荒原、石楠的描写几乎都是哥特式的。

“你只要看一看房子尽头那些疏疏落落、干枯低矮极力倒向一边的枞树,还有那朝一边伸着细枝,好像在向阳光求乞的荆棘,就会想见从山那边刮过来的北风的那股劲头了。

”①暴风骤雨,干枯枝桠,荆棘丛生,风声凛凛,无一不在渲染着呼啸山庄周遭的肃杀环境。

简在去洛伍德学校路上,“……一座座灰蒙蒙的大山突起在四周的地平线上。

暮色渐浓时,我们驶进了一个黑压压满是树木的山谷,当夜色笼罩住这周围的景色后很久,我听到狂风在树林间呼啸。

”②树木丛生的山谷和林间呼啸的风声,与呼啸山庄周围的环境有着同样的阴郁与压抑。

如此相似的环境描写不由得让人猜想,这是不是她们一直居住的那片土地上的风貌。

“Thornfield”意为“荆棘地”,“草场跟宅子隔着一道坍塌了的篱笆,那儿还有一排高大的老荆棘……区教堂坐落在离桑菲尔德不远的地方,它那古老的钟楼尖顶,凸露在宅子和庭园大门之间的土陂上方。

浅析《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
《简·爱》和《呼啸山庄》是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两部代表作,这两部小说描绘了不同年代、不同背景下的女性形象。

在这两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女性意识的描绘,展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生存状况。

《简·爱》中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主人公简的身上。

简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女孩,但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自我意识。

她渴望得到教育和独立,追求自我的价值和尊严。

在一个男权主义的社会中,她不愿意接受一味地被人支配和摆布的命运,而是选择了寻找自我的道路。

她勇敢地逃离了自己被压抑的生活,去追求自由和完整的自我。

当她遇到罗切斯特先生时,她首先被他深厚的灵魂所吸引,而非他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最后她也表达了自己对罗切斯特先生的爱和对自己命运的掌控。

这些都体现了她深刻的自我意识和对自主权的追求。

相比之下,《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则更加被动和受限。

作品中描绘了几位女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凯瑟琳和伊莎贝拉。

凯瑟琳是一个美丽、聪明而又叛逆的女孩,但她的生活被父亲和兄长的权威所限制,导致她不得不接受婚姻,以满足她所期望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她的婚姻生活也无法给予她所追求的自由和灵性的发展,最终导致她的悲剧结束。

伊莎贝拉则是一个相当无助的女性,在遇到希思克利夫和希斯克利夫两个男人后,她也无法独立地选择自己的人生,而是沉溺于自己的情感中。

尽管她曾经试图摆脱希斯克利夫对她的控制,但结果证明她仍被两个男人所绑架了。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与《呼啸山庄》》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与《呼啸山庄》》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与《呼啸山庄》概述在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视角对于揭示女性的权利和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简爱》和《呼啸山庄》这两部经典小说都是以女性视角为中心展开叙事,探索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来分析和比较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并探讨它们如何反映了当时女性主义运动的核心理念。

一、背景与时代环境的考察首先,我们需要了解19世纪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背景,并了解当时对于女性地位的认知和限制。

只有充分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小说中女性形象所面临的挑战和选择。

二、《简爱》中的女性形象1. 简·爱简·爱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她是一个坚强、独立并追求自由与平等的女性形象。

我们可以从她与罗切斯特先生之间互动以及她的内心 monologue 中看到她对于女性地位和权利的追求。

2. 罗切斯特夫人罗切斯特夫人是一个典型的受压抑而又复杂的女性形象。

她成为了《简爱》中社会期望下的“完美”妻子,但她内心深处却存在着自己独立而真实的欲望和情感。

3. 其他次要角色除了主要角色,《简爱》还塑造了一些重要但次要的女性形象。

比如简爱的堂姐莉亚、学校同事们以及弟弟雷德伯恩夫人,他们都在各自表达自己对于女性地位和自由意志之重要性。

三、《呼啸山庄》中的女性形象1. 凯瑟琳·厄尔肖凯瑟琳是一个鲜明且颠覆传统的角色。

她勇敢、冲动并坚定地追求爱情与幸福,不甘于被传统观念束缚。

2. 黛安娜·厄尔肖黛安娜是凯瑟琳好友也是理性、聪明的女性形象。

她通过自己的言行和决定,展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所能追求到的更高自由与独立。

3. 其他次要角色除了主要角色,还有一些次要但重要的女性形象,比如约瑟芬和恩森家庭的女佣们等,通过她们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那个时代封建等级下女性所受到的限制和压迫。

四、比较与分析1. 女性地位分析两部小说中不同女性形象对于自身权利和地位问题的认知和争取方式,探讨其所处环境对于她们选择的影响。

浅析《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简·爱》和《呼啸山庄》是两部经典的英国小说,作为19世纪的文学作品,其中的女性形象也受到当时社会道德观念影响,但与此同时,两部小说中的女性也展现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坚定意志,这种女性意识逐渐地被社会所认知和接受。

首先,《简·爱》中的女主角简·爱,她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失去父母,被送到一个非常严格的寄宿学校里接受教育。

在那里,简受到了教育的启发,学会了自我价值和自尊,她没有被逼婚,也没有因为缘份嫁给那些自己不爱的人。

简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她对自己想要的事物坚持不懈追求,试图自力更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

在那个英国文化依然传统的时代,做一个没有家庭的女性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简没有放弃希望,最终在爱情和自由之间做出了选择,嫁给了自己的灵魂伴侣罗切斯特,成为了罗切斯特庄园的女主人。

在那个时代,一个没有家庭和经济基础的女人要想有自由和尊严,是非常难的,但是简在那个年代就已经展现出了女性独立、女权思想。

而与此同时,她的对手安琪莉卡就造型成了一个相反角色,她出生在一个有钱人家庭,有优良的教育和家世,然而她一生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最终在家庭压力的下嫁给了密莉·冈德后儿子哈蒙德,从此改变了她的命运。

两个不同阶层的女性命运的对比,向我们展示了富贵不代表幸福,甚至在幸福和自由的选择面前,生活背景并不是关键因素,人的内心和自我认知才是决定因素。

与简不同的是,《呼啸山庄》中的女主角凯瑟琳·厄恩肖,她与简一样坚定,但更偏执,她对自己的爱情和美丽有着独特的追求,她视财富和传统为迫害者,她的意志坚定,直到失败。

她对创造的迫切需求、对自由的渴望、对爱情的执着,都展示了她的独立思考和坚定意志。

同样是19世纪初的英国,压倒性的传统观念和财富、阶层的压迫,更是让凯瑟琳的坚定显得难以为继,她的自由、爱情、和追求最终在死亡中被实现。

比较《简爱》和《呼啸山庄》

比较《简爱》和《呼啸山庄》

比较《简爱》和《呼啸山庄》摘要:《简爱》和《呼啸山庄》是英国同胞姐妹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英国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品。

但虽然作者有同样的家庭生活背景和社会背景,但是所写的作品却具有很多的异同之处。

关键词:经历性格反抗爱情哥特《简爱》与《呼啸山庄》是英国同胞姐妹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于1847年同时出版的两部长篇小说。

这两部作品的出现,引起了文学界强烈的轰动;而这两部不朽的名著竟出于名不见经传的两姐妹之手,更成了英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夏洛蒂·勃朗特与艾米莉·勃朗特姐妹俩生活的19 世纪上半叶的英国,虽说两个人是姐妹,但写出来的作品却有很大的异同。

一.作者的生平经历的不同导致所写出的文章内容也大有不同《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

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

这所学校学费低廉,饮食粗劣,但纪律森严。

孩子们经常挨饿受冻,受体罚,每逢星期天,还得冒着严寒或者酷暑步行几英里去教堂做礼拜。

第二年,她的两个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在因染上肺病而先后死去。

于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利被父亲接回到家乡,但是在那里的一切已经在夏洛蒂的心灵深处留下了可怕的印象。

因此在后来她的小说《简爱》中,她又饱含着痛切之情对此作了描绘。

就如,《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在里德太太家,面对舅母、表兄妹的歧视和虐待,已经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

当她的表兄殴打她时,她勇于回击;当舅母嚷着叫自己的孩子远离她时,她高喊“他们不配和我在一起”;当她被囚禁在空房中时,想到自己所受到的虐待,从内心发出了“不公正”的呐喊。

在孤儿院,简的反抗性格更为鲜明,对冷酷的校长和摧残她们的教师深恶痛绝。

她对海伦说:“假如她用那根条子打我,我要从她手里把它夺过来,并且当面折断它。

”而小说中可爱的小姑娘海伦的形象,也是以她的姐姐玛丽亚为原型的。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简·爱》与《呼啸山庄》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简·爱》与《呼啸山庄》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简爱》与《呼啸山庄》
林莹;欧阳芳
【期刊名称】《新余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12)005
【摘要】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体现了独特的有关女性价值的思想,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比较两部作品的差异,分析他们的内在联系和各自特点,会发现女主人公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她们命运不同,性格同中有异;《简·爱》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呼啸山庄》中,艾米丽自由驰骋的想象力使她挣脱了现实人生的羁绊.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林莹;欧阳芳
【作者单位】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西,新余,338000;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西,新余,33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后女性主义哥特视角下的两性关系重塑——以《弗兰肯斯坦》《简·爱》《呼啸山庄》为例 [J], 林映春
2.《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解读 [J], 谢凝
3.《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解读 [J], 谢凝;
4.平等独立视野下的《简·爱》西方女性主义分析 [J], 李艳红
5.独特的女性声音─—从女性主义看《简·爱》和《呼啸山庄》 [J], 林玲;刘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爱》和《呼啸山庄》叙事模式比较

《简·爱》和《呼啸山庄》叙事模式比较

《简·爱》和《呼啸山庄》叙事模式比较文章对比分析了英国勃朗特姐妹的名著《简·爱》和《呼啸山庄》写作方法的异同。

这两部作品有着其相同点,都是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但两者之间叙事模式差别却异常明显。

其体现在:《简·爱》叙事方法形式单一,从自身角度出发讲述一些较为权威性评论,能够极大调动读者的积极性。

而《呼啸山庄》采用的则是多种叙事结构,叙述者在讲述故事同时将自身夹杂在里面,未来和过去的故事同时形成,因此也给人一种纷繁复杂的美的享受。

标签:《简·爱》;《呼啸山庄》;叙事结构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而《简·爱》和《呼啸山庄》两部世界名著正是其发展的产物。

两部作品之间存在相同和异同。

《简·爱》因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自由奔放的特点,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呼啸山庄》采用的则是多种叙事结构,相反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很多人不明白作者的用意。

一、《简·爱》与《呼啸山庄》叙事模式比较《简·爱》意在塑造为出身低微,生活中充满曲折坎坷,但也有独特追求,追求人生而平等的女性形象。

作者将简爱追求人生平等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充分利用“我”和后来即将出现的人物进行描写,以便读者了解小说的基本脉络。

同时也是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让读者走进简爱的心里,从而更好的去了解她的内心世界。

而作者也希望通过自身的作品将男女平等的愿望传达到更多的读者心中,希望与读者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呼啸山庄》其前后有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小说中讲述了恩肖与林敦两家间的恩怨情仇和一个关系杂乱且富有趣味性的故事。

希斯克利夫从最初一个孤儿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成为了呼啸山庄的主人。

小说中通过房客和女管家之间的对话,让读者能够更加全面了解希斯克利夫的感情。

二、以人物分析为切入点来比较《简·爱》和《呼啸山庄》叙事模式1、小说《简·爱》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事方法这种方法使得读者能够深层次了解人物性格,对人物各方面有一个初步了解,从而为全面塑造简爱的生动女性形象创造前提条件,来彰显其对爱情追求和自由的向往。

浅析《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简·爱》和《呼啸山庄》是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品,两部小说皆以女性视角出发,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地位、权利以及自由的种种限制。

本文将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浅析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们所呈现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

《简·爱》中的简·爱可谓是一位独立、坚强而又追求自由的典型女性形象。

从小被送到寄宿学校后,简就开始对自我价值和自由产生了强烈的意识。

在她的成长过程中,遭受了种种困苦和挫折,但她从未丧失勇气和自尊,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当她成为罗彻斯特先生家庭的家庭教师后,从一开始的卑微和羞怯逐渐转变为对罗彻斯特先生的爱慕之情。

而当她发现罗彻斯特先生已经有妻子时,她选择离开,绝不向命运低头,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爱情和自由。

这种自我价值和自由意识的坚持不懈,成为了《简·爱》中女性形象的标志。

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虽然各有不同,但她们所展现的自我意识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却有着共通之处。

她们不仅拥有自我意识,更表现出对自由和尊严的坚定追求。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女性地位低下,缺乏自由和权利,被男性社会压制和束缚。

但在这种压迫之下,勃朗特姐妹塑造的女性形象却充满了坚韧和不屈的力量,她们拒绝做被动的家庭妇女,而是勇敢追求自我价值和自由。

这种女性追求自由和尊严的意识,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中是极为少见的。

勃朗特姐妹通过她们的小说,向世人传递了女性在追求自由和尊严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为后世女性树立了榜样。

在当今社会,女性地位和权利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女性追求自由和尊严的意识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女性应该像《简·爱》中的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卡瑟琳一样,不断追求自我价值和自由,勇敢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只有这样,女性才能真正获得自己的幸福和尊严,实现自我的完美。

《简·爱》与《呼啸山庄》女性意识对比探究

《简·爱》与《呼啸山庄》女性意识对比探究

145女性文学和女性作家因其独特的社会视角和感性的描写历来为研究者津津乐道。

英国是世界上最先产生资本主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强烈的社会变革,女性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也较其他欧美国家来得更早和更彻底。

从简·奥斯丁到盖斯凯尔夫人再到乔治·艾略特,19世纪以来所涌现出的女性作家为我们呈上了一部又一部的文学大餐。

这其中,要想摸清英国女性作家脉络,探究女性意识觉醒的因果,勃朗特三姐妹是不可绕过的研究对象。

本来生长于同一家庭,有着相似的成长轨迹和求学背景,笔下的女性形象竟然大相径庭,这也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我们姑且不论两者在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上的差异性,仅从女性意识这一视角,来看看两部小说的异同。

一、独立意识来源于作家的人生经历童年生活的不幸应该是勃朗特姐妹独立意识的基础。

幼年丧母,父亲承担教职,家中子女多,使得勃朗特姐妹不依赖于人。

成年之际,为了补贴家用,勃朗特姐妹几乎都做过家庭教师。

夏洛蒂在布鲁塞尔学习法语期间认识了埃热先生。

这是一个学识渊博,聪明过人,男性气概很足的男人,他容易激动,有点粗鲁,但又十分率直、爽快。

夏洛蒂被这个有妇之夫吸引,但她始终没有表露心迹。

而是把埃热先生作为罗切斯特的原型写到了书中。

夏洛蒂的独立意识还体现在她对婚姻的选择上。

她爱上埃热先生,但是止步于他的已婚身份;她遵循自己的内心,不把门第和财富当成择偶的标准,不顾父亲的反对,和阿贝尼科尔斯牧师结了婚。

可以说把爱情和人格的独立作为成家的标准,夏洛蒂给我们后来的女性解放上了第一课。

同时身为长姐,夏洛蒂身上的独立坚强体现得尤为明显,她也是几个姐妹中第一个出书的人,她的婚姻观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几个妹妹。

艾米莉在家中排行第四,是三姐妹中个性最为内向孤僻的一个。

在30年的人生中,除了短期到女校做教师和去布鲁塞尔求学外,基本上都住在家乡。

她逃避社会,不善与人交往。

她非常喜欢到渥豪斯的荒野去漫步。

纯朴粗犷的大自然,象征着人类没有繁文缛节的束缚和充满力度的生命本质。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与《呼啸山庄》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与《呼啸山庄》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与《呼啸山庄》研究介绍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观点出发,对经典文学作品《简爱》和《呼啸山庄》进行研究和分析。

通过探讨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他们在家庭、社会和情感方面的体验,以及作者对女性地位和权力的思考,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不同时代下的女性形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议题。

女性角色的塑造《简爱》中的女性角色在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中,我们见证了一个坚韧、聪明而又有自我意识的女主人公简·爱。

她在男权社会中努力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并通过教育和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此外,《简爱》中还涉及到其他重要女性角色,如她寄宿学校时结识的海伦·伯恩斯和赛勒斯夫人。

《呼啸山庄》中的女性角色艾米莉·勃朗特所写的《呼啸山庄》也有着独特的女性形象。

故事主要围绕着凯瑟琳·厄恩肖和她的女儿凯瑟琳·拉尔佩德展开。

凯瑟琳·厄恩肖是一个自由奔放、热情而又具有野心的角色,以及一个强大而复杂的母亲。

凯瑟琳·拉尔佩德则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挣扎和内心冲突。

家庭、社会和情感体验家庭环境对女性角色的影响无论是《简爱》还是《呼啸山庄》,家庭环境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和影响都至关重要。

在这两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类型的家庭,包括丧偶家庭、寡妇和离异家庭,这些都对女性角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过分析家族关系、权力分配以及传统与现代观念之间的冲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女性在家庭中的处境。

社会压力与男权主义无论是朱莉娅·克里斯蒂娜斯·多尔尼的《简爱》还是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都揭示了女性在男权主义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通过主人公在故事中的奋斗,以及作者对性别不平等问题的思考,我们得以深刻认识到当时社会对女性自由、独立和发展机会的限制。

情感探索与自我实现除了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压力,情感和个体自我也是两部小说中女性经历的重要议题。

浅析《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简·爱》和《呼啸山庄》是两部经典的英国文学作品,都是19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

这两部小说中都有着深刻的女性意识,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处境和内心世界。

本文将从女性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情感世界以及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等方面,浅析《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

《简·爱》中的简·爱是一个非常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

在小说中,简·爱从小就饱受着孤独和不公平的待遇,但她并没有被这些打击击倒,而是努力地学习和锻炼自己,最终成为了一个自食其力、有主见、善良而又坚定的女性。

简·爱在追求爱情和婚姻问题上也展现出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她拒绝了罗彻斯特的求婚,因为她不愿成为一个没有尊严、没有独立的妻子。

简·爱还坚持要求罗彻斯特对她进行公开和合法的婚姻,她不愿意做一个隐藏在暗处的情妇。

简·爱的独立自主、敢爱敢恨、追求平等的品格,展现了她的女性意识和自我价值。

与简·爱的独立坚强不同,《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厄恩肖是一个情感丰富而又脆弱的女性形象。

凯瑟琳是一个自由奔放、天真烂漫的女孩,她和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故事是整个小说的核心。

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爱情充满了戏剧性和矛盾性,他们深爱着彼此却因为社会地位和家庭背景的不同而无法在一起。

在小说中,凯瑟琳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她对自由、对爱情的渴望,也展现了她对社会地位的束缚和矛盾。

凯瑟琳的形象呈现了19世纪英国社会中女性的愿望和困惑,也展现了她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迷茫。

《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展现了19世纪英国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生存现状。

简·爱和凯瑟琳都是自强不息、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女性形象,她们的故事展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困境和追求。

这两部小说不仅是对当时英国社会的批判,更是对女性意识和自我价值的探讨,对当代女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_呼啸山庄_与_简_爱_的异同之微探_张美丽

_呼啸山庄_与_简_爱_的异同之微探_张美丽

2011.02odern chinese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妹妹艾米莉・勃朗特一起出版了各自的成名作:《简・爱》和《呼啸山庄》,但作为这对姐妹各自才情和激情的结晶,这两部作品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经历。

夏洛蒂的《简・爱》“沉静如水”,在维多利亚那个保守的时代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喜爱,使作者一夜成名,甚至著名的小说家萨克雷也为之吸引和感动,曾写信给出版商说:“《简・爱》使我非常感动,非常喜爱,请代我向作者道谢,这是我唯一能一连几天读而不厌的第一部英国小说。

”[1]同《简・爱》相比,《呼啸山庄》的问世不但不为当时的读者接受与理解,反而受到读者的冷漠对待与评论界激烈的谴责和贬抑,甚至有人这样贬斥:“是哪一个人写出这样一部作品来,他怎么写了十来章,没有自杀?”[2](P4)艾米莉没有像她姐姐那样成名并受到关注与欢迎,作品遭受冷遇使她本来就内向孤僻的性格变得更为禁闭封锁,最后郁郁而终。

然而时代是发展的,受不同时代背景的影响,对作品的评价和分析也会有所变化和发展,正如法国哲学家泰纳所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作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的概况。

”[3]于是进入二十世纪初,有人开始提出:“艾米莉的天才比夏洛蒂更高,艾米莉・勃朗特是三姐妹中最伟大的天才。

”[4](P1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部作品的异同点来探讨其中的原因。

一(一)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一部小说的内容、主题以及它所反映的思想,是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关系的,要表现时代,反映时代,透过小说看时代,这是一种大众趋势。

像《简・爱》“从总体上看就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5](P246)。

它一方面塑造了简・爱和罗彻斯特这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小说中的许多环境描写也是既真实又典型的,如简・爱在孤儿院里的遭遇以及她在舅妈家的生活,都是对英国社会生活的如实描写,又如《呼啸山庄》在描写那种超越时空、撕心裂肺的爱情的同时,也深刻揭露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冷酷的金钱关系和门第观念对善良人性的扼杀与摧残,表现了渴求爱情与友谊的人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孤独与最终的道德毁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