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理论与应用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价值链理论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价值链理论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价值链理论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问题研究,不少于1000字价值链是一个用来描述企业内部活动的概念性框架,主要帮助企业管理人员理解企业在整个商业过程中如何创建价值。

在发展中国家如我国,通过对实施价值链理论的应用研究,可以找到一些现存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改进企业运营过程。

我国企业中价值链理论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资源配置不合理在我国的企业,很多企业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例如,一些企业在生产环节中过度地投资于原料采购、工厂和设备,而忽略了其他环节的重要性,如在营销等环节进行的广告和促销等,这会导致在市场上无法竞争,使企业失去了市场份额,降低企业的利润率和市场地位。

二、价值链上游环节缺失在价值链理论中,企业的上游环节形成产品或服务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率和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然而,我国很多企业在价值链的上游环节缺失,如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等,这会使得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难以保证,以及降低了整个产业链的效益。

三、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在当下的竞争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然而,我国的企业往往缺乏创新意识,这使得企业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存活下来。

例如,在价值链的生产流程中,企业如果缺乏创新意识,只固守传统生产方式,这不仅仅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还会失去更新颖的市场产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企业可应用价值链理论,并采取以下措施:一、合理分配资源为了保证企业在整个价值链流程中顺利运作,企业应合理分配资源。

企业需要根据各个环节的重要性,适当进行投资,而不是过度投资于某一个环节。

此外,企业管理者还应确保投资在某个环节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和利益。

二、发挥价值链上游、下游的作用价值链上下游环节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对企业的成功和效率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企业应该在价值链上游、下游环节中发挥作用,强化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等环节,以及在下游环节中采取有效的营销、销售策略,以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综述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综述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综述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全球价值链的理论形成、动力机制、治理机制及沿价值链产业升级逐一进行阐述,展示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发展全貌,并对全球价值链理论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全球价值链治理产业升级作为一门新兴理论学科,全球价值链理论从提出到现在,在短短几十年内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它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沿科学,其发展不仅仅意味着理论的创新,更重要的是现实经济的指导作用。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全球价值链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初步展示了其对现代化生产的影响。

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提出全球价值链理论根源于20世纪80年代国际商业研究者们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价值链理论。

这其中最为流行、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波特(porter)1985年提出的价值链理论。

波特在分析公司行为和竞争优势的时候,把公司的整体经营活动分解为一个个单独的、具体的活动,这些活动分处于不同的环节,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因为每个活动都创造价值,所以波特把这些活动称为价值创造活动。

价值创造活动被分为基本活动(含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和支持性活动(含原材料供应、技术、人力资源和财务等),这些活动在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相互联系,构成公司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即公司内的价值链。

在此基础上波特还提出,不仅公司内部存在价值链,一个公司价值链与其他经济单位的价值链也是相连的,任何公司的价值链都存在于一个由许多价值链组成的价值体系中,而且该体系中各价值行为之间的联系对公司竞争优势的大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寇伽特(Kogut,1985)在对价值链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明确提出整个价值链条的各个环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如何在空间上进行配置取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优势;而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的竞争能力决定了企业应该在价值链条的那个细分环节和技术层面上倾其所有,以确保其竞争优势。

价值链研究发展综述

价值链研究发展综述

价值链研究发展综述价值链研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当时,企业管理者和学者开始关注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经济价值创造和分配问题,以寻求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方法。

价值链的概念由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1985年首次提出。

波特认为,企业的整个价值链可以划分为主要活动和支持活动两大部分。

主要活动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和分销等环节;支持活动包括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等环节。

企业通过优化每个环节的经济价值创造和分配,可以实现整体竞争优势。

在波特的价值链概念提出后,学者们对价值链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拓展。

例如,有学者对波特的价值链概念进行了扩展,将供应链、销售渠道等外部环境纳入到价值链中,提出了增强型价值链和扩展型价值链的概念。

增强型价值链强调企业与供应商、销售渠道之间的合作和协同,通过整合外部资源和能力,使整个价值链的经济价值得到提升。

扩展型价值链则强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同,通过纵向整合和横向拓展,实现整个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此外,还有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价值链进行了研究。

例如,有学者从创新的角度研究了价值链的构建和变革,认为创新是价值链发展的驱动力。

有学者从战略的角度研究了价值链的定位和重塑,认为价值链的位置和角色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有学者从技术的角度研究了价值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认为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对于优化和升级传统价值链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对价值链的研究和实践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兴起让企业间的合作和协同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市场竞争和变革。

例如,互联网公司通过建立平台和生态系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和能力,实现全球化竞争。

大数据技术则为企业提供了更精细化的市场调研和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帮助企业实现更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

价值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价值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价值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价值链管理”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的关注焦点。

所谓价值链管理,简单来说就是把整个企业的经营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的活动,然后通过对这些活动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的效益和降低成本。

本文将对价值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究。

1. 理论1.1 价值链理论的提出价值链理论最早由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他认为企业的内部活动可以分成一系列有机联系的环节,每个环节都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

根据波特的理论,价值链包括五个主要的环节: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和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以及企业基础设施。

这五个环节紧密相连,它们的协同作用决定了企业的绩效。

1.2 价值链管理的目的价值链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效益和降低成本。

在价值链中,每个环节都代表着一个创造价值的环节。

通过对每个环节进行管理,企业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效益。

此外,价值链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而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1.3 价值链管理的基本思想价值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内部活动的管理来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价值链上的每个活动都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如果这些活动出现问题或者协调不当,就会导致价值链中某个环节的效率降低,进而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企业需要对每个活动进行全面管理,从而提高整个价值链的协调性和效率。

2. 实践2.1 价值链管理的具体做法价值链管理的具体做法是把企业的内部活动细分成一系列子流程,然后对每个子流程进行评估和管理。

具体来说,价值链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2.1.1 采购环节管理采购环节的管理包括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合同管理和物流管理等。

通过有效管理采购环节,企业可以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同时确保生产线的稳定性。

2.1.2 生产制造环节管理生产制造环节的管理主要包括生产计划安排、设备维护和质量管理等。

论述价值链理论及应用

论述价值链理论及应用

论述价值链理论及应用。

答: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波特(M.E. Porter)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那么,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价值链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历史、重点、战略、实施战略的方法,以及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体现的经济学观念。

更具体讲,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如果超过其成本,便有盈利;如果超过竞争对手的成本,便拥有竞争优势。

企业要分析自己的内部条件,判断可以由此产生的竞争优势,首先要确定自己的价值活动,然后识别价值活动的类型,最后构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链。

(1)价值活动的识别企业价值活动包括主体活动和支持活动,其中,主体活动是指生产经营的实质性活动,一般可以细分为原料供应、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售后服务活动。

各类主体活动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企业的竞争实力。

支持活动是用以支持主体活动且内部又相互支持的活动,一般可以分为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结构。

(2)确定价值活动的类型在每类主体活动和支持活动中,可以有三种活动类型,各自在竞争实力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a直接活动。

这是指直接创造竞争价值的活动。

b间接活动。

这是指作用在直接活动之上,使之继续进行的活动。

c质量保证活动。

这是指确保其他活动质量的活动。

每个企业里都有直接活动、间接活动和质量保证活动。

这三种活动类型不仅存在于主体活动之中,而且也存在于支持活动中,是诊断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3)构造价值链企业为了诊断自己的竞争实力,需要根据价值链的一般模型构造具有企业自己特色的价值链。

企业在构造价值链时,需要根据利用价值链分析的目的以及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将每一项活动进一步分解。

分解后的每项子活动要有自己的经济内容。

企业应将可以充分说明企业竞争优势或劣势的子活动单独列出来,以供分析使用。

那些不重要的子活动可以归纳在一起分析。

全球价值链理论及其实践应用

全球价值链理论及其实践应用

全球价值链理论及其实践应用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全球价值链理论成为了理解和分析国际贸易、产业分工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这一理论不仅揭示了商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复杂关系,也为企业和国家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提供了战略指导。

全球价值链的概念最早由迈克尔·波特在其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简单来说,全球价值链是指将一项产品或服务从概念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配送直至最终消费的全过程中,所涉及的一系列价值创造活动连接而成的链条。

在这个链条上,不同的企业和国家根据自身的优势承担着不同的环节,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价值的最大化。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沟通和物流成本,使得生产环节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布局。

其次,国际贸易壁垒的逐渐降低以及各国经济的开放政策,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提供了便利。

再者,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促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生产要素和市场。

在全球价值链中,各个环节所创造的价值并非均等分布。

通常来说,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往往被发达国家的企业所掌控,而加工制造等低附加值环节则更多地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这种价值分布的不均衡性导致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引发了各国对于产业升级和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关注。

对于企业而言,全球价值链理论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

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专注于某个特定的环节,实现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生产,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例如,苹果公司主要负责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而将生产制造环节外包给富士康等代工厂商。

通过这种方式,苹果公司能够将资源集中在核心竞争力上,同时利用全球各地的优势资源,实现了产品的快速创新和市场扩张。

然而,参与全球价值链也并非一帆风顺。

企业可能面临着供应链中断、技术泄露、汇率波动等风险。

全球价值链研究述评 - 副本

全球价值链研究述评 - 副本
2 ]
二、 全球价值链治理
( 一) 基于全球价值链驱动力量的治理模式分类 全球价值链治理分早期分类方法是基于价值链内 主导力量 ( 驱 动 力 ) 的 不 同 。 Gereffi 将 治 理 定 义 为: “在链内决定财力 、 , 物力 、 人力如何分配的权力关系 ” 并根据商品链内的主导力量不同, 将全球商品链分成 [2 ]100 了两类: 生产者驱动商品链和购买者驱动商品链 。 生产者驱动商品链由生产者控制产业中关键零部件的 制作与价值链的协调, 一般存在于资本 、 技术密集的产 贸易公司 、 品 业中间; 买方驱动价值链由大型零售商 、 牌设计商协调控制价值链, 常常存在于劳动密集型产 Geref业中间 。在对服装和鞋业价值链研究的基础上, fi 进一步确认了大型零售商和品牌商在买方驱动价值 链中的核心作用 。 后来很多研究也观察到全球价 值链中买方权力的上升 。 Dolar 和 Humphrey 以英国超 市对非洲园艺产业影响为例, 指出了大型零售商对市 、 场定位和进入 商品链结构和监控等三个领域的具有
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围绕某一商品或产品 链。他认为, 而发生联系的家庭作坊 、 企业 、 政府等形成了国际网络 商品链的具体工艺流程或部件通常表现为通过 关系, 网络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节点或节点的集合, 商品链中 任何一个节点的集合都包括投入组织 、 劳动力供应 、 运 输、 营销和消费等内容 。
[2 ]97
Humphrey 和 Schmitz 采用全球价值链一词取代了 " 商品 " 是 全球商品链 。 他们指出, 在一般的意义上, 指大量生产的标准化产品, 但是全球商品链往往分析 差异产品的贸易 。 采用全球价值链概念, 可以使注意 力集中于价值链中增值利益的获得者 。
[3 ]10

价值链理论研究综述

价值链理论研究综述

价值链理论研究综述作者:刘洋浩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9年第07期【摘要】:波特对“价值链”概念的提出,启迪了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对价值行为的选择,国内外学者延续波特的思想,不仅对企业协同生产的价值链构建提出了设想,同时也对价值链类型、价值链驱动力和产业关联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关键词】:价值链理论研究文献综述一、国外相关研究价值链的概念是1985年由迈克尔·波特在其所著《竞争优势:创造和保持卓越绩效》一书中首次提出的。

波特认为价值链是价值创造的主要活动与辅助活动的集合,企业就是一个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种种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分离活动的集合体。

企业的价值创造和增值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它涵盖了商品或服务在创造过程中经历的从原料到最终消费品的所有阶段,由(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营销和销售、服务5种基本活动和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等4种辅助活动组成,这些活动互不相同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即价值链。

波特又将价值的创造过程分为了两个方面:一是基础性活动,直接创造价值并将价值传递给客户,其中基本活动包括企业生产、营销、储运及售后服务等二是辅助活动,不直接创造价值,但是其为基础活动提供条件并提高基本活动的绩效水平,主要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研发及组织制度等。

在此基础上,寇伽特(1985)从国家比较优势和企业竞争能力相结合角度分析,强调了价值链的垂直分离和全球空间再配置之间的关系彼得·海因斯(1993)对价值流与物流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价值链即是“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海因斯所定义的价值链把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作为生产过程的终点,把原材料和顾客纳入了价值链中。

斯莱沃斯基(1996)提出了“价值网络”的定义,认为价值系统包括公司的供应商和供应商的供应商以及它的下游客户和最终顾客,还包括其他有价值的关系。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述评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述评
st a i n iu to
涉 半 知 识经 济 时代 的到来 导致 了环 境 的动荡 程度 明 全球 性跨 企业 网络组织 , 及从原 料 采集 和运 输 , 显加 剧 , 直接 影 响 了企 业 的生 死 存 亡 。2 0世 纪末 以 成品 和成 品生产 及 分 销 , 至 最 终 消 费 和 回 收处 理 直
a d o e s a ' ie a u e F n l , h t d o e r n n e e o m e td n m i r f e e n t i a e . n v r e s l r t r . i a l t e s u y f r f o t d d v l p n y a ca e o f r d i h s p p r t y a Ke r s g o a a u h i d n mi e h n s ; g v r a c t u t r ; i d s r p r d n ; y wo d l b lv l e c an; y a c m c a im o en n e sr cu e n u ty u g a i g
全 球 价 值 链 理 论 研 究 述 评
马 海 燕" ’
( 武汉 大学 经 济与 管理 学院, 湖北 武汉 4 0 7 ; 3 0 2 。武汉大 学 企业战略管理研 究所 , 北 武汉 4 0 7 ) 湖 3 0 2 摘要 全球价值链 ( VC 理论是 可以从 国家层 面 、 G ) 产业层 面和企业层 面来 研究全球产业结构和动态性 的理
论, 能有效地解 释和指导企业行为 。GV C理论可 以引 导企 业在新 的全球 产业组 织新 范式 下持续发 展。文章 首 先 回顾 了全球价值链理论 的起源及演进 ; 接着 总结归纳 了 目前全球价值链理 论的主要内容 ; 另外 , 分析 了该理论 国内外 的研究态势 ; 最后 , 对其研究前沿及发展动态进 行了展 望。 关 键词 全球价值链 ; 动力机制 ;治理结构 ;产业 升级 ;态势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0 83 5 (0 70 —0 40 1 0—4 6 2 0 )50 9—5 中图分 类号 : 2 64 F 7.4

价值链理论与应用

价值链理论与应用

价值链理论与应用价值链是由麦肯锡公司的迈克尔·波特在1985年提出的概念,是一种用于分析企业内部活动和产品或服务附加值的理论方法。

将整个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看做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通过分析每项活动的成本与附加值,找到关键活动,并着手改进和提高附加值,可以有效地减少成本,进一步提高附加值,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

价值链包含主要活动和支持活动两个部分。

主要活动包括采购、生产、销售、客户服务等,支持活动包括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采购和基础设施等。

每个环节都可以通过改进和创新增加附加值,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价值链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产品设计、制造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决策,优化每个环节的成本和附加值,降低管理运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用户满意度,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价值链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自身优势和劣势,确定核心竞争力,制定目标和发展方向,提高市场竞争力。

通过价值链分析,企业可以明确自身所处的地位和环节,清晰了解内部活动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以及各项活动所占的比重,为下一步发展规划打下基础。

价值链理论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内部的浪费和低效,结合精益生产和合理的流程优化,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体验等目标。

此外,价值链还可以作为开展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依据和基础,形成产业链的联动和协调,提高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可以通过价值链协同优化,实现产业链的整体优化,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业链。

总之,价值链理论是企业管理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自身优势和短板,优化内部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未来,随着数字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更多的企业将会运用价值链理论和技术手段,助力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有关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综述

有关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综述

有关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综述有关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综述陈柳钦 刊发时间:2009-05-08 11:45:03 光明⽹-光明观察[字体:⼤中⼩] 作者:陈柳钦 [内容提要]本⽂综述了全球价值链概念的形成过程,全球价值链的⼆元驱动机制,全球价值链中经济租的产⽣和分配,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以及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升级。

[关键词]价值链;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产业升级 ⼀、全球价值链概念的形成 1、价值链(Value Chain)。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相继提出价值链理论。

1985年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 在《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书指出:“每⼀个企业都是在设计、⽣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种种活动的集合体。

所有这些活动可以⽤⼀个价值链来表明。

”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

这些互不相同但⼜相互关联的⽣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价值链管理强调企业应该从总成本的⾓度考察企业的经营效果,⽽不是⽚⾯追求单项业务活动的优化,通过对价值链各个环节加以协调,增强整个企业的业绩⽔平。

波特分析了⼀般企业的价值链构成,提出了基本的价值链结构模式(如图1所⽰)。

图1 企业活动价值链⽰意图在《竞争优势》中,波特还突破企业的界限,将视⾓扩展到不同企业之间的经济交往,提出了价值系统(value system)概念,这是全球价值链概念的基础。

在价值链的组成中,供应商具有创造和发送⽤于企业价值链之中外购投⼊的价值链,即上游价值。

许多产品在到达顾客⼿⾥之前需要通过销售渠道的价值链,即渠道价值。

企业的产品最终会成为其买⽅价值链的⼀部分,即顾客价值。

价值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价值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价值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内价值链研究(一)早期起步与借鉴国内对价值链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一开始主要是对国外理论的引进和借鉴。

就像是在学习一门新的武功秘籍,先把人家的招式拿过来看看。

那时候学者们大量翻译和解读国外关于价值链的经典著作,像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就好比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大家看到了企业运营和竞争优势分析的新视角。

(二)结合本土企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学者开始琢磨怎么把价值链理论用到咱自己的企业身上。

比如说,研究制造业企业如何在全球价值链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中国的制造业那可是相当庞大的,从小小的零件加工厂到大型的设备制造企业,都面临着升级转型的压力。

学者们就通过价值链分析,给企业出谋划策,看看是该往产业链的高端攀升,增加产品附加值呢,还是在成本控制方面继续下功夫。

这就像是给企业当军师,根据不同企业的“体质”和“战局”制定战略。

(三)创新与拓展后来,国内的价值链研究也有了自己的创新。

有学者提出了产业价值链的概念,不仅仅关注单个企业的价值链,还把整个产业上下游的企业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就好比是从关注一棵树木,到关注整片森林。

而且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又有了关于数字价值链的研究。

比如说电商平台的价值链是怎么构建的,如何通过数据驱动来优化各个环节,就像给电商这个大机器找到更高效的运转方式。

二、国外价值链研究(一)理论奠基者国外价值链研究的老祖宗那得说是波特了。

他提出的价值链理论就像一颗种子,在企业管理和战略研究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波特把企业的活动分成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就像是把一个复杂的机器拆分成不同的零件,让大家清楚地看到每个部分是怎么运作的,以及它们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贡献。

这一理论在当时的西方企业界就像一阵春风,吹醒了很多企业管理者,让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企业的运营模式。

(二)全球化视角下的价值链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外学者开始研究全球价值链(GVC)。

价值链理论与应用研究述评

价值链理论与应用研究述评

价值链理论与应用研究述评[摘要]本文从阐述企业创造利润和价值的过程入手,研究了有关价值链理论的内涵,价值的创造,价值的分配以及有关博弈论应用工具在价值链理论中的应用。

[关键词]利润;价值链;博弈论企业的利润或者价值创造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的经营管理活动构成的。

这些活动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基本活动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活动,具体包括企业生产作业、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市场和销售、售后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直接相关,但能够对企业直接生产经营活动起到辅助和支持作用的活动,具体包括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计划和企业基础设施等。

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共同构成了一个企业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在现实的市场竞争中,每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往往也并不是企业的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都能创造价值的。

因此,价值链分析通过对企业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的价值分析,可以对许多其他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的经济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比如,为什么在一个相同的行业里面,有的企业盈利水平很高,而有些企业经营状况却很差?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找出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到底是在哪些生产经营活动的环节出现了问题。

价值链理论的核心其实就是认为企业是由一系列互相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价值创造活动组成的,而不是将企业视为一整个“黑匣子”。

如果我们通过价值链分析,将企业这个“黑匣子”打开,分析企业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的价值创造能力以及经济业务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则对内可以优化和协调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优化业务组织流程,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帮助企业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链和竞争优势;对外则可以分析行业上游、下游以及竞争对手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价值活动等,帮助企业了解纵向和横向的行业市场情况。

因此,价值链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成本管理、行业市场分析、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等方面。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述评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述评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述评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前完全由一家企业单独生产的产品,现在可能被切割成许多不同的价值环节,由遍布全球、成千上万家企业同时协作生产。

基于价值环节在企业之间分割、组合及其在全球布局的现象,理论研究者提出了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和相关理论,涌现了大量相关文献,本文试图对这些研究的演化及发展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对其主要结论进行评述。

经济全球化;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一、全球价值链概念的演化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于1985年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概念,认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增值活动”,每一项增值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波特,1985)。

早期的价值链理论偏重于从单个企业的角度分析企业的价值活动与竞争优势,价值链研究的重心在企业内部。

20世纪90年代开始,波特把价值链研究的重心从企业内部转向企业外部,价值链的范围开始从单个企业层面向产业层面扩展,并开始研究价值链的空间分布。

寇伽特(Kogut,1985)在分析国际战略优势中使用了价值增值链(value added chain),认为价值增值链是由技术与原料和劳动力的融合而形成的各种投入环节,结合起来形成最终商品,并通过市场交易、消费等最终完成价值循环的过程。

寇伽特认为,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或一家企业的竞争能力,不可能体现在商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上,国家或地区之间资源禀赋差异最终决定了国家比较优势所在的价值环节。

与波特相比,寇伽特将价值链的概念从企业层次扩展到了区域和国家,更加强调了价值链的垂直分离和全球空间再配置之间的关系。

全球价值链概念是在早期的价值链、价值体系、全球商品链的基础上提出的。

20世纪90年代,格雷菲(Gereffi)和其他研究者将价值链概念与产业的全球组织联系起来,提出了全球商品链概念,即围绕某种商品的生产所形成的一种跨国生产组织体系,把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同规模的企业、机构组织成一体化的生产网络,形成全球商品链。

全球价值链研究述评

全球价值链研究述评
第 3 卷 第 5期 1
21 0 1年 1 0月
惠州学院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J OURNAL OF HUI ZH0U UN VER IY I ST
V0. 1 No 5 13 . .
0c . 011 t2
全 球价 值链研究述评
余 学军
( 惠州学 院 经济管理 系 , 广东
输、 营销 和消费等 内容 。
H m he Sh i 采用全球 价值链一 词取代 了 u pr y和 cm t z 全球商 品链 。他 们指 出, 一般 的意 义 上 , 商 品” 在 ” 是 指 大量生产 的标准化 产品 , 但是 全球商 品链 往往分 析
差异产 品的贸易。采用全 球价值 链概念 , 以使 注 意 可
价值链 是指一 项产 品或 服务从概 念 的提 出开始 , 经过
中间生产 阶段 ( 包括有形 的加工 活动 和生产者 多种服

全球 价值 链概 念演进
( ) 业 价值 链 与 价 值 系统 一 企
务 的输入 ) 直至交付给消费者以及使 用后最终处理 的 , 全部活动范围。 联合 国工业 发展 组织给 出 了一个 比

惠州 5 6 0 ) 10 7
要: 全球价值链是 2 界 9 0世 0年代兴起 的关于经济全球化 与国际贸易的重要理论 , 治理和升级是全球价 值
链 治理的两个重点领域 。文章梳理 了全球价值链概 念 , 了全球价值链 治理与升级 的研 究成果 。 综述
关 键 词 : 球 价 值 链 ; 值 链 治理 ; 级 ; 究述 评 全 价 升 研
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 、 销售 、 回收处理 等过程 的 全 球性跨 企业 网络组织 , 涉及从原料采集 和运输 、 半成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述评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述评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述评引言全球价值链理论是指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分工的一种经济理论。

它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各个环节,并强调了跨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出现,标志着国际经济活动从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式向更加复杂和多层次的全球生产网络转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本文将对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探讨其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

理论起源与发展全球价值链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格勒纳(Gary Gereffi)于1990年代初提出。

格勒纳将价值链的概念引入国际贸易的研究中,强调了不同国家和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工和合作。

随后,全球价值链理论逐渐发展和完善。

追随者们进一步拓展了该理论的范畴,提出了更具体和细致的分析框架,如《全球价值链:新的贸易和发展方式》(Global Value Chains: New Evidence)一书的出版,使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理论内容与方法全球价值链理论将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的环节,强调了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它充分考虑了现代生产方式中分工与合作的特点,提供了一种更加贴近实际的分析方法。

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清晰的划分和界定生产环节:全球价值链理论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的环节,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企业之间的分工和合作方式,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导。

2.分工与协调的关系:全球价值链理论强调了分工与协调的相互作用。

它指出,虽然全球价值链的生产环节可以由不同的企业或国家完成,但分工的实施需要协调和合作。

这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有所不同,提供了更加细致和复杂的分析框架。

3.价值链升级与发展:全球价值链理论强调了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和升级机制。

它认为,只有通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企业才能在全球价值链中保持竞争优势。

为了研究全球价值链理论,学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证分析和数学模型等。

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综述

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综述

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综述作者:陈慧杰来源:《大众商务·下半月》2010年第05期【摘要】本文阐述了价值链产生的时代背景,对国外价值链理论的研究和国内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且对价值链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最后对价值链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竞争优势;价值链;价值网;知识价值链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5-0047-021 引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全球经济竞争变得尤为激烈。

如何创造并保持竞争优势,已成为每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

价值链是剖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基本工具, 它是一种系统性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方法。

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所进行的各种业务活动的组合构成了该企业的价值链。

世界上成功的跨国企业的实践证明,价值链思想是研究竞争优势的有效工具,价值链被重新视为21世纪的组织形式我国关于价值链方面的研究还很少,这方面研究的文献十分零散、有限,本文将对价值链理论研究现状进行较系统的评述, 希望对建立一个完整的价值链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企业价值链运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2 国外研究的观点2.1 传统价值链的提出波特于1985年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过去近20 年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并被当今先进管理思想者所采用, 已經成为研究竞争优势的有效工具。

波特的价值链通常被认为是传统意义上的价值链, 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

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

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

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

价值链及其优化理论研究评述

价值链及其优化理论研究评述

外部 。另外 ,还 指出了学 者们 已经认识到从知识 角度 开展企业 价值链优 化 的研 究对企 业保持 持续竞 争
优 势更 加 有 效 ,然 而 目前 缺少 对 这 方 面 比较 深 人 的研 究 ,而 且 大 部 分 研 究 都 局 限 在 对 企 业 内 部 价 值 链 活 动 的 优 化 上 ,缺少 对企 业外 部 价 值 链 优 化 的关 注 。 关 键 词 :价 值 链 ;优 化 理 论 ;竞 争 优势 ;知 识
第 9卷第 1期
20 0 9年 1 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 国地 质 大 学 学 报 ( 会科 学 版 ) 社
J un lo iaUnv ri fGe s in e ( o ilS in e dt n o r a fChn iest o o ce cs S ca ce c sE io ) y i
第 9卷 第 1期
洪 江 涛 ,等 :价 值 链 及 其 优 化 理 论 研 究 评 述
9 1
同时他 们还 将会 计信 息置 于价 值链 分 析 中 ,计算 出 价 值链 的 每 一 个 阶 段 的 报 酬 率 ( OA) 与 利 润 , R 从 而确 定竞 争优 势之 所在 。 信 息技术 的发展 与 电子商 务 的普及 ,对 原先 的
的价值 链及 其优 化理 论体 系从 而更好 地指 导企 业价 值链 运 作提 供一 定 的帮助 。
图 1 波 特 的 价 值 链
波 特 的价 值 链 被看 作 是 传统 意 义 上 的 价值 链 ,
它 较偏 重于 以单个 企业 的观 点来 分 析企业 的价 值链
活 动 、企 业 与供应 商和 顾客 可能 的连 接 以及企 业从 中获得 的竞争 优 势 。

企业管理中的价值链管理理论与应用

企业管理中的价值链管理理论与应用

企业管理中的价值链管理理论与应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价值链管理的重要性。

价值链管理理论通过将企业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串联起来,帮助企业发现和优化内部的价值创造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利润水平。

本文将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分析价值链管理的概念和应用。

一、理论层面:价值链管理的概念和要素价值链管理理论是由迈克尔·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他将企业的活动划分为主要活动和支持活动两个部分,主要活动包括原材料供应、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等,而支持活动则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通过对这些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企业可以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关键环节,从而实现竞争优势。

价值链管理的关键要素是价值驱动思维和协同创新。

价值驱动思维意味着企业要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及如何通过提供独特的价值来区分自己。

协同创新则强调了企业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协作和共同创造,通过合作与创新来优化价值链管理。

二、实践层面:价值链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1.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价值链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企业可以实现成本的控制和资源的整合。

同时,供应链管理也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交付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

例如,一家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可以与零部件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前规划并预定所需零部件,以确保生产进度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 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是价值链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通过建立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喜好,从而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一家酒店可以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记录客人的偏好,根据客人的喜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增加顾客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3. 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价值链管理的重要支持环节。

通过收集、整理和共享企业内部的知识和经验,企业可以实现知识的高效传递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链理论与应用研究述评作者:窦炜施军魏建新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从阐述企业创造利润和价值的过程入手,研究了有关价值链理论的内涵,价值的创造,价值的分配以及有关博弈论应用工具在价值链理论中的应用。

[关键词]利润;价值链;博弈论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2.018[中图分类号]F2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2-0040-040引言企业的利润或者价值创造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的经营管理活动构成的。

这些活动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基本活动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活动,具体包括企业生产作业、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市场和销售、售后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直接相关,但能够对企业直接生产经营活动起到辅助和支持作用的活动,具体包括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计划和企业基础设施等。

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共同构成了一个企业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在现实的市场竞争中,每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往往也并不是企业的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都能创造价值的。

因此,价值链分析通过对企业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的价值分析,可以对许多其他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的经济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比如,为什么在一个相同的行业里面,有的企业盈利水平很高,而有些企业经营状况却很差?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找出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到底是在哪些生产经营活动的环节出现了问题。

价值链理论的核心其实就是认为企业是由一系列互相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价值创造活动组成的,而不是将企业视为一整个“黑匣子”。

如果我们通过价值链分析,将企业这个“黑匣子”打开,分析企业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的价值创造能力以及经济业务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则对内可以优化和协调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优化业务组织流程,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帮助企业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链和竞争优势;对外则可以分析行业上游、下游以及竞争对手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价值活动等,帮助企业了解纵向和横向的行业市场情况。

因此,价值链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成本管理、行业市场分析、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等方面。

正是由于价值链理论的广泛应用和对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巨大作用,该理论在过去的20多年里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广泛的被当今先进管理思想者所接受和采用。

尤其是近年来,大量的学者和研究都聚焦于该领域,形成了大量有关价值链理论与应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结论。

尽管这些研究的结论不尽相同,但是这些前沿研究大都从价值链理论的核心——价值出发,抓住企业价值链形成的两个基本过程: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分配过程,从价值链的视角,围绕企业是如何发现和创造价值以及市场又是如何实现价值的合理分配,这两个层面展开。

因此,根据其研究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现有研究分为有关价值链理论内涵的研究、有关价值创造的研究、有关价值分配的研究以及有关博弈论应用工具在价值链理论中的应用研究4个方面。

1有关价值链理论内涵的研究“价值链”的概念是由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而来。

MichaelE.Porter于1985年在其著作《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

早期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主要聚焦于企业外部市场竞争与经营策略的选择分析,却缺乏对企业内部经营环境的研究和考虑,因而,这些理论与假说都无法合理地解释现实世界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什么在无吸引力的产业中仍能有盈利水平很高的企业存在,而在吸引力很高的产业中却又存在经营状况很差的企业?受潜在高利润的诱惑,企业进入与自身竞争优势毫不相关的产业进行多元化经营,但缘何最终却大多数企业都以失败告终?等等。

波特教授从企业内部经营环境出发,提出了以价值链为基础的战略分析,试图弥补原有理论的不足。

波特当时将价值链描述成一个企业用以“设计、生产、销售、交货以及维护其产品”的内部过程或作业(activity)。

“价值链”思想的核心观点是:就竞争角度而言,价值是客户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所愿意支付的价格。

一个企业创造的总价值是由顾客愿意购买的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和数量的乘积总和决定的,如果企业所得的价值超过创造产品所花费的各种成本,那么企业就有盈利,反之则亏损。

企业为了获取经营的差异化所带来的价格溢价常常有意抬高成本,所以,分析竞争地位时必须使用价值而不是成本,为买方创造超过成本的价值是任何基本战略的目标。

在MichaelE.Porter的理论中,资源被配置在价值链结构中,其价值链模型表明,企业要比竞争对手更具竞争优势,必须以更低的成本执行价值链中的价值活动,或以不同的价值结构导致产品的差异化。

后来J.Shank和V.Gowindarajan对价值链的内在含义进行了扩展。

他们认为“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包括从最初的供应商手里得到原材料直到将最终产品送到用户手中的全过程。

”相对于MichaelE.Porter对价值链的定义,Shank和Govindarajan的研究对价值链理论的贡献不仅在于扩大了企业价值链的范围,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研究进一步将会计信息置于价值链分析中,从而对传统的价值链模型进行量化,使得价值链理论能够获得更为广泛应用。

他们通过获取企业的会计和财务数据,用专门方法计算出企业价值链组成环节中每一个阶段的报酬率(ROA)与利润,并通过这一量化结果进行价值分析,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此种意义上的价值链分析称之为战略性成本管理。

这一研究方法和结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将价值链的分析方法与会计信息的结合,使得价值链分析不在仅仅局限于定性分析,而是通过财务和会计数据将其量化,从而使得企业利用价值链分析进行战略性成本管理成为现实。

PeteHines(1998)的研究将MichaelE.Porter的价值链重新定义为“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将那些与生产行为直接相关或有影响的企业也包括进去,使不同企业间的“协同”成为新型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特征。

Hines对价值链内涵的定义与传统价值链研究相比,主要差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传统的价值链分析,从企业原材料的采购开始,沿着企业生产过程的进行而逐步向后深入和展开,并将企业的利润作为分析的最终目标。

Hines的价值链分析却与之相反,将满足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作为分析的起点,沿着企业生产经营环节逐步向前推进,其分析过程的每一步都以满足上一环节的需求为目标。

因此,在Hines的价值链分析中,利润仅仅是作为满足需求的副产品而存在的,而不是将其作为价值链分析的主要目标。

②Hines的价值链分析,将原材料供应与顾客也纳入其中,这意味着价值链的组成环节在不同的阶段包含了不同的公司(如采购环节包含了原材料制造商和供应商,销售环节则包含了销售渠道分析中的产品零售商),将价值链分析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环节扩展到了企业上游的原材料供应环节和企业下游产品销售环节。

③与传统价值链分析相比,Hines的价值链分析着重强调了价值链组成环节之间的交叉和相互作用,其分析目的也不在是单纯地聚焦于每个价值链组成环节的个体价值分析,而是通过对价值链组成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分析,试图建立合理的企业价值活动流程。

④对原有价值链中的辅助活动进行了扩充,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一些过去没有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的现代化技术也包含在了辅助活动之中,并分析了这些辅助活动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哈佛商学院的两位教授——JeffreyF.Rayport和JohnJ.Sviokla于1995年又提出了虚拟价值链(Virtualvaluechain)概念,提出构建区域一体化基础上的虚拟企业。

他们认为传统的价值链理论和模型侧重于伴随着产品实物流动的价值变化,而信息只是被看作是企业这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中的支持元素,信息技术只是产生价值的辅助因素,而其本身不是价值的来源。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践证明了信息并不是价值增值的辅助因素,信息本身就能够产生价值。

企业可以通过收集、组织、选择、合成和分配信息等活动,来产生价值和利润。

互联网等产业的高速发展更是证明了传统的价值链理论必须要得到有效的完善和改进。

1995年12月,《哈佛商业评论》和《管理沙龙》两大阵营的理论家们进一步指出,由于价值链分析的重点在于价值流,因此从理论上可以构建一个与实物价值链并行的是虚拟价值链,后者主要关注某一区域内商业产品的价值流动和分布,其价值数据可以被应用于实物价值链分析的各个阶段。

ChanKW和ReneeM.Strategy(1999)的研究进一步将价值链理论进行了拓展。

由于传统价值链理论描述的价值活动在快变的市场环境中的不适应性日益凸现,使得各组织间打破原有价值的链式传递关系,重新形成价值的网络式传递关系,以实现价值方式的重构。

新的价值链被称之为价值网。

它不是由增加新的价值活动组成环节构成的新价值链,而是由企业活动构成的虚拟价值网,它可以经常改变形状、扩大、收缩、增加、减少、变换和变形。

与价值链不同的是价值网强调的是价值活动之间网络式的复杂联系,而不是原有价值链中的单向传递联系。

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研究以上述几个基本理论和研究为主线,就价值链理论中的某些特定问题展开探讨。

如BryanEF(1990)分析了IBM在产业中的上、下游企业间的价值关系。

PorterME(2001)、GhoshS(1995)、BodilyS和VenkataramanS(2004),分析了在Internet和数字化环境下,企业战略的产业价值链分析。

GadieshO和GilbertJL(1998)从产业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发掘企业的利润空间。

StalkG,PecautDK和BurnettB(1996),和DayGS(1997)探讨了在不同的环境下,企业如何在产业价值链中生存和发展。

WuF和LoyCB(2004)则分析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条的发展过程及其发展的启示。

从“价值链”内涵的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从价值链到价值网,到不断创新和复杂化的价值创造形式,人们对价值组织和创造形式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和日趋复杂。

现在,价值链理论已经发展到价值网与全球价值链阶段,并广泛应用于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价值链理论已经从之前的一种管理分析方法发展成为企业战略分析工具。

2有关价值创造的研究在MichaelE.Porter的竞争战略框架中,价值创造活动处于中心的地位,它把企业看作是通过寻找有利的战略定位来适应产业环境的一种战略活动。

这种传统的价值链理论关注的核心是企业的相关价值创造活动,企业本质就是通过经营战略的定位选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来产生和创造价值的,而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各种物质资源只是在实现企业绩效的因果链中充当了一个中间物角色,这些资源本身并不能产生价值,它们可以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从市场中采购获得,真正创造价值的是附着在这些物资资源和产品上的各种企业经营行为和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