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初三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的形成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液的形成》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最后一学期学习的内容,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溶液的概念、溶液的制备方法、溶液的性质以及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溶液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对化学实验充满了兴趣。

但是,由于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溶液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认识溶液的性质,了解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溶液的概念及其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2.溶液的制备方法。

3.溶液的性质及在生活中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溶液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如蔗糖、盐水、酒精、悬浊液、乳浊液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溶液的形成过程和性质。

3.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液现象,如饮料、药水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溶液?溶液是如何形成的?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和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溶液的形成过程,解释溶液的概念,使学生对溶液有更直观的认识。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共28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共28张PPT)

4.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D )
A.含有溶质和溶剂
B.其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具有无色及透明性
D.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 5.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 )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三者都可以
6.下列状态的物质相互接触,反应速率最快的
是(C )
A.固体与固体
B.固体与液体
C.液体与液体
D.气体与固体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2.溶液的关系 溶液质量=__溶__质__质__量__+___溶__质__质__量__; 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想一想:
• 溶剂只可以是水吗?
试管号 溶质
2

4

1 高锰酸钾
3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水
汽油
溶解情况 碘难溶于水 碘溶于汽油 高锰酸钾溶于水 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
●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情况不同 结论
石灰水 Ca(OH)2 H2O
碘酒
I2
C2H5OH
稀硫酸 汽水
H2SO4 CO2等
H2O H2O
硫酸铜溶液 CuSO4 H2O
硝酸钾溶液 KNO3 H2O
医用酒精 C2H5OH H2O
酒精能够在水中溶解吗?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试管里的液 试管里的液体
水 乙醇 体出现了分 溶为一体,颜
气—液
_气___ _液___
(2)根据溶液的名称:“溶质+溶剂+溶液”。如“食盐 的水溶液”(简称“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3)如果有水,不论水的量多少,水均作__溶__剂___,其他 物质作__溶__质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教学设计:9.1溶液的形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教学设计:9.1溶液的形成
5.情感教育,提升价值观:结合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环保、医药等,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6.课后拓展,巩固提升: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如设计实验方案、调查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的形成”为主题,结合学科知识,注重实用性,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验探究,突破难点:组织学生进行溶解实验,观察不同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引导学生探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3.问题驱动,激发思维: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驱动式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4.小组合作,交流共享:将学生分组,进行溶液配制实验,鼓励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共享成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自信心。
4.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溶液的形成、分类、配制等关键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强调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关注溶液在环保、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2.引导学生了解溶解度的定义,分析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力等。
3.结合实验现象,讲解溶液的分类பைடு நூலகம்如真溶液、胶体溶液等,并举例说明。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精品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精品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是本套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介绍溶液的概念、特点以及溶液的形成原理。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溶液的本质,掌握溶液的形成过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题前,已经掌握了溶解、混合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溶液的形成原理和溶液的特点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的激活和迁移,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溶液的概念和特点。

2.理解溶液的形成原理。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溶液的形成原理。

2.溶液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通过讲授系统地传授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滴管、酒精灯等。

2.实验药品:食盐、蔗糖、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溶液的概念,如:“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将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如食盐、蔗糖等,这种混合物就称为溶液。

”2. 呈现(10分钟)呈现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如:“将食盐放入水中,经过搅拌,食盐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一个均一的混合物。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溶液的形成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溶液的特点,如:“溶液是一种均一的混合物,其中溶质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溶剂中。

”5. 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形成原理,如:“溶液的形成是由于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6.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溶液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溶液的形成原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一溶液形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一溶液形成
课题一 溶液的形成
我们不生产水 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探究活动1: 溶液是怎样形成?
实验 现 象 蔗糖 + 水 (半药匙) 20mL 食盐 + 水 (半药匙) 20mL 食盐消失
蔗糖固体消失
蔗糖是怎么溶于水的?
返回
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返回
小组讨论:
分子(离子)运动扩散到水中去了
1、为什么蔗糖和食盐会“消失”在水中 2、思考蔗糖溶液各处甜度是否相同? 溶液的均一性 3、静置一会后,形成的溶液有固体与 液体分离吗? 溶液的稳定性 4、此时的溶液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溶液是混合物
碘 (固体) 氯化氢(气体)
酒精(液体) 水(液体)
水(液体)
稀盐酸
稀硫酸
硫酸(液体)
拓展延伸:
思考:把足量的锌放到一定量的稀硫 酸中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Zn + H2SO4 = ZnSO4 + H2↑
探究活动2: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溶质 实验 1 2 3
各取 1~2小粒
溶剂
各取2~3mL
在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溶液呢?
矿 泉 水
啤 酒
医药用品
白醋
无土栽培芹菜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 哪些收获呢?
m(溶液)= m(溶质)+m(溶剂)
被 溶 解 一种或几种物质 分散到 另一种物质 的 物 质
V(溶液)≠V(溶质)+V(溶剂)
溶 质
形成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能 溶 解 其 它 物 质 的 物 质
溶 剂
特征


相信你会判断!
溶 液 溶质(溶解前状态)溶剂(状态) 硫酸铜(固体) 水(液体) 硫酸铜溶液 碘酒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液;石灰乳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故
不是溶液;液氧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液。故选A。
答案:A
考点梳理
自主测试
1
2
3
4
5
6
7
8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碘酒中的溶剂是水
B.把食用油放入水里,并用力振荡,食用油是溶质
C.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D.将少量氯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溶剂是氯化钠
量之和。(5)物质溶于水时,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加入的物质,如
CaO溶于水后形成Ca(OH)2溶液,溶质是Ca(OH)2,而不是CaO。
2.乳浊液与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其特征是:不均
一、不稳定、长期放置易分层。
(2)乳化现象: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
B.将20 ℃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 ℃,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变大
C.30 ℃时,向20 g甲固体中加入50 g水,充分搅拌后得到70 g溶液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考点梳理
自主测试
1
2
3
4
5
6
7
8
解析:要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必需指明温度,否则无意义,A项错误;
将20 ℃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
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②外因:随温度升高而
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考点梳理
自主测试



5.结晶
(1)定义: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第1、2、3题。这些题目涵盖了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制备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解题技巧。
3.结合实验探究过程,撰写一篇关于溶液形成过程的实验报告。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观察现象和结论等内容。通过这个作业,培养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同学们关注溶液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科学素养。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具有较高的兴趣,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可能会有所抵触。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难点,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解释和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他们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总之,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本节课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师:请大家课后完成这些作业,进一步巩固溶液知识。如果有疑问,欢迎随时向我请教。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溶液的形成、特点和应用的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列举生活中的三种溶液实例,并简要说明其组成和用途。通过这个作业,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观察力和应用能力。
(6)拓展延伸:介绍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溶液知识的记忆。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学习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海水是纯洁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将少量蔗糖固体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固体消失?2.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溶液1.阅读教科书P26,观察实验9-1,思考:实验现象:蔗糖逐渐溶解,固体消失了。

混合物的特点:各局部组成相同。

解释(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蔗糖分子均一地扩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混合物。

2.溶剂溶质振荡前的现象振荡后的现象静置后现象结论水乙醇液体分层液体不分层,融为一体液体仍不分层,融为一体溶质可以为液体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稳定性;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两种液体互溶,一般把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最常用的溶剂是水;碘酒中酒精是溶剂,碘是溶质。

3.溶质溶剂现象碘水碘在水中没有变化碘汽油碘溶解在汽油中,溶液变为紫黑色高锰酸钾水高锰酸钾全部溶解,溶液变为紫红色高锰酸钾汽油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实验说明: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知识模块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活动与探究】根据教科书P29的实验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水中参加的溶质NaCl NH4NO3NaOH参加溶质前水的温度/℃\ \ \溶解现象溶解溶解溶解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无变化温度下降温度上升结论溶解时温度不变溶解时温度下降溶解时温度上升归纳整理:阅读P29最后一段内容:吸热>放热:温度下降;吸热<放热:温度升高;吸热=放热:温度不变。

初三化学重点单元知识点讲解溶液的形成

初三化学重点单元知识点讲解溶液的形成

初三化学重点单元知识点讲解溶液的形成初三化学重点单元知识点讲解溶液的形成溶液是化学学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溶液的形成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可见的均匀混合物。

其中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溶解溶质的物质。

二、溶液的形成溶液的形成是通过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实现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离子溶解当溶质是离子性化合物时,当其溶解于溶剂中时,离子会与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溶解度较高的溶液。

这是因为离子与溶剂的相互作用较强,能够克服它们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力。

2. 极性分子溶解极性分子是指其中的原子之间存在部分带电的分子。

当这些极性分子溶解于极性溶剂中时,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溶解度较高的溶液。

3. 非极性分子溶解非极性分子是指其中的原子之间没有带电的分子。

当这些非极性分子溶解于非极性溶剂中时,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和束缚力较强,因此形成溶解度较高的溶液。

三、溶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溶解过程中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对溶解度有重要影响。

通常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在较高的温度下,溶剂分子的动能增加,使得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有利于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压力在溶解固体溶质时,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不大。

但是在气体溶质溶解时,增加压强可以使气体溶解度增加。

这是因为增加压强可以使气体分子更容易进入溶液中。

3. 溶剂的性质不同的溶剂对于溶质的溶解度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极性溶剂更容易溶解极性溶质,而非极性溶剂更容易溶解非极性溶质。

四、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指的是单位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常见的表示方式有质量分数和摩尔浓度。

1. 质量分数质量分数指的是单位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占整个溶液质量的比例。

它的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2.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物质的量。

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9.1 溶液的形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

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9.1 溶液的形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液、溶质以及溶剂的概念,会通过溶液的性质简单区分常见的溶液。

(2)了解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知道常见的几种物质溶于水后的温度变化。

(3)通过实验了解常见的乳化现象。

(4)了解和区分溶解和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和实验明确物质的溶解和常见的乳化现象,让学生建立物质在水溶液中简单的行为变化。

(2)通过多媒体演示溶解和乳化作用的过程,让学生在头脑里形象地形成溶液和乳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溶液的形成和形成过程的微观展示,让学生形成溶液微观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掌握通过比较认识事物的能力。

(3) 通过了解溶解和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溶液的形成。

2.溶剂、溶质、溶液的区分和联系。

难点:1.通过溶液的形成,在头脑里建立溶液的微观概念。

2.会区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溶解还是乳化。

【教学方法】实验导学、组织讨论、小组合作、多媒体微观展示【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仪器【教具准备】蔗糖,碘,高锰酸钾,汽油,蒸馏水,红墨水,乙醇,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硝酸铵固体,植物油,洗涤剂,烧杯,试管,胶头滴管【授课教案】续表续表乳浊液:液体里分散着不溶于水的、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

这种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乳浊液不稳定,静置后续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3.组成: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Nhomakorabea溶液
溶剂 溶质
水 蔗糖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3)m溶液= m溶质+ m溶剂 (4)V溶液≠V溶质+V溶剂
练习1:烧杯中有100毫升NaCl溶液,请比较A处和B处密度
的大小( C )
A:A > B C:A= B
生活小常识
用洗涤剂去油污 洗涤剂是乳化剂,能使油分
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 的油珠。这些小液滴能随水流走。 达到洗净衣物的目的。
【问题】 1.洗涤剂有什么功能? 它的去污原理是什么?
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将油污分散 成无数小液滴,然后随水流走。(这种现象称为洗涤剂的乳 化作用。) 2.修汽车的工人,当他的手上沾满油污时,他常用汽油洗去手 上的油污。这说明汽油与洗涤剂一样能去油污,那么二者去油
结论
水 乙醇 分层
混合均匀 不分层 乙醇与水互溶
注意: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例题 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
氯化钠注射液
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 [规格] 100ml 0.9g。
化钠注射液。如图是某药业公司 [注意]使用前发现溶液中
有絮状物、瓶身细微破裂
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标签上的部 等均不可使用。
(无洗涤剂) (有洗涤剂)
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 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化作用
试管内加入的 物质
振荡前
现象 振荡后
静置后
把液体到掉 后试管是否
干净
水和植 物油
分层
浑浊
分层
不干净
水和植物油及 洗涤剂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2.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实验。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对学生的疑惑给予解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将食盐、糖等溶质分别加入水中,观察溶解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溶解实验中的观察结果,探讨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小组讨论:为什么溶质在溶剂中能溶解?溶解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变化?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溶液概念、特征、溶质溶剂判断等知识点的掌握。
3.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实验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交流展示:鼓励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发现,通过小组交流和全班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思维碰撞。
5.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融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练习题:区分溶液、悬浮液、乳液;判断下列物质中的溶质和溶剂。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梳理溶液的形成过程、特点和实验操作方法。
-总结:溶液的形成过程、溶液的基本特点、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悬浮液:由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不具有均一性,静置后会分层。
-乳液:由液滴分散在液体中,不具有均一性,静置后会分层。
2.讲解溶质、溶剂的定义,通过实例演示判断溶质和溶剂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第一课时)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第一课时)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2)、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3)、能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溶剂,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意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建立有关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和溶剂三者的关系。

2、难点:对溶解过程的微观认识。

四、教学流程:1、新课导入【情境创设】展示多媒体“旋转的地球”、“海洋的图片”、“海水为什么是咸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带着兴奋的情绪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这样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实验入手,有利于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也将学生引入到了愉快的学习中去。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海洋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宝库?海水为什么是咸的?海水里含有80多种元素,你是如何理解的?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入溶液的概念。

学生激趣、感知,带着兴奋的情绪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引导探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要将物质与水混合,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例如用氯化钠溶于水配成盐水来选种;将碘分散到酒精中制成碘酒;将农药分散到水中形成喷洒的药液等,除此之外你还知道那些?【活动与探究】实验9-1溶液的形成(在教材提供的演示实验1蔗糖的溶解基础上,再增设学生实验2食盐的溶解进行对比,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溶液基本特征的理解)将食盐分别放入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搅拌溶解,静置观察现象。

然后,与教师的演示实验现象对比。

【引导】(1)、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分析讨论实验1、2中溶液的形成过程,组织学(2)、溶剂、溶液的概念及溶液的基本特征。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1)溶液的形成过程及其微观机制的深入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和模型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识。
(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涉及到比例和百分比的转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数学与化学知识结合的挑战。
(3)溶解度曲线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图表阅读和数据分析能力,这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难度。
2.教学目的: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回顾物质的状态,为新课溶液的形成做好铺垫。
3.教学方法: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积极氛围。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点: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剂是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溶质是溶解度较小的物质。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可逆性等特点。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自主发现溶液的形成规律。
-利用问题驱动法,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攻克重难点。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2.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直观展示溶液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抽象思维的困难。
4.教学支持:
-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准备充足的教学辅助工具,如溶解度曲线图表、计算模板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
-创建学习平台,提供课后复习资料和在线答疑,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出示一瓶汽水,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汽水是什么状态的物质吗?它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思考作业要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创新观点。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水是唯一的溶剂吗?溶质一定是固体吗?
相信你会判断
溶液 硫酸铜溶液 溶质 硫酸铜 ( 碘

溶剂 水 酒精 水 水


稀盐酸
白酒
氯化氢 酒精 (
1.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溶剂不一定是水
讨论: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是如何确定的?
体系
气+液 固+液 液+液 无水 有水
溶质
气体
溶剂
液体
固体
量少
液体
量多 水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D.如果温度不变,溶剂不蒸发,溶质也不会从
溶液中分离出来 5、 把足量的锌放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所形成的溶 液中溶质是 ( B ) A.硫酸 B.硫酸锌 C.锌 D水
谈谈你的收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谢 谢
碘几乎不溶 紫红色澄清混合物 紫红色澄清混合物 高锰酸钾几乎不溶
汽油
高锰酸钾
归纳总结:
物质的溶解能力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1、不同的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1.一瓶长期存放的茅台酒,若倒出第 一杯酒其酒精度为54 度,那么倒出第二杯酒的酒精度为 (C) A大于54度 B小于54度 C等于54度 D无法判断
为什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的快?
活动探究: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1-2小粒碘、高锰酸钾,再分别 加入2mL-3mL水,观察现象后振荡; 2、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1-2小粒碘、高锰酸钾,再各加 入2mL-3mL汽油,观察现象后振荡;
实验现象纪录
溶剂 水 水 汽油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碘 现 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的定义,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分类。
2.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观察和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掌握溶液的浓度概念。
3.熟悉溶液的物理性质,如颜色、透明度、密度、粘度等,并了解这些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学会运用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验操作,如溶解、沉淀、电解等。
3.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溶液的形成、性质和浓度等知识点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本第9单元课后习题1、2、3题,重点巩固溶液的定义、分类、溶解度及溶液浓度的计算。
2.引导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讲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并通过实验验证。
3.讲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分析溶液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密度、电解质等,并通过实验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2.通过展示一些神奇的溶液实验现象,如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溶液的形成和性质做好铺垫。
3.提问学生关于溶液的已知知识,如溶解、溶质、溶剂等概念,为新课的学习搭建知识框架。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详细讲解溶液的定义、组成和分类,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溶液的概念。
3.教学评价:
-结合课堂表现、实验操作、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多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的形成

新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的形成

固体物质逐渐消失 澄清、透明且稳定的液体混合物
食盐 水
食盐水
Na+和Cl- 扩散到 水分子的间隔之中。
1、溶 液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
稳定均的一混合物叫稳做定溶液混。合物
··
··
要点:
指溶液的各 个部分性质
完全相同
⑴ 溶液是混合物。
指水分不蒸发,温 度不变化时,不会 出现固体下沉或液 体分层的现象
结论: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是决定物质溶解性大
小的主要因素。
探究水与乙醇能够互溶吗? 为什么振荡前,
酒精和高锰酸钾 溶液会出现分层 现象?
酒精和高锰酸 钾溶液的密度不同
溶 剂
溶质
水 乙醇
振荡前 现象
分层
振荡后 现象
均匀
静置后 现象
无变化
结论
水与酒精 能够互溶
二、乳 浊 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 做乳浊液。
注意: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在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 注意安全,防止眼睛、皮肤、衣服被它腐蚀。
实验记录
水中加入的物质
NaCl
加入溶质前的温度(℃)
是否溶解
溶解
溶质溶解后 溶液的温度
溶液温 度不变
NH4NO3
溶解
溶液温 度降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aOH
溶解
溶液温 度升高
▪ 三种物质溶于水后,为什么温度的变化会不同呢?
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
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原因:溶质扩散时要克服分子(或离子)间的作用力,要吸收热 量,使水溶液的温度降低。)
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 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 一过程放出热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
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原因:溶质扩散时要克服分子(或离子)间的作用 力,要吸收热量,使水溶液的温度降低。)
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 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 一过程放出热量。
(原因:生成的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能量 比独立的溶质分子(或离子)能量低并以热的形式放 出,使水溶液的温度升高。)
A.用食盐作防腐剂来腌渍蔬菜、鱼、肉、蛋 B.用硫酸铜和生石灰来配制家中庭园植物的杀菌剂 C.用钢丝球来洗刷铝锅内外的污垢 D.用汽油来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2、填空: ⑴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是 NaOH ,滴入硫酸铜
溶液后,产生 蓝 色 沉淀 。反应后溶液的溶 质是 Na2SO4 。 ⑵锌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是 ZnSO4 。 ⑶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减少 , 溶质是 FeSO4 。 ⑷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后,溶质是 CaCl2 。 ⑸将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完全反应后 的剩余物,加水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的溶质 是 KCl ,滤出的固体是 MnO2 。
液体
大于100nm
固体
大于100nm
三、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你知道便携式无电冰箱、冰桶、冰杯吗? 你知道便携式“自动加热”的食品吗?
现在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制作这些物品 的原理。
三、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活动与探究: 现有三种物质NaCl、NH4NO3、NaOH和烧杯、 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 案,探究NaCl、NH4NO3、NaOH三种物质溶 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⑴实验方案:
铁钉表面由银白色变红色
说明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 反应比固体状态下的快!
讨论
结合下图谈谈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用 途?
4、溶解性 溶 溶
一种物 得 得
质溶解在 少

另一种物
质里的能
力称为溶
解性。






探究物质的溶解性⑴

在水中 微溶 在汽油中 易溶
高锰酸钾
易溶 难溶
①不同物质在同一熔剂的溶解能力不同。 ②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氯化钠的溶解过程
溶解 过程
溶质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
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形
成水合分子
放出热量
吸收热量
溶液温度变化
吸热 > 放热 吸热<放热
吸热≈放热
降温 升温 温度无明显变化
便携式无电冰箱、冰桶、冰杯及制冷剂
无电冰箱由壳体、夹层胆、箱门、冷藏室及 冷冻室构成。无电冰桶、冰杯由壳体、夹层胆、 冷冻、藏室及内盖、外盖构成。
注意: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在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 注意安全,防止眼睛、皮肤、衣服被它腐蚀。
实验记录
水中加入的物质 加入溶质前的温度(℃)
NaCl
NH4NO3 NaOH
是否溶解
溶解 溶解 溶解
溶质溶解后 溶液的温度
溶液温 溶液温 溶液温 度不变 度降低 度升高
▪ 三种物质溶于水后,为什么温度的变化会不同呢?
食盐 水
食盐水
Na+和Cl- 扩 散到水分子的间 隔之中。
1、溶 液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
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 ··
要点:
指溶液的各 个部分性质
指水分不蒸发,温 度不变化时,不会
完全相同
出现固体下沉或液
⑴ 溶液是混合物。
体分层的现象
⑵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两个特征。
⑵画出你的实验设计简图(操作流程图)。
设计方案
▪ 1.取3只烧杯,各注入2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 度,并记入下表中。
▪ 2. 将两药匙的NaCl、NH4NO3、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 个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至完全溶解,测量溶 液的温度,将温度记入下表中。
▪ 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 ▪ 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废液缸中。
3、悬浊液 浑浊的河水
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 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特征:浑浊,不稳定,
静置会有固体 下沉。
是不是溶液? 是不是乳浊液?
常见液态混合物可以分几类?
类别 溶液 乳浊液 悬浊液
特点
均一的 稳定的 不均一 不稳定 不均一 不稳定
分散体系
分散物状态 分散粒子直径
固体、液体、 气体
小于1nm
其制冷剂由硝酸铵、氯化铵、氯化钠、六水 氯化钙与碎冰或水按重量比混合而得。
使用自行配制的制冷剂降温,一般可以降到 -18℃左右,5℃以下可维持6-24小时,可借助 冰箱冷冻室或固体冷源反复多次进行“蓄冷式” 制冷,最适合间断制冷需要,便于外出使用。
练习:
1、下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做法中,属于不了解化学 知识,因而造成错误操作的是 ( )
⑶ 被分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也可是几种。
⑴NaCl溶液是 色的,但硫酸铜溶液是 色, 高锰酸钾溶液是 色。
说明溶液有的有颜色,有的无色。
⑵海水经风吹日晒后会析出食盐.
说明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是相对的,有 条件的。
蔗糖 水
糖水 2、 溶液的组成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 所组成。
被溶解 的物质
食盐
使蔗糖、食盐 溶解的物质
振荡
静置
特征:乳状浑浊液,体不浑稳浊定,静置液会体分分层层。
(一般是由彼此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形成)
静置
滴加 振
振 滴加
乳化剂 荡 荡 乳化剂
静置
不 再
分Hale Waihona Puke 层洗洁净能使植物 油分散成无数细小液 滴,而不聚成大油珠, 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乳化现象
像洗洁净这样具有乳化功能的物质 叫做乳化剂。
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 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 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 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 能随着水流走,所以衣服、 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 涤剂的水洗掉。
结论: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是决定物质
溶解性大小的主要因素。
探究水与乙醇能够互溶吗?
为什么振荡前, 酒精和高锰酸钾 溶液会出现分层 现象?
酒精和高锰酸 钾溶液的密度不同
溶 剂
溶质
振荡前 现象
水 乙醇 分层
振荡后 现象
均匀
静置后 现象
无变化
结论
水与酒精 能够互溶
二、乳 浊 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 做乳浊液。
溶液
石灰水 碘酒 稀硫酸 盐酸 硫酸铜溶液 硝酸钾溶液 医用酒精
过量大理石与 稀盐酸完全反 应后所得溶液
溶质
氢氧化钙 碘单质 硫酸 氯化氢 硫酸铜 硝酸钾
酒精
氯化钙
溶剂
水 酒精
水 水 水 水 水

3、溶 液 的 用 途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将一根铁钉插入硫酸铜晶体中;再将另一根铁 钉插入硫酸 铜溶液中。过一会分别取出铁钉, 对比观察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海 水 是 纯 净 水 吗?
地球的大部分表面都 被蓝色的海洋覆盖着。
海水为什么会是又苦又咸的呢?
第九单元 溶 液
Cl S K O H Na
Mg Ca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含有80多种元素。
§9.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什么是溶液?
蔗糖 水
蔗糖水 糖水
蔗糖分子扩
散到水分子的间 隔之中。
现 象 固体物质逐渐消失 形成什么 澄清、透明且稳定的液体混合物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食盐水 叫做溶剂。
常见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
溶液类型
溶质
溶剂
固体+液体 气体+液体
固体 气体
液体 液体
液体+液体 量少的液体 量多的液体
化学反应后 所得的溶液
可溶性生成物
一般是水
注 意
1、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是多 是少,都把水看做溶剂。
2、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水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