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
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
志存高远身体力行引言志存高远,身体力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指的是不仅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还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一原则在个人成长、职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讨论志存高远和身体力行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读者在实践中体现这一原则。
志存高远志存高远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树立远大的目标和追求,并为之付出努力。
这种态度意味着不满足于现状,积极地追求进步和成长。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事业发展中,志存高远的人都能够不断挑战自我,实现自己的潜力。
拥有志存高远的人通常有清晰的人生愿景和目标。
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制定出明确的计划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他们也会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不断寻求新的机会和挑战。
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激励着他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直到取得成功。
身体力行身体力行是指将言行一致的原则,即将自己的想法和行动真正落实到实际中。
志存高远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只有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目标。
身体力行不仅要求我们积极地行动,还要求我们保持一致性和坚持性。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我们才能逐渐改变自己和影响他人。
身体力行也意味着要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加强自己的承受能力,并且从每一次失败中吸取教训,迎接下一个挑战。
志存高远身体力行对个人的影响志存高远和身体力行对个人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志存高远的人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心态和情绪。
他们相信自己的目标是可达到的,这种乐观的态度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同时,身体力行的实践也会给个人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励他们在未来的行动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动力。
其次,志存高远和身体力行可以帮助个人发展自己的技能和才能。
通过实际行动,个人可以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提升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能力。
同时,志存高远的人也更有可能获得机会,与更优秀的人交流和合作,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
最后,志存高远和身体力行有助于个人建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志存高远身体力行(吴良镛)
附吴良镛院士16日演讲全文如下: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志存高远身体力行》。
中国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科学美德。
战国时候起于临淄设“稷下学宫”,治官礼、议政事,著书立说,可以说是当时高等学府与文化中心。
其中已经蕴含了学术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风尚。
事实上,科学作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提倡的,就当前来讲,各个学校制定的校训都是这方面的至理名言,当然,对学术研究腐败的揭露也是屡见不鲜,包括中国、外国,说明真正认识并严格自律并非容易的事。
今天在座的90%以上都是刚入学的研究生,这是你们人生的新阶段,我热诚地希望你们在思想上也能够有一个新的境界。
我今天在这里不讲大道理,因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学习资料汇编》上有好多文章已经将一些道理说的很透了。
刚才韩启德同志又作了很重要的讲话。
我作为一个建筑学人,自1946年执教于清华大学,至今已经68年,我只想将一些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所得到的体会跟同学们讨论。
第一,理想与立志。
一个人一生不能没有理想。
立志是人生不断前进的动力。
要思考我这一生到底想要做什么?想要有何作为?有何抱负和志趣?想要从事什么专业?这在中学进入大学时必然要有所考虑,从大学进入研究生时代更需要进一步思考。
立志往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成长的经历、所见所闻所想而一步步顿悟、提升,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我之所以选择建筑事业,并作为一生追求的方向,是与我青少年时代成长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我1922年生于南京,当时正值内忧外患,中国大地上战火连连,苦难深重。
1937年南京沦陷,我随家兄流亡重庆,于四川合川继续中学学业,记得1940年7月27日高考结束的那天下午,合川城遭遇日军空袭,大火一直燃烧到第二天清晨降雨始息。
当夜合川城大火冲天,而且狗叫的声音像哭一样,我敬爱的前苏州中学首席国文教员戴劲沉父子也遇难了。
战乱的苦痛激励了我重建家园的热望,我最终断然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学习,以建筑为专业,这是一个开始。
志存高远 求实创新 身体力行--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志存高远求实创新身体力行——余刚在环境系200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09年9月14日)系主任余刚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在2009级本科生紧张的军训和研究生强化专业教育的空隙,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环境系2009-2010学年度新生开学典礼。
首先,我代表环境系,对你们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取得的优秀成绩表示热烈祝贺!对包括84名本科生、74名硕士生、32名博士生以及16名海外留学生在内的206名2009级新同学进入环境系学习表示热烈欢迎!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作为即将进入清华环境系学习的新同学,不知道你们是否注意到了陕西凤翔铅污染、湖南浏阳镉污染、山东排污导致的江苏邳州砷污染等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凤翔县615名儿童血铅超标、浏阳市509人尿镉超标、邳州深达48米的井水受到污染……作为清华环境人,看到这些密集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我们在痛心惋惜的同时,也感到肩负的担子更加沉重。
清华大学环境系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重要基地。
环境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8年设立的卫生工程系,1931年我国环境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陶葆楷先生受聘为清华大学教授并给学生讲授给水工程课程,1952年开始招收给水排水专业的本科生,1977年开始招收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1984年建立环境工程系,1997年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今年是环境系独立建系25周年,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简朴务实的学术活动来庆祝环境系25岁的生日。
在过去的25年中,在教育部、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校党委和行政的直接领导下,环境系全体师生员工在历届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奋力拼搏,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基地建设、国际合作、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建立了以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管理、市政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为重点的学科体系,拥有了一支以钱易院士、顾夏声院士、郝吉明院士和陈吉宁常务副校长为学术带头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了一大批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人才,建立了“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巴塞尔公约和POPs公约亚太区域中心”等先进的开放式研究基地,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世界资源研究所等国际著名研究机构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为一些国家重大环境问题的解决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服务和决策支持,始终是我国的高等环境教育的排头兵,一些重要的指标已经进入世界一流环境学科行列。
勤学,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范文模板及概述
勤学,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文模板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勤学和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我们应该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并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勤学是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基础,而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培养良好社会公民的必要条件。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将探讨勤学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以及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
其次,我们将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解释为什么身体力行这些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之后,我们将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读者在勤学和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取得更好的进展。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文章内容并强调勤学和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并提出进一步思考和落实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传达勤学和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阐述这些内容,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深刻理解为什么勤学和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未来至关重要。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使读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并将这些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通过与大家共同探讨和思考,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积极公民。
2. 勤学的重要性2.1 勤学对个人的意义勤学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通过勤奋学习,个人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
勤学使人积累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有助于思维的开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勤学也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发展。
2.2 勤学对社会的影响勤学不仅对个人有益,也对社会具有积极影响。
一个勤奋学习的社会意味着社会成员普遍具备较高水平的知识与技能,这将推动整个社会向着更进步、更繁荣的方向发展。
在一个注重勤学精神的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追求真理、关心公共事务,并且愿意付出努力来改变现状。
院士演讲学生睡倒(精选五篇)
院士演讲学生睡倒(精选五篇)第一篇:院士演讲学生睡倒怀集中学2015届高三作文辅读材料(一)院士站着做讲座,学生睡倒一大片【新闻事件】9月16日下午,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主吴良镛院士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缓缓走上了的人民大会堂报告台。
他用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
半个小时之多,他坚持站着做完了报告。
此情此景让人不少与会的人动容。
但放眼台下,就在吴老做报告的过程中,大批后排的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
当天,台下坐着的是首都多所高校近6000名新入学的研究生。
时评1、学生的角度大学时评2、讲座人的角度“睡倒一片”是互动的失败在现有的社会评价和社会分层体系中,院士无疑占据金字塔塔尖;92岁的吴良镛院士坚持站着做报告,既源于一种敬业精神,也出自对他人的尊重。
让人意外的是,部分刚刚入学的研究生趴在桌上睡去。
事实上,“睡倒一片”在当今高校并不少见,人们对此习以为常甚至见怪不怪;这一次,尽管高龄院士的身份标签有着巨大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却依然没有阻挡“睡倒一片”。
面对“睡倒一片”,我们不能光用道德话语对年轻人进行捆绑,指责他们不爱学习、对知识缺乏应有的敬畏和尊重、缺乏文明礼仪,却忽视了对青年学子利益诉求的尊重与回应。
说到底,讲座是一个双向的符号互动过程,“睡倒一片”就是符号互动某种意义上的失效甚至是失败。
我们既不能对高龄院士苛全责备,也不能将“板子”全部打在年轻人身上。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转型的压力、创新的挑战,考验着我们每一个教育从业者。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有着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要求讲座人要努力实现需求与供给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真正地“接地气”。
一旦讲座内容和形式与受众的文化消费需要脱节甚至断裂,即使头上有着院士等耀眼的光环,依然会面临着“叫座不叫好”的困境。
如果讲座在陈词滥调中打转,如果演讲者在改革创新中踌躇不前,如果讲座人在批评质疑中自说自话,听众要么选择“用脚投票”转身离场,要么选择“弱者的武器”——在身不由己的情况下,听众用打瞌睡、玩手机、聊天等方式来进行低姿态的回避和反抗。
93岁的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报告全文
93歲的清華大學吳良鏞院士《志存高遠身體力行》報告全文人民網北京9月17日電(記者馬麗)2014年首都高校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昨天在京舉行,93歲的清華大學吳良鏞院士以《志存高遠身體力行》為題作主題報告。
報告會由中國科協、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北京市人民政(蟹)府聯合舉辦,這是連續第四年在此舉辦這項活動。
全文如下:中國擁有博大精深的傳統科學美德。
戰國時候齊於臨淄設“稷下學宮”,治官禮、議政事,著書立說,可以說是當時高等學府與文化中心。
其中已經蘊含了學術爭鳴、百花齊放的學術風尚。
事實上,科學作風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是提倡的,就當前來講,各個學校制定的校訓都是這方面的至理名言,當然,對學術研究腐敗的揭露也是屢見不鮮,包括中國、外國,說明真正認識並嚴格自律並非容易的事。
今天在座的90%以上都是剛入學的研究生,這是你們人生的新階段,我熱誠地希望你們在思想上也能夠有一個新的境界。
我今天在這裡不講大道理,因為《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學習資料匯編》上有好多文章已經將一些道理說的很透了。
剛才韓啟德同志又作了很重要的講話。
我作為一個建筑學人,自1946年執教於清華大學,至今已經68年,我隻想將一些通過自己親身經歷所得到的體會跟同學們討論。
(何其的谦虚)第一,理想與立志。
一個人一生不能沒有理想。
立志是人生不斷前進的動力。
要思考我這一生到底想要做什麼?想要有何作為?有何抱負和志趣?想要從事什麼專業?這在中學進入大學時必然要有所考慮,從大學進入研究生時代更需要進一步思考。
立志往往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隨著成長的經歷、所見所聞所想而一步步頓悟、提升,當然,其中不可避免地會帶有一定的偶然性。
我之所以選擇建筑事業,並作為一生追求的方向,是與我青少年時代成長的經歷有密切的關系。
我1922年生於南京,當時正值內憂外患,中國大地上戰火連連,苦難深重。
1937年南京淪陷,我隨家兄流亡重慶,於四川合川繼續中學學業,記得1940年7月27日高考結束的那天下午,合川城遭遇日軍空襲,大火一直燃燒到第二天清晨降雨始息。
志当存高远演讲稿
志当存高远演讲稿志当存高远,定好目标,然后去努力,去提升,让自己去有更大的进步。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志当存高远演讲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志当存高远演讲稿(一)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x)班的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志当存高远".阳光明媚时满地都被镀上一层灿烂的金色,暴雨过后绿叶在潮湿的空气里历久弥新,有足够的光线,白云一朵一朵显得特别扎实和饱满,蝉鸣和连绵不断的树木清香一起渗透进毛孔。
夏天踩着春姑娘的裙角不急不缓地降临,高中校园特有的'紧张气氛也在楠楼上空陡然加大了气压。
高考一天天逼近,作为离高考还算遥远的高一高二的我们,都做不到无动于衷。
感觉一年里都在浑浑噩噩地、没有目标地学习着,按部就班地上课、写作业、发呆,学习的激情在枯燥的生活中一点点消失殆尽。
要考一流大学的远大志向也逐渐变成"期中考试想进年级多少""期末考试想进班级多少"…到现在,能把令众多同学闻风丧胆的《考点》写完,倒成了最实际最急于实现的目标。
是我们一直在给梦想打折,降低对自己的期望?还是在脚踏实地,一点点实现梦想呢?歌德说:"不要怀有渺小的梦想,它们无法打动人心".所以,志当存高远。
《克雷洛夫寓言》里有一个"三只小鸟"的故事。
有三只小鸟一起飞出巢,寻找成家立业的地方。
一只小鸟满足于一棵高山上的树木,另一只陶醉于云端,还有一只坚定地独自追求更高的境界,振翅翱翔,执着地向九霄飞去。
最后,落在树上的小鸟成了麻雀,留在云端的成了大雁,飞向九霄的成了雄鹰。
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
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灭绝,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
台湾作家林清玄小时候梦想环游世界和当作家。
他在干活时发现一张埃及地图,决心长大以后一定去那里旅游。
父亲把地图撕成碎片,说:"你这一辈子也去不了那么远的地方!"他每天傍晚要到林中扫落叶,每次都偷偷带上一本书,抽空看一会儿。
理想,需要付诸行动作文(精选21篇)
理想,需要付诸行动作文(精选21篇)理想,需要付诸行动作文(精选21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理想,需要付诸行动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理想,需要付诸行动作文篇1人生总是在行走。
行走在梦想的道路上。
行动会为我们的梦想插上翅膀,飞跃艰难险阻。
行动的前提是梦想,人生的道路虽短,但却错综复杂。
在我们追寻快乐,价值意义的时候,梦?想为我们指引方向,省去多余的兜兜转转和踌躇不前。
梦想对我们是一种督导。
让我们意识到不能安于现状,而应该追寻更高更远的天空。
但是那片梦想的天空应该是纯净鲜活,不掺杂质的。
那些对于利益不择手段的行为不应该称作梦想。
行动就应该舍得坚持。
梦想无法一蹴而就,实现梦想是个漫长的过程,着过程中需要的是我们毅力,自控力,忍耐力,坚持力。
需要的是我们日复一日的坚持,在坚持中循序渐进,要坚持就要战胜自己,克服自己的懒惰和软弱,这也是一个人的志气。
苏武的坚持是在时间上的坚持。
在无数个忍受风吹日晒活寒风凛冽的日子里,苏武选择了坚持,它最终也实现了自己始终不变的梦想。
坚持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努力。
在吴良镛院士的关于“志存高远,身体力行”的报告中,虽然已是九十二岁高龄,但他依然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缓缓的走上报告台,然后坚持三十五分钟,站着讲完了报告。
或是正是因为吴良镛院士的坚持和不懈,才使他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
但在吴老做报告的过程中,在后排的大批学生却一片片“倒下”,在桌上睡去。
而那些“疲惫”的学生,还是几千名刚入校的新生,在信心满满的宣誓后,却用沉默来回应自己的梦想。
行动就要学会吃苦。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正是为匡衡在困苦中人凿壁借光,才有得榜上提名。
正因为贝多芬在人生最精彩的两个阶段患病和失聪,但仍坚持扼住自己生命,才创作出更精彩的音乐。
志存高远求实创新身体力行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志存高远求实创新身体力行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学校新学年开学典礼,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发表讲话。
在新学年开始之际,我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对于成功的看法。
第一,志存高远。
要想追求事业和成就,一个人必须要有志向。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能够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
但是,如果我们拥有崇高的志向,我们就能够充分释放我们的能力和潜力,追求更大的成就,创造新的价值。
在追求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自己、对他人要有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有敢于破釜沉舟、锲而不舍的决心,始终保持一份积极进取、不断超越的心态,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二,求实创新。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必须不断地腾飞,才能够无限接近成功。
如何实现这一点?我认为,首先,我们需要认真学习知识,从基础开始打牢自己的知识根基;其次,我们需要理解自己的能力和弱点,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能力极限,从而才能够达到更高的阶段。
同时,我们还要在创新上下更多的功夫,努力发掘和应用新的技术、新的理论、新的方式方法,实现创新和发展。
我们不能被陈旧的观念所束缚,必须放眼于更广阔的天地,展示自己的创新才华。
第三,身体力行。
达成成功不仅要依靠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还需要改变和发展个性品质、加强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和人际关系。
理论知识的实现只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验证,只有在实践中深化体察,反思和改进才是关键所在。
所以,我们必须经常亲身去实践和尝试。
在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们的学校校训是“自强、博学、励志、笃行。
”这是我们应该遵循的思想和行动的准则。
相信在新的学期里,我们会在这些准则的引领下,做出自己最好的表现,展现出更多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的力量。
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在追求学业、发展事业的过程中,不断往前走,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书写人生的辉煌篇章。
我愿意祝福所有的学子们在接下来的学期里能够在志存高远,求实创新,身体力行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也愿所有的老师们、工作人员们在这一年里能够秉持“自强、博学、励志、笃行”的精神,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志存高远身体力行讲稿
志存高远身体力行讲稿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志存高远,身体力行”。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句话的意义。
“志存高远”,意味着我们要追求更高的目标,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断提升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只有在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身体力行”,意味着我们要实际行动起来,贯彻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把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
除了有理想和抱负,我们还要有实际的行动,让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得到落实。
因此,只有将“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和抱负,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具体的做法和方法,以便实现这个目标。
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抱负。
我们要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能够为之奋斗终生。
同时,我们要持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其次,要有自我激励和自我觉醒。
这个社会很残酷,要想在这个社会中获得成功,必须拥有强烈的内部动力。
我们要不断自我激励,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再者,要勇于担当责任。
我们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责任,要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敢于面对,并且尽全力解决它们。
只有勇于担当,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最后,我们要勇于创新和改革。
这个世界在不断变化,我们要及时适应这个变化,并且不断创新和改革。
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创新和改革,把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忘记敬业精神。
我们要有敬业精神,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同时,我们还要有责任心、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能够为团队带来更多的价值。
总之,“志存高远、身体力行”是我们追求成功的必经之路。
只有坚定信念,自我激励,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
谢谢大家!。
学生会竞选领导讲话3篇
学生会竞选领导讲话3篇高校学生会是在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帮助下,依照法律、学校规章制度和自己的章程组建,并独立开展工作的大学生群众性组织。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学生会的竞选领导讲话,仅供参考。
学生会竞选领导讲话篇一: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首先,我代表学校团委对新当选的xx一中第十八届学生会主席和副主席表示祝贺,祝贺你们。
今晚我们聚集在这里,主要目的是竞选xx一中第十八届学生会主席和副主席。
同时也要欢迎今年新加入学生会的各位新成员,在此我代表学校团委对你们的加入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加入到学生会中来。
这次会议也是xx一中xx-xx学年上学期的第一次学生会全体大会,下面我代表学校团委就学生会的工作提几点要求和希望:一、明确职责,融入角色学生会是学生的自治机构,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纽带,更是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生会在学校管理中尤其常规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镇沅一中学生会的宗旨和原则:“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学生会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是广大同学锻炼自己、奉献他人、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平台。
我们每一位学生会的成员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干部不是管理者,而是学生的骨干、学生工作的组织者,更是为同学们服务的志愿者。
希望各位学生会成员支持学生会的工作,学生会各部门之间也要加强沟通协调,自觉服从学校领导、学校团委、学校政教处老师的指导,积极做好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希望你们:多学习、多请教,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各部有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二、严于律已,修正自身古人云“正人先正己”,学生会成员要想做好工作,就必须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已,模范遵守和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当选为学生会成员了,就要珍惜这个机会,锻炼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学生会成员必须要有一身的正气,必须做事有示范性,必须要有敢于与不良习气做斗争的勇气。
志当存高远演讲稿
志当存高远演讲稿志当存高远演讲稿篇1各位领导、各位师傅:大家好!(鞠躬)首先感谢今天给我这次演讲锻炼的机会。
我演讲的题目是《志存高远,勤学苦练,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有一种困难,只有曾经战胜过,才能体会出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品味出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只有亲手干过,才会感受到其中的纯粹。
这种纯粹,来自于激励诚实苦干的氛围和一种追求,这种追求来自于农发行人服务三农、支持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行业目标和社会责任。
正是这种追求,点燃了我们志存高远、勤学苦练、让青春绽放出绚丽光彩的火炬。
从踏进农发行大门的那一天起,我就感受到了这个集体中的每位领导、每位师长为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忘我工作、全方位拓展业务所付出的艰辛。
在他们的理念深处,我清晰地看到了他们千方百计营销优良客户、巩固政策性业务、拓展经营性业务,优化信贷管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高远志向,看到了他们不分节假日加班加点,提高办贷效率的刻苦、负责精神。
而作为一名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我自惭不如。
有人说:大学生“眼高手低”。
而我以为自己“眼不高”,但“手低”倒是事实。
正因为如此,从20xx年应聘农发行工作的那时起,我就笃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云台起于垒土”的哲理,愿意到最底层从事最基础的工作。
在入行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我在师长的悉心教诲下,从一些小事作起,端茶倒水、扫地跑腿,录入信贷业务信息,收集整理客户业务资料,白天从师走出去学习如何掌握客户的`资信状况,深夜仔细研读贷款调查报告范本,努力钻研客户业务操作规程,用心寻找书本上的经济金融理论与农发行业务实践的结合点,每天都思考着与农发行相关的点点滴滴,使刚走出象牙塔的我,懂得了勤学苦练的重要性,更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基本技能,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理想,使“手低”的我在较短的时间里熟悉了客户业务操作。
十一个月来,组织上先后安排我到支行学习客户业务营销、管理,到市分行辖内各县支行和信贷组学习项目调查评估论证,我满怀希望的踏上了生平从没走过的路,开始了我为农发行的发展壮大奉献一生的理想征途。
志当存高远初一议论文600字(通用20篇)
志当存高远初一议论文志当存高远初一议论文600字(通用20篇)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志当存高远初一议论文6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志当存高远初一议论文篇19月20日,这于我而言,它是与众不同的,是我们在心中雀跃已久并翘首以盼的神圣时刻。
这一天,我们在二中新校区大礼堂参加了周恩来班揭牌仪式,受邀参加的领导嘉宾有:周总理卫士高振普将军、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名誉会长廖心文奶奶等,大家共聚一堂见证这非同寻常的荣誉。
仪式在庄严激昂的国歌中拉开了序幕,当美珍老师双手捧着周恩来班这面金黄色的班牌时,全场掌声雷动。
老师激动地说:今天,我光荣地成为了周恩来班的班主任,我知道这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使命……说起周总理,孩子们的眼睛会发光……孩子们,早立志,立伟志,因为我们是‘周恩来班’的孩子,因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定会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底气与勇气……在老师深情的发言中,我的眼角有温热的泪,心中翻涌着冲天豪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震撼灵魂。
在廖心文奶奶的专题报告《以伟人精神激扬青春梦想&&学习周恩来青年时代》中,周总理那一句面壁十年图破壁使我荡气回肠。
正是这场演讲,让我看见了十几岁时的周总理志存高远的样子,他的宏伟志向和家国情怀,他破釜沉舟立志用知识武装头脑拯救全国人民于水火的毅力,令我肃然起敬。
南开大学对总理在学校学习时的评价非常之高:君性温和诚实,最富感情,挚于友谊,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
周总理这种大公无私、克己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刻苦求知的学习精神正是我身上所没有的。
了解了周总理更多的生平事迹后,我发现伟人的卓越精神越发的可钦可佩,他炽热的光辉把我的心灵照耀得温暖敞亮。
今天,我们光荣地成为了周恩来班的一分子,我立志严格传承聪明正直的校训,追随周总理的脚步,为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而不懈努力。
志存高远的评价语
志存高远的评价语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志存高远是一个成语,意为胸怀远大的志向和追求。
它强调一个人应该立下远大的目标并努力追求,而不仅满足于眼前的成就。
志存高远代表着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和对未来的积极展望。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追求眼前的利益和即时的满足。
然而,志存高远提醒我们要有长远的目标和远见,不仅要关注眼前的利益,更要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考虑。
志存高远的含义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志存高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一个有志存高远的人,不会轻易满足于眼前的成就,而是积极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大的成功。
他们对自身的要求较高,不会止步于过去的成果,而是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大的突破。
同时,他们也能够激励和影响周围的人,传递积极的能量和向上的动力。
志存高远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潜能和内在动力,推动个人不断成长和进步。
同时,在追求过程中,志存高远也教会人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和挫折,最终取得更大的成功。
总之,志存高远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它提醒我们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就,而是要有长远的目标和追求,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不断超越自己,为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文章的具体组织方式和章节安排,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逻辑顺序和内容安排。
在这里,可以列出每个章节的标题和摘要,以便读者在阅读前能够对全文有一个清晰的预期。
例如,可以这样编写1.2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通过概述整篇文章的主题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第二部分是正文,主要探讨了志存高远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其中,2.1节将解释志存高远的概念含义,包括其词义解释和传统文化背景;2.2节将重点阐述志存高远的重要性,探讨其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
第三部分是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并给出对志存高远的评价。
在3.1小节中,将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论证和结论进行总结;而在3.2小节中,将给出对志存高远的评价,探讨其对现实生活的启迪和对个人追求的指导作用。
志存高远身体力行,大学生何故一片片“倒”下
志存高远身体力行,大学生何故一片片“倒”下
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吴良镛院士一手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搀
扶下,一步步缓缓走上人民大会堂报告台。
他坚持站着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
但放眼台下,大批后排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
(9月17日新华网)
虽说听报告打瞌睡已经是学生的一种普遍状态,但是当面对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之时,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是否该自问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
一、报告主题《志存高远身体力行》,是我们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写照,也是国家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期望,难道当代大学生对这样正能量的话题没有丝毫兴趣?
二、年逾九旬的老人且能坚持站着讲完报告,我们年轻体盛的大学生们即使对报告缺乏兴趣,难道就不能坐着坚持完35分钟的时间吗?人与人相互之间的尊重被你们如此漠视吗?尊师重道的美德难道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里已经不存在了?我们老一辈科学家,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把中国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领域,希望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继续肩负起国家使命,志存高远,身体力行,在当下优
越的环境中继承弘扬先辈的精神,对先辈满怀崇敬,对知识充满激情,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为我们国家的不断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云淡风轻)。
读《曾国藩传》有感(通用21篇)
读《曾国藩传》有感(通用21篇)读《曾国藩传》有感(通用21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曾国藩传》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曾国藩传》有感篇1读完张宏杰博士的《曾国藩传》,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千头万绪竟不知从何落笔。
从前熟知曾公,源于中学的历史书及洋务运动。
今日读来,方知见识鄙陋,曾公乃一大奇人,备受毛泽东和蒋介石推崇,毛公评价:封建社会第一“完人”。
如此看来,评价极高,却绝不夸张。
曾公传奇的一生,离不开以下这些品质:坚韧有恒,意志超群超乎凡俗的恒心与毅力。
六次秀才失利,九年的应试生涯,终一鸣惊人,及第进士,跻身翰林。
表面光鲜,背后蕴含多少心酸、隐忍与坚持,漫漫科举之路,亦是曾公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后每每回顾,如芒在背,却未尝敢一句怨言。
不抱怨出身普通,不抱怨资质平庸导致凡事需付出于别人十倍努力,只知自省精进,屡败便屡战。
曾公一生看重“有恒”二字,在家书中常教诲弟弟们做事善始善终,不可见异思迁,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一无所成。
这段独特的经历,也锻造了他“越挫越勇”的品性,在往后的仕途中,无论周遭何种逆境,他皆能迎难而上,隐忍负重,化险为夷。
笔耕不辍,躬身自省坚持写日记,勤于自省,善于从失败中寻找方法和总结经验。
曾公早年时也诸多缺陷。
自评早年浮躁,坐不定;为人傲慢,修养不好;为人“虚伪”;好色。
从穷乡僻壤的“土包子”来到人才荟萃的京城,虽然科举的成功一度让他顾盼自雄,睥睨一世,可对比方知自己乃庸俗鄙陋之徒。
多年死抠科举教材,涉阅甚少,致使视野狭隘,境界肤浅。
为此立下“成为圣贤”之志,几十载如一日,通过日记自我警省、自我批评,甚至将日记公诸于众,让家人朋友鞭策监督自己。
这个习惯伴随了他一生,哪怕恶疾缠身,受尽折磨,到了风烛残年,双目几近失明,仍不敢松懈丝毫,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国旗下讲话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作为一名高二的学生,我至今犹记得刚刚踏入一中校门的那一刻。
那份欣喜不言而喻,不为其他,只为我来到了一中,只因我离梦想又更近了一步。
正如校歌中所唱的那样:此是吾侪之宝筏,此是吾辈之明灯。
一中这所百年名校曾经孕育了多少英才,多少学子在这里奋发图强,终成栋梁。
因此,身为一中学子的我们,也自当志存高远。
我们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政史风华正茂之时。
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而身为同龄人之中佼佼者的我们,身为徐州一中学子的我们更理应胸怀大志。
王阳明有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古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他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终成一代栋梁。
当眼近代,我国知名数学家杨乐院士的成功,与少年时的远大志向也是分不开的。
有一次,老师发现杨乐的书上写着“中科”两个字便问杨乐写这两个字的缘由。
杨乐答:“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到中科院去研究数学。
我要把中国人命名的定理写在未来的数学书上!”最终,杨乐凭借着不懈的努力,终获中科院院士的殊荣。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志向是我们成长成才的必备条件,是一个国家民族走向昌盛,迈向未来的精神支柱。
林觉民于青春年华依然投身于反清革命,誓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为了胸中的志向,他作别年迈的老母,告别美丽的妻子,义无反顾地向心中的理想进发,终在历史的记忆中留下不朽的赞歌。
因此,我们都应拥有远大的志向,正如诸葛亮在《诫外甥书》中所言: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
但在拥有了远大志向的同时,我们也应脚踏实地。
高原的志向也需要立足于实际,只有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件事,一步一个脚印迈好人生的每一步,才能让志向变为现实。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范仲淹多次被贬却从未放弃过心中的理想,依旧坚定地,踏踏实实地向理想迈进,才终于成就一番事业: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为之身体力行,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志向。
而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高一的学弟学妹们刚刚步入高中,很可能还不适应繁重的学业,对于学习比较吃力:高二的同学们则要面临信息考试和学业水平测试的考验以及即将来临的月考“至于高三的学长学姐们的压力则更是巨大,而这些挑战无不需要我们以一颗强大的内心来应对。
明心见性 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
明心见性志存高远身体力行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这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八《定三分亮出茅庐》中,诸葛亮午睡醒来后所吟出的诗作。
梦想,志向,听着似乎很是严肃,好像是那些功成名就,流芳百世的人才符合这样的字眼。
就像诸葛亮的志向,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在他眼中,心中似乎只有这两人才能和他相比,这就足以见他的雄心壮志。
后经刘备刘皇叔三顾茅庐而出山后,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终三分天下,虽最后没能光复大汉,但仍名垂青史。
有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向他们一样青史传名,但这并不能否定,那些湮灭于滚滚红尘之中的常人就没有梦想。
何为梦想?何为志向?书中记载永垂不朽的伟人,名人,大都是从小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梦想、志向,并为之奋斗终生。
对于我们而言,幼时大都还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谈何立志。
所以说,梦想,志向都需要分阶段。
阶段的不同,注定了梦想的差别。
我国从古时就流传有抓周试日卒的说法。
在婴孩周岁之时,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炳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赦、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
这好像就是我们最初的梦想,最能反映我们心中所想。
后来小时,我们还不懂,那时如果要问起我们的梦想,回答的当然不外乎:吃饱喝足,有爸爸妈妈疼,不需要自己去担心无关的事;等到小学的时候,老师同样会问我们,但是答案或许就有了些不同,有人想当医生,有人想当警察,学者,飞行员......这是因为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接触到了日常生活外的事物,爸爸妈妈亲人外的其他人,心中自然会有变化,也就形成了小学时代的梦想。
中学时,貌似再也没有老师会问我们自己的所谓梦想是什么,但是总是有一些东西、名称可以找到它们的影子。
就比如说以后你会考哪所高中,上哪所大学?这都间接地反映了我们当时所处阶段的梦想。
五班能用的口号
1、志存高远,身体力行;龙马五班,共创辉煌。
2、求是入微,守正豁达。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海。
3、龙马精神驰学海,五班鲲鹏搏年华。
4、龙马五班,风雨同舟;文韬武略,挥斥方遒。
5、五班五班,风雨同帆;勤学为翼,龙马平川。
6、文武兼备,百炼成钢;龙马五班,地表最强。
7、龙马五班,潜龙在渊;斗志昂扬,一马平川。
8、龙马五班,龙飞凤舞;龙飞九天,凤舞神州。
9、班旗、班歌和班呼,只要你用心参与,班级就是我们最好的IP。
10、龙马五班,龙腾马跃;博学敏思,立志构新。
11、班旗、班歌和班呼,只要你用心参与,班级就是我们最好的IP。
12、龙马五班,潜龙在渊;斗志昂扬,一马平川。
13、五班五班,风雨同帆;勤学为翼,龙马平川。
14、文武兼备,百炼成钢;龙马五班,地表最强。
15、龙马五班,龙飞凤舞;龙飞九天,凤舞神州。
16、马致千里,龙吟九州。
17、志存高远,身体力行;龙马五班,共创辉煌。
18、龙马五班,风雨同舟;文韬武略,挥斥方遒。
19、龙马五班,龙腾马跃;博学敏思,立志构新。
20、千里长安千里行,一路优加一路情。
21、优加新起点,荆州星服务。
22、优加馨服务,长安悦驾路。
23、长安每一步,优加心服务。
24、优·享尊贵服务,加·驭品质长安。
25、心·随优加,车·达天下。
26、”优“先选长安”加“庭好生活。
27、心·驾驭,爱·分享。
牵手”优加“,驰骋天下。
28、就这样,静静地挺立在风沙线上29、不停地走着30、只要我有梦想31、女领:青春如歌,悠扬而富有温馨,广阔又不失深邃。
32、释放激情无悔青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中国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科学美德。
战国时候起于临淄设“稷下学宫”,治官礼、议政事,著书立说,可以说是当时高等学府与文化中心。
其中已经蕴含了学术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风尚。
事实上,科学作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提倡的,就当前来讲,各个学校制定的校训都是这方面的至理名言,当然,对学术研究腐败的揭露也是屡见不鲜,包括中国、外国,说明真正认识并严格自律并非容易的事。
今天在座的90%以上都是刚入学的研究生,这是你们人生的新阶段,我热诚地希望你们在思想上也能够有一个新的境界。
我今天在这里不讲大道理,因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学习资料汇编》上有好多文章已经将一些道理说的很透了。
刚才韩启德同志又作了很重要的讲话。
我作为一个建筑学人,自1946年执教于清华大学,至今已经68年,我只想将一些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所得到的体会跟同学们讨论。
第一,理想与立志。
一个人一生不能没有理想。
立志是人生不断前进的动力。
要思考我这一生到底想要做什么?想要有何作为?有何抱负和志趣?想要从事什么专业?这在中学进入大学时必然要有所考虑,从大学进入研究生时代更需要进一步思考。
立志往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成长的经历、所见所闻所想而一步步顿悟、提升,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我之所以选择建筑事业,并作为一生追求的方向,是与我青少年时代成长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我1922年生于南京,当时正值内忧外患,中国大地上战火连连,苦难深重。
1937年南京沦陷,我随家兄流亡重庆,于四川合川继续中学学业,记得1940年7月27日高考结束的那天下午,合川城遭遇日军空袭,大火一直燃烧到第二天清晨降雨始息。
当夜合川城大火冲天,而且狗叫的声音像哭一样,我敬爱的前苏州中学首席国文教员戴劲沉父子也遇难了。
战乱的苦痛激励了我重建家园的热望,我最终断然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学习,以建筑为专业,这是一个开始。
随着自己的成长,认识国家社会的发展,逐步对建筑事业发展的需求也就不断加深认识,对它的学习研究也就不断提高。
第二,选择。
一个人一生不知要走多少十字路口,一个弯转错了就很难回到过去的志愿,因此道路的选择至关重要。
人生中有太多太多的机遇、变迁,甚至有无限的偶然性,国家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变迁,乃至家庭中细小的问题都会引人转向,甚至于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回顾我自己的经历,有几次重要的十字路口:1948年我经梁思成先生推荐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求学,1950年学成后,应梁先生信中说到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召唤,力辞种种诱惑,毅然从尚为英国盘踞的香港、在军警挟持下取道回国,投身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和教育事业中,现在想来,如果当时留在美国,便没有此后几十年在中国建设领域中的耕耘和收获;1983年,我年满60,从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的行政岗位上退下,当时张维校长邀请我前往深圳大学创办建筑系,我婉拒了他的盛情,坚持和一名助教,在半间屋子、一间书桌、两个坐凳的条件下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到现在已经整整30个春秋,30年中我与研究所的同志们共同开展了一系列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与实践,当时若前往深圳,今生后期的工作则又会是另一番光景。
类似的情况一个人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回顾既往,我自审之所以没有“转错”大方向,很大程度上还是与早年“立志”相关,我很早便立志在建筑与城市的学术领域做一些事,在不同时期,根据现实条件,作出相应的选择。
第三,坚持。
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是坚持还是退却?就我个人经历而言,不论是青少年时读书求学,还是年长后的研究和实践,几乎处处都要面对困难,也难免遭受挫折。
年轻人很容易受到挫折影响而气馁,这里希望大家以宗白华先生讲的一句话共勉“不因困难而挫志,不以荣誉而自满”,这是在他写的《徐悲鸿与中国绘画》上的一句名言,要立志、要选择,在选择道路上更要有不惧困难的坚持。
第四,榜样。
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会起到重要的影响。
我在求学的各个阶段都有幸得良师的指点,这是人生的一大幸福。
1940年我进入中央大学建筑系后,师从我国建筑领域的先驱鲍鼎、杨廷宝、刘敦桢、徐中等诸位先生;1946年自云南抗日战场回到重庆,又幸得梁思成先生赏识,获邀参加协同创办建筑系,其间多得梁思成、林徽因先生等言传身教;1948年梁先生推荐我赴美求学,师从世界著名建筑大师伊里尔?沙里宁,学习建筑与城市设计,获益良多。
除了诸位“良师”还有诸多“益友”作为榜样。
数学家冯康因独立于西方系统创始了有限元法而享誉,20世纪40年代初,他与我同在重庆中央大学求学,1946年又回到清华大学任教,他原本在电机系,后转学物理,又发现对数学感兴趣而转到数学系。
数学的事情我说不了,但是可以谈一谈从生活的其他方面得到对他的认识。
冯康一度喜爱音乐,将图书馆有关古典音乐的著作借出来逐一阅读,这体现了他即使在业余爱好上也拥有钻研而广博的科学精神,在各方面日渐渊博,最终成为“有限元”方法的创始人之一,获得国际瞩目。
植物学家吴征镒是2007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我在上世纪40年代即在清华园中与他结识,当时我们同居住在工字厅,隔院窗口相对。
他当时公开身份是民盟成员,在1946年清华大学纪念闻一多被害一周年的纪念会上,他鞭挞时局,我后来参加“教联会”的工作,与他多有往来,才初步辨明时局。
吴征镒当时事实上是清华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后来去了解放区,解放前夕代表党组织接收清华大学,并参加中国科学院的筹备等,如果他将这些工作做下去,可以成为优秀的领导,但是他选择回到昆明,继续从事植物学研究,主编了《中国植物志》等权威著作,他的一生,参加了革命运动,最终还是回到自己的学术抱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们在为学、为人、为事中给予我心灵上的感染,至今我敬佩不已。
建筑与规划专业内的“益友”更多,在此不再多举。
以上主要讲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关于师生关系,我执教多年,颇有些亲身体会。
韩愈《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是老师最基本的职责。
同时他还有两句话未必引起人太多注意,就是学生可以超过老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两句话无论对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要,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发挥比较大的作用,进行启蒙、指导与引领,若干年后,学生的学识能力不断发展,便不只是师生关系,而是学术事业上的战友、同道。
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有件事值得一提,1999年国际建筑师学会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我被委任为大会科学委员会主席,负责起草大会文件,这一任务匆匆落在我身上,当时时间紧迫,又有其他任务,助手中只有一名学地理出身的博士研究生可以帮忙,当时的工作情况是:我每天清早将晚上写好的稿件交给他,由他白天整理,晚上他再交给我,我继续在深夜赶稿,如此往复,终于形成了《北京宣言》,这个文件获得咨询委员会的一致通过,并认为超出了“宣言”,所以被定为《北京宪章》,这也是国际建协自1948年成立至今通过的唯一的宪章。
它说明师生共同在重大课题中合作,教学相长,成为共同战线的挚友,推动学术的发展。
这名曾协助我的博士生现在已经成为清华大学教授,建筑与城市研究所的副所长。
第五,顿悟。
回顾几十年的学术人生,我深切地体会到科学理论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时刻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不断注意现实问题与学术发展的情况,进行知识累积、比较研究、借鉴启发,逐步“发酵”,得到顿悟。
我的学术道路上有以下几个顿悟可以与同学们交流。
顿悟一:建筑学要走向科学。
我在1940年代,在战火纷飞中求学,初入建筑之门,学术思想的启蒙。
1948年,赴美求学,接触到西方先进的学术思想。
1950年回国,投身新中国城乡建设,参与长安街规划设计、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毛主席纪念堂规划设计等重大项目。
这一时期因制度变革、政治经济等局面的变化,有诸多困惑。
文革结束后,我满怀激情再次投身于建筑领域的工作中,希望冲破困惑的迷雾,找到建筑学的方向。
1981年,参加文革后第一次全国院士大会,认识到,一方面是双肩学术责任的加重,另一方面是建筑学专业必然要向科学发展,否则难以适应形势的要求。
顿悟二:从“广义建筑学”起步,从建筑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通过对交叉学科理论知识的涉猎、对古代人类聚落遗址的考察,等等,我认识到建筑学不能仅指房子,而需要触及它的本质,即以聚居,说明建筑要从单纯的房子拓展到人、到社会,从单纯物质构成的建筑物要拓展到社会构成。
因此,提出了“广义建筑学”。
这本著作今年被译为意大利文和英文。
顿悟三:“人居环境科学”的追求,有序空间与宜居环境。
“广义建筑学”之后,我仍在从各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希望得到新的领悟,基于对传统建筑学因时代而拓展进行种种探索及对国外种种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逐步理解到,不能仅囿于一个学科,而应从学科群的角度整体探讨研究,需要追求一种不囿于过去的新学科体系,1993年第一次提出“人居环境科学”,人居环境科学探讨如何科学地利用空间,实现空间及其组织的协调秩序,即有序空间。
人居环境科学始终以人为核心,人应当在空间中安居乐业,所有层次的空间规划设计都为人的生活服务,旨在创造适合于社会生活生产的美好环境,即宜居环境。
顿悟四:人居环境科学涉及诸多学术领域,要走向科学、人文、艺术的融汇。
全球性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气候变化等问题不断涌现,都推动人居环境科学变成大科学,这是非常有前途的科学。
它将迈向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
科学——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入、对社会中下阶层的关怀等;艺术——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美的欣赏和艺术的创造等。
今年9月初,我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了题为“人居艺境”的展览,将我的书法、建筑、绘画、速写等作品进行展览,我进一步体悟到我们过去所居处的人居环境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美的欣赏和艺术创造,其中蕴含的艺术境界丰富、充实而又深远,从自然环境到人文环境,从个体人的生活到社会的运转,无所不包又无处不在,这已超出了我从40年代起所追求的建筑与艺术的并行学习,多种艺术门类以生活为基础,相互交融、折射,聚焦于人居环境之中,在某一门类中有独到之心得,都可以相应地在人居建设中有所创造和展拓,这可以说是人居科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其中尚有广阔的空间待我们去探索、发掘。
由于建筑设计的事物太庞杂,作为建筑学人,以上所说的是我结合自己学术人生经历的一些体悟,我也很难就自己的专业领域把今天的大会主题解说清楚。
在座的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的学科,但都应当关心多方面的学术思想的变化,多学科互补、拓展知识面,从而了解时代的发展与需求。
例如,我上面提到的数学家冯康对多方面的研究均有涉猎、融贯综合,植物学家吴征镒既关心国家政治,又专注学术研究。
他们都是青年人学习的典范。
对于青年学人,我认为在理性上对科学道德、科学伦理等似乎不难理解,关键在于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