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导学案[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项羽本纪导学案

项羽本纪导学案

《项羽本纪》学案编制:张聪聪审核:付志鹏 2015/4/1【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把握项羽的形象、了解人物性格,学会对人物进行辨证的认识、评价。

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课前预习】1、项羽其人项羽(前232-前202),姓项,名籍,字羽,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

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军领袖,著名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

中国史上最强武将。

是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盖世豪杰。

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斩郡守后崛起,举兵反秦。

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话。

2、前人对项羽的不同评价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北宋·王安石《乌江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王翦.()王翳.()所戮.者()力能扛.鼎()皆已惮.籍矣()瞋.目()绐.()裨.将()蕲.县()釜甑..()骓.不逝()栎.阳()披靡..()麾.下()辟.易()垓.下()狱掾.()舣.船待()刈.旗()【学习过程】1-2自然段:少怀壮志一、结合注解疏通全文1、注意重点字词和句式。

(1)重点字词学书.不成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怒之梁以此奇.籍不肯竟学..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栎阳逮.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族.矣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2)特殊句式项籍者,下相人也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与籍避仇于吴中2、翻译(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羽本纪 导学案 教师版

项羽本纪 导学案 教师版

《项羽本纪》导学案编制人:高二语文备课组审核人:时间2015年3月16日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句式。

2、了解项羽的生平及其性格特征,并学会辩证地评价传主,加深对人生的认识。

【学法指导】1、结合“知识链接”,回忆“传记”文本相关的知识;2、回忆上学期所学的课文《鸿门宴》,试着分析项羽为何失败?3、结合注释,初步弄懂文章内容。

【知识链接】一、文体知识1、传记文学是文学和历史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因此它既有历史特征,要求“尊重历史”,又有文学的特征,人物形象、语言都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传记文学的特点:(1)真实性(2)艺术性(3)相对完整性2、《史记》,具体见课本P140。

二、关于《项羽本纪》《项羽本纪》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三、项羽成长个人小档案:《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1、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3、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2、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4、垓下自刎——英雄末路的终点四、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长达3000年的历史。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影响巨大。

苏教版选修《项羽本纪》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项羽本纪》导学案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课题:《项羽本纪》(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了解项羽的生平及其性格特征,并学会辨证地评价他人。

2、通过探究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情感,加深对人生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1、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感受主人公独特的人格魅力。

2、探究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及辨证地评价项羽。

【学习流程】模块一、情境引读(一)温故知新(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回顾以前所学,向大家展示)大风歌:(二)基础知识(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译文以及课文下的注释,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基础知识)1、给下列重点字词注音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田父绐日项王自度不得脱斩将,刈旗乌江亭长舣船待羽岂其苗裔邪栎阳狱掾骓檥2、文言基础知识(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②乃持项王头视鲁③尚不觉寤而不自责(2)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思①梁以此奇籍②皆沉船,破釜甑③无不膝行而前④遂霸有天下⑤项王军壁垓下⑥项王则夜起⑦数十万人,亦足王也⑧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⑨无不膝行而前⑩东渡乌江(3)解释实词①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怀王竟听郑袖②项梁尝有栎阳逮盖当寥洲周公之被逮③毋妄言,族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④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⑤屈平属草稿未定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诸侯皆属焉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⑥平伐其功自矜功伐(4)解释虚词以: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以故,事得已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梁以此奇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故以鲁周公礼葬项王谷城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乃: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尔其毋忘乃父之志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5)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①骑能属者百余人②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羽本纪》导学案.doc

项羽本纪》导学案.doc

项羽本纪》导学案《项羽本纪》导学案《项羽本纪》导学案(一).doc 《项羽本纪》导学案(二).doc《项羽本纪》导学案(三).doc项羽本纪》(一)司马迁编写人:杜文庸审核人: 刘兴建一、教学目标:1.预习课文,疏通字词,将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

2.了解相关史料,二、教学内容:1.字音: 王翦()栋阳()薪()狱掾()扛()鼎釜甑()乌马隹O自度O瞋()目翳O重瞳O子苗裔()乘魏()惮()自矜()功伐三、文本研读:1)研习1-2段,归纳重要文言常识: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继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O学。

项梁尝有栋阳逮,乃请薪狱掾曹咎书()抵栋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己。

《项羽本纪》(二)司马迁编写人:杜文庸审核人:刘兴建一、教学目标:1. 诵读3 -6节,归纳重要文言现象。

2.分析项羽在由盛转衰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1)研习3-6段,归纳重要文言常识: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坐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项羽本纪导学案

项羽本纪导学案

项羽本纪导学案高二语文第二学期导学案课题:项羽本纪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翻译课文。

2、学习司马迁塑造人物的手法,正确评价项羽这一历史人物,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体会司马迁对待项羽的态度和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惋惜和同情。

二、文题背景:1、题解:按照《史记》的体例,“本纪”为纪帝王当国的事。

项羽虽未成帝业,但秦亡汉兴之间,他在一个时期内发号施令,权威同帝王一样,所以也把他列入“本纪”。

《项羽本纪》是《史记》“十二本纪”中的第七篇。

2、背景: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封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

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

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之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干垓下(今安徽灵壁南)。

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死于东城。

3.知识链接《项羽本纪》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划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划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本纪》导学案(学生版)学习资料

《项羽本纪》导学案(学生版)学习资料

《项羽本纪》导学案(学生版)《项羽本纪》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学习作者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

3、学会用辨证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去评价项羽,正确分析项羽成败的个人原因和历史条件。

课前预习案一、课前简介(一)文体知识:1、什么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是文学和历史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因此它既有历史特征,要求“尊重历史”,又有文学的特征,人物形象、语言都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传记文学的特点:(1)真实性。

(2)艺术性。

(3)相当完整性3、如何学习传记文学: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传记文学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必须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赏、评价作品4、传记的学习目标:1)、学会深入阅读传记,不仅了解人物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2)、对人物进行辨正的认识、评价;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4)、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二)《史记》知识填空1、《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2、《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按篇目的内容来分,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归在();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归为();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归为(),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归在();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归在()。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通史。

3、高中阶段我们还曾学过一篇选自《史记》的文言文,是《》。

(三)《项羽本纪》《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高中语文 项羽本纪教案课时2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 项羽本纪教案课时2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项羽本纪教案课时2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字词。

2.把握项羽乌江自刎的形象。

3.掌握司马迁人物刻画的艺术。

教学重点:分析项羽的形象。

教学难点:人物刻画艺术的分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导入:李清照曾写过一首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高度赞美了项羽。

项羽是何许人也/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以其辗转腾挪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这一人物形象。

今天让我们进一步走进《项羽本纪》。

二.检查预习。

一人回答一题,其他同学觉得有问题的指出来。

三.品评鉴赏:回顾项羽早年情况:1。

要学万人敌,又不肯竟学。

心有大志,但做事虎头蛇尾。

2.彼可取而代也。

胸有大志,无所畏惧,胸无城府。

(与刘邦“大丈夫当如此也”进行比较。

)巨鹿之战:勇猛善战,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帐中别姬:着重分析“泣”一字。

四面楚歌,走投无路时内心无可奈何、回天无力之悲。

师生共同对“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一段进行品评鉴赏。

(1)项羽在“东城快战”中表现出了怎样的特点?神勇不减,所向披靡。

(2)项羽为什么这么英勇作战,是为了突出重围吗?不是,为了证明“天要忙我,非战之罪”(3)由此可以看出项羽什么样的性格?刚愎自用盲目自信(4)乌江自刎:着重分析“笑”一字。

(学生讨论)下定决心拒渡乌江,坚守自己的尊严、人格、血性。

也有无可奈何,天要亡我之意;也是歉意的笑。

联系后人诗题乌江亭夏日绝句[唐] 杜牧 [宋] 李清照胜败兵家事不期,生当做人杰,包羞忍耻是男儿。

死亦为鬼雄。

江东子弟多才俊,至今思项羽,卷土重来未可知。

不肯过江东。

总结项羽:勇猛善战,胸有大志,无所畏惧,胸无城府,鼠目寸光,妇人之仁,残忍狠毒。

(联系鸿门宴和屠咸阳)(5)对于项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

分析以下评价,说说你认为项羽是否应该自刎乌江?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项羽本纪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项羽本纪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项羽本纪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读顺读通课文2、文言词句积累掌握3、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反衬手法表现人物特点4、体会细节,揣摩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5、辩证的评价人物行为教学重点:1、文言词句积累掌握2、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反衬手法表现人物特点3、体会细节,揣摩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难点:辩证的评价人物行为教、学具:投影仪(片)预习要求:1、预习“巨鹿之战”“垓下之围”“东城之战”,疏通文言大意2、尽量完成相关文言练习一、引入教学项羽少年时期的性格特点、能力对他以后人生事业的成败究竟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二、阅读鉴赏“巨鹿之战”“垓下之围”“东城之战”(一)“巨鹿之战”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节2、该部分的文言实虚词、文言现象检查归纳3、课文内容探究:(1)“巨鹿之战”中显示了项羽怎样的特点?“杀卿子冠军”(坚决果断)(补充项羽杀宋义的背景)“破釜沉舟”(有胆气、勇气、谋略、勇猛)(2)文中划线句子的句式、节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写?Ⅰ、指名学生朗读“项王乃悉引兵渡河……自烧杀。

”(注意朗读中的语气、语调)Ⅱ、思考回答。

采用了句式短小,铿锵有力的短句作排比(整句),且用了许多动词,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有气势,酣畅淋漓地表现了项羽指挥果断坚决勇往直前的大将风范与气概。

(3)为什么写诸侯军“莫敢纵兵”“无不人人惴恐”,诸侯将“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4)这里采用什么手法来表现项羽的勇猛和胆气勇气的?(反衬手法、侧面描写)(二)“垓下之围”1、指名学生朗读第四节2、该部分的文言实虚词、文言现象检查归纳3、课文内容探究:(1)“垓下之围”中表现了项羽怎样的内心,凸现它怎样的形象?重点揣摩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性格:①重要细节(词语)体会:惊、夜起、饮帐中(满心忧虑,他会想些什么?)、泣数行下(百感交集的热泪喷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面对一向刚猛矜持的英雄落泪,受到感染,跟着落泪,不敢看,也不忍看,既敬畏项羽,又害怕伤及项羽自尊)②《垓下歌》Ⅰ、朗读《垓下歌》Ⅱ、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感情?陷入困境的愁闷无奈别离爱姬的痛苦昔荣今枯的悔恨英雄末路的悲叹比较:《垓下歌》(项羽)与《大风歌》(刘邦)中的思想感情A、指名学生朗读这两首诗。

《项羽本纪》导学案共4课时

《项羽本纪》导学案共4课时

《项羽本纪》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通过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学习《项羽本纪》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辨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思考。

4、感受项羽独特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情感,加深对人生的认识。

第一课时【预习导航】一、导入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代表,作为一个“失败的英雄”,他的故事无数次地被搬上舞台,后人既为他的英勇善战,霸王之气所折服,同时又为他的失败命运而扼腕叹息。

那么项羽在与刘邦的对峙中怎么会一步一步走向衰败,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垓下之围”时,项羽哀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作为旁观者、后来者,似乎应该可以以一种更加客观,更加公正的态度来评价项羽。

二、浏览预习课文(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翦戮会稽力能扛鼎桓楚眴裨将徇下县瞋目汉王数之龙且盱台荥阳汜水睢阳蕲狱掾栋阳绐自度不得脱刈旗舣船翳(2)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节选部分共讲了几方面的内容?明确: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自然段)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自然段)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自然段)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自然段)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自然段)第六部分:乌江自刎与尾声(第一一自然段)第七部分:项羽本纪赞(第自然段)三、项羽成长个人小档案《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吴中起兵一一事业的起点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垓下自刎——英雄末路的终点四、研究文本第一、二部分,解释文言现象。

1活用词: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2、重点实虚词:①又不肯竟.学。

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③以是知其能.。

3、古今异义词。

以故事得已。

4、重点句:为秦王翦所戮者也。

(判断句)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倒装句)与籍避仇于吴中(状语后置)5、有一个成语出自这两段,请找出来。

《项羽本纪》第二课时

《项羽本纪》第二课时
译:诸侯援军有许多座营寨,没有哪一个敢放兵出战。
【成语】
破釜沉舟
2、巨鹿之战号称为项羽最得意之战,也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读后请思考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节奏方面有何特点?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何联系?
明确:采用了句式短小,铿锵有力的短句作排比(整句)。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有气势,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大将风范与气概。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了解作者为塑造悲剧所用的的渲染手法。
3、学习鉴赏作品中的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主法、合作探究法了解项羽这一人物并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
2、通过课文阅读,鉴赏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悲剧美和崇高美。
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四步教学法”课时教学设计
年级
组别
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
审阅(备课组长)
审阅(学科校长)
主备人
使用人
授课时间
课题
苏教版语文选修一专题五第一单元《项羽本纪》(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课标
要求
把握传记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一方面,传记作为非虚构作品,讲究材料的可靠性与真实性,要求所写人物及其事迹必须符合历史的真实,具有史料价值。另一方面,作为人物传记,还应进行文学性描写,特别是运用文学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方面。
自信无敌,面对失败仍是如此豪气干天。
③动作描写:
a.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临战先声夺人,有排山倒海的气势。独闯汉营,所向披靡,神勇无敌。
b.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高中语文 项羽本纪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教案

高中语文 项羽本纪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教案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项羽本纪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 [知识目标]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能力目标}1.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2.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思想目标]感受历史英雄人物的人格魅力,砥砺自我人生修养。

第一课时一. 导入1、复习三首写项羽的诗。

2、两首诗对项羽失败原因的看法有何不同?明确:杜牧这首诗体现了他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敏锐触角和非凡气度,他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而真正的男子汉是不怕失败,而能忍辱负重,病败雄心在。

(正如刘欢所唱《从头再来》)诗句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包羞忍耻,不肯总结教训,惋惜其英雄事业归于覆灭。

王安石以一个大政治家的非凡气度和远见卓识,对于项羽之死又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

如果说杜牧对项羽评价注重“该不该”,王安石则看重“能不能”,杜牧认为项羽不该乌江自刎,该重整旗鼓,以便东山再起;王安石则深入分析了民心的向背和大势所趋。

楚汉相争,战乱频仍,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而望烽烟止息。

此时刘邦已稳定了大局,项羽则一败涂地,回天无力,民心和形势都决定了项羽不可能再有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辉煌。

其中民心的向背和顺应形势的高论,就很发人深思,时至今日,更显得是至理名言!启示:引领我们如何正视打击和挫折,如何在困境中奋起。

二.初步感知思考:项羽是英雄吗?(结合原先你对项羽的了解,谈一谈你心目中的项羽形象?)三.浏览预习课文(1)划出难读难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独立完成。

(2)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节选部分共讲了几方面的内容?第二课时一.问:课文节选部分共讲了几方面的内容?明确: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2自然段)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3自然段)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4自然段)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5自然段)第六部分:乌江自刎与尾声(第6——8自然段)第七部分:项羽本纪赞(第9自然段)二.项羽成长个人小档案明确:《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史记选读项羽本纪导学案2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史记选读项羽本纪导学案2

学习目标:
1、掌握4—6节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并能翻译课文重要句子。

2、重点研读第5节,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

预习4—6小节,完成下列题目。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垓.下()骓.()阕.()舣.()刈.()旗辟.()易
田父.()瞋.()叱.()翳.()绐.()曰创.()伤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2、项王则夜起()
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4、田父绐曰:“左”()
5、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6、直夜溃围南出()
7、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8、马童面之()
四、重点语句翻译,如是特殊句式,请指出。

苏教版语文高一项羽本纪教案课时2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苏教版语文高一项羽本纪教案课时2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项羽本纪教案课时2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字词。

2.把握项羽乌江自刎的形象。

3.掌握司马迁人物刻画的艺术。

教学重点:分析项羽的形象。

教学难点:人物刻画艺术的分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导入:李清照曾写过一首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高度赞美了项羽。

项羽是何许人也/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以其辗转腾挪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这一人物形象。

今天让我们进一步走进《项羽本纪》。

二.检查预习。

一人回答一题,其他同学觉得有问题的指出来。

三.品评鉴赏:回顾项羽早年情况:1。

要学万人敌,又不肯竟学。

心有大志,但做事虎头蛇尾。

2.彼可取而代也。

胸有大志,无所畏惧,胸无城府。

(与刘邦“大丈夫当如此也”进行比较。

)巨鹿之战:勇猛善战,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帐中别姬:着重分析“泣”一字。

四面楚歌,走投无路时内心无可奈何、回天无力之悲。

师生共同对“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一段进行品评鉴赏。

(1)项羽在“东城快战”中表现出了怎样的特点?神勇不减,所向披靡。

(2)项羽为什么这么英勇作战,是为了突出重围吗?不是,为了证明“天要忙我,非战之罪”(3)由此可以看出项羽什么样的性格?刚愎自用盲目自信(4)乌江自刎:着重分析“笑”一字。

(学生讨论)下定决心拒渡乌江,坚守自己的尊严、人格、血性。

也有无可奈何,天要亡我之意;也是歉意的笑。

联系后人诗题乌江亭夏日绝句杜牧李清照胜败兵家事不期,生当做人杰,包羞忍耻是男儿。

死亦为鬼雄。

江东子弟多才俊,至今思项羽,卷土重来未可知。

不肯过江东。

总结项羽:勇猛善战,胸有大志,无所畏惧,胸无城府,鼠目寸光,妇人之仁,残忍狠毒。

(联系鸿门宴和屠咸阳)(5)对于项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

分析以下评价,说说你认为项羽是否应该自刎乌江?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项羽本纪导学案

项羽本纪导学案

《项羽本纪》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学习作者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

3、学会用辨证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去评价项羽,正确分析项羽成败的个人原因和历史条件。

课前预习案一、课前简介(一)文体知识:1、什么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是文学和历史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因此它既有历史特征,要求“尊重历史”,又有文学的特征,人物形象、语言都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传记文学的特点:(1)真实性。

(2)艺术性。

(3)相当完整性3、如何学习传记文学: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传记文学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必须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赏、评价作品4、传记的学习目标:1)、学会深入阅读传记,不仅了解人物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2)、对人物进行辨正的认识、评价;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4)、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二)《史记》知识填空1、《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着,又是文学巨着。

2、《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按篇目的内容来分,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归在(本纪);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归为(世家);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归为(列传),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归在(表);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归在(书)。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高中阶段我们还曾学过一篇选自《史记》的文言文,是《鸿门宴》。

(三)《项羽本纪》《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高中语文《项羽本纪》教案(2)苏教版选修《传记文学选读》

高中语文《项羽本纪》教案(2)苏教版选修《传记文学选读》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项羽本纪》教案(2)苏教版选修《传记文学选读》试探:(1)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明确: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

②祖父为秦所戮。

寓意:①世代为楚将。

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的资本,是成绩英雄霸业的奠基。

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

为项羽以后忠贞不贰,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

(2)第二自然段写了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明确:两件。

一是少时学情。

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毫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

二是观始皇游。

不俗的言论昭示往后的非凡。

(少时言语不俗的还有哪些?提示:刘邦见始皇:“大丈夫当如是也。

”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念书。

”)毫迈不群与青年言志表现了项羽除暴安良、成立丰功伟绩、成绩英雄霸业的宏愿;但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情感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

(五)阅读阅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重点文句。

<一>研读第三自然段,划出重点词句。

1、活用词:①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②无不膝行而前2、重点实虚词:①九战,绝其甬道②楚兵冠诸侯③诸侯皆属焉3、古今异义: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4、重点句:①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②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二、三个“无不”两个“莫敢”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明确:侧面烘托。

通过众人的胆怯畏惧侧面烘托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

这是项羽功业的巅峰,展现了他的将帅神威。

3、哪一个成语源自本部分?明确:破釜沉舟。

<三>点拨:巨鹿之战的意义。

有三。

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奠定了义军成功的基础。

二是促成了秦王朝内部的分裂与瓦解(章邯投降、赵高杀二世、子婴杀赵高)。

三是转移了秦王朝的注意力,为刘邦从南路长驱直入函谷关制造了条件。

高中语文 项羽本纪教案2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苏教版高二选修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项羽本纪教案2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苏教版高二选修语文教案

亚父者,范增也
此亡秦之续耳
2.状语后置:
与籍避仇于吴中
项王军壁(于)垓下
乘势起陇亩之中
饮于帐中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状语后置)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状语后置)具告以事(状语后置)
3.省略句
以(之)赐公
汉王为(之)发哀
吾闻之(于)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乘势起(于)陇亩之中
4、被动句
吾属今为之虏矣
5、宾语前置
乃谓其骑曰:“何如?”
籍何以生此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6、固定句式
孰与君少长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三、练习巩固:
限时做三维设计习题。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项羽本纪》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能够概括和描述项羽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点。

(3)能够分析并欣赏《项羽本纪》中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项羽本纪》。

(2)学会对比分析,将《项羽本纪》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拓宽视野。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项羽本纪》中的历史事实和文学加工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项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认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3)引导学生从项羽的事迹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羽本纪》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关系。

(2)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3)欣赏《项羽本纪》的文学价值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对《项羽本纪》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项羽事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把握。

(3)对《项羽本纪》文学特色的深入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史记》和《项羽本纪》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项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项羽本纪》,理解故事情节。

(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记出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项羽本纪》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关系。

(2)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3)赏析《项羽本纪》的文学价值和修辞手法。

5. 练习与巩固:(2)组织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四、课后作业:2. 结合《项羽本纪》和其他相关文学作品,分析项羽形象的不同之处。

3. 深入研究《项羽本纪》中的修辞手法,举例分析并说明其作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项羽本纪》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高中语文 项羽本纪教学案课时2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教学案

高中语文 项羽本纪教学案课时2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教学案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项羽本纪教学案课时2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让学生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步骤与方法:1.利用课件听录音,要求听清字音和句读,听出语气的变化;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文章的感情与气势;教师板书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3.重点朗读第三、四两段,要求熟读成诵;4.检查朗读第三、四两段,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5.布置作业:找出本文的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以及成语。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

步骤与方法:1.检查字词,利用课件解决文章中的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以及成语;2.结合课件,引导学生弄清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3.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刘邦、项羽,张良、范增,樊哙、项伯;4.引导学生讨论、体会、学习作者的人物塑造手法: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运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刻划;5.布置作业:进一步朗读、熟悉、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写作目标是材料取舍详略的重要依据;了解项羽的生平,并初步了解人物评论的写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置疑能力)、认识能力(尤其是认识的深刻性)、辨证思维和探索性思维能力;德育目标:提高学生思想修养、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情感。

教学重点:材料取舍详略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写作目标。

教学难点:选材的过程,也就是客观材料主体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课件显示十二幅图画,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教师总结,导入新课,从而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课文名为《项羽本纪》,实际上,只是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后来已经成为专有名词的“鸿门宴”的故事。

《史记》中,“鸿门宴”的故事出现了四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另外三处作者的描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本纪》导学案[第二课时]编写人:岳中博审定:高二语文组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研读第三部分。

【学习方法】小组互助、讨论;学生展示;重难点点拨。

【学习过程】1.学生快速自由诵读第三部分。

⑴找学生诵读文段,学生从字音、断句、情感角度简评。

⑵.学生齐诵第四段。

2.学习4-5段。

⑴解释下列词语意义(用法)。

(A级)壁垓下:驻扎。

项王则夜起:名作状,在夜里。

四面皆楚歌:名作动,唱起楚歌。

天之亡我: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骑能属者:跟上。

骓不逝兮:奔驰。

⑵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①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定语后置句﹚②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省略句,“饮”后省“于” )③汉骑追者数千人。

﹙定语后置句,“追者”作“汉骑”定语﹚④然卒困于此。

﹙被动句﹚⑶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义。

⑷ 探讨文本。

(1)《垓下歌》的引用对塑造项羽形象有何作用?明确:《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是一种末路英雄穷途之哭。

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运用细节刻画是必需的。

作者从传主的性格,实际的生活环境等因素出发,进行合理的虚构,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明确:用了夸张手法。

示项羽威猛。

这与《三国演义》写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兵极为相似。

⑶此段与巨鹿之战相比,表现手法有何不同?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明确:巨鹿之战用了侧面烘托手法,本段用了正面描写手法。

展现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

⒊背诵第四段。

4.本课巩固练习。

阅读3-4段,完成1~4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流逝B、与秦军遇遇:遭遇C、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壁:营垒D、诸侯皆属焉属:归属参考答案:A (奔驰)2、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项王乃大惊乃:副词,表示承接,于是,就B、以示士卒必死以:连词,承接关系,来C、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由:介词,从D、项王则夜起则:连词,不译参考答案:D (连词,于是,就)3、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巨鹿之战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节奏方面有何特点? 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何联系?答:采用了句式短小、铿锵有力的短句作排比(整句)。

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有气势,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大将风范与气概。

(2)三个“无不”、两个“莫敢”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了什么?答:侧面烘托。

通过众人的胆怯畏惧,侧面烘托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

这是项羽功业的巅峰,展现了他的将帅神威。

4、翻译下列句子。

(1)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译文:用这来表示全体士兵都坚决拼死战斗,没有一点后退生还的想法。

(2)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译文:诸侯军队中前来解救巨鹿之围的有十多座营垒,没有谁敢派兵出击。

(3)是何楚人之多也。

译文:这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楚人呢?5.拓展阅读。

秦末两雄:项羽刘邦项羽,自然是一位英雄。

天生神力,“吴中子弟皆惮之”。

其志向博大高远。

一日,始皇游会稽,项羽脱口而出:“这个人可以取而代之呀!”其叔项梁因此奇之。

其后,举事而起,从者云集。

破釜沉舟,救赵破秦,令诸侯“莫敢仰视”。

及自封西楚霸王,众王反叛,更见其骁勇:讨伐乎东西,征战乎南北,往来翕乎,未知疲倦。

他很讲信义,只因允诺了项伯“善遇”刘邦的进言,他不顾亚父“示之者三”,于鸿门宴上放走了罗网中的刘邦。

当兵败乌江时,他拒绝登上乌江亭长的救生船,面对身后的丛林干戈,他笑对死亡,气概何其豪迈。

真正的勇士,是无法被震慑的。

英雄项羽最终自刎死掉了……耳畔怆然响起悲歌一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折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至死将失败的原因归之为时运不济。

然而,真的只是时运不济使然吗?有人说:项羽最大的失误,就是在鸿门宴上未听从谋士范增之言,以至放“虎”归山,招致最后的失败。

此语本人实不敢苟同。

细读史书,透过一幕幕细节,就会清楚的发现,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他空有高志却目光短浅;他爱慕虚荣,不乏自满自得的小农意识;凡事勇在先,智在后,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领袖气质。

这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只宜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却不具备一种帝王的气度。

他真正的失误不在于杀没杀刘邦,而是误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点上,就算他于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以后也一样会败于张邦、王邦、李邦……项羽的性格弱点贯穿了一生的始终,他似乎并无意加以改变,这对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和理想的英雄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他的成长过程,只是一部勇猛成长史,却忽略了对更高层次人格的追求和塑造。

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失败。

尽管司马迁怜惜地将之列入本纪记载,他也终不过是一名威猛的勇士而已。

再看刘邦。

他天生的性格是狡黠、油滑,爱吹牛皮,颇象个混混儿。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

他的出身极其普通,其父母的名字不为世人所确知,当然不及项羽的名将后裔身份。

在一贯重视光环和背景的人们心目中,刘邦显得黯淡,这使得二人在刚起兵的时候,刘邦只能落个从属的地位。

但刘邦自有他的一套。

狡黠和油滑自然不是领导者的气质,沛公却善于不断拔高自己。

他自比“信陵君”,从而给自己定出了人生的高度。

他常不自觉地模仿信陵君的处世、行为方式,为自己的性格添加了理性和工于心计的优秀的一面,这使得他的人生成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一生。

他也因此受到乡里人士的敬重。

刘邦到底从信陵君那里学到了哪些优良品质呢?我觉得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笼络手段极为高明。

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善于根据情势揣摸人的心理,润滑人际关系,有较强的凝聚力,能够吸引他人为己所用。

从表面看,刘邦似乎无甚特殊才能,但其麾下人才济济,萧何、韩信、陈平……皆忠诚效命,连自视甚高的张良也敬佩的对人说:“沛公殆天授也”。

以一个平民出身的“浪子”,团结着一大批才高气傲的谋士、将军为之效力,岂一般的手段所能致?二是宽容、仁慈、有大量。

与项羽“诸所过无不残灭”之举相反,刘邦做事较有分寸。

楚国长老皆赞曰:“沛公,长者也。

”史记载:汉元年十年,沛公兵先诸侯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项羽兵败死后,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谷城。

“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

”三是遇事冷静,喜用智不斗力。

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羽曾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斗力。

”以己之短敌彼之长,这样的傻事,刘邦自然不会做。

四是坚忍克己。

刘邦入关后,从樊哙、张良谏,封秦重财物于府库,不取分文。

并当众宣布:“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同时派人到各县乡村广而告之。

秦人大喜,献上牛羊酒食犒劳军士。

沛公又推辞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这样秦人更加高兴了,唯恐沛公不为王。

刘邦的本性也是贪财好色的,但是为了达成目标,他变得很能克制自己。

这与项羽每攻城破镇后遂“收其货宝妇女”形成鲜明的对比。

总结起来,争霸中的项羽与刘邦俱怀统一江山的大志,项羽禀赋优于刘邦,可惜的是他不注重自我管理,动辄怒、大怒,遇事率性而为,毫无克制,这是成功的大忌。

相反,刘邦在起初表现平平,但他善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以高标准来完善和要求自己,培植优秀品质,克制天性中的不良成份。

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绝不只是靠运气得来的。

项羽本纪》导学案编写人:岳中博审定:高二语文组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研读第三部分6-8段。

3、研读第四部分。

【学习方法】小组互助、讨论;学生展示;重难点点拨。

【学习过程】1、学习6-8段。

⑴解释下列词语意义(用法)。

(A级)地方千里:古今异义词;古义,地方方圆;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

亦足王也:名作动,称王。

怜而王我:名词作使动,使……称王。

马童面之:转身背向。

豪杰蜂起:名作状,像蜂一样。

乃持项王头视鲁:给……看。

邑万户:名作动,封邑。

⑵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宾语前置句﹚②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

(省略句,“项王”后省“于” )⑶翻译重点句子。

①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②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

⑶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义。

⑷ 探讨文本。

(1)思考:第六段写汉将争夺项羽尸首,第七段写鲁地之民义不降汉对刻画项羽分别有何作用?明确:第六段写汉将急夺项羽尸首,“相杀者数十人”,突出项羽声名的显赫和身份的尊贵;第七段写鲁地之民义不降汉以曲笔写出项羽重礼尚义的一面。

(2)第八段略写项氏宗族战后境况和待遇,从侧面我们可以看出刘邦的什么特点?结合《高祖本纪》体会《史记》“互见法”写人物的高超艺术。

明确:八段略写项氏宗族战后境况和待遇,从侧面我们可以看出刘邦的宽大的政治胸襟和高超政治艺术。

运用“互见法”,刘邦的形象得以补充和完善,既不喧宾夺主,又丰富了人物。

2.研读第四部分。

⑴解释下列词语意义(用法)。

(A级)师古:效法经营:古义,治理;今义,筹划,计划,组织。

奋其私智:逞,有极力施展。

引:拿过来,找借口。

⑵探讨文本。

思考:司马迁的点评从哪些方面分析了项羽成功失败的原因?明确:本段评论了项羽成功失败的原因,表现了作者褒贬兼备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前段肯定项羽适应历史潮流,乘势消灭暴戾秦族,获得成功,极赞他的兴兵之暴;后段批判项羽的刚愎自用,只依靠武力,不重视战略,导致失败,极叹他的灭亡之速。

一赞一叹,想见作者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无限惋惜。

⑶小结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明确:项羽是农民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力拔山、气盖世,声名显赫一时,但也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暴虎冯河的匹夫,特别是秦王朝被灭后,他目光短浅,策略失误,加之烧杀抢掠,逐渐丧失民心。

他既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又有儿女情长(项王别姬);既仁爱恻隐(思民苦),又残暴无情(坑杀战俘,火烧咸阳);既义重如山(与部下同甘苦,财共享),又吝啬小气(官印迟迟不分给功臣);有时果毅决断(杀宋义自立),有时又优柔寡断(鸿门宴)。

总之,司马迁巧妙运用多种手法把项羽性格中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中,不虚美,不隐恶,既有深刻的挞伐,又有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⑷背诵本段。

⑸小结本文的艺术手法:⑴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活动,以突出人物特点,塑造人物形象。

(霸王别姬、东城快战)⑵语言特色①善于运用符合人物身分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性格。

(观始皇少年言志之语)②叙述语口语化。

(“太史公曰”新体例)3.拓展:诵读李清照《夏日绝句》,思考作者对项羽这一人物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