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共19页
近代史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1911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 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 步加深、 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 生的。 生的。 目的: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 目的: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 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 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 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而辛亥革命最后的结果就是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 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 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使 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国 的观念深入人心。 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 展,从这方面说辛亥革命革命是成功了。
直接原因:清政府“新政” 直接原因:清政府“新政”和“立宪”骗局及镇 立宪” 压保路运动激化了这些矛盾。 压保路运动激化了这些矛盾。
革命的经过: 革命的经过:
1911年 (一)1911年5月,清政府将从中国人民手中夺得 的权利拱手献给帝国主义,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怒。 的权利拱手献给帝国主义,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怒。 与铁路国有直接相关的湖北、湖南、广东、 与铁路国有直接相关的湖北、湖南、广东、四川 等省人民强烈反对出卖路权, 等省人民强烈反对出卖路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 保路运动。9月,保路风潮扩展为全省抗粮抗捐, 保路运动。 保路风潮扩展为全省抗粮抗捐, 群众暴动接连发生。 群众暴动接连发生。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 的导火线。 的导火线。 在清政府全力应付四川保路运动的时候, (二)在清政府全力应付四川保路运动的时候, 湖北新军中文学社、 湖北新军中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乘机发动 武昌起义(时间: 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揭开了辛 年 月 日),揭开了辛 亥革命轰轰烈烈的一幕。 亥革命轰轰烈烈的一幕。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事件,也被视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它标志着中国开始了从封建专制社会向民主共和社会转变的过程。
本文将从辛亥革命的背景、影响和成就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探究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深远影响。
一、背景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11月,当时的中国社会面临着许多严重问题,如帝制专制、民族危机和国际压迫等。
清朝的专制统治导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民众普遍不满。
同时,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政治和经济陷入了危机之中。
这些背景下,革命的需求逐渐成熟。
二、影响1. 打破封建专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
辛亥革命中建立的临时政府,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民主共和为目标的政权,为中国后来的政治制度变革奠定了基础。
2. 激发民族意识辛亥革命凝聚了广大民众的力量,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意识。
这场革命是中国人民自主反抗及民族独立的表现,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
辛亥革命为后来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对外抗战奠定了基础。
3. 加速社会变革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步伐。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国都迎来了新的变革。
各地的革命群众组织和新兴政党逐渐崭露头角,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成就1. 建立临时政府在辛亥革命中,临时政府的成立是一个重要的成就。
临时政府在初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奠定了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础,并通过宪政改革实现政治制度的变革。
2. 推动新文化运动在辛亥革命后,中国也迎来了新文化运动的浪潮。
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民主、思想解放和女权等观念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这场运动对后来的文化革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3. 促进国家统一与发展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了统一的进程。
各地的革命势力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列强的干涉,争取国家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辛亥革命的成功为中国的统一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王朝的终结,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民主革命时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第一部分:背景和原因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是由于清朝的衰落和外国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国社会内部的不满和反抗逐渐积聚而爆发的。
在这一时期,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封建统治引起了广泛的不满情绪。
与此同时,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激起了人们对国家独立和民主的渴望。
第二部分:革命的过程辛亥革命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义、建立临时政府和孙中山的领导。
起义始于武昌起义,这是辛亥革命的爆发点。
武昌起义由革命党人领导,旨在推翻清朝政权。
起义军迅速占领了一些重要城市并获得了民众的支持,迫使清朝政府面临压力。
接下来,临时政府的建立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组织和领导。
辛亥临时政府由革命党人领导,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宪政建设和法律改革,旨在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最后,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在推翻清朝后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念,包括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孙中山领导下的革命政府试图建立一个民主的、现代的中国。
第三部分:影响和意义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深远而重要的。
首先,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结束,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统治。
这为中国的现代化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其次,辛亥革命为中国带来了现代化的思想和理念。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理念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基础。
这使得中国能够逐步接触和吸收西方现代文明,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此外,辛亥革命也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带来了重大变革。
辛亥临时政府的建立为中国建立了一个初步的民主政治体系,为后来的政治改革奠定了基础。
同时,革命对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最后,辛亥革命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里程碑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里程碑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里程碑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社会变革,也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发生于1911年11月10日至1912年2月12日的辛亥革命,最终结束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统治,使中国人民逐步获得了近代化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辛亥革命的背景、历史意义、影响等方面,介绍这场重要革命的影响力。
一、背景与导火索辛亥革命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那时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政府的腐败无能苛责不断,农民工人贫苦无望,外国侵略势力肆意妄为。
各种矛盾和不满逐渐积累,社会呈现出一片愤懑之色。
而当时强大的革命气氛和思潮也进一步孕育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辛亥革命最终的导火索,则是同盟会成立,成为反清复明的重要团体,为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 推翻封建制度:辛亥革命打破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桎梏,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确立了以民主为基础的国家体制。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为中国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引领中国近代化:辛亥革命的成功,让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拉开了序幕。
革命的胜利给中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带来了重大影响。
中国开始了新的政治探索和社会改革,使中国在近代化之路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3. 催生新思潮:辛亥革命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掀起了新思潮的浪潮。
这些新思潮包括了民主、科学、平等等现代观念,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4. 促进全球政治格局变革:辛亥革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东亚以及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力。
中国的革命激励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促进了世界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三、辛亥革命的影响1. 建立民主制度: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开始了民主制度的实践,逐渐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治理体制。
这为后来中国的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促进了经济发展:辛亥革命后,中国经济发展开始快速增长,国家逐渐摆脱了封建社会的束缚,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史的变革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史的变革辛亥革命,即1911年第一次中国全国性民主革命,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重大转折点。
这场革命的成功,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开启了中国向现代化社会迈进的历程。
一、背景19世纪后期,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割据影响,中国已经开始走向衰落。
清政府的腐败和内部反动,加剧了民众的不满和反抗。
同时,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学生中间,涌现出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新思想、新文化的兴起。
他们提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废黜帝制”,呼吁全民抗争。
二、原因1.列强入侵自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中国遭遇了欧洲列强的入侵和瓜分,涉及领土和主权,尤以鸦片战争为代表。
外族的侵略和瓜分,导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危机不断加深。
2.社会不公清朝的各项制度,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封建专制的特点,统治集团对于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制定出了一系列苛刻的政策,使得中国社会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各种暴政的较劲更是时时不断,革命的情况描摹得淋漓尽致。
3.法制落后清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以传统的儒家思想为基础,具有改革难度大,革命需要摧毁这一政治制度。
清政府的封建专制政体,法制落后,政治紊乱,社会动荡不安,给予了革命党人广泛的舞台来开展反抗活动。
这也为革命的顺利展开打下了基础。
1.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辛亥革命的胜利,宣告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结束。
逐渐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政治,让全民族意识达到了高峰,华夏文明重新焕发。
2.开启了近代化社会发展辛亥革命将中国带入现代化社会的列车上。
革命的中国,摆脱了苦难和传统压迫,进入了崭新的、无限丰富的前景。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可以说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由此开始了发展的进程。
3.激发了国民在法治、民主、自由、平等和进步方面的意识辛亥革命史实上,是一次宣告了君权神授制度的结束。
当然,没有哪次革命能够使得一国立即走到民主自由的目的地。
因此,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思想意识和前进动力。
四、不足之处1.辛亥革命后新旧势力的博弈在国民革命战争的时期中,国共合作以来,两党联合推翻封建的蒋介石统治,并建立新中国。
课件1:第8课 辛亥革命
A.1616 B.1636
C.1644
D.1840
3、小明问爷爷的年龄,爷爷这样回答他,“我是民国十八年出生的”, 你能否告诉小明,爷爷今年多大了?----( C )
A.50多岁 B.60多岁 C.70多岁 D.80多岁
分组讨论
辛亥革命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我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学到了……
小试牛刀
1、辛亥革命在历史上开创了很多的“第一”,其中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 团体是----( C )
A.光复会 B.同盟会 C.兴中会 D.华兴会
2、同盟会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你知道“鞑虏”是哪 一年统治中国的吗?----( C )
第8课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名称 成立时间 地点
口号或纲领
性质
兴中会 1894年11月 檀香山
振兴中华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同盟会 1905年8月 日本东京 驱中华除,鞑创虏立,民恢国复,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平均地权
议一议
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纲领的对应关系: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袁世凯是怎样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功绩: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有利于资本主义 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结果: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办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 的悲惨境遇。
二、武昌起义
•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 地点: 武昌
• 主力: 新军
• 经过: 武昌起义
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
1、社会基础: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变成“洋人的
朝廷”,推翻清朝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和阶级基础:清末“新政”、 “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
本主义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
最壮烈),并深入新军中做了扎实的宣传组织工作;
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辛亥革命
二、辛亥革命过程:
1、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2、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高潮 (1)中华民国成立
①时间:1912年1月1日; ②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③国都:南京; ④国旗:五色旗(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 征“五族共和”); ⑤纪元: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
(自由平等) c.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封建社会法律规定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辛亥革命 一、背景:
1.社会背景:
①《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③清政府的“新政”、“预备立宪”,反而使更多群众看清其反动本质
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
1、社会基础: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评述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评述辛亥革命简介本论文旨在评述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事件——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为中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辛亥革命的起因辛亥革命起因于中国晚清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国内外的种种压力。
晚清时期,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国内经济落后,民众生活困苦,社会不公现象严重。
同时,思想启蒙思潮的兴起和中国各地的革命组织的兴起也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的过程辛亥革命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武装起义和建立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首先在南方湖南、广东等地发起武装起义,革命党人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革命政权。
随后,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等人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并进行一系列改革和建设工作。
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为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其次,辛亥革命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格局,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启了大门。
此外,辛亥革命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铺平了道路。
总结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它在政治、社会和经济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和了解中国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张超. (2016). 辛亥革命研究述评[J]. 理论月刊, (1), 117-117.- 贾鹏. (2012). 试析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社会变迁的影响[J]. 大众文艺, (6), 180-181.> 注意:以上参考文献仅供参考,请勿引用不可确认的内容。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11年,中国发生了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社会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颠覆了清朝的统治,为中国逐步实现民主化打下了基础。
本文将从辛亥革命的原因与背景、领导者、运动过程以及影响等几个方面,深入探讨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重要性。
一、辛亥革命的原因与背景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政治背景。
清朝晚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局势。
在外部方面,列强入侵、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
在内部方面,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民众的愈加不满,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此外,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觉醒,开始了一系列新思潮的崛起,如洋务运动、戊戌维新等等,这些都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辛亥革命有着一批优秀的领导者,他们在这场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念,包括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孙中山的领导使得辛亥革命具有了更加明确的政治目标和方向。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领导者,如黄兴、宋教仁等,他们通过组织起义、发动暴动等形式推动了革命的进行。
三、辛亥革命的运动过程辛亥革命的运动过程复杂而曲折。
从起义到辛亥革命的成功,经历了多次起义失败、重新策划和准备的过程。
其中,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节点,此举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
接着,各地起义蔓延,辛亥革命的火种迅速传遍全国。
辛亥革命中的两次较大规模战争,即南京汉口之战和武昌战役,对清政府造成了巨大压力。
最终,在革命力量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
四、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重要性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辛亥革命打破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其次,辛亥革命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政治变革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始。
本文将从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革命的进程以及其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辛亥革命的爆发源于中国的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重、农民起义等多重危机。
清政府倒行逆施,国力衰弱,对外失地,社会民众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在此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逐渐觉醒,思想解放风气盛行,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寻求解决中国民族危机的出路。
二、辛亥革命的进程辛亥革命的进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筹备阶段、起义阶段和建立民主共和阶段。
1. 筹备阶段自1895年刘溜溜、谭嗣同等人在日本筹办同盟会开始,到1905年黄兴在日本创建光复会,中国革命的筹备逐渐加强。
这一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倡导革命思潮,进行着组织动员和思想准备工作。
2. 起义阶段起义阶段是辛亥革命的核心阶段。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部队迅速扩大,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抵抗清政府的革命力量。
辛亥革命取得了多次决定性胜利,如南京起义、广州起义等。
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辛亥革命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反清斗争力量。
3. 建立民主共和阶段辛亥革命以清朝宣统帝退位为标志,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中华民国的成立,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家。
然而,那时的中国仍处于内外困境,面临诸多挑战。
三、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1. 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彻底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2. 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辛亥革命奠定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础,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革命后,国民党领导的南京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积极推动现代教育、军事、司法等建设。
3. 促进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辛亥革命将中国的各个地区统一在一个政治实体中,有效遏制了分裂势力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纲要研究 论述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研究论述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纲要研究:论述辛亥革命
引言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它标志着中国从封
建走向近代民主革命,对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辛亥革命进行论述和研究,展示其在中国近代史中
的重要地位。
辛亥革命的起因
辛亥革命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政
治腐败、国内外压迫以及日本的侵略行为等因素,使得中国的封建
逐渐失去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这些问题的积累最终催生了辛亥革命
的爆发。
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
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政治变迁和社会变革。
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为后来的政治改革奠定了基础。
在
社会方面,辛亥革命打破了封建等级制度,提倡平等、自由和人权。
这种社会观念的转变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政治上的变革。
它还为中
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的成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
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为后来的抵抗外国侵略提供了动力。
此外,
辛亥革命也启示了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为中国的
民主发展奠定了基础。
结论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它不仅
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发展
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的论述和研究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史和推动中
国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近代史课件:辛亥革命与民国建立PPT-
三、武昌起义与民国的成立
1.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能首先在武昌发生,有着复杂 的原因:
2. 纲领:统一的革命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
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同盟会成员 共同奋斗的目标。
3. 领袖:它有全国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孙中
山。
民报及其发刊词
三民主义学说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概括 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 ▪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主要任务是以革命手 段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实行民族革命。 ▪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其目的是要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完成政治革命。(三民主义的核心,特点: 认为君主专制制度是恶劣政治之根本;民国建立后国民均有平等 参政的权利;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并行) ▪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方法是“核定天下地价,照价收税。 照价收买。涨价归公。”其目的是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 化和对立,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3.光复会(上海)
4.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成立
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成立
1. 组织:它突破了原来地域性的限制,与为一个
全国性的政党;富于政治敏感,能够广泛地发动 革命宣传和组织;它有自上而下的全国统一的领 导机构,中央成立总部,国内外各地设立支部, 这样革命派就有了自己的战斗核心。
(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 命政党的建立
辛亥革命内容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又称辛亥革命。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事件之一,标志着中国历史
上封建帝制的结束。
辛亥革命发生在清朝时期,旨在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背景
19世纪末,清朝政府日益腐败,国力衰弱,社会动荡。
外国列强侵略,民族
危机深重。
中国社会呼唤改革,民族解放的呼声日益高涨。
事件经过
辛亥革命的序幕可追溯至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的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引起
了更多人对清朝政府的不满。
1905年开始,中国各地开始掀起起义活动,许多雄
心勃勃的政治家和爱国士绅开始积极策划行动。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正式爆发。
武昌起义成功后,武昌首义军开始
向南京进发,随后全国各地相继响应,清朝政府节节败退。
辛亥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被迫退位。
影响
•辛亥革命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决心与勇气。
•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对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民主
自由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我们应该铭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精选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资料
金冲及、胡绳武:《辛亥革命史稿》,上海人 民出版社1980年版。
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史》,人民出版 社1980——1981年版。
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中华书局1982年 版。
张磊:《孙中山思想研究》,中华书局1981年 版。
李凡:《孙中山全传》,北京出版社1991年版。
辛亥革命
黄兴和兴中会
1905年7月, 经日本友人宫 崎寅藏介绍, 黄兴与孙中山 初晤,共商革 命救国大计。 是月,孙、黄 商定联合革命 团体,组建革 命政党同盟会。 这是孙、黄东
京会晤地址 (图画)
黄兴和兴中会
华兴会设华兴公司、 东文讲习所,作民 译社及黄汉会作掩 护和联络机关,设 同仇会联合会党, 擬于1904年10月24 日在长沙举行武装 反清起义,事泄未 果。冬,部分华兴 会员流亡东京,合 影左起前排一黄兴、 三胡瑛、四宋教仁、 五柳杨谷、后排一 章士钊、四刘揆一
一、孙中山和兴中会
1876年 孙中山 开始就 读时的 村墪旧 址---冯 氏宗祠
一、孙中山和兴中会
一、孙中山和兴中会
1883 年 的 孙 中 山
一、孙中山和兴中会
1886年, 孙中山入 广州博济 医院附设 南华医学 堂(今广州 中山医学 院附属第 二医院)读 书。图为 南华医学 堂旧址。
一、孙中山和兴中会
同盟会的成立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政 府,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同反对帝国主义联系在一起的。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因袭了资产阶级建立民族国家的 思想,但他反对种族复仇主义。孙中山民族主义是 同反封建联系在一起的。
历
史 条 民族资产阶级不断 件 发展壮大
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清政府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
各阶层人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二、辛亥革命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1、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2)制定了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1866-1925)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 上的讲话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
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 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 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 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 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 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 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 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 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 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 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 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 程碑!
毛泽东的评价
一百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
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 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 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 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 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 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 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 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 起来了 。
中国近代史纲要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国近代史纲要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运动,它不仅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还开启了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本文将重点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辛亥革命爆发之前,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和社会动荡日益加剧。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受到了严重侵犯,国力日渐衰退。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合法性受到了质疑,民众的反抗情绪逐渐高涨。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辛亥革命始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是以湖北为中心、以南京为根据地的一场反清起义。
起义军首领孙中山领导了推翻清朝的武装斗争,并在南京宣布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接下来,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了一系列的革命行动和武装斗争,形成了辛亥革命的总推翻了清朝的武装斗争,并在南京宣布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接下来,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了一系列的革命行动和武装斗争,形成了辛亥革命的总攻势。
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完成,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开创了中国近代政治体制的新篇章。
中华民国的建立以孙中山为核心的中立派参与了国家的建设和政治改革,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废除科举制度、颁布中央政府组织法等。
中华民国建设的初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和冲突也在表面上愈演愈烈。
然而,中华民国的建立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政治改革和现代化的契机,为后来的革命和国家建设打下了基础。
总结: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之一,它不仅推翻了清朝统治,还开启了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辛亥革命的背景是中国社会面临的种种困境和矛盾,而辛亥革命的过程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和牺牲。
中华民国的建立是辛亥革命的成果,它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实现政治改革和现代化的机遇。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史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之一是辛亥革命,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是由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和革命家们发起的一次反对清朝的起义。
本文将探讨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并介绍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事件。
一、历史背景辛亥革命的发生不是突然的,而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1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不公平的贸易条约、外国势力的侵略以及朝廷腐败的统治,都引发了中国人民的不满和愤怒。
在这个时期,中国涌现出了一批爱国主义者和革命家,他们为中国的独立和民主而奋斗。
二、辛亥革命的目标与意义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民主的共和国。
革命家们认识到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端,他们追求的是平等、自由和民主。
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为中国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为国家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三、辛亥革命的过程与事件辛亥革命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艰辛,但最终还是取得了成功。
革命的主要事件包括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和袁世凯的崛起等。
1.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起义军在湖北武昌举行了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开始。
这次起义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广大民众纷纷响应,许多地方的官员纷纷投降或转变立场。
2. 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起义军之后,在南京成立了临时政府,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临时政府的成立象征着革命事业的胜利,并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3. 袁世凯的崛起: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作为强大的军阀崛起。
他通过政治手段逐渐控制了政权,并在1912年成为中华民国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尽管袁世凯曾经支持辛亥革命,但他的崛起引发了革命家们的忧虑,激起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
四、辛亥革命的成果与不足辛亥革命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的统治,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开了大门。
其次,它催生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
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
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 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辛酉政变后,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 清廷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慈禧太后 的统治地位也日趋巩固。1895年中 日战争后,英、俄、美、日、法、 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 迅速形成了 瓜分中国的局势 。
孙中山革命威望的建立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 兴中会 。 1895 年 2 月,孙中山在 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 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 1905 年 7 月, 孙中山、黄兴、 陈天华等 70 余人 在 东 京 集 会 ,决 定 成 立 中国同 盟会 ,作为全国的革命领导中心。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 小团体的成员陆续加入。同月20日, 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被推 为总理,黄兴被推为执行部庶务, 会议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16字纲领。 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出版, 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以 民
武昌起义
南北议和
1911 年 11 月 2 日,在攻下汉口之后, 袁世凯便按兵不动,开始暗中与南 方议和。 12 月 2 日,通过英国驻汉 口领事葛福的斡旋,武汉革命军与 清军达成停战协议。
辛亥革命结果
清帝退位
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和逼迫下,宣统 帝溥仪的母后隆裕太后接受清室《优待条件》,发布《逊位诏书》, 宣布清宣统皇帝退位,并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
袁世凯上台
宣统退位后,1912年2月13日孙文提出辞呈,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 凯接任。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议决临时政府 仍设在南京,并电袁前来受职;未受任前,政务仍由孙总统继续执行。 3月8日临时参议院又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试图通过内阁制对 大总统的权力加以限制。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 二任临时大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