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各形器名字的由来
紫砂壶介绍
紫砂壶的介绍
紫砂壶(一)
蛋包壶
民国蒋裕泰
蛋包壶曾为邵大亨所创,容量较大,软提,适于家中与茶坊间携带,是清末茶坊的流行款式。
壶身圆浑丰满,线条柔和,长颈饰云肩线,挺而精细,口盖母子线配合,稳如天压地。
罐钵盖式用手捉开启冲泡茶叶,边饰双线,中有一小气孔。
壶嘴一弯,伸展自如,圆腴光润,品茗端拿摩挲,手感触觉舒适。
泥色为紫红色,久用光润如古玉,亚光闪亮。
底为凹形,颇有特点,在任何场合放置平稳、结实。
钮为半圆形,丰腴流畅,中置一孔。
蛋包壶是打身筒手工成型,,口部用刹凹法,内部光润无泥迹,技艺难度较高。
蒋裕泰,清代同治、光绪时(1862-1908),宜兴紫砂艺人。
生卒无考,工治砂壶,善釉彩。
裕泰陶器店店号印款为“裕泰”所用印款。
紫砂壶(二)
狮球壶
民国壶
此壶色泽紫红纯正,制作精细。
洪宪之年,春游阳羡蜀麓亲选名砂监制,孙明鉴书印,壶名狮球。
制壶名家江案卿制作的狮球壶,曾参加南洋劝业会展品,之后又参加1915年美国“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并获奖。
此壶壶体高仰饱满,曲张有质,壶颈高而挺括,与壶盖成葵式,上塑一卧狮捧绣球,制作精细,俗称“喜狮”。
壶流壶把较为简洁,品茗赏壶时,主题鲜明。
狮球壶均为手工制作,壶盖、口吻合精到,盖可任意转向。
超实用:常见紫砂壶名字由来及其式样(下半篇)
超实用:常见紫砂壶名字由来及其式样(下半篇)昨天给各位介绍了部分紫砂壶的名字由来和式样,是不是觉得不过瘾?今天给各位带来下半篇25、一粒珠一粒珠造型古朴,古韵盎然,庄重又不乏新意,典雅大气又不失阳刚之气,造型惹人喜爱。
一粒珠如西瓜的壶型,可以使人清心安静,来洗涤尘间烦躁的心情,原因在于有句话如是说:若瓜时,辄偃卧以瓜镇心。
但一粒的造型又如同一颗珍珠般珠圆玉润,饱满而剔透,壶身一大珠,壶钮一小珠,如同“母子珠”般形影不离。
然无论型如哪种造型,一粒珠大度豁达的造型以及其细腻精致都是一样的。
26、玉乳壶紫砂壶的一种。
壶以紫砂老拼紫泥为材质,紫而不姹,细润如脂,整器以玉乳为名,造型圆润充实,以曲线构成主体形式,自壶钮、盖、身、底脚,没有硬性的折线和角,显现球形大小均衡适度的节奏感。
一弯嘴、圈把、截盖与口吻合,扁钮至脚线与主体造型紧密呼应,触觉舒适,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尤其是形态流线的掌握,优柔曲折如小泉流水,妙哉妙哉!27、钟鼎壶钟鼎壶,传统壶型之一,此壶不仅取意古味浓郁,造型同样是大方古朴。
原矿紫泥泡茶简单,易泡养,此壶实用性强,性价比高,推荐给初入门的壶友!28、君德壶“君德式”乃因明季壶工张君德而名。
呈鼓腹矮梨形,三弯流朝天,圆环把,截盖圆珠钮,捺底,底款以行书刻满篇“诫子书”。
此壶以细密青灰砂制成,胎薄均匀,制作精巧,刻款流畅,窑烧火候得宜,手感顺滑,十分讨喜。
晚清时期,东瀛煎茶道盛行,外销日本的紫砂茗壶类颇为畅销,但满刻名篇文章之甚为少见。
29、巨轮珠“巨轮珠”壶,以壶型简洁著称,壶流均为炮管直流,大都为小品壶,有多种款式。
壶型圆润而敦厚,与泥料相得益彰,充分体现出了古朴的美。
炮管流,出水有力,水流如柱,气势磅礴!30、思亭壶早期的思亭壶,壶嘴曲度较小,流口简练,以竹刀落款于盖口墙沿,笔致尚称工整;年代稍晚些的思亭壶,风格柔美,曲线明显,流口较尖,署款则各式皆备,有竹刀写刻,也有钢刀双钩刻,罕见钤印者。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一》掇只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一》掇只壶型解读:“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
《宜兴县志》中提到有一把壶,“一壶千金,几不可得”。
千金之壶,可以说是价值连城,称得上是壶中之王,此壶即是掇只壶。
据说掇只壶之所以如此名贵,是因为其出自宜兴制壶大师邵大亨之手。
大亨掇只壶,壶身长近一尺,高过六寸,壶色浑厚深沉,莹润如玉,造型古朴、端庄、稳重,气度不凡,充分体现了邵大亨精妙绝伦的壶艺技术。
清朝高熙《茗壶说》云:“邵大亨所长,非一式而雅,善仿古,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
其掇壶,肩项及腹,骨肉停匀,雅俗共赏,无飨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焉。
注权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长注尤古峭。
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
口内厚而狭,以防其缺,气眼外小内锥,如喇叭形,故无窒塞不通之弊。
”这说的就是“大亨掇只壶”了。
著名紫砂巨匠顾景舟曾在《宜兴紫砂壶艺概要》中云:“经我数十年的揣摹,觉得他(邵大亨)的各式传器,堪称集砂艺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
从他选泥的精练,造型上审美之奥邃,创作形式上的完美,技艺的高超,博得一时传颂,盛誉之高,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慨。
”邵大亨所创掇只壶,丰满而不失含蓄,大度而保持精妙,其造型很难把握,能否做好掇只壶的壶形是考验制壶艺人实力的重要标准。
所以,数百年来,掇只壶一直为历代制壶艺人学习、模仿。
邵大亨是清朝中期的制壶名家,经他之手做出的紫砂壶以朴素和有风骨见长,南京博物院收藏有邵大亨的一捆竹壶、鱼化龙壶、风卷葵壶等几件作品,无不精美绝伦,气度不凡。
据说,对大亨掇只壶极其推崇的顾景舟的第一件作品就是仿制掇只壶而制成的,仿制之后,他的壶艺水平产生了一次重要飞跃。
“掇只”壶(邵大亨制)宜兴当地人称“掇只”为“得子”,于是有人说“掇只”就是寓意“多子多福”,还有人考证说“掇只”是“掇抧”之误:“掇”是阖上壶盖;“抧”是掀开壶盖。
匏瓜、匏尊、三足乳鼎,你都分的清楚吗?
匏⽠、匏尊、三⾜乳⿍,你都分的清楚吗?接触紫砂壶久了,我们会发现有些壶名、器型很相似,有时容易混淆,不易区分。
今天我们就来看匏⽠、匏尊、三⾜乳⿍的器形介绍。
1.匏⽠▲顾景⾈匏⽠此壶稳重沉着,截盖的设计,盖与壶⾝浑成⼀体,使整把壶宛如⼀丰硕匏⽠。
⾻⾁亭匀,⽐例协调,增之⼀分则太肥,减之⼀分则太瘦,处处恰好。
拱起的桥形钮顺势⽽起,⼩弯流微屈、⼒感⼗⾜,圈把以优美恰当的弧度收束于壶⾝,壶底内凹。
其实景⾈匏⽠乃是改⽟成窑的匏⽠⽽来,⽽最早在曼⽣壶之时,有匏尊壶⼀说。
▲⽟成窑匏⽠2.匏尊▲曼⽣匏尊壶陈曼⽣集书画、⾦⽯、绘画于⼀⾝,⼜精通⽂辞,他设计此壶,让壶艺名家杨彭年制作,并亲⾃题铭铭刻其上,古朴风雅,⽂⽓⼗⾜。
「饮之吉,匏⽠⽆匹。
曼⽣铭」匏尊也是曼⽣⽂⼈壶中精品,形制敦厚稳重,⿎腹⽽丰,各部过渡流畅⾃然,有天然之致。
⽽到后⾯,顾景⾈先⽣也做了⼀款景⾈匏尊壶。
▲景⾈匏尊壶此壶为顾景⾈先⽣所制匏尊,在曼⽣的基础上改进,壶⾝⾼圆状,圆顶压盖。
壶钮为⼀圆珠点缀于壶盖之上,灵动⽽有⽣⽓。
壶把成圆形,壶嘴成拱形,两者相互协调。
▲景⾈匏尊壶壶盖上有圆球与壶⾝、壶盖相互衬托,⽐例⼤⼩适中,有⼀种舒⼼随意之感。
该壶体态圆润、灵巧,壶纽、嘴、把圆润流畅,⼀⽓呵成,做⼯极为考究,尽将其「古拙素雅」与「涤净烦嚣,淡泊明志,超世脱俗」的意境体现。
⽽最后,就是我们要讲的三⾜乳⿍了,这个形更加类似于曼⽣匏尊,但是底加三钉⾜,挺⽴有韵。
3.三⾜乳⿍▲景⾈三⾜乳⿍壶整壶丰满圆润,线条挺括流畅,⾊泽温润细腻,壶⾝形体饱满、浑圆如珠、光滑细致;壶嘴、壶把、壶钮与壶⾝搭配协调、⽐例匀称。
壶嘴出⽔有⼒,壶把⼒度感强,壶盖设计丰腴,⼝盖严密;各部衔接不见痕迹、光滑⾃然、浑然⼀体,以流畅的线条强化律动的视觉效果。
器形的演变都是⾮常有意思的,不管是形制还是名字,当你真正了解很多器形之后,会对着很多名家造型会⼼⼀笑,明⽩来历出处。
想来,这也是玩壶的乐趣之⼀了。
《紫砂术语》连载十:紫砂壶名的由来
《紫砂术语》连载十:紫砂壶名的由来仿古壶是紫砂茗壶中的经典传统款形,尤以清末民国期间程寿珍最为突出。
当代顾景舟大师又在仿古壶上凝聚了顾氏技法,使“景舟仿古”形成经典标杆,顾大师的仿古壶,凝集了精、气、神,无论是从神韵上,还是用功上,给世人留下了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传炉壶又称“传胪”壶。
形置浑方,四足鼎扛,造型似古代道家炼丹所用之炉,故取名“传炉”。
同时又另种含义是,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由皇帝作宣布登第进士名次典礼,由皇阁大臣传于阶下齐声唱名,谓之传胪;还有一种含义是在明代称会试第一叫“会元”,二三甲第叫“传胪”。
传炉壶浑方敦厚,硕壮稳健,是经典的传统茗壶款。
合菱壶是近代制壶高手范大生的首创经典作品,属筋纹器形。
但合菱壶的筋纹与众不同,它上下倒置,一阴一阳,一凸一凹咬合得相当得体,每根阴阳线条舒展流畅,造型典雅,是筋纹器中的杰出代表作品。
报春壶为当代制壶大师朱可心创作。
1973年时,十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进入后期,阶级斗争的混乱现象已逐现稳定,“文革”已进入了解冻期,并渐渐绽开了新的春天之花,广大老百姓从被迫紧张的生活中渐渐露出了笑容。
在这种时代背景中,朱可心的心也和大家一样得到了释放,心中的春花得到怒放,于是,用梅花盛开的题材,设计创作了“报春壶”,以报历史的春天已经到来,寓意深邃。
道洪壶是当代陶艺大师何道洪的壶艺特征。
何道洪在紫砂茗壶创作上,承袭传统但又不被传统所束缚,不拘泥于旧,大胆创新,打破常规,使壶嘴壶把放粗增肥,俗称“粗嘴粗把”。
经何道洪大师制作的作品,有一种耳目一新之亮,雄健壮硕之美,光鉴玉朴之韵,厚实稳重之和的美感。
道洪壶是体现当代艺术美感的一种表现,是体现当代人们所追求的一种力度享受。
水平壶水平壶款样很多,一般为容量较小,是台湾、广东、福建以及东南亚一带喝“功夫茶”用的茶具。
水平壶的规格有多种,一般习惯以“几杯”称,有半杯、二杯、四杯、六杯、八杯、十二杯等之别。
四杯大约容量为60毫升,六杯容量为80毫升,八杯容量为100毫升。
宜兴紫砂壶的别称
《 某伯子惠虎丘茗谢 之 》 徐渭 该诗中的紫砂新罐 ,
即是用来贮存茶 叶的。
【 罂】 藏 茶 ,茶 宜箬叶 而畏香 药。喜 温燥而 忌冷湿。
故收藏之 家,先 于清 明时收 买箬叶 ,拣其最青者 ,予焙极 燥 ,以竹丝编之 。每 四片编为一块 听用。又 买宜兴新 坚大 罂 ,可容茶 十斤以上者。
宜兴紫砂壶 的别称
口 吴光 荣 ( 中国美 术学院陶 瓷与工艺美 术系 副教 授)
“ 壶 以砂者 为上 ,盖既 不夺香 、又无熟 汤气 ,供 春最
贵 ,第形不雅 ,亦无差小者 ,时大彬 所制 又太 小 ,若得 受 水半升 ,而形制古洁者 ,取 以注茶 ,更为适用 。 ”这是 晚明
锡 器称 赵 良壁 ,好 事家争购之。 然其 器实精 良,非他工所
《池北偶谈 》卷十七 清 ・ 王士祯撰
【 瓦壶 】 近 日小技著名 者尤多 ,皆吴人。 瓦壶如龚春 、
时 大 彬 , 价 至二 、三 千 钱 。铜 炉 称 胡 四 ,扇 面 称 何 得 之 ,
春华 ” “ 雪贮双 砂罂” ,欧 阳修 的 “ 喜共 紫瓯 吟且 酌” , 米 芾的 “ 雪溅紫瓯 圆”等 中的 “ 紫泥” “ 砂罂 ” “ 紫瓯 ”均
光 华若玉。
袁中随笔 》 杂著卷・ 时尚
【 宜壶 】 宜壶作者推龚春 ,同时高手时大彬l碧山银
搓 濮谦 竹,世 间一 艺俱通神。 1
【 紫砂新罐 】 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春
箬 旧封题谷雨 ,紫砂 新罐 买宜兴 ……
— —
赠 高侍 读澹 人 以宜 壶 二器 并 系 以诗 》陈维 崧 , 《 美术丛书 》 初 集第三辑 《 阳羡名 陶录 》黄宾 虹 、邓实 编 , 江苏古籍出版社 1 9 8 6 。 【 阳羡茗壶 】明人 周 高起 著 《阳羡茗 壶系》一 书。是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十七》汉扁、扁石、汉君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十七》汉扁、扁石、汉君壶型解读:在紫砂众多器型的发展演化中,有许多壶,不仅是器型较为相似,甚至连壶名都很接近,这就很容易绕晕许多新手壶友,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便是其中的「汉扁」、「扁石」、「汉君」。
这名字就差不多要晕了,别担心,我们一个一个来讲。
扁石扁石为曼生壶之一,乃是陈曼生所设计,由杨彭年所制。
▲曼生扁石此壶便是典型的扁石样式,以段泥制成,流把与肩连成一线,整体线面明畅、功法讲究、玉润饱满、一气呵成。
平肩略下溜,直腹下收与肩同。
▲曼生扁石嘴、把、桥钮线条清晰,壶盖外沿与壶身上口沿紧密结合、严丝合缝,微细中见神韵。
壶铭:有扁斯石,砭我之渴,这也是此壶的名称由来。
汉君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汉君与扁石其实是同一款壶。
▲晚清赵松亭汉君壶汉君壶的整体形制与曼生扁石无二,而后此式制成平盖,多名为汉君壶,基本定型。
▲余国良汉君壶壶身中腹同样平直而底下收,与肩线相同,对称和谐,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其平压盖。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汉君、扁石可互用,平盖扁石可称之为汉君。
▲王寅春汉君(扁石头)汉扁汉扁则是汉君、扁石的变式,其传最早为咸丰、同治年间万泉氏所创,而至民国为程寿珍所发扬。
▲程寿珍汉扁形体扁圆,底部圆润而丰满,肩部折线圆棱,口与肩平顺斜倾。
平盖微坡,盖边呈反弧线,钮是壶身的缩影,大圈把圆浑向外拉出富有张力,嘴侧肩与把形成一条贯穿全器的流线,生动而沉稳,质朴而大气。
▲程寿珍汉扁汉扁与汉君、扁石最大的不同处,便是其壶身只有一道肩线,壶中腹是直接下收的,且汉扁多为平压盖。
总结通过上面三款的介绍,相信壶友们已经对这三个名称的壶有些了解了,简单总结一些就是一下三点:1. 扁石和汉君可以认为是同一款器型,只略有不同。
2. 汉扁壶的器型稍异,其只有一道肩线,多为平盖。
3. 三者是一脉相承。
最后抖个机灵,壶友们不妨看看下面这个壶型是否也是眼熟呢。
没错,它就是周盘壶,在对比看看扁石,能发现他们的不同点是啥吗?为什么它也叫三足乳鼎呢?。
浅谈紫砂经典器形的概况
・ S ・ | |
.s
曼 ・ ・ ・ S 曼 ・ - s 曼 ・ ・ ・S ・S ・S - S
( 上接 第 6 3页 )
感 ,所 以在 紫砂 的贴 花这一 技艺上 ,泥 料 的选择都 很讲 究, 这 也是量 身定做 的一种 表现 。模 印贴 花 , 也是其 中一 种贴 花技 巧 。模 印贴 花需 要用 印模模 具 中采 用 压 印 、 模 印、 贴 花 等多 种技 法 , 材质 也各 有 不 同 , 装 饰 效果 亦 大不
水 浪起伏 。
・
・
( 上接 第 6 2页 )
制 上 也 有 所 区别 。 但 万 变 不 离 其 宗 , 紫砂 的继承 和创新 ,
在 紫砂设计 的追求 上 ,人 们对 紫砂 陶 的所 承载 的艺 都需 要借 鉴 融合 其他 艺术 特征 , 就如 “ 盈 月 提梁 ” 壶 在 主 术 气度 , 加 以融合其他 文化 , 在观察 和体 会 中重新升 华 紫 题思 想上借 鉴古 时人们对 月畅想 的情 怀 ,把 今人 对月 的 砂 的形 象 , 当今紫砂 陶器 的生存 和发展 , 是文 化 的承载 和 感悟 , 融入 到紫砂 的创作 上 , 显 出一种有 审美 情趣 的工 艺 进步。 在造 型设计 和工艺表达 上 , 所要 表现的也 只是紫砂 品 , 玩壶还 是赏 月 , 都是人 生价值观 的体 现 。
身扁 、 腹鼓 、 饱满 , 壶肩 高 香、 水碧 、 石榴皮 、 葵黄 、 闪色 、 梨皮 等著名 。种种变 异 , 妙 种壶 就成 了仿古代壶 型的意思 。 挺拔有气势 , 底下 收势 较平 。 出心 裁 ” 。紫 砂 壶 的造 型 , 非 圆即方 , 所谓 “ 方非 一式 , 圆不 耸 ,
经典紫砂壶曼生十八式的具体名称及历史知识
经典紫砂壶曼生十八式的具体名称及历史知识经典紫砂壶曼生十八式的具体名称及历史知识曼生十八式为陈曼生所创,陈曼声名鸿寿,字子恭,又号老曼、夹谷亭长、胥溪渔隐、恭寿、曼公、曼龚、种榆仙客、重榆道人、翼庵。
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原籍浙江钱塘,著名金石书画家,为西泠八家之一。
曾任溧阳县令,喜爱紫砂壶,创制新样,手绘十八壶式,请杨彭年兄妹制壶,然后由其铭刻书画装饰,为时大彬后绝技。
曼生壶铭多为幕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迦、查梅史所作,亦有曼生自为之者。
凡自刻铭,刀法道逸,每经幕客奏到或代书者,悉署双款。
由是“字依壶传,壶随字贵”,相得益彰,世称“曼生壶”。
曼生十八式,具体名称如下:“石銚”;二、“汲置”;三、“却月”;四、“横云”;五、“百衲”;六、“合欢”;七、“春胜”;八、“古春”;九、“饮虹”;十、“瓜形”;十一、“葫芦”;十二、“天鸡”;十三、“合斗”;十四、“员珠”;十五、“乳鼎”;十六、“镜瓦”;十七、“棋奁”;十八、“方壶”。
(一) 石挑式,上题“挑之制,抟之工;自我作,非周种。
”(二) 汲直式,上题“苦而旨,直其体;公孙丞相甘如醴。
”(三) 却月式,上题“月满则亏,置之座右,以为我规。
”(四) 横云式,上题“此云之腴,餐之不瞿,列仙之儒。
”(五) 百衲式,上题“勿轻短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
”(六) 合欢式,上题“蠲忿去渴,眉寿无割。
”(七) 春胜式,上题“宜春日,强饮吉。
”(八) 古春式,上题“春何供,供茶事;谁云者,两心。
”(九) 饮虹式,上题“光熊熊,气若虹;朝阊阖,乘清风。
”(十) 瓜形式,上题“饮之吉,瓠瓜无匹。
”(十一) 葫芦式,上题“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
”(十二) 天鸡式,上题“天鸡鸣,宝露盈。
”(十三) 合斗式,上题“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阑干挂。
” (十四) 圆珠式,上题“如瓜镇心,以涤烦襟。
”(十五) 乳鼎式,上题“乳泉霏雪,沁我吟颊。
”(十六) 镜瓦式,上题“鉴取水,瓦承泽;泉源源,润无极。
60多种紫砂壶的名称以及由来(多图)
60多种紫砂壶的名称以及由来(多图)西施壶原名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确实此壶象丰满的**,壶纽象**,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文旦、龙旦和西施三种壶形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三种壶都属于截盖壶。
文旦:为南方的一种水果,也叫柚子,是按照这个原型做出来的。
首创者徐友泉,明末清初吴梅鼎给了徐友泉极高的评价,称“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
”吴梅鼎之所以为世人所识,实在是因为写了一篇千五百字的《阳羡茗壶赋》。
吴氏曾祖是明正德进士吴颐山,正德进士何许人也,不太清楚,只是他的家童名声太盛,叫“供春”。
吴颐山少时在宜兴金沙寺读书,家童供春服侍少主的同时,据说偷学了寺僧制壶,不经意间,成了紫砂壶史上的鼻祖。
然后经历了赵梁、董翰、元畅、时朋“四大名家”,然后是时鹏之子时大彬一家独大,时大彬有一高足,就是徐友泉了。
而吴梅鼎的父亲和徐友泉交好,并请其到家中研制紫砂壶,成就了一段佳话。
吴梅鼎更是耳濡目染,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如时之粗”时,他不知道,紫砂史册上,已经有了他浓重的一笔。
半月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朝诗人张九龄竹下的知古名句在构筑美妙意境的同时,也给壶艺创作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可以用紫砂壶诠释对生命、文化和艺术的理解。
每位艺人在创作“半月壶”时就是顺应诗人意地间,怡情自然的人生思索。
半月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正所谓“弱水三千,仅饮一瓢”。
半月壶协调和谐、舒张简洁、前呼后应,一张扬、一内敛,张弛有度,仿似一篇美文,越读越醉,半月壶营造的是一种源于心录上对团圆期盼。
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一把壶诉说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思念,更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月圆人圆”的向往。
石瓢壶“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
紫砂壶构造
适应功能和视觉的要求。
(1) 球形钮:圆壶中最常用的钮,呈珠形、扁笠、 柱形,往往取壶身缩小或倒置造型,制作中采用“捻 摘子”工序,搓、转、压挤而成,简洁快捷。
(2)桥形钮:形似拱桥,有圆柱状、方条状、筋文 如意状等。作环形设单环、双环,亦称“串盖”。平
缓的盖面,环孔硕大的为牛鼻盖。
(3)瓜柄形钮:花塑器常用的钮式,如南瓜柄、西 瓜柄、葫芦旁附枝叶、造形生泼。
紫砂壶的构造
从制作结构上可分:主体和附件。 (1)主体:即壶盖、壶口、壶身、壶底、 壶 足、壶钮(的子)。 (2)附件:嘴(流)、把等。
一、壶钮
亦称“的子”,为揭取壶盖而设置。
钮虽小,但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变化丰富,是茗壶设计的关键部位。 常见有:球形钮、珠钮、桥梁钮、 瓜柄形钮、树桩形钮、瓜果钮、动 物肖形钮、几何形状等。
(4)动物肖形钮:源于印钮。有狮、虎、龙、鱼等, 有写实、抽象变形、仿古手法并举,与主体统一协调
即可。
5)树桩形钮:取植物或瓜果的形态捏制而成,如梅 桩、竹根、葡萄等。
(6)花式钮及其他:随着新的陶艺形式发展,打破 传统程式,以壶边大于口取代壶钮,有盖与钮融为一
体的。
二、壶嘴
壶嘴分为直嘴和弯嘴。
紫砂茗壶的嘴,喻为人的五官之一,
它与壶体连接,有明显界限的称 “明接”。无明显界限,胥出自然 的称“暗接”。如汉扁壶把,壶嘴 与壶身的肩线,侧线贯通,形成舒 展流畅的造型特色。
故宫十大紫砂壶知识点汇总
故宫十大紫砂壶知识点汇总紫砂壶是中国传统的陶艺品,凭借其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内涵,成为了收藏家和茶艺爱好者的心头好。
而故宫收藏的紫砂壶更是数量众多且精美绝伦。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故宫收藏的十大紫砂壶,并探讨其独特之处。
一、“辱壶”“辱壶”是故宫收藏的一款紫砂壶,由清代宫廷御用紫砂壶制作名匠陈继儒所创。
这款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造型极具创意,壶身呈现出一个被扭曲的人脸,让人产生一种神秘而诡异的感觉。
二、“平金壶”“平金壶”是故宫收藏的一种紫砂壶,其制作于清代康熙年间。
这款壶的名字源自于其壶身上的金饰,这些金饰是通过一种独特的工艺与紫砂壶的壶身相结合而成。
“平金壶”的造型简洁大方,给人一种古朴而高雅的感觉。
三、“世纪壶”“世纪壶”是故宫收藏的一种紫砂壶,由清代宫廷御用紫砂壶制作名匠董其昌所创。
这款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壶身上镶嵌的珍贵宝石,这些宝石代表了董其昌对于紫砂壶艺术的极致追求。
四、“犀尊”“犀尊”是故宫收藏的一种紫砂壶,该壶制作于明代成化年间。
这款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壶身上雕刻的犀牛图案,犀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毅和勇气,因此这款壶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五、“青石壶”“青石壶”是故宫收藏的一种紫砂壶,该壶制作于清代乾隆年间。
这款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采用了青石作为主要材料,青石的质感独特,给人一种古朴而沉稳的感觉。
六、“鹰顶紫砂壶”“鹰顶紫砂壶”是故宫收藏的一种紫砂壶,该壶制作于明代万历年间。
这款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壶盖上的鹰头雕刻,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力量和威严,因此这款壶给人一种庄重而威猛的感觉。
七、“蛟龙壶”“蛟龙壶”是故宫收藏的一种紫砂壶,该壶制作于明代嘉靖年间。
这款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壶身上的蛟龙雕刻,蛟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神秘和力量,因此这款壶给人一种神秘而厚重的感觉。
八、“八方壶”“八方壶”是故宫收藏的一种紫砂壶,该壶制作于明代嘉靖年间。
这款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壶身上的八卦图案,八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阴阳和谐,因此这款壶给人一种平和而稳重的感觉。
紫砂壶常用的几种命名方式汇总
紫砂壶常用的几种命名方式汇总
2022-09-30 11:40·紫砂之器
①象形法,最常用,直接根据壶的外形命名,形象直观。
如:僧帽、鱼化龙、南瓜、掇球、葫芦等(掇球,掇是垒叠之意,掇球即三球相叠)。
②引申法,在壶的外型基础上,加以抽象引申而命名。
如:报春、天际、思源等
报春,朱可心先生将自己创作的梅花壶命名为报春壶,取自诗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天际壶,灵感来源于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思源壶,形如古井栏,吃水不忘挖井人即饮水思源,命名为“思源壶”。
③拟人法,以壶喻人的命名方式。
如:西施、笑樱、束柴三友等
西施指古代美女西施。
笑樱,名称源自典故“婴宁一笑解千愁”,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人物。
束柴三友,将松、竹、梅“岁寒三友”集于一壶,称“三友壶”。
④以首创者名字命名。
如:供春、大彬如意、景舟石瓢、潘壶、子冶石瓢、鸣远四方等
供春壶的供春,大彬如意的时大彬,景舟石瓢的顾景舟,潘壶的潘仕成,子冶石瓢的瞿子冶,鸣远四方的陈鸣远。
⑤历史典故命名,以大众熟知的某些历史典故、人物或事物命名。
如:东坡提梁、秦权壶、汉铎等
东坡提梁,相传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设计。
秦权壶是仿照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的标准砝码即砰砣而设计,既以外型命名又有历史典故。
汉铎壶,以汉朝的“铎”为原型,有历史厚重感。
一些壶型叫法的来历
一些壺型叫法的來歷稱呼的由來?..無意 ...有意 .... 隨緣...加上一些文人騷客掇球壺掇球壺是典型的幾何型傳統圓壺式,也是最優秀的紫砂壺代錶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壺鈕,壺蓋,身壺,由小中大三個順序排列的球體組成,壺腹為大球,壺蓋為小球,似小球掇於大球上.故稱掇球壺.掇球壺在蓋沿和口沿各塑一條粗細不同的燒線,這種上粗下細複合在一起的雙線,稱為天壓地或文武線,子母線.民國時期程壽珍所作掇球壺為掇球中的精品.石瓢“石瓢”最早稱為“石銚”,“銚”在《辭海》中釋為“吊子,一種有柄,有流的小烹器”。
“銚”從金屬器皿變為陶器,最早見於北宋大學士蘇軾《試院煎茶》詩:“且學公家作名欽,磚爐石銚行相隨”。
蘇東坡把金屬“銚”改為石“銚”,這與當時的茶道有著密切的關係。
蘇東坡貶官到宜興蜀山教書,發現當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銅、鐵器皿味道好,於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屬吊子設計了一把既有“流”(壺嘴),又有“梁”(壺提)的砂陶之“銚”用來煮茶,這“銚”也即後人所稱的“東坡提梁”壺,這可謂最早的紫砂“石銚”壺。
從留傳於世的石銚壺看,至陳曼生、楊彭年時期,已有了很大的變化,更趨向文人化、藝術化。
“曼生石銚”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穩當,壺嘴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暢順,壺身呈“金字塔”式,觀賞端莊。
“曼生石銚”與“子沾石銚”相比,雖同為彭年所製,但前者更顯飽滿而豐潤,後者則剛烈而古拙,這可能是因人的個性而在壺的藝術上表現。
那麼,紫砂“石銚”何時稱“石瓢”呢?這應從顧景舟時期說起,顧引用古文“弱水三千,僅飲一瓢”,“石銚”應稱“石瓢”,從此相沿均稱石瓢壺。
魚化龍壺為典型傳統壺型,是魚躍龍門之意.民國的唐樹芷所製小魚化龍壺鈕為卷雲狀,壺身淺塑波浪,波浪中龍伸出首部,龍尾捲成壺把,把上鱗片刻劃清晰.此壺紅泥製成,形體較小,做工精細.清代邵大享魚化龍為波浪堆塑得一層一層,立體感強,而波濤中龍露出頭部而不見爪,鈕為堆浪狀,裝在蓋里的龍頭短而粗.而黃玉麟所製魚化龍,波浪立體感不強,波濤中的龍伸出半身,龍爪清晰可見,鈕也不作堆浪而作卷雲形,裝在蓋內的龍頭細而偏小..魚化龍壺製作因名家的不同而特點各異,如邵大享的龍不見爪,而黃玉麟,俞國良的龍爪清晰可見,唐樹芷的龍爪也不見,但邵大享用堆浪鈕,其後的黃俞唐又都改成雲形鈕,又具一定的時代特點.井欄壺以下文章摘自羅文華先生所著之<紫砂茗壺最風流>井欄壺,顧名思義,其造型源於井欄."井欄"一詞,傳統文化中多見,如"命理之學"中有"井欄"一格,陳式老架二路太極拳譜第四十一式為"回頭井欄直入".實際生活中的井欄即井之護欄,亦名井床,井幹.古人掘井多置井欄,有的還置井蓋,井頂,井亭,它們即可護井,又能起到美化環境作用.井欄使井口高於地面,在實際生活中至少有三種功能:第一,防止沙塵刮入井中,污水流入井中,起到清潔衛生的作用.加蓋井蓋,還可阻擋頑童向井中撒尿,歹人向井中投毒.第二,防止人們因天黑或醉酒而不慎跌入井裡,特別防止寒冬井邊凍冰時汲水人滑入井裡.第三,防止井水外溢.井溢在古代被認為是"妖象".至於說井欄對環境的美化作用,一是井欄材質之美,如唐,宋,元宮中和貴族就有以金銀瑪瑙寶石鑲嵌井欄的;一是井欄刻字之美,既井欄上鐫刻的井名等文字,後者的藝術價值更大些.金石家葉昌熾在<語石>一書中,對蘇州的古井欄做了一番調查考證,得宋元井欄拓片十餘通,其中以杉瀆的"亨泉",嚴衙前的"复泉",畫禪寺的"方便泉"等最為著名;書法家顧廷龍還將復泉井欄上的銘文拓下來,裝裱成一本大開冊頁,由吳湖帆作畫,章太炎,錢玄同,胡適,張元濟,容庚等名人學者題詠,可見學術界人士對井欄文物的珍重.秦權壺的來歷壺形似稱砣,以秦始皇統一度量衡時所用稱之權為形,而得名"秦權壺"。
史上最经典的25种紫砂壶壶型及其由来
史上最经典的25种紫砂壶壶型及其由来平时我们见到过各式各样的紫砂壶,但是并不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名字,或是不知其由来。
今天就来科普一下,最常见的经典紫砂壶器型都有哪些。
1.供春壶世间第一把紫砂壶的作者是供春。
他生于明朝正德嘉靖年间原为宜兴进士吴颐山的家僮,吴读书于金沙寺中,供春利用侍候主人的空隙时间,仿老僧制壶,制成树瘿壶,寺僧叹服,后以制紫砂壶为业,世称“供春壶”。
2.秦权壶秦权王者之壶,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权”就是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其外型。
3.茄段壶茄段壶,造型灵感来自枝头成熟的茄子,以茄蒂为壶纽,生动有趣;气度饱满,将张力处理在欲破不破之间;流、把的呼应自然顺畅,静动如一。
4.水平壶因为喝'功夫茶'时,还必须将壶放在茶碗或茶海内,用沸水浇淋茶壶的外面。
为了使壶浸在水中时能保持水平状,故在制壶坯时不仅壶嘴和壶把要协调,重量也要均衡一致,故称之水平壶。
5.虚扁壶虚扁是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中最难得的器型,行话“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从围身筒成筒型,然后用“泥拍子”逐步拍成这么扁,力要匀,扁又不能塌,对于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6.笑樱壶据说,“笑樱壶”的造型原是出自“婴宁一笑”的历史典故——“婴宁一笑千愁解”。
壶型制沉重扎实,有种不妥协的硬汉风格,有行家以激昂之态。
以交融而又谐调之态漫流的几种色彩,表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内质。
7.德钟壶“德钟”壶型为钟,“德”是修辞,并以邵大亨的德钟壶最具代表。
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泥色紫润,系最佳天青泥之呈色。
技艺手法的表现已达紫砂传统基础技艺的巅峰。
壶身手感极佳,触摸舒服,造型简洁质朴,一洗清季宫廷之繁缛习气。
8.龙蛋壶龙蛋壶是紫砂壶器型中的经典一类,其圆滑可爱的造型深受壶友喜爱。
以“龙蛋”来命名,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与寄托,圆润可爱的造型,吉祥美好的寓意,让这个“龙蛋壶”平添了一种拙味和稚气的亲切感。
紫砂壶的每个部件,都有很多变样,你都叫得出来吗?
紫砂壶的每个部件,都有很多变样,你都叫得出来吗?
宜兴的独特材质——紫砂,造就了我们广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兴这个陶都名片。
他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和一件件留存于世的精美工艺品,就是工艺的证明、品质的的证明。
所以说——紫砂是一种特质、紫砂是一门工艺、紫砂是一种品质、紫砂是一门道德
“主体”和“附件”的区分,是就紫砂壶的结构而言的。
紫砂壶的钮、盖、口、颈、肩、腹、足、底、流、把等,相对于壶的整体而言都是局部。
居中的钮、盖、口、颈、肩、腹、足、底,这八部分称为紫砂壶的结构主体。
分置两旁的流与把,称为紫砂壶的结构附件。
壶身的基本形态球形
方形
桶形
碗合形
壶钮的传统样式
紫砂壶的钮,亦称“的子”,为揭盖而设,常见有球形、桥形、兽形、瓜柄形、树桩形、一体形等。
在顶端或底侧,大都要开一个内大外小的锥形气孔。
壶盖的样式
壶盖与壶口的接合,有压、嵌、截、罩几种形式。
压盖
嵌盖
截盖
紫砂壶“流”的样式
流嘴的样式
壶流端部的出水口称为“嘴”。
常见的样式有平嘴、包嘴和舌嘴三类。
壶把的主要样式端把
横把
提梁把
壶底的样式
在不同部件表达相同、相似或相反题材的前提下,一把壶才能组成一个整体。
表达不能胡乱拼凑,更不能随意为之。
紫砂壶传统器形介绍(五)
紫砂壶传统器形介绍(五)1、佛手壶佛手壶最早创于1300年前,而紫砂佛手壶的来源要从龙门石窟说起。
在龙门石窟博物馆陈列着一佛手雕塑,佛手雕塑纤如兰花,作者见此十分养眼的雕塑心中灵感一现,想到了西游记中的如来佛,正是这只佛手神通广大协助唐僧西天取经,为还原西游记中佛手的原型,作者制作出经典器型佛手壶,而紫砂壶的神韵便如同这佛手造型线条优美,流畅舒展自然。
另一种关于佛手壶创意来源于一种叫五指橘的水果,其形状如同五个手指握在一起,是一种仿生器造型,瓜蒂与叶巧妙连接,巧妙表现出紫砂的含蓄自然。
2、荸荠壶初冬季节,是荸荠收获的时候,黑褐色的荸荠,是孩子们喜食难忘的果实,它附着泥土,憨憨的外形,是那么朴素,甚至有些丑陋。
然而,一旦用清水洗净,削去外皮,袒露出的竟是晶莹剔透、洁白如玉的果肉。
那蕴涵童趣的荸荠壶,以凝重的朱红泥料塑出壶身,给人以成熟健康的视觉。
蒋蓉在造型上,不求形似,而是以艺术夸张的手法,将荸荠的细微之处,以逼真的精雕彰显出来。
尤其是那荸荠芽状的壶钮,无疑是此壶的点睛之处,让人望了会有种想去提一提的冲动。
我们久逝的童年美好时光,就这样被荸荠壶勾起,涌上心间。
不知蒋蓉大师偏爱荸荠,是否因为那外形丑陋之果,虽出之污泥,但其内心却是一派冰清玉洁。
取荸荠之形,塑造紫砂;纳清泉阳羡,涤荡心灵尘埃。
3、风卷葵壶风卷葵因为其造型简洁明快,曲线顺畅自然,规范的图案以及生动活泼的形态成为花货的传统经典器型之一,展示了花货自然、生动细腻、生机勃勃的风貌英姿,象征了生命的顽强以及长盛不衰。
相传风卷葵是清朝制壶大家杨彭年妹妹杨凤年所制,据悉虽然杨彭年自己是制壶高手,但当时的规定的是艺不传女,所以杨凤年刚开始对制壶一无所知,但有一次杨凤年只是想到作业坊拿把壶浇花,才刚一进门便被哥哥轰了出来,说是女人不能进这个地方,杨凤年心里却是很委屈,立志一定要学会做壶,从此杨凤年便专心于制壶之上,这一学就是好几年,当他能够照着以前的样式做出壶来时觉得这还不能显示其真本事,便老想着要创作新样式。
解说紫砂壶的组成结构(下)
解说紫砂壶的组成结构(下)
上⼀篇我们解说了紫砂壶的壶盖、壶钮、壶⾝,现在来说说壶嘴、壶把和壶底吧。
壶嘴
壶嘴是紫砂壶的重要构造之⼀,据说出⽔要“注⽔7⼨不泛花,⽔流如银柱,直泻杯底⽆声响”。
主要分为直嘴、⼀弯嘴、⼆弯嘴、三弯嘴四种。
直嘴因为短⽽直,出⽔相对更有⼒度,好的直嘴能三尺飞泻⽽不散;⼀弯嘴整体就是⼀段⼩弧线,传统壶型仿古合欢等都采⽤⼀弯嘴,出⽔稳定流畅;⼆弯嘴则在这个基础上多出⼀个弧度,有⼀定的“蓄⽔”功能;三弯嘴的造型丰富了紫砂壶的线条,较显优雅,但也是最难制作的。
壶把
为了握持⽅便⽽设置的壶把,置于壶肩到壶腹下端,与壶嘴位置对⽴,按照本⾝的形式来分,可分为端把、横把和提梁三种。
最常见的是端把,它⼜分为正把、倒把,“倒把西施”就是倒把的典型壶了;横把是指从壶⾝侧⾯安置的把,像以前药罐⼦的把⼿;提梁是在壶⾝上⽅架起,为壶的造型圈出了⼀个虚的空间,也是最容易拿的⼀款壶把,东坡提梁壶就是提梁的代表。
壶底
紫砂壶壶底主要分为⼀捺底、垫底、钉⾜三种。
⼀捺底是由平⾯壶底⼀个平⾯向内稍作按压形成,是制作最为简洁的常⽤形式。
垫底也叫做圈⾜,它是由壶底另加上⼀道泥圈组成,这种底可以拔⾼壶⾝。
钉⾜源于古代⿍器,圆形壶⾝⼀
般是三⾜⽀撑,⽽⽅形壶⾝则是四⾜制成。
钉⾜壶沉稳古朴,颇有上古遗风。
茶友们选购紫砂壶的时候不仅注重它的外在艺术性,更要注重它的实⽤性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志返回日志列表[转] 紫砂壶各形器名字的由来2012-11-10 18:36阅读(38)转载自君非凡品•赞(4)•转载(138)•分享(4)•评论(1)•复制地址•举报•更多上一篇|下一篇:十二种最刮油的茶...一、石瓢“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
“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
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
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
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
“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
“曼生石铫”与“子沾石铫”相比,虽同为彭年所制,但前者更显饱满而丰润,后者则刚烈而古拙,这可能是因人的个性而在壶的艺术上表现。
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二、仿古壶一说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
另说最早见于近代赵松亭按吴大徴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 ;圆圈把匀势而起,有些款把圆下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
三、西施壶倒把西施原名叫“文旦壶”,文旦壶中的格调高雅者,原先叫“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确实此壶象丰满的乳房,壶纽象乳头,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首创者徐友泉,明末清初吴梅鼎给了徐友泉极高的评价,称“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
”吴梅鼎之所以为世人所识,实在是因为写了一篇千五百字的《阳羡茗壶赋》。
吴氏曾祖是明正德进士吴颐山,正德进士何许人也,不太清楚,只是他的家童名声太盛,叫“供春”。
吴颐山少时在宜兴金沙寺读书,家童供春服侍少主的同时,据说偷学了寺僧制壶,不经意间,成了紫砂壶史上的鼻祖。
然后经历了赵梁、董翰、元畅、时朋“四大名家”,然后是时鹏之子时大彬一家独大,时大彬有一高足,就是徐友泉了。
而吴梅鼎的父亲和徐友泉交好,并请其到家中研制紫砂壶,成就了一段佳话。
吴梅鼎更是耳濡目染,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如时之粗”时,他不知道,紫砂史册上,已经有了他浓重的一笔。
四、掇球壶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掇球壶在盖沿和口沿各塑一条粗细不同的烧线,这种上粗下细复合在一起的双线,称为天压地或文武线,子母线.民国时期程寿珍所作掇球壶为掇球中的精品.五、文旦壶文旦创于明未清初,形与西施、贵妃壶相近,后两者为清中末后所创,重玲珑娇秀,前者则重古拙,这也与当时艺术审美注重相关,“文旦”文字释义为:“文”指柔和、外表、容态;“旦”指戏曲中扮演女性的角色。
文旦壶曾一老壶铭:何必凤凰夸御茗,浣女词前落日尘,松竹开三迳,花落鸟啼水自流。
亦有书记载:文旦“果之美味,江浦之橘,云梦之柚。
”那么由此可知,文旦壶在这里的创意又似乎是水果柚的仿生器,文旦柚,金黄色,食之清甜甘酸,金黄色本身就是一种艳丽的颜色,而那成熟的果实清甜甘酸的滋味,就象女人的情感,含蓄而绵长。
在这里,一把紫砂壶的仿生态,也充分体现了古代女性化的柔美与雅丽。
现文旦、西施、贵妃变化很多,每个陶手都以自己的方法在演绎而成,高矮肥瘦,自然壶名也让人有点难以分辩。
清代文人吴梅鼎曾经称赞文旦壶说:“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
”是啊,在文人的眼中,文旦壶的韵味风格堪比美人之肩,柔若无骨;又似西施那动人的曲线,丰神绰约,俊俏天成。
六、秦权壶秦权: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权”就是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其外型。
谁最早创制了秦权壶,不得而知。
但晚清梅友竹与韵石合作,一如当年陈鸿寿与杨彭年的传奇。
紫砂题铭,直追曼生,神采翻飞。
“载船春茗桃源卖,自有人家带秤来。
” 桃源卖茶,以壶为秤。
充满了想象的意境和潇洒不羁的情趣。
最早秦权壶采用的是环耳形把手。
后来不知何人所为,改成了龙形把手。
龙之于中华文化,有着数不尽的故事。
《山海经?6?1海内经》中说,禹的父亲鲧,为了给百姓治水,私自窃取了上天的息壤,被天帝殛杀于羽山之野,终年不见天日,只有叫做烛龙的神龙,口衔蜡烛,带来一线光明。
鲧死后精魂不散,尸体三年不腐,天帝怕他复活,派人带“吴刀”为鲧剖腹。
在鲧的躯体被剖开的时候,从他腹中跳出一条虬龙,盘曲腾空,这就是鲧的儿子大禹。
而鲧的尸体也同时化为一条黄龙,沉入羽渊。
另外,在大禹治水过程中也得到了应龙的帮助,进而奠定了夏朝建立的基础……秦权为壶,气度泰然,刚正不阿。
光面古拙中意象万千,顾老更是将秦权做成了素器的巅峰典范。
七、井栏壶顾名思义,其造型源于井栏."井栏"一词,传统文化中多见,如"命理之学"中有"井栏"一格,陈式老架二路太极拳谱第四十一式为"回头井栏直入".实际生活中的井栏即井之护栏,亦名井床,井幹.古人掘井多置井栏,有的还置井盖,井顶,井亭,它们即可护井,又能起到美化环境作用.井栏使井口高于地面,在实际生活中至少有三种功能:第一,防止沙尘刮入井中,污水流入井中,起到清洁卫生的作用.加盖井盖,还可阻挡顽童向井中撒尿,歹人向井中投毒.第二,防止人们因天黑或醉酒而不慎跌入井里,特别防止寒冬井边冻冰时汲水人滑入井里.第三,防止井水外溢.井溢在古代被认为是"妖象".至于说井栏对环境的美化作用,一是井栏材质之美,如唐,宋,元宫中和贵族就有以金银玛瑙宝石镶嵌井栏的;一是井栏刻字之美,既井栏上镌刻的井名等文字,后者的艺术价值更大些.金石家叶昌炽在<语石>一书中,对苏州的古井栏做了一番调查考证,得宋元井栏拓片十余通,其中以杉瀆的"亨泉",严衙前的"复泉",画禅寺的"方便泉"等最为著名;书法家顾廷龙还将复泉井栏上的铭文拓下来,装裱成一本大开册页,由吴湖帆作画,章太炎,钱玄同,胡适,张元济,容庚等名人学者题咏,可见学术界人士对井栏文物的珍重.八、水平壶容量很小,是中國廣東、福建一帶喝"功夫茶"的器具,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一定市場。
因為喝"功夫茶"時,壺內要放很多茶葉,僅用開水沖泡,茶汁出不來,還必須將壺放在茶碗或茶海內,用沸水澆淋茶壺的外面,使茶壺浮在熱水中,才能使茶葉泡出來,這就是水平壺名稱的由來。
最著名为惠孟臣水平壶.九、华颖此壶是顾景舟先生根据传统壶体演变所创作品,名为华颖.在古字中没有"花"字,"花"为后世字,故而古时"花"亦用"华"代之,华颖的"华"意为"花",华颖所表达的意境为:招展的花意.十、容天壶取材于源于佛教中的大肚罗汉,取名源于“肚大能容天下事”。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首创,早期作品壶形偏低,后来壶形较高。
要体现此壶的气韵的确很难,需要做壶之人用心体会。
在气韵饱满的壶身上添加一微微矮颈,壶盖增高成半球状,平添拙朴童趣。
出水效果极佳,用起来确实方便舒适。
视觉上稳重大度,在质朴中见深厚。
十一、龙带壶“龙带”的来历是指壶身上的装饰线如黄帝的玉带!十二、唐羽壶唐羽壶创作构思源于唐代宫廷中的羽觞壶,它的造型与之非常贴近,须知,唐人饮茶并非今日沏茶,而是用类似如今沱茶样的茶团和茶饼研碎放入壶中,文火之上慢慢煎煮。
有点类似现在煮咖啡。
因而壶的手柄一般都较细长,似有羽翼飞升之感。
他的创意也可以诠释为唐代陆羽之壶。
手中把玩似有拉回时空,重温唐风,再现历史的美妙感觉。
十三、大彬提梁在今天的玩壶人看来,高20.5厘米,口径9.4厘米的大彬提梁实在是一把大壶,可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尚属小物。
时大彬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器型上“改大为小”,“改俗为雅”,奠定了紫砂壶基本的审美倾向,使紫砂壶能进入文人生活,成为文房清玩,提升了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这也让时大彬成为紫砂宗源上的第一座高山,让无数后人仰止。
粗看很不起眼!大彬提梁身筒成较大且丰满的扁球形,上部圆环状提梁粗大,六方三弯嘴,六瓣平扣钮,压盖,圈底,溜肩,素身。
再看耐人寻味!身筒以实托虚,圆环以虚带实,上下两个圆弧构成的虚实对照,达到了视觉上的微妙平衡,整体上让人感觉气势雄健,浑然一体。
所谓“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气之上”。
三看惊为天物!大彬提梁如佛趺坐,清风朗朗。
《梦溪笔谈》中说:“星辰居四方而中虚,八卦分八方而中虚,不中虚不足以妙万物”。
虚实结合犹如画中留白,园林借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这种古典美学的神奇光彩,闪耀在小说、绘画、书法、戏剧、建筑等传统艺术的各个领域.十四、传炉壶传炉壶,式度端庄,风格雅致,隐隐然有古风韵,堪称佳品。
有鉴于此传统壶型由来已久,然欠缺考据,众壶友多不知此壶,今东拼西凑,略言一二,聊做无米之炊。
老子曰“大象无形,大巧不工”。
金砂认为制壶赏壶,到了极致就是看其气度,观其神韵。
至于细节的处理到显得不过尔尔。
传炉壶的特点正是如此!传炉壶有着青铜器般的威严与稳重,它古朴典雅,曲线强劲有力,浑厚端正。
是方中有圆,圆中寓方的典范,要想做得比例恰当、珠圆玉润,骨肉廷均实属不易。
自古以来宜兴众多制壶艺人均有制作,但都公认传炉壶最为难做,这也是此壶市面上比较少见的原因之一。
就其形式来说传炉为传统壶型,至清末曾改为四方传炉,可为历久弥新。
现存最有名的传炉壶当属原藏于开四海家中,于1937年由清末民初壶艺名家俞国良用“大红袍”泥料做制的一把。
此壶方圆相济,挺匀有力,色泽红艳,光彩照人,是传炉壶式的经典之作。
还有现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的传炉壶,为清末两江总督端方在宜兴定制,具手法来看也应为俞国良所作。
只不过在传统的基础上稍加改进,盖为桥扭。
传炉的名称来历又是什么呢?似乎难以考据,但就作者的见解来说可能性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