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繁殖策略和交配对策的变异性
植物的自交与异交繁殖策略研究
植物的自交与异交繁殖策略研究自交与异交是植物繁殖中的两种重要策略。
通过自交和异交的方式,植物能够有效地传播基因,增加遗传变异性,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提高适应性。
本文将探讨植物的自交与异交的繁殖策略及其研究。
植物的自交繁殖是指花粉与同一花或同一株植物的柱头结合的过程。
自交繁殖可以在单个个体内完成,也可以发生在群体内。
自交繁殖具有一定的优势,如能保留良种的遗传特征,避免异偶联断裂和等位基因的丧失等。
然而,自交繁殖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自交繁殖容易导致基因的累积效应,使植物遗传多样性降低。
其次,自交繁殖容易诱发隐性遗传缺陷的表现,导致植物个体的生长和发育异常。
相比之下,植物的异交繁殖是指花粉与不同个体或不同种属的柱头结合的过程。
异交繁殖能够产生更多的遗传变异,并有助于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提高适应性。
异交繁殖也能够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降低基因的累积效应。
此外,异交繁殖还能够促进基因中的修复过程,减少隐性遗传缺陷的表现。
因此,异交繁殖在植物繁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植物的自交与异交繁殖策略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
首先,可以通过实验室的控制交配实验来研究植物的自交和异交繁殖的效果及其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例如,可以分别对自交和异交后代进行形态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的比较,以揭示自交和异交对植物个体的影响差异。
其次,可以通过野外调查和观察来研究自交和异交在自然条件下的频率和效果。
这有助于了解植物在自然选择下对自交和异交的偏好和适应性。
此外,还可以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如DNA分型、基因测序和表达分析,来深入研究自交和异交对植物基因组的影响。
这些研究方法的结合将有助于揭示植物自交和异交繁殖策略的机制和演化途径。
综上所述,植物的自交与异交繁殖策略是植物繁殖中的重要过程。
通过自交和异交,植物能够传播基因、增加遗传变异性,并适应环境的变化。
自交繁殖具有防止等位基因丧失和保留优良遗传特征的优势,但容易导致遗传多样性降低和隐性遗传缺陷的表现。
动物的繁殖策略
动物的繁殖策略动物在繁殖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策略以确保后代的生存和繁衍。
这些策略通常取决于物种的特性、生活习性和环境条件。
本文将探讨动物常见的繁殖策略并分析其优劣势。
一、体外受精体外受精是一种常见的繁殖策略,其中雌性和雄性动物在水中或其他介质中结合,使配子在体外结合。
这种策略适用于海洋、河流和湖泊等水生环境中的许多物种,例如鱼类、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体外受精的优势在于能够大量产生受精卵,并减少了受精的风险。
此外,由于受精过程发生在外部环境中,雌性动物无需承担胚胎的发育负担,从而节省了能量和资源。
然而,体外受精也存在一些劣势,如受精卵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和损害,降低了幼体存活率。
二、内孕繁殖内孕繁殖是指雌性动物在体内孕育和孵化幼体的繁殖策略。
这种策略主要适用于哺乳类动物,如人类、大象和猫科动物等。
内孕繁殖的优势在于提供了良好的保护环境,减少了幼体受到捕食者的威胁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此外,由于幼体在体内发育,它们具备了较高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然而,内孕繁殖也存在一些劣势,如雌性动物需要承担孕育和哺乳的负担,从而消耗更多的能量和资源。
三、繁殖季节许多动物种类在特定的季节进行繁殖,这种繁殖策略被称为季节性繁殖。
这种策略主要适用于温带和季风地区的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等。
季节性繁殖的优势在于能够将繁殖活动与丰富的食物资源和适宜的环境条件相结合。
此外,季节性繁殖还有助于降低资源竞争和减少育种间的干扰。
然而,季节性繁殖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在繁殖季节之外需要应对食物短缺和恶劣的气候条件。
四、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指动物通过无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的策略。
这种策略适用于某些昆虫、藻类和植物等。
无性繁殖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繁衍后代,无需等待和配对。
此外,由于没有配子结合的过程,无性繁殖能够避免遗传信息的混合和变异。
然而,无性繁殖也存在一些劣势,如后代之间的遗传相似性高,使得整个种群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
总结起来,动物的繁殖策略是基于物种特性和环境条件的选择。
植物的繁殖策略
植物的繁殖策略植物是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生物之一,而它们独特的生殖机制使得它们能够在各种环境下繁衍生息。
本文将介绍植物的繁殖策略,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指植物通过无性生殖器官,如根茎、块茎、匍匐茎和地下茎等,产生与母体基因相同的后代。
这种繁殖方式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无性繁殖可以迅速增加植物的数量,适合于环境变化较快的条件下快速占领土地。
其次,无性繁殖不需要花费能量和资源来制造花序和花粉,节省了植物的资源。
最后,无性繁殖可以保留优良的基因组合,避免了基因交换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植物的无性繁殖策略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来进行。
首先是分株繁殖,即植物通过地下茎或块茎分裂出新的植株。
这种方式常见于禾本科植物,如蓬草和竹子。
其次是块茎繁殖,即植物通过块茎在地下生长并逐渐形成新的植株。
这种方式常见于芦苇和蓼科植物等。
另外还有匍匐茎繁殖和根茎繁殖,它们都是通过地下茎的延伸生长形成新的植株。
相比之下,有性繁殖是指植物通过生殖细胞(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产生具有不同基因组合的后代。
有性繁殖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有性繁殖可以产生具有遗传变异的后代,有利于适应环境变化和提高生存能力。
其次,有性繁殖可以促进基因交换和基因重组,增加了植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最后,有性繁殖也有助于清除有害突变的积累,保持种群的健康。
植物的有性繁殖具有多种方式。
最常见的是花被传粉,即通过花骨朵的传粉器官使花粉传递到雌蕊,完成受精和种子形成。
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多数开花植物,如玫瑰、菊花和水仙等。
另外还有风媒传粉,即通过风力将花粉传递到雌蕊。
这种方式常见于杨树、松树和蒲公英等。
还有水媒传粉,即通过水流将花粉传递到雌蕊,如水草和睡莲等。
此外,植物还可以通过动物媒介进行传粉,如昆虫、鸟类和蝙蝠等。
这种方式常见于露兜树、玉兰和冰凌花等。
综上所述,植物的繁殖策略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通过无性生殖器官产生与母体基因相同的后代,适合于快速占领土地和保留优良基因组合。
动物的繁殖模式和遗传变异
人类活动对遗传 变异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环境污染:导 致生物多样性
减少
过度捕捞和狩 猎:破坏生态
系统平衡
引入外来物种: 影响本地物种
生存
气候变化:影 响生物的生存 环境和繁殖模
式
农业活动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选育:通过人工选择,使某些性状 得到加强
基因编辑: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直 接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
结果:可能导致 生物体的性状改 变,如纤维化等遗传病 都是由基因突变 引起的。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的定义: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缺失、重复、倒置、易位等 染色体变异的影响:可能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染色体变异的检测方法: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杂交:不同品种间的杂交,产生新 的遗传变异
环境影响:农业活动改变了生物的 生活环境,可能导致遗传变异
城市化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城市化导致物种分布和栖息地改变
城市化导致物种适应性变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城市化导致物种基因交流减少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城市化导致物种遗传多样性减少
工业化和污染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遗传变异影响生物适应环境的 能力
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密切相关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维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 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律法规保护,提高公众意识 利用生物多样性:开发新药,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成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案例,如大熊猫保护、杂交水稻等
汇报人:XX
遗传变异:遗传 变异是指生物体 在繁殖过程中产 生的基因变化, 是生物多样性的 重要来源。
动物自然繁殖 (2)
动物自然繁殖1. 简介动物自然繁殖是指动物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繁殖的过程。
通过繁殖,动物能够延续自身的种群,并且适应环境的变化。
自然繁殖是动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保障了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2. 繁殖方式动物的自然繁殖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物种可能采用不同的繁殖策略。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繁殖方式。
a) 有性繁殖有性繁殖是指通过交配和受精过程来产生新的后代。
在该过程中,雄性动物和雌性动物间会进行交配,雄性动物的精子和雌性动物的卵子相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会在雌性动物体内发育,最后孵化出新的幼仔。
例如,哺乳动物和鸟类通常采用有性繁殖方式。
雄性动物会通过展示繁殖羽毛、发出特殊的声音或进行打斗等方式来吸引雌性动物,从而达到交配的目的。
b) 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指动物通过不涉及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
这种方式下,后代和父母的遗传物质是完全相同的。
无性繁殖的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分裂繁殖:物种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将自己分裂成两个或更多的个体。
•子体繁殖:某些物种能够从自己的身体中分离出其他个体,形成新的个体。
•子体再生:一些物种能够通过断裂、切割或损伤等途径,再生出完整的个体。
无性繁殖通常适用于环境资源丰富、竞争不激烈的环境中。
例如,植物中的多数繁殖方式都是无性繁殖。
3. 繁殖周期动物的繁殖周期因物种而异,不同物种的繁殖周期可能从几个小时到数年不等。
一般来说,繁殖周期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交配期:动物通过展示和吸引对方的行为来进行配对交配。
2.受精和妊娠期: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并在母体内发育成为妊娠状态。
3.分娩或产卵:动物通过胎儿分娩或产卵的方式将后代带入世界。
4.幼儿期:刚出生的幼仔需要在母体的照料下长大,并学会独立生活的基本能力。
5.性成熟期:幼仔逐渐成长为能够独立繁殖的成年个体。
不同物种的繁殖周期长短不一,受到环境条件、饮食、生活习性等因素的影响。
4. 自然选择与进化动物的自然繁殖过程中,存在着自然选择的机制。
生物的交配与遗传变异
进化是指生物在长期演化 过程中,逐渐适应环境并
发展出新特征的过程。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 因,这些新基因可能会适 应新的环境,从而影响生
物的进化。
04
生物多样性的来源
遗传变异与生物多样性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为生物多样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生物多样性的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使得生物在适应环境变化时产生不同的变异体,进一步形成新的物种。 遗传变异的积累和自然选择的作用,最终形成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辅助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 加速育种进程。
遗传学研究在工业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工业发酵:利用遗传学技 术改良微生物,提高发酵
产物的产量和效率
生物催化:通过基因工程 手段改造酶,实现特定化
学反应的高效催化
生物制药:利用微生物 生产药物,如抗生素、 疫苗等,通过遗传学手 段优化药物产量和性质
物质
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
基因突变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一种变化,可以导致遗传疾病的发生。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导致遗传疾病的发生。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多种遗传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威廉姆斯综合征等。 基因突变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于预防和治疗遗传疾病 具有重要意义。
存和繁衍
基因突变可能会 增加生物体的遗 传疾病的风险, 如癌症、遗传性
疾病等
基因突变也可能 会为生物体带来 新的性状和特征, 促进生物的进化
与适应环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基因突变的自然选择与进化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一 种形式,是生物体内基因 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的现
生物植物与动物的繁殖
生物植物与动物的繁殖生物植物与动物的繁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维持种群生存和延续的重要过程。
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它们都有各自独特的繁殖方式和机制。
本文将探讨生物植物与动物的繁殖过程、适应环境的特殊策略以及种群遗传的重要性。
一、植物的繁殖植物繁殖的主要方式有两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通过花粉与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种子并进行传播。
这种方式能够产生遗传变异,使植物种群更具适应性。
而无性繁殖则是通过植物体的分枝、块茎、根茎、根状茎等无性结构进行繁殖,不需要花粉与卵细胞的结合,因此能够迅速繁殖大量的后代。
无性繁殖对于适应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缺乏遗传变异,也容易导致种群的遗传贫乏。
植物的繁殖策略还与其生活史有关。
一年生植物通常以大量的种子进行繁殖,以确保后代的生存。
而多年生植物则更倾向于通过无性繁殖来延续种群。
此外,一些植物还采取了特殊的繁殖策略,如克隆繁殖。
克隆繁殖是指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与母体完全相同,这种方式能够快速扩大种群规模,但也容易导致种群的遗传单一性。
二、动物的繁殖动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和孤雌生殖等。
有性繁殖是动物通过雄性和雌性的交配,产生受精卵并孵化出后代。
这种方式能够产生遗传变异,增加种群的适应性。
无性繁殖是指动物通过分裂、出芽、放大、再生等方式繁殖,不需要交配和受精过程。
无性繁殖能够迅速繁殖大量后代,但由于缺乏遗传变异,也容易导致种群的遗传贫乏。
孤雌生殖是一种特殊的繁殖方式,只有雌性个体参与繁殖,而雄性个体不存在或不参与繁殖过程。
一些昆虫、爬行动物和鱼类都存在孤雌生殖的现象。
这种方式能够在缺乏雄性个体的情况下繁殖后代,但由于缺乏遗传变异,也容易导致种群的遗传单一性。
动物的繁殖策略还与其生活史有关。
一些动物会选择特定的繁殖季节,以确保后代的生存。
例如,鸟类通常在春季选择合适的环境筑巢并繁殖。
而一些动物则采取了持续繁殖的策略,如鱼类和某些哺乳动物。
生物界的繁殖策略与进化规律
生物界的繁殖策略与进化规律生物是地球上最为复杂、丰富的天然工艺品,它们在繁殖策略方面也各自有所不同。
每一个品种的繁殖方法和策略都是为了适应它们所处的环境,预防繁殖中的风险,从而使它们更好地存活和繁衍后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不同生物品种的繁殖策略及其进化规律。
1. 单倍体生物 vs. 二倍体生物生物的染色体通常出现在 DNA 的形式,有些生物是单倍体生物(如原核生物),而另一些是二倍体生物(如真核生物)。
单倍体生物只有一个基因组,其基因在月牙形的染色体上存放。
单倍体生物常见的繁殖策略是通过细胞分裂来复制自身,这种形式称为无性繁殖。
在这种繁殖方式中,新生个体与原个体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组。
这可以确保它们与环境的兼容性最大限度的匹配,可以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二倍体生物则有两个基因组,其中一半来自母亲,另一半来自父亲。
在二倍体生物中,常见的繁殖策略是有性繁殖,这意味着两个不同个体的基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个体。
这个新个体的基因组来自两个不同的母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发生配对、融合和分裂等过程。
这种随机性可以增加新后代的多样性,从而降低品种灭绝的风险。
2. 高生殖率 vs. 低生殖率某些生物品种的繁殖较为快速,另一些品种则生殖较为缓慢。
这是为了适应环境的不同需求,预防风险产生。
高生殖率(r-strategists)的生物品种通常有高繁殖率,在短时间内可以产生大量的后代。
这些品种的典型代表是昆虫。
由于食物和资源的相对丰富,他们可以迅速地处于相对优势。
在食物和其他资源有限时,这些生物通常会受到一定的竞争和风险,并且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
这促使他们采取更频繁的无性繁殖,以尽可能快地增加自己的数量。
大多数杂草和小型动物也是高生殖率的典型代表。
低生殖率 (K-strategists) 的生物品种则具有相对慢的繁殖率,但它们能够更长时间地存活和繁殖。
这些生物主要是大型哺乳动物,如大象、南极熊等。
这些生物在生命周期较长时,繁殖的次数很少,但每次繁殖却会产生更少的后代,并且对其照顾和保护也比较多。
动物生殖与繁衍策略
动物生殖与繁衍策略动物繁衍是自然界中一项至关重要的生命活动,不同的动物种类拥有各自不同的生殖和繁衍策略。
这些策略根据环境、生活方式、生存压力和种群数量等因素而异,旨在确保繁衍后代的成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物生殖和繁衍策略。
一、性别系统许多动物根据生物学性别分为雄性和雌性。
雄性动物通常具有较大的体型和更强的竞争性行为,而雌性动物负责孕育后代。
这种性别系统在大多数哺乳动物中应用广泛,如狮子、大象和猫科动物。
二、协作繁殖协作繁殖指的是多个个体合作繁殖后代的策略。
蜜蜂、蚁类和鸟类等社会性动物通常采用这种策略。
在这些物种中,只有一小部分个体拥有繁殖权利,其余个体则协助它们进行繁殖和照顾后代。
这种策略有助于提高后代的生存率和成功率。
三、孵化和生殖转变某些动物在生殖过程中经历性别的转变。
例如,一些鱼类在生活初期为雄性,当环境中缺乏其他雌性时,会转变为雌性以确保繁殖。
类似地,一些无脊椎动物,如甲壳类动物,也会在生命中的某个时期经历性别的转变。
四、性选择性选择是一种基于性别特征的繁殖策略。
雄性动物通过展示自己的特征和行为来吸引雌性,并在竞争中获得交配的机会。
这种策略广泛应用于鸟类、昆虫和一些哺乳动物中。
例如,雄性孔雀通过展示华丽的尾羽来吸引雌性的注意。
五、繁殖季节许多动物有特定的繁殖季节,只在特定的时间繁殖。
这种策略有助于确保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孵化和生长。
例如,北极熊通常在冬季繁殖,这样新生的幼崽可以在夏季的冰雪环境中适应并生存。
六、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指的是动物通过无需交配的方式繁殖后代。
这种策略往往与环境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相关,可以较快地增加种群数量。
例如,一些昆虫可以通过产卵产生克隆后代,而无需雄性参与。
总之,动物生殖与繁衍策略多种多样,适应了不同物种在各自环境中的生存需求。
性别系统、协作繁殖、性选择、生殖转变等策略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确保了动物种群的稳定和繁衍。
对于我们了解动物生态和保护物种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的繁殖与生殖策略
生物的繁殖与生殖策略在生物界中,繁殖是每个个体都需要完成的基本生命过程。
不同的生物种类采用了各种策略来实现繁殖,并确保其种群的延续和生存。
生物的繁殖方式和生殖策略主要由其生活史特点、环境条件和生存竞争等因素决定。
在本文中,将介绍有关生物繁殖和生殖策略的一些重要内容。
一、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生物的繁殖方式可以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有性繁殖是指通过性别配子的结合产生新个体,从而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
无性繁殖则是指个体通过非性别配子的方式繁殖,产生与其亲本相同或相似的后代。
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选择适应自身生存的繁殖方式。
二、有性繁殖的生殖策略有性繁殖的生殖策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选择性交配策略,二是选择性繁殖地点策略。
1. 选择性交配策略有些物种会采取选择性交配策略,协助遗传优势的传递并提高后代的适应能力。
例如,鸟类中的羽毛鲜艳、歌声优美的雄性鸟往往更容易吸引到雌性鸟的注意并得到繁殖机会。
这种选择性交配有助于提高后代的生存竞争力,从而增加个体的适应性。
2. 选择性繁殖地点策略选择性繁殖地点策略是另一种有性繁殖的生殖策略,物种通过选择适宜的繁殖地点来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增加后代的存活率。
例如,一些鱼类会选择在特定的季节和特定的水域繁殖,以确保繁殖行为和后代的安全。
三、无性繁殖的生殖策略与有性繁殖不同,无性繁殖的生殖策略更加简单直接。
无性繁殖有助于迅速扩大个体数量,并快速适应环境变化。
1. 利用孤立环境有些生物通过分离个体或在孤立的环境中进行繁殖,例如,植物可以通过地下茎、块茎、分株等方式进行快速繁殖。
这种无性繁殖策略可以通过一次繁殖得到多个新个体,快速建立新个体群体。
2. 利用营养物质有些生物通过分离个体或利用雄性个体直接转变为雌性个体来进行无性繁殖。
例如,一些昆虫可以通过享受雌性个体提供的特殊营养来发育成为雌性个体,从而进行繁殖。
四、适应性繁殖策略除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区别,生物还会根据环境的变化和生存竞争的压力选择不同的适应性繁殖策略。
生物的繁殖策略
生物的繁殖策略繁殖是生物体生存和延续物种的重要方式,各种生物在面临不同环境和生态需求时,采取了多样化的繁殖策略。
通过进化的选择,生物适应了不同的繁殖环境和生活方式,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殖方式和繁殖策略。
一、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个个体的配子结合,产生具有遗传多样性后代的一种繁殖方式。
这是绝大多数生物普遍采用的繁殖模式,包括植物、动物以及某些微生物。
性别的出现为有性生殖提供了多样性和灵活性。
通过交配和受精的过程,不同个体的基因可以进行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保证了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提高了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性。
二、孤雌生殖孤雌生殖是某些昆虫、蠕虫、鱼类和两栖类等少数生物采用的一种繁殖方式,通过雌性个体不经过受精过程,直接产下后代。
这种繁殖方式虽然缺乏遗传多样性,但却能快速繁殖,适应环境变化。
孤雌生殖在资源充足的环境中尤为常见,能够迅速形成庞大的个体数量。
三、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指个体通过自身或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不需要配子和受精过程。
无性生殖主要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萌发和复制等方式。
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有菌丝的分裂、植物的茎叶分株和块茎繁殖、动物的分裂和萌生等。
无性生殖方式虽然缺乏遗传多样性,但能够高效快速地繁殖后代,尤其在稳定的环境中能够迅速填充生态空间。
四、寄生生殖寄生生殖是某些昆虫和动物通过寄生于其他种群中进行繁殖的策略,例如寄生蜂、寄生绦虫等。
寄生生殖的个体常常依赖于其他物种的生活和繁殖条件,利用宿主或寄主的资源来完成自身的繁殖过程。
寄生生殖适应了特定的寄主环境,也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后代的延续。
五、植物的异速生长和繁殖策略植物在面临资源竞争和环境压力时,也采用了异速生长和繁殖策略。
一些植物在幼年时期采取了快速生长的策略,以尽快获得更多的资源和空间。
而在成年后期,则转变为更多地投入到繁殖上,如花朵的开放、果实的结实等,以确保后代的延续。
总结起来,生物的繁殖策略多种多样,通过有性生殖、孤雌生殖、无性生殖、寄生生殖和植物的异速生长等方式,生物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态需求。
动物学二态的名词解释
动物学二态的名词解释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的学科,涉及了广泛而复杂的内容。
在动物的世界中,许多动物都表现出了不同的生理和行为形式。
其中一种重要的现象是二态。
二态是指在某一种动物中,存在着两种或更多种形态差异明显的个体。
这些个体在外观、行为、生理特征等方面可能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动物学二态进行名词解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
一、二态现象的常见类型动物学二态现象的类型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例子。
1. 性别二态性别二态是指同一物种中雄性和雌性个体在外貌、行为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许多动物都存在这种性别二态,比如公鸡和母鸡、公狮子和母狮子等。
雄性和雌性的差异可能体现在体型、羽毛、角、声音等方面,这种差异通常与繁殖行为和社会地位有关。
2. 幼体和成体二态某些动物在幼时和成年时期的形态和行为上存在明显差异。
例如,蝴蝶的幼虫和成虫之间存在较大的形态差异,幼虫以咀嚼植物为食,而成虫则主要通过吸食花蜜等。
这种幼体和成体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动物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适应策略。
3. 季节二态季节二态是一些动物在不同季节的形态和行为上表现出的差异。
许多鸟类在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的羽毛颜色、体型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帮助它们在求偶、护卫领地等活动中更好地适应环境。
4. 多态性多态性指的是同一种动物中存在着多个外表、形态的变异。
这种变异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使得同一物种中的个体在外貌上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态。
蝴蝶的多态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一种蝴蝶可能有不同的翅膀颜色和斑纹。
二、二态现象的原因动物学二态现象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到多种因素。
以下将简要介绍几个可能的原因。
1. 遗传影响许多二态现象可以归因于基因的遗传。
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可能导致部分个体呈现出不同的外貌、行为等特征。
性别二态、多态性等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2. 环境适应环境是动物形态和行为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个体可能发展出适应不同生活条件的特征。
哺乳动物的繁殖策略和遗传变异
食肉动物
繁殖策略
食肉动物通常具有较短的妊娠期和较长的哺乳期,以确保后代得到充足的营养和照顾。它们往往采取一夫一妻制 或独居生活,具有领地意识。
遗传变异特点
食肉动物的遗传变异主要表现在捕食技巧、体型和速度等方面。这些变异有助于提高它们的捕食成功率和生存能 力。
杂食性动物
繁殖策略
杂食性动物的繁殖策略介于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之间。它们的妊娠期和哺乳期长度适中,以适应多样 化的食物来源。杂食性动物可能采取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或独居生活。
穴居哺乳动物
穴居哺乳动物如土拨鼠和蝙蝠等,具有特殊的繁殖策略。它们通常会在地下或岩洞中建立 复杂的巢穴,以保护后代免受天敌的侵害。遗传变异主要表现在巢穴建造技巧、体温调节 和夜间活动能力等方面。
社会性哺乳动物
一些哺乳动物具有高度社会性,如狮子、猴子和海豚等。它们的繁殖策略通常涉及群体协 作和等级制度。在这些动物中,遗传变异可能表现在社会行为、沟通技巧和领导力等方面 。这些变异有助于提高群体的凝聚力和适应性。
研究内容
应用领域
表观遗传学在哺乳动物中的应用包括 发育生物学、疾病研究(如癌症和神 经退行性疾病)以及药物研发等领域 。
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 码RNA等表观遗传修饰的研究。
03
哺乳动物繁殖策略与遗 传变异关系
繁殖策略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多样化的繁殖策略
01
哺乳动物通过不同的繁殖策略,如多配偶制、单配偶制等,影
自然选择与繁殖策略
自然选择作用于个体的遗传变异,进而影响繁殖策略的选择和演 化。
性选择与繁殖策略
性选择通过影响个体的交配成功率,间接影响繁殖策略的选择和 演化。
协同进化与适应性演化
协同进化的概念
植物生殖策略有性与无性繁殖的利弊
植物生殖策略有性与无性繁殖的利弊植物作为生物界的一支重要群体,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都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经济价值。
而植物的繁殖策略则是植物个体生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是植物世界中常见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
对于植物个体而言,这两种繁殖方式各具优势与劣势,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植物生殖策略有性与无性繁殖的利弊。
一、性繁殖的利与弊性繁殖是指通过两个个体的配子结合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这一过程中,个体之间需要进行有性生殖过程,包括配子的形成、配子的互相结合和受精作用,最终形成新的个体。
性繁殖的主要优势之一是遗传变异的产生。
由于配子的互相结合,每一代新个体都具有与父母个体不尽相同的遗传信息,这使得种群在适应环境变化时具有更大的机会。
遗传变异也能够促进物种的进化与适应性演化。
此外,性繁殖还能够降低基因负担。
在无性繁殖中,个体变异的积累可能会导致某些“坏基因”或突变的堆积,从而影响后代的繁殖力与生存能力。
而性繁殖则能够通过配子的结合与基因的重组,消除这些负面效应。
然而,性繁殖也存在一些劣势与不足之处。
首先,性繁殖的过程相对复杂且耗费能量。
配子形成、配子结合和受精等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与能量,从而限制了植物个体的生长与繁殖速度。
此外,性繁殖还需要两个个体之间的交配,限制了个体在空间上的独立性,增加了个体之间的竞争与冲突。
二、无性繁殖的利与弊无性繁殖是指通过一个个体的分裂、萌发或繁殖器官的发育而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这一过程中,个体不需要进行有性生殖过程,直接产生新的个体。
无性繁殖的主要优势之一是繁殖效率较高。
由于无性繁殖不需要进行配子的结合与基因的重组,个体能够更快地产生后代,并且后代与亲代之间没有遗传变异,保持较高的遗传相似性。
此外,无性繁殖还能够优先利用已适应环境的优势基因组。
由于基因组的复制与传递,并没有遗传变异的输入,保持了亲代个体的遗传优势。
这对于一些已经适应特定环境的植物种群来说,能够更好地保持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植物生殖生物学与繁殖策略
植物生殖生物学与繁殖策略植物是地球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生物类群之一,其生殖生物学与繁殖策略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科学意义。
植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既包括有性繁殖,也包括无性繁殖。
本文将从植物有性和无性繁殖的角度,探讨植物生殖生物学以及不同的繁殖策略。
一、有性繁殖有性繁殖是植物繁殖的基本方式之一,通过有性生殖方式,植物能够获得遗传信息的交流和变异,有利于其适应环境变化和进化。
有性繁殖涉及两个基本过程:花粉传播和受精。
1. 花粉传播花粉传播是植物有性繁殖的第一步。
植物通过花朵来吸引传粉媒介,如昆虫、风、鸟等,将花粉从雄蕊传递至雌蕊。
花朵的结构和色彩变化是吸引传粉媒介的适应性特征。
例如,一些植物花朵色彩鲜艳,丰富多样,吸引昆虫传粉。
而有些植物则通过散发香气吸引传粉媒介。
2. 受精花粉传播后,需要进行受精过程。
植物的受精机制可以分为两大类:内精和外精。
内精是指雌蕊上的花粉颗粒经过花粉管生长进入胚囊,与卵细胞和二细胞受精囊融合。
而外精则是花粉直接落在胚囊上,通过花粉管扩展到胚珠内,与卵细胞和二细胞受精囊发生受精。
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指植物通过无配子生成新个体的过程。
与有性繁殖相比,无性繁殖具有繁殖速度快、无需花费能量寻找配偶等优势。
植物的无性繁殖主要包括分蘖、根茎、种子萌发、落叶生根、叶片生根等。
1. 分蘖分蘖是指植物的地上茎或地下茎从新茎基产生侧茎,形成新个体。
分蘖是一种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例如草本植物如草莓等,通过地下茎分蘖能够迅速扩大个体数量。
2. 根茎根茎是植物地下茎向地下生长,分化出根和茎的结构,从而生成新个体。
根茎的生长速度较快,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强。
3. 种子萌发种子萌发是植物无性繁殖中的一个重要过程。
植物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萌发生长为新个体。
种子萌发不仅能够增加植物个体数量,还能够保证后代的遗传变异。
4. 落叶生根一些落叶植物通过叶片的无性繁殖生成新个体。
当叶片落在湿润的环境中,叶片边缘的细胞能够迅速分裂和分化成新根,从而产生新个体。
动物的生殖与繁衍
动物的生殖与繁衍动物的生殖与繁衍是生物界中一项至关重要的过程。
生殖是指生物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而繁衍则是指通过生殖过程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动物的生殖与繁衍涉及到多种机制和策略,下面将对其中一些主要的方式进行探讨。
1.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大多数动物物种繁衍的主要方式。
在有性生殖中,两个个体通过交配,将其遗传物质互相传递给对方,然后结合形成新的个体,这些新个体会获得来自父母的遗传特征的组合。
有性生殖的优点是可以产生更多的遗传变异,并增加了适应环境的可能性。
这是因为个体之间的基因组组合更加多样化,使得更适应环境的个体有更大的机会生存和繁衍后代。
2. 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不同,无性生殖是指个体能够单独产生新的个体,而不需要其他个体的参与。
无性生殖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出芽等等。
无性生殖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迅速繁衍后代,不需要等待交配和受精的过程,节省了时间和能量。
然而,由于无性生殖只涉及到一个个体,所以新个体的遗传特征与产生它的个体完全相同,缺乏遗传上的多样性。
3. 子代照顾在某些动物物种中,为了保证后代的生存,父母会提供一定程度的子代照顾。
这种行为在哺乳动物中尤为常见。
雌性动物会怀孕并产下幼崽,然后通过哺乳、保护和教育的方式来照顾和培养后代。
这种行为可以增加后代生存的机会,并促进物种的繁衍。
4. 繁殖策略的多样性不同动物物种在生殖和繁衍方面采用了多种不同的策略。
例如,在有些物种中存在着“多配偶制”和“单配偶制”。
多配偶制意味着一个个体可以与多个同伴进行交配,这样可以增加遗传变异并提高繁衍成功的机会;而单配偶制则是一个个体只与一位伴侣进行交配。
此外,还有一些动物物种采用了“多阶段繁殖”策略,即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生殖方式。
总结起来,动物的生殖与繁衍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包括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子代照顾和不同的繁殖策略。
这些机制使得动物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和生存条件,并确保其种群的持续繁衍和存活。
动物的生殖与繁殖策略
动物的生殖与繁殖策略生命的延续离不开生殖与繁殖,而动物界中的生殖与繁殖策略千差万别,每一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来保证后代的繁衍。
本文将探讨动物的生殖与繁殖策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论述。
一、性别的进化性别是生物界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在动物界中具有多样性。
有些动物是单性生殖,即一个个体可以自我繁殖,不需要与其他个体交配。
而大部分动物则是双性生殖,需要雄性和雌性个体交配才能繁衍后代。
为什么会出现性别的进化呢?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性别的进化是为了增加基因的多样性,提高种群的适应性。
通过雄性和雌性的结合,不同的基因可以重新组合,产生更多的遗传变异,从而增加后代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另一种观点认为,性别的进化是为了避免遗传疾病的传播。
如果一个个体携带有害基因,那么它的后代也会受到影响。
通过雄性和雌性的结合,可以将有害基因稀释在更多的后代中,减少疾病的传播。
二、繁殖行为的多样性动物的繁殖行为非常多样,每一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来吸引异性、交配和繁衍后代。
例如,一些鸟类会进行华丽的求偶舞蹈,展示自己的美丽羽毛和优异的舞技,以吸引异性的注意。
而有些动物则会释放特殊的气味或发出特定的声音,来吸引异性。
在交配过程中,动物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
有些动物会进行内受精,即雄性将精子直接注入雌性的体内。
而有些动物则会进行外受精,即雄性将精子释放到环境中,雌性再通过吸收或摄食的方式获取精子。
三、繁殖策略的多样性动物的繁殖策略也非常多样,每一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来提高后代的生存率。
一种常见的繁殖策略是产卵。
许多鱼类、爬行动物和鸟类都会选择在特定的地点产卵,以确保卵的安全和后代的生存。
有些动物甚至会将卵埋藏在地下或其他隐蔽的地方,以避免被捕食者发现。
另一种繁殖策略是胎生。
一些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会选择将卵孵化在体内,直接生下幼崽。
这样可以提供更好的保护和营养,增加幼崽的生存率。
然而,这也需要母体付出更多的能量和资源。
动物生殖与繁殖策略
动物生殖与繁殖策略动物繁殖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和行为学等多个学科。
动物的繁殖策略对个体的生存和种群的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动物的生殖与繁殖策略。
一、性别与繁殖:1. 性别的起源与进化:性别的起源与进化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性别系统在动物界中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无性生殖的个体独立于配偶,通过二分裂、分枝、萌芽等方式产生后代,适用于环境相对稳定的栖息地。
而有性生殖则通过配子的结合来产生后代,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和进化潜力。
2. 雄性与雌性的繁殖策略:在有性生殖的系统中,动物种群通常同时存在雄性和雌性个体。
雄性和雌性在繁殖策略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雄性通常具有更为积极的招展行为和竞争行为,为了争夺配偶资源和配对机会,雄性常常表现出对外展示的行为模式,例如雄性动物的声音呼唤、羽毛装饰、舞蹈等。
而雌性则更注重选择适合的雄性进行配对,例如通过观察雄性的繁殖成功率、资源获取能力等来进行选择。
二、繁殖形式与策略:1. 单次繁殖与多次繁殖:动物的繁殖方式可以分为单次繁殖和多次繁殖两种形式。
单次繁殖通常发生在环境条件恶劣或资源稀缺的环境中,个体通过一次繁殖来尽快将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多次繁殖则发生在环境条件相对较好的环境中,个体可以进行多次交配和繁殖,以提高其后代的数量和质量。
2. 出生与照顾后代:动物的出生与后代的照顾方式因物种而异。
有些动物会在出生后立即独立生活,例如大多数鱼类和爬行动物。
而有些物种则会在出生后依赖于父母的照料,例如大多数哺乳动物。
父母对于后代的投资程度也是繁殖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表明,父母对后代的投资与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成功率密切相关。
三、动物繁殖行为与选择:1. 配对选择与择偶方式:动物的择偶方式可以分为两性选择和同性选择。
两性选择是指雄性和雌性在配对时选择性伴侣的行为,例如雄性通过展示自身的特征和行为来吸引雌性的注意。
植物繁殖策略
植物繁殖策略植物作为大自然中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具备多种繁殖策略,以确保自身的生存和种群的延续。
植物繁殖策略包括有性和无性繁殖两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应能力。
在本文中,将对植物的繁殖策略进行详细探讨。
1. 有性繁殖有性繁殖是指植物通过两个不同个体的交配来产生后代。
这一繁殖策略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首先,有性繁殖能够增加后代的遗传多样性。
由于子代获得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因此具有更多的遗传变异,增加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这使得植物种群能够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和抵御外界威胁。
其次,有性繁殖能够消除潜在的遗传缺陷。
由于亲本间的基因重组和基因片段的交换,有性繁殖有助于修复和淘汰基因中的缺陷,确保子代的生存能力和繁衍能力。
这种基因修复机制对于种群的长期存活和进化至关重要。
最后,有性繁殖还能够促进基因交流和种群的基因流动。
通过不同个体之间的交配,种群中的基因会进行交流和混合,避免了遗传信息的孤立和累积。
这使得种群内的个体更具亲缘性,有助于形成更为健壮和适应性强的种群。
2. 无性繁殖相对于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是指植物通过无需两个个体的交配而直接产生后代。
这种繁殖方式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首先,无性繁殖能够快速繁殖大量后代。
由于无需与其他个体进行繁殖,无性繁殖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后代,提高种群的数量。
这种快速的繁殖速度有助于在短时间内占领更多的生境资源,提高物种的生存机会。
其次,无性繁殖能够保留优良遗传特征。
通过无性繁殖,植物能够将自身的所有遗传信息完整传递给子代,确保了某些特异属性的延续。
这使得优点显著的某些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在种群中占据主导地位。
最后,无性繁殖还能够在环境恶劣时保证种群的生存。
在环境条件恶劣或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无性繁殖,植物可以迅速繁衍后代,以应对外界的挑战。
这种繁殖策略有助于种群在不利环境中存活和延续。
综上所述,植物繁殖策略包括有性和无性繁殖两种形式,各具优势和适应能力。
有性繁殖能够增加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消除潜在的遗传缺陷,并促进基因交流和种群的基因流动。
比较物种生活对策的特征异同
比较物种生活对策的特征异同1. 引言物种生活对策是指物种为了适应环境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所采取的一系列生存策略和行为。
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活对策可能存在着一些共性,但也有很多的差异。
本文将对物种生活对策的特征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之处。
2. 物种生活对策的共同特征2.1 适应环境所有物种都会通过一系列的生理、行为和生态学方式来适应所处的环境。
这包括适应气候、食物供应、竞争关系等方面。
例如,一些动物会在寒冷的冬季进入冬眠状态,以节省能量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2.2 繁殖和繁衍后代繁殖是物种生存的关键环节之一。
不同物种采取不同的繁殖方式,如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无论是哪种方式,繁殖都是物种为了延续自己的基因而采取的重要策略。
2.3 寻找食物和资源物种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需要获取足够的食物和资源。
不同物种采取了各种各样的策略来寻找食物,如迁徙、捕食、采集等。
这些策略旨在确保物种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2.4 避免和应对威胁物种在生活中会面临各种威胁,如天敌的捕食、环境的变化等。
为了生存,物种会采取一系列的策略来避免和应对这些威胁。
例如,一些动物会选择躲藏或伪装自己以避免被捕食者发现。
3. 物种生活对策的差异3.1 外貌和形态不同物种的外貌和形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源于物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
例如,鸟类的羽毛可以帮助它们飞行和保持体温,而鱼类的鳞片可以提供保护和减少摩擦。
3.2 行为和社会结构物种的行为和社会结构也存在着差异。
一些物种具有高度复杂的社会结构,如蚁群、蜜蜂等,它们分工明确、合作默契。
而另一些物种则是独居或群居,行为相对独立。
3.3 繁殖方式物种的繁殖方式也存在差异。
有些物种采取性繁殖,需要两性之间的交配;而另一些物种则采取无性繁殖,只需要一个个体就能繁衍后代。
这些差异直接影响到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繁衍能力。
3.4 食性和食物链不同物种的食性和食物链也存在差异。
有些物种是植食性,主要以植物为食;而另一些物种是肉食性,以其他动物为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03-10 接受日期:2010-03-30基金项目:NationalN atural Sci en ti fi c Foundati on ofC h i na NSFC,No :30470252(中国自然科学基金,No :30470252);Know ledge I nnovati on Progra m of t h e Ch i n ese Acade m y of Sciences ,KSCX2-Y W-Z -005(中科院知识创新方向项目,KSCX2-Y W-Z -005)作者简介:齐银,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两栖爬行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E-m ai:l q i y i n @ci b.ac .cn*通讯作者C orres pond i ng author ,E-m ai:l arci b@ci b .ac .c n物种繁殖策略和交配对策的变异性齐银1,2,王跃招1*(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物种繁殖策略和交配对策的变异性是演化生物学研究的新兴领域。
然而,在实际研究中,由于术语使用混乱和概念错误,常常导致许多结果模糊不清。
通过该文,区分了繁殖策略和交配对策的概念,总结了繁殖策略变异性诸假设,阐述并比较了迄今为止繁殖策略和交配对策变异性研究的重要理论和模型,解释了不同交配对策的演化基础和激素调节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物种繁殖策略和交配对策变异性研究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繁殖策略;交配对策;性选择;适合度;配偶竞争中图分类号:Q 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083(2010)06-1002-06A lternative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andM ating Tactics of SpeciesQ I Y in 1,2,WANG Yue -zhao1*(1.Chengdu Institute o f B i o logy ,Ch i nese A cade m y o f Sc i ences ,Chengdu 610041,Ch i na ;2.G raduate U n i versity o f Chinese A cade m y of Sc i ence ,Be iji ng 100049,Ch i na)Abstrac t :The st udy o f alternati ve ma ti ng strateg ies and tacti cs is an ac tive area o f resea rch i n evo l uti onary bio l ogy .H ow-ever ,inconsi stent te r m ino l ogy and its m i sapp licati on have i nhi b ited the dev elopment of new t heories atte m pti ng to explain re -produc tive behav ioral variati ons w ithin sexes .Th i s rev ie w clarifies conceptua l differences bet ween reproductive strateg i es and m ati ng tactics .M ore spec ifica lly ,w e rev i ew and contrast m ode ls/theor ies that expla i n m a i ntenance of alterna ti ve reproduc -ti ve strateg ies and m ati ng tac ti cs ,ove rv ie w their d i versity a m ong vertebrates and i nve rtebrates ,and discuss evo l uti onary and physio l og ica lm echanis m s unde rl y i ng t h is d i ve rsity .W e conc l uded by prov idi ng future research direc ti ons tha tw ill be i m por -tant i n synt hesizi ng our understand i ng o f a lternative m ati ng strateg i es and tactics .K ey word s :reproductive stra tegy ;m a ti ng tactic ;sexual selecti on ;fit ness ;m ate co m petiti on 不同物种由于其演化过程中所受选择压力的差异,往往具有不同的繁殖模式(A ndersson ,1994)。
然而,大量的研究发现,即使相同物种相同性别的个体,在相同的条件下其求偶和交配方式也不同(G ro ss ,1996;Shuster &W ade ,2003;T omk i ns&H aze ,l 2007)。
Da r w in (1871)对该现象已有描述,一直到M aynard -S m it h 和P rice (1973)将博弈论(G am e theo -ry ,GT )引入动物行为学后,关于该问题的理论研究才开始。
受博弈论的影响,在实际研究当中,将不同个体为获得较高的繁殖适合度(fitness)所采取的不同求偶或交配方式称为繁殖策略(reproducti ve strateg ies)或交配对策(m ati ng tacti cs),但两者各有侧重点。
如何正确定义繁殖策略和交配对策?围绕繁殖策略和交配对策有哪些假说?围绕这两个概念有哪些理论和模型?不同交配对策的演化和生理基础是什么?我们希望通过本文阐明上述问题。
1 繁殖策略(reproductive strategy)和交配对策(m ating tactic)在研究物种繁殖策略和交配对策的变异时, 策略 和对策 是两个容易让人迷惑的概念。
要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必须去追溯它们的研究历史。
策略最早使用于军事和经济学领域,是博弈论的重要概念(N eu m ann &M o rgenste rn ,1994)。
M aynard -Sm ith 和P rice 、D ark i ns 将博弈论引入动物行为学研究,并主张将相同物种不同繁殖模式统称为繁殖策略(D arw i n ,1871;M aynard -S m it h &P r i ce ,1973;D a w ki ns ,1980)。
繁殖策略受遗传编码调控,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规则,不同规则的适合度是在演化过程中受自然选择和性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里所说的适合度并不只是狭义和广义适合度,更有物种本身适应性的反映,如季节性的繁殖、婚配体制和性比等这些本身具有的生活史特征,是不为自身主观意志而改变的。
Dom i ney(1984)提出,相同物种可能具有不同的求偶和交配行为,但调节其行为的基因编码却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用策略去表示抽象的行为规则和具体的行为,会给研究者和读者带来困惑,并主张用对策(tactic)表示具体的求偶或交配行为。
然而,T aborsky 等(2008)则认为:繁殖策略和交配对策是相同问题的不同层次,无论是策略还是对策,都是繁殖行为变异性的表现,当行为的变异性1002四川动物2010年第29卷第6期 S ichuan Journal of Z oology V ol 29 No 6 2010在遗传上固定下来时,策略和对策就统一起来,并建议用繁殖对策(reproducti ve tactic)统一表示繁殖行为变异性,而繁殖策略和交配对策的使用则视具体问题而定,如研究繁殖行为变异的遗传调控问题,采用繁殖策略比较适合;研究繁殖行为变异的生态和演化基础问题,采用交配对策比较适合。
实际上,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目前大量关于繁殖行为变异的研究还处在生态和表型基础上,而关于繁殖行为的遗传调控研究还较少(G ross,1996)。
T aborsky等(2008)的研究结果为我们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繁殖策略和交配对策提供了科学指导。
2 繁殖策略变异性诸假说2 1 替代性策略(alternative strategies)假说替代性策略假说是对D ark i ns纯策略(pure strateg i es)假说的修正(D a w kins,1980;G ro ss,1996)。
纯策略假说认为:受遗传的调控,特定繁殖策略采取什么交配对策是遗传决定的,A条件对应A对策,B条件对应B对策。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纯策略往往被误认为单对策,A条件对应A对策,B条件对应B对策,往往和特定条件策略(cond iti ona l strateg ies)相混淆(D o m i ney,1984)。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G ross(1996)提出替代性策略假说,认为繁殖策略调控基因通过变异形成不同的等位基因,不同策略受相应等位基因的调控,并通过特定对策实现;特定对策可以是单一的行为也可以是不同行为的组合。
目前,关于替代性策略假说的验证还很少,海绵等足虫Paracerceis scul p ta和侧斑美洲鬣蜥U t a stansbur i ana繁殖策略的研究是其中的代表。
受等位基因的调控,雄性海绵虫具有3种不同繁殖策略: 雄虫守卫雌性个体(harem s)、 雄虫模仿(m i m ic)雌性个体接近雌性、 雄虫则采取偷袭交配(sneak i ng)的办法(Shuster,1989;Shuste r&W ade,1991a、b)获得配偶。
Shuste r和Sassaman(1997)进一步研究表明:3个等位基因的优势度顺序为 > > ,它们在种群中的频率与控制雌雄性比的另一个基因(transfe r me r,T fr)密切相关,雌性个体数量的变化会影响3种繁殖策略的动态。
雄性侧斑美洲鬣蜥喉部颜色受等位基因的调控,变异为橙色、蓝色和黄色,分别代表不同的繁殖策略:橙喉个体攻击性最强,控制着较大的领域和数量较多的雌性;蓝喉个体攻击性次于橙喉个体,领域较小但却比较固定;黄喉个体不控制领域,主要采取偷袭交配对策。
在频率制约选择和基因选择的作用下,3种策略在种群中的频率呈此消彼长的趋势,周期为4~5年(S i nervo&L i ve ly,1996;Sine rvo&Zamudi o,2001;S i nervo et al ,200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