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1.1第一课时地球和地球仪
5、地球的模型是 地球仪 ,地球的自转轴叫 地轴 ,
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 两极 ,对着北极星方向 的点叫 北极 ,是地球上的 最北点,另一点叫 南极, 是地球上的 最南 点。
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四个阶段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阶段1:天圆地方
:麦哲伦环球航行
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天圆地方 推测:“地球” 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 片,确证: 地球是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 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形状:
球 体
地球是一个两 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不规则的球体。
3、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赤 道
地球的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最大周长: 约4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
活动题:
1、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你感 悟到了什么? 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 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 至以生命为代价。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概念: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 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 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 模型——地球仪。 2、作用: 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 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 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3、地球仪的构成:
北极 地轴 经线 纬线 赤道 地轴、南 北极和经 纬网并非 地球本身 所有,而 是人们为 更好地研 究地球假 想的。
提供现象1 ------海边看船
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 再看到船身。为什么? 因为地表不是平的,而是球形的
化学高一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C是 NaHSO4 ,D是 K2CO3 .
并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Ba(NO3)2+
一、化学实验安全
2、了解实验安全措施 (3)化学实验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浓酸洒在实验台上
先用NaHCO3溶液冲洗, 后用水冲洗; 浓酸溅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再用3%~5%的 NaHCO3溶液冲洗. 严重的须就医;
一、化学实验安全
2、了解实验安全措施 (3)化学实验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处理
②浓碱洒在实验台上 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
知识回顾
思考:1、碘中混有沙,如何提取碘
2、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 合物,常用什么方法? 3、如何分离水和煤油的混合物?
第二课时 蒸馏和萃取
蒸馏和萃取
蒸馏:把液体加热至沸腾,使 液体变成蒸汽,把蒸汽重新 冷凝成液体的过程。
思考:如何将含Cl-的自来水 制成蒸馏水?
蒸馏
蒸馏装置的组成
加热 → 冷凝 → 收集
• 下层:无色(CCl4) • 振荡后:上层:黄色褪去,变为无色
•
下层:由无色变为紫红色;
• 3、若选取不同的萃取剂,现象相同吗?
• 苯作为萃取剂,:
• 上层:无色(苯)
• 下层:黄色(碘水)
• 振荡后:上层:由无色变为紫红色;
•
下层:黄色褪去,甚至变为无色
• 思考:萃取剂的密度是否一定比水大?
• 如何判断哪一层是水层,哪一层是有机层?
BC 再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又生成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可能是(
)
A.Ag+、Cu2+、Ba2+
B.Ag+、Ba2+、Mg2+
(人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
情景导入
观视频答问题
1.你能说出地球 有哪五大秘密吗? 2.关于地球的形 状,你了解多少 呢?
新知探究
活动一:探形状知大小
我们生活的家园 是什么样子的呢?
古代人对地球的 认识又经历了怎 样的过程?
1.让我们穿越时空,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把铁丝弯成图中②所示的形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成66.5°角, 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 3.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 4.在图③中的倾斜铁丝两头,即ab处,用胶布裹几圈,这样可把乒乓球固 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同时可以自由转动。
5.在图③中c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小地球仪不会翻倒。
新知探究
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凭直觉对地球进行概括和总 结,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一 臆 想 阶 段
早期的“盖天说” 认为天圆 地方,认为“天圆如张盖,地 方如棋局”,穹隆状的天覆盖 在呈正方形的平直大地上。
“天圆地方”
新知探究
二 推 理 阶 段
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 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 “地球”的概念。
新知探究
展示交流
坚持细心制作,一定能够成功!
拓展提升
科学不发达的古代,还有这些认识!
古印度人认为地球是一个倒置的碗,支撑地 球的是几只巨大的大象;而大象又站在一只巨 大的乌龟背上,它是印度主神毗湿奴的化身。 毗湿奴、地球、大象又被一条巨大的眼镜蛇环 绕,眼镜蛇代表着水。
古巴比伦人认为宇宙是一个 闭合的箱子,大地是这个箱子的 底板。
地球卫星照片
宇航员眼中的地球
新知探究
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课件必修第一册
面对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你是否想过:这些物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物 质可以分类认识和研究吗?如果可以,怎样分类才能更有效地帮助我们认识物质 世界呢?
[问题探讨] 1.自然界中存在碳元素多种形态的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 等。
(1)上述三种碳的单质是同种物质吗?它们的性质相同吗? 提示:不是同种物质;性质不相同。
1.出现大雾天气时,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解析:雾是分散剂为气体的胶体,即气溶胶。
答案:D
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A.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B.是否能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解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胶体
A.NaOH B.KOH C.Mg(OH)2 D.Ba(OH)2
1.分类的概念与意义 (1)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 科学方法。
2.物质的分类方法 (1)树状分类法: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的种类,而 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系统的一种分类方法。 ①依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
2.含碳元素物质的家族(如图所示)
(1)CO、CO2 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二者都是酸性氧化物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写出 CO2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CO2 是酸性氧化物,而 CO 不是;依据是 CO2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 与碱不反应;CO2+Ca(OH)2===CaCO3↓+H2O。
>100 nm
第1章第1节第1课时-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教学PPT
返回目录 9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④实验数据处理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为稀溶液,其密度近似地认为都是1 g·cm-3,反应后生成的 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该实验中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是 ___0_.4_1_8_(_t2_-__t_1)_k_J____,中和反应反应热为____0_.4_1_8_0(_.0_t2_25-__t_1)___k_J_·__m__o_l-_1___。
返回目录 18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2.下列过程一定释放能量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分子拆分成原子
D.原子构成分子
D [原子构成分子的过程为新化学键形成过程,一定释放能量。]
返回目录 19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3.硅是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工业冶炼纯硅的一种原理是 粗硅冶炼:①SiO2+2C═高═温═ Si+2CO↑; 精炼硅:②Si+3HCl═高═温═ SiHCl3+H2; ③SiHCl3+H2═高═温═ Si+3HCl。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虽然反应热和焓变单位一样,但是只有在等压条件下反应热和焓变才会相等,所 以不能说反应热就是焓变。
返回目录 17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诊断
自测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的变化,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 ) (2)反应热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 ) (3)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 ) (4)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 √ )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地球和地球仪课件-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简化的地球仪
纬线
北极点
66.5°N
经线 南极点
23.5°N 赤道
2233.5.5°°SS 66.5°S
北极点 纬线
南极点
2.认识纬线
北极
赤道
南极
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 的大圆圈叫赤道。所有与赤道平 行的圆圈叫纬线。
活动1:两人为一组,结合课本P6的教材并且观察归纳纬线的基本特征
项目 形状 相互关系 长度分布 指示方向 数量
数量:无数
经线的基本特征
形状 相互关系
长度 指示方向
数量
半圆 相交于两级点 相等 南北 无数条
归纳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数量 相互关系
纬线 圆圈 从赤道向两极缩短 东西 无数条 平行
经线 半圆 相等 南北 无数条 相交
课堂练习:P2-1 p3-3 p4-(3)
作业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1-3页
4 南北纬的分界线
厄瓜多尔 赤道纪念碑
地球仪
4.经线的基本特征
活动1:两人为一组,结合课本P7的教材并且观察归纳经线的基本特征
项目 形状 相互关系 长度分布 指示方向 数量
经线
不同角度看经线
平视地球仪,倾斜看地球仪,从南北极俯视的经线各是什么样子的?
形状:半圆
N
关系:相交于两极
N
N
相互关系:相交于两级点 长度:相等
60° 30°
0°
30°
60°
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划分
人们规定,全球:
__0_°_~__3__0_°___为低纬度地区, __3_0__°_~__6_0__°_为中纬度地区, __6_0__°_~__9_0__°_为高纬度地区。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等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但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和过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认识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2.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2.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3.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地球仪的过程。
4.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地球仪模型3.制作地球仪所需的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4.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地球仪的图片,提问:什么是地球仪?地球仪是如何制作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地球仪。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仪,讲解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为学习地理知识提供方便。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课件下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有机化合物类别
官能团
卤代烃
烃
醇
的
衍
酚
生
物
醚
碳卤键 C X
羟基
OH
羟基
OH
醛
醇和酚的官能团都是羟基, 有什么不同? 代表物
溴乙烷 CH3CH2Br
乙醇 C2H5OH
OH
苯酚
➢ 思考:醇与酚的区别
醇:—OH (醇)羟基
CH3CH2 OH 乙醇
CH3 OH 甲醇
酚:—OH (酚)羟基
OH
H2N−
−CHO −NH2
醛基简写为: −CHO,不能写成: −COH; 硝基: −NO2,不能写成: −O2N。
O2N− −NO2
[注意]
①官能团是中性基团,不带电荷。
②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类别、结构和化学性质。
③含有多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各个官能团的性质。 ④若多种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又可表现出特殊性质,
D. 有机反应比较复杂,一般比较慢,副反应多 (反应方程式用“→”表示)
综述:种类繁多 上亿种)、反应慢、副反应多、大多数不溶于水,能燃烧。
温故知新 根据必修二所学知识,请你说出下列有机物的类别及名称?
①CH3CH2CH3 ②CH2=CH2 ③CH3CH2OH ④CH3COOH ⑤CH3COOCH2CH3
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 的原子团
电性
电中性
电中性
不稳定;
稳定性 不能独立存在
不稳定; 不能独立存在
根
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电荷
稳定; 可以独立存在于溶 液中或熔化状态下
实例
−OH、−Cl、 −COOH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交流讨论
1.太阳的东升西落能否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不能
2.日食现象能否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不能
探究新知 (二)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_6_3_7_1千米 最大周长约_4_万_千米
表面积约_5_._1亿平方千米
感受一下地球到底有多大:
(1)地球的表面积约 相当于多少个足球 场的总面积?
约729亿个
站在地球表面,我们无 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 那么,古代人又是如何 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呢?
探究新知 (一)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 球体”
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直觉、臆想
①天圆地方
直观
猜测
②太阳和月 亮
实证
④地球卫星照片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2.你能举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吗?
站在海边,遥望远 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 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 而目送离岸的船只总是 船身先消失。
一个足球场面积约7 000平方米
(2)地球的最大周长 约相当于多少个400 米跑道的总长?
约10万个
思考:1.地球的半径为什么用“平均半径”这个概念?
经过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 径为6 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 378千米, 赤道半径比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的长度 多21千米。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相比 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地球并不是一个十 分规则的球体。
发生月偏食时, 地球挡住一部分日 光,使地球的影子 投射在月面上,就 像给地球照镜子, 使我们看见了地球 的球体形状。
站得高,看得远
地球卫星照片: 确证地球是一个 球体
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 漫长的过程,你从中感悟到了什 么? 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
的,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甚至以牺 牲生命为代价;同时我们更应该坚信 科学技术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方法。
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解析:选C。取用固体时,小颗粒或粉末状
的用药匙,块状或片状的用镊子;少量液体 用胶头滴管滴加;试管加热液体的体积不超 过1/3;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以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
3.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的正确
操作是( )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中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待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 D.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解析:选D。滤液浑浊说明仍有不溶性杂质, 应再次过滤;加热时就用玻璃棒搅拌,以防
止因局部过热,液体发生飞溅;加热蒸发时,
烧杯内壁 ③漏斗下端紧靠_________
பைடு நூலகம்
2.蒸发
(1)概念:分离溶于溶剂中的固体溶质的一 种方法。 酒精灯 (2)主要仪器及用品:蒸发皿、________、 玻璃棒 铁架台(带铁圈)、____________。
(3)装置图:
• • • •
2/3 加入的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_______
搅拌 蒸发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___
1、只要Na2CO3加在BaCl2之后便合理 2、最后加入的盐酸只能适量
例题:某KNO3溶液中含杂质KCl、K2SO4和
Ca(NO3)2,现欲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KNO3
溶液,则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是: A.Ba(NO3)2、K2CO3、AgNO3、HNO3 B.K2CO3、Ba(NO3)2、AgNO3、HNO3 C.Ba(NO3)2、AgNO3、K2CO3、HNO3 D.AgNO3、Ba(NO3)2、K2CO3、HNO3 答案:CD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
力 核
(2)测定方法:利用 量热计直接测定。
分 层
心
作
突
业
破
·
返 首 页
6
·
必
双
备 知
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基 达
识
标
自 主
(1)实验装置
·
随 堂
预
检
习
测
关
课
键 能
时
力
分
核
层
心
作
突
业
破
返 首 页
·
7
·
必
双
备 知
(2)实验测量数据
基 达
识
标
·
自 主
①反应物温度(t1)的测量: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必 化学键
备 知 识
自 主
H—H
预
习
Cl—Cl
15
反应中能量变化
1 mol A—B 化学键 吸收 436 kJ 吸收 243 kJ
双
反应中能量变化
基 达
标
·
随
共吸收 679 kJ
堂 检
测
·
·
关 键
H—Cl
能
放出 431 kJ
共放出 862 kJ 课 时
力 核
结论
H2(g)+Cl2(g)===2HCl(g)的反应热 ΔH=-183 kJ·mol-1
0.50
mol·L-1
随 堂
预
检
习 盐酸,打开杯盖,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 测
关 键
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用水把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能
课 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高一化学配套第1章第1节第1课时
【 题后总结 】解答有关除杂的问题时,除遵循物质提纯的 一般原则外,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 1 )为保证杂质离子完全被除去,加入的试剂一般要过 量;
(2)当有多种杂质共存时,要使杂质一一除去,必须考虑
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前面加入的过量试剂在后面的实验步骤 中要能够除去。
- 【针对训练】 2.为了除去粗盐中少量 Ca2+、Mg2+、SO2 4 和
对混合物进行提纯时,一般要遵循“不增”、“不减”、
“易分离”、“易复原”的原则,具体分析如下: ①“不增”,即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 ②“不减”,即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③“易分离”,即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易于分离;
④“易复原”,即被提纯的物质要容易复原,包括状态
等。
2.粗盐的提纯
(1)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原理
二、粗盐的提纯
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二者比较 分离 含义 将混合物的各组成成 分分开 分开后得到的各物质 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提纯 将混合物中含有的 少量杂质除去 杂质不必要恢复原 状态
区别
物理方法
过滤、蒸发、结晶、升华、溶解、萃取、 分液等
化学方法 加热、置换、沉淀、生成气体等
(2)提纯的原则
(2)除去可溶性杂质 杂质 硫酸盐 (Na2SO4) MgCl2 CaCl2 选用的试剂 BaCl2溶液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SO4+BaCl2===BaSO4↓
+2NaCl MgCl2+2NaOH===Mg(OH)2↓
+2NaCl CaCl2+Na2CO3===CaCO3↓ +2NaCl
三、SO 4 的检验 1.所用试剂: 稀盐酸 和 BaCl2溶液 。 2.实验操作:先加入 稀盐酸 ,后加入 BaCl2溶液 。 3.实验现象:开始 无明显现象 ,后来 生成白色沉淀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8 8
H~He
Li~Ne Na~Ar
期
类 别 长 周 期
周期 序数 4 5
行序数
4 5
核外电 子层数 4 5
包括元 素种数 18 18
起止 元素 K~Kr Rb~Xe
6
7
6
7
6
7
32
32
Cs~Rn
Fr~Uuo
2.族:
主族 副族 第Ⅷ族 副族 主族 0族
列序数
族序数
1
ⅠA
2
ⅡA
3
ⅢB
4
ⅣB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3点:
(1)熟悉18列分别对应的族。
(2)第ⅠA族包括氢元素和碱金属。 (3)第ⅢB族含有镧系和锕系。
【解析】选B、C。长式元素周期表中各族元素的排列顺序为
ⅠA、ⅡA、ⅢB→ⅦB、Ⅷ、ⅠB、ⅡB、ⅢA→ⅦA、0族,18列元
素应分别与以上各族对应。第9列属于第Ⅷ族,全部为金属,A正
族,第Ⅷ族占据三个纵行。
(3)对于原子或离子都有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
数。( × )
分析:对于原子,该关系成立,但对于离子,核电荷数不等于其核
外电子数。 (4)每一周期都是碱金属元素开始,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 ) 分析:第1周期中是氢元素开始,氢元素不是碱金属元素。
2.问题思考: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第1周期只有两
种元素,故A项错。2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最后一列,故B
项错。10号元素为稀有气体元素,其下面必为18号稀有气体元
素,故D项错。
类型 二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
【典例】(2013·聊城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之差为2的两种元素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 B.D-核外有36个电子,则元素D位于第4周期第ⅦA族
D.第3周期ⅡA族
【解析】选D。由“M2+有2个电子层”可知M元素处于短周期中 的第3周期,由离子所带电荷知M元素处于ⅡA族。故D项符合题 意。
【变式备选】试判断116号元素应位于周期表的(
(第Ⅷ族包括第8、9、10三个纵行)。 (2)同一主族的元素一定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但具有相同 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不一定在同一族。
【变式训练】下列对现行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是按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的 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都是同一族 C.同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D.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
【解析】选D。现行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的顺 序排列而成的,A错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不一定是同一 族,如He和Mg最外层都有2个电子,但分别处于0族和第ⅡA族,B
错误;对于副族元素和第Ⅷ族及0族元素来说,同族的最外层电
子数不一定相同,C错误;同周期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D正
确。
【变式备选】某同学对一些元素进行排列(表中数字为原子序 数),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排列你认为合理的是( )
确;第1列为第ⅠA族,包括氢元素和碱金属,B错误;第2列为第 ⅡA族,其最外层有2个电子,但元素He及部分过渡元素的最外层 也是2个电子,C错误;第3列为ⅢB族,有镧系和锕系元素,元素种 类最多,D正确。
【误区警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定”和“不一定”
(1)一个周期一定是一个横行,但一个族不一定只有一个纵行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元素周期表
1.简单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结构。 3.能描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 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周期表形式的完善:
(1)演变:为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
(1)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一定为ⅡA族的元素吗? 分析:不一定。可能是第ⅡA族元素,可能是稀有气体元素He,也 可能是过渡元素。 (2)周期表中同主族某相邻两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是多少?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同主族相邻两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 是2或8或18或32。
【知识链接】
①稀有气体元素
稀有气体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且除氩气外,其余几种在大气
相同,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为 „
bY aX cZ dM
„
则它们的原子序数关系为a>b>d>c。
【知识备选】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方法——区间定位法
对于原子序数较大的元素可采用区间定位法。首先要牢记各周 期对应的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从第1周期到第7周期0族元素的 原子序数依次为2、10、18、36、54、86、118。 (1)比大小定周期: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原子序 数的大小,找出与其相近的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原子序数 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电子的关系。
【方法规律】确定微粒核外电子数的方法 (1)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2)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所带电荷数。 (3)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所带电荷数。
【变式训练】M2+有2个电子层,则M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2周期0族 B.第2周期ⅥA族
)
C.第2周期ⅡA族
第7周期包括了镧系和锕系各15种元素,共计32种元素。
二、元素周期表在元素推断中的应用
1.利用元素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推断:本方法常用于确定 原子序数小于18的元素。 (1)应用关系: 等式一: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等式二:主族序数=核外电子数 等式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实例: ①X元素是第3周期第ⅠA族元素,则该元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 最外层电子数是1,即为钠元素。 ②Y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6,则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5
ⅤB
6
ⅥB
7
ⅦB
8
9
Ⅷ
10
11
ⅠB
12
ⅡB
13
ⅢA
14
ⅣA
15
ⅤA
16
ⅥA
17
ⅦA
18
0
特别记忆:(1)列序数<8,主族和副族的族序数=列序数;列序数 =8或9或10,为第Ⅷ族;列序数>10,主族和副族的族序数=列序 数-10。 (2)先主族后副族交叉“行”,遇“Ⅲ”就交换。
【学而后思】 (1)为什么将Li、Na、K等元素编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个主族? 提示:同一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Li、 Na、K等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且电子层数依次增加。 (2)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哪一个族? 提示: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为第ⅢB族,因在第6和
(3)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与同周期的稀有气体相同。
【解析】选B。氢和锂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为2,却同位于 第ⅠA族,A错误;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与同周期的稀有气体相 同,D-核外有36个电子,即与第4周期的0族元素Kr处于同一周期, 且D比Kr少一个电子,即在第ⅦA族,B正确;甲乙同主族,根据元
中含量很少(尤其是氦),故得名“稀有气体”。其因化学性质
很不活泼,不易发生化学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②卤族元素 卤素在自然界都以典型的盐类存在,是成盐元素。卤的原意是 盐碱地的意思。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类别 短 周
周期
序数
行序数
核外电
子层数
包括元
素种数
起止
元素
1
2 3
1
2 3
1
(3)实例:
①35号元素 据18<35<36,则35号元素在第4周期,36-35=1,故35号元素在36 号元素左侧第一格,即ⅦA族,因此35号元素在第4周期第ⅦA族。 ②87号元素 据86<87<118,则87号元素在第7周期,87-86=1,故87号元素在86 号元素下一周期第一格,即第ⅠA族,因此87号元素在第7周期第
电子层数
原子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电子层数
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横行): 7 个横行,即有__ 7 个周期。 (1)数目:元素周期表有__
(2)分类:
3
4
1、、 2 3
4、 5、 6、 7
2.族(纵行): 18 个纵行,但只有___ 16 个族。 (1)数目:元素周期表有___
(2)分类:
7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7 ⅠB 、 ⅡB 、 ⅢB 、 ⅣB 、 ⅤB 、 ⅥB 、 ⅦB 8、、 9 10 18 8
(3)同主族相邻两元素原子序数的差的情况: ①若为ⅠA、ⅡA族元素,则原子序数的差等于上周期元素所在 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②若为ⅢA族至0族元素,则原子序数的差等于下周期元素所在
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3.利用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上阳下”推断:具有相同电
子层结构的离子,如aX(n+1)+、bYn+、cZ(n+1)-、dMn-的电子层结构
原子的 (2)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_______
核电荷数 。 _________
二、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周期表 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_______ 2.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差值定族数:
①若元素的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多1(或2),则该元素应处
在0族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周期的ⅠA(或ⅡA)族。
②若元素的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少1~5时,则该元素位于 与0族元素同一周期的ⅦA族~ⅢA族。 ③若元素的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差其他数,则由相应的差 数得出相应的族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