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六单元综合练习

合集下载

语文:高中华东师大版高一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 《香菱学诗》(测试卷)及解析

语文:高中华东师大版高一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 《香菱学诗》(测试卷)及解析

语文:高中华东师大版高一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香菱学诗》(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第II卷(非选择题)一、其他王摩诘.应玚.颦.儿诲.人不倦藕香榭.鳏.鳏沁.芳亭怔.怔2.重点词语掌握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

起,_______。

承,________________。

转,_________________。

合,___________。

不以词害意:这是说作诗要以_______即________为先,__________次之,不要因过分注重辞采形式而损害了内容。

地灵人杰:_________。

穿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诲人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揣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线索,描写了以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作者,名,字,号,代家。

4.根据文章结构填空黛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香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思考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答: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7.分析品评香菱三首诗的优劣第一首: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第六单元(单元小测)-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单元小测)-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满分:100分时间:35分钟】一、积累与运用(5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5分)A.国粹.(cuì)仪.节(yí)自诩.(xǔ)残羹冷炙.(zhì)B.供给.(gěi)吝啬.(sè)脑髓.(suǐ)冠.冕堂皇(guān)C.摩.登(mó)鸦.片(yā)孱.头(càn)故弄玄.虚(xián)D.勃.然(bó)蹩.进(bié)譬.如(bì)礼尚.往来(shàng)【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本题要求选正确的一项。

B项,“给”应读jǐ。

读“jǐ”有以下几种情况:1.供应:供~。

补~。

~养。

自~自足。

2.富裕,充足:家~人足。

3.敏捷:言论~捷。

C项,“玄”应读xuán。

故弄玄虚,汉指故意玩弄花招,使人迷惑,无法捉摸。

D项,“譬”应读pì。

譬如,意思是比如。

故选A。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5分)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B.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择师而.教之吾从而.师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

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

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课后习题 第6单元 第11课 反对党八股(节选)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课后习题 第6单元 第11课 反对党八股(节选)

反对党八股(节选)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1.下列关于本段文字所用的说明方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打比方引资料B.举例子打比方C.举例子引资料D.列数字引资料《八股新论》中所总结的……”是引资料。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不准进行个人的发挥,思想上也不能与儒家正统思想存在差异”,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而且前后两个分句都是无主句;修改后的句子没有了递进意味,失去了原有的强调语气,后一个句子的主语也不能与其他句子保持一致。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②也正是因为它具有多种特性4.1928年,毛泽东同志为了整顿军纪,制定了“三大纪律”,其中有一条起初是“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后来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请从内容和修辞的角度简要分析修改后的优点。

借代的修辞手法。

“一点东西”指很少的东西,“一针一线”用借代的手法,指群众的任何东西,更严肃了军纪。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材料一“安吉游戏背景下的教学活动,观察是活动的起点,解读是确定目标的依据,分享是实施活动的手段。

”“教学活动中所提升的经验,又被幼儿运用到下一次的游戏中。

”“幼儿游戏中的自我探索、经验积累与教学活动中的经验梳理、概念提升之间,形成了互为促进、互为生长的关系,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经验的螺旋式提升。

”在温州三幼,教师注意到大班幼儿在玩“开飞机”的游戏时,“飞行员”握的是汽车的方向盘。

于是,教师建议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飞机驾驶舱的图片。

幼儿发现,原来飞行员面前有大量的按钮和操纵杆,与开汽车不一样。

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用纸板箱和矿泉水瓶盖等材料制作了一个飞机驾驶舱,让飞机“飞上了蓝天”。

(摘编自章洁《安吉游戏背景下的教学活动》) 材料二“课程游戏化”是我国幼教界比较熟悉的概念,不少地区已经在课程游戏化方面作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不少经验。

第六单元 提分小卷【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尖子生选拔卷(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

第六单元 提分小卷【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尖子生选拔卷(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

第六单元提分小卷(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50分)一、基础知识题(14分)1.(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对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革命一起,她的故乡就到了一个都督,——等于现在之所谓督军,——也是她的同志:王金发。

(文中的两个破折号是表示夹注,相当于括号的作用)B.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文中的分号表示上下文之间是递进关系)C.这人现在也已“寿终正寝”了,但在那里继续跋扈出没着的也还是这一流人,所以秋瑾的故乡也还是那样的故乡,年复一年,丝毫没有长进。

(文中引号的作用是反语讽刺)D.党八股的第六条罪状是: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文中冒号的作用是提示下文)【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B项,“文中的分号表示上下文之间是递进关系”对分号用法分析错误,此处分号是用于句内的较大停顿,没有递进关系。

故选B。

2.(2021·上海交大附中高一期末)小明请小鱼看看自己的文章问题所在,小鱼发现他的文章罗列了不少概念,但却疏于推敲概念之间的逻辑关联,于是她说:“你学过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吗?你文章的主要问题就是这篇课文中提到的“_________”这一条()(3分)A.空话连篇,言之无物B.装腔作势,借以吓人C.语言无味,像个瘪三D.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课文重要概念的能力。

D.“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的意思是指单单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使用一大堆互相没有内部联系的概念,排列成一篇文章、一篇演说或一个报告,使人不用脑筋想问题,不去思考事物的本质,而满足于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

与题干中的“罗列了不少概念”“疏于推敲概念之间的逻辑关联”是一致的。

2020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新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课时训练(逐题解析)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2020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新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课时训练(逐题解析)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居”,住;“则”,连词,就;“具”,供给、准备;“积”,食粮;“卫”,保卫工作。(2)“攻”,进攻;“克”,战胜;“围”,包围;“继”,后援的军队;“其”,还是,表商量语气;“还”,回去。
三十三年春,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①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成以其小,劣之宰以卓异闻
B.昂其直,居为奇货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C.儿涕而去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D.成述其异,宰不信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课后集训 第六单元 13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课后集训 第六单元 13

第六单元13【基础测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鸽子箱里的生活,鸽子未必这样________呢。

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

”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头听,还是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秋虫的声息。

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根本没有秋虫。

啊,不容留秋虫的地方!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候满耳都是虫声了。

白天与夜间一样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

嫩暖的阳光覆盖在场上,清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

到夜呢,明耀的星月和轻微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里,最感动心情的就是秋虫的合奏。

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________。

其实它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

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________的味道。

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虽然含着笑来体验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这总比________无味胜过百倍。

所以虫声终于是足系恋念的东西。

可是没有,绝对没有!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秋虫早已避去唯恐不速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枯燥无味得意扬扬黯然神伤冷淡B.味同嚼蜡得意扬扬心有戚戚冷淡C.枯燥无味踌躇满志心有戚戚淡漠D.味同嚼蜡踌躇满志黯然神伤淡漠【答案】C 【解析】枯燥无味:形容单调,没有趣味。

味同嚼蜡: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

形容鸽子的生活,用“枯燥无味”,排除B、D。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统编版必修下册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六单元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统编版必修下册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六单元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统编版必修下册单元达标测试卷第六单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以文为诗,就是把古文的章法和句法应用于诗歌创作之中,但凡古文中能用到的内容和形式均可用于诗歌之中,使诗歌具有散文的容量和气势。

阎琦先生在《韩诗论稿》中说道:“所谓以文为诗,主要指诗多赋体(叙事体)、好直说、以古文章法句法为诗,诗兼有散文体裁。

”阎先生指出用以文为诗的艺术手段作诗,会使诗歌中包含散文体裁,也就是便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看起来具有“散文化”倾向。

大致说来,韩愈诗歌以文为诗的艺术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盛唐,无论是题材、形式都已经非常完善。

在诗歌创作方面,只有变通,才能继续将诗歌艺术发扬光大。

韩愈等晚辈诗人就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创作传统诗歌的同时,他们尝试摆既盛唐诗歌的束缚,在诗歌创作中尝试改变盛唐诗歌整齐、工整的形式,并加入跳跃和闪烁的元素,使诗歌的语言改变整齐划一的局面,以古文的章法和句法为诗,改变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诗句可长可短。

形成错落之美。

后人在提到韩愈诗歌特点的时候多提到其诗歌的奇崛和怪异,而简短而又近古的诗歌多被忽视,因为在唐代,大多数诗歌在格律和韵律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而周古文的章法和句法为诗,和传统诗歌创作不符,有悖于主流诗风。

在韩愈诗歌创作尚未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这类诗歌难免会被人误解,甚至被人否认,认为不是诗歌而近于文,而这恰恰是韩愈在盛唐诗歌的基础上对诗歌创作的开拓和创新。

正是早期的这种尝试性的创作为其诗风的形成和后期的大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用长短句是尝试着用写文的办法来写诗,那么用散文的谋篇布局来写诗便是对诗歌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韩愈在诗歌创作中,把散文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气势运用得淋漓尽致,把散文描述事物的手法、描绘人物的功能以及栩栩如生的状物的笔法也应用于诗歌创作之中。

第六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高一语文分层训练AB卷(统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

第六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高一语文分层训练AB卷(统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分层训练第六单元 B卷·能力提升卷(150分钟,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类学自从传到中国,并成为大学里的一门学科,就呈现某种程度的学科交叉融合状态。

20世纪前半期,中国学界常将“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视为内涵相同的概念。

对此,凌纯声解释说:因民族学研究的对象为文化,故又称“文化人类学”。

基于民族识别主要是依据“文化”而非“种族”的认知,学者们致力不同族群文化异同的探讨。

统编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后附答案及解析)

统编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后附答案及解析)

第六单元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讲,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B.现在中党八股毒太深的人,对于民间的、外国的、古人的语言中有用的东西,不肯下苦功去学,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躁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蹩.()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C.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D.要不然,则当嘉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片刻..B.假.舆马者假:借助C.是故圣益.圣益:更加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及:比较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耻学于师B.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则群聚而笑之.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于.其身也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吾未见其.明也4.下面四句话都出自清代学者王先谦的《荀子集解》。

其中是对“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一句的注解是( ) A.以喻修身在假于学。

B.以喻学则才过其本性也。

C.言立功在于不舍。

D.诚积力则能入于学。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物皆可改变,能“知明而行无过矣”。

B.《荀子》留存有二十卷,为荀子一人所著,其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

C.“说”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D.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摒弃六朝以来浮靡文风,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第六单元同步分层作业 促织变形记(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第六单元同步分层作业 促织变形记(含答案)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4 促织/变形记(节选)一.选择题(共3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①因责.常供(动词,责备)②以塞官责.(名词,责任)B.①死何裨益.(名词,好处)②益.奇之(副词,更加)C.①此物故.非西产(副词,本来)②故.天子一跬步(连词,所以)D.①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②成然.之(动词,认为……是对的)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操童子业,久不售.售:买B.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爽:差错C.成益愕,急逐趁.之趁:追逐D.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C.日将暮,取儿藁.葬D.成以其小,劣.之二.填空题(共1小题)4.解释多义词。

掷(1)帘内掷.一纸出:(2)虫跃掷.径出:异(1)宰以卓异.闻:(2)成述其异.: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丁前溪蒲松龄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

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

御史行台按访之。

丁亡去。

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

雨日中不止。

有少年来,馆谷丰隆。

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豆饲畜,给食周至。

问其姓字,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

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

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

”问主人何业,财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

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

至暮,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

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

”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

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

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

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叹赞而别。

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

暇幸见顾。

”数年无耗。

他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

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六单元(过习题)部编版必修上册

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六单元(过习题)部编版必修上册

单元复习06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文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 .君子生非异也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答案 C解析 A 项“知”同“智”。

B 项“生”同“性”。

D 项“有”同“又”,“暴”同“曝”。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全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 .②③⑤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③④⑤答案 C解析 ①“登高”古今义都指“上到高处”。

②“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③“须臾”古今义都指“极短的时间,片刻”。

④“风雨”古今义都指“风和雨”。

⑤“寄托”,古义:托身,藏身。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答案 D解析 A 项“高”,形容词作名词。

B 项“上”“下”,名词作状语。

C 项“水”,名词作动词。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取之于.蓝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答案 C解析 C 项均为连词,表并列。

A 项介词,表示比较,比/介词,从。

B 项用在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后面,指人或事物/语气词,引出原因、解释等。

D 项兼词,相当于“于此”/语气词,相当于“呢”。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 .微斯人,吾谁与归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甚矣,汝之不惠D .马之千里者答案 D解析 D 项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

高一语文第六单元基础达标测试:终南山(王维)

高一语文第六单元基础达标测试:终南山(王维)

高一语文第六单元基础达标测试:终南山(王维)要对知识真正的精通就必须对知识进行活学活用,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第六单元基础达标测试,希望大家通过这个能真正的对知识灵活运用。

一、选择(24分)1. 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A. 朔漠溯源塑造情愫夙夜B. 栈道破绽颤栗湛蓝占有C. 马嵬推诿猥琐萎靡委蛇D. 谪居蛰伏采摘动辄车辙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峥嵘崔嵬湍流咨嗟地崩山推B. 凋蔽憔悴呜咽偏僻杜鹃啼血C. 恬然攀援巉岩茫然沧海一粟D. 琵琶霜鬓豺狼迁徙一愁莫展3. 对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B.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C.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D.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各有其特点:一个是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一个是沉郁顿挫,语言极其精练。

B. 李商隐的《马嵬》一诗写法独特,在颔联中,诗人就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来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

”C. 韩愈曾对李白有过很高的评价,认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D. 唐代诗歌史上的三大巨匠: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人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唐代称律诗为近体诗,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末联(或尾联)。

B. 李白的诗歌立足现实,准确而传神的反映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这类的典型作品。

C.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其中“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D.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既有王昌龄、孟浩然这样的山水田园诗人,又有高适、岑参这样的边塞诗人。

6.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两句应当是①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____。

高一(下)语文第六单元同步练习测试题A及部分答案

高一(下)语文第六单元同步练习测试题A及部分答案

高一(下)语文第六单元同步练习测试题A卷一、选择题(共30分,每题3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D)A江宁之龙蟠(fān)群葩当令时(pá)B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jiān)亻累.然(lè)C迨画菡萏成花(hàn dàn)以欹为美(xí)D五人之月.豆dòu 亦曷.故哉hé2、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B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3、下面加点词语用法同现代汉语用法相比较,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B )①约为婚姻..不少..焉③断头置城上,颜色..②吴之民方痛心变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⑥吾社之..也⑤令五人者保其首领行为..时..士先者⑦沛公居山东A.④⑥⑦相同,其他都不相同。

B.全都不相同。

C.①②④⑤⑥不相同,③⑦相同。

D.②③⑤⑥不同,其他相同。

4、“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这里的“于”与下面哪些句子中的“于”字含义相同?( D )A.请于.当道 B.立石于.其门C.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D.不能容于.远近5、与“几寒乎.?欲食乎.?”中的“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B.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C.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D.欲安所归乎.6、下面加点的“之”与“待圣人之出”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①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②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④夫五人之.死⑤况草野之.无闻者欤⑥独五人之.白敫白敫,何也⑦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⑧四海之.大,有几人欤11⑨然五人之狂不知所之.者A.①②④⑥⑦⑧B.①④⑥⑦⑨11 D.②④⑤⑥⑧C.①③⑤⑨⑩○7、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

( D )A.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其.皆出于此乎B.激昂大义,蹈死不顾.顾.吾念之C.买五人之月豆而.函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以.赶兵不克8、下列作品与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B )A、《项脊轩志》归有光B、《五人墓碑记》张涛C、《登泰山记》姚鼐D、《病梅馆记》龚自珍9、下列两组句中各选出加黑字意义用法不同的一句( D)A.以天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B.因河为池C.撰长书以为贽D.如姬为公子泣10、下列“即”字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高一语文第六单元周考测试(试卷、答案、答题卡)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高一语文第六单元周考测试(试卷、答案、答题卡)
(摘编自万俊人《核心价值作为中华现代文明的精神标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仁、义、礼、智、信”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成了精神价值体系的转换,也标志着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
B.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法治、民主、文明等观念,也是过去的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
③中华民族凝练国家精神标识,表明一个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正在逐渐走向“强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公开坦然地、理直气壮地向全人类表达其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体现了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立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立基、为人类美好社会开辟新路的宏大理想。所以,国家的精神标识不仅代表着国家文明和文化的价值立场等文化自信,也包含着现代中国积极推动世界文明和文化发展乃至重构道义、与现代世界共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时代意义。
⑤我们能够感受到国家力量的日益强大,感受到国家文化力量和精神引领作用的快速增强,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国家精神标识,已迫在眉睫。有学者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进一步凝练,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祖先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既高度概括又通俗简明,且易于为大众所接受,然而这五个字得来不易,历经一千多年才真正得以被普遍确认和践行,从而流行于世。因此,在更凝练的国家精神标识的表达词尚未提出之前,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今天中国的精神标识。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也有在传承优秀文化基础上的创新。它广泛吸纳了现代社会普遍认可的基本价值观念,比如自由、平等、法治、民主、文明,这些在过去的文化体系中虽然有所涉及却并未获得其现代含义,更没有被视作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是我国从封闭型传统社会走向开放型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同步测试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同步测试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同步测试高一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同步测试第I卷(共60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中(zhòng)绳糅(róu)参省(_ǐng)虎兕(sì)B.柙(_iá)椟(dú)数(shù)罟饿莩(piǒo)C.跂(qì)而望跬(kuǐ)步驽(nú)马锲(qiè)而不舍D.弃甲曳(yè)兵孝悌(tì)渚(zhǔ)崖骐骥(jì)2.辨析下列各句,选出全有通假字(含古今字)的一组( )(1)是谁之过与(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5)君子曰:学不可以已(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9)望洋向若而叹曰(10)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11)少益耆食,和于身也(12)祝曰:〝必勿使反.〞(1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1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15)为国以礼,其言不让(1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A.⑴⑶⑸⑺⑼⑾⒀⒂B.⑵⑷⑹⑻⑽⑿⒁⒃C.⑴⑵⑶⑷⑹⑺⑽⑾⑿⒀⒃ D.⑵⑹⑺⑼⑽⑾⑿⒀⒁⒂⒃ 3.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率尔庠序蓼蓝枯槁B.饥谨赈济暴晒车舆B. 琴瑟栗粮须臾蚊龙D.彘肩靛青跂望舟辑4.与〝深恶痛疾〞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有疾在腠里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全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组是(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③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⑤或百步而后止⑥非我也,岁也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⑧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⑨今齐地方千里⑩〝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A.①③⑤⑦⑨B.②④⑥⑧⑩C.①②③⑦⑨D.④⑤⑥⑧⑩6.对下列句子中〝之〞宇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⑧填然鼓之④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A.①④/②⑤/③⑥B.①④⑤/②/③⑥C.①④/②/③/⑤/⑥D.①/④⑤/②③/⑥7.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文言虚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闻者彰④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天下之美为尽在己A.也矣以而B.矣也而以C.以者然而D.者也以然8.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君将哀而生之乎?D.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腕.瘘.疠,去死肌,杀三虫.9.下列文言语句与现代汉语中意思相当的语句,在说法上有较大不同,我们把这类句子叫文言特殊句式(含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又分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主谓倒装等).对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非我也,兵也.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⑦夫晋,何厌之有? ⑧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⑨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⑩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A.④⑨/②⑩/⑤/①③⑥⑦⑧ B.①⑦/③④⑨/②⑤⑩/⑥⑧ C.④⑨/②⑧⑩/⑤/①③⑥⑦ D.①⑦/②⑧⑩/③④⑨/⑤⑥ 10.对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B.《孟子》是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了〝性善〞论,他以孔子学说的继承者与捍卫者自居,故后世常〝孔孟〞并称,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C.《庄子》《老子》都是道家学派的著作.庄周.李耳并称为〝老庄学派〞.D.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当时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学派纷纷出现,在学术思想上各家各派之间有继承,有批判,有发展,从而形成学术繁杂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涪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尽.B.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耽误.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戴:带着.D.鸡豚狗彘之畜畜:畜养.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斧斤以时入山林②申之以孝悌之义④树之以桑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13.文段中,孟子认为使天下百姓归顺的两条措施是( ).A. 加强农业,解决百姓温饱;加强法制,积极推行仁政.B.加强农业,解决百姓温饱;加强教化,善待老人,改善社会风气.c.加强工商业,解决百姓后顾之忧;加强法制,尊老爱幼,积极推行仁政. D.加强工商业,解决百姓后顾之忧;加强教育,尊老爱幼,改善社会风气.三.(21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日:〝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日:〝求!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日:〝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乃尔是过与且尔言过矣B.则将焉用彼相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且在邦域之中矣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D.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15.下列各句中的〝是〞与例句中的〝是〞字,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C.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D.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16.对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周任有一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就不就其职位.〞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有品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愿意做那件事〞而一定编个谎言来搪塞的态度.C.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财物平均就无所谓贫,上下和睦就无所谓寡,上下相安就没有倾覆之祸.D.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我担心季孙氏所忧虑的不在颛臾,而在萧索的高墙之内啊. 17.下面对本文的分析不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全文是一篇语录体(或称对话体)的议论文,孔子在与学生冉有和季路(主要是冉有)的对话中,表达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B.孔子用了古代著名史官周任的话指出了冉有作为季氏家臣的严重失职,接着又用一组比喻尖锐地指出冉有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C.冉有实际上是赞成季氏讨伐颛臾的;孔子尤其不能容忍他的学生在原则问题上的口是心非.遮遮掩掩的态度,因而又从品德和政治原则这个更高的层次上对两个学生进行了更加尖锐的批评.D.全文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孔子看穿了季氏讨伐颛臾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削弱鲁国国君的实力,最终篡夺鲁国政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8—20题.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蚊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⑧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⑥蟹六麓而二螯,非蛇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8.选出对下列句子加点宇的音.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A.故不积跬步(积,音jí,积累)B.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驽,音nǔ,低劣)C.锲而不舍(舍,音shě,遗弃)D.金石可镂(镂,音lòu,雕刻)19.选出对下面旬中加点〝十〞.〝一〞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骐骥一跃②用心一也③不能十步④驽马十驾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20.下面句子正确的意思是( )①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①不汇聚小的水流,就没有借以流入江海的办法.②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强壮.B.①不汇聚小的水流,就没有借以流入江海的办法.②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C.①不汇聚小的水流,就没有借以形成江海的办法.②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强壮.D.①不汇聚小的水流,就没有借以形成江海的办法.②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第II卷(共90分)四.(20分)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戚将军景通,字世显,定远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因功从军政掌印.部使者举孝廉,升江南运粮把总.至则祛积弊,却羡余①,比输大仓.故有鬻筹②之弊,客以告.作色曰:〝景通自结发事君,壹勿欺.吾宁受簿责,毋宁自欺.〞已输仓,不中计,对簿度支③,当降级,所部张千户者怀赢金三百馈之.景通笑曰:〝吾以不欺受罪,顾纳赢金为欺耶?〞事白复官.戚勋以总督备倭至,欲引将军为同姓.景通谢曰:〝先世故姓倪,载在勋府.即自附,玺书之谓何?〞卒却之.拜总督备倭,升山东都司佥书,升太守都司掌印.河间治河,久未底绩.属为植,不逾月而告成.大宁缺佥书一人,部署匈奴内附者,景通言〝安荣可〞.荣奉百金为寿,目摄之曰:〝吾荐贤,故荐君.以此相加,则吾荐非也.〞荣惭而退.……斑白始有子,曰继光.继光綦履④过庭,将军大诟曰:〝童于何知!綦履必锦衣,锦农必肉食,尔父清白,必不尔餍.尔他日将饕卒伍以自封!〞既知为外氏所遗,卒裂綦废勿著.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命绮疏⑤四户,列两楹间.工请益绮疏十二.景通曰:〝使吾无得罪于先世,犹聚族于斯,四户足矣.不然,此且不保.〞季年画策备胡,累数百牍.(《续藏书》)注:①羡余:古代官吏以无名杂税巧取豪夺,而以赋税盈余名义进贡皇室的部分财物,称〝羡余〞.②鬻筹:指虚报纳入官仓的粮食数量谋取私利;③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④綦履:绣花鞋.綦,鞋上花纹;⑤绮疏:雕饰花纹的窗户.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至则祛积弊祛:除去B.事白复官白:(查)清楚C.使吾无得罪于先世使:如果D.季年画策备胡策:(举起)马鞭2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至则祛积弊,却羡余斑白始有子卒却之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A.两个〝却〞字相同,两个〝始〞字不同.B.两个〝却〞字不同,两个〝始〞字也不同.C.两个〝却〞字不同,两个〝始〞字相同.D.两个〝却〞字相同,两个〝始〞字也相同.2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8分)(1)必不尔餍.(2分)译文:(2)此且不保.(2分)译文:(3)既知为外氏所遗,卒裂綦废勿著.(4分)译文:2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戚景通正直清廉的一组是(3分)( )①至则祛积弊,却羡余②吾宁受簿责,毋宁自欺③先世故姓倪,载在勋府……卒却之④属为植,不逾月而告成⑤景通言〝安荣可〞⑥命绮疏四户,列两楹间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③⑥2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戚景通升任江南运粮把总,按实际情况征收粮食输入太仓.因过去有虚报粮食数量的作弊行为,而戚景通坚决不这样做,致使输入官仓的粮食不符合账簿数目,因此受到度支官的审问,判罪降级.B.戚景通升任大宁都司掌印,在河间治河之事上扭转了长久未取得成效的局面.举荐安荣为佥书,后安荣献给景通百金祝寿,景通严厉地批评了他的这种做法,使得安荣惭愧而退.C.戚景通老年得子,但能严格教子.看到继光穿绣花鞋过庭,他生气地训斥.他认为孩子现在锦衣肉食,就会败坏了父亲的清白,将来为将会贪占军队的钱财自求富足.D.戚景通身为高官,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工匠请求增加十二扇花窗,而景通则坚持四扇窗足够,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有合乎祖先的好传统,才能使家庭不衰而长住此房.五.(12分)26.默写下列语句的上句或下句.(每空1分,共12分)(1).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2) .闻道百,_______________.(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假舆马者,__________ ,________;假舟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六(8分)27.仿下面的比喻.拟人句子,以〝我的生命’为描写对象,写出两个句子构排比句.(4分)例句:我的生命是一支弱小的蜡烛,虽然不能同日月争光,辉映天宇,却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的生命是我的生命是28.根据下列新闻的内容,拟一条标题.(不超过15字)(4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局海洋学数据中心的科学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间在世界各地进行的510万次海洋测量分析后指出,全球变暖时,大多数热量被海洋吸收.在过去40年间,海表下300米内海水温度平均升高了0.31摄氏度,3000米内水温平均升高0.06摄氏度.海洋能够将热量储存数年至数十年,然后释放到大气中.七.作文(50分)29.题目:有人曾问我:〝世界上最长的桥是哪一座?〞我思考了很久,才微笑着告诉他:〝世界上最长的桥是心灵之桥,你想它有多长,它就有多长……〞要求:以〝建造心灵之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参考答案一.1.B 2.C3.A4.B5.C6.C7.B8.C9.A 10.A二.11.C2.B 13.B三.14.C 15.A16.D 17.B 18.D 19.D 20.D四.21.D 22.C23.(1) 24.D 25.C五.26.(1)浴乎沂,风乎舞雩(2)以为莫己若;(3)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4)非利足也,而至千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六.27.(我的生命是)一眼汩汩的泉水,虽然不能同江海争雄,激起波涛却能献出自己,拯救生灵;(我的生命是)是一棵无名的小草,虽然不能与百花争妍,美化世界,却能吐尽绿色,装点春天.28.全球海洋温度显著上升.七.29.(略)。

高一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秋水(节选)

高一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秋水(节选)

高一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秋水(节选)一、单项选择题1、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作喻来说明A.人的认识受空旬限制B.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C.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D.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答案:B2、《秋水》一文中,庄子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作喻来说说明A.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B.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C.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D.人的认识受知天素质限制答案:B3、下列文章中,批判仲尼的认识有限的是A.《季氏将伐颛臾》B.《赵威后问齐使》C.《寡人之于国也》D.《秋水》答案:D4、先秦诸子中,激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黑暗社会现实的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答案:C5、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仔尼来证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答案:A6、《秋水》开头部分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寓意是A.惊叹大自然的多姿多彩B.赞美祖国江山的壮丽C.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D.比照两种不同认识境界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观点的有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B.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似晷空之在大泽C.曲士不可以语于道D.仁人之所忧,任土之所劳E.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答案:ABC2、下列论据,通过例证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有限这一观点的有A.河伯在见到北海若前“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C.中国之在海内,似稀米之在大仓D.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E.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答案:DE3、下列成语,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有A.舍本逐末B.井底之蛙C.祸起萧墙D.功亏一篑E.望洋兴叹答案:BE4、《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有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E.驳论法答案:ACD5、《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有A.排比B.比喻C.反诘D.对比E.夸张答案:ABCDA.冰心《往事》(一之十四)B.庄周《秋水》C.李白《行路难》(其一)D.高尔基《海燕之歌》E.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答案:ABD7、下列文章中具有寓言性质的有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种树郭橐驼传》D.《论毅力》E.《谏逐客书》答案:BC三、名词解释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诶者崖之间,不辩牛马答案:时:按季节。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课后习题 第六单元过关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课后习题 第六单元过关检测

第六单元过关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

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材料二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练习
一、文言文实词
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注释:
如:①如果②何如,怎么样③或者④至于⑤比得上⑥例如⑦像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3.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5.譬如蓑笠()
6.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7.求,尔何如()
方:①正道,是非准则②纵横,方圆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作:①站起来②劳作③写作,创作④振作⑤当作⑥像
1.舍瑟而作()
2.往来种作()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青春作伴好还乡()
5.歌诗合为时而作()
6.马作的卢飞快()
伤:①妨碍②受伤③悲伤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数:①几,若干②密③数目④屡次
1.数罟不入夸池()
2.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3.数见不鲜()
4.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发:①打开②派遣③花开放④发射
1.野芳发而幽香()
2.百发百中()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直:①通“只”②直接③价值
④不弯曲⑤径直
1.直不百步耳()
2.系向牛头充炭直()
班次姓名
3.中通外直()
4.随君直到夜郎西()
兵:①兵器②军队③战争④士兵
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2.穷兵黩武()
3.草木皆兵()
4.非我也,兵也()
胜:①尽②战胜③胜利④承受
⑤超过⑥优美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驴不胜怒()
3.巴陵胜状()
4.谷不可胜食也()劝:①劝勉,勉励②劝说
1.劝君更尽一杯酒()
2.劝学()中:①合乎②中等③当中④年间
⑤射中⑥心中
1.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2.晋太元中()
3.木直中绳()
4.舜发于畎亩之中()疾:①增强②快③小病
④敏捷轻快⑤憎恨
1.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2.君有疾在腠理()
3.声非加疾也()
4.春风得意马蹄疾()致:①到达②求取获得③表达
④放置⑤情趣兴致
1.老妇前致词()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闲情逸致()
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假:①借助②借取③假装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2.乃悟前狼假寐()绝:①渡②极,最③断绝
1.而绝江河()
2.会当凌绝顶()
3.夜久语声绝()
兴:①兴起②兴盛③创办
1.风雨兴焉()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功:①成功②功劳
1.功在不舍()
2.位尊而无功()
强:①强壮②竭力③勉强④略多于…的
1.筋骨之强()
2.大臣强谏()
3.赏赐百千强()
4.乃自强步()
少:①小看②缺少③稍微④最小的
1.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2.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3.少益耆食()
4.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旋:①改变②转动
1.河伯始旋其面目()
2.天旋地转()
殆:①危险②疲倦③几乎
1.思而不学则殆()
2.伤亡殆尽()
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穷:①尽头②停止③走到……尽头
④穷尽⑤困窘⑥不得志
1.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2.欲穷其林()
3.乐亦无穷也()
4.蝉则千转不穷()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二、文字通假
请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不辩牛马
2.泾流之大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君子生非异也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直不百步耳
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9.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0.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11.莫春者,春服既成
12.唯求则非邦也与
三、古今异义
解释下列句中古今意义不同的词
1.弃甲曳兵而走.
2.养生
..丧死无撼
3.然而
..不王者,未之有也
4.劝.学
5.木受绳.则直
6.金.就砺则利
7.假.舆马者
8.輮以为
..轮
9.以至于
..北海
10.东面
..而视
11.吾长见笑于大方
..之家
四、词类活用写出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2.而轻.伯夷之义
3.秋水时.至
4.顺流而东.行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8.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9.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0.谨.庠序之教
11.填然鼓.之
12.然而不王.者
13.养生.丧死.无憾也
14.王无罪.岁
15.可使足.民
16.如会同,端章甫
...
17.鼓.瑟希
18.三子者出,曾皙后.
19.浴乎沂,风.乎舞雩
20.子路率尔而对.曰
21.冠.者五六人
2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五、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毋吾以也
2.不吾知也
3.则何以哉
4.加之以师旅
5.非我也,岁也
6.可以无饥矣
7.申之以孝悌之义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1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1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3.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14.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5.以为莫己若者
1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六、文言虚词
选择正确的注释
与:①赞成②同“欤”③介词,和、跟、同④连词⑤给予
1秦伯说,与郑人盟()
2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3 吾与点也()
4 唯求则非邦也与()
5 生三人,公与之母()
乎:①比②在③跟④呢
1摄乎大国之间()
2以吾一日长乎尔()
3何伤乎()
4浴乎沂,风乎舞雩()
尔:①你,你们②……的样子③这④语气助词,了⑤罢了
1求,尔何如()
2子路率尔而对曰()
3以吾一日长乎尔()
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非死则徙尔()
6唯手熟尔()
于:①对,对于②比③在④到
⑤跟⑥向
1寡人之于国也()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5则移其民于河东()
6十年不收于国()
以:①拿,用②按③因为④表修饰
⑤表并列⑥表顺承⑦认为
1请以战喻()
2皆以美于徐公()
3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4斧斤以时入山林()
5以其无礼于晋()
6阙秦以利晋()
7敢以烦执事()
之:①的②取独③代词④语气助词
⑤动词⑥宾语前置标志
1何厌之有()
2五亩之宅()
3辍耕之垄上()
4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5填然鼓之()
6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于:①从②比③对,对于
1取之于蓝()
2而青于蓝()
3善假于物也()
者:①用在主谓之间,表判断②……的人③……原因
1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而见者远()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而:①但是②而且③表并列
④表修饰“地”⑤表顺承
1水为之,而寒于水
2蟹六跪而二螯()
3吾尝终日而思()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故:①所以,因此②旧的③缘故
1故木受绳则直()
2温故而知新()
3既克,公问其故()
焉:①……的样子②表陈述语气
③表疑问“呢”④兼词“于之”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2子亦有不利焉()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4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而:①表修饰②表并列“又”
1东面而视之()
2而轻伯夷之义者()
于:①至于,到达②于是,表顺承
③见^……于……表被动
1至于北海()
2于是焉河伯欣自喜()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