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湖心亭看雪练习(含答案)
WORD文档 部编版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原文及试题练习(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试题练习湖心亭看雪①——明张岱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③矣,余拏④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
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⑨!”拉余同饮。
余强⑩饮三大白⑪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⑫。
及下船,舟子⑬喃喃⑭曰:“莫说相公⑮痴,更⑯有痴⑰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①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著有《陶庵梦忆》《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②【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③【是日更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定,完了,结束。
④.【挐(ráo)】即“桡”,撑(船)。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字词注音: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⑴ 更定⑵ 湖中人鸟声俱绝⑶ 余拿一小船⑷ 拥毳衣炉火⑸ 独往湖心亭看雪⑹ 雾凇沆砀⑺ 焉得更有此人⑻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⑼ 客此⑽ 及下船3、填空:⑴ 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⑵ 大雪三日,_______________。
⑶ 是日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往湖心亭看雪。
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
⑸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答: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答: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答: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答:(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答: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答: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答: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答:三、写作14、题目:雪后美景请写一段话,写出雪后美景,字数在300字左右。
12、湖心亭看雪习题及解答
湖心亭看雪练习一、阅读理解与欣赏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我能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湖中人鸟声俱绝(2)余拿一小船(3)上下一白(4)焉得更有此人2、翻译下面各句(1)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的翻译(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我的翻译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我的理解:4、请从下面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3)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崇祯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SPAN>我选第______题,我的理解是:5、“强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我的理解是:6、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我的理解是:标准答案:1. (1)消失(2)撑,划(3)全(4)哪能2、(1)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罢了。
3.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4(1).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字词注音: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⑴更定⑵湖中人鸟声俱绝⑶余拿一小船⑷拥毳衣炉火⑸独往湖心亭看雪⑹雾凇沆砀⑺焉得更有此人⑻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⑼客此⑽及下船3、填空:⑴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⑵大雪三日,_______________。
⑶是日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往湖心亭看雪。
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
⑸及下船,舟子喃喃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答: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答: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答: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答:(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答: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答: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答: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答:三、写作14、题目:雪后美景请写一段话,写出雪后美景,字数在300字左右。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含答案)【基础练习】1.填空°(1)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是日,余拿一小船,拥衣炉火,往湖心亭看雪°(2).天与与与,上下一°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湖心亭一、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而已°(3).见余,大喜曰:“ !”拉余同饮°余饮三大而别°(4).舟子曰:“,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日更.定()(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有痴似相公者)()上下一白.()(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综合练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阅读课文,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阅读课文,然后问答问题°(1).课文中量词的运用历来为人所称道°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课文写景有什么特点?3.作者于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诗句中哪两句相似?为什么?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②酒逢知己干杯少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④君向潇湘我向秦【拓展练习】一.阅读人有负盐负薪者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卫伏而就罪°[注]①藉(jiè):垫、衬°②惠:即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跟“以杖击之”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徐喷以.烟D.不以.千里称也2.解释加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3.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的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来?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说一说°二.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名陶知行,因他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才改名陶行知°一天,他去修理母亲的表,向修表匠提出修表时要带学生在一旁观看°次日下午,他和学生们仔细地看着修表匠把表拆了又装的全过程°当晚,他在亨达表店买到了修表工具,和几个学生动手拆装一只旧表,直到午夜才告成功,他和学生们高兴得不亦乐乎°陶行知修表一事生动地表明了他对实践的重视°请你以“实践”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第二十九课湖心亭看雪【基础练习】1. 略2.(1).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还还(2).白色酒杯说明【综合练习】1.(1).我撑一只小船,拥披着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往湖心亭赏雪去°(2).天与云与山与水连成一片,上下全是白色°(3).见了我,大喜过望,说:“湖里怎么还有这位先生?”拉着我一起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后与他们作别°(4).划船的伙计喃喃地说:“别说相公发痴了,还有跟相公一样痴的人哩!”2. (1).极精妙地选词,各得其所°同时,这些小到了极点的“芥…‘粒”之属,镶在上下一白的天地中,更衬得雪景广阔无垠°(2).全用白描手法,不加渲染°3.②③句能与自己同有在冷寂中赏雪的情致,必是性情中人,必是“痴”得可爱,作者在寂寞中得此意外之人,带来意外之喜,确有“知音”之感°短短的相逢,也只是强饮三杯酒而已,过后各走西东,自是不必“曾相识”的°【拓展练习】人有负盐负薪者1.C 2.(李惠)让相争的两个人看(从羊皮上打下的)盐粒,背柴的人就主动接受惩罚°3.李惠是一个仔细、认真、聪明、机智的人°语句:“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似杖击之”°4.提示:①做人要诚实,不能见利忘义°②遇事要善于动脑筋°。
(完整版)《湖心亭看雪》练习及答案
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 有两人铺毡对坐,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 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 客此。
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A.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B.余挐.一小舟(撑)/更定.(结束)/拥毳.衣(鸟兽的细毛)/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C.晓雾将歇.(消散)/衣不足.惜(足够)/强.饮三大白(勉强)/披发文.身(画着文彩)D.标.枪舞刀(举)/素湍.绿潭(急流)/盖.竹柏影也(原来是)/为.火所焚(被)E.以.此夸能(凭借)/不以.疾也(认为)/晴初霜.旦(下霜)/两膝相比.者(靠近)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沸腾..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加)C.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D.更有痴似相公者(旧时对士人的尊称)3、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
文末的“痴”与开头的“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 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作者写雪景, 用“湖中人鸟声俱绝”, 使我们从听觉上感受到大雪的威严, 用“雾凇沆砀”形容湖上雪一片弥漫, 混茫难辨, 从形态上描写大雪飘扬;用“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从色彩上写雪下之久之大。
(用原文回答)(2分)4.翻译下面句子(3分)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 然后(和他们)道别。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 天与云与山与水, 浑然一体, 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 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 一点湖心亭的轮廓, 和我的一叶小舟, 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湖心亭看雪(答案)
《湖心亭看雪》专题测试(100分)一、填空。
(18分)1.《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朝代)的张岱。
2.文中正面写雪大的句子是:,侧面表现冬雪寒冷静寂的句子是:。
3.总写雪景的句子是: 。
4.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
5.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
6.最能表现湖心亭知己相见的意外惊喜的语句是:。
7.文中体现舟子俗人之见的句子是:。
8.与“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相映衬的句子是:。
二、选择。
(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A.崇祯.(zhēn)毳.(cuì)衣雾凇.(sōng)B.铺毡.(zhān) 沆砀.. (hàng dàng) 长堤.(dī)C.更.(gēng)定强.(qiáng)饮拏.(ná)一小舟D.与余舟一芥.(jiè)帘旌.(jīng) 徙倚..(xǐ yǐ)2.下列加点词意思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B )A.湖中人鸟声俱绝.夜久语声绝.沿溯阻绝.B.独.往湖心亭鳏寡孤独.无独.有偶C.莫.说相公痴爱莫.能助莫.言下岭便无难D.惟长堤一.痕而或长烟一.空上下一.白三、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限两处)(3分)1.湖中 /焉得 /更有此人2.余/ 强饮三大白/ 而别3.莫说 /相公痴,更有 /痴似相公者四、解释加点词。
(15分)1.俱.绝:全,都2.拏.一小舟:撑(船)3.是日..更定矣:这天 4.拥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5.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6.一芥.:微小的东西(一芥,一叶。
)6.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8.上下一.白:全9.长堤一痕.:痕迹 10.焉得..:哪能11.更.有此人:还 12.强.饮:尽力(强饮,痛饮。
)13.客.此:客居 14.莫.说:不要15.及.下船:等到四、翻译句子。
(12分)1.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连续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张岱《湖心亭看雪》周密《观潮》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战船(注)艨艟(méng chōng72.解释下列字词。
(1)余拏一小舟拏(____)(2)客此客(_____)(3)人物略不相睹略不(____)(4)皆披发文身文(______)73.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A.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B.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C.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D.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74.下列句子中“以”的意思与“以此夸能”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境过请B.以光先帝遗德C.何以战D.皆以美于徐公7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76.甲乙两文作者一个“看雪”一个“观潮”,请结合两文分析作者对所看(观)之景的描写手法的异同。
《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2、【拏】撑(船)。
3、【拥毳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拥,裹、围。
毳,鸟兽的细毛。
4、【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5、【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6、【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焉得,哪能。
更,还。
7、【三大白】三大杯酒。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8、【客此】客居此地。
9、【舟子】船夫。
10、【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翻译: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翻译: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翻译: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三、课内简答题: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答: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带答案
翻译下列句子。
(1)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刚刚入夜,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毛制的衣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赏雪的痴情人。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湖心亭看雪》中,开头一句“崇祯五年十二月“,当时已是清初,而作者却用明代纪年开头,表明了什么?答:表明在作者心目中这仍是大明的天下,其中深喻对故国的怀念。
(2)《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答:路无行人,天下无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3)《湖心亭看雪》一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表现了作者孤傲高洁,不随波逐流的心境,超凡脱俗的气质和特立独行的个性。
(4)作者写到眼前之景时,为什么用“一点”、“一芥”、“两三粒”来形容“湖心亭”、“小舟”、“舟中人”?答;“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三个词极言事物之小,而这正是为了反衬雪之大,在天地之间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表现出作者在苍茫天地间一种茫然、无奈的心情。
(5)《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哪几句?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来写景的?写景时采用了怎样的顺序?答:①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作者写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手法叫白描。
③采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顺序。
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小到大、由远到近的顺序。
(6)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答:不矛盾。
湖心亭看雪练习与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与答案《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人教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一芥()铺毡()强()饮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绝③余一拏小船(4)独往(5)焉得更有此人(6)余强饮3、选出下列词语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A、是日更定斯是陋室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出淤泥而不染C、及下船及郡下D、上下一白一锤定音4.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明末清初浙江山阴人。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③,余拏④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⑨!”拉余同饮。
余强⑩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A、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表达作者怀念故国的深情。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C、“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表达作者遗世独立、不随波逐流的情怀,也可见周围人对作者的不理解、不与作者为伍,为下文写奇遇埋下伏笔。
D、通观全文,本文在表达方式上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6、翻译句子(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⑨!”(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7.试分析一下画线句子写法及其妙处。
8.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观潮》《湖心亭看雪》练习卷
八年级上《观潮》《湖心亭看雪》练习[本周知识要点]1.学习《观潮》和《湖心亭看雪》,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词语。
2.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品味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基础巩固]一、给加点字注音艨艟..看幕()()..()()一舸.无迹()倍穹.()僦赁珠翠罗绮.溢目()如履.平地()倏.尔()拥毳.衣炉火()雾凇沆砀...()()()更.定()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既而..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⑵如履.平地()⑶皆披发文.身()⑷溯.迎而上()⑸是日更定.()⑹余挐.一小船()⑺惟.长堤一痕()⑻是金陵人,客.此()三、下列加点词古今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浙江..之伟观也。
..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B浙江之潮,天下C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D而旗尾略.不沾湿。
四、填空1.湖上影子,惟、、、。
2.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3.古诗词中咏雪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两联。
⑴,。
⑵,。
五、辨析下列加点字的含义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既而..儿醒,大啼。
( )A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 倏尔..黄烟四起。
( )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 是.日更定( )C D人物略.不相睹( ) 是.金陵人( )上下一白.( ) 上下一.白( )E F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六、阅读《观潮》第1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⑴仅.如银线仅:⑵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际:2.翻译下列语句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⑵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3.概括本文段的内容:4.本段从哪几个方面正面写海潮之盛?5.结尾引用杨万里的诗句的作用是七、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⑴是日更.定⑵更.有痴似相公者2.翻译下列句子⑴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⑵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3.文中运用白描手法写景的句子是哪一句?4.限制“人”的量词一般是“个”,即“一个人”。
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13《湖心亭看雪》作业(2份打包含答案)
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13《湖心亭看雪》作业(2份打包含答案)《湖心亭看雪》练习题第一课时(一)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朝代)家。
著有、等。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拏()崇祯()毳衣()雾凇()铺毡()沆砀()强饮()喃喃()是日更定()更有此人()(三)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四)词语积累1.通假字余拏一小舟(___)2.古今异义词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___ )今义:勉强。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___ )今义:颜色,与“黑"相对。
3.词类活用词大雪三日()4.一词多义词湖中人鸟声俱绝()①绝佛印绝类弥勒()是日更定矣()②是是金陵人,问其姓氏()大喜曰()③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五)翻译句子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5.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参考答案(一)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二)拏(ná)崇祯(chóng zhēn)毳衣(cuì)雾凇(sōng )铺毡(zhān )沆砀(hàng dàng )强饮(qiǎng )喃喃(nán )是日更定(gēng )更有此人(gèng)(三)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四)1.拏同桡,撑船。
2.①竭力、尽力。
文中指“痛快”。
②古人罚酒时用得酒杯,文中指酒杯。
3.下雪,名词作动词。
4.①动词,消失。
形容词,极。
②代词,这。
动词,表判断。
③副词,表程度,非常。
形容词,跟“小"相对。
《观潮》《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
初二语文人教新课标版《观潮》《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给下列字注音
、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1.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2. 方其远出海门:
3•溯迎而上:
4.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 文身: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 翻译下列句子
1.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 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
五、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朦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 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 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1. 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写阵法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写演练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只供学习与交流
朦艟( )(
) 履( )倏( )僦( )
1•仅 仅如银线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2 •观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势
势极雄豪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湖心亭看雪》练习题-统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湖心亭看雪》练习题-统编版(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崇祯.(zhēn) 更.定(gēng) 拏.一小舟(ná)B.毳.衣(cuì) 雾凇.(sōng) 沆砀.(dàng)C.一芥.(jiè) 强.饮(qiǎng) 痴.迷(chī)D.长堤.(dī) 铺毡.(tán) 喃.喃(nán)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绝:②是.日更定矣是:③拥.毳衣炉火拥:④雾凇沆砀..沆砀: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惟长堤一.痕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D.余拏一.小舟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
C.“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D.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
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
6.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2)天与云与山与水,……(张岱《湖心亭看雪》)7.翻译句子。
(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二、课内阅读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题目。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得: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 .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 .10.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繁华初级中学初三语文练习题(007)
课题:核舟记大道之行也
编制:杨金霞审核:王汝霞 2016年2月20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京尹.()雷霆.()艨艟
..()()奔.腾()乘骑.()如履.平地()倏.尔()一舸.无迹()
善泅.者()罗绮.()倍穹.()僦赁
..()()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自.既望() (2)方.其远出海门()(3)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4)吞天沃.日()(5)艨艟
..尽()
..() (6)既而
(7)乘骑.弄旗标.枪舞刀()()(8)倏尔
..黄烟四起()(9)则一舸.无迹()(10)披发文.身() (11)溯.迎而上()
(12)出没于鲸波万仞
....中()()
(13)饮食百物皆倍穹
..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常时()(14)则僦赁
3、翻译句子(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4)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4、解释加点字。
(1)是日更定
..()(2)余挐.一小船()
(3)拥毳衣
...炉火()()
(4)雾凇
..()..()沆砀
..()(5)上下一白
(6)惟.长堤一痕()(7)及.下船()
(9)(8)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
(10)余强.饮三大白.()()(11)舟子
..()5、翻译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6、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语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并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