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教案: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现象和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教案: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现象和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教案: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现象和预防措施教学目标1.理解地质灾害的定义、种类和危害。

2.学习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3.掌握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知识。

4.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地质灾害的定义地质灾害是指地球物理环境中由于地质因素作用而引起的突发性、破坏性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火山喷发等。

2.描述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危害及成因(1)地震危害:地震是人类所经历过的最为强烈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造成重要城市的摧毁、伤亡和经济损失。

成因:地震发生时,原产于地球深处宏大的能量以及地上和地下岩石的运动和变形引起了地震的震源释放。

(2)山体滑坡危害:山体滑坡带来的破坏严重农田以及水源地区和敏感生态系统。

成因:山体滑坡有很多原因,包括降雨量、地震、河流侵蚀等。

(3)泥石流危害:泥石流会摧毁建筑物及构筑物、农业生产和道路交通,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成因:产生泥石流的原因是多样的,常见的原因有地下水、雨量过大、冰雪融化等。

3.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1)地震预防●建筑物避震加固。

●实行严格的建筑规范和地震建筑设计。

●加强地震监测和信息服务。

(2)山体滑坡预防●抑制土地开发、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

●采用工程控制措施。

●建设滑坡监测预警系统。

(3)泥石流预防●保护水源地、减少生产、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

●通过水土保持等科学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的条件。

●建设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

三、教学方法1.讲解+互动通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提问,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的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模拟演练通过模拟演练,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灾难来临时做出正确的应急处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1.地质灾害的种类、危害、成因和预防措施。

2.如何在灾难来临时做出正确的应急处理。

五、教学效果评价1.检测测验通过测试、问答等方式检测学生对于地质灾害的掌握情况。

高中地理教案《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教案《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教案《地质灾害》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难点: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那么大家知道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吗?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

师:很好!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地质灾害,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地质灾害呢?生:地质灾害是指因地质现象或地质作用引起的自然灾害。

师:很好!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学习新课(1)地质灾害的类型师:我们来了解一下地质灾害的类型。

根据地质灾害的成因,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大类:地震、火山、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

其中,地震和火山属于内动力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属于外动力地质灾害。

(2)地质灾害的成因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之一,如地震、火山等。

2.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条件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如滑坡、泥石流等。

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洪水、干旱等。

4.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会引发地质灾害,如过度开发、乱砍滥伐等。

(3)地质灾害的危害1.人员伤亡:地质灾害往往会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地质灾害会破坏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导致巨大的财产损失。

3.环境破坏:地质灾害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

4.社会影响:地质灾害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3.课堂小结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那么大家能告诉我,我们国家哪些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吗?生:山区、沿海地区等。

师:很好!那么我们如何防治地质灾害呢?生:加强地质环境监测、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实施工程治理等。

4.课后作业1.请列举五种地质灾害,并简要说明其成因。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理教案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理教案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常见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培养学生分析地质灾害的能力,提高防御地质灾害的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难点: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及自救互救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吗?(2)学生回答:洪水、干旱、地震、台风等。

2.讲解地质灾害的类型(1)展示地质灾害类型图片,引导学生识别。

(2)讲解地质灾害的类型: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3)分析各类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3.讲解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1)地震防御措施:a.建筑抗震设计;b.地震预警系统;c.地震应急演练;d.宣传地震知识,提高群众防震意识。

(2)泥石流、滑坡、崩塌防御措施:a.治理水土流失,保持地表植被;b.合理规划人类活动,避免过度开发;c.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d.宣传地质灾害防御知识,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4.自救互救方法(1)地震自救互救方法:a.遇到地震时,保持冷静,迅速寻找安全地带;b.利用身边物品保护头部,避免被砸伤;c.在废墟中寻找生存空间,保持呼吸通畅;d.帮助身边受伤的人员,共同度过难关。

(2)泥石流、滑坡、崩塌自救互救方法:a.遇到泥石流、滑坡、崩塌时,迅速向安全地带撤离;b.利用身边物品保护头部,避免被砸伤;c.帮助身边受伤的人员,共同度过难关。

5.课堂小结(2)强调地质灾害防御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6.课后作业(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地质灾害,分析其成因及危害。

(2)结合所学内容,为自己和家人制定一份地质灾害防御方案。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让学生对地质灾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安全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质灾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教案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教案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教案地质灾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中的地质灾害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6章第1节“地质灾害的类型与成因”,第6章第2节“地质灾害的影响与防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分布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地质灾害影响和防治措施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地质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重点: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特点及其防治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质灾害案例视频、地图、地质模型。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地质灾害防治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地质灾害案例视频,引发学生对地质灾害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及成因。

(1)教师讲解:结合地图和地质模型,讲解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及分布特点。

(2)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分析各类地质灾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地区的地质灾害为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4. 例题讲解:讲解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地质灾害类型: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震成因: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分布:山区、地震带防治:工程措施、生物措施、避难措施2. 地质灾害的影响与防治影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防治措施:监测预警、工程治理、生态修复、科普宣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质灾害的类型及成因。

(2)分析某地区地质灾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2. 答案:(1)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震等,成因主要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其地质灾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地质灾害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地质灾害类型和防治措施教案

地质灾害类型和防治措施教案

地质灾害类型和防治措施教案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因素或外部力量的作用而引发的、对人类和人类活动造成威胁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为了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并采取相关防治措施,本教案将介绍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滑坡灾害滑坡是地表岩土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沿一定接触面发生相对位移而形成的地表岩土体的集群运动。

滑坡灾害广泛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带,对土地资源和人居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1. 防治措施:(1) 加固坡体:通过采取挖槽、钻孔注浆、铺设防护网等方式来增加坡体的稳定性。

(2) 排水处理:加强排水设施的建设,减少地下水位压力,降低滑坡的发生概率。

(3) 疏散转移:对于潜在滑坡危险区域的人口,采取疏散转移的措施,降低人员伤亡风险。

二、地震灾害地震是地球内部因素引起的地壳震动现象,是一种短期内瞬时释放的能量。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广泛性,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破坏。

1. 防治措施:(1) 建筑抗震:对于地震频发区域,应采用抗震设计和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灾后救援:在地震发生后,及时展开救援行动,寻找被困人员并提供及时救援和医疗救治。

(3) 预警系统:建立地震预警系统,提前通知公众,使其采取自护措施,减少人员伤亡。

三、泥石流灾害泥石流是由于降雨、融雪等因素引起的由水和发生流变变形的土体组成的流体。

泥石流具有高速性、流动距离长的特点,对周边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破坏。

1. 防治措施:(1) 沟道治理:对泥石流多发区的沟道进行加固和疏导,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和扩散。

(2) 防灾告知:通过社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泥石流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3) 建设避灾场所:在泥石流频发区域,建设安全高地作为避难场所,提供给当地人民避难。

四、地面塌陷灾害地面塌陷是地表岩土体在水文条件变化、工程活动或地下开采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体积收缩或溶蚀而引起地表下陷的现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6篇)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6篇)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6篇)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难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案设计教案背景1,面对学生:高中 2,学科:地理2,课时:13,学生课前预备:预习课文,了解中国的地质灾难完成课后习题教学课题1、通过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中国地震的分布和成因,培育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西南地区地质灾难多发区的学习,帮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3、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质灾难的发生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本章在介绍了我国自然灾难的特点之后紧接着讲中国的地质灾难,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特别,既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剧烈,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难发生。

尤其是地震灾难,它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惊心理最严峻的灾难,是我国四大类灾难中应当首先赐予关注的灾难。

教学重点:1、理解我国地震西多东少,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难的成因。

2、结合案例熟悉地震猜测和防震意识在灾难中所起的作用。

3、分析不同地区同级地震造成不同灾情的缘由,重点熟悉人文因素导致的灾情差异。

4、归纳滑坡、泥石流灾难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地域分布总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的缘由。

2、唐山地震灾情严峻的缘由。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寻《中国的地质灾难》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许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依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寻关于地质灾难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用百度图片网上搜寻下载《中国的地质灾难》的地图,培育学生读图识别力量。

通过百度在网上搜寻一些关于中国的地质灾难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分布、缘由、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争论法教具预备:有关挂图、图表等教学过程【资料导入】汶川地震图片【百度图片】【提问】汶川地震属于什么类型的灾难?【学生答复】地质灾难。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案_高中地理教案_模板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案_高中地理教案_模板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案_高中地理教案_模板【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了解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了解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2.使学生认识地质灾害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提高减灾防灾意识,增强学生临灾应变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1.地震、火山的成因;2.泥石流、滑坡的形成。

难点:地震、火山与内力作用的关系。

【引入新课】1.陆地自然资源有哪些特点?2.针对这些特点,人类应当怎样利用陆地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但是大自然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不利影响,甚至是灾难。

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气象灾害,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讲授新课】1.常见的自然灾害引导学生讨论:你知道哪些自然灾害?能对这些自然灾害分类吗?2.地震(1)引导学生读图4.53,了解地震构造,知道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震级、烈度等概念(2)震级:表明地震的级别微震:5级(3)地震的危害和影响介绍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

(4)地震的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3.火山喷发(1)引导学生读图,了解火山的构造。

(2)火山分类: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3)火山的危害:庞贝古城的湮没、1991年6月皮纳图博火山的喷发。

4.滑坡和泥石流(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

(2)危害指导学生读图,了解滑坡和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危害。

(3)教师归纳小结相同点:①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②主要是重力作用形成③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④破坏力极强不同点:①运动物质体积大小不同②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5.地质灾害的关联性(1)成因上的关联性如川、滇、黔边地区(2)成灾上的关联性如陕西华县大地震伤亡83万人,原因在于疫病蔓延,“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3)人类活动的影响如1998年长江大水由于降水集中且很大,也与长江上中游的水土流失有关,这也是该地区近年来泥石流、滑坡多发的原因。

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3.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建议关于主要地质灾害的教材分析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缝、构造断裂、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从课时容量考虑,我们选择讲述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种地质灾害。

教材对这四种灾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讲成灾原因;二讲灾害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地震”一段介绍了震级,“火山”一段介绍了火山的类型;三讲危害,这是教材的重点内容。

教材中虽然没有总结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但是通过对每种灾害的讲述可以归纳出来,即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多,突发性强等基本特点。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滑坡和泥石流虽然诱发的原因不同,但主导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区也基本相同,为了减少重复,教材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讲述。

关于四类主要地质灾害的教法建议本节主要介绍了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四类地质灾害。

考虑到学生一般很少直接接触到这几类灾害现象,因此,应该尽量使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让学生获得最初的感性认识。

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把握各类灾害的成因、危害,但也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这些灾害在空间的分布有和特点,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为什么那些地区会有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质灾害大部分都不是人类行为造成的(例如大部分的地震都是构造地震),而是地球运动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有其自身的发生规律。

地理教案:《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

地理教案:《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

地理教案:《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地理教案:“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地壳内外部力学作用和地下水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地质现象引起的危害人类生命和财产的现象。

地质灾害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加强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高学生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的认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创新能力。

一、地质灾害的概念与分类(200字左右)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地壳内外部力学作用和地下水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引发的危害人类和财产的现象。

根据发生的原因,地质灾害可以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两大类。

自然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这些灾害是地球自然演化的结果。

人为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人类的活动引发,如采矿、开发建设等。

了解地质灾害的概念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其产生机制,以便有效预防与治理。

二、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方法(600字左右)1. 预防地质灾害预防地质灾害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首先,我们需要科学评估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确定危险区域,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其次,开展地质调查与监测工作,了解地质环境变化,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采取有效的预警措施。

此外,加强公众的教育培训,提高人们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培养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在建设工程中,采取合理的地质工程措施,加强防灾设施的建设,提高抗灾能力。

2. 治理地质灾害治理地质灾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减灾,即采取措施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通过生态修复、植物覆盖、减少人类活动等方式,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二是灾后的快速响应和恢复,及时进行抢险救灾工作,清理危害并重建受损区域。

在治理过程中,需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反应速度和效率。

三、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400字左右)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然而,通过预防与治理地质灾害,我们不仅可以减少这些损失,还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教案模板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教案模板地质灾害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分布特点;掌握地质灾害的防御和减灾措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质灾害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教学重点:1. 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分布特点。

2. 地质灾害的防御和减灾措施。

教学难点:1.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2. 地质灾害的防御和减灾措施。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地质灾害相关教材、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地质灾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灾害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严重危害,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特点及防御措施至关重要。

二、讲授新课1. 地质灾害的类型- 地震:成因、分布特点、危害- 滑坡:成因、分布特点、危害- 泥石流:成因、分布特点、危害- 地面下沉:成因、分布特点、危害2. 地质灾害的成因- 地壳运动: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人为因素:过度开发、乱砍滥伐等3. 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 沿海地区:地震、台风、洪水等- 山区:滑坡、泥石流、山崩等- 河流下游:洪水、泥沙淤积等4. 地质灾害的防御和减灾措施- 加强监测预警:地震预警、滑坡监测等- 建设防灾减灾工程:防洪堤、护坡等- 优化土地利用:合理规划、保护生态环境等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防灾减灾意识。

2. 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某地区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特点及防御措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分布特点,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高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高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1. 教学目标1.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况,包括类型、成因、地点等;2.掌握地震、山洪、泥石流等常见灾害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3.培养学生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综合应变能力;4.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科学实验能力。

2. 教学内容1.地质灾害类型;2.地震及其预防措施;3.山洪及其防治;4.泥石流及其应急处理方法;5.实验探究:模拟地震过程。

3. 教学方法1.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形象化的PPT课件和视频资料辅助讲解;3.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探究实验。

4.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地质灾害分类1.以图片、实例等形式引入,让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通过PPT课件或实地考察的形式,展示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地点、后果等;3.分小组探究某一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特点,并撰写小组报告。

第二课时:地震及其预防措施1.回顾地震的定义、原因及波动类型等知识点;2.结合视频资料或案例,掌握地震预测、减灾、抗震技术等预防措施;3.设计实验探究,模拟地震产生的波动及其传播变化。

第三课时:山洪及其防治1.了解山洪的成因、特点和危害;2.通过实地调查、PPT课件等多种方式,探究山洪的防治方法;3.小组分工合作,撰写调查报告,讨论并展示解决山洪问题的案例。

第四课时:泥石流及其应急处理1.以实例、图片等方式介绍泥石流的定义、原因及形式等;2.通过小组研究、教师讲解等方式,了解泥石流的应急处理方法;3.组织模拟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泥石流应急处置的过程。

第五课时:实验探究1.设计实验,模拟地震过程,测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震级等参数;2.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实验报告,掌握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等科学实验方法。

5. 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小测或期末考试等形式,测评学生对地质灾害及其防范知识的掌握情况;2.通过学生小组报告、调查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的调研分析能力;3.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考核其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学目标:1. 了解地质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3. 了解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黑板2. 投影仪或黑板笔3. 教学讲义或学生课本4. 地质灾害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一些地质灾害的场景,引发学生对地质灾害的兴趣和思考,例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地质灾害的概念:地质灾害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一系列不可预测和无法避免的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等。

2. 地质灾害的分类:a. 外因地质灾害:由外界力量引起的地质灾害,如地震、风化、冰川等。

b. 内因地质灾害:由地壳内部原因引起的地质灾害,如火山喷发、地壳断裂等。

三、地质灾害成因和特点(15分钟)1. 地震的成因和特点:a.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通常由地壳的断裂和滑动引起。

b. 地震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2. 泥石流的成因和特点:a. 泥石流是由于雨水、融雪等因素引起的大规模山体滑坡。

b. 泥石流具有速度快、侵袭范围广、破坏力大的特点。

3. 滑坡的成因和特点:a. 滑坡是由于地面松散物质的滑动引起的地质灾害。

b. 滑坡具有速度慢、破坏范围相对较小的特点。

四、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15分钟)1. 地震的防御措施:a. 加强建筑物抗震设计和构造强度,提高抗震能力。

b. 建立完善的地震预警系统,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c. 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地震灾害的风险。

2. 泥石流的防御措施:a. 建设防泥工程,如固壁、拦砂坝等,减少泥石流的侵袭范围。

b. 做好山体治理和植被恢复,减少泥石流的滑坡源。

c. 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和预防泥石流的发生。

3. 滑坡的防御措施:a. 加强土壤的固结和加固,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b. 做好防滑措施,如加固斜坡、灌浆等,防止滑坡的发生。

预防地质灾害教案

预防地质灾害教案

预防地质灾害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定义、类型及成因。

2.培养学生预防地质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应对地质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预防措施。

2.难点:地质灾害的预警与自救互救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地质灾害案例,引发学生对地质灾害的关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质灾害有哪些类型?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预防?(二)新课教学1.讲解地质灾害的定义、类型及成因a.地质灾害的定义:因地质现象或人类活动引发的灾害。

b.地质灾害的类型: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c.地质灾害的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分析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a.自然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加强地质监测、预警预报,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等。

b.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减少不合理的工程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等。

3.案例分析a.选取近年来发生的典型地质灾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成因、预防措施及应对方法。

b.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析,汇报分析结果。

4.预警与自救互救方法a.讲解地质灾害预警信号的含义及应对措施。

b.讲解地质灾害发生时的自救互救方法,如:如何快速逃生、如何进行心肺复苏等。

(三)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地质灾害,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四)课后作业1.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的短文。

2.收集地质灾害案例,分析其成因、预防措施及应对方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地质灾害的定义、类型、成因及预防措施,让学生了解了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了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在预警与自救互救方法的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案例分析时,对成因及预防措施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重难点补充: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学生回答:“是因为地壳运动。

高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高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高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学目标:1.了解地质灾害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2.掌握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和发生规律。

3.了解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4.了解地质灾害的防御方法和措施。

5.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地质灾害的分类、特征以及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地质灾害的防御方法和措施。

教学难点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和发生规律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地质灾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地质灾害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地质灾害的概念和分类解释地质灾害的概念,并介绍地质灾害的分类,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2.地质灾害的特征介绍地质灾害的特征,如突发性、破坏性和散布性等。

3.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和发生规律讲解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如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和气候变化等,并说明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

三、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几个地质灾害的案例,如中国汶川地震、山体滑坡灾害等,对其产生原因、发生规律以及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重要性。

四、防御方法与措施(15分钟)1.地质灾害的防御方法介绍地质灾害的防御方法,如工程防御、规划管理和科学监测等。

2.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讲解具体的地质灾害防御措施,如地震防御、防滑坡工程和防泥石流措施等。

五、巩固与拓展(1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的方式,回答一些与地质灾害相关的问题,如如何了解周围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应怎样做好地质灾害的防范等。

六、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质灾害的重要性和预防的必要性。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地质灾害的防范。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的结果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还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或小项目,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学目标1.理解地质灾害的定义和分类,能够对其表现进行描述,掌握常见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和危害。

2.理解地震的基本原理和地震带分布情况,掌握地震的预测和防御措施;了解火山的基本构造和喷发过程,并能描述火山灾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3.掌握地质灾害的防御技术和方法,了解我国的防御体系和重点地区。

4.能够解决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地质灾害预防和应急措施的问题。

教学重点1.了解地震的基本原理和地震带分布情况,掌握地震的预测和防御措施。

2.了解火山的基本构造和喷发过程,并能描述火山灾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3.掌握地质灾害的防御技术和方法,了解我国的防御体系和重点地区。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方法2.全员参与教学方法3.实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地质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2.查找相关资料,掌握常见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和危害。

3.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地震和火山分布情况,掌握地震和火山的预测和防御措施。

(1)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地质灾害,有哪些常见地质灾害?(2)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是否曾经有过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经历,对自己造成了什么影响?学习内容地震地震的定义和原理(1)教师用多媒体资料和图片向学生介绍地震的定义和原理。

(2)让学生结合地图分析地震带的分布情况,并了解近年来我国地震发生的情况。

地震的预测和防御(1)教师介绍地震的预测和防御措施,如地震烈度表、地震机构研究和建筑物抗震设计等。

(2)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震预测和应急措施。

火山火山的定义和构造(1)教师用图片和多媒体资料介绍火山的定义和构造,引导学生学习火山的喷发过程和火山岩石的特征。

(2)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总结火山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火山的防御(1)教师介绍火山的防御措施,如建立监测体系、发展生物多样性和强化应急措施等。

(2)引导学生讨论火山灾害的预防和救援措施。

(1)教师说明我国的防御体系和重点地区,并介绍地质灾害的防御技术和方法。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案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案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案共同奶奶工作面发展感GLI UVSILG物理古;VR;IUGV GLG 辽国法噶》个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育目标(一)知识目标1.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1.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三)德育目标强化学生的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点(1)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比较、归纳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综合分析总是的能力。

(2)地质灾害的防御。

2.点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3.决方法充分利用课件中的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片及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1.学生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并培养运用旧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过对地震防御措施的讨论,增强学生临灾的应变能力。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于地质灾害的概念让学生与前面学过的气象灾害作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出气象灾害是由于大气运动造成的,而地质灾害则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即它们是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

2.于地震[课件中]地震构造示意图。

[提问,启发讨论](1)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产生的?(2)什么是震源、震中和震中距?(3)地震的分布?(4)地震的危害?[课件中]“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提问]指出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布在哪里?与我国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

[提示]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课件中] 地震后的废墟、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唐山大地震等)[归纳]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3.于火山喷发[课件中]火山喷发。

了解火山喷发的现象。

[教师提示]带着以下问题观看幻灯片片。

(1)片中流动的红色物体是什么?(2)空中的灰黑色的物质是什么?(3)这些物质来自何处?(4)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5)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课件中]火山构造示意图。

高中地理教案:地质灾害3篇

高中地理教案:地质灾害3篇

高中地理教案:地质灾害高中地理教案:地质灾害精选3篇(一)教案标题:地质灾害教案目标:1.了解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其分类;2.掌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和机制;3.了解地质灾害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4.掌握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教案内容:一、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分类(20分钟)1.地质灾害的定义:指由地球内部的地质力学和地理过程引起的,对地表和地下环境造成破坏和危害的现象。

2.地质灾害的分类: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山体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火山喷发等。

二、地质灾害的原因和机制(30分钟)1.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主要有板块运动、地壳应力等因素引起。

2.山体滑坡:山体滑坡主要是由于地下水级下降,以及地质构造、气候变化等因素引起的。

3.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主要是由于地下空洞形成,以及地下水过度开采、矿井失稳等因素引起的。

4.泥石流:泥石流主要是由于降雨量大、坡地植被破坏、地形陡峭等因素引起的。

5.火山喷发:火山喷发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岩浆喷出,导致火山爆发。

三、地质灾害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20分钟)1.对环境的影响:地质灾害会导致土壤侵蚀、植被破坏、水源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环境问题。

2.对人类的影响:地质灾害会造成人员伤亡、房屋倒塌、交通中断、经济损失等影响。

四、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30分钟)1.地震防治措施:建立地震监测网络、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宣传防震减灾知识等。

2.山体滑坡防治措施:加固山体、植被恢复、合理规划等。

3.地面塌陷防治措施:加强地下水管理、加固地下空洞等。

4.泥石流防治措施:加强防洪工程、植被恢复、提前预警等。

5.火山喷发防治措施:建立火山监测系统、制定应急预案等。

五、小结与讨论(10分钟)总结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并开展讨论,探讨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是否实施得当,以及如何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教学辅助手段:PPT演示、图片、实物模型等。

教学评估方法:1.课堂讨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讨论地质灾害的发生原理和防治措施。

地理《地质灾害》教案6篇

地理《地质灾害》教案6篇

地理《地质灾害》教案6篇地理《地质灾害》教案 1(一)教材简介《地质灾害》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中的内容。

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从课时容量考虑,教材有选择地讲述了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种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灾害本身的基本知识、危害、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以及地质灾害的防御等内容。

教材将这一内容安排在自然环境部分之后、人类活动部分之前讲述,主要是突出它在人类活动中的不利影响,人类不合理活动引发的自然灾害以及防灾减灾措施。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及其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的密切程度;特点之二,是从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这与全书以阐明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为主线是相吻合的。

(二)理出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知识目标:了解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以及进行监测防御的重要性能力目标:1、培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2、培养分析知识点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3、培养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三)点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果能抓住各种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也就把握了地质灾害知识点的要领。

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中,要把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造成的危害作为教学的重点。

通过对各种地质灾害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习的主体——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的一般规律。

地质灾害就其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性的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以及与其他自然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教材以动态和联系的观点分析了地质灾害三方面的关联性,学生在学习中普遍会感到有些困难。

因此,对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分析既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要密切联系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视频和图片,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巩固和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的过程,当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从而全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案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案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质灾害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常见的地质灾害及其发生原因;3.了解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及其实施方法;4.培养学生的灾害防御意识和应急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引入(10分钟)教师引入地质灾害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地质灾害的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地质灾害的分类及常见的几类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并解释其发生原因。

3. 视频观看(15分钟)播放相关地质灾害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质灾害的影响。

4. 地质灾害防御措施的演示(15分钟)教师展示地质灾害防御措施的图片或视频,并讲解各种措施的原理和实施方法。

5. 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探讨各自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和相应的防御措施,并在班级里进行汇报。

6. 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地质灾害的重要性和防御的必要性。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从新闻或互联网上找到最近发生的地质灾害事件并写下简评。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演示:通过讲解和图像、视频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形式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情况: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汇报,以及在小组中是否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学生的作业: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御方法的理解。

3. 学生的学习进步:学生在课后是否能够准确地阐述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措施,并能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中学地理地质灾害防范措施教案

中学地理地质灾害防范措施教案

中学地理地质灾害防范措施教案一、引言地质灾害是指地壳内、地壳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之间发生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的发生不可预测,但我们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来减轻其影响。

本教案将向中学地理课程的学生介绍地质灾害的类型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地质灾害的类型地质灾害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山体滑坡、崩塌、地震等。

每种灾害都有不同的防范措施,下面将分别介绍。

1. 山体滑坡和崩塌山体滑坡和崩塌是由于地震、降水等因素引起的。

为了减少山体滑坡和崩塌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二是进行地质勘测,找出潜在的滑坡和崩塌风险区域;三是通过植被的种植和维护来加固土壤,减少滑坡和崩塌的风险。

2. 地震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地质灾害,对人类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为了降低地震带来的伤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行地震预测和监测,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二是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三是加强地震教育,提高民众的自救能力和应对意识。

三、地质灾害防范的案例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质灾害的防范措施,我们将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1. 2008年汶川地震汶川地震是中国近年来发生的一次严重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对这次地震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地震防范措施:一是加强地震预测和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地震的迹象;二是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检修,确保建筑物能够抵御地震的冲击;三是加强地震应急救援系统的建设,提高灾害应对和救援能力。

2. 2020年九寨沟地震九寨沟地震是中国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的次生地震,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对这次地震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地震防范措施:一是加强地震区域的规划和管理,避免在地震活跃区建设重要基础设施;二是提高民众的地震教育和应急意识,让他们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三是加强对九寨沟地震灾后重建的支持,恢复受灾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讲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考纲要求]
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知识讲解]
(1)主要地质灾害 概念: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形式强烈释放出来,引起地面的震动现象,大部分地震和地质构造有关,称为构造地震,地震是
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要素:震源(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震中(震源相对应有地面上的点) 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

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
多倍
分类:3级以下微震,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地震 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唐山地震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一次
地震灾害。

主要地震区有: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
藏高源和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我国死火山:山西大同;休眠火山:长白山的白头山、黑龙江五大连池;
活火山:台湾大屯火山群、昆仑山
定义: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

月球、火星、金
星也有火山
构造:火山锥、火山通道、火山口 活火山: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死火山:史前喷发过,后来未喷发过 休眠火山: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
我国火山分布: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白头山、五大连池)、台湾、海南岛
等地,最近年代(1951年)喷发的火山在新疆境内的昆仑山中
定义: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
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
火山
喷发 滑坡 分类
现象
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定义: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饱含泥沙、石块及巨大的砾石
形成条件: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被不良,当夏季暴雨骤降或
冰雪融水汇集时
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生命财产、生
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我国分布:山区面积占2/3,地表起伏大,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地表结构遭破坏,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主要分布在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
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也会出现
(2)地质灾害的特点
相同点:①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②主要是重力作用形成;③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④破坏力极强
不同点:①运动物质体积大小不同;②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
(3)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同一地域地质灾害生成的关联性,川、滇、黔接壤地带地震多发,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主灾,诱发其他灾害
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
(4)地质灾害的防御
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实施一些预防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
[能力训练]
1.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 )
A .云贵高原
B .青藏高原
C .黄土高原
D .内蒙古高原
2.寒潮在美国经常长驱南下,其影响因素除大气环流外,主要是: (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分布
D .洋流分布
3.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 )
A .新生代
B .中生代
C .古生代
D .元古代
4.下列地质灾害主要由外力导致的有 ( )
A .日本神户地震
B .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
C .新疆地震
D .长江巴东段滑坡
下图为“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注:图例中数字所代表的灾害类型
1—冻融、冰川为主 2—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 3—沙漠化为主
泥 石 流
4—黄土湿陷、水土流失为主 5—岩溶、塌陷为主
5.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
B .灾害2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
C .灾害3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D .灾害4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6.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
B .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自然因素
C .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
D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加剧的主要原因
地震是对人类危害十分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根据7—9题所示的材料判断。

7. 1999年8月17日凌时晨3点左右,土耳其西北部的一些省份发生了里氏6.8级强烈地震,震中在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布尔(28°E 附近),造成13000多人死亡。

1999年8月21日凌晨4时26分,在哥斯达黎加发生了里氏7.3级地震,震中位于米尔斯 镇(9.1°N ,84.2°W )。

有关两地地震的对比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土耳其和哥斯达黎加处于同一地震带上
B .土耳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可能大于哥斯达黎加
C .哥斯达黎加的地震释放能量较土耳其大15倍左右
D .震中距相同的情况下,哥斯达黎加的地震烈度一定大于土耳其
8.2002年3月26日,地震袭击了阿富汗的北部地区,伤亡惨重,此次地震的震源距离地表 仅为80KM 。

同学甲绘制了一幅地震中心地区等震线示意图,同学乙认为图中等震线的的 绘制不切合实际,其理由最可能是 ( )
A .等震线绘制的范围太小
B .因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故等震线只有一条
C .在同一次地震中,与震中距离相等的地主烈度不一定相同
D .等震线应以巴格兰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9.1999年土耳其、我国台湾、美国加利福尼亚等地区发生了7级以上的大地震,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
A .三地均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B .三地均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C .三地均位于消亡地带上
D .三地均位于板块张裂地带上
10、读右图“地震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名称:
A 表示 B
A至B表示;B至D表示
图中的圆弧虚线是
(2)在同一次地震中,如果其他条件相仿,B、D相比,地震烈度较大的是。

(3)世界上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有关,其分布规律是。

[能力训练答案]
1、A
2、C
3、A
4、D
5、A
6、C
7、B
8、C
9、C
10.(1)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2)B B距离震源比D近(3)地质构造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3)教师归纳小结
4.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成因上的关联性
如:川、滇、黔边地区
读图4.60,完成活动1
(2)成灾上的关联性
如陕西华县大地震伤亡83万人,原因在于疫病蔓延
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3)人类活动的影响
如1998年长江大水由于降水集中且很大,也与长江上中游的水土流失有关,这也是该地区近年来泥石流、滑坡多发的原因。

5.地质灾害的防御
(1)加强地质灾害的防御,建立灾情预测系统
(2)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3)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