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芙蓉楼送辛渐获奖教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获奖教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芙蓉楼送辛渐获奖教学设计,是优秀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芙蓉楼送辛渐获奖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二)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板书:3.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第1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一、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⒈自读,读准确,读流利。

⒉借助注释想想诗句的大体意思。

⒊多种形式朗读。

二、自主交流,理解诗意

⒈自主理解字义:

寒雨:寒冷的雨。连江:满江。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平明:清晨。客:指辛渐。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孤:独自,孤单一人。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⒉交流诗句之意:昨夜,秋雨绵绵洒满吴地江天。清晨送走友人只留下孤独的楚山。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纯洁。

三、品读诗文,赏析感悟

⒈品读前两句诗

⑴请大家默读前两行,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雨: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的?诗中还暗含着两个人物)

⑵“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表现一种怎样的气氛?(“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暗淡气氛。)“楚山孤”表达作者怎样是情感?(表达诗人离开朋友时的强烈的凄冷孤寂感。)

⑶前两行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诗)

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这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行。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6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6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6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一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整首诗的意境和其中包含的情感。

(3)欣赏并感受送别诗的不同风格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联想的方法体会古诗意境的方法

3、情感态与价值观度

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三、教学难点

从“楚山”孤峙,“一片冰心在玉壶“中体会到诗人表现出来的坚强品质。

四、课前交流

今天看到这么多的同学与我一同学习,感到非常高兴。你们班一共有多少同学?……差不多是我们班的2倍了,真好,我喜欢大班上课热烈的气氛。

哦,忘了自我介绍,我姓郑,郑成功的郑。名玉琴,玉是美玉的玉,琴是古琴的琴。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吗?

真好,我宣布,从现在开始,我又结识了()位新朋友。你们愿意与我交朋友吗?

好,那就请朋友们与我一同进入这“古韵流香“的课堂吧。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看到“古韵“二字,你能联想到哪些词语?

说得没错,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流香溢彩,举世闻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古诗的迷人魅力。

(二)读诗题

(出示2:课题)我们一起来来读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师: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或者,引发了哪些疑问呢?

预设:1、地点2、送别诗3、送辛渐

师板书课题

疑:1芙蓉楼在哪里2辛渐和王昌龄是什么关系?辛渐要去哪里?(注释)

点击相关链接,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料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1 一、解题导入,读题质疑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芙蓉楼送辛渐”,生齐读〕

“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古诗,适时正音辨音“洛〔luò〕”,认识生字“壶”。

2、朗读检查。〔正确、节奏、速度〕

【设计意图】诗歌教学,读好诗句是前提。从正确朗读、读好每一个字做起,引导学生读出节奏,把握好速度。

三、诗文理解,自主交流

1、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你能不能读得懂?请你一行一行地读,一行一行地想。〔生自学〕

2、同桌之间交流,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

3、认为自己读得懂的请举手,说说这首诗大致讲了什么意思。〔生答,师结合注释讲解字词意思〕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从字词入手,在理解的根底上,才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弄清诗歌表达的主题。学生在理解词语的根底上说诗意,考察了学生的自学才能、理解才能。

四、诗文品读,赏析感悟

1、请大家默读前两句,作者到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的根据在哪里?假如你能说出来,说明你真的弄懂了。

“连”“入”两个动词写出了“寒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黯淡气氛。“楚山孤”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诗人分开朋友时强烈的凄冷孤寂感〕〔板书“凄冷”“孤寂感”〕

【设计意图】诗歌是用来表达诗人内心情志的,在理解诗歌大意之后,还需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仔细品读,一字一词推敲,从而由意象深化理解意境。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汇总10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汇总10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汇总10篇)

篇1: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透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这天,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题。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介绍诗人。

三、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②结合文中解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

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回报交流。

(1)指名读诗。随机学习“壶”字。

再齐读。

(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想一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什么样的雨称为“寒雨”呢?“寒雨”怎样样呢?

“秋风秋雨秋煞人”,“寒雨”不仅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暗淡气氛。

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

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

“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

“玉壶”又是什么样貌呢?

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廉洁。在与好友分别的时刻,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自己呢?

出示写作背景。

阴霾的天气,远离的朋友,再加上众口的毁谤,朝廷的贬谪,诗人没有退却,而是勇敢的应对一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模板(共3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模板(共3篇)
3、最后一句是运用了表现了作者
4、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坚强冰心
孤乐观玉壶
第2篇: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内容】
【体裁】:七言绝句
【格律】:○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寒雨连江夜入吴,
○●○○●●△
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
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
“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
“玉壶”又是什么样子呢?
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廉洁。在与好友分别的时刻,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自己呢?
吟诗,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诵,抑扬顿挫慢慢的吟出诗的韵味。试读。
指名读。
3、拓展延伸。
人生自古重离别。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4、小结:人生自古伤离别。可是,今天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的重逢吗?只要我们心中有彼此,只要我们学会珍惜,离别将不再是忧伤。
三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1、解释:
平明——冰心——
2、《芙蓉楼送辛渐》是朝诗人写的一首人与友人分别的时间是,具体地点是,友人所去的地方是。

芙蓉楼送辛渐逐字稿和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逐字稿和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逐字稿和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名篇之一。以下是送辛渐的字稿和教案设计:

字稿: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背景介绍:

这首诗是王昌龄送别辛渐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和记忆的深刻刻画。

目标与要求:

1. 理解辛渐离别后的心情与思绪;

2. 分析诗人对友谊的看重与感怀;

3. 掌握诗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请学生讲述自己送别亲朋好友时的心情和感受。

2. 分享短片:播放一段相关的短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离别话题的思考。

二、诗文赏析(15分钟)

1. 教师朗读诗歌或播放诗歌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2. 分析诗歌内容和意境:学生分组合作,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和意象,简要概括出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3. 解读诗句:挑选几个重要的诗句,由学生解读其意义和修辞手法(如寒雨连江夜入吴、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情感体验(10分钟)

1. 组织学生以辛渐的角色,写一封回信,表达离别后的思念和对友谊的感悟。

2. 邀请部分学生上台朗诵自己的回信,分享感受。

四、诗歌创作(20分钟)

1. 学生分组,自由发挥,创作一首类似的送别诗歌。可以选择自己的亲友、老师、校园或者其他主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绪。

2. 每个小组选取一位代表上台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与同学们分享。

五、总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和诗歌创作的意义。

2. 学生回答问题:你在本节课中有何收获?你对友谊和送别的理解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第1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孤”揣摩作者内心情感,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

走进诗人内心,揣摩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大屏幕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你读出了什么?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别董大》高适

《赠汪伦》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2.汇总离别诗里的名句,读,你读出来什么?

自古离别多惆怅,有辛酸,有无奈,有思念,有嘱托……有这样一位

诗人,他也提笔写下了一首离别诗,他一改以往离别时悲怅的笔调,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品味个中滋味。

3.老师板书芙蓉,强调写法,

“”芙蓉”即木芙蓉,一种植物,本是荷花的别称,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里指的解释即为荷花,不过宋代以后,很少有人将荷花唤作芙蓉了。

4.生齐读课题,出示全诗。用一句话说题目的意思。谁送谁?哪儿送?芙蓉楼在哪儿?

二、初步感知诗歌,熟读诗歌,把握韵律。

1.提示“壶”,部首:士

2.自由读诗3遍。读准字音,诗句读通顺。

抽生读,师点评。

A:(微笑)嗯,读得好!字字落实,比如“平明”的“两个后鼻韵”,她读准了,再比如“夜入吴”“如相问”的“如”翘舌音的,她也读准了,读得真好!谁再来读一读?不但读得字字落实,而且要读出古诗特有的那种味道。尤其是前后鼻韵读得好。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5篇 芙蓉楼送辛渐详细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5篇 芙蓉楼送辛渐详细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5篇芙蓉楼送辛渐详细

教案

下面是分享的《芙蓉楼送辛渐》教案5篇芙蓉楼送辛渐详细教案,供大家品鉴。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1

教材简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因为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诵读,教师范读,材料补充,教师引导补白等多种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个性化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2.过程与方法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重点

能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

能在不断的补白及小练笔的过程中感悟作者内心,理解人物品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

1.谈话: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

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10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10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10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透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这天,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题。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介绍诗人。

三、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②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

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回报交流。

(1)指名读诗。随机学习“壶”字。

再齐读。

(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想一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什么样的雨称为“寒雨”呢?“寒雨”怎样样呢?

“秋风秋雨秋煞人”,“寒雨”不仅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

离别的暗淡气氛。

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

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

“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

“玉壶”又是什么样貌呢?

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廉洁。在与好友分别的时刻,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自己呢?

出示写作背景。

阴霾的天气,远离的朋友,再加上众口的毁谤,朝廷的贬谪,诗人没

有退却,而是勇敢的应对一切。

所以,临别之时,王昌龄坚强地对辛渐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第1篇】

教学技能: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

1、会认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搜集王昌龄的诗歌,或者关于送别的诗歌。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

2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

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

板题——读题

二、学习古诗:

1 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 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 再读,要求:连贯。

4 赛读,(分小组进行)。

5 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

(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播放配乐FLASH,师范读(出示朗读记号),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4)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6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

(3)播放配乐FLASH,指名配乐读。

7 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

(1)试背——互背

(2)指名背——齐背。

(3)学生个人诵读展示。(配乐)

芙蓉楼送辛渐逐字稿和教案【六篇】

芙蓉楼送辛渐逐字稿和教案【六篇】

芙蓉楼送辛渐逐字稿和教案【六篇】

第1篇: 芙蓉楼送辛渐逐字稿和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透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这天,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题。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介绍诗人。

三、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②结合文中解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

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回报交流。

(1)指名读诗。随机学习“壶”字。

再齐读。

(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想一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什么样的雨称为“寒雨”呢“寒雨”怎样样呢

“秋风秋雨秋煞人”,“寒雨”不仅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暗淡气氛。

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

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

“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

“玉壶”又是什么样貌呢

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廉洁。在与好友分别的时刻,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自己呢

出示写作背景。

阴霾的天气,远离的朋友,再加上众口的毁谤,朝廷的贬谪,诗人没有退却,而是勇敢的应对一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与反思第1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古典音乐,教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

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的光辉。本学期我们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感受了《诗经·采薇》中远征战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诗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心情;宋代词人辛弃疾那忘怀于大自然中所得到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着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二、知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了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三、释题。

师: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

三、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过渡: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辛渐即将回到家乡,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送行,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诗人在芙蓉楼送别好友的情景。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一):

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透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这天,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题。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介绍诗人。

三、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②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

么。

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回报交流。

(1)指名读诗。随机学习“壶”字。

再齐读。

(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想一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什么样的雨称为“寒雨”呢?“寒雨”怎样样呢?

“秋风秋雨秋煞人”,“寒雨”不仅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暗淡气氛。

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

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

“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第1篇】

教学技能:

《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

1、会认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搜集王昌龄的诗歌,或者关于送别的诗歌。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

2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

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

板题——读题

二、学习古诗:

1 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 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 再读,要求:连贯。

4 赛读,(分小组进行)。

5 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

(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播放配乐FLASH,师范读(出示朗读记号),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4)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6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

(3)播放配乐FLASH,指名配乐读。

7 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

(1)试背——互背

(2)指名背——齐背。

(3)学生个人诵读展示。(配乐)

(4)集体诵读(配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教案与反思(推

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教案与反思第1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一、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⒈自读,读准确,读流利。

⒉借助注释想想诗句的大体意思。

⒊多种形式朗读。

二、自主交流,理解诗意

⒈自主理解字义:

寒雨:寒冷的雨。连江:满江。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平明:清晨。客:指辛渐。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孤:独自,孤单一人。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⒉交流诗句之意:昨夜,秋雨绵绵洒满吴地江天。清晨送走友人只留下孤独的楚山。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纯洁。

三、品读诗文,赏析感悟

⒈品读前两句诗

⑴请大家默读前两行,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雨:什么时候

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的?诗中还暗含着两个人物)

⑵“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表现一种怎样的气氛?(“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暗淡气氛。)“楚山孤”表达作者怎样是情感?(表达诗人离开朋友时的强烈的凄冷孤寂感。)

⑶前两行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诗)

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这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下册读诗词背诵(3)

《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

3、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一、揭题

⒈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后人誉王昌龄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作品有《王昌龄集》。

2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另一首为“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

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⒈自读,读准确,读流利。

⒉借助注释想想诗句的大体意思。

⒊多种形式朗读。

三、自主交流,理解诗意

⒈自主理解字义:

寒雨:寒冷的雨。连江:满江。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平明:清晨。客:指辛渐。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孤:独自,孤单一人。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⒉交流诗句之意:昨夜,秋雨绵绵洒满吴地江天。清晨送走友人只留下孤独的楚山。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纯洁。

四、品读诗文,赏析感悟

⒈品读前两句诗

⑴请大家默读前两行,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雨: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的?诗中还暗含着两个人物)

⑵“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表现一种怎样的气氛?(“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暗淡气氛。)“楚山孤”表达作者怎样是情感?(表达诗人离开朋友时的强烈的凄冷孤寂感。)

⑶前两行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一

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出示古诗)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这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行。

师: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后来因事被贬滴岭南,在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蔚,龙标镇非常偏僻,曾有许多的官员被贬于此地。他一生生壮志未酬,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

⒉品读后两句诗

⑴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的感受。(诗人还在写自己的离愁别恨吗?诗人笔锋一转,从凄冷孤寂中振作起来,表明自己的信念。)

⑵抓字眼:诗人没有再过多地抒发离愁别绪,而是借辛渐向远在洛阳的亲友表明自己的信念。那么,诗人是想表明自己的什么呢?(不因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即高洁清廉。)哪些字词告诉了你诗人的信念?冰心:从字面可以解释为?诗人想用他说明什么?

玉壶: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

⒊归纳主题:《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表白,不仅烘托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

强的性格,表明诗人永葆高洁清廉品质的崇高气节。

⒋表达手法: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⒌指导背诵。

五、拓展总结

⒈人生自古重离别,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山中送别》、《赠汪伦》)

⒉总结:人生自古伤离别。可是今天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的重逢吗?只要我们心中都有彼此,只要我们懂得坚持,只要我们学会珍惜,我们的离别将不再是悲伤。

六、作业:背诵古诗

七、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七绝圣手

诗家天子王江宁

屡遭贬谪

一片冰心在玉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