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行速度理念的西部地区公路线形设计及安全评价技术研究-报告简本.doc

合集下载

基于运行车速的公路线形设计安全评价

基于运行车速的公路线形设计安全评价

基于运行车速的公路线形设计安全评价
胡圣能;邱攀;吴勇
【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30)004
【摘要】公路的安全性是公路设计追求的目标之一,公路设计指标与车辆实际运行速度的匹配是其中的关键.根据对公路实际运行速度的检测数据分析,建立了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车辆运行速度预测模型,提出了线性设计的安全评价标准,同时提出了将运行速度安全标准运用到公路设计的具体方法.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胡圣能;邱攀;吴勇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潢川交通局,河南,潢川,4651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2.3
【相关文献】
1.运行车速理论在公路线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J], 王火明;孙连军;王强国
2.运行车速检验在公路线形设计中的应用 [J], 周泽和;陈震;李海斌
3.基于运行车速的公路线形设计质量评价 [J], 高建平;郭忠印
4.基于运行车速的山区公路线形设计方法探索 [J], 尹辉
5.基于运行车速的公路线形设计思路核心要点构架 [J], 方钰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运行速度的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探讨

基于运行速度的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探讨

基于运行速度的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探讨摘要:公路线形设计应使线形连续、指标均衡,使汽车行驶安全、舒适,线形设计的质量对公路的运营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基于运行速度的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

关键词:线形设计;设计速度;运行速度;安全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增长,公路建设突飞猛进。

但同时伴随着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趋严重,交通事故死忙的绝对数儿年来高居世界第一,2005年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死忙人数98378人,受伤人数469911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8亿元。

这其中有的是与公路的线形设计质量有很大关系的。

下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基于运行速度的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

一、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运行速度V 85:在特定路段长度上测定的第85个百分点上的车速。

即在干净、潮湿条件下, 85%的驾驶员行车不会超过的速度。

运行速度V 85的确定, 一般可由调查点绘制的运行速度累计分布曲线求得。

运行速度法的设计流程是在前期确定的初始平纵面线形的基础上,通过运行速度预测模型推算各路段的运行速度,并以此为标准检验和修正初期平纵几何设计,最终确定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设计参数。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 T G B 01- 2003)中,已引入了运行速度的概念,并建议在速度变化路段、爬坡车道、超高等受限制路段进行运行速度检验。

路线线形设计应使运行速度V 85大于设计速度V :且运行速度V 85与设计速度V之差小于20 km h,相邻设计路段的线形指标应逐渐变化,当速度梯度小于10 km h 100 m时,认为是连续的。

当不符合上述条件时,应调整平纵面线形。

我国《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推荐了两种运行速度计算方法。

方法一采用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公路运行速度研究”课题成果,方法二采用澳大利亚运行速度计算法。

表1、2列出了直线与大半径(R > 1 000 m )、小半径(R 2500 m ,半径大小对事故率的影响不明显。

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安全性评价

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安全性评价

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安全性评价何桥敏【摘要】@@%公路线形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公路运行安全.文中针对基于设计速度的公路路线设计方法的局限性,参照JTG/TB05-2004《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结合实体工程,通过计算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差值、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差值对线形安全性进行分析,优化公路线形设计.【期刊名称】《公路与汽运》【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公路交通;交通安全;运行速度;设计速度;安全性评价;协调性评价【作者】何桥敏【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湖北武汉4302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2公路线形设计对公路安全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许多交通事故主要是由于线形组合不当、相邻路段之间运行速度差较大而导致的。

公路线形设计要满足汽车安全行驶要求,注重平、纵线形的合理组合及线形指标的合理选取,保证线形连续性、均衡性、一致性等。

线形设计的一致性可通过运行速度的协调性来体现。

该文在基于设计速度设计的高速公路路线基础上,结合动态的运行速度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为路线线形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1 运行速度预测及评价1.1 运行速度的计算根据JTG/TB05-2004《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将路段划分为直线段、纵坡段、平曲线段、弯坡组合段4个不同类型的路段(见表1)。

初始运行速度v0一般可通过现场观测预测路段获得,在无条件对预测路段进行观测时,根据设计速度,按照表2估算初始运行速度作为预测路段的初始运行速度v0。

运行速度可以按照JTG/TB05-2004《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提供的运行速度计算模型来测算。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当初始运行速度v0小于期望速度vs时为变加速过程,直到达到期望速度后匀速行驶。

期望速度是指在特定道路条件,车辆不受其他车辆约束的情况下,驾驶员希望达到的最高“安全”速度。

当汽车在平直线上行驶时,运行速度可参照JTG/TB05-2004《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公式B(1).0.2-1和表B(1).0.2-2进行预测。

公路线形评价与运行速度预测研究的开题报告

公路线形评价与运行速度预测研究的开题报告

公路线形评价与运行速度预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公路线形评价和运行速度预测是公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重要问题,在公路工程的设计、建造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保证公路交通的安全、高效运行和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面临着的问题是,如何评价公路线形质量,预测公路运行速度,提高公路运行效率和经济性等问题。

因此,本论文选取公路线形评价与运行速度预测研究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提高公路建设的效率和经济性,为公路交通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公路线形评价和运行速度预测理论和方法,对公路的线形质量和运行速度进行评价和预测研究,探索如何通过优化公路线形设计和运营管理,提高公路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从而实现公路交通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1.为公路设计、建造和运营提供科学、准确的评价和预测方法,提高公路工程的设计质量和运营效率。

2.为公路交通安全和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促进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论文拟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公路线形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包括道路横断面、纵断面和平面形状等方面的评价方法和指标研究。

2.公路运行速度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包括基于交通流理论的速度预测模型和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等。

3.基于线形评价和速度预测模型的应用研究,包括提高公路运行效率和经济性的案例分析和探讨等。

本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数学统计及模拟分析等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本论文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1.结合公路线形质量评价和运行速度预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方案。

2.基于交通流理论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建立了公路运行速度预测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和实用性。

本论文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1.提供了科学、准确的公路线形评价和运行速度预测方法和指标,为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和决策支持。

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路线设计安全性评价研究

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路线设计安全性评价研究

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路线设计安全性评价研究摘要:采用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公路几何设计指标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常用于指导设计阶段优化平纵技术指标或为采取必要的交通安全技术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本文采用运行速度V85计算方法,模拟路段运行预测速度,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运行速度修正,最后并进行相关评价。

关键词:公路路线设计;安全性评价;运行速度运行速度协调性一般指线形设计的协调性,即线形技术指标与设计速度和运行速度的协调性。

该评价工作的分析结论能够较好地平衡设计指标与通车后车辆实际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行驶状态的突变和不均衡,减少因线形设计缺陷带来的行车安全问题。

开展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协调性评价两个方面的工作。

本文依托某高速公路项目进行路线安全性评价,该项目路线全长86.68Km,所采用的线形与现场地形匹配相对协调,指标运用较为均衡,设计协调性相对较好。

但沿线地形较为复杂,主线走廊带内需避让调整的干扰因素较多。

1运行速度预测1.1预测方法及数据预处理根据划分的路段(分析单元)、数学预测模型和方法,分别对小型车、大型车及正反方向开展运行速度计算,为了使预测的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还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具体方法如下:1、对于连续纵坡路段,相关研究成果表明,车辆在下坡速度达到期望值V e 附近时,驾驶员会自动控制速度,本项目设计速度80Km/h山岭区路段小客和大货车最高车速分别会控制在110Km/h和80Km/h左右。

2、连续上坡路段或者连续弯道减速路段(指设计速度80Km/h山岭区路段),相关研究成果表明,根据车辆在正常荷载的情况下,小客车和大中型货车最低车速分别为75Km/h和40Km/h左右。

本报告运行速度分析结果显示小客车最低车速正反方向分别为78Km/h和68Km/h;大型货车正反方向分别为50Km/h和58Km/h。

1.2运行速度分布情况评价1、推荐设计速度80Km/h路段,小型车预测运行速度基本维持68Km/h~110Km/h,大型车预测运行速度基本维持50Km/h~80Km/h。

地区公路交通安全评价研究报告简本

地区公路交通安全评价研究报告简本

道路交通事故是世界性的灾害和世界性难题。

2005年,全国发生的可统计的道路交通事故共450254起,造成98738人死亡,56万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

我国的西部地区经济水平落后,地形环境复杂,公路交通条件差,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率和严重度较高,是我国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灾区。

交通事故是人、车、路和环境动态系统失调的结果。

国外对四种因素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的程度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得出:路的因素占30%左右!我国的公路尤其是西部地区公路其交通安全状况如何?其安全问题是什么?各等级公路如何评价其交通安全性?这都需要全社会认真思考和认真回答。

因此就交通部门而言,亟需根据我国的交通特点、地形特征和交通动态系统中人、车、路及环境的交通特性,着重从“路”方面,研究与我国交通特色相适应的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1 研究目标根据国外进行“交通安全评价”的经验,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探索适用于“规划、设计阶段、拟投入运营阶段”与“运营阶段”的安全评价方法,并推广应用。

一方面通过“规划、设计阶段、拟投入运营阶段”的安全评价,将“安全”的理念和技术措施融入设计,事先预防可能产生的事故隐患;另一方面通过“运营阶段”进行安全评价,对实际公路的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排查存在的隐患,通过公路危险路段的综合治理措施,特别是有效的工程治理技术与措施来改善公路行车条件,提升公路安全水平。

本项目希望达到以下目的:(1)通过科学设计、精心组织、深入实践的交通安全调查,对我国的交通安全现状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

对我国公路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和成因分析,弄清公路交通事故的特征和成因,为预防交通事故提供依据。

(2)对我国的交通安全状况进行分析,以西部地区为重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交通安全评价体系和一套易于操作的、科学的交通安全评价方法,为提高我国的交通安全水平提供可操作的方法。

2 合同落实情况项目2003年11月开始,按合同规定的年度计划展开,至预定日期全部完成了合同规定的研究内容,其中部分研究超出合同规定的工作量,课题达到合同规定的研究目标。

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公路线形安全性是指道路的线形特征是否符合行车安全的要求,包括水平曲率、坡度、路段长度等因素,它对行车安全和交通流畅性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善于评估公路线形安全性,掌握公路线形特点,能够提高公路设计的质量,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成为公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问题及目的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体系是指根据公路线形设计特点,建立相应系统的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系统,从而评估道路设计的线型安全性,为中小型公路设计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较为综合的评价体系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公路线形安全性:1.水平曲率评价:水平曲率是指公路路段中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沿路线的曲率变化规律,可以评估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驾驶员的视觉舒适度。

2.坡度评价:坡度是指公路纵断面的高差或坡率状况,可以评估车辆过坡的便利度、制动功率需求以及驾驶员的驾驶舒适度。

3.路段长度评价:路段长度是指沿线行程中的路段长度,也可以是研究路段单一施工尺度分类的基础。

本研究旨在针对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建立适合国情的综合评价体系,以期改善公路线型设计表现。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调研、案例研究和数据分析等方法,综合运用一定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为主线,建立线型安全性评价模型,以数学模型为基础,讨论影响公路线形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并在模型基础上进行问题分析和预测研究,找出影响公路线型安全性的内部与外部因素,提出改进措施。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将根据公路线型特征的不同,研究对象从单一施工尺度拓展到多种设计要素,以国内最大的高速公路及国道等道路为样本调查数据,建立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线型设计特点结构和设计流程进行分析,全面掌握公路线形工程设计水平及其提高方向。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将建立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针对公路线造型的优化建议,进一步完善公路规划,为公路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方针,提升公路设计水平,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推动我国公路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西部地区某二级公路工程设计理念及特点

西部地区某二级公路工程设计理念及特点

西部地区某二级公路工程设计理念及特点摘要:目前我国公路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只注重路基范围内的设计,而忽视了路基以外设计因素,设计方法未做到精细设计化,生搬硬套规范标准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导致设计创新理念不足,不能灵活应用技术规范指导设计。

针对此现象,在西部地区某二级公路在勘察设计过程中,按照本地地域特点、沿线自然景观要求和项目需求,适时加入符合该项目特点的公路设计新理念,使该项目在建成后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好项目功能作用。

关键词:工程公路设计理念1 引言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全面推进,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西部地区大规模公路建设还将持续进行。

因此如何提高公路设计质量,不断更新设计理念,适应时代需求,针对工程设计遇到的不同难点,体现工程设计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将是今后公路设计人员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本文结合西部地区某二级公路项目设计过程中的理念及做法进行小结,为公路设计人员在设计理念提升方面提供参考。

2 项目概况该项目路线起点位于张掖市甘州区S213线K10+000处,途径甘浚镇、红山口、梨园桥、康乐乡、青龙、白庄子,终点位于肃南县老虎沟,路线全长90.573 Km。

该项目是青海省连接肃南县、张掖市以及河西走廊的便捷通道,也是省道220线与国家高速G30线的连接线,建成后将使地方干线公路网与国道主干线有机结合,使省际间的公路连接线更为畅通。

同时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每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旅游业成为当地政府收入来源之一。

所以本公路的建设对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 设计理念及做法3.1 公路线形设计体现“安全、经济、舒适、美观、环保”设计理念公路线形是直线与曲线连接而成的空间立体线形。

线形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面对复杂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工程量艰巨、环境保护工作难度大等因素,如何使得公路设计做到安全、经济、舒适、美观、利于环境保护是本项目的设计重点,公路路线设计指标的选取以及线形指标的均衡性对交通安全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运行速度在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运行速度在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运行速度的分析主要是在安全性评价的设计和运营阶段。在设计阶段,包括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和设
运行速度在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329
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两方面;在运营阶段,评价内容同设计阶段,差别就是设计阶段是使用预测方 法计算运行速度,而运营阶段使用的是经过实测的速度数据(条件不具备的时候也可以使用预测数据)。
社,2004. [4]原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5]池坤敏.现代公路设计理念[J].山西建筑,2007,5:274—275.
4运行速度分析路段划分原则
由于公路线形的多样性,需要对运行速度预测路段进行划分。根据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的大小将整条 路线划分为直线段、纵坡段、平曲线段和弯坡组合段等若干个分析单元,每个单元的起、终点为预测运行速度 线形特征点,具体的划分原则见图1所示‘2|。
图1分析段落划分
5运行速度的计算方法 运行速度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①依据数学模型进行速度预测,简称“模型法”;②依据图表读取路段 运行速度,简称“图表法”。这两种方法中,采用模型法计算的结果较为准确合理,人为因素影响小,而图表法
3.1 驾驶入行为 驾驶人在公路的直线段和曲线段行车,会采取不同的驾驶行为。在直线段和半径大于临界半径的曲线
段上,驾驶人的行为取决于路段长度、初速度和车辆加速性能。若路段很短,则保持初速度;在较长路段上则 会加速直至终速,然后一直以这一速度行驶。驾驶人在达到曲线后,若曲线半径大于临界半径,则作为直线 处理;若小于临界半径,则会在回旋线内减速,直至达到其认为对前方圆曲线安全的速度,并保持该速度匀速 行驶。
关键词:运行速度安全性评价线形连续性
1引言
目前,我国公路线形设计采用设计速度(计算行车速度)作为技术标准,它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几乎所有 公路几何设计参数,直接影响着公路的营运安全与效率。公路线形是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和横断面的集合 体,在空间上,它是由长度、高度和宽度共同确定的三维立体线形;考虑时间因素,则是与行驶速度密切相关 的四维线形,因此,车辆的行驶速度与公路线形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公路线形设计要考虑车辆的行驶速度。 随着汽车尺寸的加大、性能的改进,设计速度作为公路线形设计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目前由设计 速度导致线形设计可能出现的问题有:①线形设计缺乏连续性和一致性;②车辆实际行驶速度与设计速度不 一致,相邻速度差增大;③交通事故率增加[1]。因此,在实际的公路线形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考虑并采用运行 速度作为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基于运行速度的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探讨

基于运行速度的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探讨

基于运行速度的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探讨摘要:公路线形设计应使线形连续、指标均衡,使汽车行驶安全、舒适,线形设计的质量对公路的运营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基于运行速度的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

关键词:线形设计;设计速度;运行速度;安全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增长,公路建设突飞猛进。

但同时伴随着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趋严重,交通事故死忙的绝对数儿年来高居世界第一,2005年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死忙人数98378人,受伤人数469911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8亿元。

这其中有的是与公路的线形设计质量有很大关系的。

下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基于运行速度的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

一、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运行速度V 85:在特定路段长度上测定的第85个百分点上的车速。

即在干净、潮湿条件下, 85%的驾驶员行车不会超过的速度。

运行速度V 85的确定, 一般可由调查点绘制的运行速度累计分布曲线求得。

运行速度法的设计流程是在前期确定的初始平纵面线形的基础上,通过运行速度预测模型推算各路段的运行速度,并以此为标准检验和修正初期平纵几何设计,最终确定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设计参数。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 T G B 01- 2003)中,已引入了运行速度的概念,并建议在速度变化路段、爬坡车道、超高等受限制路段进行运行速度检验。

路线线形设计应使运行速度V 85大于设计速度V :且运行速度V 85与设计速度V之差小于20 km h,相邻设计路段的线形指标应逐渐变化,当速度梯度小于10 km h 100 m时,认为是连续的。

当不符合上述条件时,应调整平纵面线形。

我国《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推荐了两种运行速度计算方法。

方法一采用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公路运行速度研究”课题成果,方法二采用澳大利亚运行速度计算法。

表1、2列出了直线与大半径(R > 1 000 m )、小半径(R < 1 000 m )曲线路段的运行速度。

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线形设计评价方法探析

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线形设计评价方法探析

问 , 且 长 度 小 于 临 界 值 时 , 则 该 直 线 视 为 短 直 线 , 车 辆 在 此 路 段 上 的 运 行 速 度 保 持 不 变 。 在 任 选 一 个 方 向 进 行 第 一 次 的 运 行 速 度 。 测 算 时 ,首 先 要 推 算 与 设 计 路 段 衔 接 的 相 邻 路 段 速 度 , 作 为 本 路 段 的 初 始 运 行 速 度 , 然 后 根 据 所 划 分 的 路 段 类 型 , 按 平 直
的 速 度 。 设 计 采 用 车 速 越 低 , 出 现 这 种 现 象 的 机 率就 越 大 。
3 运 行 速 度 的 影 晌 因 素 、
众所 周知车 辆 的行驶速 度受 公路类 型 , 公 路 的 平 面 线 形 、 纵 坡 坡 度 与 坡 长 、 行 车 道 宽 度 与 侧 向 净 空 、 车 辆 的 动 力 性 能 、 交 通 量 与 交 通 组 成 、路 面 状 况 与 交 通 管 理 控 制 措 施 、环 境 气 候 因 素 , 出 行 距 离 与 驾 驶 员 行 为 特 征 等 诸 多 参 数 的 影 响 。 例 如 交 通 量 的 大
小 就 反 映 了道 路 上 其 它 车 辆 对 驾 驶 员 选 择 行
度 运 用 不 当 ,不 仅 会 破 坏 线 形 的连 续 性 , 也 不 便 达 到 线 形 设 计 自身 的协 调 。 圆 曲线 具 有 很 多 优 点 , 但 处 理 不 好 ,不 仅 会 使 线 形 显 得 曲折 , 使 驾 驶 员 判 断 失 误 , 造 成 不 必 要 的 加 速 或 减 速 , 甚 至 导 致 交 通 事 故 ; 同 时 线 形 零 乱 会 使 驾 驶 员 有 不 舒 适 感 , 对 行 车 安 全 具 有 潜在的危险性 。 ② 纵 断 面 因 素 的 影 响 : 纵 断 面 由 匀 坡 线 和 竖 曲 线 组 成 ,纵 断 面 对 运 行 速 度 有 很 大 的 影 响 , 特 别 是 坡 度 和 坡 长 。纵 断 面 的 匀 坡 线 的 坡 度 和 坡 长 对 运 行 速 度 起 控 制 作 用 。 定 性 的 说 就 是 纵 坡 越 陡 , 运 行 速 度 越 低 。 竖 曲 线 上 对 运 行 速 度 影 响 的 主 要 是 竖 曲 线 半 径 。 半 径越 小 ,运 行 速度 越 低 , 反 之越 高 。 ③ 横 断 面 因 素 的 影 响 : 公 路 横 断 面 组 成 要 素 较 多 , 主 要 包 括 行 车 道 、 路 肩 、 中 间 带 、 超 高 、加 宽 和 建 筑 限 界 等 部 分 , 这 些 组 成 要 素 对 运 行 速 度 都 有 影 响 。 一 般 来 说 ,车 道 宽 些 有 利 于 安 全 。 双 车 道 的 路 面 宽度 大 , 其 事故 率 比的路面 低的 多。在 较宽路 面上 , 驾 驶 员 的 心 理 紧 张 程 度 没 有 窄 路 面 那 样 紧

采用运行速度对公路路线进行安全性评价实践

采用运行速度对公路路线进行安全性评价实践

采用运行速度对公路路线进行安全性评价实践摘要在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当中,做好路线的确定与评价是一项重点工作内容,其主要目的即是对路线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在实际评价当中,也具有较多的评价内容,其中,运动速度可以说是开展评价的关键参数。

在本文中,将就采用运行速度对公路路线进行安全性评价实践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运行速度;公路路线;安全性评价前言在道路建设当中,线形设计是其中的基本设计方式,在实际道路线路安全性评价当中,如何在设计阶段消除安全隐患、解决安全问题则成为具体安全性评价当中的关键性内容。

在传统路线设计当中,更多是通过孤立、静止的方式对标准当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套用,并因此在实际评价效果以及准确性方面存在不足。

在本研究中,则在设计公路路线的基础上通过动态速度为指标开展安全性检验,在发现隐患问题之后及时进行修改,以此实现公路行车安全性的提升。

1 运行速度预测评价1.1 预测指标对于道路车速来说,其离散性以及连续性特征的存在将直接对道路的交通安全水平产生影响,这也符合道路线形设计的均衡性以及一致性理论。

当具有良好道路线形设计且道路上车辆具有均匀、连续运行速度时,道路也将具有更好的安全状况。

在该种情况下,通过运行速度的应用则能够实现道路线形变化指标的体现,通过公路安全性同速度特征指标关系的建立实现道路设计的一致性评价:第一,速度差与速度梯度。

在世界范围内很多的车辆统计研究成果当中都表明,车辆的速度变化情况同事故发生频率具有直接相关的特征。

美国的Solomon在1964年就通过交通观测的方式对不同道路断面的事故率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并对最初的事故同车速间的模型进行了建议,即当车辆平均车速偏差与以及运行速度越大时,道路所具有的事故率将越高。

此外,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当速度梯度越大时,则将具有更大的事故率;第二,运行速度同设计速度差。

在车辆运行中,其运行速度同道路所处的地形以及环境具有密切的关联,即无法同路线的设计车速始终保持一致。

基于运行速度的山区双车道公路线形的安全评价与改善的开题报告

基于运行速度的山区双车道公路线形的安全评价与改善的开题报告

基于运行速度的山区双车道公路线形的安全评价与改善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公路交通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山区双车道公路由于其多弯多坡等路段特点,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更高,安全问题也更为突出。

因此,对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安全评价和改善非常必要和重要。

而针对山区双车道公路线形,尤其是基于运行速度的安全评价和改善,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通过探究在双车道公路的设计、建设、改善等方面应采取何种措施来提高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安全性,并从基于运行速度的角度进行安全评价,对指导相关决策和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因此,本研究旨在利用现有的信息和技术手段,对山区双车道公路线形的安全评价和改善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针对其特点和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以提升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安全水平和质量。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山区双车道公路的特点与现状:分析山区双车道公路线形的特点,了解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基于运行速度的安全评价标准:综合运用国内外相关标准和研究成果,从运行速度的角度制定山区双车道公路安全评价标准。

3. 安全评价方法和模型:针对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具体情况,建立基于运行速度的安全评价模型,进行模拟和分析。

4. 安全改善措施和建议:以实际案例为基础,探究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的安全改善措施和建议,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建议。

本研究采取文献调研、实地考察、数据分析、数学建模等方法进行。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预计本研究旨在达到以下成果和意义:1. 建立基于运行速度的安全评价标准:提供安全评价标准,为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安全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建立基于运行速度的安全评价模型:提供安全评价模型,为相关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3. 提出针对不同问题的具体安全改善措施和建议:为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安全改善提供具体的技术和管理建议。

4. 推动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安全发展:提高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安全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线形评价方法探讨

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线形评价方法探讨

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线形评价方法探讨摘要:公路线形设计是否合理是直接影响到公路运行安全的根本性问题。

公路线形必须符合汽车行驶特性的要求,保证公路线形指标的均衡性、一致性和线性的连续性,以满足汽车高速及安全行驶的需要。

本文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路线设计及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以便在进行下一阶段设计时能进一步提高线形设计的安全性,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运行安全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公路;线形;设计方法;评价方法;连续性;安全性Abstract: highway alignment design is reasonable is directly affect the highway safety oper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Highway alignment must compl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vehicle driving characteristics, ensure highway alignment index balance, consistency and continuity of linear, in order to meet the car high speed and the needs of the safe driving.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operation speed of highway route design and evaluation method in research, so that in the next stage design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alignment design, and to better implement people-oriented, operation safety of the design concept.Keywords: highway; The linear; Design method; Evaluation method; Continuity; safety引言近几年随着交通部公路建设理念“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提出,公路交通安全得到行业主管部门和设计、工程及交通运营管理等相关单位的高度关注,为降低我国公路交通事故率采取了一系列防治和政治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仍然高居世界第一,交通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基于 BIM 的道路线形设计及安全评价方法概述

基于 BIM 的道路线形设计及安全评价方法概述

基于 BIM 的道路线形设计及安全评价方法概述摘要:BIM 技术是工程建设领域继CAD 技术之后又一次新的突破,它实现了二维建造转向多维建造,在建筑、道路、市政管廊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市政道路项目具有空间跨度长及周边地形变化多样等特点。

利用 BIM 技术对市政道路工程沿线地形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项目性质和功能要求建模,从而实现三维可视化。

这样一方面可确保整个项目的设计优化,更加直观地指导施工,节约项目投资,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模型评价道路线形设计效果,确保交通安全。

关键词:BIM;道路线形设计;安全评价引言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政道路建设对我国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线形设计作为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受到周边地形地貌、地质、管线、建筑等众多因素的制约。

传统二维设计很难有效处理这些问题,设计人员容易顾此失彼,遗漏某些关键因素,造成设计缺陷。

BIM 技术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以三维设计为基础,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均可实现可视化效果,方便设计人员更清晰准确的把握道路线形与周边设施、周边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避免相互冲突,将可能遇见的问题提前处理掉。

BIM 技术理念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BIM 建筑信息模型起源于美国,开始主要应用于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桥梁、隧道、道路、铁路、管廊等其他工程建设行业。

根据《美国国家 BIM 标准》的定义, BIM 是工程设施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也是知识共享信息机制。

通过从工程项目施工前期规划到后期拆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信息。

而且在项目的不同阶段,还可以对 BIM 技术进行实时的信息更新,帮助关联人员从中获取所需的项目资料,也可将项目全生命周期所有资料与信息进行妥善保管。

在市政道路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利用 BIM 技术的可视化优势,将设计成果从二维方式转变为三维立体方式,不仅可以更及时、准确的发现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工程量计算的精确性。

基于运行速度理念的西部地区公路线形设计及安全评价技术研究报告-报告简本

基于运行速度理念的西部地区公路线形设计及安全评价技术研究报告-报告简本

.. . …基于运行速度理念的西部地区公路线形设计及安全评价技术研究报告简本0. 引言而随着公路建设项目的发展,西部地区公路建设面临新的特点和问题,如:指标选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路线设计忽视视线形连续性、路线方案选择与优化时缺少从行车安全角度的评价,面对这些新的困难和问题,如果只是沿用现有的设计方法和理念、以及路线设计技术,显然难以解决的,需要新的设计、评价方法、手段和技术支撑。

再者,近年来公路交通安全问题严峻,对公路设计提出更高的安全性要求,从设计角度出发,在设计阶段对交通安全的重视不够、缺少从动态行车角度对技术指标的安全性验证和检验、无法从驾驶员与乘客的心生理反应的角度对公路路线进行安全性以及舒适性评价、路侧设计与交通安全设施偏于程式化,不能满足安全性需要。

鉴于上述我国西部地区公路建设中面临新的问题和特点,以及我国令人堪忧的严峻交通安全形势,本项目开展对相关专题研究成果(运行速度模型)的分析验证、对表征驾驶员心生理反映的指标进行研究、对路线一致性评价标准进行研究、对主要技术指标进行安全性验证和检验,提出基于运行速度理念的公路路线设计技术和流程,研发高度集成的科学、实用的公路综合性安全评价技术(包括软件系统)等,以实现从设计阶段入手,重视并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水平,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1. 项目基本情况1.1 研究容及考核指标项目主要研究容包括以下方面:. word. …研究报告简本(1)全面研究总结国、外路线设计方法与指标体系(2)研究运行速度、线形设计一致性和驾驶工作负荷等多项安全性评价指标、标准,总结提炼路线设计的安全评价方法与体系(3)研究并集成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设计安全性综合评价技术(4)基于运行速度理念的西部地区公路路线设计方法体系研究(5)研究编写基于运行速度理念的路线设计指南(6)研究开发基于公路运行速度的路线设计软件系统并开展试设计工作1.2 项目实施方案本项目组从研究初始广泛地收集、整理与分析现有国外相关技术资料,为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安全性评价问题研究

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安全性评价问题研究

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安全性评价问题研究论文导读:公路安全性评价是从公路使用者行车安全的角度对公路设施的规划、研究、设计成果或现有公路路况影响行车安全潜在因素进行评价,以达到建成后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事故危害程度的目的。

运行速度是评价线形设计的连续性、均衡性、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采用相邻路段的运行速度差值和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差值进行评价,是设计阶段公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方面。

驾驶员架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注重整个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现按照评价方法对拉萨至贡嘎机场专用公路进行路段划分,并计算不同路段的运行速度,得到运行速度曲线图。

关键词:机场专用公路,运行速度,均衡性,安全性评价0.引言公路安全性评价是从公路使用者行车安全的角度对公路设施的规划、研究、设计成果或现有公路路况影响行车安全潜在因素进行评价,以达到建成后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事故危害程度的目的。

运行速度是评价线形设计的连续性、均衡性、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采用相邻路段的运行速度差值和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差值进行评价,是设计阶段公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方面。

1.评价方法及评价内容1.1评价方法由于道路线形对车辆产生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车速上,因而车速变化的大小也就代表着线形连续和均衡程度。

目前运行速度预测模拟进行线形安全性评价,评价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一致性评价方法,另一种是运行车速之间的一致性评价方法。

利用连续路段运行车速之差进行路线线形连续性和均衡程度评价,这种评价方法作为路线连续性评价的基本法则运用于设计之中。

论文参考网。

1.2评价标准在《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介绍了运行车速进行路线连续性评价标准。

1.2.1运行车速之间的一致性驾驶员架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注重整个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整个线形的连续性体现为连续路段上运行速度的一致性,可通过两个连续路段的运行车速差值的绝对值△V85来进行评价:当相邻单元△V85<10km/h时,运行速度协调性较好,线形连续性好;当10km/h<△V85<20km/h时,运行速度协调性较好,条件允许时宜适当调整相邻路段技术指标,使运行速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10km/h;当△V85>20km/h时,运行速度协调性不好,相邻路段需要重新调整平、纵面设计。

理论运行速度与公路线形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理论运行速度与公路线形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理论运行速度与公路线形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公路交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公路网络的设施状况和交通流量如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安全。

因此,研究公路线形设计及评价方法对于促进交通安全和公路运行效率的提高非常必要。

其中,理论运行速度是评估公路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同时公路线形设计也是影响公路运行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将从这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究公路线形设计对理论运行速度的影响,并提出适合实际应用的公路线形设计评价方法。

具体来说,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分析公路线形设计对理论运行速度的影响因素;2.研究公路线形设计对理论运行速度的影响规律;3.探究现有公路线形设计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4.提出适合实际应用的公路线形设计评价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公路交通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为公众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交通环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公路线形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公路线形设计与理论运行速度的关系;(3)分析公路线形设计对运行速度的影响因素;(4)探究现有公路线形设计评价方法的不足;(5)提出适合实际应用的公路线形设计评价方法。

2.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公路线形设计与理论运行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现有线形设计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典型性的公路路段进行案例分析,分析公路线形设计与理论运行速度之间的联系。

(3)数学模型分析法:根据实际数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探究公路线形设计对理论运行速度的影响规律和影响因素。

四、预期研究结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获得以下成果:1.明确公路线形设计与理论运行速度之间的关系;2.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出公路线形设计的评价方法;3.推广适用于实际的公路线形设计评价方法;4.为公路交通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提供技术支持。

五、工作进度安排1.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研究的具体方向和重点;2.进行文献调研,了解国内外关于公路线形设计及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3.根据文献调研结果,对公路线形设计及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4.采用数学模型和案例分析法,探讨公路线形设计与理论运行速度之间的影响规律和影响因素;5.分析现有公路线形设计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适合实际应用的新型评价方法;6.撰写研究报告,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讨论和归纳。

公路线形安全分析与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公路线形安全分析与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公路线形安全分析与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公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出行的主要方式。

公路安全事关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公路线形是公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
影响着车辆行驶的安全稳定和交通流畅程度。

因此,对公路线形安全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提高公路安全水平、优化公路线形和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研究旨在对公路线形安全进行分析和评价,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1. 公路线形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2. 公路线形安全评价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

3. 公路线形安全评价案例分析。

本研究的目标是:
1. 系统总结公路线形安全的相关理论,明确公路线形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2. 建立公路线形安全评价模型,对公路线形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3. 基于评价结果,提出针对公路线形安全的整改和改进对策。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采集公路线形相关的文献和数据资料。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获取实际公路线形安全情况,结合相关理论和模型,进行公路
线形安全评价。

四、研究意义:
公路线形安全是公路安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的意义在于:
1. 为公路线形安全评价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有效提高公路线形安全保障水平。

2. 为公路改建、建设以及交通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3. 促进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和监督机制的完善。

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线形评价及改善措施研究

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线形评价及改善措施研究

1引言随着交通量的逐年增加,公路工程在设计时对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运行速度是评价公路线形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目前,公路在选择线形指标时,结合预测交通量数据和公路建设等级先定下设计速度,并以设计速度为依据选择平面、纵断面、超高、加宽、视距等参数。

但是在公路运营期间,车辆的运行速并不一定等于设计速度,使得运行速度与线形指标相脱节。

如果运行速度和设计速度差值过大,会导致线形协调性差,容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1]。

因此,本文基于运行速度进一步研究公路线形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价值。

2公路运行速度主要影响因素分析2.1运行速度概念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线形的基本指标,它是指在气象良好的条件下,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人员能够安全、舒适地控制车辆的速度。

但是,路线速度一旦确定就是固定不变的,与实际中车辆的行驶速度可能有很大差异,故JTG 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引入了运行速度的概念,以评价公路线形的安全性。

运行速度V 85是指在良好气候和正常交通条件下,行驶速度累计分布曲线上对应于百分之85分位值的速度[2]。

运行速度能代表公路上所行驶的大部分车辆的状态,利用运行速度来调整线形指标,可以在确保公路行车安全性的同时提高其经济性。

【作者简介】陈勖(1983~),女,湖南长沙人,高级工程师,从事路桥设计与研究。

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线形评价及改善措施研究Highway Route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Based on Running Speed陈勖(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120)CHEN Xu(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Co.Ltd.,Changsha 410000,China)【摘要】为了保证公路路线设计质量,从驾驶员、车、路等要素分析了运行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运行速度的预测模型和公路线形评价单位划分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运行速度理念的西部地区公路线形设计及安全评价技术研究基于运行速度理念的西部地区公路线形设计及安全评价技术研究报告简本0. 引言而随着公路建设项目的发展,西部地区公路建设面临新的特点和问题,如:指标选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路线设计忽视视线形连续性、路线方案选择与优化时缺少从行车安全角度的评价,面对这些新的困难和问题,如果只是沿用现有的设计方法和理念、以及路线设计技术,显然难以解决的,需要新的设计、评价方法、手段和技术支撑。

再者,近年来公路交通安全问题严峻,对公路设计提出更高的安全性要求,从设计角度出发,在设计阶段对交通安全的重视不够、缺少从动态行车角度对技术指标的安全性验证和检验、无法从驾驶员与乘客的心生理反应的角度对公路路线进行安全性以及舒适性评价、路侧设计与交通安全设施偏于程式化,不能满足安全性需要。

鉴于上述我国西部地区公路建设中面临新的问题和特点,以及我国令人堪忧的严峻交通安全形势,本项目开展对相关专题研究成果(运行速度模型)的分析验证、对表征驾驶员心生理反映的指标进行研究、对路线一致性评价标准进行研究、对主要技术指标进行安全性验证和检验,提出基于运行速度理念的公路路线设计技术和流程,研发高度集成的科学、实用的公路综合性安全评价技术(包括软件系统)等,以实现从设计阶段入手,重视并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水平,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1. 项目基本情况1.1 研究内容及考核指标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全面研究总结国内、外路线设计方法与指标体系(2)研究运行速度、线形设计一致性和驾驶工作负荷等多项安全性评价指标、标准,总结提炼路线设计的安全评价方法与体系(3)研究并集成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设计安全性综合评价技术研究报告简本(4)基于运行速度理念的西部地区公路路线设计方法体系研究(5)研究编写基于运行速度理念的路线设计指南(6)研究开发基于公路运行速度的路线设计软件系统并开展试设计工作1.2 项目实施方案本项目组从研究初始广泛地收集、整理与分析现有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为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研究中通过现场实验、观测和室内模拟分析等方法,建立适合我国各等级公路交通特点、驾驶特性和驾驶员心生理反映的公路运行速度的关系模型,路线几何线形一致性模型,提出公路运行速度安全性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以及公路路线安全评价的方法和体系;结合公路路线线形组合、大型工点对车辆实际运行速度、驾驶工作负荷度的影响,提出路线几何设计技术指标的一般推荐值,提出设计时应注重的设计要点和一般原则;结合公路实际项目的路线设计工作需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虚拟仿真(VR)等相关技术,研究开发并集成了公路路线安全综合评价技术;总结提炼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流程和多项安全综合处置措施。

项目总体技术路线见图1-1。

2.关键技术与技术难点本项目研究和解决了如下的关键技术问题:(1)针对公路设计提出多指标安全性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体系本项目通过对公路线形设计指标的行驶安全问题,开展针对公路线形指标一致性的理论研究,同时进行大量室内室外实验,根据不同典型路段、运行速度的变化与事故率的关系分析,以及驾驶员在不同道路条件和车辆运行速度下驾驶工作负荷度变化关系分析,得出不同等级公路线形条件下的安全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为公路路线设计指标的选用和线形搭配提供定量评价与分析,提高公路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为设计出高品质、高安全性的公路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2)研究提出公路路线安全设计指标的一般推荐值研究高速、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双车道公路的运行速度应用模型分布特点,结合各级公路的试设计工作,找出公路平纵横几何指标、线性组合与运行速度间的规律与特点。

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与相关专业设计规范要求下,初步给出在公路研究报告简本初始设计阶段设计人员期望得到的运行速度所应采用的几何设计指标。

指导设计者在工程设计初始方案时就已经考虑设计的一致性,关注几何指标与驾驶行为的一致性等问题。

(3)研发并集成公路运行速度设计的安全性综合评价技术研发基于公路运行速度的路线设计软件系统和设计协调性评价、心生理舒适性评价的集成技术,适用于我国各地区的公路建设项目。

该系统和集成技术与我国目前最为普及的公路辅助设计软件系统集成,直接利用设计的几何数据便可以方便完成运行速度测算分析。

结合不同设计单位的多个依托工程项目公路的应用和修改完善,集成多项评价技术,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

该分析系统可以对不同等级公路进行安全性的审核与评价,解决平纵线形设计和安全评价分析的具体操作和贯彻问题。

该成果技术可以在行业内所有勘察设计和咨询企业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4)总结提炼出基于运行速度理念的西部地区公路路线设计技术与流程引入西部地区公路的运行速度测算结果,利用“公路线形-运行速度-安全性(事故率)关系模型”、“驾驶工作负荷度-公路路线评价模型”对公路线形和设计方案的安全性、舒适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验证和评价;结合本项目另一研究成果“设计一致性的路线安全评价模型”对设计方案或线形指标进行安全性的检验和评价,从而指导线形设计和调整。

通过依托工程的评价技术应用和试设计工作,提出具体公路路线设计的一般设计原则和设计步骤,研究建立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设计指标的运用方法。

总结提炼出基于运行速度理念的公路路线设计技术和流程。

3.项目研究主要成果及创新3.1 主要研究成果(1)承接同期开展的西部交通科技项目“西部地区公路运行速度特征与应用模型研究”,通过现场速度观测对比分析、实际工程项目的安全评价研究和检测,分析和验证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双车道公路以及桥隧、互通区等运行速度模型的准确性,标定了模型中主要参数。

(2)结合多个设计项目的安全性评价实践,研究提出了各模型的适用范围、应用条件和应用方法步骤。

(3)通过研究驾驶员的动态认知过程与认知特点,筛选出表征驾驶员工作负荷度的主要心生理指标;通过理论分析与室内模拟、室外实车实验,建立了驾驶工作负荷模型,提出了基于驾驶工作负荷度的路线安全评价指标分级阀值。

采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多种线形组合的线形指标与驾驶工作负荷度之间的关系模型,首次提出了基于驾驶工作负荷度的路线安全评价标准,创新路线安全性评价方法。

图3-1 驾驶工作负荷随路段参数的变化示意图表3-1 驾驶工作负荷度阈值安全级别小型车大型车驾驶工作负荷度种类指标变化阈值 驾驶工作负荷度种类 指标变化阈值 高风险 路段 高驾驶工作负荷度 K >0.060 高驾驶工作负荷度 K >0.070 低驾驶工作负荷度 K≤-0.012 低驾驶工作负荷度 K≤-0.011 较高风险路段 较高驾驶工作负荷度 0.030<K≤0.06 较高驾驶工作负荷度 0.035<K≤0.070 较低驾驶工作负荷度 -0.012<K≤-0.001 较低驾驶工作负荷度 -0.011<K≤-0.001 安全路段正常驾驶工作负荷度-0.001<K≤0.030正常驾驶工作负荷度-0.011<K≤0.0350 (4)通过分析公路平、纵、横线形指标对公路安全性的影响,研究路段运行车速特征指标与安全性评价指标的关系,首次提出针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路线一致性评价模型和指标(即空间曲率评价指标),建立了一致性评价标准。

空间曲率与事故率呈抛物线关系,如图3-6所示。

26.68270.21440.1503l l I K K =-+式中:I 为事故率(次/百万车公里),l K 为累积空间曲率。

研究报告简本图 3-2 空间曲率与事故率相关性模型根据我国高速公路安全性服务水平的安全性分级标准,当I =0.65次/百万车公里,空间曲率累计值为0.2899,当I =0.8次/百万车公里,空间曲率累计值为0.3283,因此得出基于空间曲率的线形一致性评价标准如表3-2所示。

安全等级 好一般差空间曲率指标l K 'l K '≤0.2899 0.2899<l K '≤0.3283 l K '>0.3283(5)针对双车道公路交通特征,借鉴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结合双车道公路事故预测模型,建立了双车道公路线形一致性评价标准。

事故预测模型的拟合如下,( 3.530.060.040.08)h crk hc expo e λ-+++=⨯其中,h 为路段平曲线用长度加权的弯曲度,hc 为路段货车比例,expo 为交通关联因素,crk 为单位公里接入口个数。

根据事故率标准,并根据单位时间内路段的事故次数平均值与事故率关系,并加以修正,得到相对应的路段的事故次数标准,表3-3为安全性较好的标准范围,表3-4为安全性较差的标准范围。

636510i i I AADT L λ⨯⨯=⨯其中:i λ——单位时间内路段事故数,起/公里年;I ——事故率,起/百万车公里; AADT ——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L i ——路段长度,公里。

表3-4 安全性较差的双车道公路标准(6)在现有公路安全性评价指标(速度差)的基础上,系统引入驾驶工作负荷度和空间曲率评价等指标,建立适用我国各等级公路的综合安全性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通过研究各指标的相互关系、适用性及可靠性,提出安全性评价的推荐性指标和验证性指标,为进一步完善安全评价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对于高速、一级公路设计的安全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见下表3-5。

研究报告简本经过试用筛选后的我国双车道公路路线设计的安全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见下表3-6。

(7)通过对各级公路运行速度模型特征分析,首次提出了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路线几何指标动态取值范围(推荐值)和指标采用原则,丰富完善了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体系。

(8)针对我国现行公路设计方法和技术指标体系,通过对公路运行速度、线形一致性和驾驶工作负荷度分析研究,首次提出了适合我国公路交通特点、驾驶特性和驾驶心生理反映的公路运行速度设计技术和流程。

针对设计速度小于100Km/h的高速和一级公路项目,其设计方法如下图:研究报告简本图3-3 高速、一级公路平纵面设计方法及流程对于我国设计速度大于等于100Km/h的高速公路,仍采用基于设计速度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但对诸如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与坡长限制、视距和加减速车道长度等一些关键性设计指标的选取,都应在原设计速度设计后增加对应的运行速度验算和评价设计指标,要求设计指标适应和满足实际的运行速度,若不满足应进行调整修正。

相对常规设计流程中增加的环节。

图3-4 双车道公路平纵面设计方法及流程(9)编制《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路线设计指南》,为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路线设计技术和流程,以及公路安全性评价技术的的推广应用提供具体指导。

(10)应用运行速度模型,研究开发了适用于各级公路、桥隧等特殊路段的公路运行速度测算分析技术(软件系统),实现自动获取路线几何设计数据、自动划分路段、结点速度测算、速度突变点判定、输出测算分析成果图表等功能;开发路线空间曲率测算、驾驶工作负荷度指标测算等软件技术,为设计者甄别速度突变等问题路段、优化路线、安全设计提供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