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四年级科学《蚯蚓找家》教学设计语文
15蚯蚓找家

15、蚯蚓找家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动物的生存和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对三种鸟的身体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关系的研究,认识动物身体的某些形态特征,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
二.重难点:重点:认识动物身体的某些形态特征,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难点:知道动物的生存和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三. 教具准备:1、有关动物生活与环境的挂图或投影片。
2、啄木鸟、丹顶鹤、鸵鸟及它们的喙、足、爪的特写图片和它们生活及环境的录像带。
3、每组蚯蚓若干条,长方形的盒子(里面涂成黑色并把盒盖的一侧剪掉2厘米),一张同盒底面积一样大的薄膜或吹塑纸,一块黑色湿布或一张吸水纸、干土、湿土。
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们想研究蚯蚓的哪些问题学生讨论确定问题学生讨论解决办法汇报设计方案。
(让学生充分发言,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分组实验1:蚯蚓对明暗环境的反应。
①谈话:请将桌上的扁盒盒底铺一张薄膜或一块吹塑纸,再铺上一块潮湿的黑布,把捉来的蚯蚓放在盒底的中间处,扣上盒盖,过一会,再观察蚯蚓可能爬向哪边。
②学生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提问:蚯蚓适宜在黑暗的环境还是在明亮的环境中生活?⑤小结: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分组实验2:蚯蚓对干湿环境的反应。
①谈话:我们继续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蚯蚓是喜欢潮湿的环境还是干燥的环境。
②提问:怎样创设一个其他条件基本相同只是干湿不同的环境呢?③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④谈话:取实验1用过的纸盒,将盒盖和铺在盒底的湿布拿掉,在盒的左边放干土,右边放湿土,干、湿土中间留下一段距离(约3厘米),把蚯蚓放在干湿土之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
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
提问: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小结: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泥土中。
汇报: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认识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1)学生看图片:课本4页插图或复制的投影片。
教学设计:蚯蚓找家

蚯蚓找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能倾听他人的意见。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爱护蚯蚓。
3、知道蚯蚓适于生活的环境并进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能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难点知道蚯蚓适于生活的环境并进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蚯蚓、干土、湿土、黑布、筷子、一次性手套、实验记录表学生准备:通过实地考察以及查找资料了解蚯蚓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幸运抢答1、同学们,看过幸运52吗?里面有一个环节叫“幸运抢答”,请大家在我的描述中抢答,这是哪种动物?它就是这节课的主人公!(1)、它可以做药材,具有解毒、降血压等功效,消肿片、舒筋活络丸里面就有它。
(2)、它可以做食品,我国的彝族、苗族,历来有用它招待客人的风俗。
日本人喜欢用它做馅饼,把它油炸,就成了南非人的风味小吃。
(3)、它的粪便含有硝酸盐、磷酸盐,可以改良土质,是无需花钱的肥料。
(4)、它的体内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营养极为丰富,可供制作动物饲料。
(5)、生活垃圾、食品工厂的下脚料、树叶、稻草,都是它的美味佳肴,因此很多国家成立了专门的养殖场,每天可处理垃圾150 吨,他们被称为“净化环境”的小卫士。
2、出示实物蚯蚓,关于蚯蚓你了解哪些知识?3、你们想不想摸摸它?什么感觉?活动一:我们来研究蚯蚓的生活环境。
一、猜想蚯蚓可能适合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刚才你们看到的蚯蚓是老师从青岛找来的,我想让他们在枣庄安家落户,你们说蚯蚓可能适合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呢?(学生交流回答。
)刚才只是我们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到的,能不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明我们的猜想呢---对比实验。
相机板书:潮湿--干燥阴暗—明亮疏松—硬实二、设计对比实验证明蚯蚓适合的生活环境。
1、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主题。
2、老师向学生介绍准备的材料,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制定实验方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蚯蚓,每个小组十条、手套、筷子、各种土、深颜色的布。
四年级下册《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设计对比试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
2、过程与方法:关爱生命,实验完毕吧蚯蚓放归大自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动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会设计对比试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
教学难点:
知道动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纸盒黑布蚯蚓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
活动一: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1、学生结合挖蚯蚓的体验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
2、组织学生交流。
3、老师提问:“怎么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4、做实验。
(1)学生汇报试验中控制的实验条件,哪些条件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不同的。
(2)如果蚯蚓离开潮湿、阴暗的环境,它会怎么样呢?
(蚯蚓必须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里,否则将无法生存。
)
5、蚯蚓的“六喜六怕”生活习性。
六喜:喜阴暗喜潮湿喜安静喜温喜甜、酸味喜同代同居
六怕:怕光怕震动怕水浸泡怕闷气怕农药怕酸碱
活动二: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其他动物喜欢什么养的环境呢?
1、观看图片,想一想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
大象鲸北极熊骆驼
2、总结: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板书设计: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动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也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蚯蚓找家》优质课教案

20、《蚯蚓找家》一、课前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纸盒,黑布、透明的塑料薄膜,蚯蚓若干条,干土、湿土。
二、教学目标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实验完毕把蚯蚓放归大自然,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3、知道蚯蚓生活的环境并进一步认识其他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老师也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大家猜一猜---(出示),那它平常都住在哪里呢?引出课题并板书:蚯蚓找家(三)探究新知1、交流蚯蚓的生活环境:(1)蚯蚓的家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说出,教师重点板书:阴暗、潮湿2、验证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
(1)怎样证明我们的说法是正确的呢?生答:用实验(2)鼓励学生提出实验,设计实验,发放实验记录表。
请同学们根据现有的材料设计研究方案,做好记录实验1 :蚯蚓对明暗环境的反应实验材料:蚯蚓、纸盒、黑湿布、透明的塑料薄膜。
实验步骤:1、把纸盒里面涂黑,把盒底挖掉一半,贴一块透明的塑料薄膜。
2、在桌上铺一块黑湿布,在布上放上蚯蚓,使蚯蚓正好处在盒内的明暗交界处,观察蚯蚓往哪爬?比较亮处和暗处蚯蚓的数量。
实验现象: 蚯蚓爬向暗处实验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实验2: 蚯蚓对干湿环境的反应实验材料:蚯蚓、纸盒、透明的塑料薄膜、干土、湿土实验步骤:1、在盒底垫上塑料薄膜,在盒的左边放干土,盒右边放湿土,湿土与干土间隔一段距离。
2、在盒中间没有图的地方,放上蚯蚓,观察蚯蚓往哪边爬,比较干土与湿土中蚯蚓的数量。
实验现象:蚯蚓爬向湿土实验结论:蚯蚓适宜在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多数蚯蚓会爬向黑暗中的湿土)我的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2、探究其他动物的生活环境问: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其他动物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呢?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的生活环境教师补充投影:大象、鲸鱼、北极熊、骆驼等动物的生活环境。
小学科学《蚯蚓找家1》优质课件设计

• 实验 1 :蚯蚓对明暗环境的反应
•
找一个长方形纸盒把里面涂黑,
把盒底挖掉一半,请将桌上的扁盒盒
底 铺一张薄膜或一块吹塑纸,再铺上
一块 潮湿的黑布,把捉来的蚯蚓放在
盒底的 中间处,扣上盒盖,过一会,
再观察蚯 蚓可能爬向哪边。
结果: 蚯蚓爬向暗的一边
。
• 实验 2 :蚯蚓对干湿环境的反应
•
将盒盖和铺在盒底的湿布拿掉,
在盒的左边放干土,右边放湿土,干、
湿土中间留下一段距离(约 3 厘米), 把蚯蚓放在干湿土之间,观察蚯蚓往
哪 边爬。
结果: 蚯蚓向湿土一边
。
1 温暖、有阳光,有土
2 温暖,有阳光,有水
3 阴暗,潮湿,有土,有 垃圾
我应该 住 哪里
啊? ?
• 蚯蚓的正常生长、 发育和繁殖, 需要 适 宜的生态条件, 如: 温度、 湿度 、 通气 。
• 蚯蚓有“ 六喜六怕”
• 六喜: 喜阴暗、 喜潮湿、 喜安静、 喜温 、 喜酸甜、 喜同代而居
• 六怕: 怕光、 怕震动、 怕水淹、 怕 闷气
两头尖尖相貌丑 , 手脚耳目都 没有, 整天工 作在地下, 一 到下雨才露头。
答案: 蚯 蚓
蚯蚓为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 生 活在土壤中, 昼伏夜出, 以畜禽粪便和有 机废物垃圾为食, 连同泥土一同吞入。 也 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 蚯蚓可使土壤疏 松、 改良土壤、 提高肥力, 促进农业增 产。
《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蚯蚓找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研究蚯蚓是同学们熟悉的动物,本课就以蚯蚓为切入点,通过看蚯蚓、摸蚯蚓、做蚯蚓找家的对比实验,研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到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从而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关爱生命的感情。
2、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能够自主完成猜想、设计实验、实验观察、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
他们对周围事物尤其周围常见的动物有了较多的了解,并能对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
本课以研究蚯蚓适应的环境为切入点,将学生带入广阔的动物世界,为探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打开探索之门。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所以本节课既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探索的好习惯,又要做到井然有序,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驾驭课堂的要求。
二、科学教育理论指导:环节设置上突出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
本课从生活知识入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组织学生动脑设计实验、动手合作完成实验,经历从猜测--制定方案--动手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完成的探究活动。
探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交流,激发学生大胆猜想,产生探究的欲望。
其中的小组合作探究则是本课堂最主要的学习方法,本节课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老师指导主要体现在指导内容和形式上。
三、教学方法: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知识的学习不只是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形成。
它使学生要学会观察、分析和比较等研究方法,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知道实验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者与发现者。
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当然还包括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认真观察等多种的学习方法。
15《蚯蚓找家》参考教案1.doc

《蚯蚓找家》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从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适宜的环境;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 实验完毕应把蚯蚓放归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牛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在探究活动中认识适于蚯蚓牛活的环境条件。
【教学准备】蚯蚓(每组8条)、干燥土壤、潮湿土壤、纸盒、黑色毛巾等物品以及各种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
1、分组,小组命名。
2、交流有关动物的话题:介绍一下学生喜欢的动物并说出喜欢的理由,想说的就站起来说,不用举手,谁抢在前面就听谁的,谁的声咅响亮就听谁的。
二、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刚才大家说的这么热烈,老师也忍不住想为大家介绍一种动物。
这种动物会耕地,但它不用犁,因为在人类发明犁之前它就已经将土壤耕耘了千百万年;它是一种身体非常柔软的小动物;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它以土壤屮的腐殖质为食,因此也是吃垃圾的高手。
你知道它是谁吗?(蚯蚓)(教师设疑,鼓励学牛进行猜测,激起学牛参与研究蚯蚓的欲望。
)1、教师出示蚯蚓,发放到各小组。
教师谈话:同学们,和这群小家伙打个招呼,握握手吧!但不要伤害它哟!如果想和这些小家伙做朋友吗?朋友需要帮助你怎么做?(学生发言)2、出示课件。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这群小伙伴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牛的城市,却对这个美丽的城市一见钟情,想在这里找个家,你能帮帮它们吗?(板书课题:蚯蚓找家)三、探究蚯蚓与环境的关系。
1、交流蚯蚓的生活环境。
①打算帮它们找个什么样的家呢?②为什么要给蚯蚓找这样的家?(然后教师着重板书:阴暗、潮湿)2、研究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
①蚯蚓是不是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屮呢?②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学牛自由回答。
)③教师鼓励学生,并提出研究要求:下而就请大家根据现有的条件像科学家们一样去研究蚯蚓喜欢生活的环境。
小学科学_20.蚯蚓找家教学课件设计

结果:蚯蚓爬向暗的一边。
实验2:蚯蚓对干湿环境的反应 结果:蚯蚓爬向湿土一边。
1 温暖、有阳光,有土 2 温暖,有阳光,有水 3 阴暗,潮湿,有土,有垃圾
我应该住 哪里啊?
• 蚯蚓翻土
找一只罐头瓶,里面放进三层不同的土 (如上层放土壤,中间放河沙,上层再放 土壤),瓶中放一层树叶,再放几条蚯蚓, 用塑料袋罩住瓶口,在上面刺些小孔,用 深颜色的纸卷在瓶外面遮光,把瓶子放在 阴暗处,并保持瓶内湿润,然后观察。
•谢谢大家
?
蚯蚓为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 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 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 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
• 蚯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需要适宜 的生态条件,如:温度、湿度、通气。
• 蚯蚓有“六喜六怕”
• 六喜:喜阴暗、喜潮湿、喜安静、喜温、 喜酸甜、喜独居
• 六怕:怕光、怕震动、怕水淹、怕闷气、 怕农药、怕酸碱
2.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等为食物 ;夜晚出来活动。
3、动物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大象生活在热带丛林里; 北极熊生活在北极附近; 鲸生活在海洋里; 骆驼生活在沙漠里;
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 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小学科学《蚯蚓找家》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蚯蚓找家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三、教学准备长方形盒子、盖子、器皿、吸水纸、镊子、蚯蚓每组5条、干土、湿土等;ppt、实验记录单。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大家有没有读过这个绘本故事?(出示《蚯蚓的日记》)这是一本有趣的图画书,以日记书写的方式,记录和表达了小蚯蚓的观察及思考。
从小蚯蚓的观点看世界,记录了学校、家庭和朋友之间的生活点滴,还有对自我、未来的想法。
老师非常喜欢这里面的主角——蚯蚓,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蚯蚓有关知识。
播放视频:《蚯蚓》。
(二)我们来研究蚯蚓的生活环境实验活动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1)质疑猜测,引发前概念师:大家在哪儿见到过它们?(下雨的路上,花盆的土里……)根据大家的经验,你能说说它们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潮湿、黑暗)(2)实验设计,探究科学概念师:看来大家的猜测是有生活依据的,那么到底蚯蚓是不是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呢?我们在课堂上可以怎么证明呢?(做实验)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蚯蚓是否喜欢潮湿的环境。
(教师板书:给潮湿打上问号)师:我们可以设计一组对比实验,一面潮湿,一面干燥,用两个相反的环境让蚯蚓自己来选择。
(教师板书课题:蚯蚓的选择)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蚯蚓生存中的哪个条件来研究呢?我们将它称为我们要改变的条件。
那么为了不影响蚯蚓的选择,其他的一些因素我们要保持不变,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条件我们不能改变呢?你为什么把蚯蚓放在纸盒的中间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①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看看利用这些材料你打算怎么来做这个实验呢?(教师出示材料:盒子、土壤、小喷壶、蚯蚓)。
小组内赶快计划一下。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②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完成后,汇报交流。
四年级科学《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蚯蚓找家》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蚯蚓找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保护自然环境,实验完毕应把蚯蚓放回大自然。
3、知道蚯蚓适于生活的环境,并进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
教学难点: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三、实验准备:5条蚯蚓,14个套黑色方便袋的水槽, 7块黑湿布,干土(要事先晒干),湿土(刚刚采集的自然湿土)7张黑色卡纸做盒盖,7张一半黑卡纸一半透明塑料粘在一起做盒盖。
课件,有关蚯蚓身体特点的视频,有关动物与环境关系的视频。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深化参与,唤醒经验)师:同学们都喜欢交朋友,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请同学们从抽屉洞里拿出培养皿,里面就是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好朋友,同学们看一下是什么?生:蚯蚓。
师:蚯蚓对于有些同学来说比较熟悉,但也有些同学对他们还比师:也就是说蚯蚓适宜什么样的环境?生:阴暗。
师板书:阴暗。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学生与蚯蚓的近距离接触,观看视频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对蚯蚓的生活环境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提出探究问题的假设时有了一定的依据。
能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的学习方法。
)2、设计实验计划。
(1)、师: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这只不过是同学们的猜想,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生:做实验。
师: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必须要先设计一份实验计划。
同学们考虑一下,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实验?它与我们以前做的什么实验一类?生1:这是一个对比实验。
与以前的《馒头发霉了》一类。
生2:与《种子发下了》一类。
生3:与《铁生锈》一类。
师:为了便于操作,南边的7个小组探究阴暗这个条件,北边的7个小组探究潮湿这个条件。
老师给同学们准备的实验器材是:5条蚯蚓、套黑色方便袋的水槽、黑湿布、干土、湿土、黑色盒盖、半黑半透明盒盖。
科学蚯蚓找家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蚯蚓找家》教学设计产业区中心校王晓静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⑴能通过观察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⑵能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
⑶能共同协作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和看法的习惯及相互协作的精神⑵能在实验过程中认真地进行观察,并真实地记录观察结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⑶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知识目标:知道动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在探究活动中认识适于蚯蚓生活的环境条件。
课前准备:沙质土和壤土若干、蚯蚓(每组5条)、矿泉水瓶。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活动一:与蚯蚓交朋友1、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你想认识它们吗?教学设想:互动游戏来导入新课,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
2、咱们用筷子把它们请出来,猜猜它是谁?(学生表示出非常出惊的表情。
)3(把蚯蚓放到实物展台上)看到了蚯蚓你想说点什么?谁想办法来帮他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有关蚯蚓的知识。
)也有的学生对蚯蚓提出问题。
例如:蚯蚓的头在哪里?蚯蚓吃什么?蚯蚓会不会咬人?4、拿一条蚯蚓放在手中。
(学生表示出很出惊的样子。
)交流:拿它的时候需要怎么拿?表示出应该轻轻地拿鼓励学生轻轻地触摸蚯蚓。
顺势引导学生在研究中与之和平相处。
教学设想:通过游戏和自由发言交流学生很容易感悟到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5、如果你在昨天离家之后,现在最想干什么?小结:“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帮助蚯蚓一个适合它的家。
”活动二:猜测蚯蚓的家在哪?1、以前你是在哪找到见到过蚯蚓?学生谈对于蚯蚓生活环境的了解。
(土壤里)教学设想:因为学生在采集蚯蚓的过程中对蚯蚓的生活环境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设置这一情境,可帮助学生顺利地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也使学生在下一步提出探究问题的假设时有了一定的依据。
《蚯蚓找家》

《蚯蚓找家》教学设计滕州市南沙河镇中心小学张艳教学目标: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适宜的环境;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倾听他人的意见。
2、知道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从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3、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实验完毕应把蚯蚓放归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在探究活动中认识适于蚯蚓生活的环境条件。
教学准备:蚯蚓(每组8条)、干燥土壤、潮湿土壤、纸盒、黑色毛巾等物品以及各种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1、喜欢科学吗?2、请你观察一下我和你们的科学老师有什么不同?一、导入新课1、通过交流我发现同学们的观察力都很棒,现在我来考考大家的反应力,猜谜语!①远看像星星,近看像灯笼,仔细一看呀,原来是只虫!(打一动物——萤火虫)②两头尖尖相貌丑,手脚耳目都没有,整天埋头在地下,一到雨天才露头。
(打一动物——蚯蚓)2、你见过蚯蚓吗?了解它吗?3、这就是蚯蚓(展示),和它打个招呼吧!想不想亲密接触一下,学生轻轻触摸!(板书课题:20 蚯蚓找家)二、实验探究(一)猜测蚯蚓的生活环境。
1、我们先来猜一猜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安家?2、生说师板书。
(二)设计实验方案1、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想,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呢?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研究阴暗、潮湿这两个方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继续探索其他内容。
2、在动手做实验之前,要先动脑想一想应该怎么做?小组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班级内交流汇报实验方案。
(强调“对比实验”,并板书。
)(三)探究蚯蚓对阴暗、潮湿两个环境的反应1、出示温馨提示。
2、领取实验材料。
3、小组实验,师巡视,注意指导实验报告的填写。
4、组织汇报。
(四)探究蚯蚓与环境的关系。
1、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其实,蚯蚓身上还有许多小秘密,请看《蚯蚓的自述》,想一想,蚯蚓与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播放视频)2、学生汇报。
科学精品备课--蚯蚓找家

20《蚯蚓找家》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要求:1、能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同时能将观察结果和它的习性联系起来。
2、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
列举同类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
3、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对比实验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
通过交流、动物生活环境记录表、了解其他动物的生活环境,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增强到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在小组合作交流探讨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
3、通过观看视频、合作探究,提高观察、动手和想象能力,保持探索的欲望,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知道蚯蚓生活的环境并进一步认识其他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法学法教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学法:小组合作法、小组讨论法和观察实验法等。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蚯蚓、干土、湿土、黑布、长方形纸盒、塑料薄膜、手电筒、实验记录单学生:采集蚯蚓以及查找资料了解蚯蚓的相关知识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师:我们来玩个小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快速抢答,他是谁?请你从老师的描述中进行判断,猜一猜这是哪一种小动物?师:同学们,你们想和蚯蚓交朋友吗?师:听听小蚯蚓有什么话想给同学们说,(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我们离开家来到了书院小学这个陌生的地方,但是我们对这里一见钟情,想在这里找个家,你们能帮助我们吗?)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小蚯蚓吗?(愿意)同学们真有爱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帮蚯蚓找家。
板书课题:蚯蚓找家二、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适合蚯蚓生活的环境。
(一)、观察蚯蚓,大胆猜测1、引导学生观察蚯蚓、摸一摸蚯蚓,交流:你在什么地方最容易找到蚯蚓,猜测这说明蚯蚓可能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师生共同交流,根据学生发言,适时板书2、师:这是同学们的猜想,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想对不对,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办?(做实验)(用事实说话,这才是科学的态度)(二)、探究蚯蚓对干湿环境的反应,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四年级科学《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蚯蚓找家》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四年级科学《蚯蚓找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保护自然环境,实验完毕应把蚯蚓放回大自然。
3、知道蚯蚓适于生活的环境,并进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
教学难点: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三、实验准备:5条蚯蚓,14个套黑色方便袋的水槽,7块黑湿布,干土(要事先晒干),湿土(刚刚采集的自然湿土)7张黑色卡纸做盒盖,7张一半黑卡纸一半透明塑料粘在一起做盒盖。
,有关蚯蚓身体特点的视频,有关动物与环境关系的视频。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深化参与,唤醒经验)师:同学们都喜欢交朋友,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请同学们从抽屉洞里拿出培养皿,里面就是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好朋友,同学们看一下是什么?生:蚯蚓。
师:蚯蚓对于有些同学来说比较熟悉,但也有些同学对他们还比较陌生,同学们先和这些好朋友打个招呼吧。
(细心观察,丰富经验)师:你对蚯蚓有哪些了解?生答。
师:同学们对蚯蚓的了解还真不少,老师今天也带来了有关蚯蚓的一段视频,同学们认真看一下,对这位好朋友完整的了解一下。
(借助媒体,丰富经验)学生观看视频。
观看完视频师:蚯蚓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他们,不要伤害它们。
同学们手中的这些蚯蚓都是老师从老家带来的,它们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帮蚯蚓找家。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引起学生兴趣。
然后让学生与蚯蚓打招呼,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消除学生对蚯蚓的恐惧感。
再通过提问,提取学生对蚯蚓的认知点,最后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对蚯蚓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二)、探究蚯蚓与环境的关系(探究体验,转化经验)1、质疑,猜想。
《蚯蚓找家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蚯蚓找家》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
2.帮助学生认识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了解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
3.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2.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
3.实验设计:观察蚯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反应。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蚯蚓找家》相关知识资料、实验器械、实验记录表格等。
2.学生准备:学生自行准备观察记录工具、实验报告纸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2.实验设计:将蚯蚓放置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潮湿土壤、干燥土壤、含有有机物的土壤等,观察蚯蚓的行为反应。
3.实验记录:学生记录蚯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表现,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4.讨论与总结: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探讨蚯蚓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
五、教学评判:1.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2.实验表现:评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在教室讨论和总结中的表现和思维深度。
六、延伸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更多关于蚯蚓的实验,拓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开展有关土壤生态系统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珍爱和生态平衡。
七、教学反思:1.针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蚯蚓找家》这一实验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探究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环境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享受探索的乐趣,收获知识的喜悦,成为热爱科学、关注环境的未来栋梁。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5.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15、蚯蚓找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
2、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3、知道蚯蚓适于生活的环境进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2、能反思同学间的探究过程;能倾听他人的意见。
3、关爱生命,实验完毕后把蚯蚓放归大自然。
科学知识认识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动物身体的某些形态特征,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难点:知道动物的生存和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方法: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具准备:教师:1、有关动物生活与环境的挂图或投影片。
2、啄木鸟、丹顶鹤、鸵鸟及它们的喙、足、爪的特写图片和它们生活及环境的录像带。
学生:每组蚯蚓若干条,长方形的盒子(里面涂成黑色并把盒盖的一侧剪掉2厘米),一张同盒底面积一样大的薄膜或吹塑纸,一块黑色湿布或一张吸水纸、干土、湿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动物的生存是否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呢?动物和环境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适于蚯蚓生活的环境(1)提问:你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蚯蚓?这说明蚯蚓可能喜欢什么样的环境?(2)讨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蚯蚓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
(3)汇报设计方案。
(让学生充分发言,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方案完善起来)(4)谈话:现在请同学们按刚才设计的方案来研究蚯蚓喜欢在什么环境中生活。
(5)分组实验1:蚯蚓对明暗环境的反应。
①谈话:请将桌上的扁盒盒底铺一张薄膜或一块吹塑纸,再铺上一块潮湿的黑布,把捉来的蚯蚓放在盒底的中间处,扣上盒盖,过一会,再观察蚯蚓可能爬向哪边。
②学生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提问:蚯蚓适宜在黑暗的环境还是在明亮的环境中生活?⑤小结: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6)分组实验2:蚯蚓对干湿环境的反应。
《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蚯蚓找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研究蚯蚓是同学们熟悉的动物,本课就以蚯蚓为切入点,通过看蚯蚓、摸蚯蚓、做蚯蚓找家的对比实验,研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到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从而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关爱生命的感情。
2、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能够自主完成猜想、设计实验、实验观察、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
他们对周围事物尤其周围常见的动物有了较多的了解,并能对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
本课以研究蚯蚓适应的环境为切入点,将学生带入广阔的动物世界,为探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打开探索之门。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所以本节课既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探索的好习惯,又要做到井然有序,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驾驭课堂的要求。
二、科学教育理论指导:环节设置上突出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
本课从生活知识入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组织学生动脑设计实验、动手合作完成实验,经历从猜测--制定方案--动手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完成的探究活动。
探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交流,激发学生大胆猜想,产生探究的欲望。
其中的小组合作探究则是本课堂最主要的学习方法,本节课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老师指导主要体现在指导内容和形式上。
三、教学方法: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知识的学习不只是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形成。
它使学生要学会观察、分析和比较等研究方法,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知道实验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者与发现者。
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当然还包括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认真观察等多种的学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保护自然环境,实验完毕应把蚯蚓放回大自然。
3、知道蚯蚓适于生活的环境,并进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
教学难点: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三、实验准备:
5条蚯蚓,14个套黑色方便袋的水槽, 7块黑湿布,干土(要事先晒干),湿土(刚刚采集的自然湿土)7张黑色卡纸做盒盖,7张一半黑卡纸一半透明塑料粘在一起做盒盖。
课件,有关蚯蚓身体特点的视频,有关动物与环境关系的视频。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深化参与,唤醒经验)
师:同学们都喜欢交朋友,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请同学们从抽屉洞里拿出培养皿,里面就是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好朋友,同学们看一下是什么?生:蚯蚓。
师:蚯蚓对于有些同学来说比较熟悉,但也有些同学对他们还比
较陌生,同学们先和这些好朋友打个招呼吧。
(细心观察,丰富经验)
师:你对蚯蚓有哪些了解?生答。
师:同学们对蚯蚓的了解还真不少,老师今天也带来了有关蚯蚓的一段视频,同学们认真看一下,对这位好朋友完整的了解一下。
(借助媒体,丰富经验)学生观看视频。
观看完视频师:蚯蚓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他们,不要伤害它们。
同学们手中的这些蚯蚓都是老师从老家带来的,它们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帮蚯蚓找家。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引起学生兴趣。
然后让学生与蚯蚓打招呼,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消除学生对蚯蚓的恐惧感。
再通过提问,提取学生对蚯蚓的认知点,最后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对蚯蚓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
(二)、探究蚯蚓与环境的关系(探究体验,转化经验)
1、质疑,猜想。
(科学猜想)
师:蚯蚓的家究竟在哪里呢?蚯蚓可能适合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呢?
生1: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
老师板书:潮湿
师:还有吗?学生没有回答。
(巧妙点拨,扩充经验)
师:刚才同学说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面,它是生活在土壤里面还是外面,为什么?生:土壤里面,它害怕太阳晒。
师:也就是说蚯蚓适宜什么样的环境?生:阴暗。
师板书:阴暗。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学生与蚯蚓的近距离接触,观看视频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对蚯蚓的生活环境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提出探究问题的假设时有了一定的依据。
能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的学习方法。
)
2、设计实验计划。
(1)、师: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这只不过是同学们的猜想,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生:做实验。
师: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必须要先设计一份实验计划。
同学们考虑一下,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实验?它与我们以前做的什么实验一类?生1:这是一个对比实验。
与以前的《馒头发霉了》一类。
生2:与《种子发下了》一类。
生3:与《铁生锈》一类。
师:为了便于操作,南边的7个小组探究阴暗这个条件,北边的7个小组探究潮湿这个条件。
老师给同学们准备的实验器材是:5条蚯蚓、套黑色方便袋的水槽、黑湿布、干土、湿土、黑色盒盖、半黑半透明盒盖。
(边说边出示实验材料,课件出示实验材料。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研究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现在请同学们制定本小组的实验计划并记录下来,实验方法可以画图也可以语言描述。
(2)、学生小组设计实验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细化方案,点拨指导,调整经验)
(3)、学生小组汇报。
(辩论质疑,反思经验)
师:研究阴暗条件的小组,哪个小组先汇报一下?
组1:我们的猜想是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实验器材是:5条蚯蚓、套黑色方便袋的水槽,里面铺上湿土,半黑半透明的盒盖。
实验方法是在水槽的底部铺上湿土,把5条蚯蚓放在水槽的中间,盖上一半明一半暗的盖子,看蚯蚓向哪边爬的数量多。
师:其它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组2:应该把水槽里的湿土改为湿布,如果是湿土的话,蚯蚓会钻到土里,就没法做实验了。
师:这个同学修改的很好,其它小组还有没有不同意见?没有了。
研究潮湿条件的小组,谁来汇报一下?
组1:我们的猜想是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实验器材是:5条蚯蚓、套黑色方便袋的水槽,干土和湿土。
实验方法是在水槽的底部铺上一半干土和一半湿土,中间隔一小段距离,把5条蚯蚓放在水槽中间的空隙里,盖上黑色的盖子,看蚯蚓向哪边爬的数量多。
师:其它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设计意图:设计探究的实验方案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为解决这个重点,在设计计划之前,我先让学生说出这是一
个对比实验,与以前的《馒头发霉了》等课属于一个类型的,这样学生就可以凭借以往的经验,对下面所要设计的计划有一个大致的模式。
然后让学生小组设计,老师巡视指导,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指导。
最后小组汇报的时候,分别从这两个条件中找一个小组汇报,其它小组补充修改,这样学生对自己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更清晰了,学生也能较快地学会设计实验方案的方法。
)
3、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细心观察,丰富经验)
师:在做实验之前同学们应该注意这些问题。
老师课件出示实验提示,学生认真读实验提示。
找学生分发实验材料,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汇报。
(讨论交流,梳理经验。
)
师:探究阴暗条件的哪个小组汇报一下?
组1:蚯蚓爬向阴暗的条数是4条,固定在中间的有1条,爬向明亮地方的没有。
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组2:蚯蚓爬向阴暗的条数是5条,固定在中间的没有,爬向明亮地方的也没有。
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组3:蚯蚓爬向阴暗的条数是5条,固定在中间的没有,爬向明亮地方的也没有。
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师:探究潮湿条件的哪个小组汇报一下?
组1:蚯蚓爬向湿土的条数是4条,固定在中间的有1条,爬向干土的没有。
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组2:蚯蚓爬向湿土的条数是5条,固定在中间没有,爬向干土的也没有。
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组3:蚯蚓爬向湿土的条数是5条,固定在中间没有,爬向干土的也没有。
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蚯蚓的家应该在哪里?教师PPT出示,学生选出蚯蚓的家。
师:蚯蚓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默读一下。
师: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如果离开这种环境,它会怎么样?这说明了什么?
生:如果离开这种阴暗潮湿的环境蚯蚓会死亡,蚯蚓依赖这种环境。
师:蚯蚓只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否则将无法生存,蚯蚓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设计意图:在实验中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习方法、观察的学习方法、交流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爱护动物
的情感。
)
(三)、探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实践应用,内化经验)
师:我们给蚯蚓找到家了,你知道其他动物的家在哪里吗? 出示课件(大象、北极熊、骆驼、企鹅、鲸鱼这些动物的图片)。
师:图片中的动物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生1: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
生2:鲸鱼生活在海洋中;
生3:骆驼生活在沙漠中;
生4: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
生5:大象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区。
师: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生: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周围的环境,动物将不能生存。
播放视频(各种动物生存环境的视频)。
(借助媒体,丰富经验)
师: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周围的环境,动物将不能生存。
当环境变得不适于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使学生真正理解“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