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状元学案

合集下载

第1课 《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课 《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课时:一课时

课题:《邓稼先》

日期:2023年2月22日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德育的渗透要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学习他的无私爱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积累语言素材,渗透“写”的能力的培养。

教材来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材分析:

《邓稼先》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这些名人,是那些在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邓稼先》记叙了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等核武器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以50年朋友的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品读本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 》教学设计(共2课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 》教学设计(共2课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共2课时)

贡献之大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中华民族最有奉献精忠厚朴实德才兼备

艰苦奋斗舍我其谁

生死关头奋不顾身

神的儿子

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导语: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梳理字词,了解背景

1.字音字形。

选聘(pìn) 元勋(xūn) 邓稼先(jià) 至死不懈(xiè) 鞠躬尽瘁(cuì) 无垠(yín) 奠基(dià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

2.重点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及其对中国科技事业做出的贡献。

2. 学习语文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3.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及其对中国科技事业做出的贡献。

2. 理解文章中使用的词语和语言表述方式。

教学难点:

1. 文章中较长的复合句使用。

2. 理解科技知识的运用。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让学生对“邓稼先”这个人物有一些了解。

2. 提问:邓稼先的贡献是什么?

二、讲解(30分钟)

1. 介绍邓稼先的生平,解释他对中国科技事业的贡献。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述方式。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在看完文章后,回答问题和练习分析句子结构。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邓稼先的贡献和学到的科技知识。

四、总结(5分钟)

1. 学生概括本课时所学的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邓稼先的精神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课后作业:

1. 回家搜索进一步了解邓稼先的事迹。

2. 将通过学习本篇文章,产生的理解、感受、体会,用200~300字写成读后感。

3. 小组讨论中,未被讲述到的相关科技知识,每位同学选择一个,深度开掘研究后上交小研究报告。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本文平淡朴实、感情真挚、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

2.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2)词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死为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皆知: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

热泪盈眶:形容因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眼泪充满了眼睛。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萦带:弯曲得像带子一般。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2.作者名片

杨振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48年获博士学位。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朗读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点拨】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品质。

学法指导一

朗读指导

1.读准字音,读清停顿。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导学案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导学案及答案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邓稼先(1964年)研制并成功地服从祖国(博士)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需要,为人

(科学家)(1967年)研制并成功地民建功立业,爆炸了中国第一颗氢弹无私奉献自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答案:

【合作探究】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1、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3、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

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4、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5、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展示提高】

1.(先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就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对事件的具体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者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的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20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的材料不会很多。加之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精品教案

1 邓稼先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二、作者简介

杨振宁,生于1922年,安徽人。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和邓稼先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国留学期间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三、整体感知

1.课文按小标题可分为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明确: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概述中国自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

1/ 7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为研制两弹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以凸现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品格。

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访华的经历,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

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深情赞誉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

这六个部分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着“记录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歌颂他默默无闻,献身国防科研,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一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这正体现了作者构思精巧、谋篇布局别具匠心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 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 学案

11 邓稼先

第一课时

【学习导言】

邓稼先,“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这是一个“大写的人”!我们做人就是要做这样的人!让我们随着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去感悟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吧!

课前尝试:自主体验(通读课文,积累基础,查找资料)

【通读课文】

默读几遍课文,读通课文。

【积累基础】

读一读,写三遍,并给加点字注音。

宰.割( ) 筹.划( ) 彷.徨( ) 仰慕.( )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 当之无愧锋芒毕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

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 )

【查找资料】

通过看书、查资料,了解邓稼先、杨振宁

课内导学:合作探究(研读课文分析形象)

【研读课文】

一、速读训练:快速浏览课文一遍,了解六个部分的内容

1 邓稼先是一位的科学家。

2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

3 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

4 作者为邓稼先感到骄傲。

5 写邓稼先在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 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二、思考讨论: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分析形象】

一、总结: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的奉献精神。

二、文中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请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并

作简要分析。

温馨提示:

如:第二部分的9、10节,第五部分的52节

课后操练:触发感悟(拓展阅读)

1、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

2、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用深情的语调

3、完成词语抄写练习和作业本34页

“体验型课堂”学习方案语文(七年级下)班级姓名学号

《邓稼先》导学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导学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导学案一等奖(部编人 教版七年级下册)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03 05 07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04
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06
作业布置,巩固所学
导入新课 深入分析,理解课文 课堂小结,回顾重点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导入新课
介绍邓稼先的背景和贡献
邓稼先的背景: 介绍邓稼先的出 生背景、成长经 历以及在科学领
域的成就。
邓稼先的贡献: 详细阐述邓稼先 在科学研究、国 防建设等方面的 突出贡献,பைடு நூலகம்及 他对中国科学事 业和国防事业的
巨大贡献。
邓稼先的精神: 介绍邓稼先在科 学研究中所表现 出的精神品质, 如勇于探索、敢 于创新、严谨求
实等。
邓稼先的影响: 阐述邓稼先对中 国科学事业和国 防事业的深远影 响,以及他为后 人树立的榜样和
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通过介绍邓 稼先的故事和成 就,激发学生学 习《邓稼先》这 篇课文的兴趣和 动力
03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基 调和思想内涵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 语句和段落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 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 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语文七年级下(部编版)精品教案2篇—《邓稼先》、《说和做》

语文七年级下(部编版)精品教案2篇—《邓稼先》、《说和做》

语文七年级下(部编版)精品教案2篇—《邓稼先》、《说和做》《邓稼先》

一、说教材

《邓稼先》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包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宰割、筹划、彷徨”等12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⑶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标:

⑴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⑵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的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德育目标: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三、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⑴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⑵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七年级语文下《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邓稼先》教案

《邓稼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学习本文变换视角、引用、比较等

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品味本文语言,体

会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邓稼先的爱国品质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邓稼先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品质,学习他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2.难点:品味本文语言,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回顾历史名人事迹,引导学生了解邓稼先的杰出贡献和崇高品质。

2.课文朗读:通过集体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自主探究: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教师提出探究性问

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4.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答案。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

解课文内容。

5.深入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学生

通过小组讨论、比较阅读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邓稼先的贡献和品质。布置作业,要求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和拓展阅读。

四、教学评价:

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找出自己的不

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小组互评: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学习成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鼓励

学生继续努力。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

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导语设计

设计1:(背景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世界。

设计2:(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预先准备的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实验的照片和相关的新闻报道。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提问:谁来说原子弹、氢弹实验成功的重大意义。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回忆散文《邓稼先》,感受这位科学巨人无私的献身精神和“纯正”的人格魅力。

学习过程

第二部分最后两自然段,第三部分第九、十自然段,第四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第六部分,这些部分都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3、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邓稼先学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邓稼先学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11 邓稼先

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得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二)阅读课文注解①,了解邓稼先和杨振宁;查阅资料,广泛收集他们俩的故事。

关于邓稼先:

关于杨振宁:

课堂活动

第一课时

(一)积累知识

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

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听一听:教师X读第一部分,注意字音、节奏、语调和感情。

(2)读一读:同学自由朗读其余部分,初步感知课文。

(3)说一说: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4)写一写:课文由小标题分为六个部分。请简要地概括出各部分的大意。 (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5)做一做: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结构的图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1 邓稼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和阅读练习(含答案)

1 邓稼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和阅读练习(含答案)

1 邓稼先

【课标解读】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材分析】

《邓稼先》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

【学情分析】

人物传记是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起点,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名人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但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来学习邓稼先的崇高精神。

七年级

语文作业纸

编制人: 使用时间: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优秀教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优秀教案

《邓稼先》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

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状元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状元学案

③家喻户晓:
④妇孺皆知:
3.选词填定
(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_______者。( )
A.开始 B.开辟 C.开创 D.开展
(2)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________,是为了民族而自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 教育初中语文 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
(4)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 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学习反思:
知识链接: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理论物理学家。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 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被《物理教师》期刊列为物理学史上最顶尖的18位物理学家之一。1957 年,与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1980年 获拉姆福德奖 、 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 1993年获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 、 1994年获鲍尔奖 、 1996年获玻戈留玻夫奖 、 1999年获昂萨格奖 、 2001年获费萨尔国王国际奖。2017年2月,弃外国国籍成 为中国公民,加入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
K12 教育初中语文
学习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链接: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理论物理学家。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被《物理教师》期刊列为物理学史上最顶尖的18位物理学家之一。1957年,与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1980年获拉姆福德奖、 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1993年获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 1994年获鲍尔奖、1996年获玻戈留玻夫奖、 1999年获昂萨格奖、 2001年获费萨尔国王国际奖。2017年2月,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加入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

参考答案

1.xiǎn;zǎi;shà;xiè;jié;yùn

2.①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②表示呕心沥血竭尽全力,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③家家户户都清楚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④妇女和小孩子都知道.形容大家都知道或一看就明了的简单事物。

3.C A

4.(1)符合人物身份,当时情况,合理流畅即可。主要围绕继续工作,让两派继续工作,而不是邓稼先。文革时期。展现邓稼先的口才,劝说技巧。

(2)这样更能突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国满腔热忱与兢兢业业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中国人在面对自己国家事务时,表现出了更加可贵的优秀品质,让人再次感念邓稼先之伟大。(3)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具有纯朴的农民气质,而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物。

(4)有道理,作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也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有着渊远的联系,所以他离不开中国这块土壤,奥本海默亦是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