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让我们走近法律
《走进法律》教学方案设计
《走进法律》教学方案设计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2、过程与方法:运用典型案例和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3、知识与能力: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学法用法”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和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
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首先通过漫画的形式,采用对比的方式说明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是本框的重点之一。
接着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规则,从而认识规则,感悟规则的重要性。
其次,教材说明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列举了道德、纪律、规章等,并说明法律是特殊的规则。
再次,教材分析了法律作为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所具有的三个最显著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生活离不开规则,进一步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
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重点分析了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的作用。
教材通过舞迷夫妇受到执法部门警告的事例与漫画切入,引出了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教材又设计了两个情景对法律的保护作用作用进行了具体说明。
一是针对学生对“规矩”、“法律”的认识和态度上的偏差。
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往往只看到“规矩”、“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到“规矩”、“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对“规矩”、“法律”产生反感,从而不能自觉遵守“规矩”、“法律”,这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走近法律的边界
走近法律的边界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扮演着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角色。
然而,法律的边界却常常让人感到模糊和困惑。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也逐渐深入,我愿意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探讨走近法律的边界。
首先,法律的边界在于保护个人权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
法律旨在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如生命、财产和自由等。
然而,当个人的权益与社会的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法律就需要权衡和平衡。
例如,在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可能需要采取限制个人自由的措施,以保护更多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这时,法律的边界就需要在个人权益和社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其次,法律的边界还存在于法律的适用和执行过程中。
法律的适用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具体情况和背景。
同样的法律规定,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和执行方式。
这就需要法律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判断力,以确保法律的公正和合理。
然而,由于人的主观因素和个体差异,法律的适用和执行过程中也可能存在误判和偏见,从而导致法律的边界变得模糊不清。
此外,法律的边界还存在于法律与道德、良心之间的关系。
法律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具体体现,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然而,法律并不是唯一的道德准则,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良心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有时候,法律和道德之间可能存在冲突,人们需要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做出自己的选择。
例如,一些国家的法律可能允许进行某些行为,但个人的道德观念却认为这些行为是错误的。
在这种情况下,法律的边界就需要个人去思考和判断,以便做出符合自己良心和道德准则的决策。
最后,法律的边界还存在于法律的发展和改革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法律也需要与时俱进。
法律的边界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带来了许多新的法律问题和挑战,如网络隐私、数据安全等。
这就需要法律及时跟进和调整,以适应新的社会现实和需求。
法律教学设计
走进法律教学设计蚌埠六中政治组何香第一课时走进法律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典型案例和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3 、知识与能力(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和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2)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自我约束控制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规则的分类(2)法律的三大特征(3)法律的作用2、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三、新课导入:有些同学总认为生活中有太多的" 规矩" ,实在让我们" 烦恼" ,于是一位调皮的同学自编了一首" 顺口溜" 请欣赏快板表演《我好烦恼》,表演者:黄睿哲葛贤一早上上学带胸卡,晚上回家要按时。
见了老师有礼貌,上课不能有迟到。
课上不让睡小觉,课下不能胡乱跑。
自习课上不能叫,考场严禁带小抄。
做操必须排好队,打架斗殴更不许。
说话还要讲文明,办事还要讲诚信。
在家还要听父母,走路要看红绿灯。
一旦触犯国之法,失足便酿千古恨。
各种规矩数不清,使我天天不开心。
不开心呀不开心!师:感谢xxx 同学的精彩表演。
在我们的生活中,确确实实有很多的" 规则" 约束着我们,如果少了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法律在众多的规则中扮演何等重要的角色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走进法律》。
四、课堂情境、活动设置(一)我们身边的规则活动一:认识规则多媒体出示图片:①六中门口因胜利路改造造成的交通拥堵现象;②在交警指挥下井然有序的交通状况。
讨论:①前后两种不一样的现象,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②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为什么社会的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规则?)生:略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交通需要规则,社会生活也要有规矩、守规矩、懂规矩,不然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那么规则是什么呢?生:略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准确,那么就请同学们擦亮我们的双眼,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吧。
七年级政治:第七课第一框题“走近法律”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材政治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政治教课方案 /初中政治/七年级政治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第七课第一框题“走近法律”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指导思想,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认识社会,建立正确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教课方案资料合用于初中七年级政治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纪用法的人导入单元教课: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道德与法律是调理人们行为的两大行为规范,两者是密切有关的。
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学习、成长,既要践行基本的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又要恪守国家的法律、法例,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恪守纪律,依法行事是现代公民的基本修养。
那么,我们青少年都能自觉地恪守纪律、依法行事吗?同学们,我们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特别期间,对规则、法律的认识和态度有误差,法制观点还没有坚固建立,好奇心和模拟心理强,简单受环境影响,社会经历浅,鉴别能力不强,缺少自我保护能力,简单遇到各种不良迷惑和非法损害,在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方面的认识和行为能力都有些误差。
不是吗?有多少未成年人因为不知法、不懂法,而走上违法犯法的道路!有多少未成年人因为社会经历浅,鉴别能力不强,而遭到各种不良迷惑的引诱、误入歧路!有多少未成年人因为缺少较强自我保护能力,在非法损害行为眼前而不知所措、力所不及!正是基于这种状况,我们的教材才编排了第四单元:“做知法守纪用法的人”的教课内容。
那么,什么是法律呢?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些什么不一样呢?我们为何一定恪守而不可以违犯法律法例呢?我们又应当如何预防自己走向违纪犯法和防备他人的非法损害呢?作为未成年人,我国法律又对我们做了哪些保护性的规定呢?我们又应当如何应用法律武器保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呢?这些就是我们第四单元:“做知法守纪用法的人”将要学习和议论的主要内容。
感受法律的尊严教案5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走近法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能力目标1.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教学重点我们身边的规则、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何不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先来看小故事《弥勒规则》。
(多媒体显示)[师]看过这个小故事,大家有什么想法?弥勒规则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凡间经济的高速发展刺激了平衡的天庭经济,同时也急红了玉皇大帝的眼,为了拉近两地间的差距,玉皇御笔一挥,一批天营企业陆续成立。
众仙都已入位,唯有天庭运输公司还缺经理一职,对于天庭的支柱产业,玉皇也是不敢大意。
最后,他决定派刚正不阿的李靖与人缘最好的弥勒扮成凡人下界取经。
三天后,两人学成归来。
玉皇向来尊重李靖,便令他先掌舵,弥勒作为后补,随时任用。
李靖就职后,在经理室挂上了“规则就是力量”的警示牌,这是他从凡间学来的。
一月后,公司产值略有增加,但却有无数的匿名信飞到了玉皇手中。
原来李靖刚正不阿,用严格的规则管制众人,弄得众仙怨声载道。
迫于压力,玉皇不得不用弥勒代替李靖。
李靖愤愤不平,挂印而去。
几天后,在众仙的欢呼声中,弥勒走马上任。
在众人的簇拥下,弥勒来到经理室,望见“规则就是力量”几个大字,微微一笑,回顾众人说:“此愚人之论也!我在凡间学习时,看到有个经理不守规则,纵容员工,员工们也知恩图报,干群关系好得不得了。
依我看,人心为先,规则为末!”“是,是……”众仙连忙附和。
弥勒上任后,立刻把“规则”二字改为“宽容”,用它作为自己处事的警示铭。
一个月下来,公司产值大增,上万封感谢信送到了玉皇手中,玉皇深感欣慰。
半年过去了,运输公司大幅亏损,但玉皇手中的感谢信还是有增无减。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五单元走近法律第二节生活离不开法律教案
生活离不开法律一、设计依据(一)客观依据1、课标要求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讲述生活中需要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让学生在了解法律的同时,增进对法律的认同感。
2、教材内容本节课是根据湘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设计的。
本单元第二节“生活离不开法律”,选用“法律为生活制定规矩”、“通过法律解决纠纷、协调关系”、“通过法律制裁违法犯罪”三个主题,意在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讲述生活中需要法律。
3、教学手段学案。
(二)主观依据1、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法律的作用,通过对法律作用的了解,加强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观念。
②能力目标:培养找寻正确的解决纠纷、矛盾的方式的能力。
③知识目标:法律规定生活的规矩;法律是解决矛盾、纠纷的方式之一;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达到保护合法利益的目的。
2、教学方法①教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探究法。
②学法:讨论式学习法、情景式探究学习法3、教学模式激趣导学,激发活力——走进教材二、设计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强调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探究性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念,求得新的发现。
三、过程设计【激趣导学】情境一:帮帮小明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义务宣传员小明第一次开普法讲座就遇上了三个棘手人物,爷爷:我都八十多了,快进棺材了,学法还有什么用?父亲:我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跟我有什么关系?孙子:我还小呢。
没到14岁,不负法律责任,干嘛要学法?怎么说服这一家人呢?请你帮帮小明。
引导学生针对以上说法进行讨论,从而体会到法律伴随人生的整个历程,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
【走进教材】情境二:信息采集帮助学生理解法律,为生活制定规矩。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制定法律就是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设立规矩,以此来保障生活的有序和谐。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法律;
2.学会正确处理有关法律事务;
3.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2.如何正确应对有关法律事务。
教学难点
1.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2.如何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有关法律事务。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教师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主体环节
1. 什么是法律
教师给学生讲解什么是法律,并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 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教师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纠纷、交通事故、违章建房、侵犯知识产权等。
3. 如何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教师通过案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例如:如何与他人签订合同、如何安全驾驶、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等。
总结环节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并掌握处理法律事务的正确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需要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予以重点关注和教育。
同时,我们认为,法律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是保障个人权益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保障。
第五单元 走近法律 教案2(政治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走进法律教学案第一节法律是什么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重点: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难点:现行法律的特征创设情景,展开话题在中学里,我们能学到新知识,增长新的能力,获得新的进步,然而,我们身边也会发生许多不和谐的事情,遭遇一些麻烦。
有的同学会遭到抢劫,有的会被敲诈勒索,等等。
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呢?一、自主预习1、法律是什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我国法律的特征是什么?二、小组讨论1、分析教材霍强的案例?2、法院判定肖某等人胜诉的主要依据是什么?3、举例说明法律三大特征的案例?三、小组展示四、课堂巩固单项选择题:1、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这主要说明()A、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D、其他规则、制度不能与法律相抵触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发出“人人行动起来,营造绿色家园”的倡议②12月4日被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③某人犯受贿罪被依法判刑④毒枭刘招华被依法判处死刑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近年来,我国司法机关查处的犯罪案件中,被绳之以法的有普通百姓、领导干部、社会名人。
这表明()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我国法律是全体公民共同意志的体现③我国法律是专门用来惩处违法犯罪的④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4、人们将法律往往称之为“国法”,是因为它()A、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适应C、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D、是治理国家的工具5、“诚实守信”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道德规范,后来,这一道德规范作为法律条款写进了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一章《总则》之中。
“让我们走近《民法典》”教学设计
作者: 周榅玉[1];何清清[1]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幼儿园
出版物刊名: 思想政治课教学
页码: 55-57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0期
主题词:�民法典》;法律意识;民法大全;民法典;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设计;百科全书;教学背景;
摘要:一、教学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它是一部民法大全,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堪称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本课内容把握《民法典》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旨在帮助幼儿了解简单的法律知识,萌发学法、守法、懂法、用法的法律意识。
六年级上期法制教育教案
第一课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教学目的:1.使广高校生理解本法内容;2.使每一位学生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络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得才兼备的好青少年。
4.对盗窃行为的相识。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日的法制教化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场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安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盼望,赐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
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安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公布和施行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的需要。
是爱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化;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峻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日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
此间必定会出现诸多前兆及信号。
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刚好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开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1.言语:常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不讲道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担心、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记。
七年级政治:第七课 第一框题 “走近法律”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材政治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政治教案 / 初中政治 / 七年级政治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第七课第一框题“走近法律”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指导思想,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政治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导入单元教学: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大行为规范,二者是紧密相关的。
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学习、成长,既要践行基本的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又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遵守法律,依法行事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那么,我们青少年都能自觉地遵守法律、依法行事吗?同学们,我们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对规则、法律的认识和态度有偏差,法制观念尚未牢固树立,好奇心和模仿心理强,容易受环境影响,社会阅历浅,辨别能力不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受到种种不良诱惑和非法侵害,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方面的认识和行为能力都有些偏差。
不是吗?有多少未成年人因为不知法、不懂法,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多少未成年人因为社会阅历浅,辨别能力不强,而遭受种种不良诱惑的引诱、误入歧途!有多少未成年人因为缺乏较强自我保护能力,在非法侵害行为面前而不知所措、无能为力!正是鉴于这种情况,我们的教材才编排了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的教学内容。
那么,什么是法律呢?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些什么不同呢?我们为什么必须遵守而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呢?我们又应该怎样预防自己走向违法犯罪和防范他人的非法侵害呢?作为未成年人,我国法律又对我们做了哪些保护性的规定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应用法律武器保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呢?这些就是我们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将要学习和讨论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下册思品走近法律教案
第四单元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节走近法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②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从中启迪学生思考,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规则。
②结合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感悟到法律不仅对我们约束作用,法律更对我们有保护作用。
法律是我们的守护神,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从而尊重法律,真正爱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观念。
②感受法律的作用,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
难点: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谈话,分析法,总结法教学准备课本,相关资料,网上查阅的资料。
课型:新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5页)第七课的引言并分析:有一位父亲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他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结果,他因滥用监护权而被依法剥夺了监护权。
有一位中学生,酷爱计算机编程,一天,他正在为自己的黑客行为沾沾自喜时,警察却把他带走了。
问:这两个案例中的主人为什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呢?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同学们,这两个案例中的主人之所以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违反了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给国家,社会,集体或他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和危害。
所以,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在日常生活中,这类的事例并不少见。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法律面前人人都平等的。
我们大家都应该自觉地学法,爱法,用法,护法。
那么,什么是法律呢?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些什么不同呢?我们的生活能不能没有法律呢?这就是本课所要讨论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1. 我们身边的规则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近《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近《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为保障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而制定的基本法律。
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和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和意义,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本文将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学校安全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三个方面,针对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案设计。
一、未成年人权益保护1. 活动目的:通过参观亲子法庭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核心内容,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2. 活动内容:a. 组织学生参观亲子法庭,观摩未成年人审判过程。
b. 分析未成年人保护法涉及的未成年人权益,如生活权、教育权、健康权等。
c.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他们的重要意义。
d. 设计辩论赛,让学生以辩论的方式表达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解和看法。
3. 教学目标:a. 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b. 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c. 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
d. 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校安全教育1. 活动目的:通过模拟学校的安全演练,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 活动内容:a. 安排学生进行火灾逃生演习,包括安全通道、疏散途径和集合点等。
b. 进行地震避险演练,学生学习正确的躲避方法和自救技巧。
c.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巡逻活动,加强安全意识。
d. 举办安全知识竞赛,让学生通过竞赛的方式巩固学到的安全知识。
3. 教学目标:a. 学习常见灾害事故的应急逃生知识。
b. 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c.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d.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三、网络安全教育1. 活动目的:通过讨论网络安全话题,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防范网络风险,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2. 活动内容:a. 组织学生参观网络安全展览,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b. 进行网络安全知识讲座,介绍网络诈骗、网络游戏沉迷等风险和防范方法。
(教案)走近法律
【在情景中,让学生感受、体会,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学会合作,集思广益。】
教师总结: 可见,没有规则的社会是混乱的、无秩序的、不安定的、不安全的。 我们都能体会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板书:
(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过渡:生活中的规则有很多种,有着不同的特点。
板书:
(2)生活中规则有很多种
师生共同体会: 生活中不同特点的规则(结合刚才小组讨论的内容) 例如:“尊老爱幼”是人们心中的准则,靠舆论、习惯、信念发挥作 用,这是道德。 “课堂纪律”是学校等教育部门制定的、规范师生行为、维护 教学秩序的校纪校规之一。 “交通规则”是“法规”。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我们身边的规则。
过渡:有的同学认为,那么多的规矩、规则,限制了人们的自由。要是生活中没有 了规则,该多自由自在啊!让我们设想一下,要是生活中真的没有了规则,又会出 现什么样的情形?
小组讨论: 分组以对抗赛的方式分别说出假如没有了“课堂纪律”、“交通法 规”、“诚信”、“尊老爱幼”等社会规则,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
学生阅读材料二:一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了法律制裁的实例。
学生思考问题:材料中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的法律的制裁,都是由哪些国家机关 实施的?
教师点拨: “民警”(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审判机关)这些都是代表国 家强制力的机关。
教师归纳: 学生从教材上明确:法律又一显著特征是: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感受身边无处不在的社会规则,逐步形成自觉按照
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体会法律的保护作用无处不在,认识法律的规范 作用和保护作用是同在的。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七年级政治下单元教案
七年级政治下单元教案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课程标准“蜕变中的我”部分:“晓得法律就是由国家制订,并依靠国家强制力确保实行的一种特定行为规范”“懂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犯罪行为,通过化解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晓得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定维护,介绍家庭维护、学校维护、社会维护和司法维护的基本内容”“介绍通常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晓得不良行为和轻微不良行为可能将发展为违法犯罪”“自学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维护的方法和技能,晓得未成年人赢得法律协助的方式和途径,践行自我保护意识,能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犯罪行为并作斗争。
”“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认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自觉守法,保护社会秩序。
”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提出必须认同规则,认同权利,认同法律,崇尚公正。
能力目标要求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初步具备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科学知识目标建议晓得基本的法律科学知识,介绍法律的基本促进作用和意义。
第一框题走近法律我们身边的规则(一课时)【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使学生介绍规则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懂什么就是法律。
鼓励学生介绍法律的规范促进作用和对人们的维护促进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的特殊性。
让学生从行动上学法、用法、爱法、护法。
【学生分析】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
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走近法律》教案1
《走近法律》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二、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
三、教学重点: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运用启发式讨论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导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新学
1、活动一:趣闻、漫画话规则。
出示趣闻、漫画,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社会生活也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活动二:齐心协力找规则。
学生分组齐心协力,共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
3、活动三:分门别类比规则。
学生分析比较道德、纪律、法律三种规则的异同,得出法律的特征。
4、活动四:看“小郑”谈法律。
学生阅读教材第88页,小郑的案例,并思考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法律的规范作用。
5、活动五:看材料分析讨论得结论。
学生看教材第89页中的图画,思考、讨论问题,得出法律的保护作用。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法制教育教案设计模板八篇
法制教育教案设计模板八篇法制教育教案设计【篇1】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一、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二、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三、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难点: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做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学法,知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是一个现代社会公民成熟的标志,因此,我们要做一个自觉认真学法用法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呢?现在我们要将学到的法律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构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以提高我们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和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新授课:专题一:做学法守法用法的人学生自主复习,教师引导。
一、学法、知法1、走近法律:(1)我们身边的规则有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类型:道德;纪律、规章;法律。
道德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要局部适用的准则。
法律则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下面我们就来复习掌握有关法律的一些知识。
(2)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具有两个作用:一是规范作用,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法律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作用,例如,日常生活中,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
再如《刑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所以,我们学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道德与法治》六上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法律是什么。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3.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能力目标1.积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
2.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正确认识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权利,并体验用相应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利,以及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课件展示与法律有关的图片。
(2)调查同学们所了解到的法律规定了我们的哪些权利。
(3)除了权利,还规定了哪些义务?(4)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在哪里呢?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说一说,你接触过法律吗?2.你觉得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纪律有何不同?3.与我们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有哪些?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1.课件出示第 2 页图片,列举生活中我们了解的法律,以及给我们所规定的权利。
2.课件出示图片,了解法律给我们所规定的义务。
3.课件出示第 4 页的活动园。
交流:你是如何看待法律和纪律的?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4.过渡: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准则。
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课件出示第 4 页的阅读角。
)小结:通过学习阅读角,正确认识道德与法律的在我们生活中的关系与作用。
5.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伴随着我们。
(课件出示生活涉及法律的图片)小组讨论:我们的亲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小结: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
走近法律 教案
走近法律教案教案标题:走近法律教案目标:1.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法律的来源和层级;3. 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教案内容:一、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提问:“你认为法律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二、概念解释(10分钟)1.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法律的定义和作用,例如: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规则,它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2.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例如:法律保护我们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三、法律的来源和层级(15分钟)1. 解释法律的来源,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2. 分析法律的层级关系,例如:宪法是最高法律,其他法律都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
四、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案例,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违法行为和合法行为。
2. 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的法律依据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法律意识教育(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法律意识,例如: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的权益等。
2. 告诉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以及遵纪守法的好处和意义。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法律相关的话题。
教案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小测或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法律概念和层级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以及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守法律规定,是否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法庭或法律机构,深入了解法律实践。
2. 邀请法律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座谈,分享法律知识和经验。
3. 设计法律案例分析的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让我们走近法律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一些法律知识懂得我们日常生活中些行为是可以做的些行为是不容许的使我们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法律教案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的法律条文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
教学过程:
一.以问激情导入新课提问:如果学校没有纪律将会怎样国家没有法律又将样“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国家一定要有法律和缓慢行走才能使社会拎井然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社会主义建设得到顺利进行教案《法律教案》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什么是法律小学生为什么要学法守法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然后进行思考逐层领悟道理
1.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制定的行为规则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2.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国家法律的惩处
3.小学生要从小学法做守法的好少年
A.从小学法守法能使自己健康地成长不干违法犯罪的事B.从小学法懂法可以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C.从小学法护法能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练习巩固指导行为
1.完成填空巩固法律知识
2.思考辨析明白正确的行为方式
3.有关资料介绍:违法和犯罪要受到处罚
四.联系生活实践说说怎样做到守法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