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转运站工程设计卫生审核重点

合集下载

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我国城市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令,并达到保护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其它垃圾转运站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根据转运站的特点,在设计时,应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

第1.0.4条转运站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规模第一节选址第2.1.1条转运站的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行业规划的要求。

第2.1.2条转运站的位置宜选在靠近服务区域的中心或垃圾产量最多的地方。

第2.1.3条转运站应设置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第2.1.4条在具有铁路及水运便利条件的地方,当运输距离较远时,宜设置铁路及水路运输垃圾转运站。

第二节规模第2.2.1条转运站的规模,应根据垃圾转运量确定。

第2.2.2条垃圾转运量,应根据服务区域内垃圾高产月份平均日产量的实际数据确定。

无实际数据时,可按下式计算:Q=δnq/1000式中Q——转运站的日转运量(t/d);n——服务区域的实际人数;q——服务区域居民垃圾人均日产量(kg/人·d),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无当地资料时,垃圾人均日产量可采用1.0~1.2kg/人·d,气化率低的地方取高值,气化率高的地方取低值;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

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如无资料时,δ值可采用1.3~1.4。

第2.2.3条转运站规模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

转运量小于150t/d,为小型;转运量为150~450t/d,为中型;转运量大于450t/d,为大型,转运站用地面积应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中第4.1.1条的规定。

第2.2.4条转运站的服务半径:一、用人力收集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5km;二、用小型机动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0km。

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近年来,我国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生活垃圾转运站作为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环节,其建设标准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对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期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在整个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生活垃圾转运站不仅影响着垃圾的分类、处理和运输效率,还关系着环境卫生和居民生活质量。

建设标准必须充分考虑到设施的规划布局、环保设施、安全设施、运输设施等方面的细节,以确保转运站的运作安全、高效和环保。

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建设标准需要从规划设计、建筑材料、设备选型、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展开。

规划设计应考虑站点选址、功能分区、通风采光等因素,以实现站点的合理利用和顺畅运作。

建筑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环保要求,并具备耐腐蚀、耐磨损等特性,以确保建筑物的长期稳定运行。

设备选型需根据站点规模和处理能力进行科学布局,合理配置设备,确保设备的高效耐用。

运营管理方面,需要考虑到站点的日常维护、安全管理、垃圾分类处理等方面,以保障站点的长期稳定运行。

在回顾性的内容中,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不仅是一项技术工程,更是一项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的重要工程。

它关系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在制定建设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环保政策、居民需求等方面的因素,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美好未来。

个人观点和理解方面,我认为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在技术方面,可以引进先进的垃圾处理设备和环保技术,提高转运站的垃圾处理效率和环保水平;在管理方面,可以借鉴先进的城市管理经验,建立科学的运营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提高转运站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只有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才能真正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是一个涉及面广、内容深的重要课题。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1总则1.0.1为规范生活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转运站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转运站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选址与规模2.1选址2.1.1转运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l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

2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方。

4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

2.1.2转运站不应设在下列地区:l立交桥或平交路口旁。

2大型商场、影剧院出人口等繁华地段。

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对转运站进出通道的结构与形式进行优化或完善。

3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

2.1.3在运距较远,且具备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条件时,宜设置铁路或水路运输转运站(码头)。

2.2规模2.2.1转运站的设计日转运垃圾能力,可按其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型三大类型,或Ⅰ、Ⅱ、Ⅲ、Ⅳ、Ⅴ五小类。

表 2.2.1转运站主要用地指标注:1表内用地不含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其他功能用地。

2用地面积含转运站周边专门设置的绿化隔离带,但不含兼起绿化隔离作用的市政绿地和园林用地。

3与相邻建筑间隔自转运站边界起计算。

4对于邻近江河﹑湖泊﹑海洋和大型水面的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码头,其陆上转运站用地指标可适当上浮。

5以上规模类型Ⅱ﹑Ⅲ﹑Ⅳ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Ⅰ类含上下限值。

2.2.2转运站的设计规模和类型的确定应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服务区域内,以转运站设计接受垃圾量为基础,井综合城市区域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变化因素来确定。

2.2.3确定转运站的设计接受垃圾量(服务区内垃圾收集量),应考虑垃圾排放季节波动性。

2.2.4转运站的设计规摸可按下式计算:Q D=K s·Q c(2.2.4)式中Q D—转运站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d;K s—服务区垃圾收集量(年平均值),t/d;Q c—垃圾排放季节性波动系数,应按当地实测值选用;无实测值时,可取 1.3~1.5。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2年7月1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我国城市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令,并达到保护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其它垃圾转运站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根据转运站的特点,在设计时,应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

第1.0.4条转运站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规模第一节选址第2.1.1条转运站的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行业规划的要求。

第2.1.2条转运站的位置宜选在靠近服务区域的中心或垃圾产量最多的地方。

第2.1.3条转运站应设置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第2.1.4条在具有铁路及水运便利条件的地方,当运输距离较远时,宜设置铁路及水路运输垃圾转运站。

第二节规模第2.2.1条转运站的规模,应根据垃圾转运量确定。

第2.2.2条垃圾转运量,应根据服务区域内垃圾高产月份平均日产量的实际数据确定。

无实际数据时,可按下式计算:Q=δnq/1000式中Q——转运站的日转运量(t/d);n——服务区域的实际人数;q——服务区域居民垃圾人均日产量(kg/人·d),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无当地资料时,垃圾人均日产量可采用1.0~1.2kg/人·d,气化率低的地方取高值,气化率高的地方取低值;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

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如无资料时,δ值可采用1.3~1.4。

第2.2.3条转运站规模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

转运量小于150t/d,为小型;转运量为150~450t/d,为中型;转运量大于450t/d,为大型,转运站用地面积应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中第4.1.1条的规定。

第2.2.4条转运站的服务半径:一、用人力收集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5km;二、用小型机动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0km。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量不断增加,垃圾处理成为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城市垃圾转运站作为垃圾收集和运输的关键环节,其设计规范对于有效、高效地处理城市垃圾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空间规划、设备设置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城市垃圾转运站的设计规范。

一、空间规划城市垃圾转运站的空间规划应充分考虑垃圾的分类、集中装卸和运输等环节的需求。

首先,应根据城市垃圾的产量和种类合理规划转运站的面积和布局。

转运站应具备独立进出口,方便垃圾车辆的进出;同时,应设立分类垃圾堆放区域,确保垃圾分类的顺利进行;此外,还应设置垃圾堆放场地和设备清洗区域,以确保转运站的卫生和整洁。

二、设备设置城市垃圾转运站的设备设置应满足高效、安全和环保的要求。

首先,应配备适当数量的垃圾箱和容器,以便垃圾的分类、存放和运输;其次,应配置高效的垃圾压缩设备,以便减少垃圾体积,提高运输效率;此外,还应安装通风设备和污水处理设备,以确保转运站的空气和水质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三、道路设计城市垃圾转运站的道路设计应考虑垃圾车辆的进出和转运过程的顺畅。

首先,应确保转运站附近的道路宽度和强度能够满足垃圾车辆的通行需求;其次,应合理设置进出站口和交通引导标识,方便垃圾车辆的进出和顺利行驶;此外,还应规划转运站周边道路的排水系统,以防止雨水对转运站运营的影响。

四、环境保护城市垃圾转运站的设计应注重环保要求,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首先,应合理设置转运站的位置,尽量远离居民区,减少噪音和异味对周边居民的干扰;其次,应采取有效的垃圾处理措施,如选用封闭式垃圾容器和高效的污水处理设备,以减少垃圾和污水对环境的污染;此外,还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和管护,确保转运站的运营符合环保标准。

综上所述,城市垃圾转运站的设计规范应从空间规划、设备设置、道路设计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考虑,以确保垃圾的高效处理和环境的良好保护。

随着城市垃圾问题的不断加剧,城市垃圾转运站的设计规范将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以适应城市垃圾处理的发展需求。

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方案2

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方案2

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方案2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方案2一、项目背景和目标1.1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垃圾数量不断增加,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已无法满足需求。

垃圾中转站的建设有助于垃圾分类、压缩和转运,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1.2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座现代化、高效运作的垃圾中转站,实现垃圾分类、压缩和转运的一体化处理,提高垃圾处理效率,改善城市环境。

二、设计方案2.1地点选择2.2设施规划2.2.1垃圾接收区垃圾接收区应包括进入站点的道路、称重站以及垃圾倾倒区。

道路应宽敞平整,方便垃圾收集车辆进出。

称重站用于对进入垃圾中转站的垃圾进行称重,以便后续计量。

垃圾倾倒区应配备倾倒设备,便于垃圾卸载。

2.2.2垃圾分类区垃圾分类区应包括不同类别的垃圾存放设施和相应的设备。

根据垃圾分类的具体情况,可以设置有机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存放区域。

每个区域应配备相应的容器和标识,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分类操作。

2.2.3垃圾压缩区垃圾压缩区应设有压缩设备、垃圾箱和垃圾转运车辆装载区。

压缩设备用于将垃圾进行压缩,减少体积并提高运输效率。

垃圾箱应具备密封性能,以防止异味和污染扩散。

垃圾转运车辆装载区应便于车辆装载垃圾。

2.2.4垃圾转运区垃圾转运区应设有转运车辆停靠区、道路和出站口。

停靠区应为转运车辆提供充足的停车位,方便车辆等候和调度。

道路应宽敞,方便转运车辆出站。

出站口应设置有效的交通信号和引导设施,确保交通流畅。

2.3设备选型2.4环境保护措施垃圾中转站应设置垃圾堆放污水收集系统和气味处理系统。

垃圾堆放污水收集系统用于收集垃圾堆放区域的污水,并进行处理。

气味处理系统通过采用活性炭吸附技术或生物滤池等方式,对垃圾产生的异味进行处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预计效果和投资规模3.1预计效果通过建设垃圾中转站,可以实现垃圾的分类、压缩和转运,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并减少对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场的压力,从而改善城市环境。

城市垃圾转运站的设计规范 CJJ47—1991

城市垃圾转运站的设计规范 CJJ47—1991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施行日期:1992年7月1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我国城市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令,并达到保护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其它垃圾转运站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根据转运站的特点,在设计时,应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

第1.0.4条转运站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规模第一节选址第2.1.1条转运站的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行业规划的要求。

第2.1.2条转运站的位置宜选在靠近服务区域的中心或垃圾产量最多的地方。

第2.1.3条转运站应设置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第2.1.4条在具有铁路及水运便利条件的地方,当运输距离较远时,宜设置铁路及水路运输垃圾转运站。

第二节规模第2.2.1条转运站的规模,应根据垃圾转运量确定。

第2.2.2条垃圾转运量,应根据服务区域内垃圾高产月份平均日产量的实际数据确定。

无实际数据时,可按下式计算:Q=δnq/1000式中Q——转运站的日转运量(t/d);n——服务区域的实际人数;q——服务区域居民垃圾人均日产量(kg/人·d),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无当地资料时,垃圾人均日产量可采用1.0~1.2kg/人·d,气化率低的地方取高值,气化率高的地方取低值;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

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如无资料时,δ值可采用1.3~1.4。

第2.2.3条转运站规模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

转运量小于150t/d,为小型;转运量为150~450t/d,为中型;转运量大于450t/d,为大型,转运站用地面积应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中第4.1.1条的规定。

第2.2.4条转运站的服务半径:一、用人力收集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5km;二、用小型机动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0km。

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1.技术方案论证:在确定垃圾中转站建设方案之前,应进行技术方案论证。

论证过程中需要考虑垃圾中转量、工程地理条件、垃圾分类处理等因素,并邀请行业专家参与,避免出现技术难题。

2.施工管理措施:建设工程的施工管理非常关键,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进行监控和监管。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材料的检测和验收,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建立完善的材料台账。

3.质量控制措施:建设工程中的各项施工工序都需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混凝土标号、配比以及荷载检测等,并进行合适的试块制作和试验,以确保混凝土质量。

5.质量监督检查:对于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由专业的监理机构或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施工质量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整改要求。

6.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规定和流程,并进行培训和考核,以确保施工人员按照规定进行施工,避免质量问题发生。

7.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应制定详细的安全规定和安全流程,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检查,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控。

8.质量验收与报告编制: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完成后,需进行质量验收。

验收过程中需要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并形成详细的质量验收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施工质量、材料验收、工程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建设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需要从方案论证、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监督检查、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理、质量验收等各个方面加以关注,确保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质量达到规范要求。

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够有效地保证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我国城市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令,并达到保护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其它垃圾转运站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根据转运站的特点,在设计时,应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

第1.0.4条转运站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规模第一节选址第2.1.1条转运站的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行业规划的要求。

第2.1.2条转运站的位置宜选在靠近服务区域的中心或垃圾产量最多的地方。

第2.1.3条转运站应设置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第2.1.4条在具有铁路及水运便利条件的地方,当运输距离较远时,宜设置铁路及水路运输垃圾转运站。

第二节规模第2.2.1条转运站的规模,应根据垃圾转运量确定。

第2.2.2条垃圾转运量,应根据服务区域内垃圾高产月份平均日产量的实际数据确定。

无实际数据时,可按下式计算:Q=δnq/1000式中Q——转运站的日转运量(t/d);n——服务区域的实际人数;q——服务区域居民垃圾人均日产量(kg/人·d),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无当地资料时,垃圾人均日产量可采用1.0~1.2kg/人·d,气化率低的地方取高值,气化率高的地方取低值;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

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如无资料时,δ值可采用1.3~1.4。

第2.2.3条转运站规模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

转运量小于150t/d,为小型;转运量为150~450t/d,为中型;转运量大于450t/d,为大型,转运站用地面积应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中第4.1.1条的规定。

第2.2.4条转运站的服务半径:一、用人力收集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5km;二、用小型机动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0km。

浅谈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要点分析

浅谈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要点分析

浅谈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要点分析发表时间:2019-02-20T16:39:10.513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33期作者:侯金成[导读] 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是现代化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经其对生活垃圾进行压缩后,可以缩小垃圾体积,减少运输次数,具有积极的经济、环境正效益。

侯金成两江新区市政园林水利管护中心重庆 400000摘要: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是现代化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经其对生活垃圾进行压缩后,可以缩小垃圾体积,减少运输次数,具有积极的经济、环境正效益。

关键词: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1引言垃圾转运站在运行过程中集散了大量的城市垃圾,垃圾压缩产生的渗滤液等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这容易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负荷冲击。

同时,由于垃圾转运站选址大多距离居民区较近,其环境敏感性较强,臭气污染也是易发的环境问题。

2 转运站建设过程引起的环境影响2.1 对交通的影响工程建设时,由于车辆运输等原因,会使交通变得拥挤和频繁,较易造成交通问题,这种影响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失。

应采取的对策是对于交通特别繁忙的道路要求避让高峰时间(如采取夜间运输)以保证白天畅通。

2.2 施工扬尘、噪音的影响工程施工期间,运输的泥土通常堆放在施工现场,直至施工结束,长达数月。

堆土裸露,使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含量骤增,严重影响周围环境。

施工扬尘将使附近的建筑物、植物等蒙上厚厚的尘土。

阴雨天气,由于雨水的冲刷以及车辆的辗压,使施工现场变得泥泞不堪。

应采取的对策是为了减少工程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中遇到连续的晴好天气又起风的情况下,对堆土表面洒上一些水,防止扬尘,同时施工者应对土地环境实行保洁制度,对进出施工场地的车辆做好保洁工作。

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自填埋场建设时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的运输和施工桩基处理。

特别是夜间,施工的噪声将产生严重的扰民问题,影响邻近居民的工作和休息。

2.3 生活垃圾的影响工程施工时,施工区内劳动力的食宿将会安排在工作区域内,这些临时食宿地的水、电以及生活废弃物若没有做出妥善的安排,则会严重影响施工区的卫生环境,导致工作人员的体力下降,尤其是在夏天,若施工区的生活废弃物随意弃置,可导致蚊蝇孳生,甚至在施工区暴发流行疾病。

垃圾转运站 标准

垃圾转运站 标准

垃圾转运站标准摘要:一、垃圾转运站概述1.定义与作用2.垃圾转运站的发展历程二、垃圾转运站的建设标准1.设计原则2.选址要求3.设施配置4.环境影响评价三、垃圾转运站的运行管理1.垃圾收集与运输2.设备维护与保养3.安全与环保措施4.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四、我国垃圾转运站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技术创新与智能化2.垃圾处理方式的多元化3.政策支持与行业规范4.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正文:垃圾转运站作为城市垃圾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初步处理任务,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垃圾转运站的建设与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垃圾转运站概述垃圾转运站,顾名思义,是用于转运垃圾的设施。

它通过收集、分类、压缩、储存和运输等多种方式,将生活垃圾从产生地送往处理设施,如垃圾填埋场、焚烧厂等。

垃圾转运站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20 世纪初,随着城市垃圾产量不断增加,垃圾转运站的功能、规模和数量也在逐步完善和提高。

二、垃圾转运站的建设标准垃圾转运站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集中、提高效益。

选址要求方面,应选择在交通便利、便于垃圾收集和运输的区域,同时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设施配置方面,包括垃圾收集设施、压缩设备、储存设施、运输工具等,应根据垃圾产生量、转运距离等因素进行合理配置。

环境影响评价方面,要评估垃圾转运站对周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能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三、垃圾转运站的运行管理垃圾转运站的运行管理涉及垃圾收集与运输、设备维护与保养、安全与环保措施以及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方面。

垃圾收集与运输要保证垃圾的及时、高效、安全转运;设备维护与保养要定期检查、维修、更换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安全与环保措施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现场管理,防止事故发生,同时要关注环境保护,减少垃圾转运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要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工作,提高垃圾处理效益。

垃圾转运站设计方案

垃圾转运站设计方案

垃圾转运站设计方案
垃圾转运站是指将城市(或乡镇)区域内的垃圾收集点收集到的垃圾进行组织、整理、压缩、装载,并将其转运到垃圾处理厂的场所。

垃圾转运站的设计方案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场地选择方案:
1. 选择一个地理位置便利、交通方便的区域,以方便垃圾转运车辆的进出。

2. 考虑周围居民的生活和环境影响,尽量选择远离居民区的地方。

二、垃圾处理设备方案:
1. 垃圾转运站应配备压缩机、装载机、推土机等必要的设备,以确保垃圾能够被有效地组织、整理、压缩、装载。

2. 垃圾处理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工作稳定性、高效性和生产力。

三、垃圾转运站环境保护方案:
1. 尽量选择设备噪音低的垃圾处理设备,以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2. 建立垃圾转运站与周围环境的隔离措施,采取合理的防尘措施,减少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四、垃圾转运站安全方案:
1. 建立垃圾转运站的出入口,设立关卡,对进出垃圾转运站的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垃圾转运站的安全性。

2. 设置必要的消防设备,并定期进行消防演习,提高垃圾转运
站的应急处置能力。

五、垃圾转运站管理方案:
1. 建立垃圾转运站的管理机构,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2. 设立监控系统,对垃圾转运站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确保垃圾转运站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以上就是垃圾转运站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在实施过程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垃圾转运站的高效、安全、环保运行。

同时,也需加强对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宣传和推广,使垃圾转运站的建设与垃圾减量、资源回收的政策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一、总体要求1. 按照城市发展规划确定转运站的选址,充分考虑运输距离、周边居民区域、环境影响等因素。

2. 建筑设计应符合相关建筑法规和标准。

建筑材料和施工必须符合环保要求。

3. 将垃圾转运站设计为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畅通、操作方便的立体化场所,以提高工作效率。

4. 垃圾转运站应有完善的安全设施、消防系统和环境保护措施,确保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

二、基础设施要求1. 占地面积应根据城市垃圾处理量确定,以确保充分容纳垃圾转运站所需设备和活动区域。

2. 道路、车道和停车位应设计合理,满足垃圾车辆进出站点和转运操作的需要。

3. 垃圾平台和装卸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安全、高效地进行垃圾的装卸工作。

4. 运输车辆的停放区域应设有充电设施和维修设备,以确保垃圾车辆的正常运行。

三、垃圾分拣和贮存要求1. 设计分拣区域应根据垃圾分类要求合理划分,以提高垃圾分类的效果和提取可回收物的便利性。

2. 应设置有室内贮存库房,分别储存可回收物、湿垃圾和干垃圾等。

3. 贮存区域应具备防火、防爆和防臭等性能,确保垃圾贮存期间不会对环境和居民产生负面影响。

四、设备要求1. 应设立垃圾碾压机和压缩机等设备,以减少垃圾体积,提高运输效率。

2. 应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和噪音控制设备,有效控制垃圾处理过程中的气味和噪音污染。

3. 垃圾转运站应有垃圾分类和运输设备,提供垃圾分类和转运的便利。

五、环境保护要求1. 垃圾转运站周边应设有绿化带或围墙,充分阻隔垃圾转运站与周边环境的影响。

2. 垃圾转运站应设有垃圾渗滤液和废气处理设备,以减少对土壤和大气的污染。

3. 应设有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垃圾转运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六、安全管理要求1. 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规定垃圾转运站的安全操作流程。

2.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垃圾转运站的安全运营。

3. 设置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安全隐患。

垃圾中转站工程方案设计

垃圾中转站工程方案设计

垃圾中转站工程方案设计一、工程概述1.1 项目背景垃圾中转站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起到了收集、暂存和转运废弃物的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中转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本项目建设垃圾中转站,旨在有效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城市的生活环境。

1.2 项目位置本项目选址于城市规划区内,地理位置交通便利,便于垃圾运输车辆进出,同时离居民区较远,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1.3 项目规模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计划可处理城市每日100吨生活垃圾。

二、工程方案设计2.1 设施规划垃圾中转站主要包括垃圾接收区、垃圾分类暂存区、设备区、办公区和周边环境等部分。

其中,垃圾接收区和垃圾分类暂存区是垃圾中转站的核心功能区,需要合理规划布局,确保运转效率和人员安全。

2.2 设备选型从环保和效率的角度出发,垃圾中转站需要配备垃圾分类设备、垃圾压缩设备、垃圾填埋设备等,保证废物得到合理处理,同时保障环境卫生。

2.3 环保措施垃圾中转站是城市垃圾处理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加强环保措施,如加强沼气的收集利用,降低废气排放,加强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等,保障环境的卫生和可持续发展。

2.4 基础设施垃圾中转站的基础设施包括供水、供电、通风等,其中供电和通风是关键的一环,需要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

2.5 安全防护垃圾中转站是一个工业化的设施,需要加强安全防护,设置围栏、安全出口、安全标识等,确保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2.6 设施管理垃圾中转站的设施管理是其运转的关键环节,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包括设施维护、人员培训、垃圾运输等,确保设施的良好运转。

三、施工方案3.1 施工组织设计垃圾中转站的施工组织设计需要考虑到现场环境和施工工艺,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2 施工技术方案垃圾中转站的施工技术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到设备安装和基础工程施工,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材料,保障工程质量。

1垃圾转运站建设管理指导规范

1垃圾转运站建设管理指导规范

垃圾转运站建设管理指导规范一、项目策划生成1、垃圾转运站项目应在“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上开展项目策划生成工作,通过空间协调及建设条件集成,完成策划生成,规划部门应将策划生成结果在属地政府网站、报纸和项目所在地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小于5个工作日。

2、选址应符合选址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并满足《城市环境卫生规划规范》(GB50337)、《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T47-2016)等相关行业技术规范要求。

在有条件区域,应尽可能避让大型集中居住区和医院、学校。

3、对既有选址规划超过2年的,建设单位应在属地政府网站、报纸和项目所在地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对新规划选址的,应按相关技术规范及标准进行科学比选,建设单位应将比选结果在属地政府网站、报纸和项目所在地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二、公众参与1、应遵循《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部令第4号)的原则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表》(生态环境部48号令)规定内容进行调查。

2、建设单位可以通过发放科普资料、张贴科普海报、举办科普讲座或者通过学校、社区、大众传播媒介等途径,向公众宣传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关的科学知识,加强与公众互动。

3、公众质疑性意见主要集中在环境影响预测结论、环境保护措施或者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召开公众座谈会或者听证会。

应当邀请在环境方面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公众代表参加。

4、公众质疑性意见主要集中在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专业技术方法、导则、理论等方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三、环保标准1、垃圾转运站项目应按照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在项目开工前取得区(市)县环保局的批复。

2、原则上应编制公众参与调查专题报告,调查范围1000米。

3、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直接排入环境的执行《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311-2016),渗滤液排放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标准;固体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方案

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方案

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方案垃圾中转站是城市垃圾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垃圾收集、分类、暂存和转运的作用。

一个科学合理的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方案,可以提高垃圾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减少环境污染。

下面是一个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方案的详细说明。

一、选址和规划1.选址原则:选择在城市的中心地带或者离主要垃圾产生源较近的地区,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转运的路程和成本。

2.地块规划:按照垃圾中转站的功能需求,规划土地面积,包括垃圾暂存、分类区、转运车辆停靠区以及行政办公区等。

3.路网规划:设计合理的道路网络,确保大型垃圾车辆能够顺利进出,同时要考虑交通流量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二、建筑设计1.垃圾暂存区:建设垃圾暂存区,可以设置多个操作台,方便对垃圾进行分类和暂存,确保不同种类的垃圾不互相污染。

2.转运车辆停靠区:根据中转站的转运需求,设计大型车辆停靠区,保证同时有多辆车辆可以停靠和操作。

3.行政办公区:设置行政办公区,提供工作人员的办公、休息和娱乐场所,保证中转站的正常运营。

三、设备配置1.垃圾分类设备:配备钢制垃圾分类台、分类桶和分类指示牌等设备,方便工作人员对垃圾进行分类管理。

2.垃圾转运设备:配置大型垃圾转运车辆、垃圾压缩器和输送带等设备,确保垃圾能够及时、高效地转运和暂存。

3.通风和环保设备:安装通风系统,保持垃圾中转站的空气新鲜,在垃圾暂存区设置除臭设备,减少异味和臭气的扩散。

四、安全措施1.防火设施:根据垃圾中转站的规模和垃圾种类,设置相应的防火设施,如灭火器、防爆门和消防喷淋系统等。

2.安全警示标识:在中转站的关键位置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工作人员和访客注意安全。

3.安全培训和管理:对中转站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管理体系,确保中转站的安全运营。

五、环保措施1.垃圾处理:规划合理的垃圾处理设施,如垃圾焚烧炉、垃圾填埋场或生物处理设备,确保垃圾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和处置。

2.污水处理:配置适当的污水处理设施,对中转站内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保证不对周边水域和土壤造成污染。

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我国城市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得规划、设计符合国家得方针、政策与法令,并达到保护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得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其它垃圾转运站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根据转运站得特点,在设计时,应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

第1、0、4条转运站得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得有关标准得规定。

第二章选址与规模第一节选址第2、1、1条转运站得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环境卫生行业规划得要求。

第2、1、2条转运站得位置宜选在靠近服务区域得中心或垃圾产量最多得地方。

第2、1、3条转运站应设置在交通方便得地方。

第2、1、4条在具有铁路及水运便利条件得地方,当运输距离较远时,宜设置铁路及水路运输垃圾转运站。

第二节规模第2、2、1条转运站得规模,应根据垃圾转运量确定。

第2、2、2条垃圾转运量,应根据服务区域内垃圾高产月份平均日产量得实际数据确定。

无实际数据时,可按下式计算:Q=δnq/1000式中Q——转运站得日转运量(t/d);n——服务区域得实际人数;q——服务区域居民垃圾人均日产量(kg/人·d),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无当地资料时,垃圾人均日产量可采用1、0~1、2kg/人·d,气化率低得地方取高值,气化率高得地方取低值;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

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如无资料时,δ值可采用1、3~1、4。

第2、2、3条转运站规模可分为小型、中型与大型。

转运量小于150t/d,为小型;转运量为150~450t/d,为中型;转运量大于450t/d,为大型,转运站用地面积应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中第4、1、1条得规定。

第2、2、4条转运站得服务半径:一、用人力收集车收集垃圾得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5km;二、用小型机动车收集垃圾得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0km。

垃圾转运站建设设计

垃圾转运站建设设计

垃圾转运站建设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在日益增加。

垃圾转运站作为城市垃圾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其建设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的卫生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垃圾转运站的选址选址是垃圾转运站建设设计的首要环节。

首先,要考虑地理位置的便利性,应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垃圾运输车辆的进出。

同时,要远离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区域,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此外,还需考虑地质条件,选择地质稳定、不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以确保转运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选址时,还应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例如,尽量选择在已有垃圾处理设施附近,以便形成垃圾处理的集中区域,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处理成本。

同时,要考虑周边的景观和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二、垃圾转运站的规模垃圾转运站的规模应根据服务区域内的人口数量、垃圾产生量以及垃圾运输距离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人口密集、垃圾产生量大的区域,需要建设规模较大的转运站;而人口较少、垃圾产生量小的区域,则可以建设规模较小的转运站。

在确定规模时,还需要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以满足未来垃圾处理的需求。

此外,要合理规划垃圾转运站的储存容量和处理能力,确保能够及时处理和转运垃圾,避免垃圾积压造成环境污染。

三、垃圾转运站的建筑设计垃圾转运站的建筑设计应注重功能性和美观性的结合。

在功能方面,要合理划分工作区域,包括垃圾装卸区、压缩区、储存区、办公区等。

装卸区应设计宽敞,便于垃圾运输车辆的操作;压缩区要配备先进的压缩设备,提高垃圾的压缩效率;储存区要有良好的通风和除臭设施,减少异味的散发。

在建筑外观上,要尽量做到简洁大方,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可以采用绿色植物进行装饰,增加建筑的美观度。

同时,要注重建筑的节能和环保设计,如采用太阳能照明、雨水收集利用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

四、垃圾转运站的设备选型垃圾转运站的设备选型直接关系到垃圾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一、设计原则:1.功能性:垃圾转运站应包括垃圾临时存放区、转运设备区、清洗设备区和办公管理区等功能区域,以确保垃圾收集和运输过程的高效和顺畅。

2.环保性:垃圾转运站应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噪音和恶臭排放,并实施相应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安全性:垃圾转运站的设计应考虑安全因素,包括防火、防爆、防滑等,确保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二、功能区划:1.垃圾临时存放区:-应设计合理的存放容量,以满足垃圾处理需求。

-应设置防臭、防蚊、防鼠等设施,保持周边环境卫生。

-应合理分隔不同类别的垃圾,便于分类处理。

2.转运设备区:-应有足够的转运设备和容器,以确保转运过程的高效运行。

-设备应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和可靠的工作状态。

3.清洗设备区:-应有足够的清洗设备,用于垃圾容器的清洗和消毒。

-设备应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清洗效果和卫生要求。

4.办公管理区:-应设置办公室、会议室和休息室等功能区域,为转运站的管理和人员提供必要的办公和休息条件。

三、环保设计:1.噪音控制:-应采用隔音墙或隔音设备,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噪音源设备应采用低噪音技术,并定期维护和保养。

2.恶臭控制:-应采用有效的排风系统,将垃圾转运过程中产生的恶臭物质及时排出,确保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

-应定期清理和消毒垃圾转运设备和容器,减少恶臭物质的产生。

3.废水处理:-应设置合适的废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处理垃圾转运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确保排放达标。

4.废气处理:-应设置废气收集和处理设施,处理垃圾转运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减少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

5.固体废物处理:-应设置固体废物收集和处理设施,处理垃圾转运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安全设计:1.防火设施:-应设置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等,以应对突发火灾。

-应设置合理的消防通道,确保人员疏散的顺畅。

2.防爆措施:-应针对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物品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确保转运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垃圾转运站施工方案

垃圾转运站施工方案

垃圾转运站施工方案1. 引言垃圾转运站是城市管理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它负责收集和转运废弃物,在城市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健康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垃圾转运站的施工方案,包括站点选址、建筑设计、设备配置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垃圾转运站的高效运行,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

2. 站点选址选择合适的站点是垃圾转运站施工的首要任务。

在选址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垃圾源地点与站点之间的距离:选择距离垃圾源地点近、交通便利的位置,以降低垃圾转运的成本和时间。

•环境影响:避免选择在敏感区域、居民区或水源保护区附近的站点,以减少对环境和人民健康的影响。

•土地条件:选择平整、稳定的土地,便于施工和设备安装。

3. 建筑设计垃圾转运站的建筑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建筑结构稳固:采用抗震、防火等安全措施,确保垃圾转运站的安全运行。

•垃圾分类与处理区域划分:根据不同的垃圾种类和处理方式,合理划分不同的区域,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

•通风设施:为了避免异味和有害气体的滋生,应配置适当的通风设施,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清洁设施:建议增设清洁设施,包括洗手间、洗浴间等,以提供给工作人员使用。

4. 设备配置合理配置设备对垃圾转运站的运行起到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常见的设备配置:•垃圾收集设备:选择适合的垃圾箱和垃圾袋,以方便垃圾的收集和运输。

•垃圾分类设备:配置可回收物分类设备、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等,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压缩设备:对垃圾进行压缩处理,减少占地面积和运输成本。

•消防设备:配置灭火器、喷淋系统等消防设备,确保垃圾转运站的安全。

•通风设备:配置通风机和排烟设备,有效消除异味和有害气体。

5. 施工流程垃圾转运站的施工流程影响着项目的进展和质量,以下是施工流程的一般步骤:1.确定施工进度和计划,包括开工时间、竣工时间等。

2.进行场地平整和地基处理工作,确保施工基础稳定。

3.建筑主体施工,包括土建工程和建筑结构的搭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交流】垃圾转运站工程设计卫生审核重点
刘桂刚 姚元庚
(山东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济南 250014)
随着国家对居民户口管理政策放宽及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口(包括流动人口)数量成倍增长,城市垃圾产量逐渐增多,新建垃圾填埋场及垃圾转运站(下称转运站)工程将大量增多。

为提高新建垃圾转运站工程的各项卫生指标达标率,笔者就近年来参与转运站工程设计卫生审核的体会,提出转运站工程设计卫生审核的几点意见,供商榷。

1 概况
国内目前多数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采用的是直接运输与填埋相结合的方式,由收集车到市区内将垃圾收集后,运到垃圾处理场填埋。

这种方式在垃圾填埋场与城市相距不远时还比较适用,但当城市周边垃圾填埋场的处理能力饱和时,多数城市不得不选择新的、与城市相距较远的填埋场(距市区一般在30km以上),此时垃圾的运输成为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交通负担、减轻运输时散落垃圾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多数环卫部门选择了将垃圾压缩后,再运输、填埋的垃圾处理方式,因而必须新建垃圾转运站。

2 垃圾转运工艺流程
垃圾转运工艺流程如下:
垃圾收集→过磅→向地坑卸料→地坑推板向压缩机料斗送料→压缩垃圾→进入集装箱→与压缩机脱钩→牵引车运走→清洗集装箱→运到填埋场。

3 对转运站工程应实行综合监督
转运站工程一般包括压装车间、垃圾运输装备、自动清洗系统、汽车库及停车场、油库、污水处理系统、变电站、垃圾称重、机车维修、自动监控系统、锅炉房、办公及管理设施、配套的厂区道路、供电、绿化、集体食堂、给排水工程、单身宿舍等。

这些工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劳动卫生、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卫生监督部门应坚持“一口”对外,对工程实施综合监督,保证工程的卫生监督质量。

4 转运站工程选址与平面布局的卫生审核重点转运站的选址,既应方便垃圾收集,也必须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

一般应位于城市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生活饮用水源的下游,靠近城市市区,但不能设在市区内。

站址周围地势应平坦、无其他易被污染的单位,交通方便,地质稳定。

转运站生活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应分区明确。

生活区包括办公楼、集体食堂、单身宿舍等,应位于站区的上风侧。

生产区包括压装车间、检修车间、自动洗车线、污水处理站等,应位于站区的下风侧,避免污染物对工作人员及周围人群身体健康的影响。

厂区地面应硬化,设一定的坡度,污水排放应由生活区流向生产区,并定期、定时进行冲洗。

垃圾入口、出口应明确分开,装车后的垃圾车应进行清洗。

5 转运站压装车间卫生审核重点
转运站压装车间是转运站工程的核心,是垃圾压缩、处理的主要场所。

压装车间工程的卫生指标达标率与转运站运行后的卫生状况直接相关。

压装车间主要包括液压泵房、变电所、配电室、车间仓库、休息室、更衣室、办公室、淋浴室、卫生间等,其功能分区应明确。

办公室、休息室、更衣室等房间的窗户应设双层玻璃,并位于车间夏季主导风向上风侧。

车间应设天窗,其他窗户的设计应考虑空气对流。

压装车间应设操作室,操作室的窗户也应为双层玻璃。

每个地坑的上部应设机械吸尘、喷淋、除臭、消毒装置,减少垃圾对车间的影响。

车间地面应向地坑方向设一定的坡度,便于湿式清扫,防止二次扬尘。

地坑的底部,应便于清洗,并设污水收集沟,使垃圾积存的污水及时流入污水处理站。

6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与防护措施及审核重点垃圾由市区收集后,运到转运站内进行处理,在进行压缩、除味、除尘过程中,可能产生噪声、粉尘、有毒有害气体,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着职工身体健康。

611 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及防护措施与审核重点生活垃圾发酵过程中产生硫化氢、甲烷等废气,
在垃圾的收集、运输、压缩过程中,对操作人员产生一定的危害。

生产过程中,这些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与垃圾在居民家中停留的时间、垃圾的收集与运输的时间、垃圾在转运站内停留的时间及除味、消毒、通风处理设施的效率等密切相关。

在转运站运行过程中,应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尽量缩短垃圾从产生到填埋的时间,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保证除味、消毒、通风处理设施的效率,降低车间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及恶臭。

612 噪声的产生及防护措施与审核重点
转运站的噪声主要为机械噪声、交通噪声。

主要产生噪声的设备有:预压式垃圾压缩机、牵引车、半挂车、喷雾除尘机、通风设备、水泵、锅炉等。

设计时应尽量采用自动化设备与流程,选用产生噪声低的设备;设备安装时,应采取减震措施;主要生产车间应设操作室;平面布局应合理,交通运输应通畅,禁止在厂区内鸣笛,限制垃圾车、空车在厂区内的停留时间;为个别岗位的工人发放防噪声耳罩、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

613 粉尘的产生及防护设施与审核重点
转运站产尘岗位主要有垃圾倾倒、锅炉房的上煤、出渣及主要车间的清扫等。

在主要的产尘岗位应设机械通风除尘设施,吸尘点及通风量的设计应合理,满足吸尘需求。

614 生物因素的产生及防护设施与审核重点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大量繁殖,也可能存在着蟑螂、臭虫、老鼠、苍蝇等害虫。

转运站中存在生物因素污染的岗位主要是垃圾收集、倾倒、压缩及集装箱冲洗等部位。

应尽量缩短垃圾周转时间,及时清扫散落垃圾、压缩车间、地坑等;在向地坑倾倒垃圾时,喷洒消毒、杀菌药品;第二、三季度应每天定时对生产车间及周围环境喷洒灭蝇药品,防止苍蝇孳生。

转运站运行后,应配备专职卫生管理人员,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转运站的卫生管理,减少恶臭等因素对周围人群生活及身体健康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3204230)
【经验交流】
保健食品厂工程设计卫生审核重点
舒德峰 张玉慧
(山东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济南 250014)
为了解保健食品厂的建筑特点,加大监督力度,使保健食品业的运行逐渐规范,笔者通过对某保健食品厂的新建项目卫生审核与评价,探讨其设计卫生审核重点。

1 选址与平面布局
该保健食品厂位于某市开发区内,南面为生产钢架结构的厂房,西、东、北部均为空地,地势平坦、环境清洁,周围无污染企业及其他污染源。

厂区平面布局中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生活区等功能分区明确,生活区位于厂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侧,厂区道路为硬化水泥路,四周及厂房间有绿化隔离带,现场考查未发现其他问题,地址选择及平面布局较为合理。

2 工程分析
211 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原物料→调配→杀菌(UHT)→充填(高温水洗罐)、卷封
→入笼、杀菌(高温)→真空检测→液位检测→包装→出库。

该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全线生产设备基本为可冲洗、不怕腐蚀的不锈钢设备。

212 产品与原料及生产规模
主要原料为进口奶粉、炼乳、咖啡、DH A等,原料均符合卫生标准。

主要产品为罐装奶,无副产品及其他中间产品。

每班次工人数为40人,生产产品315万吨,年产值5亿元。

213 建筑卫生与分析
板式厂房,地面为易冲洗的水泥地面,设有排水明沟,墙面115m以下为瓷砖贴面,115m以上为普通粉刷,屋顶为塑料瓦楞板。

产生高温、高湿及对空气洁净度要求较高的调配间、充填、卷封间等,均采用下部112m水泥砖墙贴瓷砖、上部玻璃隔断与大车间相隔,并安有空调设施调节微小气候,调配室设有二次更衣室、换鞋处、强制消毒及风浴设施。

更衣室、洗手间、消毒设施、仓库、产品质量化验室、称量室等生产辅助设施齐全。

本项目车间地面坡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