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2]

合集下载

古典园林史第二章试卷周维权讲解

古典园林史第二章试卷周维权讲解

古典园林史第二章试卷周维权讲解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囿:是王室专门豢养禽兽的地方,主要为帝王狩猎活动,也为宫廷提供食物和祭品。

p412、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p423、上林苑:上林苑本为秦代营建的一处苑囿,汉武帝时扩而广之为上林苑。

上林苑位于关中腹地,方圆广大,离宫别馆丰富,植物畅茂复杂,湖泊众多。

苑中养百兽,供天子秋冬射猎。

上林苑南傍南山,北临渭水,岗峦起伏,泉源丰富,林木蓊郁,鸟兽翔集,自然生态环境异常优美,是中国园林史上融都城、宫苑、园林于一体的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P664、阿房宫:阿房宫是秦都咸阳宫殿建筑的后起者和最大者,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宫殿建筑群,规模宏大,雄伟壮观。

它代信宫而起,是皇帝举行大朝的朝宫。

阿房宫是由阿城、前殿和门阙等三部分组成p64 5、一池三山: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到清代.由太液池,三岛——蓬莱、方丈、瀛洲p866、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

又称宫苑。

7、神仙思想:是原始宗教中的鬼神崇拜、山岳崇拜与老、庄的道家学说融糅混杂的产物,它把神灵居于高山这种原始的幻想演化为一系列的神仙境界。

P488、园林的生成期:即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时期。

9、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天”有意志,人事是天意的体现;天意能支配人事,人事能感动天意。

10、君子比德思想是孔子哲学的主要内容,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种“比德”的山水观,反映儒家的道德感悟,实际上是引导人们通过对山水的真切体验,把山水比作一种精神,去反思“仁”、“智”这类社会品格的意蕴。

孔子哲学思想以“仁”为核心,注意内心的道德修养,不论对人还是对事都要恪守仁爱的美德。

11、六国宫是荟萃六国建筑风格的宫苑群。

12、“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有的把部分山池花木扩大为相对独立的园林一区,呈“宫”中有“苑”的格局,建章宫就是一例;这类皇家园林一般建在都城或其近郊,山池花木均为人工经营。

中国园林史简要笔记

中国园林史简要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简要笔记绪论1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园林的萌芽状态(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十分低下,人类依赖自然人们为了渡过各种困难,群居形成原始聚落人对自然经常处于感性适应的状态,呈现为亲和的关系原始社会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的公社,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地,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客观上接近了园林的雏形1第二阶段——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而臻于旺盛的过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背景经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政治:产生了国家组织和阶级分化,出现了大小城市和镇集人对自然界已经有了了解,能够自觉地加以开发人对自然处于理性适应状态,仍保持着亲和的关系2第三阶段——工业革命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业社会)背景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和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人们从大自然获得更丰富的物质资源无计划、掠夺性的开发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早先的亲和关系转变为对立、敌斥的关系3第四阶段——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人们追求休闲旅游活动,开始意识到对自然掠夺所导致的恶果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回归到亲和的关系生态学建立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理论,并逐步向社会科学延伸2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自然背景和人为背景自然背景(大地山川的中灵毓秀)1.多山、多河、湖2.植物种类多,“园林之母”3.地形、气候多样人文背景(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1.中央集权2.儒释道3.天人合一4.寄情山水5.崇尚隐逸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不同可分为1.人工山水园2.天然山水园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主要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还包括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会馆园林、茶楼酒肆的附属园林等(数量不多,内容类似私家园林),此外还有公共园林4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生长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时期、成熟后期5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1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1物质因素(1)囿囿起源于狩猎,囿除主要为王室提供祭祀、丧纪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但囿也有“游”的功能,具备园林的雏形性质。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笔记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一、绪论部分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

(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

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

(P4)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

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

(P6)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P6)中国古典园林分类: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

(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

(P238)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中国古典园林第二章总结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第二章总结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第二章总结笔记“中国古典园林是东方园林的杰出代表。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体现在空间布局上,还蕴含着哲学理念和人文情怀,深刻影响着中国园林艺术和造园技法,从而使中国古典园林成为世界造园史上独树一帜的艺术瑰宝。

这里我将简要分析几个方面:首先就是美学层次上来说,讲究天人合一、崇尚自然、风水格局等;其次是材料选用及构造形式上来说,大量采用木材、砖瓦石等物质形态和雕塑、匾额楹联、碑碣等文字载体进行景观营造;再者则是文化内涵层次上,讲究诗画境界,将诗词歌赋、历史掌故引入园林,将日常生活所见融入园林景致之中。

其一、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基本的设计思想。

《易经》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被儒家学派视作立身处事的根本原则。

孔子提倡“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思想,并主张以“道”(规律性、必然性)为核心去“法自然”。

“自然”既包括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又囊括了社会伦理与道德因素,可谓“集宇宙万象于吾心,纳乾坤万道于胸襟”,更强调了个人与自然的亲近感受和感悟能力,即在自然环境中实现自己的精神需求和审美意趣。

其二、建筑组群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观察与认识。

我们知道早期的建筑虽然已经开始考虑到利用当地资源与适应气候特点,但由于受科学技术条件限制,普遍较矮小粗糙。

《周礼冬官考工记》中关于宫室的高度描述甚至比《诗经小雅》的“如松柏之茂”都低,而且十分简略模糊。

随着封建王朝的兴起与发展,人们通过大量劳动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建筑文明,同时又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民居形式,充满了奇异而优美的韵味。

清华大学教授彭一刚曾指出:我国民居外部形状和内部结构体系均取决于社会政治秩序,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各种差别很大的空间类型。

其三、中国古典园林,无论何种功能,都具有统一的尺度、轴线和相互呼应的整体形态。

《礼记·祭法》篇中提出:“凡立宗庙宫室邑居,前途后寝,左右夹房,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礼记·礼器》)的礼制规定,标志着从殷商的巫术迷信向周朝以来注重礼仪、推崇正统、把握政权的政治秩序的转变,是为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男女有别奠定了基础。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8.苏州四大园林中以水景取胜的是( )。 A.沧浪亭、狮子林 B.狮子林、拙政园 C.拙政园、留园 D.拙政园、沧浪亭 【答案】C 【解析】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苏州园林宋、元、明、清四个朝代 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全园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池水面积占全 园面积的 3/5。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景 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狮子林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 “假山王国”之美誉,有“桃源十八景”之称。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留园以著名 的“留园三峰”著称。
A.杭州 B.苏州 C.扬州 D.无锡 【答案】B 【解析】拙政园在苏州娄门内之东北街,始建于明初。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冈。官场 失意,致仕回乡,占用城东北原大弘寺所在的一块多沼泽的空地营建此同,历时五载落成。 王死后,园林屡易其主。后来分为西、中、东三部分,或兴或废又迭经改建。太平天国占据 苏州期间,西部和中部作为忠王李秀成府邸的后花园,东部的“归田园居”则已荒废。光绪 年间,西部归张履泰为“补园”,中部的拙政园归官署所有。
大地主牟墨林家族几代人聚族而居的地方。整个庄园建筑结构严谨,紧固墩实,雄伟庄重, 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全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典型性的封建地主庄园。牟氏庄园以其恢宏 的规模、深沉的内涵,被诸多专家学者评价为“百年庄园之活化石”、“传统建筑之瑰宝”、 “六百年旺气之所在”。
3.“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江南园林的主要指导思想,“拙政园”是其中具有代表性 的作品,“拙政园”位于哪个城市( )。
5.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 然山水园是( )。
A.颐和园 B.拙政园 C.留园 D.寄畅园 【答案】A 【解析】A 项,颐和园在北京的西北郊,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 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 完整的一座行宫御苑,占地约 290 公顷。B 项,拙政园为江南园林的代表,是苏州园林中 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其建园艺术以水见长,自然典雅,庭院错落,花木为胜。C 项,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D 项,寄畅园位于无锡,属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其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于因借,混合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6章)】【圣才出品】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6章)】【圣才出品】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6章)】【圣才出品】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填空题1.园林构成四大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筑山;理水;植物;建筑【解析】一座园林,可以多一些山水的成分,或者偏重于植物栽培、禽鸟饲养,或者建筑的密度较高,但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此四者的综合。

①土地包括平地、坡地、山地、谷地、丘陵、峰、峦、坞、坪等各种地形;②水体包括河、湖、池、沼、涧、溪、泉、瀑等静态的和动态的各种水形;③植物是指专门供观赏之用的树木和花卉;④建筑包括房屋、桥梁、道路、小品以及各种工程设施,它们不仅在功能上必须满足人们的游赏、居住、交通和供应的需要,同时还以其特殊的形象而成为园林景观的点缀或组成部分。

2.按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主要类型。

【答案】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解析】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归纳为若干个类型。

其中的主要类型有三个: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①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的,都可以归属于这个类型;②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的,大抵都可以归入这个类型;③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3.影响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景式方向上发展的三种意识形态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解析】除了社会因素之外,影响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的则不能不提到三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①天人合一思想深刻地影响古人的“自然观”,也就是说,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于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②君子比德思想导源于先秦儒家,儒家认为大自然山林川泽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美感,在于它们的形象能够表现出与人的高尚品德相类似的特征,从而将大自然的某些外在形态、属性与人的内在品德联系起来;③神仙思想乃是原始宗教中的鬼神崇拜、山岳崇拜与老、庄的道家学说融糅混杂的产物,园林里由于神仙思想的主导而摹拟的神仙境界实际上就是山岳风景和海岛风景的再现,这种情况盛行于秦汉时的皇家园林,对于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上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书名:《中国古典园林史》作者: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从商、周、秦、汉的生成期,到宋、元、明、清的成熟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展现出不同的面貌,演化出了多种形式,也从最初的生活需求逐渐演变为审美需求,获得了精神的升华。

周维权先生所著《中国古典园林史》,参考众多书籍文献,并结合周先生自己多年的积累,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道路犹如一幅巨大画卷一般展现在读者面前,尽管此次只是浅尝辄止,但仍旧获益匪浅。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主要活动是狩猎和采集,以获取生活资料。

以生存为目的,依旧完全依赖大自然而生活,到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社会,才有了房屋和农田,也就有了园林的萌芽状态。

进入农业社会之后,逐渐出现了人类文明,此时的人类已经能够解决温饱问题,继而开始关注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正是在这个时期,园林有了迅速的发展。

由于封建社会的建立以及皇权制的出现,期初的园林是为皇家的生产生活所需而产生,后来逐渐发展出观赏游憩的功能,也不再仅限于只有皇帝所有,私家园林和具有公共游赏功能园林也发展起来。

自公元前3世纪的秦代到公园19世纪末的清代的封建社会时段,正值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上的最辉煌的时期,同时也是其人文背景的影响比较凸显、典型的时期。

“田园风光”广泛渗透于园林景观的创造,甚至衍生为造园风格中的主要意象和审美情趣。

皇帝经营的园林表现为弘大的规模以及风景式园林造景所透露出来的特殊、浓郁的“皇家气派”。

而私家园林中大多为文人士族所建,“士”是社会上雅文化的领军者,把高雅的气质赋予园林,士人们经营的“文人园林”乃成为民间造园活动的主流,也是涵盖面最广泛的园林风格。

而在园林发展的后期,随着市民阶层的勃兴,市井的俗文化逐渐渗入民间造园活动,从而形成园林艺术的雅俗并列、互斥,进而合流融汇的情况。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指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规模相对较小。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1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1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特点:规模相对较小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一、园林性质园林性质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无论古今中外,园林都是表现美、创造美、实现美的景观艺术环境。

2、社会属性:古典园林是皇室贵族和高级僧侣们的奢侈品,是供少数富有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式和别墅庄园。

二、园林的功能园林最初的功能和园林的起源密切相关。

主要功能有:1、狩猎2、游玩3、观赏4、休憩5、祭祀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一、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二、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三、寺观园林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选择题【圣才出品】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选择题【圣才出品】

第二章选择题一、单选题1.秦代著名的园林有()。

A.洛阳西苑B.灵囿C.唐临潼华清池宫D.上林苑【答案】D【解析】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

A项,西苑建于西元605年5月,是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时所建的皇家园林。

隋时又称会通苑,它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华丽的园囿之一。

B项,灵囿是周文王所建的苑囿。

C项,华清池又名华清宫,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是以温泉汤池著称的中国古代离宫。

相传西周的周幽王曾在这里修建离宫。

秦、汉、隋各代先后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

名曰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

到了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此时才称华清宫。

2.中国古代园林中属岭南类型名园的是()。

A.何园B.沧浪亭C.清晖园D.豫园【答案】C【解析】岭南园林有广东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林、海南园林等,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兼容性,丰富多彩,风格各异。

清晖园设计精巧、布局细腻,属于岭南园林。

A项,何园是扬州住宅园林的典范;B项,沧浪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属于江南园林;D项,豫园是上海园林的代表,属于江南园林。

3.园林的全盛期是在()。

A.明清时期B.隋唐时期C.商代D.春秋战国时期【答案】B【解析】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生成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转折时期。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兴盛时期。

明代中叶以后,北京、南京、苏州及太湖周围地区掀起私人造园的高潮。

清代集历代造园艺术之大成,园林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水平之高,均非前代所能比及。

4.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西湖分别属于()园林。

A.私家、私家、寺庙、皇家B.皇家、自然、自然、皇家C.皇家、皇家、寺庙、自然D.私家、皇家、皇家、自然【答案】D【解析】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是“中国园林之母”,是私家园林之最。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1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1)时代特征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主要以狩猎和采集来获取生活资料,使用的劳动工具十分简单。

(2)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几乎完全被动地依赖于大自然,把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都当作神灵的化身加以崇拜。

人对于大自然是经常处于感性适应的状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呈现为亲和的关系。

(3)园林的发展进入原始农业的公社,处于生产目的出现的种植场地和果木蔬圃是园林的萌芽状态。

2第二阶段(1)时代特征这个阶段大体上相当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技术革命。

人类社会进入以农耕经济为主的文明社会。

(2)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界已经有所了解,能够自觉地加以开发。

在这个阶段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已从感性的适应状态转变为理性的适应状态,但仍然保持着亲和的关系。

①人类的开发活动创造了农业文明所特有的“田园风光”。

②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但限于低下的生产力和技术条件,破坏尚处在比较局部的状态。

(3)园林的发展①发展条件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化促进国家组织的产生和阶级的分化,促进大小城市和镇集的出现。

生产力的发达以及相应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促成造园活动的广泛开展,而植物栽培、建筑技术的进步则为大规模兴建园林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②园林的特点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a.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b.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

c.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地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d.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③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

a.土地包括平地、坡地、山地、谷地等各种地形;水体包括河、湖、泉、瀑等静态的和动态的各种水形;山体和水体构成园林的骨架,也是园林的山水地貌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
12.宋代皇家园林。宋代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和临安两地,其造园的规模和气魄不如隋唐、但规划设计较精致。
东京:(现代的开封)东京的皇家园林只有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一)大内御苑代表作:后苑、延福宫、艮岳。艮岳,兴筑于北宋晚期政和七年,宣和四年建成。京城的东北部。先经过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1、园林性质:人工山水园。2、造园艺术成就,①筑山园林掇山构思奇特,精心经营。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主位,西边的万松岭为侧岭,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水体与万岁山呼应。筑山特点:主宾分明、远近呼应,体现了山水画论的“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②置石经过优选的石料千姿百态,因此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③理水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等。④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使皇家园林平添诗情画意。植物品种丰富,包括乔、灌、藤本、水生、草本、药用、果树等等。⑤建筑园林建筑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布局大部分从造景需要出发,充分发挥“点景”、“引景”和“观景”的作用。⑥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①艮岳是以山、池作为园林的骨干,但欣赏景点的位置设在建筑物内,因此这些建筑不仅是休息的地方,也是风景的观赏点,具有了使用与观赏双重作用。②因地制宜的造园原则,使艮岳构园得体,精而合宜。如依山势建楼,有依翠楼,降雪楼等。沼池有洲,洲中植梅或植芦,亭、榭隐于花树之间,形成隐露的庭园景色。③艮岳的营建,是我国园林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不仅有艮岳这座全用太湖石叠砌而成的园林假山之最,更有众多反映我国山水特色的景点;它既有山水之妙,又有众多的亭、台、楼、阁的园林建筑,它是一个典型的山水宫苑,成为宋以后元、明、清官苑的重要借鉴,而元、明、清的宫苑也是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山水宫苑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二)行宫御苑,代表作:景华苑、琼林苑、宜春园、玉津园、金明池、牧苑等。著名的“东京四苑”指琼林苑、玉津园、金明池、宜春苑。1、琼林苑始建于宋太祖乾德二年,位于开封顺天门外。进入琼林苑大门,大道两旁是古松森列,怪柏成行,透了幽雅恬静的清香。园中朴亭曲树林立,更显出这座皇家御苑的风雅别致。2、金明池位于宋都开封顺天门外北街,建池原意:开凿水池训练水军之地。政和年间,兴建殿宇、进行绿化种植即成为一座一略近方形的大水池为主体的皇家园林。临安皇家园林,与北宋的东京相似,均为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一)大内御苑代表作:宫城的园林区后苑。园林特点:风景优美的山地园林。气候温和,植物茂盛,苑内植有各种花木、果树及茂密的丛林。⑴亭结合植物环境命题而建:在海棠林中建有照妆亭,以赏海棠花;在紫笑丛中建有静侣亭;在幽雅的兰、竹林中建亭曰净香亭;在梅花万树的梅岗建有冰花亭;在竹林曲径中建尝静亭;在松涛林中建松皮木亭曰天陵偃盖,有茅草亭曰昭俭亭;在溪流潆洄的水边建有清涟亭。亭大多以小巧玲珑的体态取胜,并结合环境特色题名,更显出文人的儒雅气质。(二)行宫御苑大部分分布在西湖风景优美地段,如:湖北岸的集芳园、玉壶园、湖东岸的聚景园、湖南岸的屏山园等;外城的德寿宫、樱桃园。1、德寿宫景区分布:“四分地”即按景色不同分为四个景区:东区、西区、南区、北区。东区,以观赏各种名花为主;南区为各种文娱活动场所;西区以山水风景为主调;北区建置各式亭榭。

中国古典园林史-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一、绪论部分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P3)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

(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

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

(P4)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

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

(P6)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P6)中国古典园林分类: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

(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

(P238)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

《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笔记(详解版)

《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笔记(详解版)

《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笔记(详解版)第⼀章绪论园林:在⼀定地段范围内,利⽤并改造天然⼭⽔地貌或者⼈为的开辟⼭⽔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构成⼀个供⼈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们与⼤⾃然环境相对隔离⽽⼈为创设的“第⼆⾃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阶段原始⽂明阶段原始⽂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

⼈类社会的原始⽂明⼤约持续了⼆百多万年。

原始⽂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类聚居的部落。

⼈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了⼈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萌芽状态。

原始⽂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园林规划。

第⼆阶段农业⽂明——奴⾪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定的国家地域范围、⼀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式、⼀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字记载的“囿”、“圃”。

第⼆阶段园林的特点:⑴绝⼤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

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

(上编)中国园林文化寻踪一自然崇拜与中国皇家宫苑的胎生1天和日月的崇拜2山岳灵石和昆仑神话3灵水和蓬莱仙岛4动物植物的崇拜二中国园林的雏形1中国园林之根—囿台2文王之囿---中国最古之公园三”天下裂”时的文化重组1崇台峻基,开苑囿之间春秋战国时期的园囿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1重视利用水景2游乐方式的变化,开后世”舟游式园林”之法门重视精神上的享受和文化上的陶冶,显示社会文化的进步3主体景致以人工池塘,馆阁楼台为主,园林完成了从由从自然生态到人工模拟的转变4园林摆脱了生息的物欲需求,注意人工景点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春秋时期的楼台都建于风景优美的地方)2多元一体的中国古代建筑,主体木构架建筑体系萌芽很早,商代已经出现颇具规模的崇楼伟阁,周代出现庞大的建筑群3原创性文化的崛起和隐士的价值取向春秋战国时中华原创性文化崛起的时代,隐士呈现了两种主要的价值取向:1因看不惯春秋战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变革以隐居为目的不问政事,其中也有三类人:1认为避人不如避世,明哲保身缺乏社会责任感2如伯夷,叔齐,都是信守正统反对变革3以周庄为代表,抨击社会创造文化代表文化道义和社会良心属于抱志守道者。

2另一种人是以隐为手段达到出仕的目的。

姜上为代表为了择贤君而达其志。

春秋战国时期隐士具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为独立的人格。

秦汉宫苑一秦汉宫苑——营造的思想原则是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1天宫与人间天堂秦汉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离宫别馆与自然山水环境相结合,范围大到方圆数百里2人造的蓬莱仙境秦始皇将神话中的蓬莱仙境建进了园林,引渭水入池筑为蓬,瀛。

中国园林以人工堆山的造园手法开始于此时。

汉武帝大规模派人寻找蓬莱仙岛,始终没有找到,便将成为仙人的梦想在地上的园林中实现,自然主义地力求其体积的庞大与形式的逼真。

汉武帝集其成的“一池三岛”布局纳入了园林的整体布局之中,从而成为中国人造景观的滥觞,和皇家园囿中创作宫苑池山的一种传统模式,称为秦汉典范。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名词解释【圣才出品】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名词解释【圣才出品】

第四章名词解释1.曲水流觞答:“曲水流觞”是上巳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

那时,人们在举行祓禊仪式后,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故称为“曲水流觞”。

2.榭答:榭——古时称高台上建有屋宇者为榭。

后来多用于园林建筑中,多为临水建筑,又称水阁,建于池畔。

榭是一种观景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形式随环境而不同,一般多开敞或设窗扇,以供人们游憩、眺望,常于廊、台组合在一起,较大的榭还设有茶座和水上舞台等。

3.寿山艮岳答:“寿山艮岳”是指宋徽宗赵佶听信道士之言,说在京城内筑山则皇帝必多子嗣,乃于政和七年仿杭州凤凰山,在宫廷里建造了一座山,号日万岁山,(因其在宫城之东北面)更名日“艮岳”,又叫做寿山、艮岳寿山。

4.牌坊答:“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

牌坊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

5.囿答:“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场所,最早的园林形式之一。

通常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

《诗经•大雅》中记述了最早的周文王灵囿,秦汉以后,囿都建于宫苑中。

6.文人园林答:“文人园林”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文人雅士为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而建造的园林,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

当时的文人园林规模一般都小而精,造园的手法从单纯写实到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过渡,园林与山水画、山水诗文互相启导,互相发展,是包含着老庄哲理、佛道精义、六朝风流、诗文趣味影响浸润的结果,获得了社会上的赞赏,开启了后世文人园林的先河。

7.大内御苑答:“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皇居或离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

8.行宫御苑答:“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尔游憩或短期驻足之用。

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9.离宫御苑答:“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远郊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从_中国古典园林史_浅论周维权的史学思想_许慧

从_中国古典园林史_浅论周维权的史学思想_许慧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InnerMongolia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2008年第5期(第10卷总第41期)No.5 2008(Vol.10 SumNo.41)*从《中国古典园林史》浅论周维权的史学思想○许慧,彭重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史》是周维权先生的十年力作,在园林史研究上有着很高的价值。

这本书反映了周维权先生的史学思想:史籍要内容详实、条理清楚,要搜集大量史料、严格考订史料,应用历史比较法和唯物辩证分析法等史学方法对历史进行分析。

关键词: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史学思想中图分类号:J05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458(2008)05-0384-02随着园林这门学科越来越得到重视,关于园林史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周维权先生的《中国古典园林史》就是其中一本著作。

周维权先生长期从事建筑教育、设计工作,以及中国园林和中国建筑的研究工作。

发表过很多园林、风景、古建筑、建筑理论方面的论文和书籍。

因为态度严谨、学风扎实,在中国古代园林史的研究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我们现在所拜读的这本《中国古典园林史》是第二版了,之前还有过一版。

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70%的内容,对一些插图和文字进行了修改,使其更为严谨。

这本书倾注了周维权先生大量心血,他搜集了大量文献和实物资料,密切跟踪建筑、城规、园林生态以及史学、考古、美学、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经十年而写成。

这本书以非常严肃的科学态度审视了几千年的中国园林历史,有着很高的史学价值,而周维权先生的史学思想和方法也从这本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型来归纳分析的。

最后一个时期,有大量实物保留下来,因而选择了31个例子按园林的三大类型分别做为3个章节加以介绍,这样既条理清晰,也突出了各个时期的重点[1]。

对于例子的选择,周维权先生提到选择的标准一是优秀的或比较优秀的,二是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包括三大地方风格和民族园林的代表作。

《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特全)

《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特全)

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得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得栽植与建筑得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得环境、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得“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与论述园林得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得园林理论、第一节园林发展得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得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得农业公社与人类聚居得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得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得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就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得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原始文明后期得园林萌芽状态得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与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得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得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得国家地域范围、一定得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得园林类型与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得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与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得《圣经》里记载得“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与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得“天园”得旖旎风光:长久不浊得“水河”、滋味不变得“乳河”、味道纯美得“酒河”、清澈见底得“蜜河”、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得“瑶池"与“悬圃”;文字记载得“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得特点:⑴绝大多数就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她们所私有;⑵主流就是封闭型、内向型得;⑶追求美得观赏与精神得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与艺术家来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

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此时期园林特点:⑴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⑵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⑶不仅追求观赏美和视觉效果,同时也注重发挥其园林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⑷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

此阶段园林的特点:⑴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地系统进一步扩大;⑵园林包含城市,“城市在园林中”;⑶针对防止环境污染选择植物,并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⑷园林规划中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动植物科学等先进科技;⑸城市外围营造防护林带,连接森林公园或更大范围的绿色景观;⑹任何工程项目开发中,都必须与园林绿地建设相结合。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国古典园林: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园林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

中国园林直接越过了工业文明而进入现代文明,中西园林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特点:规模相对较小,一般来说,小型的在0.5公顷以下,中型在0.5与3公顷之间,大型在3公顷以上。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一、园林性质园林性质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无论古今中外,园林都是表现美、创造美、实现美的景观艺术环境。

2、社会属性:古典园林是皇室贵族和高级僧侣们的奢侈品,是供少数富有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式和别墅庄园。

二、园林的功能园林最初的功能和园林的起源密切相关。

主要功能有:1、狩猎(或称围猎)主要在郊野的皇室宫苑进行,供皇室成员观赏、兼有训练禁军的目的,还有在贵族的庄园或山林进行。

2、游玩(或称游戏)中国人称为“游山玩水”。

3、观赏对园林及其内部各景区、景点进行观赏和欣赏,有静观和动观之分。

4、休憩古典园林中设有建筑、供园主宾朋居住或休息。

5、祭祀古代的陵园、庙园等。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一、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二、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三、寺观园林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四、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第四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话的情趣四、意境的蕴涵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第一节总说(时代背景)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1、囿⑴狩猎→再现祖先生活方式的一种娱乐活动;⑵栽培→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

“囿”可看作是一座多功能的天然动物园。

2、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山的象征)。

⑴登高可以观天象、通神明;⑵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3、园圃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2、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⑴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协和”思想。

即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

⑵君子比德思想:导源于先秦儒家,从功利、伦理德角度来认识大自然。

⑶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秦汉。

第三节贵族、皇家园林一、贵族园林——奴隶社会(殷、周)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可通称为“贵族园林”例:1、商纣大修闻宫别馆,称朝歌。

2、西周宫室制度趋渐完备:⑴囿人分职定责:作为园林之囿,周人已有明确、具体的管理人员,《周人·囿人》记载了囿中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数额;⑵囿、台、沼——山、水、植物的完美结合。

3、从囿到苑的发展——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如:楚国的章华台、吴国的姑苏台二、皇家园林——始自秦始皇时代1、秦代宫苑园林的发展与新兴皇帝独裁政体的政治体制相适应,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此时期的主要皇家园林建设:大咸阳规划按天上的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的布局,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帝都规划上的具体表现。

秦代有代表性的离宫、御苑●上林苑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主要建筑群是阿房宫。

①上林苑内有专为圈养野兽而修筑的兽圈,如“虎圈”、“狼圈”等,并在其旁修建馆、观等建筑以供皇帝观赏动物和狩猎之用。

②上林苑内森林覆盖,天然河、人工河等河流纵横。

●宜春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兰池宫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重要地位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模拟神仙境界,从此,皇家园林又多了一求仙功能。

2、西汉宫苑汉武帝时期皇家造园活动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

西汉代表性宫苑: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等。

上林苑——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内容⑴山水⑵植物、动物上林苑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天然植被丰富——是一座特大型的植物园。

⑶苑即园林《长安志》引《关中记》:“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

”即三十六处“园中之园”。

⑷宫宫殿建筑群⑸台⑹观汉代对体量比较大的非宫殿建筑物的通称。

⑺生产基地综上所述:①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②上林苑内的建筑密度较稀疏;③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

3、东汉宫苑东汉建国初期,朝廷崇尚简约,反对奢华,宫苑兴造不多,后期统治阶级日益追求享乐,形成东汉皇家造园活动的高潮。

东汉皇家园林称“宫苑”,有宫、苑之别。

同时也有称之为“园”的。

总的看来,东汉的皇家园林相对较少,但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

第四节私家园林两汉私家园林:非国库开支所建的为私人独家所有的苑囿。

秦代,因秦始皇晚年滥用民力财力,私家园林未见端倪。

两汉时期,是私家园林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的时期,它包括王侯官僚、富豪的苑囿和文人的宅园。

一、王侯官僚的园林以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兔园和东汉梁冀的苑囿为代表。

1、梁孝王兔园兔园后称梁园,也称梁苑。

位置:西京长安,另说在淮阳城东。

据历史记载,兔园以建筑为主,但山水、动植物已占很大比重。

园中以土为山,以石叠岩,这种土石结合的假山在中国园林史上为首创。

由于受文士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开始出现诗画意境。

这是我国古代园林中值得关注的发展倾向,文化因素对苑囿的影响由来已久。

2、梁冀苑囿特点1、宅园中堆置了形似二崤绵延起伏的山丘,山上有大片树林,山下有深陡的溪涧,山林间放养奇禽驯兽。

2、范围大,似现今的大型自然公园。

梁冀苑囿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园林。

二、富豪巨贾苑囿以西汉时茂陵袁广汉为代表。

三、文人宅园隐士庄园主多半为文人出身。

如西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就是当时一位著名的致仕归田隐士。

小结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就园林本身的发展情况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殷、周;二、秦、西汉;三、东汉其中:殷、周为生成期的初始阶段;秦、西汉为生成期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东汉是园林生成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过渡阶段。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第一节总说(时代背景)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

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以很大的发展。

一、社会动荡、民生凋蔽公元220年东汉灭亡,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