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进农业产业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活动。 按照中央的部署 和省委的要求 , 把注重实
效贯彻和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形成党员 长期受教育 、 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 不断加强 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要结合农村实际, 围绕建 设新农村主题 , 有针对 陛地开展正面教育 , 解决 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解决影 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 ,解决群众最关心
杨 泰 波
认识 要深 化 。 要 站 在建 设 社会 主义 新农
一
、
村 的新 高度 。 进一步深化 对推进农业 产业化重大意义的认识 。首先 。 推进农业产
业化经营 , 是繁荣农 村经 济 、 持续增加农 民收入的根本
途径 。最近两年 , 省和全 国各地一样 。 民收入突破 我 农
维普资讯
要言 要论
建 设 社 会 主义 新 农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关键是抓好落 实 。各 级各 部 门必 - /大 工 作 力 度 , 保 今 年 ¥J . D I 确
开 好 头 、 好 步 起 要 认 真 落 实 支农 惠农 政 策 。今 年 的中 央 1
政 府 副 省
长
业 化经 营作 为中心任 务 ,
始 终坚 定 不移 地大 力 推
进。
成效的标准。 继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 ,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 的村 民自治机制 . 切实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形成农村社会稳 定、 文明 、 和谐的良好氛围。 要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 件实实在在的事情。 各级各部门既要谋长远。 抓大 事, 更要 . 当前, r t t @ 从实事做起。要组织干部深 入 农村、 贴近农民, 开展调查研究 。 总结推广基层的好 经验, 切实解决农民群众最 、 最迫切的实际问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助推器
\
写\
- 、
明协调发展特色 区域” 目标 , 为 市委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 , 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 在郊县开展
“ 双培、 双带 、 双创” 活动, 把党员村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 把致 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村干部 , 让村
干部带头创业致富 、 带领农 民集体致富 , 争创专业特色村 、 文明示范村 , 激发郊县基层加快发展
对于促进农业资源要素集约化、 经营主体企业化、 产品生产标准化、 市场营销品牌化、 生产服 务社会化 , 对于提高农 民组织化程度、 增加农民收入 , 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 以来 , 农业一直作为加工工业 的原料支撑部门, 农村也始终把服务城市作为主要职
责。通过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政策 , 广大农民为我国的工业化提供 了数以千亿元计 的建设 资金积累。现在 , 当国民步上人均 G P 00 D 10 美元、 走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征程时 ,工业反 “
明、 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 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三是浓民主氛围。 不断健全和完善村务制约制度 、 民代表议事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 , 村 重点抓好 村务公 开 监督 小组 和村 民 民主理财 小组 “ 两组 建设 ”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既是中央部署的重大历史任务 , 也是南京郊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 要求 。 在今 后 的工作 中 , 我们 要认真 贯彻 五 中全 会 精神 , 切实加 强 对 建设新 农 村 工作 的领 导 , 进
牌化 、 生产服务社会化。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农村 内部 , 而农 民又是农村 的 主体 , 以提高农民素质 、 所 增加农民收入 , 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 提高农 民 素质 的主要途径靠教育培训。面对千家万户的农 民, 要有一个载体先把他们组织起来 , 才能 实施有效的教育培训。 这个载体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 包括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社。 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社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 ,农民是农业企业员工和合作社社员 的主要
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一、“十二五”规划《建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一)重大任务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二)三农地位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什么是“三农”问题?即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也就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困难;农业产业结构落后、效率低下、发展缓慢;农村组织机构臃肿、税费负担沉重、市场体系滞后、人口大量过剩。
其中,农民问题是核心;农村问题是保障;农业问题是基础;“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问题是核心;农民的收入又是农民问题的核心。
当前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日益增多的我国人口与日益减少的可耕地的矛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散经营与规模化的大生产的矛盾;农业人才的流失与集体致富带头人的培养的矛盾;粗放的生产方式与农业现代化生产的矛盾;传统的的农产品生产与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及深加工的矛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与农业快速发展的矛盾;农业人才的流失与集体致富带头人的培养的矛盾;农民文化水平低与农业高科技推广的矛盾;农产品市场体系水平低与加快商品流通的矛盾等。
“三农”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
(三)指导方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胡锦涛“两个趋向”的讲话:“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四)重点工作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1.国家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2.完善农业补贴制度;3.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4.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5.改善农村金融服务;6.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7.加大家电下乡实施力度;8.支持农民建房;9.增加产粮大县奖励;10.建设高标准农田;11.扶持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12.完善动物防疫补贴政策;13.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14.支持优势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15.支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发展;16.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17.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18.开展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19.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1.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22.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23.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24.土地流转政策;25.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26.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27.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28.完善党领导的村民自治;29.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农业产业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重要作用
经济效 益为r' .以系列化 为手段 ,通过 实行产供销 ,种养 加一 工投 劳 ,社会参 与。而社会参与最现 实、最直接、效果最 明显的 eC " 体化经 营 ,将农 业再 生产过程 的产前、产 中、产后诸环节联结 为 是社 会资本随农 业产 业化流向农业 。传统农业 比较效益低 .缺乏
一
线 .把工作重心放到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 ,增 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 中必须给予重视 并认真落实的方针 。
加农 民 收入 上 。
新农村建设需要资金 、农业技术 和市场信息 ,因此要重视并
农 业产 业化是 国际农业发展经验与我 国国情 相结合的产物 ,
认 真落 实工 业反 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农业产 业化在贯
05 8万亿人 民币 , 求积极 推进城 乡统筹发展 ,推进 现代农业 建设 ,全面深 化农村 的发展阶段。从国 内生产总值 看 ,20 年超过 了 1
改 革 大力发展农村 公共事 业 ,千方百计 增加农 民收入 。建设 农业 ( 也就是第一产业 )占 1% 。随着经济 总量的扩大 ,农业所 3
【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建设社会主 义新 农村
重要作 用 对 策
一
党的十六届五 中全会 提出 了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 村的重要 任
农业产业化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彻工业 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方针 中
务 ,这 是党 中央 ,国务院从 建设小康社 会 ,加快推 进社会 主义 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是党 中央提出的解决 ” 三农 问题的重 现 代化建设 的全局 出发做出 的重大决策 , 对新阶段 ” 是 三农 ” 工
社会 主义新农 村是一个 集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等 四位一体 占比例会进一步降低。但农业的基础地位还是十分重要 ,不能动
推进农业产业化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o rd cin i teb ssa dtep ma s rb i igten w scait o nrsd .B “ e eo me t f r u t n fpo u t s h ai n h r r t kf ul n h e o i s u t ie y d v lp n o ci ”weme n i o i y a o d l c y o pd o a m—
p v n rd cii n n ra ig fr r ’ic me h c ,i r , e e d o e a v n e n f n u t aie n e n f 一 o r i g p o u t t a d i c sn ame s n o ,w ih n t n d p n nt d a c me t d sr l d ma a me t vy e u h oi i z g oa c l r .T e eo ,i e c u s fb i i g t e n w o i i o n rsd ,a r u t rl id sra z t n s o l e t k n a h e u t e h rf r u e n t o re o ul n h e s ca s c u t i e g i l a n u til a i h u d b a e s t e k y h d l t y c u i o
ts.O l truhr — d sn gi l r t c r, hoi rpr oe r gi l r nutazt nadf tr gi ee ak n o g aj t gar ut a s ut e cos gp e dsf r ut a id s l ao n s i sdvl yh e ui c ul r u n o m o a c ul i r i i o en t -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新农村建设
、
城 市 对 农 以 来 , 国 经 济 社 会 迅 速 发 展 , 城 乡 之 间 的 我 但 发 展 不 平 衡 , 大 农 村 出 现 了就 业 不 充 分 和 劳 动 力 过 剩 的 现 广 象 , 随 着 农 业 生 产 的 机 械 化 步 伐 的 加 快 , 及 新 品 种 、 技 伴 以 新 术 、 农 艺 的推广应 用 , 业 生 产水 平 、 动 效 率逐 渐 提 高 , 新 农 劳 对 劳 动 力 的 需 求 减 少 , 村 劳 动 力 就 业 不 充 分 问 题 日益 农
度看 , 着力解 决两 大 问题 : 村 经 济发 展 和农 村 剩 余 劳 动 要 农 力 的转移 。农 村剩余 劳动 力如何 解决 , 是转 移 到大 中城 市 为
主 , 是 主 要 转 移 到 小 城 镇 ( 城 和 乡 镇 ) 目前 仍 有 不 同 意 还 县 , 见 。农 业 产 业 化 经 营 为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提 供 了 很 好 的 出 路 , 同时也是 新农 村建设 的重要 方式 和途径 。
农 业 产 业 化 是 以 市 场 为 导 向 , 资 本 为 纽 带 , 经 济 效 益 为 以 以 中 心 , 企 业 化 生 产 为 龙 头 , 动 中介 组 织 、 业 大 户 、 户 以 带 专 农 实 现 农 业 生 产 的 规 模 化 、 准 化 、 约 化 和 专 业 化 的 组 织 形 标 集 式 和 生 产 经 营 方 式 。在 农 业 产 业 化 过 程 中 , 过 龙 头 企 业 和 通
早在 20 0 6年 , 为《 题 中共 中央 国务院关 于积 极发 展 现代 农业 , 扎实 推进社 会 主义 新农村 建设 的若 干意见 》 中央“ 的 一
号 文 件 ” 出 ,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是 我 国 现 代 化 进 程 中 的 指 社 重大历史 任务 , 调“ 完 善强 化 支农 政 策 , 设 现 代农 业 , 强 要 建 稳定发展 粮食 生产 , 极 调整农业 结构 , 强基 础设 施建 设 , 积 加 加 强 农 村 民主 政 治 建 设 和 精 神 文 明 建 设 , 快 社 会 事 业 发 加 展 , 进 农 村 综 合 改 革 促 进 农 民 持 续 增 收 , 保 社 会 主 义 新 推 确 农 村 建 设 有 良好 开 局 ”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 经 济 的 角 。 从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大, 农产品精深加工工业对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还不强。 由于加工转化程度低 , 综合利用 比较落后, 也造成了我 国 农副产品资源的极大浪费, 综合效益较差 , 加快农副产品
摘
要: 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增加农民收入 、 变农村 经营模 式等方面论述 了农 业产 业化 经营的重 大意义。结合 当前 转
新农村建设 实际, 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和措施 。 提 关键词 : 新农村建设 ; 农业产 业化 ; 经营 中图分类- :30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0 — 5 12 0 )0— 18— 4  ̄ 一 F2 . - A 1 1 88 ( 07 1 02 0 0
维普资讯
1 O期
郑 良泽 :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来促进社会 主义新农 村的
建设 。
1 推 进农 业产业 化经 营对 建 设社 会 主义 新农 村 具 有重 大意 义
农业 产业化 经营是 指 以 国 内外 市场 为导 向 , 以提 高
再次 , 有利于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的发展。我国
农业 连续数 年 丰产 有余 , 副产 品供 给 已 由长期 短 缺转 农
变为供求总量大体平衡 , 粮食 、 油料、 水果、 肉类、 蛋类 、 水 产品等总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 , 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创历
史最 好水平 。但 我 国农 副 产品 深加 工 程度 低 , 为 2% 仅 5 左 右 , 达 国家 农 产 品 产后 加 工 能 力在 7 % 以上 , 发 0 发达
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也成为了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共中央、国务院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方案,接下来将会逐步实施。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
在建设过程中,将加强农村水利、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将采取强制性投入和市场化投资的方式相结合,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并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形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一环。
要将传统的“小农经济”改变为现代化的“集约化经济”,促进农业产业链、生态链和价值链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等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土地、水、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整合和配置,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三、推动农村社会事务发展农村社会事务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
实施的关键是发展农村教育和文化事业,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在建立统一规范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普及知识技能和文艺活动中,应多元化也应尊重当地风俗、传统习俗,开展一系列网上+教育和文化活动,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和法制建设。
同时,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农村社会稳定。
四、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农村人才无疑是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之一。
通过加强农村人才培训和引进,打破知识和技术等方面的瓶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和劳动力素质的重要关键。
实际工作中,要引领农业发展大势,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乡村教师、医生、村干部等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和生活,同时,也要注重农村工作人员培训与晋升,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密集型霜降工程,如社区天地、示范农场等,加强农村人才社区建设与农业科技创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推进农业产业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加强 “ 三农”工作的重 大举措,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总的要求是 “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 洁、 管理民主” 它的根本任务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 改变农村相对贫穷落后的面貌, 大幅度增加农民收 人。 而要 实现这一目 其关键在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标,
合, 从而从根本上扩展增加农民收人的空间, 开拓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新局面。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途径
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庞大、 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 以 农产品生产为中心的生产链系统, 还包括协调的技术系 统, 合理的利益分配系统, 完整的组织系统和开放的信息系 统等。 农业产业化的实现途径在哪里? 应该从何抓起? 笔者 认为, 我国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本途径主要是: ( 一) 培植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 培植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 关键。除了积极引导 工商企业进军农村市场之外, 还要充分利用乡镇企业上 联市 场下接 农户的优势, 承担起农业产业化的 “ 龙头”作用。 乡镇企业经过一、 二十年的发展, 其实力、 人才、技术经验 等方面已 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带动农户进市场上也 作出 了 较大贡 但总的 献, 来说规模还不大, 带动能力还不强, 今 后还必须下大力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竞争能力强 的骨干龙头企业。 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增强品牌意识, 尽快 打造一批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 技术含量高、 市场占 有率高的 农产品知名品牌。
利益分配机制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利益分配 关系 和农民的 地位, 是农业产业化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内 在动 力。 前来讲, 就目 核心是要构建龙头企业与 农户相对稳 定的 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这是农业产业化的生命力所在。目 前 我国 利益分配机制形式绝大多数处于一种随意性和非规范性 的阶 就农户与企业的 段。 分配来看, 于农户与工商企业组 由 织功能的 不对称, 农户的 议价能力低, 在利益分配上始 终处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种价位 、 次 住房 的合理 供给 和配 置 ; 积极 鼓励 房地产 开发 档 要
能 。如教育领 域里集全 国财力 、 物力和几代 人的智力 资源造就 的名校 , 北京学生的高考入学率是河南省 的数倍 , 而北大清华这
样 的名 校 在 北 京 的 人 均 招 生 比例 是河 南 省 的 10 , 0 倍 复旦 大 学 是 国家 教 育 部 直 属 高 校 , 海 本 地 生 源 占了 6 %以上 。 另外 , 就 上 0 在
结构 性泡沫 问题 。对河南 省这样 的中西部地 区而言 , 七要 争 对 取公 平的福利 权利 , 对下要分 化城市功能 , 理布局基础设施 , 合
业方 面 , 多 国家 大型的投资项 目、 建企业都 落脚在北京 、 许 新 上 海、 深圳这样的城市 , 使得这些城市的就业机会远远大于 中西部 地区, 人均收入也远远高于 中西部地 区。在 医疗保 障等方 面 , 北 京市 更是集 中了全 国顶级 的资源 。可以说北京市 、 上海 市的高 房 价 , 实是包含 了福利溢价 。同样道理 , 其 农村 与二 、 三线城市
4消 除 政 治 二元 结 构 , 进 公 平 正 义 。 我 国经 济 强 势 地 区和 . 促
中西 部不发达地 区的二元结 构及城 乡二 元结构 , 使我 国城市不
农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农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摘要】农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然后从农业发展现状和新农村建设现状两方面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接着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
最后总结了农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了重点工作及措施。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我国农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实现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关键词】农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问题与挑战、应对措施、建议、关系分析、总结、展望、重点工作、措施。
1. 引言1.1 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基本产业,是维持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柱。
农业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农民的生活水平、乡村的繁荣发展,同时也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其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
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步伐。
农业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更是为了实现国家发展战略、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
只有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转岗就业,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全面振兴的目标。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基础。
农村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我国的基本经济群体。
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农村,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的全面进步,最终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农村是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党和政府必须正视的重大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民是推动农村发展的主力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味着要实现农村全面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并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基础。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1. 产业发展: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集约化和农民收入增长。
2. 生态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
3. 脱贫攻坚:持续深化农村扶贫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4. 农村治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村权力运行机制,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农民自治水平。
5. 乡村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农耕文明,培育乡村文化产品和乡土文化精品,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路径1.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养农民人才,推动农村产业升级。
2.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农民收入。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农村道路、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4. 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多元化发展,加强农村社会管理能力建设。
5. 引导乡村文化繁荣发展。
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乡村成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承载地。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
新农村建设一个很重要的特 点和新 的思路是坚持统筹
城乡发展。我国已经到了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阶 段, 总体上到了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是我 国建 设新农村的重要背景。 从国内生产总值看 ,05 20 年超过 了 1 8万亿人 民币。农 业, 即第一产业, 1% 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 , 占 3。 农业所 占比例 会进一步降低 , 但并不说 明农业不重要 , 农业 的基础地位还
发生了巨大变化 , 这几年 , 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 出现 了重要 式 , 既符合党的基本政策又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 向。一是 以 转机 , 最重要的一条是政 策正确指导 。三是建设新农村必须
家庭承包为主的双层经营 ,这种体制要长期稳定不断完善 ;
户” 这是 比较高 的、 , 比较好的创新形式。经营体 制创新直接
人 口, 还是 8 亿农民。2 O多年改革开放 的一个很大成绩就是
把人 口的增量都转到城里去了。
在这样一个历史发展阶段 , 中央提 出新农村建设是非常 重要、 非常及时、 也是非常适时的。中央提出要实行工业反哺 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非常重要。这个方针是在实行社
农民增收。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是党 中央提 出的解决 “ 三
农” 问题的重大举措 , 是促进城 乡协调发展 , 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必然要求。一是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 , 扶持龙头企业作
为新农村建设的一 项重要任务。十六届五 中全会提 出建设 “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 乡风文明 , 村容整洁, 管理 民主” 的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提出的, 是以统筹城乡发展来推进
进了城市, 已经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农 民了。 点。二是建设新农村必须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 稳 企业进 了市场 ,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农业现代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
其次,加速农村一体化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当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人口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
加快农村一体化发展,可以有效整合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业农村全面振兴。
第三,加强农村精准扶贫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村贫困是影响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
通过加强农村精准扶贫,解决贫困群众生存困难,鼓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激发贫困地区发展潜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最后,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技术含量。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只有不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只有不断深化农业改革,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希望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我国农民谋福祉、为我国农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农业产业化与新农村建设
农业产业化与新农村建设摘要: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我国国情与国际农业发展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1 农业产业化与生产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新农村建设在农业生产发展领域的载体,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
农业产业化的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和管理企业化等特征是农业生产向广度、深度的不断延伸,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1.1农业产业化要求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专业化它延长了农业生产的产业链条,把小而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在保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定的基础上,扩大农户外部规模,解决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农业要求的适度规模之间的矛盾,推动了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同时,农业产业化把农业从简单的、相对独立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层面拓展开来,向前追溯到生产资料供应、良种繁育等环节,向后延伸到加工、销售等环节,同时横向发展科技指导、专业化服务等中介组织,把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形成良性互动,纵横交织的产业系统。
1.2 农业产业化优化了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业产业化通过其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推动了农业生产要素在工农业之间、地区之间、农业主体之间的优化配置,特别是各主体间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了资源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3 农业产业化建立了广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竞争力农业产业化主要通过建立和扶持优秀的龙头企业,并通过它们的拉动作用,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为农业的蜕变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
2 农业产业化与生活富裕2.1农业产业化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以前的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是靠单纯的种植业生产所得,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经营效益,推动了农业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经营,还使部分农民从种植业中分离出来,从事养殖、加工、销售等其他行业,并从产业链的其他环节获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校场经济管 理2 O . O 64
。
囊。菇 § 缚器 《 鏊 雾 螬尊 . 新农 村建 设 拳 ;疆 奄 簦 囊
,
,
农村建设创造更加 良 的政策环境 。 好
( 者单位 : 作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发改委 ) ( 责任编辑 : 孟昭春]
过 1 元, 万 以教育 、 医疗 、 化体 育 、 文 交通 不断深化改革 , 形成 了“ 体政企合一 内 整 通讯 、 广播 电视 、 宽带 网络 、 基础 生活设 施 部 政企分开 ” 的管 理体制 。这种特殊 的管
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经验 和我 国十几年来
一
第一 , 农业产业化通过延长产业链条 , 发展关联 产业 ,推 动了农业生产 向深度 和 广度发展 。 农业产业 化把 农业从 简单 的 、 相 对独立 的种植业 和养殖业 层面拓展 开来 , 向前追溯到生资供应 、 良种繁育等环节 , 向 后延伸到加工 、 销售 等环节 , 同时横 向发展 科技指导 、 专业 化服务等中介组织 , 把作 为 第一产业 的农业 , 与第二 产业 、 第三产业形 理体制提高 了垦区集团化 、组织 化和市场
箸 曩
垦区 发展, 嘱托“ 发扬北大荒精神, 率先实
国务院确 定黑龙江 垦区的领导体制为 现农业现代 化”要求 垦区“ , 国家 商品粮基
l0 全面实 施最低 生活保 障制度 、 0%, 残疾 “ 部省双重 领导 , 以地方 为主” 。经过 近 6 地的重要地位不能变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 o 人社会救 助制度和优抚安 置制 度 , 方位 年 的开 发建设 , 全 垦区逐步形 成 了以农 业为 化的战略 目 标不 能变 ” 91 。19 年财政部决 实施农业 互助保险 , 形成 了 比较健 全的社 基础 、 工商运建服综合经营 、 多种所有制成 定 “ 将黑龙江垦区的财政预算 收支指标 由 会保 障体 系 。垦区 20 年农场职 工家庭 分 共存 、 05 社会 事业全 面发 展 , 既具 企 业属 省级 财 政预算 上划 中 央财 政预 算 ”20 区面 展开 , 打造最佳人居环境 , 2 努力 对农村 的示 化程度 ,维护 了先进生产力的完 整性 和系 向基层 、 服务百 姓 的医疗 、 健 和 防疫体 范效 应将更加明显 , 周边农户 的辐 射服 统性 ,促进 了垦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 保 对
, - , I
尚; 广播电 视实现了 全覆盖, 其中光纤人 争取 到更 加 有 利 的政 策 支 持 和 空间。三 代中央 领导集体高度重视黑龙江
户率达到9%。 O 垦区养老、 医疗、 失业、 资金 扶 持 工
伤 、生育保 险 “ 五险 合一” ,开展面 达到
以 实场共 、 垦村 : 慧 为 施 县 建 以
人均纯收入 67 18元 ,界乎我 省农村 3 2 性 、又有社会属性 的完整社会 经济 区域 。 年 ,国家计委又决定将黑龙江垦区纳入计 21 元和城镇 8 7 2 3元之 间。垦 区居 民生活水 经省人大 、 府授权和委托 , 垦总局对 委计划业务管理 。在 国家实施社会 主义新 省政 农 平, 生活 方式 , 活质 量 正向城 镇化 大跨 垦 区经济和社会 行政工作 实行系统管理 , 农村建设 、振兴东北地 区等老工业基地等 生 步迈 进 。规划 “ 十一 五” 间 , 力建设 5 承担 了除税收 以外的全部社会行政管 理和 重 大战略 中 , 期 着 垦区可以利用这 种体制优势 , 个 中心 城市 ,0个重 点 镇 和 5 0个 居 民 公 共服务职能 。按照省委 确定的 “ 5 0 省级授 争取 到国家 直接 的扶持和支持 ,为全省新 区, 城镇 化率提 高 到 6 %, 0 人均 纯收 入超 权 , 门派出 , 部 系统管理 , 内部分 开” 原则
系健全 , 水平 不断提 高 , 千人 拥有 医生 务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每 展。 广大农 垦干部职工发扬北 大荒精神 , 艰
3 人, . 床位5 张, 4 . 一些医院成为对周边 4 四 、 垦 特 殊 的 管 理体 制 和 苦创业, 农 建起了当 今世界上耕地规 模最大 的国有农场群 ,把北大荒建成 了国家抓得 有 影响 辐 力的 色医 机 。 在 国家 战略 中的 重要 地 位 百r 较大 和 射 特 疗 构 户
、
农 业 产 业 化 是 促 进 农
业 生 产 发展 的 关键 举 措
农业 产业化 的特征是生产 专业化 、 布 局区域化 、 营一体化 、 经 服务社会化和管理 企业化 , 而所有这些都是农业生产向广度 、 深度发展 , 一步 优化农业资源配置 , 进 提高
都达 到 10 0 %,全面完 成了普及 九年义务 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 点的系列工程将全面
维普资讯
新袭村建设
农 场 经莽 管理 2 0 . 06 4
推进农业产业化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杨淑波 杨广林
按照“ 生产发展 、 生活宽裕 、 乡风文明 、 的产业化实践充分表明 ,推进 农业产业 化 农业 生产要素利用率 的必然要求 。
村 容整洁 、 理民 主” 管 的要求 , 建设社会 主 是新 时期破解 “ 三农 ” 问题 , 建设社会 主义 义新 农村 , 是党中 央统揽 全局 、 眼长远 、 新农村 的关键举措和重要途径。 着 与时俱进做 出的重大决策 ,是对我 国经济 社会发展规律 、发展 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 学把握 , 也是新 阶段 “ 三农” 工作指 导思想 的发展。新 阶段 “ 三农” 问题 的中心任务是 要实现农业发展 、 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农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