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石山的革命故事

合集下载

游记600字作文初二长征第一山

游记600字作文初二长征第一山

游记600字作文初二长征第一山
沿石砌小道踏阶而行,仅百步,便已登临云石山顶。

站在冠盖如茵的绿树下俯瞰四周边,一种抚今追昔的历史感油然而生。

这座小山,高不过50米、方圆不足千米,却已屹立成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

云石山,位于红色故都,江西省瑞金市城西19公里处。

72年前,它曾是中央苏区领导机关驻地。

1934年10月10日,中革军委正是在这里发布了突围出发的第5号命令。

当晚17时许,由苏区中央机关组成的军委第一纵队、第二纵队分别在山下编队,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云石山,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出发地而被载入史册。

在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手书的“长征第一山”石刻旁,长征前夕的见证人、如今已 84岁高龄的老人梁念仿忆及往昔,当年景象犹在眼前:“长征前夕,云石山显得特别繁忙。

乡村小道上,红军的战马在来往穿梭,传达着一道道行动命令;周边的草坪上,一批又一批的队伍在进行最后的动员;山下的村庄,拥挤着各种运粮队、挑夫和担架;沙石道路上,留下了一连串西指的箭头。

”72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如今的云石山,也是一派热闹:山下的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万年青瑞金水泥厂经过3年建设,不久前正式投产,如今月产值超5000万元;赣龙铁路穿境而过,铁路部门在云石山境内专门设立了一个三级货运站;瑞赣高速公路的起点就在云石山脚下,如今正如火如荼地
起步建设。

红军当年在瑞金境内所走的云石山至万田乡15公里的长征路,原本是崇山峻岭中的崎岖小道,如今也修上了水泥路。

“云山日永常如画,古寺林深不老春”,这是云石山上的云山古寺内的一副楹联,将其文意推陈出新,正是:长征精神,若云山日永;红都瑞金,风景常如画。

讲解卡,时间1934年明。地点,瑞金,、人物,毛泽东。写一写

讲解卡,时间1934年明。地点,瑞金,、人物,毛泽东。写一写

讲解卡,时间1934年明。

地点,瑞金,、人物,毛泽东。

写一写江西省瑞金市城西19公里处,有一座高不过五十米、方圆不足千米的小山——云石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别看云石山并不高大,却因为这里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毛泽东、张闻天曾经在这里短期居住,并由此迈出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步而被称为“长征第一山”。

为何是云石山1934年7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硝烟四起,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异常激烈。

原驻在瑞金沙洲坝的中央机关被敌人发现,为安全起见,中央决定把中央领导机关都迁移到较为隐蔽的云石山,并分散到附近的几个村庄。

根据安排,中央政府就入驻在云石山的云山古寺之中。

云山古寺云山古寺建于清嘉庆年间,古寺门联上有“云山日永常如画,古寺林深不老春”楹联一对。

沿山脚而上,只有一条石砌小道能向上攀行,环山一周,还要穿过两道用石块垒砌的石门,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山上奇石嶙峋,四面悬崖峭壁,加之古树众多,遮天蔽日,十分隐蔽,所以成了中央政府的驻地。

云石山山门1934年7月,毛泽东与机要秘书、妻子贺子珍,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还有部分工作人员,秘密从沙洲坝搬迁至云石山,在这里居住工作达三个月之久。

毛泽东在云石山居住期间,由于王明、博古“左”倾错误路线领导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致使红军在战斗中损失惨重,中央革命根据地日益缩小。

毛泽东看在眼里,痛在心中,向中央提出了很多正确的建议和主张,但都没有被采纳。

云石山旧址外景在云山古寺中,毛泽东与张闻天同志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

两位主席经常在屋后的一棵古樟树下促膝长谈,交流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两个人的思想认识不断统一,逐步厘清了革命战争受挫的根源和“左”倾错误给革命带来的危害。

张闻天充分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这为后来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云石山旧址内景迈出长征第一步1934年10月初,国民党反动派的北路军和南路军疯狂地对兴国、石城、长汀和会昌等地进攻,红军内线粉碎敌人“围剿”的希望已经断绝。

韶关的红色故事

韶关的红色故事

韶关是一个拥有丰富红色历史的城市,以下是一些关于韶关红色故事的例子:
1. 陈毅与梅岭三章: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陈毅和项英等领导人率领部队在粤赣边区坚持斗争。

1936 年 9 月,陈毅等人被国民党军队围困在梅岭,在这里他们与敌人进行了长达 20 多天的艰苦战斗。

在战斗中,陈毅写下了著名的《梅岭三章》,表达了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 双峰寨保卫战:1928 年 3 月,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兵力进攻仁化县董塘镇双峰寨。

当时,农民自卫军和群众 700 多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他们在双峰寨坚守了长达九个月的时间,与敌人进行了多次战斗,最终因弹尽粮绝而被攻破。

这场保卫战虽然失败了,但它展示了农民武装的坚定意志和英勇斗争精神。

3. 坪石大捷:1928 年 1 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从湘南进入粤北,在韶关坪石一带与国民党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朱德、陈毅指挥部队灵活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歼灭了国民党军 1000 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

这些故事只是韶关红色历史中的一部分,韶关还有许多其他的红色故事和英雄人物,他们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0个革命烈士的故事

10个革命烈士的故事

10个革命烈士的故事在中国的革命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英勇无畏的烈士。

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

下面,我们将讲述10个革命烈士的故事,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1. 江竹筠:坚韧不屈的女英雄江竹筠,一位来自四川的女子,她参加了中国的地下革命工作。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始终坚守信仰,从未透露半点组织的秘密。

最终,她被敌人残忍地杀害,用生命诠释了革命精神的伟大。

2. 方志敏:信仰坚定的革命家方志敏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为了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

在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始终坚守信仰,未曾动摇。

最终,他慷慨就义,用生命捍卫了革命的尊严。

3. 吉鸿昌:英勇抗日的民族英雄吉鸿昌是一位著名的抗日将领,他率领部队在战场上英勇抗击日军。

在面对生死考验时,他毫不畏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他的事迹成为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典范。

4. 赵一曼:用生命谱写母爱的赞歌赵一曼是一位革命烈士,她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被捕后,她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守信仰,未曾透露半点组织的秘密。

在她牺牲前,她写下了“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豪言壮志。

她的母爱和革命精神成为了中国人民敬仰的楷模。

5. 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无畏的英雄群体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抗击日军的五位中国士兵。

他们在战斗中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最终选择了跳崖自尽,用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了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历史篇章。

6. 刘胡兰:年轻的女英雄刘胡兰是一位年轻的女共产党员,她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时,始终坚守信仰,最终被敌人残忍地杀害。

她的英勇事迹成为了中国人民敬仰的英雄楷模,她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和革命精神的伟大。

7.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董存瑞是一位著名的抗日英雄,他在战斗中为了炸毁敌人的碉堡,不惜舍身炸碉堡。

他的英勇事迹成为了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历史篇章,他用生命诠释了革命精神的伟大和崇高。

江西瑞金红色一日游

江西瑞金红色一日游

叶坪4A级叶坪——沙洲 公交2元 • 参考路线: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中央人
民委员会旧址—红井—各部委旧址—中央 政府大礼堂。
Introduction··
• 1933年4月,由于叛徒的告密,叶坪中央政府暴 露,国民党飞机连续轰炸叶坪村,为安全起见, 中央机关从叶坪搬迁到沙洲坝,沙洲坝就成为中 央革命根据地的心脏,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的第二个驻地。 沙洲坝红井旅游区距离市区 5公里,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1933年4月— 1934年7月的办公地点。主要景点有闻名海内外 的“红井”、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毛主席旧 居)、中央人民委员会旧址,以及中央各部委旧 址等。
• 红都广场——叶坪(一苏大会址、红军广场 等)公交2元
• 参考路线:一苏大会”会址—国家邮政 局—国家银行—中央对外贸易总局—红军 无线电总队—红色中华通迅社—国家政治 保卫局—中共苏区中央局—红军广场—碑 廊—列宁台 。
一苏大旧址·红军广场
introduction
• 叶坪红色旅游区离市区6公里,景区总面积共有200多亩,现为国家4A级旅游区。史传这里原为叶姓人居住的村庄, 故名叶坪,后叶姓日渐衰落,谢姓人家教在此繁荣并发展。80年代为了更好地保护革命文物,居民全部搬迁到旁边 的新村去了。 从1931年9月至1933年4月,这里一直是中央苏区和苏维埃共和国政治、军事活动的中心,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 这里曾经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历史大事件: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这里 召开,宣布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毛泽东在这个大会上被选为 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叶坪景区有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央政府旧址、红军烈士纪念塔、红军烈士纪念亭、红军检阅台、公略亭、博物 堡等16处旧址和纪念建筑物,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红军烈士纪念塔、纪念亭、红军检阅台、公略亭、博 生堡五大纪念建筑物是“一苏大会”召开后建设的,都是由梁伯台任工程指导,钱壮飞设计的。这五大纪念建筑物 均分布在红军广场周围,跟今天的天安门广场周边的建筑分布极为相似,被称为“瑞金的天安门广场”。可以说, 看了叶坪旧址群,就看到了今天共和国的雏形。1949年在北京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实早在18年前就在 瑞金叶坪这个地方进行了一次“伟大预演”。 时间回到1930年底—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连续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军队三次“围剿” 的胜利,使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红军的力量得到增强。1931年9月,毛泽东和朱德率中共苏区中央 局和红一方面军总部抵达瑞金叶坪村。 当时,宁都县城还被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占据;会昌、安远两县还没有解放,两个县城都被地主武装占据着; 石城县南部地主武装力量强大,“土围”“白”点很多;于都县城虽为红军占领,许多乡村还是“白”色,离敌军 据点赣州很近;长汀虽好,但地方偏了一些,不利于领导整个中央苏区。大家一致认为,从目前条件看,红军总部 留在瑞金,红军主力应分散在石城、长汀、会昌、安远、于都等县,消灭地主武装,拔除白色据点,巩固苏区内部, 扩大苏区,以便为下一次反“围剿”准备更好的战场。“这个叶坪村就很不错嘛。”毛泽东环顾四周,征询似的望 着参会人员说,“我看,临时中央政府就设在这里吧。” 当年“一苏大会”召开后,毛泽东、朱德在叶坪红军广场检阅了红军,当晚还举行盛大的提灯庆祝晚会,人民 群众欢天喜地,唱起《庆中华全国苏维埃》、《巩固苏区万万年》等歌谣(导游选唱一首)。

红军长征知识问答

红军长征知识问答

1.由于第__5_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开始了长征。

2._左倾__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的危害极其严重。

它导致除陕甘以外各主要根据地的丢失和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组织的严重破坏。

3.为筹划战略转移事宜,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组成了由博古、李德和_周恩来__组成的“三人团”。

“三人团”中,政治上由博古作主,军事上由李德作主,__周恩来_负责督促军事准备计划的实施。

4.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_8万__余人从瑞金等地出发,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

5.1934年7月,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最为激烈的时刻,原驻在沙洲坝的中央机关,已被敌人发现,为安全起见,所有中央领导机关都移迁到较为隐蔽的__云石山_。

此山被誉为“长征第一山”。

后杨尚昆为此山题词“长征第一山”。

6.瑞金市武阳镇武阳村有个_武阳桥__,为1934年10月红九军团长征出发时路过的第一座桥,被誉为“长征第一桥”。

后杨尚昆亲笔题写“长征第一桥”。

7.为了调动和牵制敌人,准备战略转移,红七军团改称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军混合组成红十军团,并成立为主席的军政委员会。

红六军团奉命西进。

8.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__毛主席_在谈到红一方面军长征的意义时,曾形象地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9.红军长征的英雄事迹不仅传遍了全中国,而且很快传到世界许多国家,著有《西行漫记》,向海外介绍红军长征的外国记者是__埃德加·斯诺_。

10.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11.2016年是长征胜利__80 _周年。

12.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从松毛岭下的钟屋村出发,率先踏上长征征途。

因此钟屋村所在的_观寿公祠__也成为长征出发地之一。

13.红军长征又称为__二万五千里长征_。

14.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博古、李德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提出的口号是_御敌于国门外,不丧失守土__。

二万五千里的平平仄仄——“中央红军长征”画作赏析

二万五千里的平平仄仄——“中央红军长征”画作赏析

二万五千里的平平仄仄——“中央红军长征”画作赏析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5年第10期文南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每每重温毛泽东的这首七律,徜徉在平仄长短的字里行间,内心的感觉总能超越惨烈、苍凉和悲壮。

多少年过去了,有诗人这样写道:“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80年前的长征,留给后人太多的故事、传奇和历史的记忆,特有的魅力使它像一个完美的神话,一个坚定无畏的图腾。

那一段岁月、那一种精神始终吸引着几代人的视线。

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当一幕幕生动的长征画卷从历史深处走来,向我们徐徐展开;彝海结盟、翻越雪山、草地行军……当一段段英雄传奇被知晓传扬、一个个历史细节愈加清晰……当那些亲历长征的革命前辈随着时光的流逝渐行渐远,让我们用画作去感受那份绵绵不息情怀、追寻那些伟岸挺拔的背影……中央红军长征大事记略1934年8月7日,红军第6军团撤离湘赣苏区,突围西移,10月下旬与红3军(后恢复红军第2军团番号)会师。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主力8 6万余人,从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21日~11月15日,中央红军先后通过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

1934年11月16日,红军第25军2900余人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强渡湘江,减为3万余人。

湘江之战后,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的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

1934年12月30日~1935年1月6日,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并于7日占领遵义。

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举行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

五大革命圣地

五大革命圣地

(一)石家庄(西柏坡)1、历史: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

为我国革命圣地之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5A级景区。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入北平。

2、红色景点:(1)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占地面积16440平方米,目前对外开放的主要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旧居,军委作战室、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九月会议会址,中共中央接见苏共中央和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代表旧址,防空洞和中央机关小学旧址12处。

(2)西柏坡陈列馆建筑面积6100平方米,共12个展室。

展览内容以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活动为主线,运用了大量的文物、照片和历史资料,辅之于会画、雕塑、景观、幻影成像、半景画等高科技手段来展现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伟大革命实践。

馆名由邓小平同志题写。

(3)西柏坡纪念碑位居停车场南侧、纪念馆后的山顶上。

总高度为20.5米,碑名“西柏坡”系邓小平同志的手迹,碑文是1991年江泽民同志为西柏坡的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五位领导人铜铸像位于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中央,均高2.5米,青铜铸像,艺术地再现了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无限憧憬的情景。

(二)延安1、历史:延安,古称肤施、高奴、延州,原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

简称“延”,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延安是中华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

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延安位于陕北金三角经济协作区腹地。

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抚州红色经典小故事

抚州红色经典小故事

抚州红色经典小故事
在江西省南昌市以西的边陲地区,有一个美丽的城市,那就是抚州。

抚州作为
江西省的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特别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抚州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这里,有无数让人感动和铭记的红色经典小故事。

其中之一是关于黄石岩的故事。

黄石岩是抚州市的一个著名景点,也是中国革
命的圣地之一。

在抗日战争时期,黄石岩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重要根据地。

为了保护革命力量,共产党员们决定在黄石岩修建一条地下通道。

然而,修建通道的过程十分艰苦,他们没有现代化的设备,只能凭着手工和简陋的工具进行施工。

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坚持不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修建完成了这条地下通道。

这条通道不仅为革命武装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也成为了抚州人民的骄傲和象征。

另一个动人的故事是关于廖俊波的。

廖俊波是抚州市的一位英雄模范,他在解
放战争时期为了保护人民的平安,毅然投身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中。

他参加了解放南京和解放厦门的战斗,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然而,不幸的是,他在解放厦门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廖俊波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被追认为抚州市的英雄,并被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

这些抚州的红色经典小故事不仅是抚州市的骄傲,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
成部分。

它们告诉我们,革命道路上充满艰辛和牺牲,但只要坚定信仰,勇往直前,就能战胜任何困难。

抚州的红色经典小故事将继续激励着抚州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徒步长征第1天:从江西瑞金出发,在瑞金革命烈士博物馆种下竹子

徒步长征第1天:从江西瑞金出发,在瑞金革命烈士博物馆种下竹子

徒步长征第1天:从江西瑞金出发,在瑞金革命烈士博物馆种下竹子10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他们的长征;10月0日,我终于踏上了重走红军长征路的征途。

撤离瑞金的许多红军并不知道他们要往哪里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结束,而我在没有踏上征途之前就已经知道自己的路将在哪里结束。

我将自己重走长征路上遇见的人或事都写下来,供赞赏,噗哈哈。

2020年10月10日,天气晴,气温在15℃-26℃之间。

下午四时,我负重25公斤从江西瑞金博物馆出发,沿着公路瑞临线前进,晚上二十二时左右到达长征第一山云石山,在云石山山脚宿营;今天行程的里程33.4里,历时六小时。

重走长征途中,遇见了些很好的人--刘建海和陈哥。

刘建海是瑞金人,我跟他相遇是在中午的时候;认识之后,他热心地带领着我在瑞金买东西,然后推荐且带我去吃了特色牛肉汤和根子肉丸。

下午,刘哥又热心地送我去革命烈士博物馆;在博物馆的时候,想到归有光“庭有枇杷,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的感慨,我提议去博物馆后面种树,等从延安胜利归来,可以看看它们长得如何了,是不是“亭亭如盖”了。

最终,我选择种了两颗小竹,并标上记号。

种树完成后,我就该出发了,向刘哥告别,他塞给我一瓶水,并相约明年10月归来再喝庆功酒。

下为根子肉丸下为根子肉丸另,之前,刘哥有告诉我长征第一山云石山在举办第一届长征节,可惜我却没法去,恰好在博物馆前面,我们就遇见了几个参加长征节回来的人,聊过后知道他们是自驾重走长征路的。

陈哥,是我在一个小菜馆认识的,他是跑货车的,从赣州到厦漳泉。

晚上八点左右,寻到一家路边小菜馆吃饭,陈哥也在里面。

陈哥看到我背着“重走长征路”的旗帜,就上来攀谈;他说,他很佩服我这样徒步重走长征路的人,因为这需要极大勇气和毅力;他还说,他也遇到些假徒步的人,我就说,我不会。

吃饭间隙,我跟他聊聊,我的重走长征路计划,跟他讲讲他喜欢的长征历史。

最后,没能拦住陈哥的热心肠,他帮我付了饭钱,很是感激。

红色革命圣地旅游考察材料3篇

红色革命圣地旅游考察材料3篇

红色革命圣地旅游考察材料3篇红色革命圣地旅游考察材料第1篇月日至日,我县组织"红色旅游考察学习组赴某省(韶山、湘潭、某省、井冈山、庐山、于都、瑞金、某省(长汀)等革命圣地展开了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考察学习。

县委书记薛占海带队,县政协主席闫占堂,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振宇、政府副县长张智慧及县委办、城建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考察学习。

次此考察学习对我县开发红色旅游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的红色旅游资源与优势某省湘潭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开国无勋彭德怀及陈庚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居,以韶山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绿色旅游资源在全国占据主要位置。

某省省的井冈山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风景名胜区,庐山被誉为世界文代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以及革命历史"庐山会议"让庐山开发红色、绿色旅游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江泽民曾经肯定南昌对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说: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瑞金、于都和某省长汀是经军长征的出发地,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发挥了做出了巨大贡献,以革命历史背景开发红色旅游各地都显现了自己优势与特点。

红色旅游的经验与特点红色旅游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

在井冈山、庐山、韶山,南昌等红色旅游景点均可以看党和国家领导和文人墨客亲笔题词,赋诗。

各地政府根据不同的历史背景采取了各种艺术手端,如雕像、建塔、建纪念馆等形式再现了革命历史。

在开发红色旅游中各地都把红色旅游与当地民俗融为一体;比如在井冈山,瑞金等地推出"饮红军水"、"吃红军饭"、"唱红军歌"等丰富多彩的红色旅游活动,于都还把县城的一座大桥冠名为"长征桥"、县城的主要街道冠名为"红军街"、把宾馆改为"长征宾馆";特别是某省省长汀县通过大力宣传红军长征出发点,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县城经济发展。

各景点的规模建设都是巨匠心,从景点的建筑、道路、绿化、石刻等每个景点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

各地在开发红色旅游业上政府从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于都县是红军长征出发地,全县近万人,但财政收入不足个亿人民币,去年在财力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建成占地面积大多亩的长征广场。

瑞金主要景点介绍

瑞金主要景点介绍

瑞金主要景点介绍
1. 嘿,你可知道红井吗?那可是瑞金超有名的景点啊!当年毛主席带着大家挖的这口井,就像沙漠中的绿洲,给人们带来了生命之水呀!现在去看,还能想象到那时大家打水的热闹场景呢,你不想去看看吗?
2. 叶坪革命旧址群,那可是历史的宝藏之地啊!那里的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就如同一个装满回忆的宝盒啊!难道你不想去打开这个宝盒,探寻一下那些珍贵的记忆?
3. 二苏大景区啊,哇,那真的太壮观啦!那个大礼堂就像是一个巨人屹立在那里,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去那儿感受一下,是不是很震撼呢!
4. 云石山,那可是特别神奇的地方哟!它就像一个坚强的卫士,默默守护着一切。

想想当年红军在那的情景,你难道不向往去体验一下那种坚韧的精神?
5. 罗汉岩的风景简直美炸了!那山峰那溪流,就如同画里走出来的一样,你说是不是美极了?你还不赶紧去欣赏一番!
6. 中华苏维埃纪念园,一听名字就感觉超厉害的对吧!那里满满的都是历史的气息,就像走进了时光机一样,难道你不想去穿越一下?
7. 密溪古村,哇哦,那里可真是古色古香!那些古老的建筑仿佛在讲述着过去的繁华,像不像是一本翻开的历史书呢?你不想去仔细阅读一下?
8. 汀州试院,别看它外表普通,里面可有着丰富的内涵呢!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需要你去慢慢品味,你要不要去尝一口这美酒的滋味呀?
9. 瑞金的这些主要景点真的太值得一去啦!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故事,能让你更加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还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别犹豫啦,赶紧去吧!。

革命烈士曾拔英

革命烈士曾拔英

革命烈士曾拔英曾拔英(1896-1931),原名曾萃生,谱名同春,参加革命之后,改名曾拔英。

中国共产党党员,是瑞金县早期的革命领导人之一。

1927年6月,任中共瑞金县委委员、常委、秘书长。

7月,出席瑞金县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当选为大会主席。

1931年8月牺牲于瑞金。

曾拔英,出身于瑞金新迳蓝田村高排的一个农民家庭。

拔英是四兄弟中的老大,承载着父母厚重的希望。

他12岁入私塾读书,由于天资聪颖,1913年高小毕业后,考入省立宁都中学深造。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许多瑞金籍的读书人,受北京青年学生“五四”爱国运动影响,纷纷返回家乡兴教办学,致力于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事业。

曾拔英受到鼓舞,中学毕业回乡后,得到父亲曾宣炳的支持,在族人的协助下,创办起蓝田村民小学堂。

两年后,为了扩大影响,他离开山村,来到瑞金城区北关,在曾氏“三子登科”祠堂办起平民小学。

并起名为曾拔英,以表达自己为国家精心培育、选拔人才的志愿。

1924年,他结识了杨荣才、杨舒翘,一起进入由刘惟甫、周邦道、钟蔚升等18位瑞金贤达才俊自筹经费费创办的瑞金绵江中学任教。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共产党员鄢寰受总政治部派遣,来到瑞金打前站、宣传革命思想,开展工运、农运。

在绵江中学教师曾拔英、杨荣才、杨舒翘等人的协助下,瑞金县总工会、农会相继组建成立,并投入高效运作,领导全县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工农运动,有力地配合、支持了北伐战争。

1927年8月25日,“八一”南昌起义部队挥师南下,在瑞金壬田击溃国民党钱大钧部两个前哨团,于次日进占瑞金县城。

曾拔英和同事杨荣才、杨舒翘等人闻风而动,组织群众烧茶做饭,犒劳起义军,并积极建议:把前敌指挥部设在了绵江中学。

起义军打破了钱、黄两部联合阵线后,凯旋回师瑞金。

星星之火迅速燃起。

极大地鼓舞了革命者的热情和信心。

在绵江中学,曾拔英与刘忠恩、邓希平,谢仁鹤、杨荣才、杨舒翘等同志一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以刘忠恩为书记的瑞金第一个党支部,恢复了工会、农会组织,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了局部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

云石山的革命故事

云石山的革命故事

党史文苑》前不久,我们党史部门专门到瑞金市云石山乡调研,深入梅坑、丰垅、回龙村等地采访,搜集到一些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感受了苏区群众扩红支前的热情和苏区军民的鱼水深情。

在云石山乡丰垅村梁在桂家,我们见到了一个被珍藏85年的铁皮箱。

据现年66岁的梁在桂讲述,他的爷爷叫梁学祥,奶奶叫杨六秀。

他从小就经常听爷爷奶奶讲当年的红色故事。

这个铁皮箱就是粮食部部长陈潭秋当年留下来的,他们全家都很爱惜它,把它当成传家宝。

关于这个铁皮箱,有一段感人至深的往事。

1934年7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央机关迁到了云石山,当时中央人民委员会粮食部驻扎在丰垅村新猪婆龙小组,时任粮食部部长陈潭秋住进杨六秀的家。

陈潭秋一边忙着做征粮工作,一边积极开展扩红动员,工作十分繁重。

那时,陈潭秋脸庞消瘦了,眼睛凹下去了,草鞋磨破了,可他仍像一头老黄牛一样日夜操劳着,奔波着,从不停歇。

一个酷暑的早晨,陈潭秋同志因工作过于劳累病倒了,很晚都没有起床。

杨六秀看到太阳都升得老高了,就走到他房前叫他吃饭,可怎么也叫不应。

后来她推开房门一看,发现陈潭秋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脸色泛青,昏迷不醒,病得很重。

杨六秀心里很焦急。

但苏区时期条件艰苦,云石山附近也没有医院。

杨六秀就决定先用土办法为陈潭秋治病,她端来一盆水、一个碗,帮助陈潭秋搓背刮痧,然后采摘草药捣碎慢慢地喂他喝下。

或许是土办法起了作用,在梁在桂的奶□钟燕林2019年第9期奶悉心照顾下,陈潭秋的身体很快得到康复。

康复后的陈潭秋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不但超额完成征粮任务,而且还动员了村里梁育才、梁士河、梁士诸、梁士林等9名进步青年参加红军。

陈潭秋一直念念不忘杨六秀对他的救治,说如果不是她的及时救治,自己可能再也不会起来。

长征出发前,陈潭秋同志为了感谢杨六秀对他的悉心照顾,专门赠送了一个铁皮箱给她以作留念。

几十年来,杨六秀一家就一直保留着这个铁皮箱,以表达对陈潭秋同志的怀念。

新中国成立后,杨六秀老人经常向后辈们讲起这个故事,直到她去世时还嘱咐孙子梁在桂一定要将这个箱子保存下去,把故事讲给子孙后代听。

红色家事 钟 明

红色家事  钟 明

红色家事 / 钟明作者:来源:《党史文苑》2019年第10期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

1949年8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三二团官兵胜利解放瑞金。

随后,《新华日报》迅速在头版报道:土地革命时代的人民首都江西瑞金解放!瑞金作为红色故都,大多数人家都有红军,我家也不例外。

我所知道的关于瑞金的红色故事,较多来源于我奶奶和我父亲的叙述。

小时候,我总爱缠着双目失明的奶奶,要她唱“十送红军”的歌谣和讲爷爷当红军的故事,也间或从父亲那里听到一些爷爷当红军和家乡瑞金的故事。

爷爷原有五兄弟,其中老大早夭,其余四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都参加了革命。

我父亲的生父名叫钟光仪,家里排行老四;我父亲的继父钟光伸,是家里的老幺。

因为家里穷,他们一大家人都租房居住在瑞金西郊乡绵塘村郭布园一带。

1927年8月下旬,南昌起义部队来到山城瑞金,给瑞金人民巨大的震撼。

1929年2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途经瑞金大柏地时与国民党赣军打了一仗,取得了重大胜利,给瑞金大地播下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随后,瑞金的革命形势不断高涨,城乡处处掀起了土地革命的热潮。

在豆子行做雇工的钟光仪参加了革命。

1931年春,钟光仪成了瑞金县城西郊乡苏维埃政府干部,任乡财政部长。

同年11月7日,这是个永远载入史册的日子,这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叶坪成立。

1932年2月19日,钟光仪参加瑞金县城市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大会推选赖朝仁为主席,钟光仪为七人主席团成员之一。

后来,钟光仪光荣入党。

1933年,钟光仪改任西郊乡苏维埃政府机关党支部书记。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钟光仪随红军游击队在南山打游击。

1936年夏,钟光仪受游击队指令,潜回郭布园家里取粮食物资时,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

在监狱中,钟光仪的苏维埃干部、党员身份已经暴露,他受到了敌人惨无人道的摧残。

有一次,我奶奶杨春娣前往探监时,钟光仪告诉她:“妻呀,我命不久了,可能在今年秋问斩。

长征路上的风景名胜

长征路上的风景名胜

长征路上的风景名胜70年来,伟大的长征精神鼓舞了几代中国人,在今天更被赋予新的内涵。

从红都瑞金到陕北吴起,长征路联系着黄山、武夷山、大瑶山、张家界、金沙江、九寨沟、黄龙、丽江、香格里拉、雪山、草地、丝绸之路等得天独厚的旅游风景,同时也在讲述着土家、壮乡、苗寨、侗族等各民族生息繁衍的故事。

1934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及中共中央和军委机关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历时三百六十七天,纵横赣、闽、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翻过了五岭山脉,涉过了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走出了雪山草地,行程两万五千里,一九三五年十月胜利地到达陕西北部的革命根据地。

1936年10月,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至此,红军长征结束。

70年来,伟大的长征精神鼓舞了几代中国人,在今天更被赋予新的内涵。

从红都瑞金到陕北吴起,长征路联系着黄山、武夷山、大瑶山、张家界、金沙江、九寨沟、黄龙、丽江、香格里拉、雪山、草地、丝绸之路等得天独厚的旅游风景,同时也在讲述着土家、壮乡、苗寨、侗族等各民族生息繁衍的故事。

让我们从江西瑞金出发,沿着当年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的路线,从娄山关、赤水、安顺场、泸定、夹金山、阿坝、腊子口到陕西吴起镇,领略长征路上风景名胜的魅力所在。

史料载:1934年10月10日傍晚,苏区中央首脑机关从瑞金云石山出发长征。

【瑞金】云石山-长征第一山瑞金市地处武夷山西麓,毗邻闽粤两省,是江西省东南部重镇,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人口60万。

瑞金是享誉中外的“红色故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十位开国元帅中的九位元帅、十位开国大将中的七位大将以及其他党和国家的早期领导人都曾在瑞金这块光荣的土地上工作、战斗、生活过,留下了大批珍贵的革命史料和旧居旧址。

1961年3月4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等15处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故都瑞金

红色故都瑞金

十里送红军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 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 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哪山, 山上(里格)包谷(介支个)金灿灿, 包谷种子(介支个)红军种, 包谷棒棒咱们穷人掰, 紧紧拉着红军手红军啊! 撒下的种子(介支个)红了天。 五送(里格)红军(介支个)过了坡, 鸿雁(里格)阵阵(介支个)空中过, 鸿雁(里格)能够捎书信, 鸿雁(里格)飞到天涯海角。 千言万语嘱咐红军啊! 捎信(里格)多把(介支个)革命说。 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 江上(里格)船儿(介支个)穿梭忙, 千军万马(介支个)江畔站, 十万百姓泪汪汪, 恩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 革命成功(介支个)早回乡。 九送红军上大道, 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 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 心像(里格)黄连脸在笑, 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 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 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 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 台高(里格)十丈白玉柱, 雕龙(里格)画凤放呀放光彩。 朝也盼来晚也想红军啊! 这台(里格)名叫(介支个)望红台。
邓小平于1931年8月到江西瑞金。同邓小平一起到达瑞金的,还 有金维映、余泽鸿等同志。时年27岁的邓小平走马上任。 然而,邓小平刚一上任,就碰上了一件十分棘手的事,即处理瑞 金的“肃反”问题。怎么办?
筹办“开国盛典”,成为 红都瑞金的首任“京官”— —邓小平
一是纠正分田中的“左”倾政策。二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三是积极培训干部。四是带头节粮,支援前方。五是创办县委机 关报。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以革命家的豪情和浪漫主义情怀写过多首诗词, 涉及的地名有井冈山、黄洋界、吉安、上杭、大柏地、广昌、龙 冈等,就是没有瑞金。 有一种说法是,建国后周总理反复强调多宣传井冈山,而对瑞金 的宣传要淡化处理。这也造成几十年来,井冈山的地位不断上升, 瑞金的宣传一直不热的局面。在十年动乱时,小学课本里关于红 井的那篇课文也被删除了。 另外一种说法是,1931年选定都瑞金前,毛曾找一个先生算过命, 才决定定都瑞金的,理由是,“瑞金”二字含有:“王自山中来, 而发”之意,应了从井冈山来的前程无量。但是毛因瑞金而起, 又因瑞金而落。建国后毛政治上、权力上已经达到顶峰,此时毛 最忌讳“因瑞金而落。”所以,毛绝对不回瑞金,而毛在党内矛 盾激烈时多曾说过“再上井冈山”也绝不说“再回瑞金。”

红军长征的胜利故事

红军长征的胜利故事

红军长征的胜利故事红军长征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和奇迹,是中华儿女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

红军长征所留下的遗产是我国重要的红色文化遗产,需要很好的将其保护和让其体现社会、经济价值。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红军长征的胜利故事,一起来看看吧!红军长征的胜利故事篇1——陈云: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第一人陈云是中国共产党内久负盛名的经济行家。

因此,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都易于把他与冷静、理性的经济问题分析联系在一起,而很难把他与追求自由灵动、注重感情抒发的诗词曲赋及文学艺术联系在一起。

但是,事实上,生活中的陈云其实是一位极富有感情的人,他的这种感情也集中地体现他对诗词曲赋等文学艺术的喜好和驾轻就熟上。

1905年,陈云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两岁丧父,四岁丧母,只能由裁缝出身的舅父抚养,童年十分不幸。

15岁高等小学毕业后,他因家贫无力再上学,只能离家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独立谋生。

也许,正是由于这坎坷的人生经历,使他在接触并接受革命的民主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同时,也萌发并培育起了他对文学艺术终身不变的喜好和扎实厚重的文化功底。

最能反映他这一特点的,便是20世纪30年代他所撰写的两篇文采飞扬、且被广为传颂的著名文章。

第一篇文章是《随军西行见闻录》。

遵义会议结束不久的1935年6月,遵照中共中央的决定,陈云作为中央代表,从四川省天全县灵关殿经雅安、重庆到达上海,恢复和开展党的秘密工作。

同年9月,他又受命由上海抵达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向西北战略转移及遵义会议的情况,并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

为了宣传红军长征,在莫斯科期间,他假托一个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的口吻,化名“廉臣”,撰写了《随军西行见闻录》一文。

这篇文章向世人第一次生动细致地记述了红军长征的历程,描写了红军领导人同群众间的密切联系。

由于该书是一部比较早的详细地记述红军长征的作品,因此对于广泛宣传当时还鲜为人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及其英勇的长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至于成为不少读过这本书的国民党统治区青年奔赴延安、走上革命道路的一种动力。

江西赣州红色教育基地介绍稿

江西赣州红色教育基地介绍稿

江西赣州红色教育基地介绍稿江西红色拓展依托赣州周边独特历史资源,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党性教育、红色拓展课程培训。

主要课程:瑞金红色拓展培训课程通过参观瑞金革命景点和现场教学,加深学员对优良革命传统的感受,学习革命精神,怀念革命先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我们秉承红军精神,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使心灵受到震撼和冲击,从而进一步提高党性修养,坚定信念,保持优良作风,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主要拓展培训基地:叶坪革命旧址群1931年9月至1933年4月,叶坪一直是中央苏区和苏维埃共和国政治、军事活动的中心,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这里召开,宣布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毛泽东在这个大会上被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叶坪有中央政府所设的军事人民委员部、土地人民委员部、外交人民委员部、劳动人民委员部、财政人民委员部、内务人民委员部、教育人民委员部、司法人民委员部、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以及国家政治保卫局等“九部一局”旧址。

沙洲坝革命旧址群沙洲坝是瑞金的革命遗址之一,有一口保存至今的水井———红井。

主要包括:中执委和人民委员会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

1950年,瑞金人民为迎接中央南方老根据地慰问团的到来,维修了这口井并取名为“红井”,同时,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书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以示沙洲人民对毛主席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后又将木牌改为石碑。

茨坪革命旧址群茨坪毛泽东旧居: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抵达井冈山茨坪后,房东李利昌便腾出此屋的一半给秋收起义部队居住。

从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同志便常在这房屋的右后间居住和工作。

在这里,他代表井冈山前委起草了《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姓说史BAIXINGSHUOSHI
前不久,我们党史部门专门到瑞金市云石山乡调研,深入梅坑、丰垅、回龙村等地采访,搜集到一些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感受了苏区群众扩红支前的热情和苏区军民的鱼水深情。

一个铁皮箱的故事
在云石山乡丰垅村梁在桂家,我们见到了一个被珍藏85年的铁皮箱。

据现年66岁的梁在桂讲述,他的爷爷叫梁学祥,奶奶叫杨六秀。

他从小就经常听爷爷奶奶讲当年的红色故事。

这个铁皮
箱就是粮食部部长陈潭秋当年留
下来的,他们全家都很爱惜它,把
它当成传家宝。

关于这个铁皮
箱,有一段感人至深的往事。

1934年7月,由于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利,中央机关迁到了云
石山,当时中央人民委员会粮食部
驻扎在丰垅村新猪婆龙小组,时任
粮食部部长陈潭秋住进杨六秀的
家。

陈潭秋一边忙着做征粮工作,
一边积极开展扩红动员,工作十分
繁重。

那时,陈潭秋脸庞消瘦了,
眼睛凹下去了,草鞋磨破了,可他
仍像一头老黄牛一样日夜操劳着,
奔波着,从不停歇。

一个酷暑的早晨,陈潭秋同
志因工作过于劳累病倒了,很晚
都没有起床。

杨六秀看到太阳都
升得老高了,就走到他房前叫他
吃饭,可怎么也叫不应。

后来她
推开房门一看,发现陈潭秋一动
不动地躺在床上,脸色泛青,昏
迷不醒,病得很重。

杨六秀心里
很焦急。

但苏区时期条件艰苦,
云石山附近也没有医院。

杨六秀
就决定先用土办法为陈潭秋治
病,她端来一盆水、一个碗,帮
助陈潭秋搓背刮痧,然后采摘草
药捣碎慢慢地喂他喝下。

或许是
土办法起了作用,在梁在桂的奶
□钟燕林
38
《党史文苑》
百姓说史BAIXINGSHUOSHI
奶悉心照顾下,陈潭秋的身体很快得到康复。

康复后的陈潭秋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不但超额完成征粮任务,而且还动员了村里梁育才、梁士河、梁士诸、梁士林等9名进步青年参加红军。

陈潭秋一直念念不忘杨六秀对他的救治,说如果不是她的及时救治,自己可能再也不会起来。

长征出发前,陈潭秋同志为了感谢杨六秀对他的悉心照顾,专门赠送了一个铁皮箱给她以作留念。

几十年来,杨六秀一家就一直保留着这个铁皮箱,以表达对陈潭秋同志的怀念。

新中国成立后,杨六秀老人经常向后辈们讲起这个故事,直到她去世时还嘱咐孙子梁在桂一定要将这个箱子保存下去,把故事讲给子孙后代听。

两兄弟参军的故事193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随部队撤离至云石山丰垅村,驻扎在梁姓大户人家的祠堂里。

红军纪律严明,对当地百姓不但秋毫无犯,还帮人民群众干活,割稻子、耕地、挑水,深受老百姓的赞赏。

丰垅村有户人家有两兄弟,因为红军经常来他们家义务帮忙,所以兄弟俩对红军战士充满了敬佩和仰慕。

就在1934年9月底,刚满18岁的大儿子鼓足了勇气,对母亲说:“娘,我要参加红军,我要像他们一样去帮助老百姓,去解放穷人!”听着儿子的话语,看着儿子那坚决的神情,想想连日来红军为自己家所做的一
切,母亲含泪点头答应了。

有一天,弟弟在山上砍柴,邻
居告诉他红军要走了,他一听急
了,扔下镰刀就往家里跑,他扑通
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娘,哥哥
参加红军,我也要去!”母亲愣住
了,她心想:大儿子刚出征,小儿
子又想上战场,打仗可不是儿戏,
万一有个闪失,年迈的我就没了
一点依靠啊!她说什么也不肯答
应。

弟弟见母亲死活不同意,也
没办法说服她,便悻悻离开。


一天看到本村人报名去当挑夫,
他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红军长
征前夕,他来到母亲身边,央求
道:娘,红军要转移了,他们的物
品太多了,需要很多挑夫,红军帮
我们家这么多,你就让我当挑夫
送送他们,送到不远处的万田就
回来。

”母亲考虑了几天,终于含
泪答应了。

就这样,兄弟俩一个当了红
军,一个当了挑夫,都走上了漫
漫的长征路。

母亲思儿心切,朝
也盼,暮也盼,三年过去了,五
年过去了,八年过去了,母亲期
待着儿子们归来。

这一等,一直
等到母亲去世。

直到新中国成立
后,部队才带来他们兄弟俩的消
息,原来,兄弟俩早在湘江战役
时就双双牺牲了。

兄弟俩虽然牺
牲了,但烈士之名梁崇万、梁崇
芹被永远铭记。

136副担架的故事
85年前,红军准备长征时,曾
驻扎在云石山,而梅坑村曾经驻
扎了一个简易的红军医院,安置
了200多名红军伤病员,有的中了
枪弹动弹不得,有的患了疟疾打
摆子无法行走。

随着长征的日期
临近,红军医院的指战员可犯愁
了:带上全部伤病员,医院也没有
那么多现成的担架呀。

如果不带
上他们,那这些伤病员得不到及
时医治,处境就很危险了。

为了解决红军医院的困难,
梅坑村排脑小组15名群众立即行
动起来,他们连夜跑到后山砍竹
子、做担架。

这些简易的竹担架
看着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一定
要用棕绳绑扎实,以防伤员掉下
来。

他们每天拿着锯子和篾刀做
担架,从早忙到晚,晚上点着竹筒
火照明,忙碌了五天五夜,几乎砍
遍了后山的竹林,终于做好了136
副担架。

为了做这些担架,有的
村民的手被篾刀割伤了,有的村
民手上满是血泡,当他们把这136
副担架送到驻扎在梅坑的红军医
院时,红军指战员握着他们的龟
裂的手,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些
老百姓一想到伤病员能躺在担架
上跟上大部队,欣慰地笑了。

在这赶制担架的15名群众
中,有一位村民叫梁学云,不仅为
红军送去了担架,还把自己“送”
进了红军队伍,当了一名红军。

这些担架为红军转移立下了汗马
功劳,据说钟期光将军当时就是
坐着其中的一副担架开始长征
的。

这136副简易的竹担架,不仅
带着红军伤病员向胜利前进,还
见证了苏区军民的鱼水深情。


题图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在云石山的驻地云山古寺
责任编辑/梁发明
39
2019年第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