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详细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必修一各章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各章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各章知识点化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高一化学必修一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和扩展,它以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主线,探讨了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本文将从“物质的组成”、“化学反应”、“离子反应”、“溶液与溶剂”和“电化学基础”五个方面系统地介绍高一化学必修一各章知识点。

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相连接而成的,它是物质的最小单位。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其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

离子是失去或获得电子后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物质的组成方式有元素和化合物两种形式。

元素是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质。

二、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它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气体反应和沉淀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作用下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形成盐和水的过程。

气体反应是指气体物质之间发生反应,如氧气燃烧。

沉淀反应是指反应物在溶液中形成沉淀的过程。

三、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溶液中离子之间发生的反应。

它包括离子之间的沉淀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的特点是在溶液中进行。

沉淀反应是指溶液中两种离子结合生成沉淀。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溶液和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转移的反应,其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四、溶液与溶剂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质是指能够在溶剂中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比例来表示。

溶液的浓度包括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百分数浓度等。

五、电化学基础电化学是研究电和化学反应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涉及电解和电池。

电解是指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电池是指对电能的直接转化。

电池包括原电池和电解池两种类型。

化学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化学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化学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大全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必修一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必修一主要涵盖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打下化学学习的基础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对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整理和梳理,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化学这门学科。

1. 物质与化学变化1.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又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混合物可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1.2 化学反应及其表示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带有正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电子在原子周围的能级中运动。

2.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将元素分类的一种规律。

按照周期表,元素可分为周期、族和区。

3. 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3.1 电子排布规律按照电子排布规律,每个能级最多容纳2n^2个电子,其中n为能级数。

3.2 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按照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可分为周期、族和区。

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中间是过渡元素。

4. 化学键与化合物4.1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形成的。

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对形成的。

金属键是由金属中自由移动的电子所形成的。

4.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性质由构成它的元素的种类和比例决定。

5.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5.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因此在写化学方程式时要保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和电荷的平衡。

5.2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指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关系来计算反应物质量、生成物质量和化学反应的产率。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第一章:离子反应和溶液的配制与稀释1.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的离子间发生的相互作用。

离子反应的特点包括反应速度快、反应物浓度常为液体或溶液、离子间的电荷转移。

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化学物质之间的组成和性质变化关系。

化学方程式中包括反应物、生成物、摩尔比、状态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3.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含量多少的指标。

常见的浓度表示方法有质量浓度、摩尔浓度、体积浓度、百分浓度和容量浓度。

4.溶液的配制与稀释配制溶液是指通过控制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与溶剂的质量或体积的比例来制备所需要的溶液。

稀释溶液是指通过加入溶剂来调整溶液的浓度。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近,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周围的电子壳层中,电子的质量非常小,电子带有负电荷。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各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的周期规律排列起来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周期性的顺序将元素进行排列,相同的元素又放在同一族中。

3.元素的主要性质元素的主要性质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呈现金属光泽。

非金属通常没有金属的光泽,互相之间存在较大的电负性差异。

4.原子结构和周期性的关系原子的电子分布和原子序数的增加规律有关,电子的层数和壳层数与主量子数有关,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数增加,原子的半径变小,电子云靠近核心区域。

第三章:元素的化学性质1.单质与混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物质,具有一定的物化性质和化学性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的物化性质与组成物质有关。

2.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特性。

常见的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活泼性、惰性、还原性、氧化性、与非金属的化合等。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4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4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3、胶体:(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二)离子反应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

固态电解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如:Al2(SO4)3=2Al3++3SO42-二、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强电解质(易容的盐、强酸、强碱)写成离子形式。

常见易溶的强电解质有:三大强酸(H2SO4、HCl、HNO3),四大强碱[NaOH、KOH、Ba (OH)2、Ca(OH)2(澄清石灰水拆,石灰乳不拆)],可溶性盐,这些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一律保留化学式。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五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五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五篇)高中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篇1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 原子序数: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以得到原子序数。

2. 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周期: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一行,叫周期。

(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故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2)周期的分类第一、二、三周期,所排元素种类: 2、8、8,短周期;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周期,排列的元素类型:18,18,32,32,长周期。

此外:镧系元素 57La~71Lu 15种元素第六周期,IB族;锕系元素 89Ac~103Lr 15种元素第七周期,IB族;超铀元素 92U号元素以后。

(3)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周期序数=同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4)每一周期都是从碱金属开始→卤素→惰性元素(第一与第七周期例外 );(5)每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从大到小;主要化合价从+1~+7,-4~-1,金属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强。

2. 族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照原子电子层增加的顺序,从上到下垂直排列,称为一族。

(1)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除8、9、10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16 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2)族的分类长短周期共同组成的族为主族,用A表示;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为副族,用B表示,并用罗马数字表示其序号;稀有气体元素所在的列为零族,计作“0”;族类ABⅧ0族数7711族序号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ⅢB、ⅣB、ⅤB、ⅥB、ⅦB、ⅠB、ⅡBⅧO列序号1、2、13、14、15、16、173、4、5、6、7、11、128、9、1018(3)周期表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共10列通称为过渡元素,包括Ⅷ族和七个副族,是从左边主族向右边主族过渡的元素。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高一是高中学习生涯中打好基础的一年,而高中化学也是比较难的一门学科。

那么,如何学好高一化学呢?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1金属+酸→盐+H2↑中: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物质的检验(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 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银盐(Ag+)检验。

将少量盐酸或少量可溶性的盐酸盐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Ag+的存在。

(3)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 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盐酸盐或盐酸(Cl-)的检验。

将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l-的存在。

(5)硫酸盐或硫酸(SO42-)的检验。

将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SO42-的存在。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00字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反应以及化学计算等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常见的化学基本概念有:物质、质量、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化合物、分子、同位素、摩尔、物质的四态、分子式、结构式等。

二、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的性质,如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物等。

2. 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形态或外部特征上的变化,如物质的状态变化、溶解等。

(2)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变成新的物质,如燃烧、腐蚀等。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过程,根据反应物的数量可以分为定量反应和非定量反应。

1.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2. 反应的类型:(1)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2)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3)置换反应:一种物质中的元素与另一种物质中的元素互换位置,生成新的物质。

(4)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或分子之间结合成为化合物。

(5)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物中的元素的氧化态发生变化,且伴随着电子的转移。

四、化学计算化学计算是通过计算来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计算包括:1. 质量计算:根据给定物质的质量和相应的摩尔质量计算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2. 体积计算:根据气体状态方程,通过体积、温度和压强的关系计算气体的摩尔数或质量。

3. 摩尔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摩尔比关系计算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4. 反应完全性计算:根据给定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和反应式的摩尔比关系来计算反应完全性。

5. 浓度计算: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体积或摩尔数计算溶液的浓度。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如下:1. 化学基本概念-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 物质:具有一定质量和一定空间的物体。

- 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粒子。

- 化学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数目的方法。

2.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纯净物: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 杂质:混合在纯净物中的其他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物质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 物理性质: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无关的性质,如颜色、硬度、溶解度等。

- 化学性质: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关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 物质的变化: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转变。

- 物理变化: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但其化学组成不变,如固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等。

- 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改变,生成新物质,如物质的燃烧、腐蚀、反应等。

3.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构成物质的微小不可分割的颗粒。

- 元素: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质子:原子核中带正电荷的粒子,质量约为1.67 x 10^-27kg。

- 中子:原子核中不带电的粒子,质量约为1.67 x 10^-27kg。

- 电子:带负电荷的粒子,质量约为9.11 x 10^-31kg,位于原子核外层的能级上。

- 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上元素的序号,等于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

- 原子量:元素的原子质量,等于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4. 元素的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

-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中生成的新物质。

- 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用化学符号mol表示。

- 摩尔质量:一个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该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与该物质的摩尔数的比值。

高中化学必修一章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章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章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共分为8个章节,分别是: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与化合物、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气体与溶液、热化学与能量守恒、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与社会。

下面是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1. 物质的组成:
- 纯物质与混合物
- 常见的纯物质和混合物
-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 原子的基本结构
-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
- 原子序数、原子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3. 化学键与化合物:
-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概念和特点
- 离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态的概念
4. 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
- 摩尔与物质的量
-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 摩尔质量与摩尔体积的概念- 气体的摩尔体积与比容定律
5. 气体与溶液: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 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概念-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
- 溶液的稀释和浓缩
6. 热化学与能量守恒:
-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内能、焓和焓变的概念
-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方程式- 燃烧反应和燃烧热
7.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 物质的物理状态和性质
-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晶体结构和晶体的特点
- 分子结构与分子间力的影响
8. 化学与社会:
- 制药工业与化学
- 环境保护与化学
- 工业生产与化学
- 农业与化学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章节中的核心内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模式,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原子与元素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而物质最基本的单位是原子。

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元素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

2. 电子结构电子的排布遵循能级最低原则和泡利不相容原理。

原子的电子结构可以用能级图表示,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由正负电荷的离子相互吸引形成,共价键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金属键是金属中自由电子形成的。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转化的过程,包括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化学反应的类型。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关系,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

5. 氧化还原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之间发生变化的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可以接受电子,还原剂可以提供电子。

6.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反应,主要包括溶液之间的混合反应和溶液中沉淀的反应。

在离子反应中,离子可以发生析出和沉淀的反应。

7. 酸碱理论酸碱理论主要有三种:酸碱的电离-解离理论、酸碱的质子理论和酸碱的氢离子理论。

酸是能够释放质子(H+)的物质,碱是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8. 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是一种实验方法,通过滴定溶液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反应来确定化学物质的浓度。

滴定需要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来指示滴定终点。

9.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指计算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和摩尔比的方法。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或摩尔比。

10.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化学理论。

化学实验需要注意安全操作和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以上是高一化学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是化学学习的基础,掌握好这些知识可以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详细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详细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详细解析化学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化学中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些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详细解析。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六、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3.标准状况下,Vm=22.4 L/mol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一、物质的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食谱鞣稚⒅�(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D=AD+CB)(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3)、离子共存问题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三、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四、五、Na2CO3和NaHCO3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2NaHCO3 Na2CO3+CO2↑+H2O与酸反应CO32—+H+H CO3—H CO3—+H+CO2↑+H2OH CO3—+H+CO2↑+H2O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与碱反应Na2CO3+Ca(OH)2 CaCO3↓+2NaOH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NaHCO3+NaOH Na2CO3+H2O反应实质:H CO3—+OH-H2O+CO32—与H2O和CO2的反应Na2CO3+CO2+H2O 2NaHCO3CO32—+H2O+CO2 H CO3—不反应与盐反应CaCl2+Na2CO3 CaCO3↓+2NaClCa2++CO32—CaCO3↓不反应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转化关系六、.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Si对比C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二、二氧化硅(SiO2)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4HF==SiF4↑+2H2OSiO2+CaO===(高温)CaSiO3SiO2+2NaOH==Na2SiO3+H2O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三、硅酸(H2SiO3)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Na2SiO3+2HCl==H2SiO3↓+2NaCl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四、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四、硅单质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分散系是指将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而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则称为分散剂,也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溶液、胶体和浊液是三种常见的分散系,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以及有无丁达尔效应。

例如,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小于1nm,外观均匀、透明、稳定,且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比如NaCl和蔗糖溶液;而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外观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例如Fe(OH)3胶体;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例如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根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其中,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化学变化可以分为四类:化合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置换反应(A+BC=AC+B)和复分解反应(XXX)。

2.化学变化还可以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来进行分类。

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分子反应则是指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化学变化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其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2.离子反应1.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和盐。

而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则被称为非电解质。

需要注意的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在于能否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导电。

此外,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例如铜、铝和石墨等,而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CO2)以及大部分有机物则属于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式的一种方法。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化学的定义和分类: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变化的科学。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

2.物质的性质:物质有质量、占有空间和有可观察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熔点、沸点等。

3.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离子和分子组成,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改变。

4.原子与分子: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粒子。

5.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元素;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物质。

6.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化学符号表示元素的简写,如H表示氢;化学式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第二章:固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固体的性质: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其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密集排列。

2.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具有有序的、重复的排列结构,具有清晰的晶体面和晶体角;非晶体无规则的排列结构,没有清晰的晶体面和晶体角。

3.晶体的分类:共价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共价晶体由共价键连接的原子组成;离子晶体由正、负离子组成;金属晶体由金属原子组成。

第三章:液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液体的性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占有一定的体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液体的分类:溶液、悬浊液和胶体。

溶液是由溶质在溶剂中均匀溶解而成;悬浊液是在溶液中存在大颗粒悬浮物;胶体是由色散相和连续相组成的混合物。

3.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质量溶剂在特定温度下溶解最大质量溶质。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强和溶剂性质。

第四章:气体的基本特征和性质1.气体的性质:气体具有较大的可压缩性、扩散性和可容易燃性。

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分子运动自由。

2.气体压强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压强由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碰撞力引起。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P为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

高一化学必修1必背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1必背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1必背知识点化学是一门基础性科学,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下面是高一化学必修1的必背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课程内容。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及其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2. 物质: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础,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3. 分子和离子:分子是由两个以上原子组成的基本粒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4.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无法进一步分解;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可以分解为两个或更多元素。

5. 物质变化的基本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仅改变物质的状态或形态,而化学变化涉及原子或分子之间的重新组合。

二、原子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绕核运动。

2. 元素的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每个元素都有一种化学符号,表示元素的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指的是元素相对于碳-12的质量比。

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相似性将元素分类,分为周期和族。

4.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逐渐增加,电负性和电离能逐渐降低。

三、化学键1. 离子键:在离子键中,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与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形成吸引力。

2. 共价键:共价键由共享电子对形成,分为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

3. 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交流形成的。

四、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符号。

2. 化学反应的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3. 反应速率: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受到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4.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称为化学平衡。

平衡常数和平衡常量表征了化学平衡的特性。

五、酸、碱和盐1. 酸碱理论:包括亚硝酸-硝酸理论、氢离子理论和电子配对理论。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要素,根据组成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

常见的元素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目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整齐地排列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3. 化学键与化合价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分子或晶体。

化学键的主要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作用形成的,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排斥力和自由电子的吸引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化合价是指元素与其他元素组成化合物时所具有的指定价态。

4. 反应方程式与化学计量反应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转化关系的简洁表达形式,用化学式表示。

反应方程式可以通过化学计量方法来确定,化学计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各种参与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化学计量可以确定反应物的量与产物的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5. 气体的性质与气体定律气体是一种无固定形状和无固定体积的物质,气体的性质包括压强、温度、体积和摩尔数等。

根据气体的性质可以得出一些气体定律,如玻意耳定律(等压定律)、查理定律(等温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组成气体和体积的关系)等。

6. 化学反应及其类型化学反应是指原子、离子和分子之间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根据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变化关系,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新物质,置换反应是指两种物质中的某些成分互相交换位置形成新物质,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是我国高中化学课程中的第一个模块,主要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和化学计算三个部分。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组成的。

3.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碳元素为主要组成元素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是非碳元素为主要组成元素的化合物。

4.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是发生化学反应前已经存在的物质,生成物是在化学反应中新生成的物质。

5.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摩尔数与生成物的摩尔数是以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系数为比例关系。

6. 原子实:原子实是指原子核和其周围的电子云。

7.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由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的化学性质组成的表格。

8.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特点: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将元素排列的,在周期表中,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可以看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记号。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式及其反应系数组成。

3. 化学反应的平衡: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系数来表示的。

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处于一种稳定的比例关系时,称为化学反应达到了平衡。

4.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物质的量之间的计算和化学反应的应用。

5. 原子量和分子量:原子量是指元素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分子量是指分子中各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6. 摩尔和摩尔质量: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摩尔质量是指一摩尔物质的质量。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解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解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解高一化学必修一是化学学科的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奠定化学基础知识。

本文将全面解析高一化学必修一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物质的组成与变化、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原子结构与化学键以及元素与化合物。

一、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它通过化学反应发生变化。

在高一化学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理解。

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法。

它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反应物位于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位于方程式的右边。

方程式中的化学式可以表示单质、元素、化合物等。

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g) + O2(g) → 2H2O(l)方程式中的(g)表示气体态,(l)表示液体态。

化学方程式还可以包含其他态,如(s)表示固体态,(aq)表示溶液态。

2. 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物是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通过箭头隔开。

例如,化学方程式2H2(g) + O2(g) → 2H2O(l)中,氢气和氧气是反应物,水是生成物。

3. 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通常 beginalign 涉及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或者测量反应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能量变化。

当反应释放能量时,称为放热反应,反应的温度会升高。

当反应吸收能量时,称为吸热反应,反应的温度会降低。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可以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在高一化学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1. 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合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反应生成一个物质。

例如,2H2(g) +O2(g) → 2H2O(l)即为合成反应。

分解反应是指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物质。

例如,2H2O(l) →2H2(g) + O2(g)即为分解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方法适用范围主要仪器注意点实例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详细解析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六、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3.标准状况下,Vm=22.4 L/mol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一、物质的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食谱鞣稚⒅�(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D=AD+CB)(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3)、离子共存问题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三、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四、五、Na2CO3和NaHCO3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2NaHCO3 Na2CO3+CO2↑+H2O与酸反应CO32—+H+H CO3—H CO3—+H+CO2↑+H2OH CO3—+H+CO2↑+H2O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与碱反应Na2CO3+Ca(OH)2 CaCO3↓+2NaOH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NaHCO3+NaOH Na2CO3+H2O反应实质:H CO3—+OH-H2O+CO32—与H2O和CO2的反应Na2CO3+CO2+H2O 2NaHCO3CO32—+H2O+CO2 H CO3—不反应与盐反应CaCl2+Na2CO3 CaCO3↓+2NaClCa2++CO32—CaCO3↓不反应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转化关系六、.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Si对比C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二、二氧化硅(SiO2)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4HF==SiF4↑+2H2OSiO2+CaO===(高温)CaSiO3SiO2+2NaOH==Na2SiO3+H2O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三、硅酸(H2SiO3)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Na2SiO3+2HCl==H2SiO3↓+2NaCl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四、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四、硅单质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五、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六、氯气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2Na+Cl2===(点燃)2NaCl 2Fe+3Cl2===(点燃)2FeCl3 Cu+Cl2===(点燃)CuCl2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Cl2的用途: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HCl+HClO 2HClO===(光照)2HCl+O2↑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②制漂白液、漂和漂粉精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七、氯离子的检验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HCl+AgNO3==AgCl↓+HNO3NaCl+AgNO3==AgCl↓+NaNO3Na2CO3+2AgNO3==Ag2CO?3↓+2NaNO3Ag2CO?3+2HNO3==2AgNO3+CO2↑+H2OCl-+Ag+==AgCl↓八、二氧化硫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S+O2===(点燃)SO2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SO2+H2O 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连接.九、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浓H2SO4)12C+11H2O放热2 H2SO4(浓)+C CO2↑+2H2O+SO2↑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2 H2SO4(浓)+Cu CuSO4+2H2O+SO2↑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使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与某些盐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碱中和十二、硝酸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易挥发,沸点较低,密度比水大.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4HNO3(浓)+Cu==Cu(NO3)2+2NO2↑+4H2O8HNO3(稀)+3Cu 3Cu(NO3)2+2NO↑+4H2O反应条件不同,硝酸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不同,可以有以下产物:N(+4)O2,HN(+3)O2,N(+2)O,N(+1)2O,N(0)2,N(-3)H3△硫酸和硝酸: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钝化某些金属(如铁和铝)使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保护膜,隔绝内层金属与酸,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因此,铁铝容器可以盛装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硝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硫酸还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十三、氨气及铵盐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 NH3?H2O NH4++OH-可作红色喷泉实验.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NH3.H2O===(△)NH3↑+H2O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NH4Cl(晶体)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NH4Cl NH3↑+HCl↑NH4HCO3 NH3↑+H2O↑+CO2↑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NH4NO3+NaOH Na NO3+H2O+NH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