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说课稿: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合集下载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教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教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是一篇关于人类认知局限性的文章。

文章通过举例说明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并鼓励人们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探索未知领域。

本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类知识的局限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学会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人类知识的有限性,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他们为人类的进步贡献力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其论证方法。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文章中涉及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

学生对文章论证逻辑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出与文章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标记出不理解的部分。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讲解与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实践与应用:学生结合文章内容,举例说明人类知识的有限性,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

2. 作业与练习:检查学生完成作业和练习的情况,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问题驱动:教师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知识的局限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案例分析:教师运用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观点和论据。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设计

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设计

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设计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设计教学目标1、技能目标:学习文章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2、认知目标:理解文章中心,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求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3、情感木:体会本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难点1、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2、文中有关声学的知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字注音。

啁啾(zhōu jiū)臆断(yì)饶有兴味(ráo)迥然不同(jiǒng)毋宁(wú)翌日(yì)愕然(è)窒息(zhì)宽宥(yòu)笃信(dǔ)嗣后(sì)2、解释下列词语。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臆断:凭臆测来断定。

迥然:形容差别很大。

嗣后:〈书〉以后。

愕然:形容吃惊。

宽宥:宽恕,饶恕。

二、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声音,如鸟的叫声、乐器的声音、海浪的声音等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引入课文《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作者简介。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是近代实验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

他被认为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也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1、曾经有一个人,用一小一大两个圆表示自己的知识由少到多的情况,圆外则是未知的世界,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

试看看下面的图形,请你结合本文的论述,说说他得出了什么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自己无知。

思考:2、概述各自然段的大意。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一段,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而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教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教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一、课程背景1. 讨论人类知识的局限性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认识到学无止境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知识的有限性2.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持续探索的精神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四、教学内容1. 人类知识的局限性的基本概念2. 人类知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学无止境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人类知识的局限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知识有限的根本原因2. 培养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敬畏之心二、教学内容1. 人类知识有限的根本原因2. 人类知识局限性的具体表现3. 人类知识局限性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知识的局限性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知识局限性的表现和影响四、教学活动1. 讲解人类知识有限的根本原因2. 分析人类知识局限性的具体表现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第三章:人类知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知识的发展历程2. 使学生认识到当前人类知识的现状二、教学内容1. 人类知识的发展历程2. 当前人类知识的现状3. 人类知识发展的趋势三、教学方法1. 图像演示法:通过图片和图表展示人类知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 学生报告法:让学生汇报人类知识发展的趋势四、教学活动1. 展示人类知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图片和图表2.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和讨论第四章:学无止境的意义和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学无止境的意义2. 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学无止境的意义2. 持续学习的方法3. 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视频教学法: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持续学习的方法和重要性2.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合作探讨学无止境的意义和方法四、教学活动1. 观看有关持续学习的视频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课程内容,巩固知识点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二、教学内容1. 回顾课程的主要内容2. 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3. 制定今后的学习计划1. 问答法:回答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问题四、教学活动1. 回答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问题第六章:案例分析知识的边界一、教学目标1.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人类知识边界的限制。

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稿

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稿

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稿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稿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掌握一些写作说明文的方法。

2、情感目标:掌握用典型事例,以生动形象的叙述说明事理的方法。

3、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层层设疑,安排巧妙的结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激励学生树立科学的认识世界的观念,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的奥秘。

2、用典型事例,以生动形象的叙述来说明事理的方法。

3、运用典型事例说明事理的写法。

4、沟通平行学科,对有关的声学、天文学等知识的了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伽利略吗?如果现在他就在我们的身边,给你一次提问的机会,说说你打算问他什么?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打算向伽利略请教哪方面的知识?你打算教伽利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我们每个人,不管是伟人还是凡人,都在探求世界的奥秘中长大,但是穷其一生却未必能知晓世界的所有奥秘,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不断地延伸探求的脚步,走向更高的求知的境界;对于自己或他人的无知,就不必以为羞耻,而是要勇敢地去挑战未知的领域,这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二、预习汇报:①查工具书,积累生字词。

②收集伽利略的资料,在班上交流。

③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达成目标:在达成目标过程中体现通读、研读、品读与评读四步学习法。

(1)自我感悟的通读,整体感知:1)谈谈自己读书的收获和体会。

2)理清课文脉络。

3)课文说明的事理是什么?找一些关键语句证明。

4)是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理的?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发言作出肯定性评价。

并概括各段大意:第一段: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而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第二段:以从前有一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表明知识愈多愈感自己无知。

第三段:以不知蝉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2)质疑探讨的研读研读课文第二段,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这个人是怎样一步步感到自己无知的?2)经验可靠吗?从文中举一例说明。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有限性,认识到无论是个人的知识还是人类的知识都是有限的。

2. 引导学生思考知识有限性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的有限性: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人类的知识也是有限的。

2. 知识有限性的表现: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更新的速度。

3. 知识有限性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谦虚学习、持续学习、批判性思维。

4. 探求知识的欲望:好奇心、探索精神、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知识的有限性及其表现。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知识有限性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应对知识的有限性。

4. 互动提问法: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有限性。

2. 讲解:讲解知识的有限性及其表现,如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更新的速度。

3. 案例分析:分析知识有限性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如谦虚学习、持续学习、批判性思维。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应对知识的有限性,如探求知识的欲望、好奇心、探索精神、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有限性应对策略的理解和应用。

七、扩展活动:1. 组织一次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知识有限性。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有限性体验。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料。

2. 网络资源:关于知识有限性的文章、视频等。

3. 知识竞赛题目和答案。

本课程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有限性,并思考如何应对这一现实。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教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科领域:哲学启蒙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有限性,认识到人类认知的边界。

2.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拓展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有限性,认识到人类认知的边界。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拓展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案例分析:以具体案例为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有限性。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标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1.2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总结: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2. 新课导入(10分钟)2.1 教师简要介绍知识的有限性,以案例或事例进行分析。

2.2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理解知识的有限性。

3. 课堂讨论(10分钟)3.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拓展知识,提高自身素质?3.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观点和策略。

3.3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践活动(5分钟)4.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思考如何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拓展知识面。

4.2 学生现场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知识的有限性及拓展知识的方法。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6. 课后作业六、教学反思6.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6.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学生评价7.1 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效果。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稿两篇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稿两篇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稿两篇《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编排。

本课文编排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八册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第二课,体裁属于说明文,确切地说是一篇议论式事理说明文。

2.教材联系。

本篇课文前两单元内容丰富,有咏物抒怀的,让人们明白应该对什么样的人献上你的敬意,有道德修养,论述让你知道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是一篇议论式事理说明文,开篇提出见解,中间举例印证,结尾类比推理,由浅入深地阐明了“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这一命题。

3、教学目标及要求。

依据新课程标准指出的“学习说明文的各种说明方法,能写简单说明文的要求”,结合本课实际情况,确定目标如下:a、知识能力:了解作者及声音知识,学习实例说明的方法,把握文意。

b、过程与方法:抓住“设疑”的特点梳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题。

c、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知识是有限的,宇宙是无限的,我们应不断探索的道理。

培养谦虚好学的好品质和探索精神。

4、教学重点:a、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b、层层设疑,安排巧妙。

5、教学难点:抓住“设疑”的特点梳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题。

二、说教法教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注重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点燃创造的火花。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自我感悟的通读——质疑探讨的研读——语言学习的品读——情感体验的评读”为主的教学方案,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通读,整体感知课文。

研读,是对课文进一步阅读,是质疑讨论的过程。

把问答的权利还给学生,尽量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潜能,引发大家的思考,同学间的切磋,激励探究兴趣,加强合作意识。

品读,是对本文的语言特点的体会,着眼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评读,是走出文本,学生从阅读中感悟生活,陶冶性情,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走向更高的学习境界。

四、教学环节本课设下以下几个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激起学习兴趣;预习检查汇报、通读、研读、品读、评读;拓展延伸;课堂总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时间:2005。

04教师:朱福传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培养谦虚好学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学会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小黑板设计思路.教学本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导入:引用名言导人:一切都是谜,一个谜的答案是另一个谜--爱默生。

他的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的一篇文章--《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2.文章用了一个事实论据,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3.第一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是值得你学习的?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分析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1.读准下列字音。

(小黑板1。

)啁啾(zhōujiū)喈喈(jiē)翌日(yì)彗星(huì)宽宥(yòu)弥补(mí)臆度(yì)窒息(zhì)(先指同学读,有错误的让其他同学纠正。

)要求:记住本文出现的生字词。

2.文章用了一个事实论据,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明确:(使文章通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

)3.第二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明确:(第二段是记叙,第三段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是值得你学习的?5.研读赏析“另外有一次……铁簧片”这一段。

讲学稿《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讲学稿《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黑林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年级:科目:语文执笔:审核:课题: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型:新授课学生姓名: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课时编号:一、教学重点:1、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要不断探索未知世界。

2、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3、层层设疑,安排巧妙。

二、教学课时:两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如鸟的叫声、乐器的声音、海浪的声音等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引入课文《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作者简介: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是近代实验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

他被认为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大家肯定还记得他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理论吧。

二、字词教学啁啾(zh uji )臆(y )断饶(r o)有兴味迥(ji ng)然不同毋(w )宁翌(y )日愕()然窒(zh )息宽宥(y u)笃(d )信嗣(s )后门枢(sh )悠(y u)扬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臆断:凭臆测来断定。

迥然:形容差别很大。

嗣然:以后。

(书面语)愕然:形容吃惊。

宽宥:宽恕,饶恕。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1、曾经有一个人,用一小一大两个圆表示自己的知识由少到多的情况,圆外则是未知的世界,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

试看看下面的图形,请你结合本文的论述,说说他得出了什么结论。

(图形见课后练习一P83)学生讨论后明确:随着个人知识的增多,他所意识到的未知世界的问题也增多了,知识愈多愈发现自己无知。

思考:2、概述各自然段的大意。

第一段: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而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第二段:以“从前有一个”对声音的认识为例,表明知识愈多愈感到自己的无知。

第三段:以不知蝉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教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教案

精心整理《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教案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 本教材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234”与强调5本课故事性很强,对学生有更多的吸引力,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一展风采,真正的做学习的主人。

6、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激励自己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

2、能力目标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掌握一些写作说明文的方法。

3、知识目标(1)用典型事例,以生动形象的叙述说明事理的方法。

(2)把握文章层层设疑,安排巧妙的结构方法;(说明:情感目标是作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内容之一,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能力目标中的“独立阅读能力”体现课程理念,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掌握写作方法”体现读与写相结合的教学意识。

)7、教学重点:(1)激励学生树立科学的认识世界的观念,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的奥秘。

(2)用典型事例,以生动形象的叙述来说明事理的方法。

难点是:1、运用典型事例说明事理的写法2、沟通平行学科,对有关的声学、天文学等知识的了解8、难点的突破说教法火花。

”为主说学法作业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等。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现场调查——同学们还记得伽利略吗?如果现在他就在我们的身边,给你一次提问的机会,说说你打算问他什么?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打算向伽利略请教哪方面的知识?你打算教伽利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教师:我们每个人,不管是伟人还是凡人,都在探求世界的奥秘中长大,但是穷其一生却未必能知晓世界的所有奥秘,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不断地延伸探求的脚步,走向更高的求知的境界;对于自己或他人的无知,就不必以为羞耻,而是要勇敢地去挑战未知的领域,这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板书课题“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就像运动员上场比赛前热身运动一样,这为教师实话民主化教学提供有效途径,是非常必要的。

从问题设计来说,对这样一个几乎被除数神化了人物,让学生辩证地看待他,明白“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哪怕他是伟人,从而树起学生的自信。

初中语文《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初中语文《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初中语文《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初中语文《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篇一」伽利略一、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2、过程与方法:培养语言能力及对其所运用的生动语言进行正确说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及作者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示事物隐秘的愿望。

二、学习重点1、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要不断探索未知世界。

2、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3、层层设疑,安排巧妙。

三、学法指导1、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

2、继续学会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学习说明文。

四、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导学一、导入新课由《斜塔上的实验》导入,请学生谈谈伽利略对科学的贡献,在他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科学精神。

这样一位世界级的科学家说出了一句具有吸引力、说服力和震撼力的话--《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作者简介: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是近代实验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

他被认为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二、字词教学啁啾( zhōujiū)喈喈(jiē)翌( yì)日彗( huì)星宽宥( yòu) 弥( mí)补臆( yì)度窒( zhì)息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臆断:凭臆测来断定。

迥然:形容差别很大。

嗣然:以后。

(书面语)愕然:形容吃惊。

宽宥:宽恕,饶恕。

学习研讨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结合“探究练习一”,讨论为什么“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明确:随着个人知识的增多,他所意识到的未知世界的问题也增多了,知识愈多愈发现自己无知。

二、细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而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第二段:以“从前有一个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表明知识愈多愈感到自己的无知。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有限性,认识到无论个人还是人类总体,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知识。

2. 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敬畏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观,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有限性,认识到学无止境。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未知,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有限性。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的有限性。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案例素材: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2.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

3. 参考资料:搜集相关资料,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有限性。

2. 新课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有限性,认识学无止境。

3. 案例分析:分析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的有限性。

4.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讨论如何正确面对未知。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无止境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3. 反思课堂氛围:评估课堂氛围是否积极,学生是否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八、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文章,以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知识的有限性。

四年级《我们知识是有限》说课稿

四年级《我们知识是有限》说课稿

四年级《我们知识是有限》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四年级《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编排。

本课文编排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八册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第二课,体裁属于说明文,确切地说是一篇议论式事理说明文。

2.教材联系。

本篇课文前两单元内容丰富,有咏物抒怀的,让人们明白应该对什么样的人献上你的敬意,有道德修养,论述让你知道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是一篇议论式事理说明文,开篇提出见解,中间举例印证,结尾类比推理,由浅入深地阐明了“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这一命题。

3、教学目标及要求。

依据新课程标准指出的“学习说明文的各种说明方法,能写简单说明文的要求”,结合本课实际情况,确定目标如下:a、知识能力:了解作者及声音知识,学习实例说明的方法,把握文意。

b、过程与方法:抓住“设疑”的特点梳理思路,把握主题。

c、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知识是有限的,宇宙是无限的,我们应不断探索的道理。

培养谦虚好学的好品质和探索精神。

4、教学重点:a、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b、层层设疑,安排巧妙。

5、教学难点:抓住“设疑”的特点梳理思路,把握主题。

二.说教法教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注重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点燃创造的火花。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自我感悟的通读——质疑探讨的研读——语言学习的品读——情感体验的评读”为主的教学方案,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通读,整体感知课文。

研读,是对课文进一步阅读,是质疑讨论的过程。

把问答的权利还给学生,尽量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潜能,引发大家的思考,同学间的切磋,激励探究兴趣,加强合作意识。

品读,是对本文的语言特点的体会,着眼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评读,是走出文本,学生从阅读中感悟生活,陶冶性情,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走向更高的学习境界。

苏教八下《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说课稿5篇

苏教八下《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说课稿5篇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备课资料【重点难点点拨】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颖慧(yǐng)臆断(yì)宛然(wǎn)迥然不同(jiǒng)惊诧(cháà)牛犊(dú)一幢(zhuàng) 匣子(xiā) 惊愕(è)门枢(shū) 毋宁(wú) 蟋蟀(xīshuài)嗣后(sì) 折断(zhé) 窒息(zhì)笃信(dǔ)二、形似字正音组词三、掌握下列多音多义字四、词语解释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教学设计>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天资颖慧:形容人生性聪明。

人迹罕至:形容人很少到达的地方。

迹。

足迹。

饶有兴味:形容人的兴致很高。

饶:丰富。

聊以自娱:姑且用来自我娱乐。

信步而入:随意走进。

迥然不同:差异很大,完全不一样。

迥:远。

兴致勃勃:兴趣较浓。

无所不晓:没有不知道的事。

五、作者简介伽利略(1564~1642),出生于意大利西北部比萨,意大利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成功地改变了科学的进程,使物理学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他支持用实验来检验科学理论,用数学的办法来验证成果的观点,他是第一个用望远镜来观测夜空的人,在行星和恒星方面他也有很多发现,在与传统思想决裂的精神鼓舞之下,伽利略为科学进步铺平了道路,他的主要著作有《对话》和《论述》。

六、教学设计>文章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本文主要说明的观点:知识浅薄的人夸夸其谈,学识丰富的人在判断新事物时往往优柔寡断,难以决断。

本节作者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道出自己的主要观点。

作者在本节用词上也体现了本文的观点,如:“苦于长期经验”说明不是凭空捏造,我“似乎”发现,“似乎”一词并不作全盘否定,表现了作者的谦虚。

第二部分(第2段):本节举例说明知识是有限的。

为了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作者没有讲述多少高深的道理,而是以一个“生性好奇”对声音感兴趣的人来举例,逐层展示大千世界,万物当可为乐,一个人对声音的学问当不能穷尽,更何况其他。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教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教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讲述一位小学生与老师关于知识有限性的对话,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的知识是有限的,激发学生探求知识、不断进步的欲望。

课文语言朴实,富有启发性,适合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所阐述的知识有限性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提问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知识有限性的概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兴趣:提问学生:“你们觉得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2)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后,导入新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引导补充。

(2)讨论课文中所阐述的知识有限性的概念。

5. 拓展延伸(1)提问:“你们认为怎样才能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6. 总结课堂(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知识有限性的观念。

(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求知识,不断进步。

《我们知识是有限》说课教案说课稿

《我们知识是有限》说课教案说课稿

《我们知识是有限》说课教案说课稿一、说教材《我们知识是有限》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的一篇课文,选自于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篇演讲。

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必要性。

通过这篇文章,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发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

二、说学情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独立思考能力,但对于科学精神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知识的有限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1.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发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

2.过程与方法目标:2.1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2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1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是有限的,激发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

3.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内容的理解。

1.2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教学难点:1.1文章的科学精神内涵。

1.2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的激发。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科学家探索未知领域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为什么要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知识是有限》。

2.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合作探究3.1课文中提到的哪些例子说明了知识的有限性?3.2你是如何理解文章中的科学精神的?3.3你认为如何激发自己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4.课堂讨论5.课堂小结6.作业布置六、说教学反思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科学精神的领悟程度。

3.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为什么总是充满好奇心,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吗?”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他们想要发现新的知识,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说课稿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参赛选手:***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稿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体裁是说明文,作者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

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方面加以说明。

1、教材分析本教材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本课定为略读课,要求用一课时学完本文。

2、单元教学思路:
这一单元是事理说明文单元,内容涉及到地理、社会、天文、生物、人文、自然等领域,作者涉及到古今中外。

教学中注意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二是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3、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全文通过一个人对声音和乐音的成因的认识一步步深化发展而又越来越感到困惑的事实为据,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这个事理。

这个事例故事性很强,符合初二学生的阅读心理。

是一篇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的好文章。

4、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很明显,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与强调学生自身
特有的“情感体验”是教学的两个重要原则。

本设计力图让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情感氛围?尤其是在说明文教学中,如何挖掘出丰富的情感资源感染学生,触动学生的灵魂深处,潜移默化为一种高尚的行动,本堂课在这些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

5、学生状况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学习过说明文,对这种文体并不陌生。

对于事理说明文接触的不多,本单元集中学习这种类型的说明文,要让学生深入领会其写作特点。

本课故事性很强,对学生有更多的吸引力,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一展风采,真正的做学习的主人。

6、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激励自己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

2、能力目标
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掌握一些写作说明文的方法。

3、知识目标
(1)用典型事例,以生动形象的叙述说明事理的方法。

(2)把握文章层层设疑,安排巧妙的结构方法;
(说明:情感目标是作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内容之一,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能力目标中的“独立阅读能力”体现课程理念,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掌握写作方法”体现读与写相结合的教学意识。

)
7、教学重点:
(1)激励学生树立科学的认识世界的观念,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的奥秘。

(2)用典型事例,以生动形象的叙述来说明事理的方法。

难点是:1、运用典型事例说明事理的写法
2、沟通平行学科,对有关的声学、天文学等知识的了解
8、难点的突破
教学过程中,将“读”贯穿始终,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领会本文讲故事的目的及作用。

其次,了解背景,搜集有关谈论知识学习的名言、故事等;搜集课文里涉及到的有关声学、天文学上的知识,了解伽利略在科学上的可贵的探索精神。

说教法
教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注重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点燃创造的火花。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自我感悟的通读——质疑探讨的研读——语言学习的品读——情感体验的评读”为主的教学方案,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

说学法
通读,整体感知课文。

研读,是对课文进一步阅读,是质疑讨论的过程。

把问答的权利还给学生,尽量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潜能,引发大家的思考,同学间的切磋,激励探究兴趣,加强合作意识。

品读,是对本文的语言特点的体会,着眼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评读,是走出文本,学生从阅读中感悟生活,陶冶性情,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走向更高的学习境界。

四、说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