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word配套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昆明的⾬》是汪曾祺先⽣的经典散⽂,是⼀篇怀旧之作,不仅叙旧事,还述旧情,⽂章通过“⾬”串联起昆明⾬季的景、物、事,借写昆明的⾬来表达对过往岁⽉的想念,对⼈世间平淡⽣活的珍爱,着爱⾃然、爱⽣活、爱平民百姓的⼈⽂内涵。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宁坤要我给他画⼀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些时候,画了⼀幅,右上⾓画了⼀⽚倒挂着的浓绿的仙⼈掌,末端开出⼀朵⾦黄⾊的花。

左下画了⼏朵青头菌和⽜肝菌。

题了这样⼏⾏字: “昆明⼈家常于门头挂仙⼈掌⼀⽚以辟邪,仙⼈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掌⽣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季空⽓之湿润。

⾬季则有青头菌、⽜肝菌,味极鲜腴。

” 我想念昆明的⾬。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季。

“⾬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季有多长,从⼏⽉到⼏⽉,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且并不使⼈⽓闷。

我觉得昆明⾬季⽓压不低,⼈很舒服。

昆明的⾬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动情的。

城春草⽊深,孟夏草⽊长。

昆明的⾬季,是浓绿的。

草⽊的枝叶⾥的⽔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掌。

旧⽇昆明⼈家门头上⽤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些东西:⼀⾯⼩镜⼦,周围画着⼋卦,下⾯便是⼀⽚仙⼈掌,——在仙⼈掌上扎⼀个洞,⽤⿇线穿了,挂在钉⼦上。

昆明仙⼈掌多,且极肥⼤。

有些⼈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圈仙⼈掌以代替篱笆。

——种了仙⼈掌,猪⽺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仙⼈掌有刺,猪和⽺怕扎。

昆明菌⼦极多。

⾬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

最多,也的是⽜肝菌。

⽜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肝菌,连西南联⼤⾷堂的桌⼦上都可以有⼀碗。

⽜肝菌⾊如⽜肝,滑,嫩,鲜,⾹,很好吃。

炒⽜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晕倒。

青头菌⽐⽜肝菌略贵。

这种菌⼦炒熟了也还是浅绿⾊的,格调⽐⽜肝菌⾼。

【教案】部编本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教案】部编本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16 昆明的雨
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

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2.以上这些事物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都与雨有着联系。

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感悟精彩句子】
赏析下列句子。

1.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这一段话画面感非常强,色彩鲜明,展现出昆明独有的地方特色。

2.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柔和”一词不仅写出了卖杨梅的女孩子声音的娇美,同时也衬托出昆明雨季的美丽。

【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的?
本文通过回忆昆明的雨季及相关事物,昭示了“凡人小事”之美,表现了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启示人们,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并捕捉到它们。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描绘自然景象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描绘一个自然景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发现通过提问同学们日常观察雨天的经历,大家表现出很高的兴趣。这使得他们在学习课文时,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对昆明雨的描绘中。但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仍有一定困难,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来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从同学们的反应来看,他们对作者描绘昆明雨的手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讲解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激发同学们的思考,让他们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词、短语,理解并运用。
(2)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昆明雨的描绘及抒发的感情。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昆明的雨》是一篇描绘昆明雨景的散文,它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修辞展现了昆明的雨季特色。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绘。通过分析课文,了解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昆明雨的特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16、昆明的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16、昆明的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16、昆明的雨》教案一. 教材分析《16、昆明的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昆明地区的雨景,通过作者对昆明雨季的观察和体验,展示了昆明雨季的独特魅力。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课文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昆明地区的雨季特点和气候不够了解,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补充讲解。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课文语言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

2.难点:欣赏课文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欣赏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备课:老师要提前熟悉课文内容,掌握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解释。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原文、生僻词汇解释、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自然景观描绘和赞美的文章,供学生拓展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昆明地区的雨季景色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昆明的雨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朗读结束后,老师解释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准确朗读诗歌《昆明的雨》2. 能准确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能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写出类似的诗句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昆明的雨》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教学难点:1. 能准确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能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写出类似的诗句教具准备:1. 课件,包含诗歌的全文和相关图片2. 黑板、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用图片展示昆明的风景,引起学生对昆明的兴趣。

2. 老师引导学生联想、回忆有关昆明的雨的情景。

二、呈现(10分钟)1. 老师展示诗歌《昆明的雨》全文,并让学生跟读诗歌。

2. 老师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并引导学生理解。

三、感知(15分钟)1.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 随机选取几组展示讨论结果,并与教师进行对话。

四、学习(2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子进行分析,并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类似手法。

2. 随堂小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分组完成写一首以昆明的雨为主题的短诗。

五、展示(10分钟)1. 每组学生将自己的短诗展示给全班。

2. 学生互评,评选出最好的诗句,并解释为什么觉得这句好。

六、总结(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

2.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复习诗歌《昆明的雨》的歌词和意境,并写出自己对昆明的雨的感受。

教学延伸:1. 带学生去昆明旅游,亲身体验昆明的雨,进一步感受诗中的情感。

2. 让学生创作更多类似的诗句,扩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昆明的雨》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昆明的雨》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昆明的雨》教案及知识点一、课文内容简介《昆明的雨》是一篇描写雨季里昆明的雨景的散文,作者从多个角度,包括雨后的湿润、野外的美感、城市的喧嚣、人们的生活等方面,描绘了昆明雨季的特色。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不仅能够了解昆明雨季的景色和人文环境,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雨季的独特感受和生活态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和美景;2.感受散文的文学魅力;3.掌握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

2.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审美情趣,欣赏雨季的美景;2.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3.增强对自然、生活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2.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训练。

2. 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感受和思想;2.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准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昆明雨季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文的主题;2.以“雨季,你会想起什么?”为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分享彼此的答案。

2. 阅读理解1.分段阅读课文,带领学生理解并解析课文的主旨、结构、情感和修辞等方面;2.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提问、讨论和思考,逐步增强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3. 文本分析1.分组讨论、分享感受和体会,并结合具体课文举例,让学生探究文章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2.针对文章的语言特点和特色,进行语言分析和语法学习。

4. 写作训练1.要求学生以昆明雨季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或诗歌,展示自己对文章内涵的感受和理解;2.带领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完成作品互评和修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知识点、技能和情感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作业布置影片/文章阅读+写作:在家中观看一部雨季的电影或者读一篇有关雨季的文章,写一篇短文或者诗歌,表达自己对雨季的感受和情感。

六、拓展阅读1.《雨巷》——雨季的另一种特色景色;2.《雨中的散步》——探究雨季与人文生活的关系;3.《雨季的味道》——探究雨季与美食的关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 大赛获奖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 大赛获奖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大赛获奖教案一. 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昆明地区的雨景以及雨中的人文景观。

通过作者对昆明雨的细腻描绘,使学生感受到昆明雨的独特魅力,进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散文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昆明地区的风土人情了解不多,可能会影响对课文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补充昆明地区的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昆明雨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中所描绘的昆明雨景及雨中人文景观的理解。

2.突破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形象地展示昆明雨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昆明雨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展示昆明雨景。

2.准备相关背景知识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方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展示昆明雨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昆明雨景。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昆明地区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操练(1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所描绘的昆明雨景及雨中人文景观。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公开课教案附板书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公开课教案附板书

《昆明的雨》教案【导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3.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昆明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青头菌(jùn) 鲜腴(yú) 篱笆(líbā) 鸡(zōng) 黄焖鸡(mēn)扳尖(bān) 炽红(chì) 缅桂(miǎn) 绿釉(yòu) 密匝匝(zā)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鲜腴:新鲜肥美。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方比:比较、对比。

扳尖:一种鞋子式样,呈船形,鞋头尖小而上翘。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3.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等。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交流点拨】不是,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及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交流点拨】都与雨有联系。

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

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3.请用几个词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交流点拨】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步骤三跳读课文赏析语言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说课稿)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说课稿)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把握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2、合作探究品味本文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3、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把握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与想念。

教学难点:进一步品味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

教法:1、速读、跳读、精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的综合运用;2、讨论点拨法;3、对比阅读。

学法:1、朗读感悟;2、自主研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3、圈画关键词句突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四季风景各异,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那么昆明的雨是怎样的情景,又带给人什么感受呢?让我们走进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来一探其实。

二、走近作者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等。

三、预习检测,积累字词1、读准字音青头菌鲜腴篱笆黄焖鸡扳尖乍一看择净缅桂花绿釉密匝匝2、理解词义(1)新鲜肥美。

(鲜腴)(2)比较、比得上。

(方比)(3)夏季的第一个月。

(孟夏)(4)非常浓密的样子。

(密匝匝)四、文本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提示:雨季长、明亮、丰满。

(2)课文是怎样引出昆明的雨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提示:由给朋友作的画引出昆明的雨,既点明了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同时吸引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课文除了写昆明的雨,还写了什么?这些内容和雨有什么关联呢?提示:课文除了写雨,还写了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以及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这些都是雨中之物、雨中之人、雨中之景。

(4)作者看似信笔写来,无拘无束,将诸多的人、事、物汇聚于此,那么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提示:这些人、事、物构成一副昆明雨季的生活图,在作者的笔下,无论是景物、滋味、人情或是氛围,都充满着美感和诗意,作者正是以此表达出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想念之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3).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3).docx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1.圈点批注文中有味道的语句,体会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 的特点。

2.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昆明生活深沉而热烈的喜爱、思念之情。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合作交流,品味语言。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昆明生活深沉而热烈的喜爱、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圈点批注文中有味道的语句,体会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雨是天空的使者,大地的精灵,文人笔下的宠儿。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春色乍现的惊喜;“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是诗人淡淡的离愁;“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诗人遥远的思念。

那么,在当代作家汪曾祺的笔下,雨又有怎样的情致呢?今天,我们就跟随汪老先生走进昆明,欣赏《昆明的雨》。

(板书)二、作者简介(大屏幕出示)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

他身上有一种文人雅士的闲适、恬淡和从容。

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于不经心中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三、学习目标1.圈点批注文中有味道的语句,体会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

2.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昆明生活深沉而热烈的喜爱、思念之情。

四、字词预习检测青头菌j ùn鲜腴yú篱笆l íbā鸡枞zōng黄mēn扳尖bānchì桂miǎn釉 yòu密匝匝zā五、整体感知,走雨中景本元我学的文是散文,其中,《背影》是写人事的典范,《白礼》是典型的托物言志散文,《散文两篇》是哲理性散文,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课时
课前导学
1.了解作者资料。
2.自学生字词:
青头菌(jūn)避邪(bì xié) 鲜腴(yú) 八卦(ɡuà)
篱笆(lí bā)釉(yòu)晕倒(yūn dǎo)吆唤(yāo)
暮年(mù)缅甸(miǎn diàn)一碟(dié) 细碎(suì)
饱涨(bǎo zhǎnɡ)淋湿(lín) 苔痕(hén) 密匝匝(zā)
(2)选材精当,描写多样。
(3)以小见大,饱含深情。
教师适时引导
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
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互助释疑
四、交流疑点,互相解答。
五、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巩固拓展
六、迁移拓展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人生中印象最深的一场雨
某某的雨
课题
16 某某的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常用生字和词语。
“某某的雨”的描写方法。
3.通过朗读体会文中作者平实朴素的语言特色。
重点难点
1.阅读课文,提升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
2.受作者对某某的热爱怀念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策略方法
朗读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2.组织全班交流预习内容。
1.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2.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3.自主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研读共品
三、研读课文:
1.以上这些事物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2.赏析下列句子
(1)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6 昆明的雨 主课件配套教案

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6 昆明的雨  主课件配套教案

16 昆明的雨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图片展示二、学习目标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重点)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的琐事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3.感悟作者对往昔怀念的感情。

(难点)三、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其散文《端午的鸭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四、背景资料《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

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

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汪曾祺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

”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汪曾祺散文有一位评论家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下没有什么,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大赛获奖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大赛获奖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大赛获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昆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对昆明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昆明的美丽和独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但他们对昆明这座城市可能了解不多,对课文中的某些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去感受昆明的美丽,激发他们对昆明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通过对课文的欣赏,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昆明,感受昆明的美丽。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对昆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3.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悟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昆明风景的图片、音频等资料。

2.课文朗读录音。

3.相关背景资料:关于昆明的人文、历史、地理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昆明的美丽风景,让学生对昆明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优美语言。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如“昆明的雨,缠绵而细腻”,“远山如黛,近水如烟”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16《昆明的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16《昆明的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16《昆明的雨》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16《昆明的雨》16 昆明的雨【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体悟作者清新的语言风格。

3.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4.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体悟作者清新的语言风格。

2.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授课类型】讲授课【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电子白板【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当中有谁能说出一些描写雨的古代诗句?(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啊,那么你们谁能说出一些关于雨的著名散文?(学生自由发言)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平时都非常喜欢读书、喜欢积累。

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雨的散文——汪曾祺的《昆明的雨》,看一看在汪曾祺眼中昆明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去体会一下,他为什么会想念昆明的雨。

(板书课题《昆明的雨》)二、预习检测(活动一)检测预习情况,小组互相听写生字词。

三、讲授新课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本文通过对昆明雨季的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卖杨梅小姑娘、缅桂花、房东和她的养女等人和事物以及在昆明生活时的一段往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那段生活的思念与热爱之情。

本文的结构:第一部分(1~2):开篇点题,“我想念昆明的雨”。

第二部分(3~10):具体写昆明雨季给作者的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及雨季中的景、物和人,表达自己对昆明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第三部分(11):照应开头“我想念昆明的雨”,深化主题。

2.熟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段落进行赏析,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活动二)示例: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句中“张目结舌”用得很好。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课堂总结环节,部分同学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牢固。针对这一问题,我会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其次,在修辞手法的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设计更多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这些技巧。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有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我应该在讨论前给出更明确的指导,确保讨论能够围绕主题展开,提高讨论的效率。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同学们在写作练习中有些拘谨,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同学们敢于表达,勇于创作。
-文化理解:了解课文所涉及到的昆明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举例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讲解文章主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如“我想念昆明的雨”,并分析这些句子如何体现作者的情感。
-在语言表达方面,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关键词汇,让学生在课堂上造句,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昆明的雨》这篇课文在学生心中引发的共鸣。通过这篇文章,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欣赏散文的美,还体会到了地域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然而,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发现部分同学在把握作者情感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细节出发,体会作者的情感。可以通过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3.写作技巧: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习如何通过具体描绘表现事物的特点。
4.文化背景:了解昆明雨季的地理、气候特点,以及作者汪曾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第一部分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现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是一篇选读课文。

文中主要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果子、花儿及一些印象较深的事与人。

选择这些昆明雨季最有特色的事物,也是最能触动作者思绪的,写出自己40年后对昆明的雨的怀念。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兴奋的。

整篇文章语言自然,将昆明的雨写得令人神往,似乎就是一个画中的故事,是一段让人怀念的时光。

课文共13个自然段。

第5、6自然段写出了昆明的雨给“我”的感受。

第9自然段描写的是雨中的杨梅。

第10自然段写雨中的花儿。

第11、12自然段写对一段往事的怀念。

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份乡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难点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教学突破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融人文本,通过语言的感悟和品读,细品汪曾祺说的“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的写作特色。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想:教学该课,要按照新课改的精神,一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二是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研读课文;三是逐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四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学习,体会作者对40年前的“雨”的深刻记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师: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6 昆明的雨(教案).doc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6 昆明的雨(教案).doc

16昆明的雨知识与技能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1.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重点)2.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难点)一、导入新课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昆明的雨》。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提问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明确: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

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店喝酒的事。

提问2:上述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

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黑红黑红的,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娇娇的。

提问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明确:丰满、饱和、旺盛、柔软……目标导学二:深情品读,体会情感提问4:体会了昆明雨的特点,谁愿意把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的段落深情地读一遍?抽生朗读。

提问5: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说说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各抒己见。

提问6:结合其他同学的意见,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篇文章再深情地,自由地读一遍。

学生读课文。

提问7:在朗读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明确:喜爱、留恋、怀念等。

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留恋、怀念的感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读给好友听。

甚至读给更多人听。

目标导学三:比较阅读,拓展延伸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闪电,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海燕》节选)提问8:同样写雨,大屏幕上的与课文中的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明确:氛围不同,雨中景不同……提问9:如果用“豪放”与“婉约”来形容雨的话,《昆明的雨》应该属于哪一种?作者是怎样表现出这样的效果的?明确:婉约。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6昆明的雨》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6昆明的雨》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6昆明的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昆明的雨》的大意和主题。

(2)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材料,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3) 能够准确运用本课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活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思考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和正确、健康的人生态度。

(2) 培养学生珍惜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昆明的雨》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分析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形成的效果。

3. 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活动。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深层意思。

2. 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活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介绍本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2. 师生互动,让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者词语,引导学生讨论有关雨水的话题,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Step 2: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共同阅读课文《昆明的雨》。

2. 教师用PPT或课件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引导学生回答一些课文理解的问题,如: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了昆明的雨?为什么作者喜欢昆明的雨?4.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Step 3:语言知识运用(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描述雨水的形容词,让学生判断其意思,并运用它们写一段关于雨水的短文。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互相评价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苦心经营的随便”——《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及点评一、课题:温儒敏先生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昆明的雨》。

二、教材简解:《昆明的雨》选自《汪曾祺散文》第三卷,是汪曾祺散文代表作之一。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越是爱得深沉,寄托情感的载体就越小。

仙人掌、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各种情感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因为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擅长描写“凡人小事”的风格,也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浓浓的热爱。

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并用传神妙笔娓娓道来,在不经意间就酝酿出散文恬淡悠远的韵味,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三、目标预设:1.把握昆明雨的特点,感悟字里行间作者蕴含的感情;2.通过读这篇文章,感受汪曾祺“苦心经营的随便”的创作风格。

四、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读这篇文章,感受汪曾祺在这类文章上的创作风格。

五、设计理念:本文是一篇细腻隽永的散文,语言风格平淡自然,个中情味又绵密悠长。

作者在文中不止一次地吐露心声:“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昆明的一草一木,想念悠然美好的生活。

文意并不晦涩,因而教者将此文处理为“语用型”文本,注重品读作者“苦心经营的随便”的散文风格。

通过“四看”——看篇、看段、看句、看词构架课堂。

挖掘语用,更侧重培养学生阅读此类散文的方法。

在设计中,以诵读品味为主。

考虑到初二孩子涵咏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在课堂上老师都会先给予“示范朗读”,“示范赏析”。

并且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对比阅读法”等,咬文嚼字,理性发现,充分感受汪曾祺散文的魅力。

六、设计思路:教学《昆明的雨》一课,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采用“四看”式构筑课堂,从“随便”中读出作者的“苦心经营”:一宏观看篇,从整体阅读出发,让学生和文本亲近,抓住文章整体特色:“凡人小事更寓浓情”;二走近看段,教师指导学生感悟,段式在“总说一句”的基础之上,由“横式发散”和“纵式展开”交错呈现,浑然天成,自在摇曳;三继续走近看句,学生选出最佳的句子,再细细感受作者“白话之质朴”与“文言之典雅”相融合的语言风格,由一篇到一类;四走近再走近,微观看词,通过词语的换用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体会作者用词的不着痕迹又情韵悠远,并由词中窥意,由“昆明的雨”到“昆明的生活”,品读作者对昆明浓浓的眷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昆明的雨》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昆明的雨》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昆明的雨》教案及知识点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昆明的雨》教案【学问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表达的情感。

【力量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尝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培育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觉情趣。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感悟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品尝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备】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一、说诗情,导入新课读汪曾祺的一首小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让学生自由的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诗味。

教师: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月昆明雨季的安静、清寂和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

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莲花池原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

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芜、凄清。

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

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

入夜,路边烧烤摊上聚拢的是打工仔、打工妹和四周大学里的男女大学生们。

嘻嘻哈哈,边吃边聊。

满街是油烟、尾气和烧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芳香早没了。

然木香花会有的。

猪头肉也会有的。

只是“一杯浊酒”中唯恐再难品出“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气氛了!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的漂亮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尝……二、读文本,整体感知在预习的根底上,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索以下问题,随后师生共同探讨沟通: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明确: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详细的的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昆明的雨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图片展示二、学习目标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重点)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的琐事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3.感悟作者对往昔怀念的感情。

(难点)三、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其散文《端午的鸭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四、背景资料《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

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

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

”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汪曾祺散文有一位评论家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下来没有什么,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

语言的美不在每一字,每一句,而在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包世臣论王羲之的字,说他的字单看一个一个的字,并不觉得怎么好看,甚至很不平整,但是字的各部分,字与字之间“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

汪曾祺的文学语言也是这样的。

汪曾祺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语言和思想是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

语言不仅是所谓“载体”,它是作品的主体,一篇作品的每一句话,都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言后面有文化的积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越高,他所传达的信息就会更多。

汪曾祺的文学语言兼具南北神韵,打通古今脉络,才气学识与高超的文字功夫将现代中国文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丰富了现代汉语和文字的表达方法,自有一种超越古今的旷达和淡泊。

他自诩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领悟和审美发现,从小视角切入,写凡人小事,论乡情民俗,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散文的经典和高峰。

五、检查预习一读一读字音鲜腴(yú)青头菌(jùn )黄焖(mèn )鸡草茎(jīng )松毛择(zhái )净炽(chì)红桂花绿釉(yòu)二写一写字形花gū(骨)朵tái (苔)痕三记一记词义1.鲜腴:新鲜,肥美。

2.方比:比较,比得上。

3.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4.格调:指人的风格或品格。

“格调、风格”辨析同:二者都有“风范”的意思。

异:“风格”比“格调”的范围大,也可以说风格包含格调。

风格是表现在外在的景象、态度、举止,也指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

格调是指表现出来的品质。

例:(1)文章要以义理意致为核心脊梁骨,气韵格调为筋骨,用典合宜为皮肤,华丽辞藻为冠冕。

(2)三班风格高,抽出了四个精明强干的小伙子来帮助我们。

六、初读感知带着问题读课文赠画导思1.文章从赠送的画入手,写昆明的雨,有何效果?雨中植物导思2.文中为何大量写雨季的植物?昆明的雨导思3.在作者笔下,昆明的雨有何特点?情感导思4.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情感?关键词: 喜爱、赞美昆明的雨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圈点要求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层次结构第一部分(①②):由描述给宁坤的画入手,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点明主题。

第二部分(③-⑨):详细描写昆明雨的特点以及雨季的一些植物以及相关的人和事。

第三部分(10、11):描写雨中的淡淡乡愁,再次点明“我”对昆明的雨的想念。

第二课时七、精读品味第一部分(1—2段)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给宁坤的画呢?【答案】所画的倒挂而且开花的事物仙人掌、几朵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事物,也是下面所要写到的内容,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第二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答案】本段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围绕“雨”,突出“想念”二字,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怀念,引出下文。

本题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

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对“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叙写。

第二部分(3—9段)3.“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答案】昆明的雨不连绵,气压不低,所以是明亮的;雨季中植物枝叶饱满,色泽浓绿,生命力旺盛,故说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这样明亮、丰满的雨季,令人喜爱动情,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

阅读方法解密赏析句子三步法。

赏析句子是中考阅读常见题型之一,通常分三步:第一步,判断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或描写方法或表达方式或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等;第二步,结合语境来分析其作用;第三步,找出该句和文章主旨的联系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本句运用了……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表达方式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或人物)……的感情。

4.“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如何理解句中的“格调”一词?【答案】“格调”原指“人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

5.文中用不少笔墨写了多种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答案】这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这些植物的共同特点是生长旺盛、肥大、滋润。

这属于侧面描写,衬托出昆明的雨季持续时间长、雨水均匀的特点。

6.作者写昆明的雨却不单纯写雨的特点,还写了昆明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这样的写法符合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从昆明的雨写起,写了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和人们的生活等,使昆明的雨变得饶有情味。

重点品析第三部分(10—11段)7.品析“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句中的“爬”“遮”字的好处。

【答案】“爬”“遮”等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8.如何理解最后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答案】“沉沉”既是对漫天细雨的形象描写,也是作者心情的真实写照。

这首诗中包含了作者对昆明那段生活的留恋之情和对那种心境的怀念,以及作者淡淡的乡愁。

9.文章结尾采用了哪些手法?这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答案】反复、抒情。

语段的作用:在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怀念之情;在结构上,照应第②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显得完整。

重难点小结这些文字重点描写淡淡的乡愁,再次表达作者对昆明雨的思念。

作者笔触细腻,抓住生活中看似随意的细节,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情感。

结尾段运用抒情、议论点明题旨,使文章浑然一体,无不显示出作者浓厚的文学底蕴。

八、研读探究【情感探究】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的“我想念昆明的雨”这句话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答案】昆明之雨季,明亮、丰满,饱含感情,且时间长,以此可观昆明的雨的明丽、频繁而不连绵、丰满却颇具柔情。

这篇文章本意不是写雨,而是由昆明的雨写当时的生活,虽处艰难困苦之时,也可享受自由快乐的生活。

表达了作者对宁静、恬然生活的留恋。

九、归纳总结板书设计昆雨季长倒挂仙人掌喜欢、明明亮、丰满各种菌子怀念、的使人动情雨季杨梅留恋雨雨季缅桂花探究主旨文章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以及对宁静、恬然的生活的留恋。

归纳艺术特色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出爱的醇厚。

仙人掌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以及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十、拓展延伸国学经典诵读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译文】我住长江的上游,你住长江的下游。

我们虽然共饮着同一条江水,却不能见,只能日日夜夜承受着思念的愁苦。

悠悠的江水啊,要流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这段离愁别恨又要到何年何月才会结束。

只希望你的心同我的心一样,不会辜负这番相思的情意。

十一、布置作业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作业2:完成《作业本》的习题板书设计昆雨季长倒挂仙人掌喜欢、明明亮、丰满各种菌子怀念、的使人动情雨季杨梅留恋雨雨季缅桂花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