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教案2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

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

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

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姓名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出示信息。

出示教科书例1,只出示统计表,不出示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激发“冲突”让学生自由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关注“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学生解答。

关注不同的答案,抓住“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独立思考表达方式,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师: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你能不能借助图、表或其他方式,让其他人清楚地看出结果呢?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2.汇报交流,初步感知集合概念。

(1)小组交流,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全班交流。

请每幅作品的创作者上台介绍自己的思考过程,注意追问“如何表示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体会两个集合中的公共元素构成的交集。

预设1:把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分别列出,把相同的名字连起,就找到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了,有3人。

这样参加跳绳比赛的9人,加上参加踢毽比赛的8人,再去掉3个重复的,应该是14人。

预设2:先写出所有参加跳绳比赛同学的姓名,再写参加踢毽比赛的。

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关于人教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9页的“数学广角”章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 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

2.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集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概念。

2. 讲解集合的概念:讲解集合的定义,通过示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

3. 讲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讲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4. 集合的基本运算:讲解集合的并集、交集和补集的定义和运算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7.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和心得,互相学习和提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通过板书设计,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集合的知识。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数学广角-集合

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一、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并掌握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并运用集合的元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难点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的理解。

2. 集合元素的操作和运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集合图示卡片、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集合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集合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集合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教具,识别集合的元素,并尝试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进行表达。

4. 活动二: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用实物模型表示集合,并交流分享。

5. 活动三: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集合元素的操作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集合元素的操作和运用。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集合现象,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进行表达。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操作和丰富的实例,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了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合作学习的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部分学生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总的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标题:数学广角—集合(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集合中的元素。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

2. 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用具(如计数器、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共同特征,引出集合的概念。

2. 向学生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

二、探究(10分钟)1.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即一个元素只能属于一个集合。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3. 引导学生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如将一组物品按照颜色、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

三、巩固(10分钟)1. 出示一些物品或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2. 让学生用集合的概念和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统计班级学生的性别、年龄等。

四、拓展(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集合表示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让学生尝试用集合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逻辑问题,如“所有人都是学生,所以所有学生都是人”。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集合的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集合的概念和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理解了集合的概念和性质,学会了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概念和性质的关键步骤。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理解集合的确定性和互异性,以及如何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9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9 数学广角──集合》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集合的概念和简单的集合运算。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含义,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对于集合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能够识别和描述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集合的概念和含义的理解。

2.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集合的实例和运算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集合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教学中的呈现和操练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实物,向学生展示一些集合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集合的含义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向学生介绍集合的概念和含义,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反馈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集合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索集合的更多运算方法和不定方程的解法。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集合的分类和性质3. 集合的运算和运用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集合的分类和性质3. 集合的运算和运用教学难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理解2. 集合的分类和性质的应用3. 集合的运算和运用的灵活运用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集合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的讲解材料。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集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解集合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如用花括号{}表示集合,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

2. 教师通过举例说明集合的分类和性质,如空集、有限集、无限集等。

3. 教师讲解集合的运算和运用,如交集、并集、补集等。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概念和性质进行解答。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四、合作交流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的概念和性质的重要性。

2. 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基本知识。

通过课堂练习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集合的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讲解详细补充和说明: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知识的基础。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九单元《 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九单元《 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九单元
《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集合的概念,能正确运用集合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的分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思维变换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乐于合作,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及集合的分类。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并能运用集合概念进行简单的分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集合示意图。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完成课前预习,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呈现实际生活中的集合概念,引导学生认识集合的概念并促使学生思考。

2. 学习(25分钟)
(1)集合的定义
教师向学生介绍集合概念,并通过示意图加深学生对集合的理解。

(2)集合的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集合进行分类,让学生理解集合分类的基本逻辑。

3. 操练(15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分类练习来巩固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4.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在概念的建立,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集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以上就是本次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和运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如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2. 集合的元素:让学生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理解元素的特征,能够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3. 集合的运算:学习并掌握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基本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集合的概念,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理解元素的特征。

3. 培养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基本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同学们喜欢的颜色,引出集合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

2. 讲解集合的概念:讲解集合的定义,用大括号表示集合,如{红、蓝、绿}表示喜欢红、蓝、绿颜色的同学组成的集合。

3. 讲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能够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4. 集合的基本运算:讲解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基本运算,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巩固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6. 板书设计: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

7. 作业设计:(1)题目:判断下列元素是否属于给定的集合,并在集合下面画“√”或“×”。

例:{1, 2, 3} √ 4(2)答案:{1, 2, 3} √ 4{5, 6} √ 7{8, 9} × 10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集合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优惠活动等。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集合,了解集合的符号表示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表示集合的符号。

2. 认识通过图形、图像、文字等方式表示集合的方法,能够根据不同形式的表达,理解或构造集合。

3. 能够运用不等式及其解法,正确地表示集合,并理解表示的意义。

4. 能够认识到集合的运算,并运用集合运算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熟练运用不等式及其解法,正确地表示集合,并理解表示的意义。

3. 理解并掌握集合的运算,掌握集合运算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集合的运算,掌握集合运算的基本性质。

2. 能够灵活运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想象法:引导学生通过形象的图像、想象等方式理解集合的概念。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课内同步练习和课后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Step1. 导入出示一张卡片,卡片上面写有“数学是有趣的,从集合开始”。

请学生们读出这句话,并让学生们谈谈自己对集合的认识。

Step2. 新知1. 集合的概念:出示图示例,引导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

讲解:一个集合就是一组物品,这些物品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它们具有某些公共的属性。

该集合中的每一个物品称为集合的元素,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

请学生们举例子,如:水果、动物等都是集合,而苹果、西瓜、香蕉等是集合的元素。

2. 集合的符号表示方法:出示图示例,引导学生熟练掌握集合的符号表示方法。

讲解:表示集合的具体方式通常为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大括号{}表示集合,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另一种是用一些特殊符号来表示,如:N表示自然数集合,Z表示整数集合,Q表示有理数集合,R表示实数集合。

3. 集合的运算:出示图示例,引导学生了解集合的运算。

讲解:集合运算主要有三种,即交集、并集和补集,其中,交集就是两个集合共同拥有的元素组成的新集合,用符号∩表示;并集就是两个集合所有元素组成的新集合,用符号∪表示;补集就是以一个集合为全集,另一个集合中不属于该集合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该章节主要介绍集合的概念、特点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集合的定义、集合的元素、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不属于、交叉等)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基本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境一: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文具盒吗?请把你的文具盒里的文具列举出来。

情境二:学校举行运动会,有跳绳、跑步、投掷三个项目,请把参加这三个项目的同学分别列举出来。

2. 例题讲解:例1:请同学们帮小猴把它的水果分类,把它喜欢吃的水果和不喜欢吃的水果分别列举出来。

解:小猴喜欢吃的水果有:苹果、香蕉、橘子。

小猴不喜欢吃的水果有:葡萄、西红柿。

例2:请同学们找出下面图形中不同的部分。

解:图形中不同的部分有两个:三角形和圆形。

3. 随堂练习:练习1:请同学们把下面的物品分成两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物品:苹果、香蕉、橘子、葡萄、西红柿。

分类依据:水果的种类。

练习2:请同学们找出下面图形中相同的部分。

图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4.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列举法:用大括号括起来,里面写上元素。

描述法: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表示集合。

5. 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不属于、交叉。

包含: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不属于:一个元素不属于某个集合。

交叉:两个集合共有的元素。

六、板书设计集合的概念、特点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不属于、交叉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你的家庭成员;(2)你最喜欢的动漫角色;3. 你在学校的好朋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篇1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

教材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运用集合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父与子2.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父亲黄伟光。

李煜,他的父亲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父亲王立成,王立成的父亲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师追问:为什么减1?二、初步探究,感知重叠1.查看原始数据,引出重复。

师:我们来看看三(1)班是被老师选上的幸运之星。

(课件出示)书法比赛小丁李方小明小伟东东绘画比赛小明东东丹丹张华王军刘红老师:你从这张表格中学到了什么信息?(2)老师: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老师:怎么会错呢?仔细看看。

谁能告诉我?(3)师: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们来数数看。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让学生学会用集合来表示事物,并能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3.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2. 集合的元素与属性3.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的内涵与外延,掌握集合的运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具体的集合例子,如水果集合、动物集合等,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元素、属性及运算。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集合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运算2. 集合的元素、属性3.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本概念题:让学生解释集合、元素、属性等概念。

2. 判断题:让学生判断一些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3. 运算题:让学生进行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运算。

4.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集合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数学思考目标:能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问题解决目标:(1).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

4.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手脑结合、学中激趣,体验合作乐趣,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集合思想,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且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学会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尝试法。

学法指导:1.借图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操作。

2.大胆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切换笔、可以活动的姓名卡片、直尺、磁铁、双面胶、5朵红花和5个五角星。

一张大白纸。

学具准备:常规学具、彩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激情导入,引出例题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希望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看,随后,要回答老师的提问。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奉献爱心、从小做起的微视频)师:看完这段精彩而又让人感动的画面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你应该怎么做呢?(各抒己见)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我们荔东小学的同学们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非常有爱心。

请看大屏幕:这是我校三一班其中一个小组同学向灾区“献爱心”的情况。

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表格,你从中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奉献爱心、从小做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教育。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教案2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教案2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教案2第一篇: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教案2《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诊断“集合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集合思想教学。

集合思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题型中有过接触,只是无意识形成一些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本节课所要学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

教材中的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踢毽子比赛和跳绳比赛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项参赛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教材中是利用集合图(韦恩图)把这两项比赛人数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要求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对于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不必拔高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出新课 1.情境引入(课件出示“通知”)(1)了解信息,提出问题你认为我们各班要选拔多少名同学参加这两项比赛?让学生尝试回答参加比赛的总人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数学广角──集合2|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数学广角──集合2|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数学广角──集合2(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元素特点。

2.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无序性。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物品,如水果、文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集合。

二、探究新知1. 讲解集合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点,如确定性、无序性。

2. 通过举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

三、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集合的概念、特点和表示方法。

2. 强调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用集合来表示的事物,进行拓展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集合的概念、特点和表示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集合的内容,如集合的运算、集合之间的关系等,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集合。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让学生自己举例、表示集合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本节课为学生奠定了集合基础,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和无序性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由一些特定的对象构成的整体,这些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诊断
“集合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集合思想教学。

集合思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题型中有过接触,只是无意识形成一些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本节课所要学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

教材中的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踢毽子比赛和跳绳比赛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项参赛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教材中是利用集合图(韦恩图)把这两项比赛人数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要求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对于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不必拔高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出新课
1.情境引入(课件出示“通知”)
(1)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你认为我们各班要选拔多少名同学参加这两项比赛?
让学生尝试回答参加比赛的总人数。

(2)出示三(1)班名单,引发认知冲突
课件出示三(1)班参赛学生的名单的统计表(重复人员能明显发现),让学生观察。

2.观察名单,验证人数,初悟“重复”
问题:仔细观察过这份报名表,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发现有参加两个项目的同学,从而得出“重复”或相近的意思。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熟悉情境引入,通过具体情况引发矛盾冲突,提出问题,“在参加人数数据较多的情况下,发现重复的人数”,找准教学的起点,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体验过程
1.策略分析
谈话:出示打乱的参赛名单,现在你能从这份报名表中一眼就看出有几位同学参加两项比赛?
让学生意识到如果能直观看出重复的同学就不会计算错误的问题,激发学生想重新整理名单的欲望。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要解决重叠问题,就要清楚看出重复部分的数量,从而引发学生操作意识,这时教师介绍集合圈,引导学生一起探究。

2.认识集合圈
(1)引导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计算和观察统计表,知道了参加这2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今天我们来学习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参加这2项比赛的人员组成情况。

在数学上,我们可以把参加跳绳比赛的学生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一个集合;把参加踢毽比赛的学生看作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集合。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集合。

(板书课题:集合)
(2)出示两个不同颜色的椭圆,左边表示跳绳的学生,右边表示踢毽的学生。

(3)让学生动手在课堂作业本上,画出集合图,并把相应的学生姓名填入相应的比赛项目圈中。

生:有的学生姓名在两个集合中都有。

师:为了更直观、更形象、更简单地表示出来,我们可以这样表示。

(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合并过程)
(3)自主探究韦恩图,了解韦恩图中的各部分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整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现重复部分怎样做到既直观又美观,还能表示每部分的内容。

3.辩论感悟
谈话:现在用韦恩图来表示各项参赛的人数,与之前的表格比较,它有哪些优点?
让学生感悟集合图能直观看出参加各项运动的人数,尤其是重复参加两项比赛人数的部分很清楚。

4.据图列式,运用集合图
谈话:你了解图中各部分的意义了吗?
(1)课件演示各部分,让学生比较正确表述各部分的意义。

(2)利用数据,列式计算出该班参加比赛的人数。

指名学生计算,反馈交流,理解各算式的意义。

可能会出现:8+9-3=14(人);6+3+5=14(人);8-3+9=14(人)9+5=14(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的意义,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不同的策略中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

5.回归课本,内化集合思想
1.课件出示课本空白韦恩图,根据信息填写韦恩图。

2.教师在引导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先填写哪部分,再填写哪部分会更好些。

3. 请学生汇报填写的策略,看图理解各部分的意义,
师生小结。

【设计意图】回归课本,填写韦恩图是让学生从集合图中会看信息,到会填写集合图的一个数学思想的延伸,也是解决重复问题的关键,是为学生以后解决此类问题打好基础。

(四)巩固应用,建构模型
1.基础性练习
(1)完成教材上105页“做一做”第1题.
指导学生把动物的序号填进合适的图中,并请学生说说集合图中各部分的意义
2.趣味性练习
3.拓展性练习
估计三(3)班可能有多少同学参加比赛。

讨论:根据学校要求,每班要选拔9人参加跳绳,8人参加踢毽子比赛,你觉得三(3)班可能会选拔多少人?
判断:参赛的同学最多有17人。

()参赛的同学最少有 8人。

()
小组讨论,全班分析,得出:参赛同学最多是17人,没有人重复;最少有9人,其中8人重复。

【设计意图】设计一组有梯度的练习,从简单应用到开放,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既链接所学知识资源,又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

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能让学生结合集合思想进行分析,还能结合可能性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全课总结,呼应课题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用集合图来解决有重复现象的数学问题。

这是一种数学思想,叫集合思想。

(板书:集合)今天我们利用集合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上能多观察、勤思考,探寻更多的数学奥秘。

六、板书设计:
集合
重复韦恩图
9+8-3=14(人)
6+3+5=14(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