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历史的《大同书》
康有为《大同书》特征论
2018年第 1期 总第 19期
史 志 学 刊
Jour nal of History and Chorography
N0.1.2018 SerialNo.19
会 ,无“邦”亦无所谓 “联”也 ,其论公有制社会篇幅长达数万字 ,连篇累牍 。难道有公有制 的“资本主义 民主共 和制度 ”吗 ?
更有甚者 ,有人说 ,“《大同书》是包裹在中国古代儒家传统思想外衣下 的西方资本 主义君主立宪制度 的 中国翻版”[11。康有为的思想确实是渊源于儒家传统思想 ,但《大同书》基本上脱离了儒家《礼运》“大同”模式 , 最大的区别在于“大同”章是“贤君政治”,而康有为笔下 ,是无“君”的 、民主的议院化 的公政府 。以康有为的政 治行为判断《大同书》的政治倾 向,是想当然耳1
1.超阶级 。康有为著述《大同书》,是追求“至平也,至公也 ,至仁也 ,治之至也”的“大同之道”【1]。由之 ,康有 为超 出了阶级 、国界 的羁绊 ,而欲为人类立一至善至美 的社会法则 。崇高的追求 ,使他脱离了阶级立场的束 缚 ,挣断了主义教条的绳索 ,而直斥人世间各种罪恶与痛苦。人类痛苦原因“九界”之一是“级界”。康有为在甲 部第一章中陈列了世袭 、奴婢之苦 ,第三章罗列了贫、贱之苦 ,第 四章剖析了刑狱、苛税之苦 ,第五章分析了压 迫 、阶级之苦 ,甚至揭示 了富人 、贵者 、帝王、神圣仙佛之苦。批判锋芒所及 ,对阶级社会罪恶几无遗漏。丙部 “去级界平 民族”专论 消除阶级差别。康有为列举了印度种姓制 ,古埃及 、巴比伦 、希腊奴隶制 ,欧洲 中世纪农 奴制 ,当代埃及 、土耳其 、波斯、俄罗斯 的阶级等级 ,简括 中国等级史 ,并分析了白、黄 、黑种族的差异及美国对 黑人 的歧视等 ,主张消灭 阶级差别 、宗教差别 、种族 差别 、男女差别 ,实现“无帝王 、君长 ”“无 贵贱 ”“人人平 等”圆的大同社会。康有为主张阶级消亡 ,论其“超阶级”不是谬许也。
康有为《大同书》有感
读康有为《大同书》有感悠悠大同,拳拳我心。
近代巨人康有为,以一部乌托邦式的《大同书》而影响了中国几代有识之士,加速了中国进步之进程。
《大同书》是康有为毕生的心血,是其最重要的著作,也是其思想体系的集中表现。
该书以独到的见解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在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时期里,对传统儒学与西方近代思潮相结合所做的深刻思考。
《大同书》可谓是当时改良救国思潮的一个缩影。
随着中国近代内忧外患的加剧,国内要求改革朝政的呼声日益高涨,早期改良主义思想逐渐发展成为维新变法思想。
《大同书》较早地阐述了变法维新观念。
康有为以中国古代变革思想和三世说为基础,把传统儒学经典文籍《礼记·礼记》中的大同说与西方近代化论结合起来,设计出人类社会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再由升平世进入到太平世,从而实现世界大同的“乌托邦”。
他把人类社会描绘成这样的前景和蓝图,目的在于宣扬渐变学说,逐步实现一点一滴的改良主张。
大同思想主要糅和了儒家的三世说,《礼记·礼运》的大同思想,西方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近代天赋人权思想。
康有为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特点。
正如康有为所言:《大同书》“盖积中国羲、农、黄帝、尧、舜、禹、汤、文王、周公旦、孔子及汉、唐、宋、明五千年文明而尽吸饮之。
有当大地之乏通,万国之并会,荟东西诸哲之心脾精英而酣饮之”(《大同书》甲部序言)。
问苍天,何谓大同社会?且看《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是一个在传说中被理想化的经过加工的原始共产主义。
洪秀全云:“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康有为大同书心得体会
康有为大同书心得体会康有为的《大同书》是他反思和探索中国社会问题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阅读此书后,我产生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首先,康有为关于大同社会的构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大同社会是指人类社会达到了物质财富的共享和精神觉醒的境界。
在这个理想社会中,人们不再追求个人私利,而是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共同发展。
这种构想让我感到十分向往,因为在当今社会,个人的利益追求和竞争已经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的产生,而康有为提出的大同社会似乎是一个解决之道。
其次,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反思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和不足之处。
他指出传统的家族观念和等级制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不公平和压抑。
他主张要摒弃这种等级观念,推行平等和自由的社会制度。
我认为,康有为的观点非常有道理,因为只有真正实现平等,才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展自己的潜力,才能形成一个公正和进步的社会。
再次,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强调了教育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普及教育,让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他还提出了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观点,这些都是中国教育体制亟需改进的方面。
从康有为的观点来看,我深感教育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才能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到了社会道德和公德的重要性。
他强调,道德价值观念是社会和谐和个人成长的基石。
只有人们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建立起信任和互助的社会关系。
我深以为然,当今社会,缺乏道德约束和忽视公德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的产生。
因此,康有为的观点提醒我们,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从小事做起,通过践行社会公德,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康有为的《大同书》是一本思想深刻并具有启示意义的著作。
通过阅读此书,我对大同社会的理想构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大同书》读书笔记模板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作家
天民
作品
公生业
国界
级 家界
大同书
艺术家
广大读者 产界
民族
人士
大地
形界
第章丙部 第章庚部
丁部
第章戊部
内容摘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 权电建了一个大同社会(近代三次社会主义构想之一,另外两次:洪秀全,农业社会主义;孙中山,民 生主义) (二)有救苦救难,救国救民之博爱; (三)是儒家与西方政治哲学结合的产物。 康有为先生确有其才,此书确当其名,然时代不同,看法不同尚可谅解,放于原时代阅读此为更显尊重。 我们确实低估了近代思想家们的思考深度。
作者介绍
这是《大同书》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目录分析
第1章序
第2章甲部 入世界 观众苦
第3章乙部 去国界 合大地
第4章丙部 去级界 平民族
第5章丁部 去种界 同人类
第6章戊部 去形界 保独立
第7章己部 去家界 为天民
第8章庚部 去产界 公生业
第10章壬部 去类 界爱众生
第9章辛部 去乱 界治太平
第11章癸部 去苦 界至极乐
精彩摘录
这是《大同书》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如何评价康有为的《大同书》
如何评价康有为的《大同书》
在写作年代上,有的论者认为《大同书》手稿的发现,“使我们无可怀疑地认定它是1901~1902年间所撰”。
也有的论者认为《大同书》自1884年开始撰写,到1902年正式成书,可基本上列为戊戌前的著作。
还有的论者认为《大同书》的成书年代较后,在该书最初发表之前夕。
同样,对康有为这部著作的思想意义和历史评价,史学界也存在着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大同书》具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的两重性质,是康有为政治思想发展的最高峰。
另一种观点认为《大同书》就其主要倾向来说是反动的。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大同书》“通过乌托邦的方式没有掩盖地表述了康有为前期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进步思想”。
它的积极意义在于“给戊戌变法运动提供了一个虽属虚幻、但却美丽动人的远景”。
而当时从封建营垒里走出来的少数知识分子,“在读到《大同书》的某些内容时,更激起了反对封建主义的勇气”。
对康有为《大同书》的细读分析
中国知识分子的“大同”社会构想----对康有为《大同书》的细读分析一、康有为与《大同书》康有为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人物。
作为康有为代表作的《大同书》,可以说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国学人,首次尝试设计理想中世界的状态。
在这个世界性的社会里,没有国家、没有种族、没有阶级、没有家庭、私有制消失、人人平等、天下为公,人类过着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文明生活,这就是康有为设想中的大同社会。
“大道者何人理至公, 太平世大同之道也。
”“公者, 人人如一之谓, 无贵贱之分, 无贫富之等, 无人种之殊, 无男女之异。
分等殊异, 此狭隘之小道也。
平等公同, 此广大之道也。
无所谓君, 无所谓国, 人人皆教养于公产, 而不恃私产, 一内外为一, 无所防虞, 故外户不闭, 不知兵革,此太平之道、大同之世”,康有为在1884年撰写的《礼运注》中, 描绘了一幅“大同”世界的基书轮廓。
对于生活在封建社会三纲五常中的人而言,大同社会表征着希望和美好。
虽然正如毛泽东所说,“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社会的路”,但其大同设想是康有为早期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其中的很多设想都很先进也很具体,不仅在当代具有进步意义,对现代执政者设计未来发展道路也仍旧有很大的启发性,集中表达了先进的中国人对平等民主的要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也代表着以康有为为典型的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的智慧和胸怀,就像康有为本人所说的“吾为天游,想象诸极乐之世界,想象诸极苦之世界,乐者吾乐之,苦者吾救亡,吾为诸天之物,吾宁舍世界天界绝类逃伦而独乐哉!”因而这本书不仅从内容上而且从思想价值上都有被仔细研究的必要,篇幅关系,本文着重选择个人觉得重要且有兴趣的几个关键点进行分析。
二、重点问题研读1、康有为大同思想与儒家传统思想的关系是什么?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大同书》“混合公羊家三世说、礼运篇小康大同说、佛教慈悲平等说、卢骚天赋人权说、耶稣教博爱平等自由说,还耳食一些欧洲社会主义学说,幻想出一个‘大同之世’。
康有为大同书读后感
康有为大同书读后感《大同书》是康有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
在这本书中,康有为先生阐述了他的大同思想,提出了“大同世界”、“大同社会”、“大同政治”、“大同经济”等一系列理论,成为了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颗明珠。
读完《大同书》,我深受启发,对康有为先生的大同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康有为先生提出的“大同世界”理念,让我意识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性和整体性。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人类,我们之间应该是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
而“大同社会”更是康有为先生对于理想社会的设想和构想,他认为社会应该是一个和谐、平等、公正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这种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另外,康有为先生在《大同书》中还提出了“大同政治”、“大同经济”等一系列理论,他认为政治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经济应该是为社会发展的。
这些理论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更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构想。
在当今社会,这些理论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借鉴。
通过阅读《大同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康有为先生对于社会的关怀和对于人类命运的思考,他对于社会的批判和对于未来的设想,让我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作为当代青年人,我们应该怀揣着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去,为实现“大同世界”、“大同社会”而努力奋斗。
总的来说,读完《大同书》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对康有为先生的大同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更让我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去,为实现“大同世界”、“大同社会”而努力奋斗。
康有为及其《大同书》
康有为及其《大同书》康有为(1866-1925)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知识分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维新派领袖。
康有为青年时期接受的是传统的儒家教育,1879年开始接触当时的改良主义思潮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开阔了眼界。
1888年至1898年间,鉴于民族矛盾迫在眉睫,国内矛盾亦日趋严重,康有为曾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从速变法维新,挽救危机。
1895年第二次上书时,有赴京会试举人一千三百余人署名,这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
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后,逃亡出国。
在国外,康有为目睹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并接触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随后,康有为在大量阅读儒、佛经典、诸子著作和西方译著的基础上,融合儒、佛两家和西方近代“天赋人权论”及“进化论”等思想,建立起自己改良主义理论。
康有为认为,中国的出路首先是通过变法维新,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
但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至平”、“至公”、“至仁”的理想社会制度,还需要经过长期的和平改良,才能进入美好的“大同世界”。
基于这种认识,康有为在积极投身变法维新运动的同时,还兼顾《大同书》的写作,阐述自己大同世界的理想。
康有为采用了西汉时期公羊学派“三世”的形式,又在其中注入了近代西方进化论的思想,提出了一种“三世说”历史进化论。
他说:“天道,后起者胜于先起也;人道,后人逸于前人也。
”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进化发展的,从蒙昧进化到文明,由君主专制的“据乱世”进到君主立宪的“升平世”,而后又再进化发展到民主的“太平世”,是历史的必然。
根据这种历史观,在《大同书》中康有为提出,当时的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据乱世”,早已不合时宜;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是“升平世”,比中国的“据乱世”要先进;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应当被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所取代。
未来的理想世界则是“太平世”。
在这种“三世说”历史观的基础上,康有为还把《礼记·礼运》中的“小康”、“大同”,佛家的慈悲,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揉合在一起,构想了“大同”社会的前景:以人类共同劳动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以生产和社会的公有制为基本特征的大同世界。
康有为大同书心得体会
康有为大同书心得体会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中,康有为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其著作涉及政治、文化、哲学等各个领域,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属《大同书》。
下面,笔者将分享自己的康有为《大同书》心得体会。
康有为的《大同书》主张建立一个完全平等、自由、美好的社会。
但这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他对中国现实的深刻反思。
从科举制度、封建家庭、农村土地私有制等方面,他指出了中国社会存在的弊端。
特别是封建的家庭制度,让中国的个人自由和人格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为此,他提出要摆脱封建家庭、重塑人的自由和尊严。
在《大同书》中,康有为还提出了“无私”、“勤勉”、“向上”等概念。
他认为,这些品质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在他看来,人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通过自我提升去贡献社会。
这种个人奋斗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的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同时,康有为还强调了思辨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思考,人才能够把握真理。
这种思考不仅是个人的思考,还要参与集体的思考。
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够达成一个完美的社会。
这种思想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每一个人更好地理解自己,还能指引我们走向更为美好的未来。
然而,即使如此博大精深的思想,康有为仍不是倘佯于理论的天马行空。
他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后,提出了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作用。
康有为认为,将科学精神带入社会中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因此,建立现代教育系统,提高全民素质也成了康有为所倡导的。
总之,康有为的《大同书》是中国思想史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不仅对于我们寻找正确人生方向、推动社会进步有着深远启示,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知识。
是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的源泉。
《大同书》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大同书》是迄今为止一部最完整详细描绘人类社会走向大同社会的过程,包括国家、阶级、家庭的消亡,展示了大同社会的存在方式,诸如生产和消费方式、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关系等,它集中了以往人类思想精华,发于现实,超越时代,把千百年来无数哲人魂牵梦绕的理想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展示了一幅人类社会未来的美妙而具体的蓝图,不仅是中国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杰作,在世界思想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康有为所提出来的大同思想和关于“大同”社会的构想,不仅为当时的中国,乃至于全世界都构造出了一个完美的理想国度,对于世界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因此世界范围内对于《大同书》的研究是广泛的、全面的,并且《大同书》也被译制为多种版版在全世界范围内供学者们研究。
《大同书》虽然在时间上提出的比较靠前,但是它经历了从提出到逐渐完善成熟,这个过程周期较长,对于最早关于《大同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初期,康有为的门徒梁启超组成了“南海康先生传记”,从当前形势、传记、想法等多方面叙述了康有为,这是专门研究康有为开始。
由此引发了中国对于现代思想、文化的研究,特别是现代中国思想的历史、文化历史、政治历史和学术史等诸多方面,人们也都会打上康有为的标签。
除了少数空白研究领域,社会科学论文的目的一般是立足于研究基础之上将研究推向深入。
所以,对于资料的整理和归纳以及对于现状的分析于研究就尤为的重要。
为了尽可能全面的梳理目前已经存在的关于对《大同书》的研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创新性研究,本文借鉴“中国期刊网(CNKI)”平台进行文章检索,并对在此平台刊登的文章进行了梳理,例如搜索”康有为大同书研究“就搜索出近600篇之多,而搜索”大同书思想分析与研究“则检索出近400篇期刊文章,而对于搜素“《大同书》社会变革思想研究”的文章,则目前没有以此做为篇名的。
虽然由于检索采用的方法和平台范围的限制,在全面性上存在一定的疏漏和误差,因此本文也增加了使用文献分析法和通过增加其他文献数据库的比对来弥补,发现此类研究目前在我国范围内研究尚少,因此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对康有为《大同书》的细读分析
中国知识分子的“大同”社会构想----对康有为《大同书》的细读分析一、康有为与《大同书》康有为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人物。
作为康有为代表作的《大同书》,可以说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国学人,首次尝试设计理想中世界的状态。
在这个世界性的社会里,没有国家、没有种族、没有阶级、没有家庭、私有制消失、人人平等、天下为公,人类过着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文明生活,这就是康有为设想中的大同社会。
“大道者何人理至公, 太平世大同之道也。
”“公者, 人人如一之谓, 无贵贱之分, 无贫富之等, 无人种之殊, 无男女之异。
分等殊异, 此狭隘之小道也。
平等公同, 此广大之道也。
无所谓君, 无所谓国, 人人皆教养于公产, 而不恃私产, 一内外为一, 无所防虞, 故外户不闭, 不知兵革,此太平之道、大同之世”,康有为在1884年撰写的《礼运注》中, 描绘了一幅“大同”世界的基书轮廓。
对于生活在封建社会三纲五常中的人而言,大同社会表征着希望和美好。
虽然正如毛泽东所说,“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社会的路”,但其大同设想是康有为早期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其中的很多设想都很先进也很具体,不仅在当代具有进步意义,对现代执政者设计未来发展道路也仍旧有很大的启发性,集中表达了先进的中国人对平等民主的要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也代表着以康有为为典型的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的智慧和胸怀,就像康有为本人所说的“吾为天游,想象诸极乐之世界,想象诸极苦之世界,乐者吾乐之,苦者吾救亡,吾为诸天之物,吾宁舍世界天界绝类逃伦而独乐哉!”因而这本书不仅从内容上而且从思想价值上都有被仔细研究的必要,篇幅关系,本文着重选择个人觉得重要且有兴趣的几个关键点进行分析。
二、重点问题研读1、康有为大同思想与儒家传统思想的关系是什么?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大同书》“混合公羊家三世说、礼运篇小康大同说、佛教慈悲平等说、卢骚天赋人权说、耶稣教博爱平等自由说,还耳食一些欧洲社会主义学说,幻想出一个‘大同之世’。
近 代 教 育 的 乌 托 邦——从《大同书》看康有为的大同教育思想
近代教育的乌托邦——从《大同书》看康有为的大同教育思想摘要:康有为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大同书》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把教育作为通向大同之世的重要手段。
他本着教育平等的思想,从教育对象实际出发,设计了大同社会的教育机构、教育环境、教育人员、教育内容、激励机制等,表现出独到的教育见解和思想。
这种乌托邦式的设想,对今天仍然很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康有为大同社会大同社会教育教育平等大同教育实施康有为(1858—1927)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出身于教育世家,先后在广州万木草堂、桂林广仁学堂、上海天游学院执教,曾经撰写《教学通义》、《长兴学记》、《桂学答问》等教育论著,一生致力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探索。
《大同书》是康有为用力最多的著作之一,在这部用时近二十年,长达二十余万字的巨著中,康有为结合自身经历,发挥丰富的想象,向世人描绘了一个“无邦国、无阶级、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难能可贵的是,康有为还设计了一条通向大同之世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中,他提出了一套在当时社会比较完整的带有乌托邦色彩的教育制度,表现出独到的教育见解和思想。
一、大同社会与大同教育思想1.康有为所描绘的理想大同社会的蓝图。
“大同”一词最早出现于《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中国古代最早描绘出的理想社会的模式。
康有为在传统的大同思想基础上,杂糅中国今文经学的公羊学说、印度的佛教和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进化论等思想,以思想家特有的敏锐和睿智观察思考世界,构建了一个近代的大同社会。
在《大同书》开篇,康有为即以“入世界观众苦”为题,详细列举了现世人类所遭受的“人生之苦”、“天灾之苦”、“人道之苦”、“人治之苦”、“人情之苦”、“人所尊尚之苦”等六大类共37苦难。
康有为的著作有哪些?有哪些代表作?
康有为的著作有哪些?有哪些代表作?康有为(1858年-1927年),字介甫,号吕坡,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思想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积极参与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和政治变革,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有为的著作丰富多样,探讨了政治哲学、社会伦理、文化传统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几部他的重要著作代表作品:1.《大同书》《大同书》被视为康有为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该书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理念,主张实现各种社会制度的统一和社会主义的理想境界。
书中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思考,试图为中国现代社会提供一种合理的理想社会模式。
2.《康有为自传》《康有为自传》是康有为的一部自传体著作,该书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康有为从贫寒家庭出身,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人物的经历和思想成长。
通过自述,康有为呈现出一个追求真理与实践的智者形象。
3.《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纲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纲要》是康有为对中国近代学术史的概括性总结,该书通过对中国近三百年的学术思想发展进行回顾,提出了关键问题和重要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学术的走向。
4.《康有为全集》《康有为全集》是康有为的著作集成,包括他的文学、哲学、政治等诸多领域的作品,全集中不仅有他的代表性著作,还包括他的讲演、文章和书信等,为读者提供了全面了解康有为思想的机会。
5.《康有为与新文化运动》《康有为与新文化运动》是一部对康有为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深入研究。
书中分析了康有为对新文化运动的参与和影响,通过对他的思想观点进行解析和评价,展示了康有为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康有为作为近代中国的重要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著作影响深远,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阅读他的著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的思想观点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
康有为的思想深刻而广泛,不仅是当时的社会变革所需要的,也对今天的人们产生着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未来大同世界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首先,在经济上废除私有制,实行财产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和按老分配,整个社会建立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
其次,在社会结构上,消灭阶级,废除家庭,人人平等。
最后,在政治原则上,实行民主管理。
康有为《大同书》中直接全面地论证叙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所设想的美好的大同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他的大同社会只是一个美好的乌托邦,而且他的这种大同思想也存在矛盾。
大同思想虽然是脱离了现实社会的空想,但它是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上却占有一席之地。
第一,康有为所生活的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天翻地覆,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这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不是个别的枝节问题,而是复杂严重的根本问题,要求人们去解决,这使得真正的思想家要重新、独立地思考这个世界,给出自己的答案。
第二,《大同书》的内容和特色是它通过乌托邦的方式毫无掩饰地表达了康有为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进步思想。
第三,《大同书》是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发展的一个新的标志。
康有为大同书读后感
康有为大同书读后感《大同书》是康有为所著的一部思想性极强的著作。
书中详细阐述了康有为对大同社会的理想和构想,以及对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的看法。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于康有为的思想和理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他对于大同社会的理想。
他认为,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贫富差距、没有阶级斗争、人人平等、和谐共处的理想社会。
这种社会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的平等,更是在精神上的平等。
这种理想社会的构想,深深地触动了我。
在当今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大,阶级斗争不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而康有为提出的大同社会,正是对这些社会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
他的理想社会构想,给了我对于未来社会的希望和信心。
其次,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对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社会的现状需要改革,需要摒弃旧有的封建思想和制度,需要向着大同社会的理想不断努力。
他对于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的看法,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问题所在。
在当今中国,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而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的改革方案,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最后,康有为在《大同书》中的思想和理想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的思想深邃而丰富,他的理想高远而富有希望。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未来充满了信心。
康有为的思想和理想,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总之,《大同书》是一部思想性极强的著作,它对于我们的启发和激励是无法估量的。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不断地汲取前人的智慧,不断地探索前进的道路。
康有为的《大同书》正是这样一部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著作。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未来充满信心,为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不断努力。
大同书解说300字
大同书解说300字
《大同书解说》是中国古代社会学者傅佩荣撰写的一本书籍,全书详细解说了《大同书》这一文献片段的内容和背景。
《大同书》是中国古代道家经典之一,《丰乐子》的一个片段,内容主要涉及大同社会的构想。
在《大同书解说》中,傅佩荣首先对《大同书》的文本进行点评和解读,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傅佩荣认为,《大同书》所述的大同社会是一种理想社会,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最高阶段。
书中描述了一个没有私有财产、无贫富差距、无君主专制等特点的社会,人人平等、和谐共处。
傅佩荣指出,《大同书》中所说的大同社会是传统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解说中,傅佩荣还对《大同书》的文化背景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他从道家哲学和古代社会制度等方面,阐述了《大同书》的思想渊源。
傅佩荣认为,《大同书》的内容是受到了道家的影响,融合了儒、释、道的思想,同时也受到了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启示。
除了对《大同书》的内容和背景进行解说之外,傅佩荣还结合现代社会的情景,展开了关于大同社会的思考和探讨。
他认为,现代社会存在着极大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平现象,应当借鉴大同社会的理念,追求社会和谐与平等。
同时,傅佩荣也指出,实现大同社会需要人们共同努力,改变现有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
《大同书解说》是一本具有深刻思想的书籍,通过对《大同书》的解读和分析,让读者更加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引发思考和研究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
这本书不仅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启示作用。
《大同书》
《大同书》中国近代思想家康有为阐述空想的“大同”社会理想的著作。
目录《大同书》 - 简介《大同书》中国近代思想家康有为阐述空想的“大同”社会理想的著作。
“大同”一词出自《礼记·礼运》篇,表示“天下为公”。
康有为《大同书》以“至公” 为要旨,故取此名。
据《康南海自编年谱》,著者在光绪十年(1884)已开始孕育“大同”理想。
光绪十三年编著的《人类公理》,即是《大同书》的前身。
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流亡国外,在1901~1902年间写成了《大同书》,以后还陆续作了修订和增补。
《大同书》全书分为10部:甲部,入世界观众苦;乙部,去国界合大地;丙部,去级界平民族;丁部,去种界同人类;戊部,去形界保独立;己部,去家界为天民;庚部,去产界公生业;辛部,去乱界治太平;壬部,去类界爱众生;癸部,去苦界至极乐。
《大同书》设计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理想“大同"境界。
它认为,现实社会是个不合人道的苦境,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人,几乎都是“忧患苦恼之交迫而并至,浓深而厚重,繁赜而恶剧,未有能少免之者矣”。
该书甲部“入世界观众苦”,尽情揭露当时社会的各种各样的“苦”,并指出:“总诸苦之根源,皆因九界而已”。
“九界”即国界、级界、种界、形界、家界、产界、乱界、类界、苦界。
它以为,只要去掉这“九界”,即可以使人类乃至众生到达美好的“大同”世界。
《大同书》描绘的“大同” 社会的蓝图大致是:在“大同”社会里,去掉了“国界”,军队和监狱都不存在了,全地球合成一个公政府,管理公共生产事业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消灭了“级界”,没有等级之分,也无种族之别,无帝王、君主、世爵、贵族,无主无奴,男女各自独立,“全世界人类尽为平等”;“家”也毁灭了,男女“婚姻之事不复名为夫妇”,儿女由公政府抚养,人们生老病死之事,“皆政府治之”;农、工、商皆归于公,人人劳动,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过着美好的物质生活,文教也很发达,人人有高度的文化教养和道德修养,社会风气优良。
大同书(康有为)2015.12.8
除了著名政治人物之外,康有为在近代史上,还有一个标签,就是‚伟大思想家‛,其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性著作是《大同书》,书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10个部分。
一、必须废除‚国家‛,可以先从各国‚大联合‛做起,康有为曾亲自推动中、日合邦。
第一部分,主要谈人类生存于世有各种各样的痛苦。
第二部分专讲政府问题。
康有为认为,‚国家‛的存在是非常有害的,只要有‚国家‛,就会有兵祸惨剧,欲拯救百姓,首要之务,就是必须把‚国家‛给废除。
至于废除国家的办法,康有为认为,可以从两个方向着手:1、力量均等、利害相关的两三个国家先搞‚小联合‛,然后逐渐发展到同洲、同种的‚大联合‛;2、由德国、俄国这样的强国,来吞灭像丹麦、瑞典、荷兰、瑞士、阿富汗、高丽这样的弱小国家。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康有为还在《大同书》里说:‚若中美五国,近已有合并之说,其(合为一大联邦)不远矣‛。
很多人可能以为康在胡说八道,其实不然。
查康有为在百日维新时期的行事,可知其曾通过自己的心腹杨深秀、宋伯鲁等人,多次向光绪皇帝上奏,煽动其‚早定大计,固结英、美、日本三国,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联合中国、日本、美国及英国为合邦,共选通达时务、晓畅各国掌故者百人,专理四国兵政税则及一切外交等事。
‛按康的设想,中美英日合为一国后,包括清廷在内的各国现政府,就全都不存在了,须另由康有为、李提摩太、伊藤博文等人挑选百名外国顾问,全面接管政治、军事、财政、外交等一切事务。
对华久有侵略之心的日本,在戊戌年对康有为的这一幻想最感兴趣。
康后来自己承认,他曾‚与日本使矢野文雄约两国合邦大会议,定稿极详。
‛二、所有人种都须‚进化‛为白人,对部分黑人可以进行‚化学阉割‛以断绝子嗣。
《大同书》第三、四部分,谈的是族群、人种问题。
康有为觉得,白种人是最好的,世上所有人种,都应该变成白种人。
黄种人是智慧人种,只要‚加以二三代合种之传‛,百年之内可以‚尽为白人‛。
只有棕色人种和黑色人种该如何处理,很为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越历史的《大同书》
郝朝帅
康有为的《大同书》称得上一本旷世奇书,是康氏思想的集大成者。
它矛盾纠结的思想脉络、独特的乌托邦构想,让其后一代代的学人纷纷致力于其中探幽索隐。
而这本著作中透露出的文化气质更是独特,书中提出的一些通向未来“大同”世界的路径主张,对于当下之中国,仍有振聋发聩之功效。
为何要追求“大同”之世?只因生命之苦难以解除——在全书的论证起点处,康有为就迎面直视向人类的这个终极问题,高迈之气沛然。
人是生而受苦的,而这又是人类的宿命,任何人都无由逃避:在开篇用大量篇幅痛陈形形色色之“苦”境让人无从解脱后,《大同书》即开始顽强地去追问造成“苦”之根源和去除“苦”之方案。
康氏认为,人生苦难的根源诊断就是因为有“九界”的存在:其中包括国家、阶级、家庭的存在以及人类的种族、性别、经济行为等方面的不平等。
只要去除这“九界”,就能将人类彻底解脱,达到“大同”世界。
——这“九界”的涵义不是听上去挺耳熟?今天在政治课上经常提到的也是这些。
是的,康氏当时的思想意识就达到了这种高度。
可以看出,在论证起点处,康有为借用了佛家思想,但他更多只是取其普度众生的献身精神,而落实到具体“解救众生”的方法路径时,康氏则回到地道的中国本土资源,采用一种来源儒家而又超越儒家的全新架构。
只是他提出的方案与主张,即便在百年后的今天,也可谓是惊世骇俗了。
比如,作为去除“九界”的重要一步,康有为主张消灭家庭,所谓“去家界为天民”。
弟子梁启超甚至认为,本书的关键就在于毁灭家族。
但同时康氏的“去家”又不是“出家”,他所意图之毁灭家庭并不是背弃人生责任而独自“得道”,而是在更高的层面上达到“公养”。
只要有了“天下为公之良法”,则“可令人无出家之忍而有去家之乐也”。
这里可以说是一种确实有很强的辩证性,他保留了儒家真正的关心仁爱、敦厚人情等好处,又对其固有的一套严密的伦理建造成的排外、有私、实行之难等给予批判。
在这里,康有为创造性地整理了儒家思想,非常清醒地对儒家思想之长短进行了辩证认识。
而要消灭家庭,首先要涉及婚姻,康有为的主张更是匪夷所思。
“男女婚姻,皆由本人自择,情志相合,乃立合约,名曰交好之约,不得有夫妇旧名。
”他认为这是保证妇女平等地位的基础。
更进一步,他主张“男女合约当有期限,不得有终身之约。
”因为人是会随着时间和境遇的改变而发生思想变化,如果感情发生改变时仍如过去般遵守婚约,则又是堕入“苦”界了。
关于婚姻与性,康有为更激进的观点在于,到了太平世的时候,同性恋将和异性恋一样,是人群之中自然的选择,只要无害于他人,就是应该被接受和认可的。
同性性行为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
关于女性解放,康有为则感叹道,女性之苦“古今无救”。
为此他用了近五十页的篇幅来论述女性生存状态之苦、女性地位低下之成因、探讨女性生平独立之制。
但康有为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仅仅谴责中国历史和社会中的男女不平等,西方社会中的女性地位得不到保证他同样注意到了。
比如在加拿大,女性不能成为议员,当他问及此事,反倒使得对方“胡卢大笑……目吾为狂”。
此处足以看出,康有为的批判眼光已经超越了其时的一切社会形态,立意远在其后千千万万惟西方是举的读书人之上。
——看到上文,作为生活在日益同质化、全球化,并且似乎开始从现代社会进入后现代的今人会不会也惊讶、感动?在百年前即能出此“大逆不道”之语,也无怪当时康有为此著写成后,多少年一直秘而不宣了。
但是他改造社会的决绝态度、挑战世俗的勇气与才识真真令今人汗颜。
原来,一个世纪以来,青年人们热情高涨投身其中的各种社会解放运动的目标,都在康老那里被早早实现了。
当然,《大同书》不仅仅是这些激进的伦理主张,它其实还在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上都建构了一套完备的运作机制,相当精细地给未来的“大同”世界提供了操作性极强的“行动指南”。
这本书的想象力与“接地性”相得益彰,足以显示康氏全面深厚的学养,似乎也能证明康老先生同样拥有很强的处理事务性工作的能力。
通读《大同书》,能够看到,康有为最为后世所知的“戊戌变法”只是他到达“大同”理想的中间途径而已。
他的自命担当要比简单的资产阶级革命高的多。
康氏最终的目标还是以中国儒家传统结合西方并改造西方,达到人类的最终拯救。
这种政治与文化一体的社会理想,上接孔孟圣贤,下启孙中山、毛泽东,从理论到实践,一路流脉不绝。
——需要强调的是,对今天而言,《大同书》另一个重要的、值得人们敬佩之处,就是康有为的世界眼光以及他看取世界的“视角”。
他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雄立于天地间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大我”:“当大地之交通,万国之并会,荟东西诸哲之心肝精英而酣饫之,神游于诸天之外,想入于血轮之中,于时登白云山摩星岭之巅,荡荡乎其鹜于八极也。
”在这样的自我体认中,康有为才真正做到了以“中国”的眼光来看“世界”,并信心满满地以改造本土的儒家资源为基础来改造世界。
这种“以我为主”的文化立场,在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中并不占主流,所以研读《大同书》,这种厚重的精神气质尤其值得今天去深思和发扬。
什么是思想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没错,在康有为和《大同书》那里,都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