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拷问一线教师的四个问题
新课改的“四个问题”与“四个瓶颈”
新课改的“四个问题”与“四个瓶颈”作者:房慧张九洲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8年第12期七年新课改一路走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其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新课程改革运动向纵深推进,各种各样的问题与不良倾向不断地暴露出来,这也理当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反思。
具体地讲,在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单向度思维倾向、城市中心倾向、理想化心态倾向和形式化操作倾向。
仔细思考,笔者认为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新课改的四个“瓶颈”问题(思维方式单向、考试制度滞后、课程资源缺乏、教师培训滞后),新课程改革难以深入推进。
一、新课改的“四个问题”1.单向度思维倾向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关键,就在于变革思维方式。
然而变革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并不意味着将新课程范式与旧课程范式完全对立,以非此即彼、单向度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新旧课程范式。
这种思维方式坚持二元对立的认识论信念与原则,全面否定旧课程范式,将关涉到旧课程范式的指导思想、内容、方法等都作为批判与否定的对象,凡是旧课程所倡导的、所坚持的、所采用的都予以否决、批判和抛弃。
当前在新课程中,不乏这种单向度的思维倾向,这会导致对新课程的误解和误读。
这种倾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思想上,新课程范式以“学生、经验、活动”中心为据完全否决旧课程范式以“教师、学科、课堂”为中心,从而割断课程发展的历史脉络,将完整的课程现象支离破碎。
在内容上,新课程过分强调与夸大课程的经验、活动、体验取向,否定或弱化旧课程所倡导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递与培养,从而造成课程资源的泛化倾向;在方法上,新课程过分强调与夸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否定或弱化旧课程所采用的接受学习,从而造成课堂秩序紊乱的倾向;在师生关系上,新课程过分强调与夸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否定或弱化旧课程所确立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从而造成师生角色错位倾向。
2.城市中心倾向新课程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城市中心主义的倾向。
一方面,从新课程设计以及课程资源来看,基本是以城市为主。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备课遇到的新问1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备课遇到的新问题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备课方式,设计“弹性化”的课堂教学方案。
1.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预设情境引入新课,注重新旧知识衔接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备课时应慎重考虑教学环节的设计,设计环节的目的是什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是什么,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障碍。
3.活动的设计适合多变的课堂。
于是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巡视,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并即时调控课堂。
4.让学生学会反思。
课后小结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水平和自评与互评的水平,反思通过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我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还有那些问题未掌握,要即时请教老师或同学,给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打分。
从而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水平,对每个同学的发现与反思都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影响备课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教师、教材和学生。
我们传统的观点只注重备学生和备教材。
而新课程不但备学生和教材。
对教师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就以上三方面,谈谈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新问题。
1.教师的理念不够“新”或“吃”得不够“透”。
新课程的理念包括对教材、课堂、活动、课程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等多方面的准确理解。
教育的规律昭示:思想的变革是最艰难的变革。
换言之,教师以前接受的教育模式,不是一两次新课程研修学习和短时间的参与新课程改革能彻底改变的。
新课程的理念是新的,但因为我们的教师的理念是旧的,或是说是夹生的,那就直接制约和影响了我们的备课。
到头来,课程改革往往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多,实施的少;即便是实施,也是注重形式的多,重理性的少。
2.教师的知识不够“用”。
新课程在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需要教师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作出相对应的调整。
我们教师主要精力在学科知识的吸取上,较少注意拓宽自己的基础知识,也不注意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学习。
新课程对我们这种传统的生存状态带来了冲击。
教师在课改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教师在课改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问题:
1.教师的继续培训问题。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会越来越多,但是教师的继续培训能力却跟不上,甚至有的教师还不能充分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
2.教师的教学能力问题。
课改改变了教师课堂教学以及课外辅导的形式,但是有些教师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教学能力,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3.课改资源分配的短缺问题。
课改的资源分配有限,有的学校缺少专业的教师,缺乏制定课改方案的经验,也缺乏实施课改的资金和物质资源,即使有课改方案,也无法得到落实。
二、应对策略:
1.强化教师继续培训。
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培训,强化教师们对新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教学素质,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学习,使他们能够保持与时俱进。
2.实施教师教学能力和激励政策。
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实施激励机制,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教师有更大的创新空间,让学生更加有效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3.实施课改资源优化。
新课标最值得一线老师关注的7个具体问题
新课标最值得一线老师关注的7个具体问题本次修订最重要的是扎根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土壤上继续前行。
我们有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标一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并且,它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或理念,而是要让核心素养能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里。
OL怎么确定学习任务群的评价观察点?观察点。
可能你需要知道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是什么情境,在情境里,学生需要做哪些实践活动,这个是老师要把握的,把情境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去,看关键表现,因为语文课标有一个学业质量描述, 它在描述里面会给你关键表现。
所以到具体的任务群,它都会有,不同的学段都会有。
02.课程内容结构化的话,老师需要更多的整体思路,应该怎么做比较好?这次课标本身给大家提供了结构化的思维,实际上,我们现在各科的教材也在修订,所以教材修订的时候也会给出结构化。
现在高中语文就是任务群,人教社给的都是任务群,本身就已经是结构化的了,所以给老师备课实际上已经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但即使是教材有了,课标也有了,已经给了结构化思路,实际上依然需要教研组,包括备课组,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在这个结构里哪个是最重要的。
比方说我们语文会谈到类似于精读这样关键紧要处就要下大功夫。
03.在进行内容开发时,具体到底如何开发才能保证它的结构性螺旋上升?有没有推荐的,比如说内容开发的参考书目。
比方说数学中的数感,就是它核心素养巨大的一个表现,也是最重要一个表现。
最初的数感从学习整数开始,知道多和少是数感,然后学复数,就从原来的绝对数变成相对数,原来5就是5,现在5可能是0,它就变成相对的了。
进一步学分数,原来是整数,现在变成分数了,那数感也会不断地发展。
所以我们数感具体的知识依托是什么?可能就是从整数到分数到小数,百分数,然后从正数到负数,他不断的依托这样的东西,数感就发展起来了。
老师就是要找这种所谓的核心概念,包括有些可能是技能方面的, 比方体育,非移动性技能,还有移动性技能,各种非移动性技能,从一开始到最后,要找到核心去组织内容,这就是纵向不断上升的。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管理新课程NEW CURRICULUM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潘哲(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中学)新课程改革已在我省全面展开,这轮改革给我省高中教育带来了活力,带来了新的希望,也给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经过改革实践,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惑,使我们面临着痛苦的选择和裂变,也给我很大的启发,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探寻者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教师面临的问题这次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大变革,改革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是观念的转变,是改变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而这对于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场痛苦的抉择。
这种抉择使我们教师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解决的成败得失,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新课改的成败。
1.教师观念转变的问题教育观念的转变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必须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适应新课程,以便从根本上推动课改深入和发展。
但传统的“我教你学”教育习惯,教师的职责只是把课本知识忠实地传达给学生,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是充当传声筒、录放机的角色,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
2.教师教学方式改变的问题教师对新课程的不适应,缺乏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陈旧,许多教师仍没有从课程内容的传授者中解放出来;仍然坚持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不能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主学习,不能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沿用老一套教学模式。
3.学生学习习惯的问题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习惯,使学生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模式和习惯,习惯于教师在台上讲,自己在台下听。
因此对新的教育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不高,参与意识不强,合做探究流于形式。
学生不能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仍然生存于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之中,并未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解放出来。
4.学校管理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学校对现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但有些学校的管理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评价机制来考评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考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奉行一考定成败的考核评价理念,教师不敢大胆地放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
课改“四问”
课改“四问”标签:课程改革;素材;合作;评价;多媒体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续产生影响。
教学反思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回顾过去,它更是指向未来,终极目标是矫正和调控以后的教学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众所周知,课改已走过了十几年的风雨历程,它的铺开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但是欣喜的背后,在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某些教学片段进行冷静的思考时不难发现,在新课程改革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重复素材几时休案例一: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很多教师都喜欢创设去商场购物的问题情境,学生学习一步应用题时在用,学习两步应用题时也在用,学习三步应用题时还在用,就连在计算题教学中,一些教师依然采用这一情境。
相似的素材,稍加变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断使用,数学课堂惯用的教学模式基本成了“到超市购物”。
反思:现行的新课程教学对学习素材的选用非常重视,多数教师都对教学中的素材进行了更换,赋予它更多的生活气息,更加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然而,一些教师在选择素材时,过多地关注素材的现实性和趣味性,经常选用一些情境相同或相似的素材。
如案例中提及的选用去商场购物这个素材作为学生的认知背景,确实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但是,随着选用同样素材的次数不断增加,学生经常受到相同或相似的信息刺激,学习兴趣和欲望会越来越低,再好的素材,也会由于一次次的滥用,丧失其原本具有的价值,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什么样的合作才有效案例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马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一下子,学生乱成一锅粥。
有的小组只有组长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其余同学充当观众,有的小组大家争着发言,都在说自己认为是怎么样的,缺乏组织性,而部分学困生则乘机做一些与学习活动无关的事情。
解决课改中的四个关键问题
解决课改中的四个关键问题田保华发展素质教育、落实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和我们为学生提供的教育不太相符的问题,是教育的供给侧改革问题,我们必须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
2018年,我们应该有所作为。
课堂革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课堂。
如今的课堂,正从“双基”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
因此,教师要将传统的以知识点为核心的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
一是由抽象知识转向具体情境,注重营造学习情境的真实性,二是由知识中心转向能力素养中心,培养学生形成高于学科知识的学科素养,三是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学习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实现这三个转变的中间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与情境化是紧密相连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境。
真实的生活情境,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情境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
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
当我们的课堂学习能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能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才是落实三维目标的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
以学定学在“教与学”关系重构的新时代,传统的“以教定教”正走向“以学定教”和“以学定学”,这是由学习内容结构决定的。
STEM教育的目的是将技术和工程并入常规课程,并以此对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教学进行彻底革新,试图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典型性课堂模式,鼓励发展一种问题解决式、探索发现式学习的课堂模式。
在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今天,STEM教育不仅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更是在学习方式的创新中,由学习者共同创造出新学习内容的过程。
STEM教育再造了学习流程,变结果导向为关注过程,“以学定教”正在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定学”;它更新了学习内容,变加工模式为创造模式,学习的过程不再是知识的输入与输出过程,而是创造知识的过程;它改变了思维路径,将目的性思考行为转为伴随性思维品质。
新课改的“四个问题”与“四个瓶颈”
中图分类 号 : 6 9 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 编号 :0 2 6 9 2 0 ) 8 0 3 2 G 2 .1 A 1 0 ~8 0 (0 8 0 —0 4 —0
一
、
新课 改的“ 四个 问题”
向。一方面 , 新课程设 计 以及课 程资 源来看 , 从 基本
是 以城 市 为 主。 比如 新 课 程 要 求 管 理 者 的管 理 方 式、 教师 的教 学方式 、 生 的学 习方 式 发 生转 变 , 学 而
维普资讯
辽 宁教 育 研 究 ・0 8年 第 8期 20
新课改的“ 四个 问题" 四个瓶颈’ 与“ ’
房 慧, 九洲 张
( 大理 学院, 南 大理 6 10 ) 云 7 0 3
摘
要: 随着新课 程改革 运动向纵深推 进, 各种 各样 的 问题 不 断地暴 露 出来。 目前 , 新课 改 中具 体存 在
的教育世 界。显 然, 这种 过 于乐 观 的理 想 化 追求 与
改 革从根本上 解决长期 以来 困扰我 国基 础教 育发展
堂 秩序紊 乱 的倾 向 ; 师生 关系上 , 在 新课程 过分强调 与夸大学生 的主 体地 位, 否定 或 弱化 旧课 程所 确立
期待 , 有充分认 识 到课 程 改 革 的渐进 累 积 性 与复 没 杂艰 巨性。其二 是激进 化取 向。新课程 改革 开始之 初 , 分课程实施 者就 急于求成 , 部 希望 改革能够立 见 成效 , 期待短 时间 内就建立 一个全 新 的课 程体 系, 创
・
43 ・
维普资讯
长期性 决定 了它需要 充分 的工作 准备 和足够 的资源
条 件, 匆上 马的结 果 影 响 了课 程 建 设 的规 范 化和 匆 实验 的结 果 , 这种 激进 化理 想 主义 极 可 能 因为 各方 面的准备 不足而 使 新 课 程 陷入 困 境, 导致 课 程 改革 出现“ 欲速则 不达” 的结果 。
在实施新的课改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疑难和困惑
在实施新的课改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疑难和困惑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新民小学刘茜新课程的实施,犹如一股春风迎面扑来,让人为之一振,它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改精神。
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探索和困惑。
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进行很长时间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是随着新课程试验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感叹的:“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却有无数个‘结’等待我们去解。
”在此,本人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和对新课程的理解,谈谈我校在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困惑及提出相应对策,请各位同仁赐教。
一、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困惑困惑一:教师知识与教材有矛盾。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的开放性,教材的难度看起来是降低了,但对教师的要求却高了,教师不仅要把握教材内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把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以应对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教法上既要留意过程和方法,还要留意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能力的要求使多数教师难以适应,力不从心。
教师的转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和磨和,教师中还存在着差异性。
困惑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无实质。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许多新课改的公开课、新课改展示课、研究课,一讲“合作”就是“小组”,什么课都是小组讨论,什么内容都要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而不管这些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
本来可以独立解决的问题偏偏要合作,只把其当成了课堂教学的插花去点缀,以显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表面气氛的热烈。
在课堂上我们却经常看到小组学习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没有规则,乱哄哄一团,“小组讨论”成了课堂上的“放羊”,讨论没有实质性,而流于形式。
往往是学生还来不及形成完整的答案,就被教师止住而又安排下一项内容。
其实是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权利,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的关键问题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的关键问题?新课程改革要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新课程改革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个人认为,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三个,具体如下:1、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需要成为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唯一指标?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教师的评价更不应该局限于此。
只有这样才不会束缚住教师课改的步伐。
2、展开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及家长、教师评价等“自评”与“互评”的模式,多方面立体地反馈学生的学习。
3、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全方位发展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中,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应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
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必须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之中进一步转变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观念,认真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我认为,首先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要转变观念即教师应改变在学生中的主导地位,应从“教师”转变为“导师”,从“教”学习者,转变为“导”学习者。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
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应该充当的是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
新课改对教师的挑战
新课改对教师的挑战时代在变化,教育在改革。
旨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新课改,究竟给教师们带来了哪些挑战呢。
教师角色的挑战一、在教学中,教师从主席变为首席。
过去,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控制地位,教师就是权威,一人说了算。
现在,强调的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只是教育教学平等的参入者,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
二、在育人中教师从教育者变为主导者。
从教育关系看,过去,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被指导者。
教师是批判是非的判官,学生间分不清的是非,只要找到老师就分清了。
现在,老师是指导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将法律与规则、道德与公约这些行为准则内化为自己的处世准则。
三、在学生成长中,教师从园丁变为心理健康的护花使者。
过去总是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现在,园丁的职责更深更宽了。
许多学生由于来自父母、学校、社会及同年人的压力,使原来脆弱的心灵不堪重负,老师是较早发现并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人,也是有条件帮助未成年人校正心理人格隐患的人。
四、在学生人际关系上,老师从评判者转变为协调者。
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学生在这里学习做人和处世。
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慎重地处理、协调好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尽量避免让他们受到伤害。
五、从学校教育整合来看,教师从学校代言人到沟通者。
教师是未成年人在校期间的委托监护人,负责学生在校期间教育及安全工作。
此时,教师就要积极主动地向家长宣传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改变家长陈腐的育子观念,做好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理解工作。
六、从学校教育看,教师从学校的分级管理人到教育目标的贯彻者。
我国一直实行分班教学的制度,任务落实倒班,责任落实到人。
学校管理的责任主要靠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各项教育目标的实施也主要靠老师去实施行。
教学行为的挑战。
一、教育培养目标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挑战。
过去是一种以传统系统知识为主的教育,现在要求以学生为主题,倡导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教师只起主导作用,要求培养的是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中小学教师实践新课程的若干问题
中小学教师实践新课程的若干问题一、前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满足社会和国家的需求。
此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要实践新课程,需要面对许多问题。
本文针对中小学教师实践新课程的若干问题,就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和解决方法进行了阐述。
二、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与挑战1. 对新课程的不理解许多中小学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入,没有充分认识新课程的精神和要求,导致难以落实到实践中。
2. 知识技能不足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不同,需要教师有更多的教学技能和知识储备,但是许多教师并不具备这些技能。
3. 理论与实践脱节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许多教师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将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4. 知识面窄许多教师只关注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知识,对于跨学科教学不熟悉,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5. 偏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中,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同等重要。
三、解决方法1. 深入理解新课程教师需要对新课程进行深入的理解,对于新课程的精神和要求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将其贯彻到实践中去。
2. 提高教学技能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通过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习和掌握新型教学方法和手段。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实践中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去验证理论。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便可以回到理论上去寻找解决方法。
4. 扩大知识面教师需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多学科知识的相互关系和学科间的交叉。
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跨学科教学。
5. 注重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四、结语中小学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和困惑。
在实践中,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新课程的精神和要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才能更好地实践新课程改革。
新课改的“四个问题”与“四个瓶颈”
“ 四个 问题 ” 与 “ 四个 瓶颈 ’ ’
◎云南大理学院
房 慧 张九溯
透支时间和精 力的境遇 ,对于作业批改方式
及评语 书写方 法的摸索似乎已成为教师工作 的“ 不能承受之重” 。因此 , 在作业批改中运用
学 习性 评 价 的理 念 , 要 是 一 种 “ 念 自觉 ” 主 理 ,
错位倾 向。 2城市 中心倾 向 . I 的规范化和实验 的结果 , 这种激进化理想主义极可能 I 因为各方面的准备不足而使新课程陷入困境 , 导致课
新课程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城市中心主义的倾 I 程改革 出现“ 欲速则不达” 的危险。 4形 式 化操 作 倾 向 . 向。 一方面, 从新课程设计以及课程资源来看, 基本是 l
Bo :As e s n o a nig i he Cl s ro . x s s me tfrLe r n n t a so m
B o mig o : e 0 4 Vo. 6 Is ; g 9, 3 lo n t n S p 2 0 . 1 , s .1 P . 1 8
p s g・
2 3. 47 00 P. .
( 责任编辑
・
孙晓雯 )
3 ・ O
房 慧 张九洲 : 新课改的“ 四个问题 ” 四个瓶颈 ” 与“
传递与培养 , 而造成课程 资源的泛 化倾 向 ; 从 在方法 l 是渐进累积性与复杂艰巨性 。 其二是激进化取 向。 新
上, 新课程过分强调与夸大学生的自主学习、 探究学 { 课程改革开始之初 , 部分课程实施者 , 就急于求成 , 希 习, 合作学习, 否定或弱化旧课程所采用的接受学习, f 望改革能够立见成效 , 期待短时间内就建立出一个 全
习吗? 的评语与学 习 目标是相关的吗? 我 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课 程 改 革 要 求 教 师 改 革 课 堂 教 会 人 士等 一起 共 同建 构新 课程 的 合作
“ 课程标 准” 是 什么?顾 明远 主编的
教 学过程是 体现课 程理 念 , 实现课 而是一批拥 有正确 教育观点 , 懂得 反思
《 教育 大辞典 》 ( 第 一卷 ) 对“ 课 程标 准 ” 程 目标 的一种 创 造过 程 。课程 是 主 载 技 术 、 善于合作 的探究 者 。新课程 改革
( 责任编辑 杨 学刚 )
合我 国的教 育传 统 以及 教师 的 知识 准 效 课堂 , 实现 有效教 学 。高 效课堂建设 程 参与提 升教师 的课 程意识 , 掌握 课程
备, 对“ 课 程标 准 ” 的认 识包 括 : 课 程 标 在 全 国范同 内搞 得如火 如荼 , 也涌现 出 准是 国家制定 的某一学段 的共 同的 、 统 诸 多模 式 , 如: 蔡林 森 的 “ 先 学后 教 , 当
一
的基 本 要求 , 而 不是 最 高要 求 ; 是 对 堂 训练 ” , 魏 书生 的“ 一 步六段 教学法 ” l ,
学生 在经 过 某一 学段 的 学 习结 果 的行 王 敏勤 的“ 和谐教学 法” 等。 无论是 哪种
为描述 , 而不 是对教学 内容 的具体规 定 课 堂教学模 式 , 都要遵 循学生 的认知规
在 新课程标 准 中 , 对“ 内容标 准” 的 结 归纳 、 拓展 提升 。正 如美 国教 育家杜
陈述和理解 , 是教师 正确处 理教材 和制 威 所说 : “ 教学就是 教师把着 舵 , 学生用
定教学 目标最关 键 的部 分 。什 么是 “ 内 力 把 船 划 向 远 方 。 ” 容 标准 ” ? 简言之 , 就是 根据学生在 某一
能、 过 程与 方 法 、 情 感态 度 与价 值观 三 课 ,效 果 好 的标 准是 学生 学得 紧 张有 者 不能割裂 开来 。 在教 学 目标 中更 不能 序 , 这一点要 靠教师 引导 。高效课 堂要
所认识 和提 高 。
一
、
课 程 改 革 要 求 教 师 具 备 课 程 意 独 立呈 现 。从人 类学角 度打个 比方 : 知 求 学生课 上高效地 “ 学” , 更要靠 教师课
识教材 , 驾驭 教材 , 进 而组织教学 , 把握 握 教材 , 并科 学地 制定教学 目标和 学习
课堂 。
角色 。 教师再 也不是按照 教科 书的 内容 照本宣科 , 而 是与专家 、 学生 及家长 、 社 者; 教师 再也 不是 只知 “ 教书” 的匠人 ,
目标 。
学
二、 课 程 改 革 要 求 教 师 把 握 课 程 标
( 如教 学大 纲或教科 书 ) ; 对 学生学 习结 律 和成长 规律 , 都要看 课堂 上学生学 的 果 行为 的描述应 该尽可 能是可理 解的 、 的、 可 望而 不可 及 的 ; 教 师是 教学 方 案 效果 。 也就是 上课 提效率 , 下课看 效果 ,
教 师对新 课 程 的理 解 与参 与是 推
的陈述 包 括 四个方 面 : 行 为主体 、 行 为 行 新课程 的前提 , 因为他们最终 决定着
求教师具 备正确 的课程 观和课程 意识 , 动词、 行为条件 和表现程度 。 只有 对“ 内 课 程实施 的走 向。 新课程倡导 一种课程
只有在这 种思想 的统领下 , 才能全 面认 容 标准 ” 深 刻准 确地 理解 , 教 师 才能把 共 建的 文化 , 需 要教 师重新认识 自己的
研 究
新课程改革拷 问一线教 师 的四个 问题
■山东省德 州市庆云县第一 中学 裹俊强
随 着新 课 程改 革 逐 渐 向深水 区推 进, 教师应 该对 以下 四个方 面 的问题 有
的 阐述 要有科 学 的 理解 ,即知 识与 技
( 深度 ) , 也 就是 看效 果 , 效果 好就 是好
识
识 是 肉体 , 方法是 骨骼 , 情感是灵 魂。 作 上 科学地 “ 导” 。 学生 的哪些 问题是接下 什 么是课程 ?狭 义地讲,就是 学校 为一个完 整 的人 , 没有 骨骼无 法直立 行 来 重点讨论 的 , 如何对 学生进行适 当地
所开设 的科 目及其进 程 。 每一 门课 程的 走 , 没有灵 魂 的人 体如 同行 尸走 肉 。从 提 问 ,什么时候教 师进行点 拨指导 , 这 开设和 开发 , 都与 当前社会 的发展 密不 学生 的终 身发展 方面来 看 : 知识是 可掌 考验着教师 的学科素养 和教 育智慧 。 可 可分 , 都体 现 国家 意志 。课 程集 中体 现 握 的 、 能做到 的 ; 方法也 是能想 到的 ; 而 以说 , 没有 教师 科学 地 “ 导” , 也就 无法 了教育思 想和教 育观念 ; 课 程是实施 培 情 感态度 和价值 观 的形成 是想不 到 的 ,
养 目标 的蓝 图 ; 课程 是组织 教育教学 活 它是潜移默 化的 , “ 润 物细无声 ” 。
实现学生 高效率地 “ 学” 。教师 的作用 是: 导控 课堂 、 点拨 疑 问 、 仲 裁争 议 、 总
动的最主要 的依据 。 在 当前突 出强调课
程改革 , 是 因为我 国现行 的基础教育 课 程教 材 体系 不适 应 全面 推进 素 质教 育 的要求 , 不适应 时代发展 的要求 。 因此 ,
长
四、 课程 改革要求教 师实现 专业成
有必要 从 课 程 目标 、 课 程 结构 、 课程 内 学 段学 习什么 内容 、 学到什 么程度 而规
容、 课 程实 施 、 课 程 评价 及课 程 管理 等 划的一个 框架 。在此框架 内, 行为 目标
六个方 面进Leabharlann 行全面 系统的改革 。 这 就要
的定 义是 : 课程标准 是确定 一定学段 的 体 , 教 学是主渠道 , 课 堂是主战场 。 学 生 非 常重视教 师 的课程 参与 , 强调 改变教 课程水平及 课程结构 的纲领性 文件 。 结
的素质教 育仍然 要 由课 堂体现 , 打造 高 师 的课 堂专业生活 方式 , 并通过 这种课 开 发的技术 , 促进教师 的专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