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逞志
专题04 文言断句-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专题04 文言断句考点解读本考的内容为全国卷必考内容,近年来一直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题目着重考查在掌握文言实虚词的基础上理清并列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的能力,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文言基础,能大致读懂原句,在此基础上比较鉴别,作出符合要求的选择。
答题时,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重要实词和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注意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能强行断开,以免句子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异同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判断。
备注:语篇阅读中标注★的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断句”这一考点。
典例示例一、下列文句中,断句错误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D.粪土/当年/万户侯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
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
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忠不往。
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D.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真题在线(2020·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苏轼《论子胥种蠡》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轼《论子胥种蠡》原文及翻译译文1、苏轼《论子胥种蠡》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轼《论子胥种蠡》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越既灭吴,范蠡以为句践②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逸乐,乃以其私徒属浮海而行,至于齐。
以书遗大夫种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子可以去矣!”苏子曰:范蠡知相其君而已,以吾相蠡,蠡亦鸟喙也。
夫好货,天下之贱士也,以蠡之贤,岂聚敛积财者?何至耕于海滨,父子力作以营千金屡散而复积此何为者哉岂非才有余而道不足故功成名遂身退而心终不能自放者乎?使句践有大度,能始终用蠡,蠡亦非清净无为而老于越者也,故曰“蠡亦鸟喙也”。
鲁仲连既退秦军,平原君欲封连,以千金为寿。
笑曰:“所贵于天下士者,为人排难解纷而无所取也。
即有取,是商贾之事,连不忍为也。
”遂去,终身不复见,逃隐于海上。
曰:“吾与其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使范蠡之去如鲁连,则去圣人不远矣。
呜呼!春秋以来,用舍进退未有如蠡之全者,而不足于此,吾以是累叹而深悲焉。
子胥、种、蠡皆人杰,而扬雄,曲士也,欲以区区之学疵瑕此三人者:以三谏不去、鞭尸籍馆为子胥之罪,以不强谏句践而栖之会稽为种、蠡之过。
雄闻古有三谏当去之说,即欲以律天下士,岂不陋哉!三谏而去,为人臣交浅者言也,如宫之奇、泄冶③乃可耳,至如子胥,吴之宗臣,与国存亡者也,去将安往哉?百谏不听,继之以死可也。
孔子去鲁,未尝一谏,又安用三?父不受诛④,子复雠,礼也。
生则斩首,死则鞭尸,发其至痛,无所择也。
是以昔之君子皆哀而怒之,雄独非人子乎?至于籍馆、阖闾与群臣之罪,非子胥意也。
句践困于会稽,乃能用二子,若先战而强谏以死之,则雄又当以子胥之罪罪之矣。
此皆儿童之见,无足论者,不忍三子之见诬,故为之言。
(选自《东坡志林论古》)【注】①种蠡:越国大夫文种、范蠡。
②句践:越国国君勾践。
公元前494年,勾践射伤吴王阖闾,阖闾重伤死后,夫差即位。
勾践听闻夫差日夜练兵,欲报父仇,便不听范蠡的劝阻,想先发制人,范蠡便不再劝谏。
《荀子·仲尼》文言文及解释
《荀子·仲尼》文言文及解释原文:作者:荀况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
是何也?曰:然!彼诚可羞称也。
齐桓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则杀兄而争国;内行则姑姊妹之不嫁者七人,闺门之内,般乐奢云胫?址钪??蛔悖煌馐略蛘┷ハ?欤?⒐濉#??涫滦幸踩羰其险污淫??病1斯剃伦愠坪醮缶?又?旁眨?/p>若是而不亡,乃霸,何也?曰:于乎!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夫孰能亡之???然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是天下之大知也。
安忘其怒,出忘其雠,遂立为仲父,是天下之大决也。
立以为仲父,而贵戚莫之敢妒也;与之高国之位,而本朝之臣莫之敢恶也;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贵贱长少,秩秩焉,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是天下之大节也。
诸侯有一节如是,则莫之能亡也;桓公兼此数节者而尽有之,夫又何可亡也!其霸也,宜哉!非幸也,数也。
然而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五伯,是何也?曰:然!彼非本政教也,非致隆高也,非綦文理也,非服人之心也。
乡方略,审劳佚,畜积修斗,而能颠倒其敌者也。
诈心以胜矣。
彼以让饰争,依乎仁而蹈利者也,小人之杰也,彼固曷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彼王者则不然:致贤而能以救不肖,致强而能以宽弱,战必能殆之而羞与之斗,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有灾缪者,然后诛之。
故圣王之诛也綦省矣。
文王诛四,武王诛二,周公卒业,至于成王,则安以无诛矣。
故道岂不行矣哉!文王载百里地,而天下一;桀纣舍之,厚于有天下之?耍??坏靡云シ蚶稀9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矣;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雠人役。
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耍?瞧渌?晕R病?/p>持宠处位,终身不厌之术:主尊贵之,则恭敬而?v;主信爱之,则谨慎而?椋主专任之,则拘守而详:主安近之,则慎比而不邪;主疏远之,则全一而不倍;主损绌之,则恐惧而不怨。
贵而不为夸,信而不处谦,任重而不敢专。
财利至,则善而不及也,必将尽辞让之义,然后受。
福事至则和而理,祸事至则静而理。
勇于担当的名言有哪些
勇于担当的名言有哪些担当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
民族要强盛,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勇于担当的名言有哪些,欢迎来参考!勇于担当的名言有哪些1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2、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
——朱熹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4、真正的责任是信自己。
——佚名5、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诸葛亮6、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雷锋7、责任就是对别人和自己负责。
——李增阳8、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9、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就是责任。
——王爱珍10、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鲁迅11、当劳动是一种责任时,生活就是奴役。
——高尔基12、艺术应当担负起哺育思想的责任。
——白朗宁13、先生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陶行知14、对上司谦逊,是一种责任。
——兰克林15、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丘吉尔16、有良知的人有责任心和事业心。
——苏霍姆林斯基17、对上司谦逊,是一种责任。
——富兰克林18、对培养好幼儿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徐待立19、生命和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
——车尔尼雪夫斯基20、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
——马卡连柯21、男性的第一魅力是责任感。
——余秋雨22、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歌德23、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
——纪伯伦24、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佚名25、一人做事一人当,男子汉应该有的就是责。
——朱成伟26、友谊是一种责任。
——纪伯伦27、责任是与生俱来的,不可推卸的。
——张丽丽28、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
——阿来29、每个人都应该担负起应尽的责任。
——徐磊刚30、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马克思31、凡是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梁启超32、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
——威尔逊33、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
尽忠报国文言文翻译
尽忠报国文言文翻译《尽忠报国》的文言文绍兴七年,(岳飞)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帝称善,拜太尉。
绍兴十年,兀术合兵万五千骑逼郾城。
飞遣子云②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
飞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风台臣请班师。
桧知飞志锐不可回,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
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初,飞每对客叹息,又以恢复为己任,不肯附和议。
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
”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
以谏议大夫万俟禼与飞有怨,风禼劾飞,大率谓:“今春金人攻淮西,飞略至舒、蕲而不进,比张俊按兵淮上,又欲弃山阳而不守。
”又谕张俊令诱王贵、王俊诬告张宪谋还飞兵。
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
”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
改命万俟禼。
禼诬:飞与宪书,令虚申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令措置使飞还军;且言其书已焚。
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
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初,飞在狱,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时金人所畏服者惟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绍兴末,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号忠烈。
淳熙六年,谥武穆。
《韩非子·六反第四十六》白话译文
《韩非子·六反第四十六》白话译文害怕死亡,逃避危难,本是投降败逃的人,世俗却称誉他们是珍惜生命的雅士。
学做神仙,设立方术,本是违反法治的人,世俗却称誉他们是大有学问的文士。
游手好闲,给养丰厚,本是社会的寄生虫;世俗却称誉他们是有能耐的人。
歪理诡辩,玩弄智巧,本是虚伪巧诈的人,世俗却称誉他们是辩士智士。
行侠舞剑,喜斗好杀,本是凶暴而冒险的人,世俗却称誉他们是刚强威武的勇士。
包庇大盗,隐藏坏人,本是该判死刑的人,世俗却称誉他们是仗义舍身的名士。
这六种人,是社会舆论所赞美的。
奔赴国难,献身君主,本是舍生取义的人,世俗却贬斥他们是失多得少的人。
见闻很少,服从命令,本是保全法令的人,世俗却贬斥他们是浅薄愚昧的人。
尽心耕作,自食其力,本是创造财富的人,世俗却贬斥他们是没有才能的人。
品德优异,单纯朴实,本是正派善良的人,世俗却贬斥他们是蠢笨呆板的人。
重视命令,谨慎办事,本是尊重君主的人,世俗却贬斥他们是胆小伯事的人。
打击贼人,止住奸人,本是提醒君主的人,世俗却贬斥他们是奉承讨好的人。
这六种人,是社会舆论所诋毁的。
奸诈虚伪而无益于国家的六种人,社会上是那样地赞美他们;努力耕战而有益于国家的六种人,社会上却这样地诋毁他们:这就叫做六反。
平民从私利出发称赞前六种人,当代的君主听到虚名而尊重这些人,而得到尊重的,一定会得到好处。
百姓从私害出发话毁后六种人,当代的君主受世俗蒙蔽而鄙视他们,而受到鄙视的,一定会受到迫害。
结果声誉和赏赐归于私下干坏事、应当判罪的人,而诋毁和迫害却给了为国家做好事、应当奖赏的人。
这样还想求得国家的富强,是不可能的事。
古代有句谚语说:“执政好比洗头一样,即使会有一些头发掉落,仍是必须洗头的。
”看重掉头发的损耗而忘记促使头发生长的好处,是不懂得权衡利弊的人。
针刺痈疮是痛的,吃药是苦的;因为苦痛的缘故就不刺痈和吃药,就救不了命,治不了病。
现在君臣相交,没有父子间的恩泽,却想用施行仁义去控制臣下,那么君臣之间的交往必定会出现裂痕。
辛弃疾美芹十论原文
辛弃疾"美芹十论"原文辛弃疾〔1140-1207〕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战守之。
"美芹十论"中的"芹〞指芹菜。
"列子·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
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
说起"美芹〞,人们还会想到"黍离〞。
黍即小米。
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
"美芹十论"总序臣闻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于;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缺乏。
虏人凭陵中夏,臣子思酬国耻,普天率土,此心未尝一日忘。
臣之家世,受廛,代膺阃寄荷国厚恩。
大父臣赞,以族众拙于脱身,被污虏官,留京师,历宿毫,涉沂海,非其志也。
每退食,辄引臣辈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
常令臣两随计利抵燕山,谛观形势,谋未及遂,大父臣赞下世。
粤辛巳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蜂起,臣常鸠众二千,逮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夏,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
不幸变生肘腋,事乃大谬。
负抱愚忠,填郁肠肺。
官闲心定,窃伏思念:今日之事,朝廷一于持重以为成谋,虏人利于尝试以为得计,故和战之权常出于敌,而我特从而应之。
是以燕山之和未几而京城之围急,城下之盟方成而两宫之狩远。
桧之和反以滋逆亮之狂。
彼利则战,倦则和,诡谲狙诈,我实何有。
惟是浚符离之师粗有生气,虽胜不虑败,事非十全,然计其所丧,方诸既和之后,投闲蹂躏,由未假设是之酷。
而不识兵者,徒见胜不可保之为害,而不悟夫和而不可恃为膏肓之大病,亟遂齚舌以为深戒。
臣窃谓恢复自有定谋,非符离小胜负之可惩,而朝廷公卿过虑、不言兵之可惜也。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代表人物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治国的方略不同,诱发的思想文化冲突。
下面是有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欢迎参阅。
百家争鸣代表人物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份守已,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
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
其主要内容如下:伦理观∶仁是伦理道德的总纲。
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
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和恕。
忠是尽自己的本份;恕是推己及人。
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回复西周时期的德治。
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尽本份,以达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谐局面,这就是正名思想。
教育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不应分贵贱贤愚。
他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
他又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宇宙观∶对鬼神之说抱著存而不论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其后孟子以“性善说”论述仁,“人之异於禽兽者,几希。
”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加以发扬,便可成为仁、义、礼、智的德行。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与禽兽无异,“饥而欲饱,寒而欲暖”,若顺从人的本性而行,必会引起纷争。
他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人的本性,为善去恶。
荀子强调通过“礼治”维持社会秩序,使社会各阶层人士安守本份,社会便能安定。
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被历代统治者及学术界所尊崇,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
代表人物: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代表作:《论语》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孔子,名丘,字仲尼。
匹夫之勇成语故事
匹夫之勇成语故事匹夫之勇成语故事1【成语】:匹夫之勇【拼音】:[pǐ fū zhī yǒng]【解释】: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举例造句】:你说尽一孤忠,上有寡母,下有娇妻,倚托何人?不可使匹夫之勇,懊悔无及。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三回?【成语故事】: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在吴国囚禁三年,受尽了耻辱:回国后,他决心自励图强,立志复国。
十年过去了,越国国富民强,兵马强壮,将士们又一次向勾践来请战:“君王,越国的四方民众,敬爱您就象敬爱自己的父母一样。
现在,儿子要替父母报仇,臣子要替君主报仇。
请您再下命令,与吴国决一死战。
”勾践答应了将士们的请战要求,把军土们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表示决心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不为士兵少而忧愁,只是忧愁士兵们缺乏自强的精神。
我不希望你们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敢,而希望你们步调一致,同进同退。
前进的时候要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的时候要想到会受到处罚。
这样,就会得到应有的赏赐。
进不听令,退不知耻,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到了出征的时候,越国的人都互相勉励。
大家都说,这样的国君,谁能不为他效死呢?由于全体将士斗志十分高涨,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灭掉了吴国。
匹夫之勇成语故事2【出处】《史记》。
韩信从小就胸怀大志,喜读兵书,希望将来有所作为。
他早先投奔项梁,后来又跟从项羽,都没有得到重用。
于是,他又投奔刘邦,开始未被重用,只当上了个管理粮草的官。
他不甘于这样的处境,就逃走了。
萧何了解韩信的才能,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即骑上快马,把他追了回来。
刘邦按照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并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拜将仪式。
仪式结束后,刘邦就向韩信请教同项羽争夺天下的办法,韩信直截了当地问刘邦:“您认为自己在勇、仁、强各方面,比项羽如何?”刘邦沉默不语,半晌才答道:“我不如他。
”韩信说:“不错,我也觉得您不如他。
不过,我跟他这么多年,早就知道这个人。
问学|陈仲子:於陵子
问学|陈仲子:於陵子陈仲子,本名陈定,字子终,世称於陵子、於陵仲子等。
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田齐威王、宣王、湣王、襄王时代。
大致与孟子为同时代人。
战国时期齐国著名思想家,廉士、隐士。
其祖先为陈国公族。
其先祖陈公子完为避国乱逃到齐国,改姓田氏,所以陈仲子又叫田仲子。
陈仲子的父亲很早去世,其兄继承世卿世禄,齐国盖邑有其封地。
陈仲子见其兄食禄万钟,以为不义。
坚辞不受齐国大夫之聘,避兄离母,迁居於陵(今邹平临池镇古城村)。
辟纑织履,自食其力,以示“不入污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
后楚王闻其贤,派人持金百镒欲聘为相。
于是又携妻逃去,隐居齐国西部(今邹平南部)长白山中,终日为人灌园,过着清贫的生活。
晋陶渊明《扇上画赞》诗曰:“至矣於陵,养气浩然。
蔑彼结驷,甘此灌园。
”嘉庆《长山县志·人物·隐逸》:“陈仲子,字子终,齐世家也。
隐居於陵,辟纑织履。
楚王闻其贤,遣使持金百镒,聘以为相。
入谓妻曰: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丈于前,意可乎?妻曰:夫子左琴右书,乐在其中,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
奈何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
遂相与逃去为人灌园。
(据《风俗通·高士传》”陈仲子学识渊博,品德高尚。
对人欲横流的浊世深恶痛绝,他提醒人们不要为世俗所迷惑,反对骄奢淫逸,提倡从自身廉洁做起,矫正世风,纯洁社会。
他的主张影响很大,据说齐王曾派人请他到稷下学宫讲学。
他的学说自成一家之言,被称为“於陵学派”。
陈仲子的思想、事迹主要保存于《於陵子》一书中。
所著《於陵子》十二篇,开创了中国廉文化的先河。
今存《於陵子》一卷,凡十二篇:一曰畏人,二曰贫居,三曰辞禄,四曰遗盖,五曰人问,六曰先人,七曰辨穷,八曰大盗,九曰梦葵,十曰巷之人,十一曰未信,十二曰灌园。
《於陵子》用记述陈仲子言行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绝然不同于常人的陈仲子。
《畏人》说陈仲子害怕见人,是为了追求一个纯洁、本色的真我。
苏轼全集10(卷43---46)
苏轼全集10(卷43---46)卷四十三◎论十一首【孟轲论】昔者仲尼自卫反鲁,纲罗三代之旧闻,盖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终年不能究其说。
夫子谓子贡曰:“赐·尔以吾为多学而识之者欤?非也,予一贯之。
”天下苦其难而莫之能用也,不知夫子之有以贯之也。
是故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法度礼乐刑政,与当世之贤人君子百氏之收,百工之技艺,九州之内,四海之外,九夷八蛮之事,荒忽诞谩而不可考者,杂然皆列乎胸中,而有卓然不可乱者,此固有以一之也。
是以博学而不乱,深思而不惑,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盖尝求之于六经,至于《诗》与《春秋》之际,而后知圣人之首,始终本末,各有条理。
夫正化之本,始于天下之易行。
天下固知有父子正化之本,始于天下之易行。
天下固知有父子也,父子不相贼,而足以为孝矣。
天下固知有父子也,父子不相贼,而足以为孝矣。
天下固知有兄弟也,史弟不相夺,而足以为悌矣。
孝悌足而王道备,此固非有深远而难见,勤苦而难行者也。
故《诗》之为教也,使人歌舞佚乐,无所不至,要在于不失正焉而已矣。
虽然,圣人固有所甚畏也。
一失容者,礼之所由废也。
一失言者,义之所由亡也。
君臣之相攘,上下之相残,天下大乱,未尝不始于此道。
是故《春秋》力争于毫厘之间,而深明乎疑似之际,截然其有所必不可为也。
不观于《诗》,无以见王道之易。
不观于《春秋》,无以知王政之难。
自孔子没,诸子各以所闻著书,而皆不得其源流,故其言无有统要,若孟子,可谓深于《诗》而长于《春秋》者矣。
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
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计。
至宽而不可犯,至密而不可察,此其中必有所守,而后世或未之见也。
且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
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饣舌之也。
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饣舌之也。
是皆穿窬之类也。
”唯其不为穿窬也,而义至于不可胜用。
唯其未可以言而言、可以言而不言也,而其罪遂至于穿窬。
57盐铁论(全译)
57《盐铁论》作者:桓宽(西汉后期散文家)卷第一本议第一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
问民间所疾苦。
【译文】始元六年,汉昭帝发出诏书,让丞相、御史大夫和各地推选的贤良、文学讨论,询问民间的疾苦。
文学对曰:‚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
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
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
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夫文繁则质衰,末盛则质亏。
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
民悫则财用足,民侈则饥寒生。
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译文】【译】文学回答说:我们听说治理人民的方法,应该防止产生放纵享乐的根源,发扬人们固有的道德因素,抑制工商之利而宣扬仁义,不要引导他们追求财利,这样,古代帝王的教化才能复兴,当今的风俗才能改变。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与民争利。
破坏了忠厚的本质,形成了贪婪卑劣的风气。
因此,老百姓务农的少了,热衷于工商业的多了。
外表太华丽,就使本质衰败;工商业兴盛,就会使农业衰落。
工商业发展,老百姓就奢侈,农业发展,老百姓就诚朴。
老百姓诚朴,财用就富足,老百姓奢侈,饥寒就产生。
希望废除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以便促进农业,限制工商业,有利于发展农业,这才妥当。
大夫曰:‚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
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
饬烽燧,屯戍以备之。
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舔酒榷,臵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
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罢之,不便也。
‛【译文】【译】大夫说:匈奴背叛不服,屡次侵扰边境。
防备它,就会使中原士兵很劳苦;不防备,他们又进犯不止。
先帝怜悯边境人民长期遭受祸害,苦于被匈奴虏掠,所以在边境建造城堡要塞,修整烽火台,屯田驻军来防御敌人。
《荀子》原文、译文及解析(一)
《荀子》原文、译文及解析(一)《荀子》原文、译文及解析(一)【导读】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荀子以儒学为本,对诸子百家之说进行了激烈批评,其论虽不无偏颇,但足可称为先秦时期继孔子、盂子之后最有成就的儒学大师,是先秦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因学问博大,'最为老师',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史记》的《孟子、荀卿列传》说他五十岁来到齐国,当时齐国稷下是很大的学术中心,他可能是稷下最后一位大思想家。
约公元前264年,应秦昭王聘,西游入秦,称秦国'百姓朴'、'百吏肃然'而近'治之至也'。
后曾返回赵国,与临武君义兵于赵孝成王前,以为'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荀子·议兵》)。
后来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为兰陵(今山东苍水县兰陵镇)令,晚年从事教学和著述。
《荀子》一书有三十二篇,其中很多是内容详细而逻辑严密的论文,可能是荀子亲笔所写的。
儒家之中,荀子思想,是孟子思想的对立面。
有人说孟子代表儒家的左翼,荀子代表儒家的右翼。
这个说法,尽管很有道理,但是概括得过分简单化了。
孟子有左也有右:左就左在强调个人自由;右就右在重视超道德的价值,因而接近宗教。
荀子有右也有左:右就右在强调社会控制;左就左在发挥了自然主义,因而直接反对任何宗教观念。
●人的地位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恶学说。
这与孟子的性善学说直接相反。
表面上看,似乎荀子低估了人,可是实际上恰好相反。
荀子的哲学可以说是教养的哲学。
他的总论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
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
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在宇宙中与天地有同等的重要性。
近代历史人物关于林则徐的论文
近代历史⼈物关于林则徐的论⽂ 林则徐,出⽣在儒学世家,接受⽗母启蒙教育的⼠⼤夫,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
下⾯是店铺给⼤家推荐的近代历史⼈物关于林则徐的论⽂,希望能对⼤家有所帮助!. 近代历史⼈物关于林则徐的论⽂篇⼀:《浅析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 【摘要】中华民族的⼀个基本特点是强烈的群体意识,⽽在封建专制的历史时期,这种群体意识突出表现为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在国家危亡时刻则表现的更为明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已成为每个⼈的道德要求。
林则徐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其⾝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尤为突出。
本⽂从四个⽅⾯对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进⾏浅析,以期能使这位时代伟⼈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加系统更加透彻的呈现在⼤家⾯前。
【关键词】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国家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林则徐是⼀位得到过很多赞誉的英雄⼈物。
清朝皇帝为表彰其维护朝廷长远利益的⾟劳赐其谥号“⽂忠”,维新派则称颂其开学习西⽅“长技”之先河。
全国解放后,从开国领袖⽑泽东到改⾰开放后的创业者,⼜都称赞过林则徐的变⾰开拓精神,著名历史学家范⽂澜对林则徐有个最贴切的评价──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
“苟利国家⽣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已经成了激励后来者的千古绝唱。
对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进⾏浅析,可以概括出以下⼏点: ⼀、爱国与忠君并存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受忠孝伦理的影响,爱国与忠君两者被看作是⼀物的两个⽅⾯。
林则徐受时代特点的影响,还不可能超越这个传统,所以在其⾝上这种特点也表现的⼗分明显。
道光⼆⼗⼆年(1842)他赴戍边疆之际写道:“余⽣岂惜投豺虎,群策当思制⽝⽺。
⼈事如棋浑不定,君恩每饭总难忘。
” [1]不忘君恩与制伏正在蹂躏中国的“⽝⽺”就是他最关切的两件事。
这是他在⽣离死别之际的真情流露。
他⾃⼰的表⽩与历史记载都说明了其赴戍边疆与⼴东禁烟的⼀个重要原因,就是忠君思想和爱国精神的⼀个结合。
文言文阅读训练:《列子段干木评价端木叔》(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列子•段干木评价端木叔》(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
材料一:卫端木叔者,子贡之世也。
精其先赞,家累万金。
不治””,放意所好。
其生民之所欲为,人意之所欲玩者,无不为也,无不玩也。
墙屋台榭,园囿池沼,饮食车服,声乐嫔御,拟齐楚之君焉。
至其情所欲好,耳所欲听,目所欲视,口所欲尝,虽殊方偏国非齐土之所产育者无不必致之犹藩墙之物也。
及其游也,虽山川险阻,涂径修远,无不必之,犹人之行咫步也。
宾客在庭者日百住,庖厨之下不绝烟火,堂虎之上不绝声乐。
奉养之余,先散之宗族;宗族之余,次散之邑里;邑里之余,乃散之一国。
行年六十,气干将表,弃其家事,都散其库藏、珍宝、车服、妾媵。
一年之中尽焉,不为子孙留财。
及其病也,无药石之储;及其死也,无瘗埋之资Q一国之人受其施者,相与赋而葬之,反其子孙之财焉。
段干木闻之,曰:“端木叔,达人也,德过其祖矣。
其所行也,其所为也,众意所惊,而诚理所取。
卫之君子多以礼教自持,固未足以得此人之心也。
”杨子曰:“既生,则废①而任之,究其所欲,以俟于死。
将死,则废而任之,究其所之,以放于尽。
无不废,无不任,何遽迟速于其间乎?”(节选自《列子・杨朱》,有删改)材料二: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②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族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
自乱离已来,吾见名臣贤士,崎难求生,终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愤懑。
侯景之乱,王公将相,多被戮辱,妃主姬妾,略无全者。
唯吴郡太守张竦,建义不捷,为贼所害,辞色不挠;及鄱阳王世子谢夫人,登屋诟怒,见射而毙。
夫人,谢遵女也。
何贤智操行若此之难?婢妾引决若此之易?悲夫!(节选自《颜氏家训・养生》)【注】①废:搁置,此处可理解为“听任”。
②谗慝:为奸作恶。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1.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标点】孟子见梁惠王①。
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⑤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⑦。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⑧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⑨。
未有仁而遗⑩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注释】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
公元前370年继他父亲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叟:老人。
③亦:这里是“只”的意思。
④土庶人:土和庶人。
庶人即老百姓。
⑤交征:互相争夺。
征,取。
⑥弑:下杀上,卑杀尊,臣杀君叫弑。
⑦万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据刘向《战国策。
序》说,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梁)、燕、齐、楚、秦七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以及东周、西周。
至于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则是指拥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车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车百乘。
⑧苟:如果。
⑨餍(yan):满足。
遗:遗弃,抛弃。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我们的要求也是责任
☆☆班级学习简报第6 期主编:赵建行2012 年9月20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我们的要求也是责任青年学子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要怀爱国之情、树报国之志、践强国之行。
要努力学习,不要虚度年华。
《少年中国说》“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各位老师好!我们的学习已经进入到了九月底,按照上级的进度安排,要完成专家设置的作业。
到目前为止,专家为我们设置了作业,但是我们班提交作业的人数还不多。
希望老师们抽时间完成作业。
从灵魂观念产生到英雄神话传说看先民早期的价值取向►如果从时间的一维性看,我国境内人类历史有如下几个数字需要我们了解:约250万年前安徽繁昌孙村猿人就生存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上,历史经过了220万年进化,马坝人、丁村人时期标志着我们的祖先由猿人进入到了古人时代,历史又跨过了至少26万多年的进化到了山顶洞人、柳江人时期,我们的祖先进化到了新人时代。
而距今1万年时他们大都会使用新的更为复杂的打砸石器,祖先们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开始了氏族社会生活。
我们民族真正有文字以来的历史不过5千年,那已经是华夏的文明时代了。
话说到此,有几个标志性的数字:250万年前、30万年前、3万年前、1万年前和5000年前(另一种说法:直立人即猿人自250—10万年前孙村、元谋、蓝田、北京人,早期智人即古人10—4万年前丁村与马坝人,晚期智人即新人4—1万年前山顶洞、柳江人), 我们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时间的阶段性跨度越来越小,但所跨越的台阶高度却越来越大:智慧推进文明,文明加速跨越。
王子安集(文)【唐·王勃】
王子安集(文)【唐·王勃】△《王子安集》·十六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唐王勃撰。
《唐书·文苑传》称其文集三十卷。
而《杨炯集序》则谓分为二十卷,具诸篇目。
洪迈《容斋随笔》亦称今存者二十卷,盖犹旧本。
明以来其集已佚,原目遂不可考。
世所传《初唐十二家集》,仅载勃诗赋二卷,阙略殊甚。
故皇甫氵方作《杨炯集序》,称王诗赋之馀,未睹他制。
此本乃明崇祯中闽人张燮搜辑《文苑英华》诸书,编为一十六卷。
虽非唐、宋之旧,而以视别本,则较为完善矣。
勃文为四杰之冠,儒者颇病其浮艳。
案段成式《酉阳杂俎》曰:“张燕公尝读勃《夫子学堂碑颂》‘帝车南指,遁七曜於中阶。
华盖西临,高五於太甲’四句,悉不解。
访之一公。
(案一公谓僧一行也。
)一公言:‘北斗建午,七曜在南方,有是之祥,无位圣人当出。
’”“华盖”以下卒不可悉。
洪迈《容斋随笔》亦曰:“王勃等四子之文,皆精切有本原。
其用骈俪作记序碑碣,盖一时体格如此,而後来颇议之。
杜诗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正谓此耳。
‘身名俱灭’以责轻薄子,‘江河万古’指四子也。
”韩公《滕王阁记》云:“江南多游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及得三王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词。
”注谓王勃作《游阁序》。
又云中丞命为记,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则韩之所以推勃,亦为不浅矣。
夫一行、段成式博洽冠绝古今,杜甫、韩愈诗文亦冠绝古今,而其推勃如是。
枵腹白战之徒,掇拾语录之糟粕,乃沾沾焉而动其喙,殆所谓蚍蜉撼树者欤。
今录勃集并录成式及迈之所记,庶耳食者无轻诋焉。
卷四表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臣某言:臣闻奉忠履义,帝业所资;昭德报功,王风是切。
臣亡父故臣使持节都督丰州诸军事、丰州刺史、上柱国、南康郡王士达,往因隋季,预奉皇初。
于时九洛未清,双崤尚梗,江淮海岳,王公数十。
亡父身羁伪郑,宠极戎庭。
扫千载之风云,拥三河之士马。
情思奉顺,义不图生,绵越寇场,密归诚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人从俱乐部回来,向朋友吹嘘说: “我今天把象棋世界冠军和网球世界冠军杀
得落花流水。” 朋友很惊讶,忙问他是怎样做到这一点
的。 他说“: 这很简单呀。我打网球赢了象棋
世界冠军,下象棋赢了网球世界冠军。”
50 2019 年第 5 期 老年人
漫画摘登
能
是
你有
在时
本候
质花
上那
就么
出多
错工
了夫
做
不
︵好
摘 自 凤 凰
一 件 事
网 ︶
可
, 。
们
也
逐我
渐们
失剥
去夺
自了
己大
思猩
考猩
的吃
能香
力蕉
的
︵权
摘 自
利
凤其
凰实
网 ︶
我
, 。
快活林
再猜
某日,男在公园里向女求婚。 男: “亲爱的,你能嫁给我吗?” 女: “你猜呢?” 男: “能。” 女: “你再猜。”
编辑 / 刘伟辉 文 坚
休闲广场
开心乐园
棋 局 匹夫逞志 (红先胜)
这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走法简单、妙趣横生
的排局,五个回合红兵剜心获胜。
着法下期刊出。
(山棋 供稿)
将士
马
士兵兵
象
炮象
炮
楚河
汉界
卒卒 帅士
上期《红方巧胜》着法
兵七平六,将 4 平 5; 兵六平五,将 5 平 6; 马六进四,炮 9 平 6; 马四进二,炮 6 平 7; 炮四平五,卒 6 平 7; 炮五平八,卒 7 平 6; 炮八退五,卒 5 平 6; 炮八平七,前卒 6 平 7; 炮七平三,去卒胜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