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钢的热处理 第1节
钢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技术
• M体转变特点:
• ①无扩散型转变 • ②降温形成:连续冷却完成 • ③瞬时性 • ④转变的不完全性
Fe-1.8CF,e-1冷.8至C,-10冷0℃至-60℃
M形成时体积↑,造成很大 内应力。
• 冷处理:P42
1)无扩散 Fe 和 C 原子都不进展扩散,M是C过饱 和的体心立方的F体,固溶强化显著。
↓ • 总结:A体晶粒越粗大,那么晶界越少,
形核几率越小,那么A体越稳定,C曲线 右移。淬透性越好
• 三、钢的淬透性
• 〔三〕淬透性的测 定
四、钢的回火〔P127〕
1.概念(Conception)
将淬火后的钢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 保温后冷却下来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2.目的(purpose) 〔1〕稳定工件组织、性能和尺寸 〔2〕减小或消除剩余应力,防止工件的 变形和开裂 〔3〕降低工件的强度、硬度,提高其塑 性和韧性,以满足不同工件的性能要求
C %↑→ M 硬度↑, 片状M 硬度高,塑韧性差。板条M 强度高,塑韧性较好
二、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共
析
碳
钢
连
续
冷
却
水淬
无
M+AR
B
体
转变终止线
P 退火
T
S 正火
T+ 油淬 M
亚共析钢连续冷却转变 过共析钢连续冷却转变
炉冷→ F + P 空冷→ F(少量) + S 油冷→ T + M+AR 水冷→ M +AR
(三〕淬透性的测定
〔一〕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的概念
• 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能够获得M体的能力,它是 钢材本身固有的属性,主要取决于M体的临界冷 却速度
钢的热处理(车间培训)
◆ 奥氏体晶粒细小,则其转变产物的晶粒也较细小,其性能也较好;反之,转 变产物的晶粒则粗大,其性能则较差。
◆ 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时,刚形成的奥氏体晶粒都很细小。如果继续升温或 延长保温时间,便会引起奥氏体晶粒长大。
◆ 生产中常采用以下措施来控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1 2)选用含有合金元素的钢——大多数合金元素,如Cr、W、Mo、V、Ti、Nb、
等,在钢材中均可以形成难溶于奥氏体的碳化物,分布在晶粒边界上,阻碍奥氏 体晶粒长大。
3) 合理选择钢却到临界
点以下的某一温度区间内等温保持 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相变。
➢ 采用不同的冷却方法,冷却速度不同,奥氏体在不通过冷度下转变后的组织 和性能不同。
第四节 退火和正火
退火与正火是钢材常用的两种基本热处理工艺方法,主要用来热处理钢制毛坯 件,为以后切削加工和最终热处理做组织准备,因此,退火与正火通常又称为预 备热处理。对一般铸件、焊件以及性能要求不高的工件来讲,退火和正火也可作
一、退火
◇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 目的是消除钢材内应力;降低钢材硬度,提高钢材塑性;细化钢材组织,均 匀钢材成分,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 根据钢材化学成分和退火目的不同,退火通常分为:完全退火、球化退火、 去应力退火、扩散退火和再结晶退火等。
二、回火方法及其应用
1. • 低温回火温度范围是在250℃以下。 • 经低温回火后组织为回火马氏体(M′)。 • 低温回火后硬度一般为58~62HRC。 • 主要用于高碳钢、合金工具钢制造的刃具、量具、冷作模具、滚动轴承及渗 碳件、表面淬火件等。 2.中温回火 • 中温回火温度范围是在250℃~450℃。 • 淬火钢经中温回火后组织为回火托氏体(T ′)。 • 中温回火后硬度一般为35~50HRC。 • 主要用于处理弹性元件,如各种卷簧、板簧、弹簧钢丝等。
钢的热处理
热处理是指金属在固态下经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和结
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过程。
保温 温度 临界温度 冷 加 热 却 时间
热处理工艺曲线示意图
钢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二、热处理的基本要素和作用
热处理的三大要素
①加热( Heating) 目的是获得均匀细小的奥氏体组织。
种类: 扩散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
第二类退火:
目的和作用: 以改变组织和性能为目的,获得以珠光体为主的组织,并使钢中的珠光体、 铁素体和碳化物等组织形态及分布达到要求。 种类: 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
钢的热处理-钢的退火与正火
完全退火(Complete Annealing)
热处理的作用
改善钢(工件)的力学性能或工艺性能,充分发挥钢的性能潜力, 提高工件
质量,延长工件寿命。
重要结论:
材料是否能够通过热处理而改善其性能,关键条件是材料在加热和冷却过程 中是否发生组织和结构的变化。
钢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三、热处理的类型
1.按加热、冷却方式及钢的组织、性能不同分类
时间 / s
马氏体转变时产生的组织应力。
温度 / C
Ms
理想淬火介质的冷却曲线
钢的热处理-钢的淬火与回火
常用淬火介质:
①水 特点:经济,冷却能力较强,但在Ms点附近冷速过快。 适用范围:碳钢。 盐水:盐或碱的水溶液,高温冷却能力比水强,适用于碳钢。 ②油
特点:低温区(Ms点附近)冷速缓慢,可有效降低变形和开裂倾向,
两个方面的问题:
冷却速度大,容易获得马氏体。 冷却速度大,内应力大,工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大。
钢的热处理及表面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及表面热处理热处理1.定义:指在固态下将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并以适当速度冷却,以获得所需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工艺方法。
2.热处理的工艺过程。
包括三个阶段:加热、保温和冷却,如图所示。
加热:热处理的第一道工序。
不同的材料,其加热工艺和加热温度都不同。
保温:目的是确保工件充分燃烧,防止脱碳、氧化等。
保温时间和介质的选择与工件的尺寸和材料直接相关。
一般按每分钟1~2mm计算;工件越大,材料的导热性越差,保温时间越长。
冷却: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一道工序。
冷却速度不同,工件热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不同。
3.目的和作用在工业生产中,热处理的应用很广泛。
据统计,在机床制造中,约60%~70%的零件要经过热处理,在汽车、拖拉机制造中,需要热处理的零件多达70%~80%,而工模具及滚动轴承,则要100%进行热处理。
总之,凡重要的零件都必须进行适当的热处理才能使用。
目的:第一,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二是提高材料的工艺性能,保证后续加工的顺利进行。
它们的共同点是,它们只改变内部组织结构,而不改变表面形状和大小。
4.基本类型(1)根据加热和冷却方法的不同分类,以及微观结构和性能的特点(见教材)(2)根据热处理在零件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预备热处理:是零件加工过程中的一道中间工序(也称为中间热处理),其目的是改善锻、铸毛坯件组织、消除应力,为后续的机加工或进一步的热处理作准备。
最终热处理:指能够提供工件使用性能的热处理。
其目的是使通过成形过程达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件达到所需的使用性能。
根据铁碳平衡相图,共析钢加热到超过a1温度时,全部转变为奥氏体;而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到a3和acm以上获得单相奥氏体。
通常,加热过程中的实际临界温度标有字母“C”,如AC1、AC3和ACCM;冷却过程中的实际临界温度标有字母“R”,如AR1、Ar3、ARCM等。
其物理含义为:ac1: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温度;ar1:冷却时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温度;AC3:加热过程中所有共析铁素体转变为奥氏体的最终温度;Ar3:冷却过程中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的起始温度;ACCM:加热过程中所有二次渗碳体溶解为奥氏体的最终温度;ARCM:冷却过程中二次渗碳体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温度。
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6.67 0.89 14.8 0.41 0.02
表明: 相界面向α一侧推移速度比向Fe3C一侧的推移速度快14.8倍。 通常情况下,片状珠光体的α片厚度比Fe3C片厚度大7倍。 所以奥氏体等温形成时,总是α先消失,剩余Fe3C。
3)残余Fe3C溶解
未溶解,这些Fe3C称为残余Fe3C。
也是一个点阵重构和碳的扩散过程。
(1)过冷奥氏体缓慢冷却,分解的过冷度很小,得到 近于平衡的珠光体组织。 (2)冷却速度较快时,可把过冷奥氏体过冷到较低温 度,碳原子尚可扩散,铁原子不能扩散,得到贝氏体组织。 (3)更快速的冷却,奥氏体迅速过冷到不能进行扩散 分解,得到马氏体组织。
Figure 8. TTT Diagram and microstructures obtain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cooling rates
dC
A 长大
∆Cr↔k
dx
∆Cr↔α
2)奥氏体晶格改组
一般认为: ①平衡加热过热度很小时,通过Fe原子子扩散完成晶格改组。
②当加热过热度很大时,晶格改组通过Fe原子切变完成。
2)奥氏体晶核的长大速度
奥氏体晶核向铁素体和渗碳体两侧推移速度是不同的。
780℃时,
v v Fe 3C
C Fe 3C C
α→γ结束后,还有相当数量的Fe3C尚
残余Fe3C溶解
4)奥氏体均匀化
在原来Fe3C部位,C%较高,而原来α部位C% 较低,必须经过适当保温后,奥氏体中的C%才能均 匀。
A 均匀化
共析碳钢A形成过程示意图
1.奥氏体晶核的形成 2.奥氏体晶核的长大 3.残余渗碳体的溶解 4.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
钢的热处理实习报告
钢的热处理:是将固态钢材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热处理不仅可用于强化钢材,提高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而且还可以用于改善钢材的工艺性能。
其共同点是:只改变内部组织结构,不改变表面形状与尺寸。
第一节钢的热处理原理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以改善钢的性能,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钢的机械性能,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
热处理工艺不但可以强化金属材料、充分挖掘材料性能潜力、降低结构重量、节省和能源,而且能够提高机械产品质量、大幅度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
热处理工艺分类:(根据热处理的目的、要求和工艺方法的不同分类如下)1、整体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调质;2、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等;3、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
热处理的三阶段:加热、保温、冷却一、钢在加热时的转变加热的目的:使钢奥氏体化(一)奥氏体(A)的形成奥氏体晶核的形成以共析钢为例A1点则W c =0.0218%(体心立方晶格F)W c =6.69%(复杂斜方渗碳体)当T 上升到A c1 后W c =0.77%(面心立方的A)由此可见转变过程中必须经过C和Fe原子的扩散,必须进行铁原子的晶格改组,即发生相变,A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上形成。
有两个有利条件①此相界面上成分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②原子排列不规则,空位和位错密度高。
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示意图a) 形核b) 长大c) 剩余渗碳体溶解d) 奥氏体均匀化(二)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奥氏体大小用奥氏体晶粒度来表示。
分为00,0,1,2…10等十二个等级,其中常用的1~10级,4级以下为粗晶粒,5-8级为细晶粒,8级以上为超细晶粒。
影响A晶粒粗大因素1、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愈长,奥氏体晶粒越粗大。
因此,合理选择加热和保温时间。
以保证获得细小均匀的奥氏体组织。
(930~950℃以下加热,晶粒长大的倾向小,便于热处理)2、A中C含量上升则晶粒长大的倾向大。
40nicrmo7热处理
40nicrmo7热处理中括号为主题,研究关于40NiCrMo7热处理的文章引言:热处理是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40NiCrMo7是一种常见的铬镍钼合金钢,具有良好的可锻性、热加工性和耐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40NiCrMo7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和淬火,以及热处理后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变化。
第一节:退火热处理40NiCrMo7的退火热处理是通过加热材料到临界温度,并在适当的时间下保持温度稳定,在空气中冷却。
这一过程旨在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和改善其可加工性。
具体的退火工艺参数是:- 加热温度:800-850;- 保温时间:1-2小时;- 冷却方式:自然冷却至室温。
第二节:正火热处理40NiCrMo7的正火热处理是通过加热材料到临界温度,并在适当的时间下保持温度稳定,直至材料完全温度均匀。
然后,将材料快速冷却至室温。
这一过程旨在增加材料的硬度和韧性。
具体的正火工艺参数是:- 加热温度:850-900;- 保温时间:30分钟到1小时;- 冷却方式:水或油淬火。
第三节:淬火热处理40NiCrMo7的淬火热处理是通过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并在适当的时间下保持温度稳定,然后迅速将材料从高温状态冷却至低温状态。
淬火可以使材料的组织结构发生相变,同时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具体的淬火工艺参数是:- 加热温度:850-900;- 保温时间:30分钟到1小时;- 冷却方式:水或油淬火。
第四节:热处理后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变化经过不同热处理工艺的40NiCrMo7,其组织结构和性能将发生显著变化。
在退火状态下,材料的晶粒大小变大,同时应力得到释放,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塑性和可加工性。
在正火状态下,材料的晶粒得到更加均匀的细化,在硬度和强度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在淬火状态下,材料的晶粒被快速冷却,形成了马氏体,并显著提高了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结论: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技术,可以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过程,显著改善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钢的热处理
均匀化退火 Ac3
Ac1
完全退火 球化退火 去应力 再结晶退火 正火 退火
时间
正火的应用
① 作为低、中碳结构钢 的预备热处理,可获 得合适硬度,改善切 削加工性能,为淬火 作组织准备
温 度
② 消除过共析钢中的网 状二次渗碳体,为球 化退火作组织准备
③ 作为普通结构零件的 最终热处理
均匀化退火 Ac3
三.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1. 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 过冷奥氏体:处于临界点A1以下的奥氏体
不稳定组织
随过冷度不同,过冷奥氏体将发生三种类型转变
珠光体转变 过冷奥氏体 贝氏体转变 马氏体转变
2.过冷奥氏体转变图
等温冷却 冷却 连续冷却 将钢迅速冷却至临界点A1以下的某 一温度,使奥氏体在该温度下转变 将钢以某种速度不停顿地冷却,使 奥氏体在连续降温过程中转变
新平科培训
钢的热处理
学习内容
热处理的原理
钢 的 热 处 理
钢的加热和冷却
钢的热处理
第一节 概
一。热处理的目的
述
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改善 其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充分挖掘钢材的潜力,延长零 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质量,节约材料和能源。
二。热处理的原理
钢中组织转变的规律是热处理的理论基础,称为 “热处理原理” 。
固溶体 合金的构造 化合物
间隙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
金属化合物
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
机械混合物
固溶体是在固态下,以一种 金属元素的晶格为溶剂,其 他元素的原子为溶质,在一 定条件下,溶质原子溶入溶 剂晶格中,构成的均匀固体。 分为间隙固溶体和臵换固溶 体。譬如铁素体
化合物:是构成合金 的元素相互化合而生 成的新物质。譬如渗 碳体
精选钢的热处理工艺课程
保温时间: 与钢种和偏析程度有关,一般为(30~60)min/25mm,或(1.5~2.5)min/mm 按装炉量Q计算: τ=8.5+Q/4(小时) Q—装炉量(吨) 一般为10~15h
(4)、问题: 一般扩散退火加热温度高,时间长,晶粒会粗大(不能作为淬火的预备组织),扩散退火之后要进行一次完全退火或正火来进行细化晶粒,消除过热缺陷。高温扩散退火周期长、能耗大、氧化脱碳严重、成本高 故:尺寸不大的铸件或碳钢铸件,有时可采用完全退火来代替(偏析轻)。
3、适用钢种:碳钢,低、中合金钢; 4、工艺参数: 加热温度:Ac3(或ACcm)+30~50℃ 一些合金钢,Ac3+100~150℃(20CrMnTi); 原则:晶粒不粗化的前提; 加热时间:工件烧透,采用经验公式即可, 考虑成分、原始组织、装炉量和加热设备。 冷却:空冷、风冷、
3、 淬火冷却介质
1.理想淬火冷却介质
650℃以上应缓冷,以降低淬火的热应力;650~400℃应快冷,以通过过冷奥氏体最不稳定区;400℃以下缓冷,以减小马氏体转变时产生的组织应力;
(2)淬火应力 ①热应力:工件加热或冷却时由于内外温差导致热胀冷缩不一致而产生的内应力。 将工件加热到Ac1以下保温后快速冷却,其表面和心部温度及热应力。 影响因素---冷速↑、加热温度↑、截面尺寸↑、导热系数↑、线膨胀系数↑,热应力↑ 。
图2-3
(2)组织应力 工件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内外温差造成组织转变不同时,引起内外比容的不同变化,而产生的内应力。 奥氏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比容逐渐增大,体积膨胀。 与热应力正好相反。表面:拉→压影响因素:化学成分、冶金质量、钢件结构尺寸、导热性以及在马氏体温度范围的冷速和钢的淬透性等。
5、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 定义:将钢锭、铸件或锻坯加热到稍低于固相线的温度,长时间保温,然后缓冷以消除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的热处理工艺。(1)目的:消除有害气体的危害,如氢致白点;使合金元素扩散均匀,改善或消除铸锭中的枝晶偏析及区域偏析,轧锻材中的带状组织;消除轴承钢中的液析碳化物,均匀成分,均匀组织(2)适用钢种:一些优质中、高合金钢或偏析严重的合金钢铸件及铸锭(3)工艺参数: 加热温度:Ac3(Accm)+150~300℃ 碳钢 1100 ~1200 ℃; 合金钢 1200 ~1300 ℃。
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金属材料进行热处理是改善和提高零件性能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零件的制造过程中,热处理是不可缺少的。
一、常用的金属材料——钢与铸铁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及其合金(即在一种金属中加入其它元素所形成的金属材料)。
工业上又把金属材料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黑色金属,它包括铁、锰、铬及其合金,其中以铁基合金(即钢和铸铁)应用最广;另一类为有色金属,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
在工业上使用的金属材料中,以钢和铸铁使用最多。
钢和铸铁(总称为钢铁材料)是以铁为主,加入碳等其它合金元素所组成的,故称为铁碳合金材料。
一般把含碳量小于2%的铁碳合金称为钢;大于2%的铁碳合金称为铸铁。
一、钢的分类、编号及性能特点:根据成分不同钢可分为碳素钢(简称碳钢)和合金钢两类。
(1)碳素钢碳素钢中以铁和碳为主要元素,但常含有Mn、Si、S、P等杂质元素,其中S、P对钢的性能危害很大。
因此根据硫、磷含量多少,把钢分为:普通质量钢(S≤00.0%,P≤0.005%)、优质钢(S≤0.03%,P≤0.035%)、高级优质钢(S≤0.02%,P≤0.003%)等。
碳钢的性能主要绝定于含碳量的高低,随着含碳量的增多,碳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降低。
根据含碳量的多少,碳钢分为低碳钢(C≤0.25%)、中碳钢(C=0.3~0.6%)和高碳钢(C>0.6%)。
所以低碳钢的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常用于受力较小的冲压件(如皮带轮罩壳、垫圈、自行车的挡泥板等)、焊接件等;高碳钢的强度高,塑性低,常用于制造受力较大的弹簧等零件;中碳钢既有一定强度,也有一定塑性,常用于制备受力较大、较复杂的轴类零件等。
工业上根据用途不同,将碳素钢分为碳素结构钢和碳素工具钢。
(a)碳素结构钢该类钢主要用于各种结构件。
根据钢的质量不同(即S、P含量)分为碳素结构钢和优质碳素结构钢。
碳素结构钢是属于普通质量钢,其牌号表示方法为Q+三位数字。
Q为“屈”字的汉语拼音子首,后面三位数为表示该钢的屈服点(MPa)数值,如常用的Q235,表示屈服点为235MPa的普通质量钢。
热处理讲稿-钢的常规热处理
3. 回火工艺选择和计算
a. 回火温度选择原则 在生产中按照回火硬度来选择回火温度,各种钢的
回火温度与硬度的关系曲线可从手册中查到,淬火温 度高的、工件尺寸小的,通常采用回火温度范围的上 限温度,反之则选下限温度。
b. 回火时间的选择原则 保证工件透烧和组织转变充分,内应力得到消除。
回火时间th可用下式定量计算: 回火温度保持时间 th =
﹣11Cr+ 100V + 60Mo + 60W + 60Si + 700P+3 (硫效应)
Ms (℃) =
39﹣423C﹣30.4Mn﹣17.7Ni﹣12.1Cr﹣7.5Mo﹣3 .7W
五、 回火工艺
定义 回火是将淬硬后的工件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
一段时间后,再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级淬火 e 贝氏体等温淬
火
4. 马氏体分级淬火
a . 图中c、d曲线。工件在盐浴或碱浴的分级温 度(接近Ms点)中保持一定时间,再出炉空冷。
b. 由于在靠近Ms点温度停留,使工件截面均匀 冷却后再空冷,使相变应力和热应力大大降低,有 效地减少变形和开裂的倾向。
5. 贝氏体等温淬火 a. 在260-400℃等温,获得下贝氏体组织的淬火,
二、退火工艺
定义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缓慢冷却的热处理
工艺。 类型
完全退火— 亚共析钢铸、轧、锻和焊接件, Ac3+30~70℃ 球化退火— 适应共析和过共析钢 ,Ac1+20~30℃ 去应力退火— 消除内应力,﹤Ac3 再结晶退火— 亦形变过程中的中间退火,再结晶温度以上150 ~200℃。 均匀化退火— 亦扩散退火,熔点以下100~200℃ ( 还有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预防白点退火等) 目的 ① 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② 减少或消除铸、锻、焊等引起的诸如偏析和晶粒粗大等组织缺陷,为尔 后的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③ 降低或消除工件的内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
钢的热处理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返 回
(四) 渗碳体的聚集长大和铁素体再结晶
细粒状渗碳体
>450℃ 聚集长大
粒状渗碳体
500~600℃ 再结晶
回火索氏体 多边形铁素体
板条状或片状铁素体
性能: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返 回
三、回火种类及应用 低温回火
中温回火
高温回火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返 回
频率范围 高频感应加热 200~300kHz 中频感应加热 工频感应加热 1~10kHz 50Hz 淬硬层深度
应 用
举 例
0.5~2mm 2~8mm
在摩擦条件下工作的零件, 如小齿轮、小轴 承受扭矩、压力载荷的零件 , 如曲轴、大齿轮、等
10~15mm 承受扭矩、压力载荷的大 型零件 ,如冷轧辊等
上一页
(三)高温回火(500~650 ℃)
组织: 回火索氏体。 性能:具有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的综合力 学性能。回火后硬度一般为200~330HBS。 应用:用于汽车、拖拉机、机床等承受较大载荷的结构 零件,如连杆、齿轮、轴类、高强度螺栓等。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返 回
650℃回火2小时 组织:回火索氏体 硬度:187HBS
特点:钢内外温度基本一致,过冷奥氏体在缓冷
条件下转变成马氏体,从而减小变形。 应用:形状中等复杂的高碳钢和尺寸较大的合金 钢工件。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返 回
4. 贝氏体等温淬火 性能:贝氏体的硬度略低于马氏体,但综合力学 性能较好。
应用:一般弹簧、螺栓、小齿轮、轴、丝锥等的
热处理。
上一页
钢的热处理
这一章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钢的热处理的一些知识。
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来改变钢的组织,从而改变钢机械性能的工艺,称为热处理。
热处理是强化金属材料,充分发挥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工艺,是改善材料加工性能的重要手段。
利用不同的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可以改变钢的组织。
钢的组织不同,其力学性能就有差异。
按照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热处理可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此外,还有通过改变钢表面的化学成分,从而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化学热处理。
●热处理的这三个阶段,可以用工艺过程曲线来表示。
第一节钢在加热时的转变一、加热温度的确定●热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加热。
●铁碳合金相图是确定加热温度的理论基础。
●钢的加热程度就是奥氏体的形成过程,这种组织转变可以称为奥氏体化。
●在奥氏体化中,原来的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渗碳体等转化为奥氏体组织。
●注意:加热时,钢的组织实际转变温度往往是高于相图中的理论相变温度;冷却时,也往往低于相图中的理论相变温度。
●在热处理工艺中,不加热时的临界点分别用AC1、AC3、ACCm表示;而冷却是的临界点分别用Ar1、Ar3、Arcm表示。
二、奥氏体化过程以共析钢为例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是一个从新结晶的过程。
由于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晶包类型不同,含碳量差别很大,转变为奥氏体必须进行晶包的改组和铁碳原子的扩散。
奥氏体化大致可分为四个过程,如图所示。
1.奥氏体形核奥氏体的晶核上首先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上形成的。
2.奥氏体长大奥氏体一旦形成,便通过原子扩散不断长大。
3. 残余渗碳体溶解由于铁素体的晶格类型和含碳量的差别都不大,因而铁素体向奥氏体的转变总是先完成。
当珠光体中的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后,仍有少量的渗碳体尚未溶解。
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这部分渗碳体不断溶入奥氏体,直至完全消失。
4.奥氏体均匀化刚形成的奥氏体晶粒中,碳浓度是不均匀的。
原先渗碳体的位置,碳浓度较高;原先属于铁素体的位置,碳浓度较低。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转变
第七章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转变§7.1 钢的热处理概述一、钢的热处理1.热处理的定义钢的热处理是指在固态下,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按照一定的方式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加工工艺。
具体的热处理工艺过程可用热处理工艺曲线表示(图7.1)。
从该曲线可以看出:热处理过程由加热、保温、冷却三阶段组成,影响热处理的因素是温度和时间。
2.热处理的原理钢能进行热处理,是由于钢在固态下具有相变。
通过固态相变,可以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改变钢的性能。
钢中固态相变的规律称为热处理原理,它是制定热处理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等工艺参数的理论基础。
热处理原理包括钢的加热转变、冷却转变和回火转变,在冷却转变中又可分为:珠光体转变、贝氏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
3.热处理的作用1)热处理通过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不仅可以改善钢的工艺性能,而且可以提高其使用性能,从而充分发挥钢材的潜力。
2)热处理还可以部分消除钢中的某些缺陷,细化晶粒,降低内应力,使组织和性能更加均匀。
4.热处理的分类1)根据加热、冷却方式的不同,热处理可分为:普通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特殊热处理。
普通热处理又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俗称四把火。
表面热处理又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特殊热处理又包括形变热处理和真空热处理。
2)根据生产流程,热处理可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
前者是指为满足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工艺性能要求进行的热处理,主要有退火和正火。
而后者是指工件加工成型后,为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进行的热处理,主要有淬火和回火。
5. 热处理的重要性热处理在冶金行业和机械制造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常用的冷、热加工工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工件的性能,而要大幅度提高工件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必须进行热处理。
例如,热轧后的合金钢钢材要进行热处理,汽车中70%——80%的零件也要进行热处理。
如果把预备热处理也包括进去,几乎所有的工件和零件都要进行热处理。
简述钢的普通热处理
钢的普通热处理方法:
1.正火: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取出在空气中
冷却。
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用于铸钢件,可以细化铸态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用于大型锻件,可作为最后热处理,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裂倾向;用于球墨铸铁,使硬度、强度、耐磨性得到提高,如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的曲轴、连杆等重要零件。
2.淬火:将钢加热至高温后快速冷却,使其硬化。
淬火的主要
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3.回火:将淬火后的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
冷却。
回火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降低硬度和脆性,以取得预期的力学性能。
4.退火:将钢加热至适当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
退
火的主要目的是调整硬度以方便切削加工,消除内应力,稳定尺寸,防止加工中变形。
退火还能细化晶粒,改善组织。
5.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等。
表面热
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6.化学热处理:包括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
化学热处理的
主要目的是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以提高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钢的热处理
对于亚共析钢 → F+P 共析钢 → P 过共析钢 → P+ Fe3CⅡ 加热目的:使钢发生同素异晶转变(得到奥氏
体A,消除铁素体F)
过热度与过冷度
对于加热:非平衡条件下的相变温度高于平衡条 件下的相变温度; 对于冷却:非平衡条件下的相变温度低于平衡条 件下的相变温度。 这个温差叫滞后度:加热转变 → 过热度 冷却转变 → 过冷度, 加热与冷却速度越大,导致过热度与过冷度越大。 此外,过热度与过冷度的增大会导致相变驱动力 的增大,从而使相变容易发生。
根据热处理的目的和工艺 方法的不同,热处理可分为 三大类: 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 淬火、回火 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化 学热处理(渗碳、渗氮等) 其他热处理:形变热处理、 超细化热处理、真空热处理、 离子轰击热处理、激光热处 理、电子束热处理等
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方法
2.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钢在室温下的组织(即奥氏体化前的组织为平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A形成)过程的转变 珠光体的转变: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与共析钢的区 别是存在先析相。其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先完成珠 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此转变过程同共析钢同。 先析相的溶解: 对于亚共析钢,平衡组织F+P,当加热到AC1以上温 度时,P→A;在AC1~AC3的升温过程中,先析的F逐 渐溶入A。即 P + F → A + F → A 对于过共析钢,平衡组织Fe3CⅡ+P,当加热到AC1以 上时,P→A;在AC1~ACCM的升温过程中,二次渗碳体 逐步溶入奥氏体中。 即P + Fe3CⅡ → A + Fe3CⅡ → A
马氏体性能:
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即母相奥氏体的含碳量) 低碳M(板条M)——强而韧 高碳M(片状M)——硬而脆 塑性和韧性: 低碳M ——塑性、韧性好 高碳M ——塑性、韧性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钢在加热/冷却时的转变
2、钢的预备热处理(退火、正火) 3、钢的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
4、钢的其他热处理
为何加热的钉子快速水冷会变硬,再重新加热又变软?
将加热后的钉子快速浸入水/油/盐水后,获得硬度不同的原因? 当切削碳钢困难时,我们将其放置较高温度一段时间再切削就容易了?
CCT 位于 C曲线 右下方;CCT中没有 A→B 转变。
(1)CCT曲线位于C曲线下方, 孕育期长,转变温度低。
Ps Ps Pz Pf
(2)共析钢的CCT曲线在多了
一条转变中止线。当连续冷却
曲线碰到K线时,P转变中止,
余下的A一直保持到Ms以下转 变为M。
(3)转变产物复杂。
以共析钢的CCT曲线
晶粒尺寸
本质粗晶粒钢
1
2
本质细晶粒钢
Ac1
930℃
温度
钢的本质晶粒度示意图
区别:
1、起始晶粒度一般很小; 2、一般需热处理的钢材采用本质细晶粒钢,通常钢材的 热处理温度低于930℃,长大倾向与脱氧有关; 3、钢的性能由实际晶粒度决定,与加热温度有关;
第三节 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的分解
转变方式有等温冷却转变和连续冷却转变两种。
成分 — ‚工艺‛ — 组织 — 性能
第一节 概 述
1、热处理:将固态金属在介质中加热、保温和冷却, 以改变钢的组织结构,获得所需要性能的一种工艺。
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加工工艺,在制造业被广泛应用。
在机床制造中约60-70%的零 件要经过热处理。
在汽车、拖拉机制造业中需
热处理的零件达70-80%。
1、 晶粒度
(1)奥氏体化刚结束时的晶粒度称起始晶粒度,此时晶粒细小均匀。 (2)特定加热条件下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称本质晶粒度,通常将 钢加热温度低于900~950℃时不易长大的称为本质细晶粒钢。
晶粒度为1-4 级的是本质粗晶粒钢,5-8 级的是本质细晶粒钢。
本质晶粒度等级图
(3)在实际加热条件下获得的奥氏体的晶粒度称实际晶粒度。
(3)过共析钢CCT曲线也无B转变区, 但比共析钢CCT曲线多一 条A→Fe3C转变开始线。由于Fe3C的析出, 奥氏体中含碳量下 降, 因而Ms 线右端升高。 (4)亚共析钢CCT 曲线有贝氏体转变区,还多A→F开始线, F
析出使A含碳量升高, 因而Ms 线右端下降。
过共析钢CCT曲线
亚共析钢CCT曲线
45钢850℃油冷组织
F+T+B上下+M+A’
45钢850℃油冷组织
F+T+B+M+A’
B
A→B
MS
A →M
Mf
M 时间
1、A1以上:奥氏体区 2、A1-Ms 间为过冷奥氏体区
(蓝色)。 3、C曲线之间的为部分转变区。 4、转变终了线以右为完全转变 区(绿色)。 温 A1 度 过 冷
奥 氏 体
转变开始线
A
A→P
转变终了线
P B
A→B
MS
5、Ms与Mf之间为马氏体转变
区(黄色)。
Mf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M
P S T
⑴ 珠光体:
形成温度为A1-650℃,片层较厚,
500倍光镜下可辨,用符号P表示
⑵ 索氏体
三维珠光体如同放在水中的包心菜
形成温度为650-600℃,片层较薄,800-1000倍光镜下可辨, 用符号S 表示。
⑶ 屈氏体
形成温度为600-550℃,片层极薄,光镜下几乎无法分辨, 用符号T 表示。
过 冷 奥 氏 体 区 产 物 区
A1
A1~550℃;高温转变区 扩散型; 珠光体(P)转变区。 550~230℃;中温转变区 半扩散型;
过冷A 转变终了线 过冷A 转变开始线 M+过冷A
400 300 M s 200 100 0 -100 0
贝氏体(B) 转变区;
Ms~ Mf; 低温转变区 非扩散型; 马氏体(M) 转变区。 M+A'
加热时:Ac1、Ac3、Accm 冷却时:Ar1、 Ar3、 Arcm
一、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共析钢:
Ac1以上
亚共析钢: Ac3以上 过共析钢: Accm以上
奥氏体化也是形核和长大的过程。 以共析钢为例:
第一步 奥氏体形核与长大
第二步 残余Fe3C溶解 第三步 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三、奥氏体晶粒在加热时的生长
A1
650℃
600℃
550℃
MS Mf
'' VK
P Vk
S
时间
炉冷 空冷
P
水冷
油冷
S
M+A’
T+M+A’
用C曲线定性说明共析钢连续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细A
均匀A
A1
650℃ 600℃ 550℃
退火 正火 (空冷) 淬火 (油冷)
(炉冷)
MS
淬火 (水冷)
P S
T+M+A’ 时间
P
Mf
M+A’
3、CCT 曲线的应用
可在恒温下进行,随温度降 550~350 40-50 半扩 低,转变越不充分,残余A 散型 越多 350~MS 50-60
马 氏 体
M板条
M片
MS~Mf
MS~Mf
主要在连续冷却过程中进行,60-65 非扩 不能完全完成转变,A‘ 65 散型
共析钢的C曲线
温度(℃)
800 700 600 500
稳定奥氏体区
有部分奥氏体未能转变而残留下来,称残余奥氏体,用A '表示。
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共析钢)
转变 类型 珠 光 体 贝 氏 体 转变 产物 P S T B上 B下 形成温 度, ℃ A1~650 650~600 600~550 转变 机制 扩 散 型 转变完全性
可在恒温下进行到底
HRC 5-20 20-30 30-40
(1) CCT曲线获得困难,C曲线容易测得。 在无CCT曲线的 情况下,可用C曲线定性说明连续冷却时的组织转变情况。 (2)根据CCT曲线制定正确的冷却规范
如:2种钢的CCT图(孕育期、冷却介质)
若1#过冷A的最短孕育期1~2S,相同尺寸的钢可能在水中不能淬硬; 若2#过冷A的最短孕育期100S,甚至在空气中就能淬硬。
细A
均匀A
A1
650℃ 600℃ 550℃
退火 正火 (空冷) 淬火 (油冷)
(炉冷)
MS
淬火 (水冷)
1 P
3
P+M+A’ 时间
P
Mf
4 M+A’
2 P
(4)图中的Vk 为CCT曲线的临界冷却速度,即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时的最 小冷却速度。 VK'' 为C曲线的临界冷却速度。
'' VK 1.5VK
齿轮、轴、模具、滚动轴承
100%需经过热处理。
总之,重要零件都需适当热
处理后才能使用。
2、热处理特点:热处理区别于其他加工工艺如:铸造、
压力加工等的特点是只通过改变工件的组织来改变
性能,而不改变其形状。
轧制
铸造
3、热处理适用范围:只适用于固态下发生相变的材
料,不发生固态相变的材料不能用热处理强化。
珠光体类型的转变也是形核和长大的过程。
渗碳体晶核首先在奥氏体晶界上形成,在长大过程中,其两侧奥氏体的含碳 量下降,促进了铁素体形核,两者相间形核并长大,形成一个珠光体团。
2、贝氏体类型转变 (半扩散)
过冷奥氏体在550℃- 230℃ (Ms)间将转变为贝氏体类型组织,B。 根据其组织形态不同,分为上贝氏体 (B上) 和下贝氏体 (B下)
0.45%C
1.2%C
aK b S
(3)马氏体的性能 — 高强度和高硬度
M性能的原因 → 过饱和碳原子与马氏体中晶体缺陷 相互作用,引起的固溶强化, 但含碳量越多,过饱 和程度越大,晶格畸变越严重,残余应力大,脆性
大。片状M 强度、硬度高,但塑韧性很差;板条M
塑韧性较好。
(4)马氏体转变的特点
时马氏体为体心立方晶格。
马氏体的 晶体结构
(2)马氏体的形态
马氏体的形态分板条和片状两类。
其形态主要取决于其含碳量。
C%小于0.2%时,组织几乎全 部是板条马氏体。
C%大于1.0%C时几乎全部是
片状马氏体。 C%在0.2~1.0%之间为板条与 片状的混合组织。
光镜下
马氏体形态与含碳量的关系
0.2%C
A转化为C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a)非扩散性:铁和碳原子都不扩散,马氏体的含碳量与奥氏体含碳量相同。
(b)长大速度快:马氏体形成速度极快,瞬间形核,瞬间长大。当一片马
氏体形成时,可能因撞击作用使已形成的马氏体产生裂纹。 (c)连续冷却中获得:只要温度达到Ms以下即发生马氏体转变。在Ms以下, 随温度下降, 转变量增加;冷却中断,转变停止。 (d) 转变不完全性:即使冷却到Mf 点,也不可能获得100%的马氏体,总
T
A1
Ms
t
(3)加热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C曲线右移
5、共析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的转变
CCT (Continuous-Cooling-Transformation)
Ps Pf Ps —— A→P 开始线 Pf —— A→P 终了线 K —— A→P 中止线 Vk ——临界冷却速度 MS —— A→ M 开始温度 Mf —— A→ M 终了温度
M 时间
二、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
1、珠光体类型转变 (扩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