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古诗鉴赏 第二章 专题三 考点突破三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合集下载

备战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3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备战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3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常常涉及的内容。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考查考生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分析其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的能力。

综观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可知,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考查形式。

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仅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

2.考查内容。

主要有:(1)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辨析,如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第14题;(2)考查辨析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3)考查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4)考查结构上的谋篇布局。

考生在备考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视整首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其次,从诗歌的结构入手,理清诗歌的思路,辨析其表现手法;最后,纵览全篇,多角度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多方面去综合分析。

预计2019年高考仍会侧重于综合考查表达技巧,因此,考生不可掉以轻心。

考向一抒情方式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菊花【明】唐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感遇【唐】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两首诗都刻画了“菊”的形象,但在表达情感时二者的作用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唐诗借景抒情,通过遥想故园菊花的开放,感知秋天的来临,从而触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菊花是情感的触发点。

李诗托物言志,以菊自喻,通过写菊的“茎疏叶且微”,虽“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辉”,正当盛时却无人采摘,来象征自己不得赏识的际遇。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越调】平湖乐王恽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①。

入手②风光莫流转,共留连。

画船一笑春风面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④,问何日是归年。

【注】①练:白色的绢。

②入手:到手。

③春风面:比喻女子姣美的面容。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三古代诗歌鉴赏第三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三古代诗歌鉴赏第三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三古代诗歌鉴赏第三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舟中二首(其一)(宋)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青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

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四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先写风涛迅疾,如万马破空而来,瞬息千里;次写风涛气概,有横压三江五湖之气概。

【参考答案】比喻和夸张。

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概夸张地势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花声 题岳阳楼(宋)张舜民木叶下君山。

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

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元丰中张舜民从高遵裕征西夏,掌隐秘文字,做诗讥议边事,于元丰五年冬十月,谪监郴州茶盐酒税,南行途经岳阳。

此词开头、结尾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任选一处试作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濛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

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内心深处的矛盾。

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爱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

【参考答案】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①开头出现的是幅萧疏的景象:秋风里,万木凋谢,树叶在君山之上纷纷飘落,洞庭湖水天一色,烟波浩渺,茫茫无际。

写出了词人失意惆怅的心情。

②结尾处作者回首远望,夕阳西下,天边一片残红。

这既有难言的愤懑,也有无限的爱恋。

(开头或结尾选答一处即可)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摸鱼儿①(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三专题讲练考点四鉴赏诗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三专题讲练考点四鉴赏诗

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等条件,有意使语 句具有双重含意,言在此而意在彼
作用 ① ②

④ ⑤
考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 精妙之处。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愁”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①·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②,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③香满路,凤箫④声动,玉壶⑤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⑥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⑦处。
【整合答案】 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四句全是写景,也全 是写情,寓情于景。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思路导引】 1.直接抒情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 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乐府诗集•鼓吹曲辞》)运用 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表达效果?
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句运用了什么 表达技巧?
答案:以动衬静。
(4)根据层级判断(词、句、联优先考虑修辞手法,片、篇则优先考虑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如是两句则要合体而看)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 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 檀板共金樽。”(林逋《山园小梅》)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角度五 双关
双关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等条件, 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含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可使诗歌的 内蕴丰厚,余味深长。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采莲子(其二)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诗中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2)“释”: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3)“析”:分析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3.掌握答题范式 点明修辞手法+结合诗歌阐释其具体运用+分析使用效果。
跟踪训练
1.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 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 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 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 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答:
解析:“怎样借景抒情”要求考生通过情景之间的相似性来分 析词人在诗歌中表达的丰富而生动的情感。考生首先要理清作 者的写景顺序和角度,如本词上片由听觉到视觉,由远及近, 考生就可以感知到作者是因声而望景,由景再生情。其次是情 景之间的相似性,如水阔云低暗示了心情的黯淡,燕子远去和 人千里又极为相似,落落的梨花又恰是孤寂无依的词人的真实 写照。
答案:借代、反问。(点明修辞)用“粉黛”代当年的歌女,这是 用特征代人。用“笙箫”代音乐,这是用乐器代音乐,使语句整 齐,内涵丰富。同时运用了反问的语气,起到了强调的作用。(阐 释运用)表达了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分析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秦中吟·歌舞 唐 白居易

高考一轮复习第二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习题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第二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习题试题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两船并行〞与“八音齐奏〞明朝永乐年间的兵部尚书陈洽,自幼聪明过人。

据说他八岁那年,一次随父亲到河边漫步,看见两船驶来,有帆的一只比摇橹的一只行驶得快,父亲即景出联: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陈洽正思索下联时,突然传来了悠扬动听的牧笛声,于是高声念道:八音齐奏,笛清莫假设箫和。

上下联各涉及哪几个历史人物?各有什么含意?答案:此联构思奇巧,巧妙地用了谐音手法,使历史名人在联语中出现。

上联:“橹速〞谐“鲁肃〞,“帆快〞谐“樊哙〞,下联:“笛清〞谐“狄青〞,“箫和〞谐“萧何〞。

1.从近年的高考来看,对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考察重点是什么?考察重点是诗歌的修辞手法技巧、表达方式技巧和表现手法技巧,构造手法技巧涉及得较少。

从近三年的高考来看,全国卷Ⅰ在2021年、2021年考察了表达方式技巧,2021年考察了表现手法技巧,其他份的高考对诗歌的修辞手法技巧、表达方式技巧和表现手法技巧涉及了很多。

2.高考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考察主要有哪几个角度?其中常考角度有:鉴赏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构造手法技巧。

3.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从哪些方面入手?(1)仔细审题,看清题干要求。

看清题目设置的鉴赏角度,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造手法中的哪一个角度。

(2)熟记常见的表达技巧术语。

将鉴赏表达技巧的常用术语熟记于心,做到表达标准。

(3)掌握常见表达技巧的特点及效果。

(4)标准根本的答题步骤。

注意结合诗句分析。

1.(202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复以下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高中语文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表达技巧

高中语文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表达技巧

8
手法
分析
事例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 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含 蓄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 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 是绿肥红瘦。”“绿”“红”运用借代修辞,以颜色 分别代指“叶”“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 茂盛和花的凋零。生动形象,新鲜而又奇特
如北宋邵雍《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 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田园风光图, 创造出淡雅优美的意境
又叫“移觉”。在描述客观事物时, 如贾岛《客死》:“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著旅人
通感
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从而化 抽象为具体,启发读者联想的修辞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 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

夸张 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 歇。”“怒发冲冠”以夸张手法,一气贯注,写出作
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对偶
对偶又叫对仗,是指用结构相同、 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 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上 看,语言简练,音节整齐匀称,节 奏感强;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 蓄,表意凝练集中,概括性强
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的:“一去紫台 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 下句写死葬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 一生不幸的遭遇
9
手法
分析
事例
反复 议 回 连 间论环续没说往出有理复现间,;同隔强一一叫调唱个连强三词续化叹语反; ,或 复抒 感句情 染子写 力,景 强中, 。如 爱 休辛上。弃层欲楼疾说,的还《为休采赋,桑新却子词道强》天说:凉“愁好。少个年秋而不!今识”识愁尽滋愁味滋,味爱,上欲层说楼还。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古诗鉴赏 第二章 专题三 考点突破二 鉴赏古诗的语言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古诗鉴赏 第二章 专题三 考点突破二 鉴赏古诗的语言

鉴赏古诗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

诗歌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

古诗词语言从语音上分析,有音乐美、节奏美;从语义上分析,具体有语境表层义和特殊的深层义,有形象、情感、精练美;从语法上分析,有语序颠倒、语句跳跃、词语错位、词性活用、成分省略等,常常造成特别的艺术效果。

语言风格更是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如热情奔放、沉郁顿挫、委婉含蓄等等。

Ⅰ欣赏“炼字”艺术一、掌握词语的艺术表现力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1.聚焦动词(2014·大纲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鉴赏全诗围绕着题目中的“寻”字,逐渐展开。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开头两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路寻来。

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

满路莓苔上的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

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

两句写景平列,用意侧重“闭门”寻人不遇。

“白云依静渚”,为远望。

白云絮絮,缭绕小渚。

“依”字有意趣。

缘溪而至其岩扉,近看则“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

如果说一路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

渚是“静”的,白云、芳草也是静静的。

门“闲”,不遇之人,来访者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闲”。

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不受丝毫纷扰。

在自然景物的观照中,悄然融入自在平静的心绪,来访不遇的怅然,似乎为这清幽、宁静的环境,带有内省参照的“禅意”所冲化,渐趋恬然。

高考语文第2部分古代诗歌鉴赏43高考命题点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高三全册语文

高考语文第2部分古代诗歌鉴赏43高考命题点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高三全册语文
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 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 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 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 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12/14/2021
类型一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其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 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尤其是描写和抒情,用得最为普遍。这两种表达方式与 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12/14/2021
一、描写手法
名称
精析
白描,指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不事雕琢,不加渲染铺陈,抓
12/14/2021
(三)规范表达三步骤
12/14/2021
答题时主要根据具体问法来判断题型,也可以参考该题的设问数量和分值分配情 况来判定。一来说该小题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问题构成且各自之间不相关联,或 者说该小题只有一问且赋分在一分或两分以内,则可以确定为简单题型,答题时只需 要答出相关术语即可;如果该小题题干用语是“分析”“说明”,则可以确定为分析题 型,要先指出手法,然后分析手法;如果该小题只设置了一个问题且赋分较高(一般达 到三四分或以上),则可以确定为完整题型,答题时就要考虑步骤的完整性、要点的齐 全性,力求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答题规范。
12/14/2021
3.审角度 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艺 术技巧、艺术手法)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 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分清提问的大小角度是答题 的关键。大角度,要从几个角度入手,优先考虑某个角度。小角度,角度很明确,不 能乱答:问修辞,就不能答成表达方式;问表达方式,就不能答成修辞手法,等等。 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第二章第二节高频考点三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第二章第二节高频考点三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音频鉴赏
答案
(1)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 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 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成群;②雨过天晴,江河水满,船只轻快地行驶,微风吹拂,袖影飘动;
③村庄里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呢。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音频鉴赏
3.(2012·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状态的植物,均以________一词表达诗 人的爱怜之情。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音频鉴赏
解析
(1)本题以填空的方式考查对诗歌形象和情感的理解。由两首诗的题目中 的“未展”“未开”和两首诗中共同出现的“芳心”这个词可以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首先要回答出两首诗歌所运用的 手法,在这两首诗中,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其次 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同时要和诗歌的主旨联系起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安徽专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安徽专用)

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该由谁来主宰
的问题.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古代诗歌鉴赏
3.借景抒情 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忆江南》
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
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诗人对江南 水乡魂牵梦绕般的深情.《如梦令》中 李清照对春光的留恋惜别之情,正是借 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修辞
方法,二是表达方式,三是抒情手法,
四是描写手法,五是表现手法。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古代诗歌鉴赏
命题特点 纵观近几年对安徽卷的诗歌表达技巧的 考查,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
(1)分析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
含蓄性、精确性,揭示语言所表达的具
共患难的胸襟,不可以有跟人共安乐的 贪心,因为共安乐,彼此之间就会互相仇 视.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古代诗歌鉴赏
【赏析】
同甘共苦、同舟共济是人类
的美好品德,也是一种理想的境界.然而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古语有云:“飞鸟 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中国历史上
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大杀功臣的
做法,给后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
景高度地统一起来.情景交融涵盖了即景
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法.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古代诗歌鉴赏
6.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
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
来.如虞世南的《蝉》:“垂缕饮清露,流 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借 蝉的形象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赞赏.王 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

第一轮复习之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第一轮复习之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第一轮复习之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引言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诗词鉴赏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学艺术形式,对于理解和欣赏诗词具有重要意义。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诗词鉴赏的表达技巧,以提高作品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优秀的诗词作品。

一、把握诗词的基本结构在鉴赏一首诗词时,我们首先要把握它的基本结构,包括诗词的格律、韵脚和句式。

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技巧。

例如,五言绝句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格律,它以五个字作为一个句子的基本单位。

而七言绝句则是以七个字作为一个句子的基本单位。

在鉴赏五言绝句时,我们可以注意诗句中的押韵和平仄关系,这些都是诗人用来表达情感和意境的重要手段。

二、解读诗词的意象和意境诗词的意象是指诗词中的形象和意象,它通过具体的描写和寓意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鉴赏诗词时,我们可以注意诗词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诗人运用的具体形象和意境。

通过解读诗词的意象和意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感受和表达,从而更深入地把握诗词的内涵和特点。

三、理解诗词的上下文语境诗词是嵌入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创作的,因此在鉴赏诗词时,我们还需要理解诗词的上下文语境。

这包括诗词的创作、时代特点以及作者的身份和观点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诗词的上下文语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诗词作品的内涵和特点,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诗词的表达意图。

四、分析诗词的情感表达和主题诗词是诗人通过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等方面的观察和思考,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题的重要手段。

在鉴赏一首诗词时,我们可以注意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情感表达包括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色彩和情感倾向,而主题则是诗词所探讨的中心思想和主旨。

通过分析诗词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诗词作品的情感内涵和意义,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优秀的诗词之美。

201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文-第2章-第3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解析

201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文-第2章-第3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解析

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 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 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 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①无尘水槛②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 ①竹坞:竹林环抱荫蔽的船坞。②水槛:傍水的 有栏杆的亭轩。
试结合作者的感情体会本首诗的抒情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歌借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孤寂、惆怅和黯淡、 伤感的心情,表达了对朋友浓重的思念之情。艺术上的最大特 点是以景托情、寓情于景。
【整合点拨】 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比 拟、夸张、对偶等。
解题步骤 (1)点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结 合 诗 ( 词 ) 句 解 释 这 种 修 辞 格 在 诗 ( 词 ) 中 是 怎 样 运 用 的。 (3)指出运用此种修辞的艺术效果。
【对点直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 董颖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 春也归。
【注】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 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 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 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 起情,丰富了词作的情感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Ⅰ掌握四类表达技巧的特点和效果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艺术构思)四大部分。

一、全面掌握14种修辞手法请说出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拟人)(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拟物、夸张)(3)终岁不闻丝竹声。

(借代)(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夸张)(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比喻、夸张)(6)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设问、借代)(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对偶、双关)(8)主人下马客在船。

(互文)精要点拨《考试说明》规定常见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另有古典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顶真、互文、双关等。

对于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二、重点掌握两种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表达方式主要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其中最主要的是描写和抒情。

这两种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一)描写描写从对象上看主要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景物描写。

描写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等。

讲究方法:多种感官结合,如常见的视听结合,从味觉、触觉入手等。

讲究手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

“虚实结合”放在“表现手法”中讲,这里重点谈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三种技巧。

1.正侧结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鉴赏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

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

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绮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

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

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

所以诗歌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

“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

司马相如是蜀人,这里用“绿绮”更切合蜀地僧人。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蜀僧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与敬佩。

三、四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

“挥手”是弹琴的动作。

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挥手”二字就是出自此处。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畅快、愉悦。

但它还有更深的含意,其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即《列子·汤问》中的“高山流水”,借此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

“客心洗流水”五个字,很含蓄,又很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

后一句“馀响入霜钟”也是用典。

“霜钟”出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

“馀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这句诗写琴声与钟声交响,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

《列子·汤问》里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

宋代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用“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洞箫的余音。

这都是乐曲终止以后,入迷的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产生的想象。

“馀响入霜钟”也是如此。

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

唐诗里有许多描写音乐的佳作。

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忽高忽低、忽清忽浊的琵琶声,把琵琶所特有的繁密多变的音响效果表现了出来。

唐代另一位诗人李颀有一首《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用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形容音乐曲调的变化,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形象,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

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格。

而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乎一点儿也不费力。

其实,无论立意、构思、起结、承转,或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

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的艺术美,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2)写出了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精要点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如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有时比正面描写更能使对象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

2.动静结合(1)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李白《秋浦歌》)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刘禹锡《途中早发》)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答案 B(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鉴赏这首诗写夜泊之景。

诗人写月夜,不从空中之月写起,而写水中月影(“江月”),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

“去人只数尺”是说月影靠船很近,“江清月近人”,它同时写出江水之清明。

江中月影近人,画出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江间月夜美景,境界是宁静而安谧的。

第二句写舟中樯杆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

桅灯当有纸罩避风,故曰“风灯”。

其时江上并没有风,否则江水不会那样宁静,月影也不会那样清晰可近了。

一、二句似乎都是写景,但读者能够真切感到一个未眠人的存在(第一句已点出“人”),这就是诗人自己。

从“江月”写到“风灯”,从舟外写到舟内,由远及近。

然后再写到江岸,又由近移远。

由于月照沙岸如雪,沙头景物隐约可辨,夜宿的白鹭蜷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同时又表现出宁静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

这和平境界的可爱,唯有饱经丧乱的不眠人才能充分体会。

诗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

诗人对着“沙头宿鹭”,不禁衷心赞美夜的“静”美。

由于他与自然万类息息相通,这“静”与“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的寂静幽独该有多么不同。

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使凝神谛视着的诗人猛地惊醒,他转向船尾,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跃起一条大鱼,在夜空中划了一条若隐若现的弧线后,又潜入水中。

诗歌前三句着力刻画一个“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给读者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陪衬的手法,适当把对立因素渗入统一的基调,可以强化总的基调。

这是诗、画、音乐都常采用的手法。

诗歌后两句分写鸟、鱼,一静一动,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同时又最富于诗意的情景,写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可见诗人体物之工。

此诗乍看上去,四句分写月、灯、鸟、鱼,各成一景,不相联属,确是“一句一绝”。

然而,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读之如身历其境,由境会意。

因而绝不是什么“断锦裂缯”(胡应麟)。

“老去诗篇浑漫与”,从诗题“漫成”可知该诗是诗人一时得心应手之作,这种工致而天然的境界不是徒事雕章琢句者所能达到的。

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

一静一动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精要点拨动静结合,是指在一首诗歌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

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写动。

动静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动态和静态相互结合,相互映衬。

以动写静(或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如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贾岛《题李凝幽居》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以响衬静,与王籍《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静写动,动静结合。

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借这形如香炉、经日光照射而云蒸霞蔚、紫烟缭绕的高大山峰,为壮美的瀑布制造阔大而神奇的背景,突出瀑布这一主要景观。

瀑布自“前川”奔泻而下,近看自然极有动感,然而诗人却在“遥看”,着一“挂”字,便化动为静了,使得整条瀑流如玉帘垂空,又如白练高悬。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由静转动,极写瀑布悬空飞注、势不可当的气势。

3.细节描写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鉴赏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难免焦躁不安,这大概是每个人都有的经验,以此入诗,就难以写得蕴藉有味。

然而赵师秀的这首小诗状此种情致,却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