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翻译批评思想新论
对鲁迅翻译贡献的新审视
、
鲁迅 其 人
鲁迅生于 1 8 8 1 年 9月 2 5日, 于1 9 3 6年 1 0月 1 9日因
最近 , 鲁迅的文章从教科书 中删掉 了。萧让说 , “ 鲁迅 滚
病 逝世于上海 , 享年 5 5 岁 。鲁迅在 青年 时代 受西 方思 想 的
吸引 , 于 1 9 0 2年去 日本学 医。在 1 9 0 4年 9月 到 1 9 0 6年 3 月共 一年零六个 月里 , 他在 日本东北部 的仙 台医学专 门学校
时代 ; 但 是后 来他 的翻译贡献和地位长期遭到 了误 解 , 人 们给 予 了过分 、 过 多的褒 奖。当他的 翻译贡 献、 译作 质量
和翻译理论得 到认真地分析之后 , 他 的翻译地位就 可 以回 归到他应 该具有 的普通翻 译 家的位置 。理 解 了作 家、 翻
译 家的本 性、 责任和 价值 , 也就理 解 了鲁迅 。 关键词 : 鲁迅 ; 文学翻译 ; 翻译贡献 ; 翻译 价值
蛋了, 他笔下 [ 被 批评 ] 的人 物欢 呼 雀跃 了。鲁迅 之所 以滚
蛋, 是 因为 当今的和谐社 会不需 要 ‘ 投枪 和 匕首 ’ , 而 需要 赞 歌、 脂粉 、 麻药 。 ” [ 2 ]
学 习解剖学 , 师从 于藤野严九 郎教授 有故事讲述他弃 医从 文的原因 , 说 他立志要 用文章 来教育 、 改 变 国民颓废 的精神
的1 9 3 6年 。若是多活几年 的话 , 解 读他将 会更 加困难 和麻
烦了 。
见 。大慈悲 , 是说 , 见不 得人 杀人 。他试 图摆 脱死 亡被 赋 予
的一切诗 意 , 直面死 亡。……异 端是 什么?不 是 唱反 调、 不
[鲁迅翻译思想的文化解读] 鲁迅作品主题思想
《[鲁迅翻译思想的文化解读] 鲁迅作品主题思想》摘要:超越语言表层,探究鲁迅“直译”和“复译”的深层含义,可以发现鲁迅提出“直译”和“复译”旨在改造中国语言文化、与“受侮辱、受压迫的弱小国家”构建平等的民族关系,基于以上考虑,笔者通过深入挖掘鲁迅作品中的“译者记”、“小引”、书信、序、跋以及数量不少的翻译专论,从文化层面解读鲁迅翻译思想的两个方面:直译,硬译、重译,复译,晚清民初时期,“直译”不仅在翻译实践中极少使用,而且这种方法往往跟“率尔操觚”、“佶屈聱牙”、“味同嚼蜡”、“无从索解”和“释家经咒”联系在一起关键词:硬译复译文化解读摘要:鲁迅的翻译思想并不局限于语言表层,而是一种改造中国语言文化、构建平等的民族关系的文化策略。
超越语言表层,探究鲁迅“直译”和“复译”的深层含义,可以发现鲁迅提出“直译”和“复译”旨在改造中国语言文化、与“受侮辱、受压迫的弱小国家”构建平等的民族关系。
在鲁迅一生的笔墨生涯中,翻译占据了重要地位。
他从事翻译的时间前后长达33年之久,共译介了14个国家近100位作家,200多种作品,共计300多万字,占据鲁迅笔墨的半壁江山。
鲁迅本人也非常重视翻译,把翻译与创作同等看待,他痛恨轻视翻译,将翻译看作是“媒婆”的言论和行为。
在纪念鲁迅逝世70周年时,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鲁迅研究专家孙郁说:“鲁迅首先是翻译家,其次才是作家,他把大量的精力用在翻译,而且他瞧不起自己的创作。
”翻译研究在鲁迅研究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然而,译家鲁迅的研究长期受到了冷落,研究成果显得相当薄弱。
可以说,目前取得的成绩和鲁迅在翻译方面所作的巨大贡献、和鲁迅研究的其他课题相比,实在是微乎其微、沧海一粟。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通过深入挖掘鲁迅作品中的“译者记”、“小引”、书信、序、跋以及数量不少的翻译专论,从文化层面解读鲁迅翻译思想的两个方面:直译,硬译、重译,复译。
一、直译的文化解读晚清民初时期,“直译”不仅在翻译实践中极少使用,而且这种方法往往跟“率尔操觚”、“佶屈聱牙”、“味同嚼蜡”、“无从索解”和“释家经咒”联系在一起。
浅议鲁迅先生的翻译批评观
大 学 日 代 下 半月 ・ 0 6年 0 寸 20 7
浅 议 鲁 迅 先 生 的翻 译 批 评 观
吴 舟 艳 ( 北京航 空航 天 大学 英语 系 北京 10 8 ) 0 0 3
摘 要 : 鲁迅对我 国近代文学翻译史作 出了重要的贡献。 不仅是著名 的翻译 实践 家, 他 也是对我国翻译界影响重大 的翻译理论 家。 本文笔者尽力考 虑鲁迅 先生所在 的年代及历 史现状 , 从翻译 批评 的角度 重新审视鲁迅先 生 的翻译批评观, 并发表有关 的个人的不成熟的看法和感 想。鲁迅 先生本着 实事 求是 的精 神, 深刻认识 中国 当时 的社会文化现状, 发表 了一 系列有关翻译批评的文章, 对于 当时翻译界乱译乱评等紊乱现象起到 了肃
鲁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译者, 也是一位杰 出的翻译理论家 。 作 为翻译理论家, 他发表了大量论述翻译理论和翻译思想的文章, 阐发 了 自己对翻译的观点和主张 , 同当时翻译界的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
面, 使创作成 为一时的骄子 , 反因容纵而脆弱起来” 而且他 自 己一面翻译 、 一面创作的实际行 动 , 给予 当时 的翻译工 作者以 也 莫大的鼓励 , 促进 了当时翻译界的健康蓬勃发展。 ( ) 待翻 译批评 的 实事 求是 的态度 二 对 鲁迅先生素来是以严肃 、 认真的态度对待翻译的。 对待翻译批 评亦如此。许广平在谈到鲁迅对待翻译工作的态度时就曾说过 :… “ 译稿则一定找原著来对照修改。比方是英文译稿 , 除了英文原著之 外, 再有其他国家译本可以参考 , 他更愿意周到些。设或有怀疑之处, 不是 自己独立能 够 了解 , 他必定 请教 比他 更高 明 的 , 之 , 总 决不 肯 含 糊了事。” 鲁迅 自己, ⑤ 首先正确对待别人对他的译作的批评。12 98 年4 上海《 月, 一般》 月刊上发表了端先 ( 夏衍 ) 说翻译之难》文章 的《 ,
浅议鲁迅及其翻译思想
- 222-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浅议鲁迅及其翻译思想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李二静【摘要】鲁迅是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上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中国翻译文学的伟大开拓者。
其翻译思想见解独到,涉及翻译的多个方面,在当时翻译界影响深远,对现今翻译研究与实践仍有巨大指导作用,我们需认真解读鲁迅翻译思想,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关键词】鲁迅 翻译思想 翻译目的 翻译方法 翻译态度引言鲁迅是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上杰出的翻译家,同时也是中国翻译文学的伟大开拓者。
翻译活动前后达33年之久,据不完全统计,他翻译介绍了14个国家近百位作家200多种作品。
鲁迅在近代翻译领域的成就不仅在于多产的译作,更在于其翻译思想,这些翻译思想见于其有关翻译研究的文章和译序跋、一些杂文集和书信集中,涉及翻译多个方面,对现今翻译研究与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
其翻译思想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一、翻译目的鸦片战争后,有识之士通过翻译引进西方科技、社会制度等踏上救国之路。
鲁迅是其中之一。
“他当时翻译的书籍或文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学的文艺理论和革命的文学作品,另一类是除这些以外的文章和作品。
对于前一类理论书籍的翻译,他曾多次对人说,那好比是为起义的奴隶搬运军火,是直接为革命服务的。
”可见,鲁迅把翻译与社会革命及国民命运联系在一起,认为翻译是为改造社会,而不是为随心翻译。
秉承这种救国救民的思想,鲁迅借助日文转译不少东欧弱小国家、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因为他觉得这些民族的境遇与中国境遇形同,对于中国读者更有借鉴性。
对于前一类书,“他主要是供大家参考,但着眼点仍是‘有用’和‘有益’”。
二、翻译方法鲁迅在翻译方法上主要提出以下几点:1.提倡“直译”:“直译”与“意译”之争,从佛经翻译时期至当代翻译,从未停歇,最初翻译家称其为文质之争。
鲁迅提倡“直译”,有些死译的人便高举鲁迅的旗帜,极力反对“意译”,但鲁迅提倡的“直译”实际是“正译”,其对立面是“歪译”,并非“意译”。
鲁迅及其翻译思想(精)
一、引言当今时代是翻译的时代,随着国际间的科学、文化、经济及各个领域间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在国与国之间进行的各方面的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为人类思想文化交流史上最悠久的实践活动之一,作为各民族思想交流的工具,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与各种知识,可以说,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
翻译工作者总是必须首先掌握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风格,然后运用翻译技巧,在另一种语言中把它们表现出来。
作为翻译工作者,他们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他们不能漫无目的地、随心所欲地翻译原语文本,任意地或甚至错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反,他们必须准确地、完好无损地传达原作的思想内容,使读者对原作的思想内容有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和理解,以更好地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
二、明确翻译目的翻译是人类从事的一种行为,而我们都知道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的。
那么,不言而喻,翻译工作者翻译行为的实施同样也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德国翻译理论家弗梅尔将翻译目的分为三类:一类是译者所要达到的一般性目的,比如说赚钱;二是译文在目的文化语境中要达到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第三类是使用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中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具体地采用哪种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之前所明确的目的。
老一辈翻译研究者中鲁迅先生的翻译思想在现今研究工作中仍然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给予我们翻译研究工作很大的启示,同时为我国目前乃至将来的翻译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法国著名的阿歇特百科辞典甚至在“鲁迅”条目中这样介绍:“鲁迅为数蔚为大观的作品,是他对外国作品的译介。
”(转引自丁小凤、韩虎林,2007鲁迅翻译活动的主要目的有三个:第一,“注重翻译,以此借镜,其实也就是催进和鼓励创作。
”鲁迅认为,要改革旧的文学形式,传播新思想,就必须“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
鲁迅的翻译主张
鲁迅的翻译主张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译著具有非常高的文学和文化价值,而他的翻译主张也是翻译界的经典之一。
鲁迅主张翻译应该属于文学创作的范畴,并坚持“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即翻译应该先保留原文的原始面貌,即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和特色,以达到原意的准确表达,然后再以文学性的方式美化翻译成果,让它们符合受众对于文学作品的口感和审美概念。
同时,鲁迅认为翻译作品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还需要对原文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研究,以表达原著思想精髓的完整性。
鲁迅强调的“文学性”翻译主张,也就是他创造的“鲁迅翻译学派”至今仍然在翻译界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这种翻译方法重视对文学作品中文化内涵的忠实表现,以及在翻译过程中营造的文学美感。
这种翻译方法不是简单地把外语原著翻译成汉语,而是通过深入理解外语原著,对其语言、文化及思想内核进行全面挖掘,并在汉语读者所熟悉的文化及语言背景下进行再创作,形成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鲁迅在翻译实践中尤其推崇语音音韵、词汇、句法等技巧,也强调在翻译时需要注重华文语言特色和地域性的表达。
他在翻译新月派作品和俄文文学作品时运用了独特的翻译方法,创造出了许多深具鲁迅特色的翻译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时,鲁迅虽然注重翻译准确性,但也会在翻译过程中加入一些文化元素,以体现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和独特性。
比如在翻译《红楼梦》中,他自创了一些新词和新语法,以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总的来说,鲁迅的翻译主张是一种翻译文学的“鲁迅式”风格。
他强调翻译是文学创作的一部分,不仅仅是语言转换,还需要对原文的作者意图进行深入的挖掘,同样也要注重营造出文学美感。
同时,他也注重文化背景的理解和表现,创造出大量的翻译作品,为现代中文翻译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何评价鲁迅的翻译及翻译批评
如何评价鲁迅的翻译及翻译批评,并为其在中国翻译史上定位,不单单是一个学术史问题。
因为技术问题既不是鲁迅翻译中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部分,也不是中国近现代翻译史的主导方向。
必须看到,翻译作为两种文化符号的转换活动,与文化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正是中国文化转型的历史。
文化发展的方向规约着翻译的历史,翻译是文化转型的中介和缩影。
所以不站在文化史的高度就不足以看清翻译的方向,就不足以评价翻译家的历史地位。
鲁迅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文化巨人,指示着中国文化转型时期的翻译的发展方向,是其历史时代翻译主流的代言人。
因此,从探寻近现代翻译史的大致走向及鲁迅翻译和翻译批评的特质入手,对其作出思想史和文化史的评价,是重新走近鲁迅世界、走近历史,把握中国文化转型进程的重要途径。
一、“西学东渐”与救亡图存之路:中国近现代翻译思想发展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被拉进了世界历史发展的链条中,这是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相遇,中国人面对强势的西洋文明节节败退。
这个败退的过程是以军事上的失利为开端的,随着历史的展开,中国的精英们逐渐地承认了自己原有文化——器物、制度、思想观念各个层面的落后,也渐渐承认了西方文化——器物、制度、思想观念各个层面的先进性。
翻译的发展即是与这一认同的演进过程同步的。
中国人每承认一项自己的不足,赞叹西方文化于此项的先进性时,就在这一方面进行大量的翻译引进,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乃至中西文化交流史就是以这样一种心态和环节展开的。
因此,功利性追求从一开始就成为中国近现代翻译史的思想起点。
首先兴起的洋务运动,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思想基点的。
洋务派兴办兵工厂、造船厂,希望不改变中国文化的制度和观念层面,仅仅引进西方的坚船利炮即能以后者保卫前者。
基于此,其时的翻译也是为这一思想所规约的。
著名的“江南制造局”不仅引进和制造近代机器,而且成为近代翻译的重要基地。
当然,翻译的重点在兵工、科技类书,著名的翻译家有李善兰、徐寿、华蘅芳、傅兰雅、伟烈亚力、林乐知等。
浅议鲁迅的翻译思想.doc
众所周知,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是近代翻译理论最有影响力的,他翻译的《天演论》,鲁迅“有好几篇都能背”,《天演论》对鲁迅确实有很大的影响。
鲁迅在认真地考察研究了严复翻译理论的内容和其翻译作品后,根据自己研究的结论、翻译本身固有的特点以及他本人丰富的翻译经验,陆续发表了数十篇专题性的理论文章,阐述了自己对文学翻译的许多观点和看法,他不赞同严复的“信”和“达”的翻译标准。
鲁迅对于“达”字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归化”的译法应是“意译”,国人译出来的文章可能会很通顺,但已不忠实于原作了,“就是貌合神离,从严辨别起来,它算不得翻译”。
他写道:凡是翻译,“动笔之前,就先得解决一个问题:竭力使它归化,还是尽量保存洋气”。
鲁迅所说的“保持洋气”,其实就是“信”,就是让译作保存“异国情调”,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他的主张得到了后人的认可,实际上,它与我国翻译界的翻译标准“忠实”和“通顺”的含义是一样的,这对我们现在的翻译仍有很大的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鲁迅反对那种盲目“归化”和“达”的译法。
鲁迅主张“直译”,是为了忠实于原文,在他看来,忠实是第一位的,这就是从根本上提出了翻译时应遵从的标准和原则问题。
让人们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异国情调”和“原作的丰姿”。
三、鲁迅的翻译标准(一)直译、硬译鲁迅先生所说的直译又叫做硬译,从《域外小说集》开始,鲁迅就一直坚持用严格直译的方法,他说“硬译”即“按板规逐句,甚而至于逐字译”,也就是尽可能接近原文的、尽可能等值的直译。
一般说来,鲁迅不提倡意译,他认为如果看重意译,输入的内容可能会走样,也无助于进一步丰富汉语的表达能力。
在对汉语发展路向的探索中,鲁迅的翻译强调“直译”“硬译”,强调对西方语言的吸收,其带有明显西方语言特征的翻译语言让人们看到了汉语弹性的极限所在。
鲁迅主张直译,其目的是在介绍外国思想以供借鉴的同时,通过译文来改造我们的语言。
他博采西方语言资源,同时又十分强调汉语本身的历史继承性。
论鲁迅“宁信而不顺”的翻译美学原则
2162018年42期总第430期ENGLISH ON CAMPUS论鲁迅“宁信而不顺”的翻译美学原则文/刘蕾 赵秀明一、引言鲁迅自1903年翻译雨果的随笔《哀尘》开始,到1936年逝世前翻译果戈里的《死魂灵》,共翻译了15个国家110位作家的244部作品。
直到今天,他所翻译的《毁灭》、《死魂灵》仍为学者所称道。
在翻译理论方面,他创造性地继承了传统译论的精华,独具匠心地提出了“宁信而不顺”的翻译原则。
译界学者对此翻译原则历来争议不断。
就文学翻译而论,“宁信而不顺”实在可称得上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翻译美学原则,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宁信而不顺”旨在通过直译,再现原文的异国情调,传达原文独特的艺术形象、呈现原文真挚的情感,以及展现原文新颖的语言形式等美感特质,体现了文学翻译的审美创造。
本文拟探讨“宁信而不顺”所蕴含的翻译审美思想。
二、“宁信而不顺”的翻译美学观鲁迅处在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和翻译实践的黄金时代。
在文学翻译领域,译者都信奉严复的“信达雅”,林纾的“意译”,发展到后来,“曲译”、“胡译”等现象泛滥成灾,给译界和读者造成了无穷祸患。
针对这等不良风气,鲁迅以极具前瞻性的视角,提出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宁信而不顺”的翻译原则予正风气,开启了文学翻译的一派新风气。
鲁迅在与瞿秋白的回信中明确提出了“宁信而不顺”的翻译观,对于具体的审美内涵,我们可以参照鲁迅在翻译《死灵魂》时的一番见解,摘录如下:“动笔之前,就得解决一个问题:竭力使它归化,还是尽量保存洋气呢?……我的意见却是两样的。
只求易懂,不如创作,或者改写,将事改为中国事,人也化为中国人。
如果还是翻译,那么首先的目的,就在博览外国的作品,不但移情,也要益智,至少是知道何时何地,有这等事,和旅行外国,是很相象的:它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的洋气。
其实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归化的译文,倘有,就是貌合神离,从严辩起来,它就算不得翻译。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面当然力求易解,一则保存原作风姿。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分类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分类
鲁迅的作品分类有:小说集、散文集、文学论著、散文诗集、论文集、杂文集。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1、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皆收于《呐喊》中)。
2、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其中,《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已被纳入初中语文人教版课本)。
3、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4、散文诗集:《野草》(含《风筝》、《雪》(收录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年级上6课)等作品。
5、论文集:《门外文谈》。
6、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杂文集。
鲁迅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贡献
鲁迅作为思想家、杂文大家、一流的小说家、小说史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独特的地位。
他的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鲁迅翻译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和诗学建构的贡献。
鲁迅走上了文学之路的1903年就在发表的《〈月界旅行〉辨言》中道出了他当时的小说观:将小说看作教化国民、移风易俗、开启民智、宣传进化论、普及现代科学知识的工具。
也就是说,他认为,把玄奥、“枯燥”的科学知识,通过通俗有趣的小说来阐释,既可消除中国旧小说多借女性魔力来增加阅读性的旧习,又可以革新小说作法,从而达到吸引读者,移风易俗,教化国民、使之接受进化的科学知识的目的:“学术既覃,理想复富。
默揣世界将来之进步,独抒奇想,托之说部。
经以科学,纬以人情。
”鲁迅此时的小说观,是科学救国、进化论、开启民智、寓教于乐等思想的杂糅,既有提升小说地位的新的诗学成分,又有“文以载道”的传统诗学的痕迹。
鲁迅在《〈域外小说集〉新版序》中,谈到希望翻译小说在变革中的中国发生效用,并谈到新的小说观,小说的社会功用,短篇小说的新样式等重要的现代诗学问题。
1909年鲁迅发表了《〈域外小说集〉略例》,其中体现着鲁迅对于小说细节、小说要素的关注。
很显然,这种对于小说细节、小说要素的关注,已经为中国小说注入了新的理论,并成为新的小说创作的法则。
而《〈域外小说集〉序言》,则表达了鲁迅希望借翻译域外小说,掀起一场“文学革命”的意愿。
鲁迅在《〈幸福〉译后记》和《〈罗生门〉译者附记》中分别谈到小说的写实与作者主观因素的结合,以及历史题材小说问题。
从《序言》和《新版序》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当初翻译《域外小说集》的本意是要发动一场翻译革命,以此引起一场文学革命,而文学革命的本旨,则含有社会改革的用意。
因此,可以说,《域外小说集》初版和再版序是新小说启蒙。
这对于转型期的中国小说、中国现代诗学的演变,有着极其重要的引导、开拓作用。
虽然,鲁迅从翻译引申而来的小说言论非常零散,但是,鲁迅总是站在真正的小说家的立场上,站在向国内创作界输入某种他认为有用的、新的文学要素的立场上,来撰写译者前记或后记。
浅评鲁迅的翻译思想
在鲁 迅 翻译 的整 个 生 涯 中 ,特 别 是 他 的 生 命 后 期 ,他 的 翻译 作 品 的 选择 自始至终体现着的是他的救国救 民的崇高理想 ,他 以自己精心选 择和认真翻译的作品实践着 自己“以异邦新声 实现救亡 图存 ”的伟大 目 的。如鲁迅后期翻译 的《毁灭》等大量前苏联革命 作品,为 的是向 国人介 绍“铁 的人物和血的战斗 ”,鼓励 中国人 民的革命 斗争 ,并 为巾国革命作 家提供 评鲁 迅的 翻 译 思 想
赣 南师范 学院外 国语 学 院 黄 小 军 吴 楠
[摘 要 ]鲁迅是 中国伟 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也是一位杰 出的文学翻译 家。他 的文学翻 译和翻 译思想在 中国翻译史上具有 重要的地位。鲁迅对翻译问题作 出了一系列的精湛论述 ,它几乎涉及 了翻译 问题 的各 个层 面,如翻译 目的和宗 旨、翻译原则 、翻译策 略 和 翻 译批 评 等 ,见 解独 到 而 深 刻 。这 些译 论 对我 国翻 译 界 产 生 了极 其 深 远 的 影 响 。因此 ,对 鲁 迅 的 翻 译 思 想 作 深 入发 掘 研 究 ,对 新 世 纪的 翻 译理 论 与 实践 仍 然 具 有 巨大 的 指 导 意 义和 现 实意 义 。 [关键词]鲁迅 翻译思 想 翻译 目的和宗 旨 翻译原则 翻译策略 翻译批评
鲁迅的翻译思想及其对翻译理论的贡献
广角视野 wide angle鲁迅的翻译思想及其对翻译理论的贡献白 丹(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710064)【摘 要】中国文化名人鲁迅不仅是文学家,而首先是翻译家。
本文通过对鲁迅翻译活动做以详尽探查,对其翻译思想做以系统深入分析,阐明了鲁迅对翻译理论的独特贡献。
同时广泛联系国内外翻译理论史,旨在让读者对鲁迅的翻译理念在全球翻译研究中所占的位置有一个通贯的理解。
在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盛行的大环境下,挖掘本民族的译学文化,无疑具有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鲁迅;翻译理论;翻译思想;创新一、导 论鲁迅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人,其小说、杂文、小品文都是开创性的。
但是他的翻译思想与理念却少有人问津。
1938年蔡元培先生主编了第一套20卷本的《鲁迅全集》,其中半数为鲁迅译文。
据学者李季统计,“鲁迅的译著共有五百万字,其中翻译就占有二百九十万字,甚至超过了他的著述”。
但是他的翻译思想与理念却少有人问津。
在鲁迅留下的1000多万字中,有一半是翻译文字。
“不少学者指出,鲁迅首先是翻译家,其次才是作家。
在社会历史大断裂、新旧文化大洗牌的年代,鲁迅在‘拿来主义’思想指导下开展的译介工作,形成了其特有的翻译出版思想和工作原则,被誉为‘不仅改写了小说翻译史上的色调,也开启了文学翻译新的风气’。
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指出:“鲁迅首先是翻译家,其次才是作家,他大量的精力用在翻译”。
然而,目前只有“鲁迅谈翻译”之类的文章,以及大量的鲁迅翻译实践活动成果,因此,本文将从鲁迅翻译思想及其对翻译理论的贡献两个方面探究鲁迅作为翻译家的重大贡献。
二、鲁迅的翻译实践活动鲁迅的翻译活动横跨启蒙与现代两个翻译繁荣时期,共翻译了14各国家近百位作家200余种作品。
据李万钧先生统计,“鲁迅前后长达33年的翻译生涯中,共翻译了十五国一百一十人的两百四十四种作品”。
鲁迅的翻译活动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五四运动之前的翻译初期。
早在1903年日本留学期间,他便翻译了法国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月界旅行》、《地底旅行》及雨果的《随见录》中的《哀尘》。
鲁迅的翻译活动及翻译思想
简述鲁迅的翻译活动,并简评其主要翻译思想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共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翻译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他对我们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鲁迅是由翻译走上文学之路的,他主张“翻译和创作,应该一同提倡。
”鲁迅的翻译数量与创作相近,达300万字。
他用日文德文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了14个国家近100位作家的280余种作品,印成33个单行本。
体裁无所不包: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涉及的学科更是多种多样:植物学、医药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历史、美术、文艺理论等等。
鲁迅的翻译活动不是从个人爱好和美学情趣出发,更不是为翻译而翻译,而是有着明确的社会功利目的,是与他的思想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主要翻译活动:(一)科技和哲学作品译介阶段早期的鲁迅认为自然科学是使中国富强的有力武器,他除了选定医学作为拯救祖国的途径之外,并致力于介绍外国科学小说,主要译介科技和哲学思想作品。
他翻译出版了法国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以及雨果的《哀尘》和介绍最新科学成就的《说(镭)》。
在《<月界旅行>弁言》中,鲁迅谈他翻译“科学小说”的动机是使读者”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
1904年鲁迅翻译了《北极探险记》和《物理新论》。
1905年,翻译了美国的路易斯·托仑著的《造人术》。
鲁迅在《<月界旅行>》弁言》中提到他的科普翻译的对象是人民大众,他说:“苟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
”这期间,鲁迅翻译了很多的哲学思想,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卢梭和孟德斯鸠的民主主义,达尔文的进化论等。
五四运动前夕,鲁迅翻译了德国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一3节。
鲁迅翻译思想总结
鲁迅翻译思想总结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人物,他的翻译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鲁迅翻译思想的核心是“译如译者之心”。
下面我将对鲁迅翻译思想进行总结。
鲁迅翻译思想的第一要义是“实实在在”。
他反对抽象、虚构的翻译,主张翻译要贴近原文的实际意义,尊重原作的风格和特点。
他认为翻译应该是一种真实的再现,而不是扭曲和修饰。
鲁迅翻译的《呐喊》中,成功地将上帝之名“Yahweh”译为“又呕槽”,充分体现了他的实实在在的翻译思想。
鲁迅翻译思想的第二要义是“中外结合”。
他认为翻译不仅是将外国的作品翻译成中文,更是要将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进行对话和融合。
他主张借用外国的词汇和文化载体,使中国文化得以更新和发展。
例如,在翻译《蒙娜丽莎》一诗中,鲁迅用了“丽莎上学了天文学/看了星象/给我推断我应日夜勤劳/爱我时时关怀”等中国式的表达方式,成功地将外国诗句与中国文化相结合。
鲁迅翻译思想的第三要义是“译文通俗”。
他主张翻译要贴近人民群众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使翻译作品能被广大群众理解和接受。
他反对翻译作品过于学院化,追求高深的学术性,只针对少数精英读者。
他的翻译作品中,大量运用白话文和俗语,使作品充满亲切感和亲和力。
例如,他将外国小说的片段译成中国白话小说《风波》中的一部分,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鲁迅翻译思想的第四要义是“用译语言表达翻译心”的理念。
他主张译者要有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能够用当代语言去传达原作的思想和精神。
他反对机械地照搬外国作品的翻译语言,主张根据当代的背景和文化条件进行创新。
他的翻译作品中,经常运用当代俚语和口语,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翻译《卡夫卡》的作品中,他写道:“我看见大哥就问他:‘阿葛,你干什么呢?’他却总回答说:‘什么也不干呢’”,成功地将现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引入翻译作品中。
鲁迅翻译思想的总结就是以上四个要义,他通过这些翻译思想使得中国现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相碰撞,融合,并且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浅议鲁迅的翻译思想
浅议鲁迅的翻译思想导读:本文浅议鲁迅的翻译思想,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浅议鲁迅的翻译思想作者/谢飒一、鲁迅的文学翻译(一)时代背景长期以来,鲁迅被认为是思想家、文学家,是文化旗手,其实,他还是位杰出的翻译家,他的文学活动以翻译起,以翻译终,他翻译的数量和重要性甚至超过他自己的创作作品。
鲁迅是思想家型的翻译家,他对于翻译作品的选择往往带着自己某一方面的深入思考。
鲁迅是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他力图通过翻译改革来丰富中国文学的形式,从而达到改革整个中国社会、改变国民的颓废精神的目的。
他认为要治愈国人精神上的病症,就必须改革中国文学,提倡白话文,而这一切正依赖于“硬译”带来的文化冲击。
中国人素来对自身文化怀有强烈的自信,拒绝批评和改变自身的文化;加上当时中国普遍存在的排外情绪,导致当时任何反对国学的行为都会惹来非议和批评的状况出现,因此,鲁迅试图通过翻译西方作品来改革中国文学的道路,拯救治愈国人精神上的病症。
由此可知,中国新文学的形成应该是由翻译而不是原创写作开始的。
(二)鲁迅翻译的作品鲁迅翻译的作品主要是针对国民精神、世界知识,“不取媚于群”,这是一直贯穿其翻译始终的问题,其翻译思想主线是复兴中国,“起其国人之新生”。
鲁迅之所以选择翻译外国作品,是时代的需要,更是鲁迅本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1905年,俄国革命后,鲁迅积极支持热心苏俄文学的新秀的出版工作,帮助他们创办未名社这个现代文学团体。
鲁迅不断地把大批的俄国重要作家的作品翻译到中国。
他翻译的《死魂灵》《毁灭》等是其中的代表作。
他译写的《摩罗诗力说》《坟》再次重申了复兴中国的理想。
1907年,鲁迅和周作人合译哈葛德、兰格的《红星佚史》,1908年,鲁迅、周作人翻译籁息的《裴彖飞诗论》,都有强烈的复兴中国的理想。
1907-1908年,鲁迅在翻译活动中强调了时代精神、国民精神、世界知识,转而倾向于浪漫主义刚健激俗的人格品质,勇毅起新的独立行为。
鲁迅的翻译思想及其对翻译理论的贡献
章 主要 有 :“ 译 ” “ 学 的 阶 级 性 ” ( 90 , 关 于 翻 译 的 通 《硬 与 文 》 13 ) 《 信 》 13 ) 《 条 “ ” 翻 译 》 13 ) 《 马 牛 》 13 )《 来 一 (9 1 ,几 顺 的 ( 9 1 ,风 ( 9 1 ,再
处 了的时候我就 一笑 , 打着我 的伤处 了的时候 我就忍 疼 , 却不 肯
有所 增 减 , 也 是 我 始 终 ‘ 译 ’ 一 个 原 因 … … 我 还 像 这 样 做 , 这 硬 的 并且希 望有更多这样 做的人 , 添一 添彻底 的高 谈 的空虚 ……” 来 鲁 迅 所 反 对 的 , 实 并 不 是 “ 译 ” 而 是 胡 译 或 曲 译 。鲁 迅 的 文 其 意 , 章 有 时 候 读 来 句 式 不 通 , 实 包 含 着 一 种 刻 意 的 成 分 。在 鲁 迅 的 其 时代 , 觉 得 我 们 中 国 的语 言 表 达 是 不 周 密 的 , 是 一 种 审 美 性 他 它 的思 维 , 鲁 迅 想 通 过 求 教 于 胡 人 , 教 于 域 外 文 明 , 国 的 东 而 求 外 西 , 改 变 中 国 人 那 种 八 面 玲 珑 的 、 情 的 、 典 雅 的 东 西 , 要 去 抒 很 他 用 生 涩 的 、 生 化 的 东 西 来 表 达 , 使 我 们 能 够 有 另 外 一 种 思 维 陌 他
条 “ ” 翻 译 》 13 ) 《 翻 译 辩 护 》 1 3 ) 《 于 翻 译 》 上 ) 顺 的 (9 2 , 为 ( 93 , 关 ( ( ) 13 ) 《 重 译 》 13 ) 《 论 重 译 》 13 ) 《 题 未 定 ” 》 下 (9 3 ,论 (94 , 再 (94 , “ 草 ( 9 5 , 非 有 复 译 不 可 》 1 3 ) 。鲁 迅 关 于 译 论 的 最 大 贡 献 是 13 )《 ( 95 等
对鲁迅翻译思想的再认识
对 鲁 迅 翻 译 思 想 的 再 认 识
张 继 文
摘 要: 鲁迅先生早在上 个世 纪早期就对翻译领 域的诸 多问题做 出过 独到 的论 述 , 及到 了翻 译本质 、 论 文化翻译 、 翻译功能、 翻译批评等诸 多方面。重新认识其翻译思想 , 对当今 国内译论研 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 鲁迅 ; 翻译思想 ; 再认识
第 9卷
第 3期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URN I AL OF JXIUNI VER IY ST
Vo . No 3 19 .
20 0 9年 6月
J n.0 9 u 20
文章 编 号 :6 2— 7 8 20 ) 3— 18— 17 6 5 ( 09 0 0 2 3
中 图分 类号 : 1 . I 09 2 文 献 标 识 码 i A
பைடு நூலகம்
“ 沙沃托斯与科维编纂 的《 翻译学词 典》 ‘ 把 异化 翻 作 凸显 主体 、反叛 ’ ‘ 原作 、 争取 ‘ 独立 ’ 的解放运动。 ” 译 ’ 归化 翻译 ’ ‘ 利权 ’ 于韦努 蒂 , 与‘ 的 专 归 只字不提 鲁 总体说来 , 言学 派虽 然视 野 较为 狭 窄 , 语 却是 基 于 迅 在 这 一 方 面 的 贡献 , 少是 很 偏 颇 的 , 中可 以看 出 韦 “ 至 从 忠实” “ 与 对等 ” 原则 之上 的。文 化学派 虽然拓 宽 了当 努蒂所批判的英语 霸权 的影响 : 似乎在 这个地球村 , 只有 代译论研究 的视 角 , 却严 重背离 了翻译 的本质一 “ 忠实” 用英语写成的东西 才是有 意义 的。 专利权 ” …‘ 旁落 固然 与“ 对等” 走 到了翻译研究 的歧途 。 , 遗憾 , 可是 我们至少可 以引出这样一个 问题 : 假如 国 内译 当代的国内译论研究基本上是跟在西方后 面亦 步亦 界能够及早对鲁迅的翻译 思想做 出进一步 的研究 并介绍 趋 , 自己的传统译 论抱 “ 视 ” 对 轻 之态 度 , 并未形 成 自己 给西方 , 果会如何 呢?鲁迅的翻译思想并 不只是对 “ 结 归 的研究特色。事实 上 , 西方译论 中讨 论的众 多问题在 中 化” “ 气” 与 洋 问题 的 论 述 , 对 翻 译 问 题 的 见 解 之 全 面 , 他 国传统译论 中早 已含 蕴, 对问题的看法 更具合理性 , 只是 在他那个时代 , 无人能 出其右 。鉴 于鲁迅 先生对 翻译 的 国内译界对其研 究不 够深入 。 见解 , 笔者拟从 当代 译论研 究视角来 重新认 识鲁 迅的 翻 二 对 鲁 迅 翻译 思 想 的再 认 识 译思想。 具体说来 , 鲁迅 的翻译思 想主要 包括对 翻译方法 的 当代 译 论 研 究 视 角 论述 、 对翻译应促进汉语言发展 的论述 、 归 化” “ 对“ 与 洋 译界人 士众所周知 , 在其他学科研究成 果的基础上 , 气” 问题 的论述 、 对翻译批评 问题 的论 述 、 对复译 问题 的 翻 译 研 究 的视 角 在 二 十 世 纪 五 、 十 年 代 从 具 有 悠 久 历 论述等 。这些论 述几 乎涉及了当今译论研究 的各个重要 六 史的翻译研究 的文艺 学视 角转到 了语 言学 视角 , 继而 在 方面 。从当代译 论研究 视角来 说 , 迅先 生的翻译 思想 鲁 七十年代 又出现 了翻译研究的文化学视角 。这也是 当代 主要 涵 盖 了 以下 几 方 面 : 译论研究的两大转 向一语言学转 向和文化转向。 1 翻译本质。 翻译 是 以符 号转换 为手段 , 义再生 . “ 意 语言学派代 表人物 卡特福德认 为翻译 是“ 用一种 等 为任务 的一项跨文化 的交际活动。 从这一翻译定义 中可 ” 值 的语言( 译语 ) 的文本 材料 去替 换另一 种语 言 ( 原语 ) 以分析 出, 翻译 是一 项在译 语 中再 现原语 文字符 号之意 的文本材料 。 ”巴尔胡 达罗 夫认 为“ 翻译 是 将 一种 语 言 义 、 原语文化之形态 的活动 。 不然 , 翻译 的跨文化 交际功 ( 原语 ) 的言语产物用另一种语 言 ( 译语 ) 以再现 。 予 ”奈 能就无从谈起 。 因此 , 翻译的本质要 求译 者在翻译过程 中 达认为“ 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接近 、 再 现原语文字符号之意义 、 原语文化之形态 。 实现这一任 自然的对等话语 , 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 , 其次才是 风格上 务的手段就是 “ 信”, 忠实 ” 具体体 现在 以“ 即“ 。 直译 ” 为 的对等 。 由此可知 : ” 语言学 派翻译视 角注重 翻译在语 言 主 的 翻译 方 法 上 。 此 , 迅 先 生 有 深 刻 认 识 , 为 他 一 对 鲁 因 层 面 的转 换 , 到 字 、 、 , 到 篇 章 。翻 译 的 文 化 学 视 生坚持“ 小 词 句 大 直译 ” 主张 。 之 鲁迅 的 翻译 活动 始于 10 年 , 9 3 而 角注重外部文化因素对 翻译 的影 响 , 尤其是 意识形 态对 10 年他与其弟周作人合译 的《 99 域外小说集 》 的出版明确 翻译 的影响 。代表人物 巴斯 奈特就认 为“ 翻译就 是文化 表明了他的翻译 观。 他在为此书写 的《 略例 》 中说 :任情 “ 内部与文化之 间 的交流 。 文 化翻译 观 主张 “ 一 , ” 第 翻译 删易 , 即为不诚 。 宁拂戾 时人 , 故 移徙具 足耳 。 当然 , ” 这也 应以文化作为翻译 的单 位 , 而不应停 留在 以前 的语 篇之 是 针 对 以林 纾 为 代 表 的 晚 清译 风 的 。 上; 第二 , 翻译不只是一 个简单 的译码 重组 过程 , 更重要 林纾 , 向中国介绍西洋文学的第 一人 , 开了中 国 是 揭 让 的还是一个交流 的行为 ; 第三 , 翻译 不应 局限于对原语 文 现 代 文 学 史 的 序 幕 , 国 人 感 受 到 了 西 洋 小 说 的 魅 力 。 本的描述 , 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里 的功能 的等值 ; 第 他一生译书达 10余 种 , 8 其他译 者无法 企及 。但是 他从 四, 不同 的历史 时期 翻译 有 不同 的原则 和规 范 , 但说 到 事外 国小说 翻译实属偶 然 , 只是要 为排解 中年丧 妻之后 的愁绪 。他先是与王 寿昌合译 了法 国大仲 马的《 巴黎茶 底, 这些原则和规范都是为了满 足不 同的需要 。 ” 王 林 8 9年 2月 出版 , 想大 不 赵彦春先生将 文化学派翻译理论看作是对语 言学派 花女遗 事》, 口译 , 笔述 。19 他译 书的热情陡增 , 一发而不可收 。后来 翻译理论的“ 颠覆 ” 因为 “ 言学派 所依据 的结 构 主义 获成功 。由此 , , 语 方法和转换 生成语法解决不 了复杂 的翻译现 象。语 言只 他又与人合译 了《 黑奴 吁天 录》、块 肉余 生述》 《 《 、 孝女耐 是传达意义( 语义 ) 和意蕴 ( 旨) 语 的载体 , 翻译 所涉及 尔传》 。但 是 , 而 等 他不懂外语 , 靠别人 口述之事实 , 以及其 口述者未毕其词 , 而纾 已书在纸 , 限一时许 就千言 , 能 不 的另 一 套 语 言 符 号 中 的所 谓 对 应 成 分 却 未 必 能 传 达 同 样 “ 窜 一 字 ” 翻 译 速 度 只 能说 明他 的译 书是 兴 致 所 至 , 趣 的 兴 的内容 , 这就要求一 个辩证 的调变 过程。 ‘ … 文化学 派强 调文化对翻译的制约作用 , 至把这些 因素 看作是 翻译 使然 , 甚 他对“ 翻译是 什 么” 未加思 考 , 这就导 致 了他的 翻 的本 质 。 … … 以 支 持 ‘ 译 即 改 写 ’ ‘ 译 即 操 纵 ’ 翻 或 翻 这 译 不可能是 真正意义上 的翻译 。从当代译论研究 的视 角 类并不反映翻译本质 的命题 。 ”文化学派“ 翻译 活动看 出发 , 把 译界 人 士会 为 “ 纾 的翻译 ” 到各 种各 样 的理 林 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迅看来 , 要使翻译 工作 和翻 译理论健 康地 发展 , 就 必须重 视翻译 批评。综 的作 品, 先 由批评家“ 略述作者 的生涯 , 思 想, 主张 , 或 本书 中所含 的要义 ,
观鲁迅的翻译批评观, 其论 述 紧 密 围绕 批 评 、 被 批评和批评 实践三个方面 ,
一
定 于读者便益得 多。 ” 作 品的价值是通过读者 的阅读、 欣赏来 实现的 , 而
评 体 系 所 不 可 缺 少 的指 南 。
一
鲁迅 对 翻 译 批 评 的具 体 工 作 概 括 为 三 点 : “ 一是指出坏 的; 二 是 奖 励 好
、
关 于 翻 译批 评 的作 用 与 任 务
的; 三是倘没有 , 则较好的也可 以” 。概而言 之, 就是 “ 批评家 的职务 不但是
翻 译 批 评 具 有促 进 翻 译 工作 的发 展 、 指 导 翻 译 实 践 与 提 高 读 者 鉴 赏 水 剪除恶草 , 还得灌溉佳花 , —— 佳花的苗 ” 。“ 奖励好 的” 和“ 较好 的” 译作 , 平等多项功能 , 所以 , 鲁 迅 在谈 翻 译 批 评 时 , 就 将 其 放 在 很 高 的 地 位 加 以论 是 为 了使 佳 花得 以 更好 地 生 长 。 而 “ 指出坏的” , 既是 为 翻 译 工 作 的 健 康 发
全 面 来说 , 都 是 我 国翻译 批 评 史上 重 大 的 理 论 建树 , 仍 然 是 指 导我 们 今 天 的翻 译 批 评 工 作 , 建 立 新 世 纪 翻译 批 评 体 系 的指 南。
【 关键词】鲁迅
翻译批评思想 新论
在 中 国现 代 翻 译 史 上 , 鲁 迅 将 其 一 生 中 的大 部 分心 血 倾 注 在 翻 译 工 作 连 用 铁 栅 围起 来 了 的 动 物 园 里 也 不 敢 去 。 却 也 不 能 不 说 是 一 位 可 笑 的 愚
这一神圣 的事业中 , 除了大量 的翻译 实践外 , 鲁迅也 以高度 的理论责 任感 人 。有害文学的铁栅是什么呢' 批评 家就是 。 ” 对内容有害的翻译 , 批评可
不 断 地 探 索 翻译 理 论 。 为现 代 翻 译 理 论 的 建 设 立 下 了丰 功 伟 绩 。 其 中 关 于 以 帮助 读 者 限制 其 危 害 , 这是一方面 ; 另外 。 翻 译 批 评 还 可 以 帮 助 读 者 深 入 翻 译 批评 的 论述 便 是鲁 迅 翻 译 思 想 中极 为重 要 的 一 个 组 成 部 分 。 因 为 在 鲁 理解译 品中所包含 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例如 , 对将 要呈现在读者 面前
述。他认为“ 必须更有真切 的批评 , 这 才有真 的新 文艺新批 评 的产 生 的希 展扫除障碍 。 也是 为了化“ 恶草” 为肥料 , 滋养佳花 , 使译事在 总结经验教训 望” 。又说 : “ 创作翻译 和批评 , 我没 有研究 过等 次, 但我 都给 以相 当的 尊 中得到提 高, 从 而达到促进翻译事业健康发展 的 目的。这就是翻译 批评 的 重。 ” 这里 , 鲁迅是把批评、 创作与翻译三者 摆在同等重要 的位 置上并 与新 任务 , 要真正达到 这一 目的 , “ 批评必 须坏处说坏 , 好处 说好。 ” 要能够正确
◆ ◆ ◆ ◆
鲁迅翻译批评思想新论
部队后勤学院 )
【 摘要】在 中国现代翻译史上, 鲁迅较 系统而又深刻地论述 了翻译批评 , 为现代翻译批 评确立 了较为科 学、 公正 而又客观 的批 评传统。其
深刻的思想与精辟的见解 虽然没有以独 立学科 的形式来进行 透彻 的分析和严密的论证 , 但无论是就其观点的独到 而言, 还是 就其论述的
一 定 得 有 明确 的 是 非 , 有 热 烈 为具体地阐明翻译批评的重 要作 用 。 鲁迅从各个方面 作了较为详 细的 目标 来 从 事 批评 。 因而 批 评 者 在 其 主 观 上 “ 。也 就 是 说 , 批评 家要有 独 立的 自主意 识, 心 目 中要 有 明 确 的 标 论述。首先是对于整个翻译工作来说 , 批评是“ 弥今 臼译界之缺点 ” , “ 澄清 的 好 恶 ”
这块 “ 空地” 上。 如 果 没有 人 来 播 种 和耕 耘 。 也“ 会生长 荆棘或雀麦 ” 。 所 以 从头到尾 , 终于等于不看 。 ”尤其不赞 成那 种无论 面 对什 么译 品, “ 都 无不 彼亦一是非 , 此亦 一是非 ’ , 一律 拱手 低眉 , 不敢 说 或不 屑说 ” 的 批 评 作 需要 “ 有人来处理 , 或者培植 , 或 者删除 , 使 翻 译 界 略 免 于 芜 杂 。 这 就 是 批 ‘ 鲁迅这些观点 , 实 际 上 也 击 中 了 我们 今 天 翻 译 批 评 中 的 要 害 。 我 们 不 评” 。 鲁 迅 曾 对 一段 时 期翻 译 作 品质 量 不 高 的现 象 作 过 分 析 , 他认 为, 这 除 风 。
中国的翻译界” 的利器 和“ 有 害文学 的铁栅 ” 。这 是就说翻译 批评对 于整 准 , “ 遇见所是和所爱 的, 他 就拥抱 , 遇 见所非和 所憎 的, 他 就反拨 ” 。鲁 迅 个翻译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用鲁迅 的话 来说 。 就是在翻译 最不赞成那种“ 不 关痛痒的文章”, 因为这样的批评文章 , 其“ 特色是在令 人
较 系 统 而 又 深 刻地 阐述 了 翻 译 批 评 的 性质 、 范 围、 目的 、 对象、 功 能、 任务 、 读者领会愈深入 , 作 品价值 的实现就愈 充分。既然翻 译批评 可 以通 过“ 指
原则 、 标 准 以及 技巧 。 翻 译批评 的主体 与客体 , 翻译 批评 的态 度等各 个方 点 ” , 来 匡正 、 提 倡 和 引 导 读 者 的 阅读 , 那 么最 终 就 会 使 读 者 更 好 、 更“ 便益 ” 面。其观点和思想仍然是我们今 天从 事科学 的翻译 批评 以及建 立翻译批 地 领 会 、 理解作 品, 以充 分 实 现 作 品的 价 值 。
文 艺 的产 生 等 量 齐 观 的 , 这 是 中 国翻 译 批 评 史 上 第 一 次 将 翻 译 批 评 摆 在 独 地指出译 品“ 好在那里 , 坏在那里 , ” 这就要 求批评家必须抱 着严肃认真 , 客
立的地位上进行论述。
观公正的态度, 抱 着 为翻 译 事 业 的 发 展 , 为提 高 翻 译 质 量 , 培养译 界新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