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史

合集下载

第9章 清前期的财政《中国财政史》PPT课件

第9章 清前期的财政《中国财政史》PPT课件

(二)地丁银制度
1.地丁银制度的实施与内容
• 地丁银制度的具体办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每一两田赋银(地 税)摊入一定数额的丁银,即摊丁入地,另一种是按每一亩田摊 入一定数额的丁银,也叫摊丁入亩。各地所摊的标准不同,与各 地的经济条件、历史因素有关,北方摊入的丁银标准重于南方。
• 地丁银制度是明代一条鞭法的继续与发展,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赋 役改革的完成。二者的共同点是将丁银(丁役)并入地税(田赋), 不同的是,地丁银制度较一条鞭法实行的范围更大,推行到全国。 再者,地丁银制度在赋役合一程度上,较一条鞭法更彻底。
五、漕运管理
清前期,漕运制度包括河运与海运两类。清前期,绝大部分时间实 行河运,只有在黄河泛滥,致使运河淤塞,河运难行时,才有海运。
• 河运之制沿袭明朝旧制,用屯丁长运。漕运的方式同明朝一样,有 正兑、改兑、改征、折征四种主要形式。
(一)田制
1.民田 • 属于民有田地,根据占有方式又分为民赋田、更名田、退圈地、归并卫所地、
灶地、恩赏地、官折田地。
2.官田 • 归清政府所有的土地。
3.屯田 • 屯田为赡军地,本为官田,由士兵、商人屯垦,以济军粮,清初屯田沿明制。
4.营田水利 • 营田是屯田的一种,即在适宜种水稻之地,开垦荒地,兴建水田。
• 贡茶系皇室用茶,每年一百余篓,由办引委员于所收茶引 买价内办解。
三、矿税
清初,鉴于明代竞言矿利、矿监四出、暴敛病民的教训,不再用宦 官管理矿政,而是由民自采,输税于官。
采矿的经营方式各地不尽相同,大多采取较为宽松的制度。 由于在采矿问题上,时禁时开,矿税的征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
方也轻重不同。
二、赋役册籍及征解方法
清前期的赋役册籍,时有变化,种类较多。丈量册、黄册、赤历册、 会计册。

高校电子课件:中国财政史

高校电子课件:中国财政史
• 一、财政收入 1. 田税 2. 军赋 3. 其他收入
• 二、财政支出 1. 军事支出 2. 祭祀支出 3. 王室支出 4. 俸禄支出 5. 其他支出 • 三、财政管理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财政
•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 • 秦汉时期的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 • 秦汉时期的赋役 • 秦汉时期的工商税收 • 秦汉时期的官营事业及卖官鬻爵 • 秦汉时期的财政支出 • 秦汉时期的财政管理
2. 严格重农抑商政策,重点打击富商巨贾 3. 大肆开疆扩土 4. 对外友好交往的格局初步形成 5. 重视农业技术,发展农田水利
• 四、昭帝宣帝中兴 • 五、王莽错位的改革 • 六、建武永平的经济恢复 • 七、永元以后经济的衰落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土地制度 与户口制度
• 一、秦汉时期的土地制度 • 二、秦汉时期的户口制度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
• 一、秦朝地主经济与政治的确立 • 二、汉初的休养生息 1. 调整阶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地主
阶级统治 2. “约法省禁”、“与民休息”,促进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 3. 发展农田水利事业,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 三、汉武帝的开疆扩土
1. 强化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削弱和打击地方 势力
• 一、唐朝的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 1. 唐朝的土地制度 2. 唐朝的户籍制度 • 二、唐初的租庸调制 ✓ 唐朝主要实行过两种赋役制度:租庸调制
度和两税法。
• 三、唐中后期的两税法 1. 租庸调制向两税法过渡时期的赋税 2. 两税法的实施 • 四、田赋的预征 • 五、唐朝的徭役制度 1. 唐朝的兵役 2. 唐朝的力役与资课
• 三、三国时期的财政支出制度 • 四、三国时期的财政管理制度 1. 财政管理机构 2. 工商税收及漕运的管理制度

第5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课件

第5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课件

三、会计、审计与监察
会计机构设于户部,由度支郎中主管,下设计史。计史则是主管会 计的官吏。
考核机构主要是吏部,吏部尚书,掌管文选、勋封、考课之政。 刑部中的比部设比部郎中,负责财政审计。 财政监察是行政监察的一部分。唐朝御史台中的察院设监察御史;
察院之下又设十道巡按。
四、国家预算管理
唐朝的国家预算制度承袭了汉朝的上计制度,并 较汉代的上计制度更为全面,也更为严密。其内 容包括各项账册的类别、报表编制的机构、时间、 程序、预算体制等内容。
币税的形式。 (7)减免规定:鳏寡孤独及赤贫者免征。 (8)其他规定:原来的租庸调及杂徭等旧制全部废除。
3.两税法的积极意义
(1)两税法首次明确了量出为入的原则,把国家的财政支出控制在 一定范围内,有利于限制赋外加赋现象的发生。
(2)两税法以资产为课税依据,扩大了纳税范围, 改变了在租庸调 制下权势之家优免赋役的不合理现象,有利于减轻少地或无地农民的 赋税负担。
则有庸”。
1.具体内容
(1)每丁每年缴纳租,粟二石。 (2)每丁每年缴纳调,随乡土所产,种桑之地,纳绫、绢、絁各二丈,
绵三两;产麻之地,则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3)每丁每年服徭役20天。若不亲自应役,则折缴庸绢,每天3尺。遇
国家有事而需增加徭役时,增加15天的免调,增加30天则租调全免。 正役和加役合计不得超过50天。 (4)岭南各州则纳米,上等户一石二斗,次等户八斗,下等户六斗。 (5)少数民族户,一律减半交纳。北方少数民族归附者,上等户每丁税 钱十文,次等户五文,下等户免税。归附满二年者,上等户每丁交羊 两只,次等户一只,下等户则三户共交一只。 (6)凡遇水旱虫霜等自然灾害,损失四成以上的免租,损失六成以上的 免调,损失七成以上的,租庸调全免。凡新附籍户,春天三月来的免 役,夏天六月来的免课,秋天九月来的课役全免。周边的外族百姓内 附并于宽乡落户的,免徭役十年。奴婢放为平民的,免除徭役三年。 上自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下至九品以上官,以及国子、太学、 四门学生,甚至俊士,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同籍者,皆免课役。 老者及男废疾、笃疾、寡妻妾、部曲、客女、奴婢均不课役。 (7)凡税敛之数,书于县门、村坊,与众知之。

中国财政史完整版

中国财政史完整版

第一节 夏代经济(1)

一、夏代简史(约2000BC-1500BC)夏代共14世,17 帝,约400年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的禅让惯例,自己继承 父亲的职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了“天下 为家”的局面。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了。 夏朝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抗, 设置了军队,制定了刑法,修造了监狱,建筑了城墙,建立了 奴隶制国家机器。夏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奴隶主依靠国家 政权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 夏朝已经使用铜器,但因当时铜很珍贵,没有用于农业生产。 夏朝人用木制的鹭耒耜等种地翻土,用石刀、蚌镰收割庄稼。 那时,已经有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 公元前16世纪,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暴虐无道,奴隶们不断反 抗他的统治。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在首领汤的率领下乘 机起兵,向夏进攻,打败了桀,夏朝灭亡了。
第二节 西周财政思想

一、租赋概念:


1、“贮”具有地租、赋税的双重涵义。这是由于土地制度实 行“封建领主所有制”的结果。 2、“租”为劳役地租,体现地租剥削制度;“赋”从武从贝, 意为军事战争而征课的税收,一般为谷米税。“税”的含义 更深刻“以禾兑(换)(自由?)”。 量入为出;国家预算;重视谷物之储蓄。
第一节 夏代经济(2)

二、夏文化的社会生产:农业

生产工具:石、木器、骨器、蚌铲 水利浇灌、造酒;天文历法 手工业:青铜铸造、制陶、玉器制造 治水与土地公有制(欧洲奴隶制是土地私有制): 井田制:含义
思考讨论题:中西方 土地所有制差异的根 源是什么。

三、土地制度

第十章 清后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 课件

第十章  清后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 课件

1192300 586900 586900 1716700
19191700
23274400
五、官业支出
官业支出是指清政府在兴办近代军事或民事工业上的资本性 支出。清政府财政对近代企业的投资始于洋务运动期间,这 一时期的官业支出也称为洋务费。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对近代企业的财政投资情况发生了 一些新的变化。其具体表现在:
第十章 清后期的财政
第一节 清后期的政治经济概况及财 政特征
一、清后期的政治经济概况
二、清后期的财政特征
一、清后期的政治经济概况
嘉 庆 、 道 光 年 间 , 西 方 殖 民 主 义 者 为 弥 补 正 常 贸 易 逆 差 , 大 肆 走 私鸦片以攫取私利。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以中国政府禁绝 毒品、销毁鸦片为由,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以此为开端,在 西方列强所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打击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 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而破坏了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使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厘金本是临时性的筹措经费措施,在太平天国被镇压下去之后, 应及时裁撤,但因清政府财政支出日绌,厘金已经成为清朝财政 弥补财政亏空的重要收入,于是临时性的捐厘变成了经常性的正 税,直到1931年国民政府开征统税后,才同常关税一并裁撤。
(二)厘金税制的演变
厘 金 虽 是 清 政 府 解 决 财 政 困 难 的 重 要 手 段 , 但 清 政 府 没 有 制 定 统 一的税制,而是责成各地根据本省情况自订章则,自行设置机构 征收,因而厘金的名目繁多、内容庞杂、税率高低不一、办法各 异。
债务收入在清末亦逐步成为清政府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形式。
图10-2
清后期财政收入规模 (单位:万两)

第14章 国民政府崩溃时期的财政《中国财政史》PPT课件

第14章 国民政府崩溃时期的财政《中国财政史》PPT课件
• 此后,地价税和土地增值税的征收制度未作大的 调整,只在1948年币制改革后,将地价税和土 地增值税的征收单位改为金圆券,并对地价作了 一些调整。
六、地方税体系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于1946年7月修正公布《财政收支系统法》,恢 复中央、省(市)、县(市)三级财政体制,地方税体系随之也相应调整。此 次调整将田赋划定为国地共享税,院辖市分得60%,省分得20%,县(市) 分得50%,其余额归中央。
物税条例》,以增加货物税收入,加强对人民的搜刮。1948年4月2日, 国民政府修正公布了《货物税条例》。 货物税的急剧增加表明国民政府对民族工商业的搜刮进一步加剧,从而 严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商业。
2.《国产烟酒类税条例》的修订与完善
1946年8月16日,国民政府修正公布《国产烟酒类税条例》,主要是调 高税率,将烟叶税率由40%提高为50%,烟丝由20%提高为30%,酒类 由60%提高为80%。
二、国民政府经济的崩溃
抗战胜利后,经历八年抗战早已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本应加以恢复, 休养生息。但由于国民政府违背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发动全 面内战,巨大的军费支出,导致巨额的财政赤字。为弥补财政赤字, 大量虚发纸币,结果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使原已凋敝的经济更加迅 速地走向崩溃。
三、国民政府崩溃时期的财政特征
对各省补助 公务员津贴 善后复兴和救济
1946年 0.6 11.0 28.5 12.3 6.4 8.0
1947年 1.2 14.3 29.7 17.8 6.4 4.9
1948年上半年 2.6 5.2 23.7 13.7 7.2 -
其他
0.9
0.6
2.8
第三节 国民政府崩溃时期的税收
一、关税 二、盐税 三、货物税 四、直接税 五、田赋和土地税 六、地方税体系 七、苛捐杂税的整顿

中国财政史

中国财政史

(一)原始农业
在漫长的征服自然过程中,人们选择了农业。 中国的农业,大约出现于距今一万多年前。古人之所以选 择农业,既有其自然环境,也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 当人类发明了农耕器具,转向农业种植和作物栽培后,人 类的生产、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不仅自给自足而且开始 有了剩余。 • 首先,它开发了生产和生活空间,人类不再完全受自然条 件制约; • 其次,农业种植业和栽培业的发展,收获量大增,为人类 定居奠定了物质基础; • 再次,家庭饲养业的发展,为人们的饮食及其他副产品开 辟了新的源泉;
(二)私有制和权力集团的形成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和细密,产 品极大丰富,剩余产品越来越多,私有制也发展 起来。 • 贫富向两极分化,产生了阶级。 • 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也为了在掠夺或反掠 夺战争中加强各军事首领的权力,一个强有力的 统治集团逐渐形成。
二、国家与财政的萌芽
• 国家,是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当阶级矛盾发展到 不可调和时的产物。但是,中国的历史表明,阶 级的形成经过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国家权力的 出现,也经过相当长的演变过程。中国古代传说, 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 平者去之”。至“尧舜作,立群臣”。至尧之时,“天下犹 未平”,加以“洪水横流,汜滥于天下”,致“五谷不登, 禽兽逼人”可能是人因天灾饥饿而死者甚多。于是,尧举舜 治理,舜以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驱走禽兽,播种五谷, 恢复农业;使疏九河,安定民居,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在中原大地形成。据传说,直至禹之时,部落联盟领袖虽仍 由氏族成员选举产生,但是已有传子的意向。在选举的背后, 争夺十分激烈,不免刀光剑影。《韩非子.说疑》说:“舜 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把尧、舜、禹、汤之 事并列;而禹传子,有扈氏不服,启伐之,遂灭有扈氏。可 见,在国家出现以前,禅让制逐渐被世袭制取代。 一旦氏族公仆成了氏族主宰后,为部落服务的公共事务机 构也演变成统治氏族成员的专政工具。这时,氏族社会已处 于国家产生的前夜。

第3章 秦汉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课件

第3章 秦汉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课件
• 1.田租:秦汉时期的田租包括正税和附加税,多以实物交纳。田租的征 课依据是每年“案比”的土地数量。
• 2.人头税:人头税在秦朝称“口赋”。汉代的人头税在秦朝的基础上更 为完善,其内容包括口赋、算赋。
三、徭役与更赋
徭役是指国家对百姓征发的各项劳役,其中包括力役(或称劳役)和兵役 两部分。
• 秦朝的徭役集中于两大方面,一是“内兴功作”的力役,二是“外攘夷 狄”的兵役。
这项技术可以提高开垦土地的速度和耕种土地的 效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八、社会保障支出
1.赈灾 • 两汉时期的赈灾措施主要有:(1)免租、免役、免赋。(2)开仓赈粮。
(3)贷予种子、口粮或耕牛,甚至免收债息。(4)将皇室园林、公 田、荒田租借给百姓以赈灾。(5)皇帝和官府节约开支以赈灾。(6) 对受灾百姓,官府给以医药、衣物。(7)对因灾死亡者,官府发 给丧葬费,或直接收敛。(8)对因灾民,实行赈粥。
一、盐铁酒的征税与专卖
1.盐铁的征税与专卖
• 在各地设置主管盐铁专卖的官府和官吏 • 严厉制裁私自煮盐、冶铁者 • 全国各郡县实行统一的盐铁专卖制度
2.酒的征税与专卖
• 酒专卖始于汉武帝天汉三年(前98年)。 • 此法只实行了17年,因在盐铁会上遭到贤良文学的坚决反对,
不得不做出让步,于昭帝元始六年(前81年)七月,改专卖为 征税,每升税四钱。
四、祭祀等迷信支出
祭祀是封建社会的重要支出内容之一,但在全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 比重,已较奴隶社会大幅度降低。如封禅、祭山川、祠祀等。
汉代的祭祀承秦制,既有封禅、祭山川之事,又有寻长生不老药之 事,而且更甚于秦。特别是修建祖庙一事,尤甚于秦。
五、交通、农田水利支出
秦统一中国前,就大力兴修水利。如兴建都江堰工程,开“郑国 渠”。

第六章 两宋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 课件

第六章  两宋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 课件

四、茶课
两宋时期,统治者十 分重视茶课。宋朝茶 课主要实行专卖办法, 以禁榷法为主,禁榷 法即完全官专卖。此 外,又有商专卖,商 专卖又称通商法、不 完全官专卖,具体包 括入中法(折中法)等 不同形式。
(1)禁榷法 (2)入中折中法 (3)通商法 (4)引茶法 (5)茶马法
五、酒课
酒课虽起源于商鞅变法,但大兴酒课则在唐后期,至宋酒课更加 严苛。宋朝酒课制度有三种:
6.上供钱
第四节 两宋时期的财政支出
一、皇室支出 二、官俸支出 三、行政费用支出 四、军费及赔款支出 五、社会保障支出
一、皇室支出
宋初的几位皇帝尚属开明,常以内库佐助国库,但自英宗以后,朝廷 内外奢侈之风日盛,皇室费用日益增加,类似太祖、太宗那样以内库 佐助左藏的情况就难得一见了。
宋朝的皇室支出存在一个特殊现象,即两宋时期皇室财政比国家财政 更充裕,这也就是人们常说宋朝“内重外轻”现象。
此 后 , 宋 朝 对 这 一 税 则 又 进 行 过 多 次 补 充 和 修 正 , 而 且 经 常 调 整 税率,有时提高税率,有时降低税率。
两宋时期,还时常随着物价的波动而调整税率。
二、市舶课
两宋的市舶课较之唐朝有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是:
• (1)设置市舶司的城市显著增加。 • (2)有海外贸易关系的国家和贸易的商品显著增加。 • (3)国家获得的财政收入更加丰厚。
均属州、县之职役。
2.免役法 • 雇募的规定 • 实施的时间 • 雇募的资金来源
第三节 两宋时期的工商税收
一、商税 二、盐课 三、茶课 四、酒课 五、矿课 六、契税、买扑 七、杂税和其他收入
一、商税
宋代商品经济相对发达,为商税收入的增加奠定了基础。商税的 征收由全国1 830多个商税务或商税场负责。

第十三章 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 课件

第十三章  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 课件

表13-2 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军费支出情况 单位:百万元
年度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国库总支出 2 091 1 169 2 797 5 288 10 003 24 511 58 816
171 689 1 215 089
军费 1 388 689 1 601 3 912 6 617 15 216 42 939 131 080 1 060 737
一、战时财政支出的二重性
国民政府抗战时期财政支出因受战时军事需要和后方建设需要的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并且扩张的速度也较快(见表 13-1)。从性质上看,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财政支出具有两个 二重性:既有抗日的一面,又有反共反人民的一面;既有军事财 政的一面,又有经济建设的一面。
二、战时财政支出的内容
二、盐税
1.战时“食重于税” 的盐务政策 中国的产盐区分布虽然广阔,但主要产盐区主要集中在长芦、两淮、山东、两浙、松江、福建等
沿海一带 加上战时海运中断,交通阻隔,盐运困难,因而不仅盐税收入大为减少,而且带来了严重的军需
民食危机,见表13-4。
表13-4 抗战初期盐税实收情况 单位:百万元
年度
1945年1月,行政院为“预备复员准备,配合战后政策”,决议切实 调整税制,简化机构,决定取消盐专卖,恢复征税。
恢复征税后,《盐专卖条约》仍暂予保留,即盐的产制、收储、运输、 销售等仍然由政府按专卖时的规定予以管制。
4.随盐附征
盐税正税外,抗战时期还有许多中央和地方财政随盐附征的附税、 各项基金以及地方征收的各种苛杂。
1 9 3 8 年 又 提 出 凡 每 种 货 品 一 次 应 收 税 款 在 国 币 1 元 以 下 者 , 免 征 转口税。1940年1月1日和1941年5月1日连续两次扩大免税范 围。。

第4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课件

第4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课件
曹操在屯田的基础之上,废除了口赋、算赋,而将临时性的征发制度化, 实行了按田征租、按户征调的制度。曹操的这项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 有利于减轻和均平赋税负担 • 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 弱化了对人的束缚,加强了对户的管理 • 具有适应性并奠定了收益课税向财产课税转变的基础 • 体现了很强的法制约束
魏晋南北朝的近400年之间,始终贯穿着国家的分裂、战乱的纷扰 与民族的融合,这是这个时期的突出的政治特点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在国体上仍然是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 国家,政体上仍然是君主制,行政上,在中央实行三省制,地方实 行州郡县三级制,各级官员为皇帝负责。不过,这一时期居于权力 核心的是门阀士族地主。
一、北朝田制、三长制与租调制
1.北魏的均田制 太和九年(485年)十月,在冯太后的支持下,孝文帝采纳李安世的
建议,下诏实行均田制,具体内容包括: • (1)授给农民露田 • (2)授给农民桑田或麻田 • (3)新定居的农民给予少量的宅地和菜地 • (4)官吏依职位高低,授给公田 • (5)授田和还田,都在每年正月举行
南梁的徭役更为繁重,甚至征及女丁。
三、南朝时期的工商杂税
南朝的杂税名目繁多,其中大多是从东晋沿袭下来的,也有新创者, 所以较之东晋更杂、更滥。
1.关税
2.牛埭税
3.塘丁税
4.市税
5.盐、酒专卖
四、南朝时期的其他收入
1.捐献及借贷收入 2.口钱 3.卖官收入
4.赎罪收入
五、南朝的财政支出
1.皇室支出 2.俸禄支出 3.军费支出 4.封建迷信支出
• (4)所纳绢布,大率十匹为公调,二匹为调外费, 三匹为内外百官俸。此外,还有随时征收的杂调。
• (5)减免规定。民年八十已上,听一子不从役。孤 独癃老笃疾贫穷不能自存者,三长内迭养食之。

《中国财政史》

《中国财政史》
1
一、中国财税史学的范围
中国财税史学的研究范围是由历史上的国家 的职能决定的。最初的国家职能仅限于保障 国土安全、维持统治秩序,为了这些目标的 实现,国家所进行的祭祀、战争及一些其它 简单的公共需要就成了国家财政的基本任务。 随着国家职能的逐步扩张,国家财政的任务 也相应扩大。所以,神学、宗教史,政治史, 经济史,军事史,教育史,社会保障史等等, 无不与财税史学相关。
二、财税史与财政学
汉语本义:“财政”由“财”和“政”两字 组成。

“财”:金钱;打理
则有“贝”与“才”两个偏旁,左边“贝”乃古代之
货币,南海齿贝是最高使用的货币。右边“才”指人 才,乃古代之君子,可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众人之事”, 即公共团体的事务
故“财政”可解释为“为大众理财”。 学界:有关政府的经济活动——“以财行政, 以政控财”

下篇:近现代财税制度的转型与建设
第七章 晚清财税的半殖民地性 第八章 中国财税制度的现代化尝试与发展 第九章 战时财政 第十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税改革
5
第三节
如何学好《中国财政史》
一、扭转学史无用的错误观念,培养学习 兴趣 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坚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对具体历史 现象作具体分析; 2、整体分析法与动态分析法; 3、环境分析法; 4、比较和联系的方法。
2
三、中国财税史的历史分期
中国财税史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期: (一)按社会形态为标准(社会性质)


原始社会财政 奴隶社会财政 封建社会财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财政) 民主社会财政
3
三、中国财税史的历史分期
(二)以财政分配对象的形态为标准:力役财政、实 物财政和货币财政三个阶段; (三)以时代远近为标准:古代财政、近(现)代财 政和当代财政(古代财政与当代财政的区别?) ; (四)以历史编写体例为标准:断代编年体财政史、 专题财政史; (五)以财政的本质为标准:贡赋财政——赋税财 政——国家财政——公共财政; (六)以分配依据:武力社会(非市场经济)、财力 社会(即市场经济社会)和权力社会(非市场经济); (七)以经济形态: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中国财政史(完整版)

中国财政史(完整版)


二、财政的基本原则:


三、赋税课征思想

“彻田为粮”;“任土所宜”;平均负担(按土地面积大小、 距离王城远近、资产或盈利的多少、年龄之长幼等标准)
思考题:如何正确认识古代中国的财政 平均负担观点?
第四章 三代财政的收支管
第一节 三代土地制度

一、所有制:实行奴隶主国家所有制而非私有制 二、三代的井田制
第三节 三代财政支出

一、财政支出的特点 二、财政支出的内容


军事开支 祭祀支出 王室支出 俸禄支出 建设支出 其他开支
第四节 三代财政管理

一、财政管理机构 二、财政管理体制:地方分权 三、《周礼》 四、财政管理原则



量入为出 上计制度 因地制宜,均平赋役 巡视督征 储备原则
中国财政史
第一篇 概述

第一章 第二章
关于财政史的相关说明 历史知识
第一章 关于学习财政史的相关说明


一、教材: 关于课时: 关于作业: 关于考试: 关于平时成绩: 关于课堂纪律。 二、教学内容

1、学习的目的 2、学习的方法、手段 3、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章 历史知识
第一节 秦汉财政概述

专卖政策 均输法 平籴法

财政管理制度:上计制度
第四篇 秦汉

第一章 秦朝财政 第二章 汉朝财政
第四篇 秦汉财政史

第一章 中国与西欧封建制的比较 第二章 秦代财政 第三章 汉代财政
第一章 中国封建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中国与西欧封建制的比


中国财政史

中国财政史
• (1)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 a. “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
• b. “舍地而税人”。
• c.“民努力本业,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 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 知识链接
•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 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 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 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 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
一、赋税制度 (一)田制与田赋 1.田制
(1)所有制形式:土地国有制,即:“普天之 下, 莫非王土”。
(2)管理形式:按等级分给各级奴隶主、平民 经营。
2.田赋
(1)夏代的贡法。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夏后氏五十而贡, 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
贡法就是夏代建立在土地国有制基础上的赋税 制度。其基本内容是,每户授田田50亩,缴纳收获 物的1/10作为国家的赋税收入。
汉代算赋制度具有着鲜明的政策性:
其一,为限制商贾牟取暴利,贯彻重农抑商 政策,对商贾每人每年征收两算,即240钱。
其二,为保证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对 商贾地主蓄养奴婢者课以重税,每人每年两算。
其三,鼓励生育,对晚婚者加重征收算赋。 规定“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四)更赋
汉代对按规定应该服役而未能服役者所征收 的代役钱。更卒不亲自服役,纳钱2000;戍卒不 服役三日者,纳钱300。除去代役使用外尚有余额, 成为国家财政收入。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财政
(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 一、秦汉时期的赋税
(一)田租
1.田制
秦汉时期的土地所有方式,基本上分为两类: 少部分是属于封建王朝的公田(或官田),大部分是 属于私人(包括王侯、贵戚、达官、富商、地主和平 民等)占有的土地。从此,地主可以大量兼并土地, “富者田连阡陌”的现象出现了。

第7章 辽、金、元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课件

第7章 辽、金、元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课件
第七章 辽、金、元时期的财政
内容提要 ➢ 辽、金、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 ➢ 辽、金时期的财政 ➢ 元朝的赋役 ➢ 元朝的工商杂税 ➢ 元朝的财政支出 ➢ 元朝的财政管理
第一节 辽、金、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
一、辽国的政治经济概况 二、金国的政治经济概况 三、元朝的政治经济概况
一、辽国的政治经济概况
元代的海外贸易得到显著发展,在杭州、上海、澉浦、温州、庆元、 广东、泉州等地设七个市舶司,主持对外贸易和市舶抽分事宜。元 统治者对外贸易的原则是“损中国无用之费,易远方难制之物”。
七、额外课及杂敛
元代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苛征杂敛也日益增加,岁有定额的,叫常 课;没有定额的,叫额外课。额外课之外,又有许多无名杂敛。
在引茶专卖的同时,也曾实行征税制。 由于元朝统治者多次改变茶法,使茶税收入不断增加。
三、酒醋专卖及酒醋税
酒醋课始于太宗二年(1230年)正月,当时规定,酒课验实息十取其 一。
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十二月,中书右丞卢世荣以“京师富豪 户酿酒酤卖,价高味薄,且课不时输”为名,禁止富豪酿酒,实行 官制官专卖的榷酤之制,并逐渐由京师推广到各路。
• 赋役册籍 • 经理之法:括隐田,增赋税。
一、田制和户籍(续二)
3.赋役册籍
• 为了便于对土地、户口的控制和赋役的征发,元朝 建立了一套赋役册籍。据史书记载,元至正二年 (1342年)的浙江余姚州就曾登记过多种册籍,有 流水不越簿和鱼鳞图册,以掌握地籍,确定赋等; 有鼠尾册,以确定户等,以备科差。其后,至正十 年秋浙东廉访使董守悫在浙东均役,同样有鱼鳞册、 乌由契和鼠尾册,用来据以掌握土地、户口并依此 征收田赋和科差。国家就是凭借这些册籍控制土地、 户口,征发田赋、徭役。
(一)田制与户籍

第1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国家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课件

第1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国家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课件
产。
三、田赋
田赋是对土地征收的赋税。在中国古代,不同的 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对于夏商西周时期的田赋制 度,因为文献记载简约,是史学界长期争论的问 题,看法不一。按照《孟子》的记述,一般认为 夏朝实行贡法,商朝实行助法,西周实行彻法。
夏朝的贡法
夏朝的贡法包括的内容有: • 在征税之前,明确各州的土壤性质、田地等级、赋税的
商代的助法
商代实行的助法,是借助民力助耕公民,以公田的收获物作为财政收入 的田赋制度。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助法的具体办法是:以井田为基 础,中间是公田,四周的八块为私田,私田由各家自种,而公田由八家 助耕;耕田时,先种公田,然后种私田;收获时,私田的收获物归各家,不 收税,而公田的收获则全部上交官府。在这种方式之下,劳动者只提供 一定的劳动力,对因土地肥瘠、年成好坏所造成的产量多少的情况,不 负任何责任,这显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表1-3 西周财政收支对口
支出项目 祭祀之式 宾客之式 丧荒之式 羞服之式 工事之式 币帛之式 刍秣之式 匪颁之式 赐予之式 好用之式
资金来源 邦都之赋 邦中之赋 山泽之赋 关市之赋 邦甸之赋 邦县之赋 四郊之赋 家削之赋 币余之赋 贡之余财
第五节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管理
一、财政管理机构 二、财政管理体制 三、量入为出与建立储备 四、上计及会计制度 五、平抑物价制度
五、徭役
西周的徭役据《周礼》载,主管徭役征发的职官 为小司徒,征发的徭役按土地的肥瘠情况。在实
际征役时,每家不应该超过一人。
六、工商杂税
《周礼》所载“九赋”中的“关市之赋,山泽之赋,币余之赋”, 实际上属于工商杂税。一般认为,西周后期才有关市之赋、山泽之 赋等工商税收。
七、官营经济收入
官营经济“工商食官”,即官营手工业和商业所 生产的产品和经营收入直接为王朝政府和奴隶主 贵族提供服务,构成政府的官营经济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与税收学院
历史论文
夏商到隋唐财政支出演变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指导教师
2012年10月29日
夏商到隋唐财政支出演变
摘要:随着时间的变迁,财政支出越来越受人关注。

因为他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财政支出的合理支出将会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情况。

如果一个国家在财政支出方面比较合理,那么这个国家将会促进发展,经济将会越来越好,稳定增长,促进就业率,改变国内生产总值。

加速一个国家经济变得越来越强大。

从夏商周到隋唐年间财政支出的演变,一直都在对财政支出在改进,希望可以通过这样来改变自己的国力,是的自己的国家变得最强。

关键词官俸支出军费支出祭祀支出其他支出
目录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支出 (3)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支出 (3)
秦汉时期的财政支出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财政支出 (3)
隋唐五代的财政支出 (4)
结束语 (4)
参考文献................................................................. . (4)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支出
•夏商周三代国家的财政支出,史籍上称“国用”,如何分配支出,满足国家需要,史籍上称“制国用”,夏、商两代的支出尚无定制,西周开始渐
具规模,其特征如下:
(一)国家财政支出与王室财政支出不分
•夏、商、周三代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不分,其支出同样不可分,特别是财政支出的形式又和奴隶制的分封制,宗法制、俸禄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奴隶制国家财政支出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财政支出首先保证祭祀和军事需要
•奴隶制国家是建立地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基础上,维护国家权威是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财政支出的首要任务。

史载“国之大事,在祀或戎”,祀
为抚国家、定百姓、强化神权;戎为武力征伐,安国定邦,强化王权,祭祀和军事征伐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财政支出首先确保祭祀和军事和需要。

•(三)式法制财,专款专用
•三代财政支出分为九类,亦称九式,每一式都有一定的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所谓式法制财,主要在于收支对口,专款专用,保证均节财用,求得财政平衡。

•财政支出包括军事支出、祭祀支出、王室支出、俸禄支出、设支出居民生活保障和抚恤支出。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支出
--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繁,诸侯李国都在建立了数量庞大的军队。

改装装
备,
春秋时期的战事是由驾战车的贵族所支配,他们根据骑兵的规则交战,对他们来说,威信和“面子”更重于实际所得。

战国时期的战事由职业的将领所支配,他们为雇佣他们的任何国家拼死作战,争夺领土和资源。

这样大大增加了军事支出,农民的负担加重。

然而在财政支出这个方面,不仅有军事支出,还有祭祀支出、王室支出、俸禄支出和其他支出。

大大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秦汉时期的财政支出
公元前221年秦灭其他六国后统一了中国主体部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朝,定都咸阳(今西安附近)。

于秦王赢政自认“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改用皇帝称号,自封始皇帝,人称秦始皇,传位后的皇帝称二世、三世,直至千世万世。

他对国家进行了许多项改革,秦始皇还大力修筑驰道和直道,并连接了战国时赵国、燕国和秦国的北面围城,筑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来自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的侵袭。

收缴天下兵器,役使七十万人修筑阿房宫以及自己的陵墓——包括兵马俑等。

大大增加了皇室支出、军费支出、官俸支出、祭祀之支出、交通农田水里支出、移民垦殖支出、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财政支出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
的时期。

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严重的影响。

南朝各国皇族主要是汉族或次级世族,因为在东晋末期之后,军职大多由汉族或次级世族等担任。

由于执政者的努力,出现元嘉之治与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国力富盛。

皇帝受获声誉深重的主流世族拥护,然而世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并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门担任军职或次要官职以平衡政治势力。

由于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

由于战略错误与北朝的兴起,使得南弱北强,疆域渐渐南移。

到南朝梁时为梁武帝改善,和北魏六镇之乱,使南朝国力逐渐追上北朝。

但在他晚年时,过度崇信佛教,国家离心力渐强,导致了很多原南朝权贵军阀跟随归顺南梁的侯景发动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

独霸政局的侨姓世族也完全崩溃,由南方土著豪族取代。

最后到南朝陈的陈文帝方完全统一南朝,但南朝陈国力已衰,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

在财政支出这个方面,有军事支出、室支出、俸禄支出。

隋唐五代的财政支出
隋朝的财政支出,主要有军事支出、官俸支出、黄石指出、经济建设支出等。

在军事方面,隋朝支付大量的养兵之费和战事军费,进行军事方面的培养,壮大军费。

在隋朝的官俸支出中,隋朝皇帝在全国撤销了郡的设置,同时也对县进行适当的合并,进而减少官俸支出,减少财政支出,减轻农民负担。

在皇室支出方面,进行大量的皇室建筑和后宫的费用,皇帝本人的挥霍及赏赐之费,加大财政支出,导致国家经济后退,农民民不聊生。

造成农民起义。

结论
财政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一依着经济运行和政治时局的动荡而波动的古老的历史范畴。

掌握好财政的支出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将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而影响国家的国力,是国家快速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

及生,名为政。

姓赵氏。

∙2.《史记·秦本纪》:秦之先为嬴姓。

其后分封,以国为姓,……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3、《中国财政史》(第二版)作者:齐海鹏孙文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