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概览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二、把握论述类文本的论证“3要素〞(一)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X。
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
论点一般出现在议论文的以下四个位置上:1.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如果表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一般就是论点。
2.文章的开头从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文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3.文章的中间这种论点一般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4.文章的结尾例如,孟子在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时,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析,最后才得出结论的。
(二)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
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即通过典型的事实,凸显道理,突出论点。
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可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
运用时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
(三)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它所回答的是“怎样用论据论证论题或论点〞的问题。
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
论证是逻辑过程,涉及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因此,需要考生做到以下几点:1.掌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考生还需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或论题的方法。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三、掌握论述类文本的“3步读文法〞第一步:速读全文找关键1.标注关键词重点句主要包括内容句和结构句:圈注“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表比较、对比、引述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理论论据。
第二步:读完每段理关系梳理关系有两层含意: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含意;二是要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I专项练习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I专项练习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快速浏览、关键词提取、句子理解等。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阅读材料,示范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进行阅读理解。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进行阅读练习,解答相关问题。
5. 反馈与总结: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所学的技巧和方法,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通过课件展示现代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直观地引导学生学习。
2. 阅读材料: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实例分析和练习。
3.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技巧和方法。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包含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介绍、实例分析、练习题等。
2. 阅读材料准备:挑选适合学生程度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包括不同类型和难度的文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 练习题准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涵盖各个知识点,以便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语文复习教案二:现代文阅读理解
语文复习教案二: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考试内容。
在这个环节,考生需要通过阅读一篇现代文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来检验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学习和复习对于高考语文的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如何提升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要提升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根据高考的要求,我们需要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阅读速度,二是阅读技巧,三是思维深度。
阅读速度是阅读理解的基本技能,它涉及到我们阅读时的眼球移动速度、提取信息的速度、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等方面。
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在平时的练习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预览:通过对文章关键词和标题的预览,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建立文章的框架,了解文章大体内容。
2.略读:将文章大体浏览一遍,快速把握文章的大意。
3.有意识地快速移动眼球:通过改变阅读习惯,加快对文章的理解过程。
除了阅读速度,阅读技巧也很重要。
常用的阅读技巧包括:确定文章类型,把握文章语气,注意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及其含义,找出文章的主旨等方面。
这些技巧需要在平时的阅读练习中加以运用,并且在解题时要注意这些技巧的应用。
思维深度是考查阅读理解能力最为重要的方面。
在进行阅读时,我们需要深度思考文章中的内容,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意义。
对于有些较为深层次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分析、推断和归纳等思维活动,以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目的和意思。
二、如何好好利用教材针对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而言,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之一,特别针对现代文阅读理解而言,教材所包含的文章是我们的基础。
所以,在学习和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时,我们需要更好地利用教材资源。
必须熟悉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中的文章。
要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文章,理解其含义和思想内涵,并掌握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
透过教材了解高考考点。
了解高考考点有利于我们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方向进行重点复习和练习,教材中的部分篇章或者出现的重点句子,也可以作为学习的重点和练习的对象。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小说阅读教案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小说阅读第一课时情节结构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特点。
2、鉴赏小说故事情节3、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教学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考纲》要求: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在《考纲》要求上是一样的。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二、小说的基本知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三、故事情节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专题复习教学案——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教学目标】学会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识。
通过对历届高考试题的分类解析,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
【复习重点】掌握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程序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方法。
读懂文章,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技巧。
【点击考纲】能阅读一般文学作品。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考点阐释】所谓“归纳”就是把具体的内容加以抽象、提炼;所谓“要点”就是事情涉及的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就是通过归纳、总结分析事情的原因、结果、影响等。
文章的内容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文的。
概括“作品主旨”就是用简明的语言归纳文章的核心内容或作者的思想观点,其形式就是“通过什么,表现了什么,有什么影响”等。
“作者观点态度”其实就是理解作者对文中涉及的某问题、某现象的看法。
本考点是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对复杂的内容加以整理。
【解读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双琴祭梁晓声⑴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
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
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
⑵琴取于材,材取于树。
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
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
⑶但是,琴还没做,老制琴师却病倒了。
他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一直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
我想做的事是做不到了,你一定要替我做到……‛⑷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棵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制成了两把音质同样一流的小提琴。
他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代:‚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反复比较、挑选,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都不卖给他。
现代文阅读教案范文
现代文阅读教案范文教案主题:现代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文的特点与发展;2.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提高对现代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提升学生的文字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相关阅读材料;2.学生准备:课前阅读相关的现代文学作品。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5分钟)1.教师介绍现代文的概念及其与古代文学的区别,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教师播放相关现代文学作品的音频或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理解现代文的特点(30分钟)1.教师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对比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2.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并补充相关知识。
3.教师总结现代文的特点:写实性强、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Step 3:阅读策略的应用(30分钟)1.教师讲解常见的阅读策略及其应用的场景(例如概括大意、寻找重点段落、推理判断等),并进行示范演示。
2.学生进行小组演练,运用这些策略阅读一篇现代文学作品。
3.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和策略运用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Step 4:理解现代文学作品(40分钟)1.教师分发或展示一篇现代文学作品,带领学生逐段理解和分析。
2.教师进行详细解读,引导学生注意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人物形象等方面。
3.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Step 5:拓展阅读(15分钟)1.教师推荐一些与现代文相关的经典作品,鼓励学生阅读并进行书评。
2.学生互相交流他们的书评和阅读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四、教学反思:在现代社会,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教授现代文阅读的知识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学作品,提升他们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此外,通过对现代文的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对现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高考现代文教案――散文阅读
高考现代文教案——散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策略。
2. 提高学生对散文主题、结构、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准确、流畅地朗读和背诵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定义和特点2. 散文的阅读策略3. 散文主题的提炼和分析4. 散文结构的把握5. 散文表达技巧的鉴赏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散文的基本特点、阅读策略、主题提炼、结构把握、表达技巧鉴赏。
2. 难点:对散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分析,以及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有效阅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的基本特点、阅读策略、主题提炼、结构把握、表达技巧鉴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散文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阅读方法。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散文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散文的阅读策略,包括把握主题、结构、表达技巧等方面。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散文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深入理解。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散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一篇散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挑选风格迥异的散文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不同作者的写作特色。
2. 散文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散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散文阅读训练1. 选用不同题材的散文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广度。
2. 设置阅读题目,检验学生对散文内容、手法、主旨的理解。
八、散文阅读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散文阅读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2. 同伴评价: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散文阅读效果进行评价,给予指导和鼓励。
九、高考散文阅读策略1. 分析高考散文阅读题型,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2. 结合实际高考真题,讲解散文阅读的命题规律。
(完整word版)现代文阅读训练教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教案:教学目标:能阅读一般文学作品1.理解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3.鉴赏评价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现代文阅读是高考的传统试题,近二十年来在高考试卷上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它占时多、题量大、分值高、题型复杂,是测试考生的习得知识和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历来受到出题专家的高度重视。
依据《考试说明》并对照近几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可以发现:现代文阅读出题范围明显加大,能力显著增强.能力上要求“能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并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想象、整合”;答案上取消传统字数的限制,给考生在表述空间上以一定的自由。
首先在理论上指导:文学作品以散文为主,我们如何阅读散文?一、读懂文章内容(1)读题目,明话题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提示了文章的体裁、重点、难点,题目是指路灯,给读者指明阅读理解的方向。
如散文的题目就给我们指明了这篇文章的核心话题是什么。
现代文阅读题《秋光里的黄金树》,如果在读题目时就对“黄金树”有所理解,就更容易明白作者要表达的主旨,也能更好地回答第15题了.有了对核心话题的理解,就能排除一些陪衬的次要信息的干扰,提高我们解题准确性.(2)抓关键,悟意思仔细阅读选文的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如《春天的梦》的第八段段尾句“哦,我怀念,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和我们民族所有子孙以幸福、以理想的1949的春天”,这句话就表明了从第八段起作者在写社会的春天了,与前七段所写的自然的春天的层面就不相同,有了这一句的理解,就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主旨,更好地解答第16题对第八段划线句的意思.即使对关键句子的理解,也要抓住假句子中的关键词,如第16题“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这一句的“春风”不是自然的春风了,而是社会变革的春风,所以“吹开故都的城门”就是故都的解放,“廓清心灵上的迷雾”就是心灵有了方向,不再迷茫。
现代文阅读专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共3篇
现代文阅读专题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共3篇现代文阅读专题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1现代文阅读专题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一、教学目标1. 理解现代文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和内涵。
2. 掌握现代文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3. 能够进行现代文的解读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以下方面:1. 现代文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和内涵2. 现代文的阅读技巧3. 现代文的解读和评价三、教学重点1. 现代文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和内涵的理解2. 现代文的阅读技巧的掌握3. 现代文的解读和评价的培养四、教学难点1. 现代文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和内涵的深入理解2. 现代文的解读和评价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五、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法2. 小组讨论法3. 师生互动法4. 案例分析法5. 合作学习法六、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现代文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和内涵1. 讲授法:讲解现代文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和内涵。
2. 学生评析:让学生结合自己阅读的现代文作品,发表对于作者表达情感方式的评论,并解读内涵。
第二课时:现代文的阅读技巧1. 案例分析法:以某一名作家的作品为例,讲解现代文的阅读技巧。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利用技巧进行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并汇报。
第三课时:现代文的解读和评价1.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解读某一名作家的作品,进行深度的分析和评价。
2. 师生互动法:通过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评价1. 期中考试;2. 课后作业,包括阅读作业及写作业;3. 课堂讨论,包括小组讨论及师生互动;4.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团体性,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现代文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并掌握阅读和评价技巧。
同时,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2025年高考精品备课语文教案讲义: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任务群一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知识积累1信息类文本的类型(一)论述类文本体裁概念具体说明政论文[链接考场:2023新课标Ⅱ卷《谈谈调查研究》]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或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
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国际时事评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和文章等。
用极具说服力的事例和事理以及逻辑推理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或看法,辨明是非曲直,做到以理服人。
学术论文[链接考场:2023新课标Ⅰ卷《后真相时代》、2023新课标Ⅱ卷《亦谈社会调查》]指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课题的学理性文章。
①一般有中心议题,有论证角度、论证体系和研究成果。
②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原创性、真实性和科学性。
文艺评论[链接考场:2023全国乙卷《文学史与文学批评》]指评论者在文艺欣赏的基础上,在某些文艺理论指导下,对文艺创作、文艺思潮等文艺实践活动或文艺现象进行阐述和评判的文章。
有些文艺评论也可归为学术论文。
①主要针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等方面展开议论、评价。
②观点鲜明,旁征博引,引用与评论对象有关的各种材料论证观点。
③如果是读者不太了解的作品,评论前还要对其基本信息进行一定的交代。
(二)实用类文本体裁概念具体说明新闻[链接教材: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消息——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包含消息、通基本特点:①真实性。
这是新闻最基本的要求。
报道的内容要真实准确,有根有据,讲究用事实说话。
②准确性。
新闻语言多为客观叙述,主观评论很少。
③公开性。
新闻事件会被公开报道、广泛传播。
④及时性。
报道要迅速及时,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别了,“不列颠尼亚”》]讯、特写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及时性是新闻价值的保障。
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传记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重要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所处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论点有如下特点:(1)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
(2)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
①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②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③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④有的□01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
(3)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中规中矩的论述类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
论据有两种:(1)□02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2)□03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论据的安排要有一定的顺序。
对论据的要求有三点:一是□04典型;二是□05新颖;三是能证明论点,与论点有内在联系。
3.论证。
论证是用□06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07怎样证明”的问题。
1.圈重点,抓关键。
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文眼句、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及反复强化的词语等)。
2.梳思路,明结构。
对勾画内容进行提取、整合,梳理出文章思路。
理清文章围绕论点是如何展开说理的,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住了上述内容,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理解才不至于出现偏差,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才不至于出现遗漏,对文中“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才不至于出现偏移或错位。
高中语文阅读教案
高中语文阅读教案教案的设计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高中阶段,学生应该能够独立阅读并分析文学作品,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深层含义。
因此,教案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文本分析的方法,提高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案应该包含详细的教学内容。
这包括对作品的背景介绍、作者生平、作品风格的分析以及主题思想的探讨。
例如,如果教学内容是古诗文,教师可以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诗人的生平事迹,以及诗歌的形式和风格特点。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作品的基本认识,为深入分析打下基础。
教案还应该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导入、新课展开、探究讨论和总结四个部分。
导入部分可以通过提问、播放相关视频或分享背景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展开部分,教师可以逐段讲解文本,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分析其语言特色。
探究讨论部分,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增进对文本的理解。
总结部分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强化学习成果。
教案中还应包含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的利用,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教案需要设定有效的评价方式。
评价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贡献度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体会,不断调整和完善教案设计。
一个优秀的高中语文阅读教案范本应该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详细的教学内容、合理的教学过程、多元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评价方式。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教师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提升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教案第一课时内容
高中语文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教案第一课时内容高中语文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教案第一课时基础知识点之一内容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中;2.学科:语文;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阅读当年或上一年的《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语文)》(以下简称《考纲》)。
二.教学课题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基础知识点之一如何分析给定文句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中关于现代文文学类阅读的规定,明确应试方向;2.牢记一句有关内容的口诀,并能在具体题目中灵活运用;3.能够清晰地复述解题思路,养成解题时写草稿的惯。
四.教学重点牢记内容口诀,并能灵活运用。
五.教学难点复述解题思路,养成写草稿梳理答案要点的惯。
六.教学进程【导语】《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语文)》(以下简称《考纲》)中对于现代文阅读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规定有8项: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4.作品形象的观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企图的探讨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以此为根据,综合考查积年浙江高考试题,不难看出文学类文本浏览的考查通常分为四个方面,即阐发作品内容,阐发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阐发作品的结构,阐发作品的表达效果。
目前让我们来看一看若何阐发给定文句的内容。
【解题策略】涉及分析内容的题目通常不会是某个字或词,而是某一或某些句子或段落,我们的解题策略分为两步:第一步,圈出该句、段的枢纽词,确定主体,即谁做了什么事(或谁有什么表现,谁有哪些特点等)。
语文关于阅读的教案5篇
语文关于阅读的教案5篇语文关于阅读的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语文阅读的教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语文阅读的教案1(一)、说明文的分类:1、按说明对象的不同来分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
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等。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2、按语言的特色来分,可分为平实的说明文与生动的说明文(二)、说明对象极其特征:1、说明对象: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2、说明对象的特征:指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布不具有的特点。
(三)、说明的方式平实说明:用通俗、准确的语言客观说明事物、生动说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四)、说明文的顺序:1、时间顺序:以时间的推移说明事物的变化过程。
即以时间的先后安排说明的内容,介绍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事物的制作过程以及步骤的一种说明顺序,主要特征是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2、空间顺序:按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而后,或从外到内,或由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由现象到本质、由特点到用途、由原因到结果、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由分析到综合。
(五)、说明文语言的特征:1、特征: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征,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准确无误。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通过确切的数字如:最近十年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四十到五十厘米。
(《死海不死》)(2)、通过表示揣测,估计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分析结构,把握思路)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专题复习教学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学目标】通过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来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掌握结合整体把握局部的思维方法;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字词,领会答题的方向与要求。
通过对历届高考试题的分类解析,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
【复习重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的方法,如何将整体与局部结合的思维方法转化为实际的能力。
读懂文章,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技巧。
【点击考纲】能阅读一般文学作品。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考点阐释】文章结构是指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现形式。
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内容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解读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这是你的战争!”宗璞①昆明下着雪。
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
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②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语言不通,急需译员。
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
③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
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
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
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
”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
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
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④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
弗之不认得。
一个学生走近说:“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
”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那几张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
高三语文教案 现代文阅读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概述】: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的思路是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能力层级。
我们在阅读中只有达到本能力层级的要求,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才能真正理解文章。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对这一方面的考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
具体说来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分析文章结构是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思想脉络的手段,也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分写作技巧等重要的一环。
可以说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
而且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题型分析】:例1、2008年重庆卷第15题: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囊括了两个考点。
行文思路往往与作者的立意和构思密切相关,这也是命题的意图所在。
考生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可先原文勾画,再进行概括。
通读全文,很容易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语句,童年-初中—后来--再大一点—十几年前—现在,结合文意,很容易地概括为:作者以人生过程为线索,贯穿对时间的不同感悟:①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②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③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无所作为→④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时光飞逝→⑤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现代文阅读》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现代文阅读》教案一、教材及教学目标本节课将以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现代文阅读》为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对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文学鉴赏的基本概念2. 阅读《红楼梦》片段,分析人物塑造和描写技巧3. 课堂讨论与思考三、教学过程1. 文学鉴赏的基本概念1.1 导入:老师出示一幅宋代山水画作,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感觉谈一谈这幅画的美感所在,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人对于美感的理解是有差异的。
1.2 概念讲解:通过导入的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什么是文学鉴赏?导师给出以下解释:文学鉴赏是指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阅读和理解,欣赏其中的艺术价值、审美特点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文化内涵等。
2. 阅读《红楼梦》片段,分析人物塑造和描写技巧2.1 预备活动:教师出示《红楼梦》的书籍封面,学生们通过观察封面,讨论出其中可能涉及的主题和人物。
2.2 阅读片段:教师指定学生阅读《红楼梦》片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片段),要求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塑造和描写技巧进行分析。
2.3 学生发言:学生依次发表自己对片段中人物塑造和描写技巧的见解,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讨论。
3. 课堂讨论与思考3.1 问题引导: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例如:这段片段中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吗?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手法来塑造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你能从这段片段中感受到哪些文化内涵?3.2 学生发言: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四、教学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文学鉴赏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阅读《红楼梦》的片段,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分析人物塑造和描写技巧,还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这对于我们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升人文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文学阅读能力。
高中三年级语文现代文学阅读教案
高中三年级语文现代文学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2. 学习分析与解读现代文学作品的方法;3. 培养学生欣赏与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现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2. 现代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解读方法;3. 现代文学作品的欣赏与鉴赏。
教学内容:一、现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引入)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它与传统文学相比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首先,现代文学强调个人体验和内心感受,反映了现代人对于个体意识和情感的关注。
其次,现代文学的题材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史诗、传奇等叙事形式,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最后,现代文学对于语言的运用更加灵活多样,出现了很多新的文学形式和风格。
二、现代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解读方法(探究)1. 主题分析法:通过抓住作品的主题来理解整个故事的内涵;2. 符号分析法:探究作品中出现的符号,揭示其所代表的意义;3. 对比分析法:将作品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深化对作品的理解;4. 人物分析法:通过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理解其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5. 结构分析法:分析作品的结构,揭示其叙事方式和艺术构思。
三、现代文学作品的欣赏与鉴赏(实践)1. 阅读与理解: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现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理解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等要素;2. 分析与讨论: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讨论中,运用之前学习到的分析方法,深入解读作品,探究其中的意义和价值;3. 表达与创作: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可以写下读后感、书评或进行创作。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一段现代文学作品的精彩片段或相关资料来引发学生的兴趣;2. 讲授法:介绍现代文学的发展背景、特点及相关的分析与解读方法;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深化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4. 教材法:挑选适当的现代文学作品为教材,进行阅读和分析。
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现代文学作品的资料和分析方法的介绍;2. 现代文学作品选读: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的教材。
2024高中语文教案二:现代文阅读
尊敬的各位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同探讨高中语文教案二——现代文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现代科技、文化、社会等方面面对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而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代文的概念现代文是指指今时今日的文学作品,是文学的一个时代标签。
从广义意义上讲,现代文应包括20世纪初至今的叙事文学、诗歌、散文、小说、文艺评论等文学流派。
因此,现代文也是我们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个教学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的意义现代文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关注文学作品的个性色彩、思想主题、文学语言等方面,提高阅读、理解、分析、评论的能力;在阅读现代文时,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现代生活的风貌、文化、人际关系等方面,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学生们通过阅读现代文,更加深入了解自我,增强对人性、生命等方面的感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三、现代文阅读的难点现代文阅读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其中最大的难点,即是阅读材料本身的语言运用和文化内涵。
现代文的语言往往与传统文学形式不同,缺少大量套话和成语,故学生们往往在理解现代文的语言运用上,常会出现一定的困难。
同时,现代文的文化内涵往往与学生们的日常经验脱离较大,容易引起学生似懂非懂、疑惑不解的情况。
四、现代文阅读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把握文学作品的情节和主旨,认真阅读文本内涵,分析作家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打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用“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电子网络等多种渠道,展开对同一文学题材的多元阅读,并且定期或随时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分享和评论。
三、加强思辨性学习和交流。
通过阅读现代文,引导学生分析现代文化和社会的深层次思想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注重语文学习的跨文化桥梁作用。
教案高中三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与鉴赏
教案高中三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与鉴赏教案一:现代文体特点与鉴赏方法现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白话文作为表达工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文的特点,并教授相关的鉴赏方法。
一、现代文的特点1.语言简练明了:现代文注重语言的通俗性和普通性,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式和词汇,以便广大读者能够理解。
2.题材广泛多样:现代文的题材十分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爱情、友情、家庭、社会、人生哲理等。
3.表现形式多样化:现代文不仅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传统形式,还涵盖了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科普文学等多种类型。
二、现代文鉴赏方法1.关注作者的观点:在阅读现代文时,应该关注作者的立场和观点,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和思想。
2.分析文本的结构:通过分析现代文的篇章结构,了解作者的叙事手法和组织结构,以及其中的转折点和高潮部分。
3.品味词语的运用:现代文往往运用一些鲜明的修辞手法和形象的比喻,学生可以通过品味其中的词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案二:名家作品赏析与学生写作指导学习现代文还需要通过阅读名家的作品,理解优秀的文学创作,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一、名家作品赏析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部反映工人阶级斗争历程的长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的塑造,揭示了个体的人生与时代的关系。
2.《红高粱家族》:这部小说以一个家族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女孩从年少到成长的历程,展现了女性的独立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二、学生写作指导1.培养写作的兴趣:通过阅读名家的作品,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开展主题写作、小说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指导写作方法:教授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如如何选取合适的题材、设置合理的情节、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等。
教案三:现代文经典文学作品选读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现代文学的丰富性,需要选择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阅读,从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1.《茶馆》:这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讲述一个老板娘从青年到老年的经历,反映了中国百年沧桑的历史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其主要特点是严密的逻辑性和语言的简明性。
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要弄清概念,明确判断,准确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并能进行合理的推断。
㈠高考阅读的自然科学类文章与我们平常见到的科技说明文不大一样,它具有“新”、“专”、“简”的特点:
1.文章的内容“新”。
⑵分析理解长句
理解长句的有效方法,是分清主谓宾定状补,分解句子的内容成分,分成不同层次,化大为小。先提取主干,确定主谓宾,因为它们是句子的中心;然后确定提取状语,注意每一个状语的位置;再确认提取定语,注意定语的排列次序,句子强调的内容往往是靠近中心词的部分。分解长句一般采用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的办法,在分解句子的基础上,把握各层次的含义,从而理解句意。
②副词此类文章在表述科技成果时经常用“已经”“将来”“或许”“可能”“设想”等词语,要分清已成事实和未成事实,弄清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③否定词此类文章常用来表否定意义的词有“不”“非”“没有”“否则”“推翻”“拒绝”“无条件”“严禁”“取消”等。
④表示相反的词语常用词语有“降低”“缩小”“成反比”“截然相反”“不同于”等。
选文一般都是反映自然科学领域中,各个学科研究中的新动向、新发现、新成果的,近年来更显示出贴近现代高新技术的倾向。
2.文章的语言“专”。
科技文的语言属于科技语体,严谨平实是其特点,而专业性极强则是它更为突出的特征,但要求回答的问题并未超出一般语言文字的理解,没有涉及较深层次上的专业知识。
3.文章的行文“简”。
一般地说,每个阅读文段命四个小题,这四个小题是:理解信息含量特别高的关键词句命一个题,归纳一个重要语段信息命一个题,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命一个题,根据文章进行推断和想像命一个题。试题一般为单项选择题,难度中等。
三、典型例示:
例1.(2007全国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4.概括文章内容。
一篇文章信息点是很多的,其中有大小主次之。阅读的思维过程有三步,第一步是能统观所有信息,第二步是会筛选提炼主要信息,第三步就是对主要信息进行综合概括,真正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这一点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阅读时需要考生在把握句子、段落、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意图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前后联系,比较推论,作出正确的推论。
在做题时,要弄清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概念的基本形式为:被定义项(词语)+系词(大多用“是”,也可省略)+形成原因+构成物质+外部形态+被定义项所属的概念。同时,概念要明确,不能任意扩大缩小或转移偷换。
2.理解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重要的句子。
对于科技文来说,所谓重要的句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表达观点、结论的句子;
②直接表述科技发现、假设、推测、成果的句子;
③结构复杂、内容较丰富、涵盖面较宽的句子;
④在行文结构上有启、承、转、合意义,展示文章思路的句子。
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主要靠联系全文,根据语境去分析确认;如果是结构复杂的长句,还可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这也有助于对句子的理解,从而掌握所表述的信息。
在做题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⑴确认指代词的含义
常用的指代词如“这”“那”“它”“它们”“此”等。指代多是承前指代,如果把指代的内容代入原文,可以读通的一般是所代的内容;有时指代的内容比较多,代入原文都可以读通,甚至能够理解通顺,就应该考虑最接近代词的内容,还可以与本段小论点对照,选择最接近论点的内容。如果指代内容含有修辞方法,就须推知修辞的具体含义。
二是在此基础之上的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综合”(C),如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作者在文中的基本观点等。重点考项有以下几点:
1.理解重要的词语。
所谓重要的词语,或指作为说明对象的概念,或指承载信息量大的词语,或在结构上有重要组织作用的词语。对于这些词语的理解,要求把握它“在文中”的含义,而不是理解其词典上的意义。因此,命题虽落在词语上,但实际考查的是依据文章信息而进行的分析能力,要经过逻辑分析对词语的意义作出准确的定位。
3.准确筛选信息。
理解接收信息是阅读科技文的主要目的,也是考试命题主要的落点。
科技文的信息是包括观点、思想、概念、知识、举措等等。这些信息都是凭借语言来传递的,因此必须通过对语言因素的分析来获取信息。当前的高考题将此项列入第1卷,用选择题型命题,解题时就要对选择项所表述的信息与原文进行比较辨析,审其有无,辨其真伪,定其主次,这样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答案。
作为考查材料的科技文,一般选自报纸杂志,具有报道性。篇幅短小,字数在千字以内,甚至仅三、五百字。其表达规律是:抓住重点,“不及其余”,除了对文中重点知识、概念作简略性解释外,其他的相关环节“尽在不言”中。
㈡纵观近年高考科技类说明文,考查目标大致分为二级:
一是对基础性知识的“理解”(B),如文中的词语(概念)句子、重要信息等;
⑶敏感准确于把握词语的含义
因为此类文章内容繁杂、长句多,表达要求准确、区分细微、分寸得当,所以词语的选择运用讲究精确细致。对一些词语的理解要养成勾画圈点的习惯,提高敏感度,把握其具体的含义。
①关联词常见的关联词有递进、并列、假设、条件、因果、转折等几大类。阅读时,看到“首先”,要想到“其次”;看到“多项条件”,要找到“惟一条件”;看到“所以”,要寻找原因……高考命题者常常在关联词语的运用方面设置障碍,如把原文的充分条件说成必要条件,把因果关系表述成条件关系等。
⑤比喻词由于此类文章表达意思比较抽象,为了说得具体,常常用比喻修辞方法或词语的比喻义,理解时要找出“本体”,如“‘信息高速公路’就是借用了美国50年代在全国修建的高速互联公路”一句话中:“信息高速公路”的意思不是“互联的公路”而是“互联的信息网络”。要确切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要注意前后对照,特点对应。
现代文阅读教学案
课题:第一专题时间:2007、11、12
教学目的:1.掌握现代文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2.通过练习,提高阅读现代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理解文章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达到加深理解主旨的目的。
教法: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