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合集下载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教学目标1.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 通过老师示范赏析词,让学生学会深层次赏析诗词,感受诗词的意境,品味诗词艺术特色。

3. 了解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

教学重难点1.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第一课时[学习要点]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与作家作品。

2.学习鉴赏《醉花阴》。

自主学习预习掌握相关字音字形、文体常识、作家作品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瑞脑..: (3)有暗香盈.袖:..销金兽: (2)佳节又重阳(4)凄凄惨惨戚戚: (5)乍暖还寒....时候:(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从唐五代兴起,而在宋代兴盛的一种新体诗是_____。

前人评论宋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并以之把宋词分成了最重要的两大流派。

宋代“婉约”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豪放”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

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_____,她著有词集_____。

“寻寻觅觅,_____,_____”是她的词作_____中的名句。

3.李清照,号_____居士。

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_____女词人。

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

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_____结婚,生活安适美满。

他们以_____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_____、金石。

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

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

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

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提出词“_____”之说(见《词论》)。

前期作品多写_____,内容缺乏深意。

后期作品多抒发_____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凉美。

4.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薄(báo)雾重(chónɡ)阳暗香盈(yínɡ)袖B.东篱(lí) 戚戚(qī) 乍(zhà)暖还寒C.将(jiǎnɡ)息相(xiānɡ)识三杯两盏(zhǎn)D.憔悴(cuì) 堪摘(zhāi) 玉枕(zhân)纱厨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1 -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B.莫道不销魂C.东篱把酒..损..黄昏后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6.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 )①她的早期作品②她的晚年之作③创造性地以十四叠字为开头④表达了丧夫之痛⑤抒发了故土难归的哀愁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二、合作探究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2.“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3.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4.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5.下片写赏菊饮酒,并抒发感受,中间作者本人的形象在内,说说词中作者是怎样的形象。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李清照词二首优秀导学案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李清照词二首优秀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姓名班级组别【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品味语言,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预习案【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

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后期)多悲叹身世,怀旧悼亡,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词风情调感伤,凄婉哀怨,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作品散失很多。

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写作背景】《声声慢》写于词人生活的后期。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政治上的诬陷。

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

她已经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成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探究案【品读提示】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2、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3、抓住词中的意象来品读【品读思考】1 .找出本词直接抒情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请指出哪一句是本词的主旨句,词眼又是哪一个词?直接抒情的句子: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全新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全新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风格,比较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的异同。

学习难点: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词中“愁的内涵,反复吟咏,快速背诵学法指导:1. 课前查资料了解作者的身世和词作特点2. 认真读文本,在熟悉文本的基础成小组合做完成探究课时预设:两课时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戚戚()乍暖还寒()()将息()有谁堪摘()憔悴()( )2查资料填写下列空格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柔美,故名噪一时,被称为" 易安体",词作有《玉漱词》。

她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醉花阴》写于词人生活的前期。

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

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

李清照写了这首词给明诚,以寄相思。

《声声慢》写于词人生活的后期。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政治上的诬陷。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本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汇。

2、把握词句类型,理解诗歌情思。

【过程与方法】
1、咀嚼、考证、补充注释法
2、推敲词句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会词人的敏锐的心灵与深沉的人生感受,学习热爱生活。

【自主探究】
一、咀嚼注释
1、注释是对文章的有力补充,会读注释,会用注释,对我们理解文章大有益处。

请同学们
在独力阅读《醉花阴》的基础上,精心揣摩注释,是否对词章重点环境、人物有力更深、更新的认识?
2、补充注释:
1)东篱把酒: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后即以东篱指代赏菊之处。

2)暗香:幽香。

这里指菊花的香气。

3)盈袖:出自“声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古诗·庭中有奇树》),写夫妇睽离。

二、推敲词句
1、改字比较:人们常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没有比较,就很难分出优劣高低,
对词语的赏析,试着换一个词,比较、把握词语运用之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同学们能否把原词中的重点词语替换一下,比较品味一下?
2、语序颠倒比较
3、把握句子
1)语序特殊的句子
2)隽永含蓄的句子
【合作探究】
1、组内、班内逐层展示:1)词语
2句子)
2、交流讨论
3、梳理小结
【迁移训练】
1、完成《新学案》44页10——11题。

2、板演交流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参考答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参考答案

7.《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参考答案【导学过程】一、1、bóyínɡzhàcuìzhāi zhěn 2、A(次第:文中指光景,状况;今指次序,依次,一个接一个地) 3、李清照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易安《漱玉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4、李清照5、(略)二、2、“愁”(“薄雾浓云愁永昼”)感情基调:寂寞、忧郁。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独的愁绪。

3、“永昼”“半夜”“黄昏”(夜以继日,无休止,写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薄雾”“浓云”“香炉”“玉枕”“纱厨”“东篱”“酒”“西风”“黄花”(烘托寂寞孤独难耐的感受)“愁永昼”(独坐)、“玉枕纱厨”(孤眠)、“把酒”(自斟),渲染空虚无聊的心情 4、“永”——写出了时间的漫长。

点出了愁的长久。

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

“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

“凉”——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透”——点出了秋寒心冷,辗转反侧。

5、东篱——藏头(“东篱”,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后泛指赏菊之处。

隐去了“采菊”二字。

东篱:种有菊花的田圃。

)把酒——省略“菊花”二字,“把菊花酒”。

暗香——幽香,菊花香气。

黄花——菊花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A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

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B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C内容上,“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

四、2、“愁” 3、①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总结:七组叠字,描绘了一个心神不宁、郁郁寡欢、孤苦无依、若有所失的愁妇形象。

③酒秋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A、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学案一、简要介绍(一)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

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

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

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

母王氏,知书善文。

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子,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

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

其住所为“易安堂”,李清照也故自封为易安居士。

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

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早年生活安定,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1、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2、造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瑰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李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二)李清照词的创作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

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然后完成本学案。

2、认真思考,规范书写,独立完成。

【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2.反复诵读,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3.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知识链接】一.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她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

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自主学习·秀出风采】一、整体感知成长心灵1、《醉花阴》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的是什么,他的主旨是什么?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李清照词两首实用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实用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主备人:丁晓芳备课组长:马建兵校验人:马志会马建兵杨玲丁晓芳杨素洁王琴李娟李娟霞审核人:马建兵贺小玲第一课时【预习目标】1、你必须: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你必须:掌握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3、你必须: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

一、预习内容1.知人论世,作者介绍(请阅读以下知识,用笔划出重点)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的生平可根据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其父亲是李格非,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进士出身,才学之士。

在北宋社会,大户人家选女婿,主要是重才,中了进士的男子都受到尊重。

中了进士后,曾做过山东郓州的教授(相当于教育局局长)。

后来升官,做过太学录、太学士、太学博士(相当于京师大学堂里担任教授)得到苏轼赏识,成为“苏后四学士”之一。

性格刚正不阿,嫉恶如仇。

在郓州时,很清贫,连当地知州都觉得他可怜,劝他私吞,但他不听;在江西上饶做官,当地有个专门妖言惑众危言耸听的道士,有一次,两个人的车碰见,李格非当即叫人把他拖出去,痛打一顿,驱逐出境。

最后进入宋史人物传记。

母亲是王氏。

王氏祖父是王拱辰,宋仁宗时的科举状元,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国家人事部部长)、三司使(财务部部长),王氏从小在诗书世家里长大。

“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宋史》。

李清照: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比当时的女孩子有着更为宽松自由的环境。

古代女孩子应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

感受少年时代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摊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丈夫:赵明诚。

为人品行端正,情趣高雅,从小喜欢收集金石字画文物,其父赵挺之,与李格非是同乡人,山东,政治上是变法派,与李格非刚好相对。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JMQ)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JMQ)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预习案【预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填词背景。

2、依据课本注解、借助工具书,读懂两首词的内容并声情并茂地吟诵。

【预习内容】1、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宰相的儿子,著名的金石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其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李清照诗词串人生《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chan 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chan 刬,不穿鞋。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宝鸭,发型。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

莫辞醉。

此花不与群花比。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高中语文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学习目标 1.了解词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会新奇的比喻和叠词的表达效果。

3.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词中营造的意境以及词中凝聚的感情。

1.字音辨识(1)玉枕.纱厨.()(2)堆.积()(3)暗香盈.袖() (4)寻觅.()(5)戚.戚() (6)乍.暖()答案(1)zhěn chú(2)duī(3)yínɡ(4)mì(5)qī(6)zhà2.词语解释(1)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戚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暗香盈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乍暖还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2)悲愁、哀伤的样子。

(3)调养,保养。

(4)枯萎,凋零殆尽。

(5)清淡的香气充满衣袖。

(6)忽暖忽冷,气候变化无常。

3.古今异义(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李清照词二首》导学案

《李清照词二首》导学案
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旧时相识”的雁触动了词人怎样的情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思?(点拨:联系词人前期词作《一剪梅》中的句子来理解,“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二)赏析下阙
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一句描绘出词人怎样的生活状态?(点拨:黄花即菊花,词人在《醉花阴》中曾用“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描写思念丈夫的闲愁,注意对比两首词的不同。)
二、合作探究
(一)赏析上片
1.具体说说词的上片的内容。(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小组相互讨论交流)
2.赏析“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3.赏析“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4.上片小结:
(二)鉴赏下片
1.翻译下片的大意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
伴着晨曦,越过千年,我走近了你……
我走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走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走过“绣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走过“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走过“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的清冷无奈……维纳斯因断臂而美丽,贝多芬因失聪而伟大,而你却因才气而孤独。你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却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在那个年代,你无疑是枝头的一朵奇花,凛冽的秋风摧残着你,你却不甘落在地上,依然倔强地挺立枝头,尽情绽放,溢出特有的清香,不曾萎靡凋谢。你的才气、倔强铸就了你的孤独,你那绝世的孤独又成就了你冰冷凝绝的美丽!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高二必修4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高二必修4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体味《醉花阴》和《声声慢》在写“愁”方面不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色,以及它们所反映出来的作者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背景。

【学习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体味《醉花阴》和《声声慢》在写“愁”方面不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色难点: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解决办法:鉴赏、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阅读,将知识系统化;通过“知人论世”的分析,将理解深入化。

1、作者介绍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南宋著名词人.词集有《漱玉词》.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

母亲也擅长诗文。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

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

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时,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南,后丈夫病卒,金石文物丧失殆尽,孑然一身,饱受国破家亡之痛,在辗转流离中度过凄苦的晚年。

2、相关诗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分组探究:(1)两首词的写作时代是否相同?两首词的主旨分别是什么?(2)为了突出主旨,两首词分别运用了哪些意象?(3)两首词中哪句话最能打动你,请谈谈你的感想?(4)同是写“愁”《醉花阴》和《声声慢》有何不同?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参考答案探究1(不同,醉花阴写于前期,是写给丈夫赵名诚的,声声慢是后期的作品。

我们都知道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家庭美满。

因此词风较明快,即使写愁,也只是“闲愁”而后期因靖康之变,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南,又因丈夫病卒,饱受国破家亡之痛,晚年生活孤独凄苦,因此词风哀婉,凄凉。

)《醉花阴》写于前期。

李清照词两首 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 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品读赏析,体会诗歌语言美,学习本词寓情于景,层层渲染的写作手法二、过程和方法先知其人,再品其诗。

先整体感知,再细细品味,通过炼字炼句和意象分析法,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古诗词的语言魅力,增强诗词鉴赏能力【学习重点】把握作者情感,理解这首词的含义。

【学习难点】通过炼字炼句及意象分析法,品味诗词的语言,体会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学习方法】诵读品悟法引导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醉花阴》一、导入新课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写的是谁?李是婉约词杰出代表,今天我们来学习李易安的《李清照词两首》。

二、介绍李清照其人其词1.前期的李清照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从小接受良好的文化教养,工书,能文,精通音律。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生赵明诚为妻,婚后的生活相当美满,二人志趣相投,能在一起读书,品诗论文,收集和鉴赏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

赵明诚有一段时间出外游学、出仕为官,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后期的李清照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他们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即1129年赵明诚在赴官途中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

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研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凄惨,尝尽了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和亡国之恨。

3.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李清照词二首复习导学案

李清照词二首复习导学案

李清照词二首复习导学案制作人:崔建勇审核人:刘庆忠一、名句默写:1.浓云愁永昼,。

佳节又重阳,,。

东篱把酒黄昏后, 。

,人比黄花瘦。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三杯两盏淡酒,、?雁过也,正伤心,。

满地黄花堆积。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

这次第, !二、填空:2.《醉花阴》描写借酒浇愁的词句是"_______ ,"。

以花喻人的词句是" ,,"。

3.《声声慢》中开头的叠字句是"_ ,_ ,_ "。

中间是"_ __,__ ____、___ _"。

4.《醉花阴》点出词眼的词句是"____ __"。

《声声慢》点出词眼的词句是"__ ___,___ ___"。

5、对《醉花阴》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中写愁的手法为“移情于景”,这种“愁”是女子思夫之愁。

写的是大清早刚起床,发现天气阴沉沉的,作者便坐在那雕着兽形的香炉旁,看着慢慢燃着的瑞脑香来消磨一天难熬的时光,一种无可宣泄的孤寂之感、相思愁绪也便从这些景语中浮离出来。

B.“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从字面意思上看,是写作者睡在碧纱帐里,枕着玉制的枕头,半夜突然感到有点凉了。

这淡淡的叙述,不假修饰,明白如话,其中寄寓了作者的悠悠思夫情,为了传神地写出思念丈夫不能入睡的神态,却假言托词天气“凉”,何其凄婉,又何其淡泊!C.“人比黄花瘦”之所以能给人深刻的印象,除了它本身运用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句子安排得妥当,也是其原因之一。

在这个结句的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销魂”带动语气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写动态的“帘卷西风”,这以后,才拿出“人比黄花瘦”的警句来。

这首词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首词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这点精神,因而它确实称得上是“词眼”。

D.从本词提供的信息看,写离愁有三个切入点:“佳节又重阳”“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但后两个却被词人邀来后,略事提醒,又旋即推掉了,紧紧抓住重阳佳节这个特定日子来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8 李清照词两首 2 六中王伟《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高一语文编写人:王伟【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风格,比较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的异同。

【目标难点】1、诵读两首词,了解词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3、理解词中“愁”字的由来,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情操。

【学法指导】诵读法,背景解读法【资料链接】公元1084年出生的李清照,距今快一千年了,但我们对她一点都不感到陌生。

她天生丽质犹如一朵带露的花,美丽的双眸总是渗满迷人的清泪;她娇花照水好像一弯遮云的月,妩媚的面庞总是挂着深沉的愁绪。

曹雪芹笔下同样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有资格和她媲美,但林黛玉只是儿女情长的女儿愁,太单一也太狭隘。

李清照为爱情而愁,为婚姻而愁,为家国而愁,为民族而愁。

她像一缕带香的风,越过历史的时空朝我们款款走来,走进人们空旷而幽深的心灵;她又像一片轻盈的云,隔着岁月的清流离我们盈盈远去,可永远也走不出人们追随的视线。

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幼有才藻,十八岁嫁给金石家赵明诚,夫妻感情甚笃。

南渡后,赵明诚病故,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在孤寂中度过晚年。

她工诗,能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大家。

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柔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作品有《漱玉词》。

前期多为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清新明丽,意境优美。

有《如梦令》二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

词后期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以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

如《菩萨蛮》《永遇乐》《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

背景信息《醉花阴》写于词人生活的前期。

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班级姓名第小组评价【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领略李清照“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品味李清照的语言风格,理解词的思想感情3、情感与价值观: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体味词人的感情【学习重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1、推敲炼字,品味意象,发现美在何处,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2、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

由于不同的生活境遇,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也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18岁嫁给当时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她常与丈夫吟诗做对,并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她前期作品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后期:李清照的生活以靖康之难为界形成鲜明对照。

1127年,位于宋朝北部的金国长驱直入,攻占了北宋都城汴京,俘获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

中晚年的李清照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后期的词作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2.过程与方法:(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1)理解《醉花阴》词中“愁”字的由来,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情操。

(2)【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二.学法指导1.阅读策略:诵读法2.思考策略:背景解读法三、知识链接1.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幼有才藻,十八岁嫁给金石家赵明诚,夫妻感情甚笃。

南渡后,赵明诚病故,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在孤寂中度过晚年。

她工诗,能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大家。

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柔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作品有《漱玉词》。

前期多为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清新明丽,意境优美。

有《如梦令》二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

词后期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以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

如《菩萨蛮》《永遇乐》《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

2.李清照和“闺怨词”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

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

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

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

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

读李清照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

3.写作背景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

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孤的灾难与不幸。

这里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它们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4.《醉花阴》写于词人生活的前期。

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

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

李清照写了这首词给明诚,以寄相思。

四.自测题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A. 薄雾(báo)永昼(zhòu)重阳(chóng)纱厨(shā chú)B. 东篱(lí)盈袖(yín)销魂(hún)瑞脑(ruì nǎo)C. 凄惨(qī)还寒(hái)将息(jiāng)杯盏(bēi zhǎn)D. 憔悴(cuì)堪摘(kān)了得(liǎo)梧桐(wú tóng)2. 解释下列词语(1)永昼:(2)戚戚:(3)将息:(4)次第:(5)怎生得黑:3. 宋代词风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

豪放派以苏、辛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五.当堂训练1.《醉花阴》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的哪些愁绪请概括一下。

2、这首词哪几句为全词最精彩之笔请作简要分析。

3、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的朋友也认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

请分析一下这个比喻的妙处。

点拨:分析词人与“黄花”的相似之处,明确词人的情感。

六、知识清单薄雾浓云愁永.昼()怎敌他、晚来风急(..).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大王必欲急.臣()永.为仪则()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思维导图】愁永昼:薄雾加浓云,瑞脑销金兽——孤独寂寞醉花阴思行人:佳节又重阳,半夜凉初透——思念难免闺愁人更瘦:东篱黄昏酒,暗香销魂后——自怜愁闷《李清照词两首》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2.过程与方法:(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1)理解《声声慢》词中“愁”字的由来,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情操。

(2)【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法指导1.阅读策略:诵读法2.思考策略:背景解读法三、知识链接《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

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词的开头用七组叠字构成了三句话。

“寻寻觅觅”表达的是作者经历过许多突发事件的刺激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恍惚、因若有所失而到处寻觅的状态。

“冷冷清清”四字描写了她寄身异地、无人为伴、很少交往的孤独寂寞的处境。

“凄凄惨惨戚戚”则总括地说明了自己命运的凄惨和心情的悲痛。

这十四个字使李清照在词史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人们称赞她连用十四个叠字是“造句新警”,是“创意出奇”,是“超然笔墨蹊径之外”。

这十四个字为全词奠定了基调,以下作者便一层层地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惨和心情的哀痛。

天气忽暖忽寒,几杯淡酒哪里能抵挡住冷风的袭击,更不能消除心中的忧愁。

正在她凄苦无奈时,又看到了空中飞过的大雁,它们是来自北方的旧时相识。

作者想到大雁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飘流困顿,寄寓异乡,这正是引起她伤心的原因。

词的上片从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

这也可以说是对开头几句的阐释和补充。

在词的下片又进一步推进,更具体地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黄花满地,当初盛开时可以插在头上,而如今花已枯萎,再也无人摘取。

这是明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最后,又从时间和天气上来写:白日漫长,她独自一人要苦熬苦等才能到天黑,但是到了黄昏时候,又有秋雨点滴作响,这种景象,这时的情绪,哪里是一个简单的“愁”字所能概括得尽的!全词展现出的是作者那种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

在了解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础上来读这首词时,使人不能不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

这也正是李清照这首抒情词动人的力量之所在。

四、自测题品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戚戚..()乍.暖还.寒()()有谁堪.摘()五、当堂训练1、“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

词人为什么强调是“旧时相识”表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句包含几层意思有什么作用这几句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六、知识清单【思维导图】冷清:黄花堆积,黄昏细雨,点点滴滴颠沛之苦声声慢凄惨:乍暖还寒,最难将息,憔悴不堪丧夫之痛忧戚:雁过伤心,怎敌风急,怎生得黑亡国之恨【整体感知】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

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的灾难与不幸。

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反映了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请比较两首词的异同。

第一课时答案自测题: 1. D ,A 薄雾 bò、B 盈袖(yíng)、C 还寒(huán)2. (1)永昼:漫长的白天;(2)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3)将息:调养、保养;(4)次第:光景、状况;(5)怎生得黑:怎样挨到天黑。

怎生,怎么、怎样。

3. 宋代词风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

豪放派以苏、辛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当堂训练:1、《醉花阴》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的哪些愁绪请概括一下。

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不在,夜晚难眠,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老,此三愁也。

2、这首词哪几句为全词最精彩之笔请作简要分析。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全词最精彩之笔。

“莫道”一句直接对“东篱把酒”而言,使“人比黄花瘦”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而且极有情思;“帘卷西风”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做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到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3、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的朋友也认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

请分析一下这个比喻的妙处。

点拨:分析词人与“黄花”的相似之处,明确词人的情感。

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比较确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表达是时摒绝浮花浪蕊,而选择不求浓丽、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也反衬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逸韵。

第二课时答案:自测题:戚戚..(qī)乍.暖还.寒(zhà)(huán )有谁堪.摘(kān)当堂训练:1、“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

此人为什么强调是“旧时相识”表现的是坐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正在酒后感到寒气袭人之时,最让她伤心的是又见到了飞过的鸿雁,而这南来的大雁,却是当年在北方的旧相识!作者这时是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只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这几句是环境描写,用以烘托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点点滴滴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像打在自己心上,是那么强烈的敲击着、震撼着作者的心扉。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句包含几层意思有什么作用这几句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1)这几句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句,写人的动作神态,似乎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索过往的陈迹;第二句,写环境的凄凉、寂寞;第三句,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