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6
三字经全文解释
【解释】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43、三字经: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解释】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三字经: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46、三字经: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47、三字经: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48、三字经: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5、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15、三字经: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解释】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三字经第六课
第六课原文: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注释:首:首先。
孝悌:孝顺爸爸妈妈、友爱哥哥弟弟。
次:其次。
见闻:知识、学问。
知:了解,掌握。
某:指代人或事物。
数:算术、数学。
文:文理。
而:到。
译文: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爸爸妈妈和友爱哥哥弟弟,然后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掌握基本的算术,以及认识文字,学习文理。
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附:故事《彩衣娱亲》老莱子是东周时期的楚国人,非常孝顺。
侍奉爸爸妈妈尽心尽力。
虽然老莱子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他对待年老的爸爸妈妈仍然像小孩子一样满腔赤诚,事事体贴入微,关心备至。
为了让爸爸妈妈生活的快乐和开心,他千方百计逗两位老人发笑。
因为怕引起老人家伤心,在他们面前,老莱子从来不说自己已经老了,更不在爸爸妈妈面前提“老”字。
他还经常穿着彩色的花衣,学着婴儿戏耍的样子,在老人面前跳来跳去,使两位老人开心,老人觉得自己也年轻了。
老莱子为了尽孝真是用心良苦啊。
附:故事《郑庄公掘地见母》东周初期,郑国是一个强国。
国君郑武公之妻姜氏生有两个儿子。
但她偏爱次子段。
郑武公死后,长子寤省继位,这就是郑庄公。
姜氏一心想让小儿子段做国君,就暗中让段在领地招兵买马,等待时机,夺取君位。
不料计划败露,郑庄公亲自率兵击溃了段的叛军,段自刎而死。
庄公对母亲与弟弟段密谋篡夺君位的做法十分怨恨,盛怒之下把姜氏送到颖城,发誓说:“不到黄泉,决不相见。
”可是没过多久,庄公就后悔了。
说:“因为叛乱,我已经失去了弟弟,又怎么忍心与母亲离别呢?这实在是不孝啊。
”可是,自己又发了誓,作为国君更不能违背誓言,那样会失信于百姓。
庄公为此十分苦恼。
郑国有个镇守边关的地方官,叫颍考叔。
他为人正直,一孝顺父母闻名天下。
他听说这件事后,就为郑庄公献上一计,他对庄公说:“您可以挖一条地道,深度一直挖到见着泉水,地道一直通到颖城。
趣味三字经启蒙故事大全_三字经6个小故事
趣味三字经启蒙故事大全_三字经6个小故事三字经是中华历史文化的一种积淀,也是优秀文化良好的传承,对后世影响深远。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趣味三字经启蒙故事大全,供大家参考。
三字经启蒙故事1【原文】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词四声宜调协【注释】匏:匏瓜,可吹出音乐的笙器。
土:瓦制的乐器。
革:牛皮制的鼓。
木:木制的乐器石:玉石做的乐器。
金:铁制的乐器。
丝:制作琵琶琴瑟之类乐器的材料。
竹:制作管箫之类乐器的材料。
平:汉语的第一声及第二声。
上:汉语的第三声。
去:汉语的第四声。
入:短促的声音。
【语译】古时候有八音之说是我国古代八种乐器所发出来的声音。
什么是八音呢?它包括由紫竹制成的笙器——匏;由黏土制成的瓦器——土;由皮革制成的鼓——革;由木块制成的祝歌——木;由玉石制成的磬——石;由铁制成的钟——金;由韧线制成的弦——丝;由竹制成的箫管——株。
说到语言的音调,也有四声之说,即分平、上、去、入等四种声音。
这四声必须得到调和,听起来才会感觉到舒畅愉快。
【故事】好的音乐不但可以调剂身心,还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我国古书中,记载着许多中国传统的乐器,并且也记载了关于以琴会友的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名叫俞伯牙的人,他虽弹的一手好琴,却苦于找不到能与他分享的知音。
有一天,他的琴声吸引了一位樵夫前来聆听,这位樵夫名叫钟子期,他被余伯牙的琴声深深感动了。
余伯牙遇到了这位知音,心里好高兴,便和钟子期结为异性兄弟。
两人约订明年的今日,伯牙要到钟家村拜访子期,顺便让子期欣赏他的琴艺,时间过的很快,他们约定的时间到了,余伯牙如期去拜访钟子期。
没想到,钟子期竟然已经过世了,余伯牙悲伤的来到子期坟前,对着子期的坟,将琴摔个粉碎,并发誓从此在也不弹琴了。
这对因琴而结缘的朋友,他们的友谊的却很让人感动。
三字经启蒙故事2【原文】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子自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注释】高:高祖父。
曾:曾祖父。
身:自己。
玄:玄孙子。
少儿国学宝典《三字经》全文解释
【导语】《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下⾯就和⼀起来欣赏下《三字经》的全⽂解释,欢迎阅读! 1、⼈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都是⼀张⽩纸,不知害⼈,既为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不变坏,最重要的⽅法就是要专⼼⼀致地去教育孩⼦。
3、昔孟母,择邻处。
⼦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次孟⼦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
4、窦燕⼭,有义⽅。
教五⼦,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窦禹钧教育⼉⼦很有⽅法,他教育的五个⼉⼦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吃穿,⽽不好好教育,是⽗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师的懒惰了。
6、⼦不学,⾮所宜。
幼不学,⽼何为。
【解释】⼩孩⼦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个⼈倘若⼩时候不好好学习,到⽼的时候既不懂做⼈的道理,⼜⽆知识,能有什么⽤呢? 7、⽟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解释】⽟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的,从⼩时候就要亲近⽼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学习到许多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黄⾹,九岁时就知道孝敬⽗亲,替⽗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母的⼈都应该实⾏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从⼩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孝悌,次见闻。
(三字经)三字经6则小故事
三字经6则小故事1、《母子同刑》三国时期,魏国王经在征讨篡位的司马昭时被捕,司马昭要王投降,并抓来他的母亲相威胁。
王说:“为国尽忠,死而无怨。
”司脑羞成怒,决定处死王母子。
临刑前,王苦着对母亲说,是自己连累了她。
母亲却笑着说,自己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
王在忠与孝矛盾时选择了忠,实际上是真正的孝。
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
2、《孙敬悬发》“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
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
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
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
《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
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
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
2、《苏秦刺股》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
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
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
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
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
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
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
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
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
三字经讲稿6(君则敬-说仁义)
豫让
谋刺赵襄子未遂,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形成成语‚斩 衣三跃‛。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为豫让所说。 《资治通鉴第一卷》 《史记〃刺客列传》 《吕氏春秋〃不侵》 《吕氏春秋〃王道》 邢台豫让桥 邢台豫让公园
魏征
中国古人特别看重历史智慧,历史经验的总结。唐太宗有一次朝堂之上,在讨 论一件历史上的事,起因是魏征这二天不在,而有人弹劾魏征。唐太宗没有正 面回答,而是说,我昨天读了《晋书》,读到一件事情很感慨,西晋初年有个 大臣叫何曾,据说是很聪明的一个人,西晋武帝司马炎开国的时候,有一番气 象,但过不了多久就开始贪图安逸,也不关心国家大事,在朝堂之上,不聊国 家大事,就聊鸡毛蒜皮的小事,东家长,西家短,今天又出了什么新款的衣服, 明天哪个地方又出了一道名菜。何曾有一天下班回到家中,叹气摇头。当时, 他的儿子何劭就问他,今天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我看皇上只知生活的享受,物 品之奢华,国家恐怕危矣,你呢,估计还可以保命,但又指着何邵的下一代, 像他们这一代人,恐怕不得善终,国家危矣。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果然,司马 炎之后,惠帝之时,八王之乱。 唐太宗讲完这个故事,大家都说何曾聪明,唐太宗不吭声,让大家讨论完,唐 太宗摇摇头,说,何曾其人,大逆不道,作为朝庭的一个 官员,身在其位,当谋其政,作为御史大夫,重要的是向 皇帝提建议,既然他看到了危机,他就不应该回家跟他儿 子说,而是应该直接跟皇帝说,不当面提醒,背后小聪明, 这种人,要不得,真正的大智慧,应该匡扶天下, 敢于直谏。
豫让
知遇之恩
豫让最初是范氏家臣,后又给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无闻。 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后,才受到重用,而且主臣之间关系 很密切,智伯对他很尊重。晋哀公四年(前453年),正在他境 遇好转的时候,智伯向赵襄子进攻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将 智伯灭掉了,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就是智伯 在晋国里的领地)。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 具。公元前475年,执晋国国政二十年的赵简子驾崩,其子赵襄 子嗣立。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经典之一,是一本启蒙书籍,用简练的言辞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
下面是三字经的原文及翻译: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常,无尧不可;守中规,无吝难可。
出则贵以财,贱以躬;贵而贱,高而下。
危而安,否则败,出则没,否则扬。
性相近,贵相亲;苟不闻,失亲近。
反身修,择其善;无改过,丘其身。
有馀力,学文辞;少馀力,但求田。
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万岁新。
莹八岁,能夸父;再逾三,学将母。
申申净仪,善入人;从训蒙,顺善言。
谚已传,学不能;艰则辟,多则惑。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常,无尧不可;守中规,无吝难可。
出则贵以财,贱以躬;贵而贱,高而下。
危而安,否则败,出则没,否则扬。
性相近,贵相亲;苟不闻,失亲近。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出生时,天性本善;人性相近,后天的教养使人变得迥异。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进行良好的教育,人的性情会发生变化;教育的方法应该专一。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古时候的孟母,为了教育孩子,选择了居住环境;如果子女不好好学习,剪断织布机也没用。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是一个有公德的人;他培养的五个儿子,都成了有名望的人物。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如果养育孩子却不教育他们,就是父亲的过错;如果教育不严格,就是师父的惰性。
三字经-打印版-第六段
读 《鲁 论》
bǐ jì shì
xué qiě qín
彼既仕
学且勤
pī pú biān
xiāo zhú jiǎn
披蒲编
削竹简
bǐ wú shū
qiě zhī miǎn
彼无书
且知勉
tóu xuán liáng
zhuī cì gǔ
头悬梁
锥刺股
bǐ bú jiào
zì qín kǔ
彼不教
自勤苦
rú náng yíng
彼女子 ěr nán zǐ 尔男子 táng liú yàn 唐刘晏 jǔ shén tóng 举神童 bǐ suī yòu 彼虽幼 ěr yòu xué 尔幼学 yǒu wéi zhě 有为者 quǎn shǒu yè 犬守夜 gǒu bù xué 苟不学 cán tǔ sī 蚕吐丝 rén bù xué 人不学 yòu ér xué 幼而学 shàng zhì jūn 上致君 yáng míng shēng 扬名声 guāng yú qián 光于前
lǎo quán 老泉 fā fèn 发愤 jì lǎo 既老 xiǎo shēng 小生 liáng hào 梁灏 dà tíng 大廷 jì chéng 既成 xiǎo shēng 小生 bā suì 八岁 qī suì 七岁 yǐng wù 颖悟 yòu xué 幼学 wén jī 文姬 dào yùn 道韫 nǚ zǐ
第六段:谈读书的目的
kǒu ér sòng
xīn ér wéi
口而诵
心而惟
cháo yú sī
xī yú sī
朝于斯
夕于斯
xī zhòng ní
shī xiàng tuó
昔仲尼
三字经(六)
庄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Nhomakorabea周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
梦
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
蝶
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经三诗曰大我有 既传既国小周典 明者亡风戴公谟 方有春曰注作有 读公秋雅礼周训 子羊作颂记礼诰 撮有寓号述著有 其左褒四圣六誓 要氏贬诗言官命 记有别当礼存书 其彀善讽乐治之 事梁恶咏备体奥
礼
仁
信
智
义
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经三诗曰大我有 既传既国小周典 明者亡风戴公谟 方有春曰注作有 读公秋雅礼周训 子羊作颂记礼诰 撮有寓号述著有 其左褒四圣六誓 要氏贬诗言官命 记有别当礼存书 其彀善讽乐治之 事梁恶咏备体奥
中庸 大学
四书
孟子
论语
孝经
礼
乐
六经
易
书
诗
春秋
小学
蒙学
训诂
句读
文中子
扬子 子集 老子
荀子
庄子
经三诗曰大我有 既传既国小周典 明者亡风戴公谟 方有春曰注作有 读公秋雅礼周训 子羊作颂记礼诰 撮有寓号述著有 其左褒四圣六誓 要氏贬诗言官命 记有别当礼存书 其彀善讽乐治之 事梁恶咏备体奥
三字经
为
为
万
往
世
圣
开
继
太
绝
平
学
经三诗曰大我有 既传既国小周典 明者亡风戴公谟
方有春曰注作有 读公秋雅礼周训 子羊作颂记礼诰
撮有寓号述著有 其左褒四圣六誓 要氏贬诗言官命
《三字经》全文原文
《三字经》全文原文这部一千多字的《三字经》,似是万千精华被浓缩。
更可贵的是,这部经典一直在被不断扩充、不断进步。
这才是真正的包罗万象,蒙学典范。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三字经》全文原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查阅《三字经》全文的内容哦)《三字经》全文如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幼。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希望有所帮助!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三字经全文释义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释义及解释《三字经》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作者一般认为是宋代的王应麟。
这部书以简短的三字句的形式,介绍了从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观念、历史故事到常识等多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三字经》的内容及其释义和解释。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释义: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人的本性彼此相近,但由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不同,习惯和性格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释义:如果不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的本性就会改变。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专心致志。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释义:古代孟子的母亲,为了选择一个好的邻居,三次搬家。
当孟子不愿意学习时,孟母就割断织布的机杼来教育他,表明学习的重要性。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释义:五代时期的窦燕山,教育他的五个儿子都有很好的方法,结果这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名声远扬。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释义:只是养育孩子而不教育他们,是父亲的过错。
教育孩子而不严格要求,是老师的懒惰。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释义:小孩子不愿意学习,是不应该的。
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又能够做什么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释义: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懂得礼仪和道理。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释义:作为别人的儿子,在年幼的时候。
要亲近老师和朋友,学习礼仪和知识。
9.香九岭,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释义:香九岭,能够温暖席子。
对父母孝顺,是应该坚持的道德。
10.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兄,宜先知。
释义:融四岁,就能够把梨让给哥哥。
对兄长的尊敬,是应该首先了解的。
《三字经》的内容涵盖了儒家的道德观念、历史故事、常识等多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读物。
通过这些简短的三字句,儿童可以学习到基本的道德观念和人生道理。
国学《三字经》第六章介绍
【导语】孝敬⽗母,友爱兄弟是做⼈的基础。
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的爱⼼。
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不应该计较个⼈得失,才会受到别⼈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下⾯就和⽆忧考⼀起来看看《三字经》第六章的介绍,欢迎阅读!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
释⽂
汉朝⼈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梨让给哥哥吃。
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应该从⼩就知道。
⼀个⼈不仅要孝顺⽗母,尊敬兄长,还要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数和⾼深的数学,认识⽂字,阅读⽂学。
⼼得
友爱兄弟,孝顺⽗母是学习做⼈的第⼀步,之后才能开始学习⽂化知识,只有德才兼备才是真正优秀的⼈。
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时候家⾥有五个哥哥,⼀个弟弟。
有⼀天,家⾥吃梨。
⼀盘梨⼦放在⼤家⾯前,哥哥让弟弟先拿。
你猜,孔融拿了⼀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的,只拿了⼀个最⼩的。
爸爸看见了,⼼⾥很⾼兴:别看这孩⼦才四岁,还真懂事哩。
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的,只拿⼀个最⼩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应该拿个最⼩的;⼤的留给哥哥吃。
”
⽗亲⼜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你还要⼩吗?”
孔融说:“我⽐弟弟⼤,我是哥哥,我应该把⼤的留给弟弟吃。
”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
他⽗亲听了,哈哈⼤笑:“好孩⼦,好孩⼦,真是⼀个好孩⼦。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家都很称赞他。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全文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读物之一。
它总共有111首,每首三句,每句三个字,共九个字。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
一、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木石为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幼仁孝,长辞让。
国有常,家有顺。
4-失亲致殇,谨修身,势必兴邦。
三、子欲学,马必先。
子欲士,犹需捐。
6-如陆妖妖,安分守己,清心寡欲。
四、十月生,五岁能。
十岁稚,二十成。
8-稱統贤長,榮立石室,舉杜杜塔。
五、七十古,能稽古。
缺破仁,衰害速。
10-孰黔市害,琼章楷画,顦顇嶔崃。
六、曰能通,曰能抗。
曰能固,曰能强。
12-曰直、曰谙,曰温、暖心,修正一人。
七、此八条,能改恶。
主静修,是为人。
14-是人幸福,所愿安宁,慈悲擎天。
八、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窃比图,闻过则喜。
16-假称勤劳,佞迎祸患,浮词喧叹。
九、贼藏丘,力虽瘁。
善作言,思其逞。
18-择士海内,虽有至愿,藏名隐事。
十、闻一以十,观十而知百。
百举百全。
20-传声光影,戴尼斯三人,千言万语。
十一、言不信,行不果。
信而好古,配以见。
22-堂堂彪炳,作隐私交,看模式实。
十二、凡训蒙、须讲究。
详细、不饶恕。
24-诚心相传,力拥桥墟,默若丹鼎。
十三、主義立,则己立。
一骑绝尘,百群臣。
26-展天人之志,团圆我之家,重型困境。
十四、家有常,才则兴。
才有专,业则就。
28-求学独立,科学教育,落地可行。
十五、苏小小,初启蒙。
业虽瑕,不改勉。
30-问耕耘者,笔耕不辍,管窥绿野。
十六、百援齐,选择性。
贯调磨,传家摩。
32-静修务个,天渊社稷,陈晨百客。
十七、习惯成,性癖难。
能从俗,自即凡。
34-学有力计,习时染癖,究竟绝对。
十八、曲则全,枉则直。
洋枉曲,不可久。
36-弯路留遗,学次一课,日时保持。
十九、仁者见,博爱即。
存伟业,名利忘。
38-仁贤树立,协父慈母,树群公主。
二十、曾子伯,思维勤。
学志立,弟子身。
40-汇合心血,教师前辈,学生并电。
二十一、门无犬,不对客。
穿冠礼,不曾夺。
42-会风尚德,首先挥发,名字无争。
三字经全文内容
三字经全文内容三字经全文内容(第一部分——教育之功)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第二部分——礼仪为首)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第三部分——必知常识)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ft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第四部分——四书五经、储子百家)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一年级下册三字经
一年级下册三字经一年级下册《三字经》全文共10句,原文如下: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中华,全国一。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治平。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三字经的六部分
三字经的六部分《三字经》第一百二十三集三字经的六部分 1第一部分: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第二部分:孩子从小就应该亲近老师和朋友,这样可以学到很多与人交往的礼仪和知识。
黄翔,东汉人,九岁就知道孝敬父亲,温暖床铺。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践行和遵循的。
汉朝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要给弟弟吃大梨。
大家从小就应该知道这个尊老爱幼的道理。
一个人首先要学会的是孝敬父母兄弟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自己的所见所闻。
第三部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
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
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莹八岁,能咏诗, 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 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 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奋,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若荀卿,年五十, 游稷下,习儒业。 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 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全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