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学院 仪器分析仿真实验-教案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全)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一)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仪器分析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明确仪器分析在化学、化工、环境、生物等领域的应用。
1.2 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定义仪器分析及其分类。
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3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了解仪器分析技术的历史和发展。
认识当前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二)第二章:光学分析仪器2.1 光谱分析仪器了解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掌握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原子光谱仪等常见光谱仪器的结构、原理和应用。
2.2 色谱分析仪器理解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熟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色谱-质谱联用仪等色谱仪器的结构、原理和应用。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三)第三章:电化学分析仪器3.1 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理解电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
掌握电位分析法、库仑分析法、电导分析法等电化学分析方法。
3.2 电化学分析仪器的应用认识电化学分析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熟悉电化学工作站、电化学传感器等电化学分析仪器的应用。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四)第四章:色谱-质谱联用技术4.1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
掌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常见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4.2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认识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中的应用。
熟悉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五)第五章:样品前处理技术5.1 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
掌握固相萃取、液-液萃取、离子交换等样品前处理方法。
5.2 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应用认识样品前处理技术在仪器分析中的应用。
熟悉样品前处理技术在环境分析、生物分析、食品分析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六)第六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6.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理解释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大学仪器分析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常见的分析仪器及其应用领域。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仪器分析实验。
教学重点:1.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常见的分析仪器及其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1. 仪器分析原理的深入理解。
2. 不同类型分析仪器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分析仪器(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等)3. 实验样品4. 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入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性。
2. 介绍仪器分析作为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其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二、讲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1. 光学分析法:讲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等原理。
2. 电化学分析法:讲解电导滴定法、电位滴定法等原理。
3. 热分析法:讲解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等原理。
三、讲解常见分析仪器及其应用领域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介绍其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领域。
2. 原子吸收光谱仪:介绍其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领域。
3. 气相色谱仪:介绍其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领域。
四、实验操作演示1. 演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过程。
2. 演示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操作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复习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复习常见分析仪器及其应用领域。
二、实验操作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实验报告撰写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 教师对实验报告进行批改和讲解。
四、总结1. 总结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性。
2. 强调仪器分析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仪器分析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仪器分析知识的掌握。
仪器分析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仪器分析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培养具备仪器分析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优秀人才,我国高校纷纷开设了仪器分析课程。
本文以某高校仪器分析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如何提高仪器分析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领域。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1.仪器分析基础理论: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质谱分析等。
2.仪器分析实验: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3.仪器分析应用:涉及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药卫生、生物化学等领域。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采用分组实验、虚拟实验、现场实验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熟练掌握仪器操作。
3.实践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创新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实践1.理论教学实践(1)采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仪器分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实验教学实践(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虚拟实验:利用虚拟实验软件,使学生熟悉仪器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3)现场实验: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使学生了解仪器分析的最新进展。
3.实践教学实践(1)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创新实验。
(3)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仪器分析教案
仪器分析教案目录一、课程概述 (2)1.1 仪器分析的重要性 (2)1.2 课程目标 (3)1.3 课程内容概览 (4)二、仪器分析基础知识 (5)2.1 仪器分析基本概念 (7)2.1.1 定义与分类 (9)2.1.2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 (10)2.2 仪器的基本结构与性能 (11)2.2.1 常见仪器结构介绍 (13)2.2.2 仪器性能指标及评价方法 (14)三、实验技术与操作规范 (16)3.1 实验前的准备与检查 (17)3.1.1 实验环境准备 (18)3.1.2 实验仪器的检查与校准 (19)3.2 实验操作规范及步骤 (20)3.2.1 仪器的操作使用规程 (21)3.2.2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21)四、仪器分析实验教程 (22)4.1 实验一 (23)4.1.1 实验目的 (24)4.1.2 实验原理 (24)4.1.3 实验步骤与方法 (25)4.1.4 实验数据分析与总结 (26)4.2 实验二 (28)4.2.1 实验目的 (28)4.2.2 实验原理 (28)4.2.3 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29)4.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30)五、仪器维护与故障排除 (31)5.1 仪器的日常保养与维护 (33)5.1.1 清洁与防尘 (34)5.1.2 仪器的存放与运输要求 (34)5.2 仪器故障排查与修复方法 (36)5.2.1 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37)5.2.2 故障诊断与修复技巧 (38)一、课程概述仪器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涉及使用各种仪器的实验方法来测定物质的成分、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操作技能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操作,了解仪器分析在化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并具备运用仪器分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将围绕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仪器设备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实验技巧及应用实例展开。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基础化学实验中心2008年2月目录实验一分光光度法测定邻二氮菲一铁(Ⅱ)络合物的组成 (3)实验二食品中NO2-含量的测定 (4)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5)实验四红外光谱的校正—薄膜法聚苯乙烯红外光谱的测定 (6)实验五红外光谱测定有机物结构 (7)实验六磷酸的电位滴定 (8)实验七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灵敏度和自来水中钙、镁的测定 . 9实验八巯基棉分离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镉 (10)实验九原子吸收法测定矿石中某些金属元素的含量 (11)实验十电位滴定法测定陈醋中的总酸含量 (13)实验一分光光度法测定邻二氮菲一铁(Ⅱ)络合物的组成一、实验目的1.熟练分光光度计使用2. 掌握分光光度计确定络合物的组成二、实验原理M + nL====MLn以吸光度对摩尔比c L/c M作图,如图2-1所示。
图2-1 摩尔比法测定络合物组成将曲线的线性部分延长相交于一点,该点对应的c L/c M值即为配位数n。
摩尔比法适用于稳定性较高的络合物组成的测定。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721或722型分光光度计。
2.试剂10-3mol·L-1铁标准溶液;100 g·L-1盐酸羟胺溶液;10-3mol·L-1邻二氮菲水溶液;1.0 mol·L-1乙酸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以A对c L/c M作图,将曲线直线部分延长并相交,根据交点位置确定络合物的配位数n。
五、思考题1.在什么条件下,才可以使用摩尔比法测定络合物的组成?2.在此实验中为什么可以用水为参比,而不必用试剂空白溶液为参比?实验二 食品中NO 2-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 1.熟练分光光度计使用2. 掌握分光光度计进行食品中NO 2-含量的测定二、实验原理H 2N-Ar-SO 3H +NO 2- +2H + →N ≡N +-Ar-SO 3H +2H 2O N ≡N +-Ar-SO 3H+盐酸萘乙二胺→紫红色偶氮染料 三、仪器与试剂721分光光度计,研钵,小刀;饱和硼砂溶液,1.0mol ·L -1ZnSO 4溶液。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仪器分析》课程的基本概念、内容、目标和意义。
强调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2 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介绍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常见仪器分析方法。
解释各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1.3 实验操作规范强调实验室安全、实验操作规范和数据处理的要求。
第二章:光谱分析2.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解释紫外-可见光谱的原理和应用。
介绍紫外-可见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2.2 红外光谱分析解释红外光谱的原理和应用。
介绍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2.3 拉曼光谱分析解释拉曼光谱的原理和应用。
介绍拉曼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第三章:色谱分析3.1 气相色谱分析解释气相色谱的原理和应用。
介绍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3.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解释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和应用。
介绍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3.3 色谱数据处理解释色谱数据的处理方法,如峰面积计算、峰高度计算等。
介绍色谱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第四章:电化学分析4.1 电位分析解释电位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介绍电位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4.2 电化学发光分析解释电化学发光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介绍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4.3 电化学探针技术解释电化学探针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介绍电化学探针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第五章:质谱分析5.1 质谱原理和仪器解释质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介绍质谱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5.2 质谱数据解析解释质谱数据的解析方法和技巧。
介绍质谱数据解析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5.3 质谱应用案例分析分析质谱在蛋白质分析、代谢组学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强调质谱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6.1 原子吸收光谱原理解释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包括光源、样品原子化、检测器等。
介绍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仪器分析教案(A4)1.2
课时计划
任课班级:食检101、102 班教案编号:1周2号
实训一酸度计的使用
复习:
酸度计如何使用?
一、实训目的:
1 学习酸度计的使用流程;
2 掌握酸度计的基本结构;
3 学习用酸度计测定物质的PH值;
4 学习校正用缓冲液的配制。
二、实训原理:
原电池的两个电极间的电动势不仅与电极的自身属性有关,还与溶液里的氢离子的浓度有关。
这样,电动势又和氢离子的浓度有一个对应关系。
而酸度的度量就是用氢离子的浓度,如PH。
三、实训材料:PHS-3C型酸度计、氢氧化钠、盐酸、可口可乐、雪碧、橙汁、陈醋、米醋、烧杯、滤纸、蒸馏水、250mL量筒
四、实训步骤:
1 酸度计使用前准备:开机预热30min。
2 缓冲液的配制:
枸橼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4.0)
甲液:取枸橼酸21g或无水枸橼酸19.2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置冰箱内保存。
乙液:取磷酸氢二钠71.63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
取上述甲液61.45ml与乙液38.55ml混合,摇匀,即得。
3 校正酸度计:
4 测量待测溶液的PH值:
总结: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对酸度计的理解如何?。
大学现代仪器分析与应用教案
大学现代仪器分析与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现代仪器分析的发展概况和应用情况。
3. 理解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4. 能够熟练操作和掌握常见现代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现代仪器分析简介2. 光谱仪器3. 质谱仪器4. 色谱仪器5. 分析仪器的故障排除和维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各种仪器的特点和应用情况。
2. 实验操作:在实验室实际操作各种仪器,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
3. 讨论法: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和解决仪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查找仪器故障和维修方法。
四、教学进度第一周:现代仪器分析简介1. 现代仪器分析的发展概况和应用情况。
2. 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二周:光谱仪器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 荧光光谱仪3. 红外光谱仪第三周:质谱仪器1. 质谱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质谱分析的应用。
第四周:色谱仪器1. 气相色谱仪2. 液相色谱仪3.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第五周:分析仪器的故障排除和维修1. 仪器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仪器维修和保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1. 实验考核:要求学生在实验室操作各种仪器,完成实验报告和相关实验题目。
2. 综合评价:结合平时表现、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学生的总评成绩。
3. 及时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
同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改进不足之处。
大学仪器分析课程设计
大学仪器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并了解各类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和限制。
2. 学会使用实验室常见分析仪器,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并能正确操作、维护和解决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3. 了解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环境监测、药物分析、生物化学分析等。
技能目标:1. 能够根据样品特点和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分析方法,并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
2. 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处理。
3. 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相关仪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仪器分析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实验过程中严谨、负责、协作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仪器分析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针对大学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仪器分析基本原理- 光谱分析原理(教材第1章)- 色谱分析原理(教材第2章)- 电化学分析原理(教材第3章)2. 常见分析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教材第4章)- 高效液相色谱仪(教材第5章)- 气相色谱仪(教材第6章)3. 实验方案设计与数据处理- 实验方案设计方法(教材第7章)-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教材第8章)4. 仪器分析应用实例- 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教材第9章)- 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教材第10章)- 生物化学分析中的应用(教材第11章)5. 实践操作与技能训练- 实验操作基本技能训练(贯穿全书)- 仪器操作与维护技能训练(贯穿全书)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制定,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
1 / 1实验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一、实验目的1、学会72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了解其工作原理;2、学习测绘吸收曲线及标准曲线的方法;3、掌握利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微量成分光度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有关计算。
二、实验原理根据朗伯—比耳定律:A=εbc ,当入射光波长λ及光程b 一定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色物质的吸光度A 与该物质的浓度c 成正比。
只要绘出以吸光度A 为纵坐标,浓度c 为横坐标的标准曲线,测出试液的吸光度,就可以由标准曲线查得对应的浓度值,即未知样的含量。
同时,还可应用相关的回归分析软件,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得到相应的分析结果。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的微量铁,可选用的显色剂有邻二氮菲(又称邻菲罗啉)及其衍生物、磺基水杨酸、硫氰酸盐等。
而目前一般采用邻二氮菲法,该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且稳定性好,干扰易消除等优点。
在pH=2~9的溶液中,Fe 2+与邻二氮菲(phen)生成稳定的桔红色配合物Fe(phen)32+,此配合物的lgK 稳=21.3,摩尔吸光系数ε510 = 1.1×104 L ·mol -1·cm -1,而Fe 3+能与邻二氮菲生成3∶1配合物,呈淡蓝色,lgK 稳=14.1。
所以在加入显色剂之前,应用盐酸羟胺(NH 2OH ·HCl)将Fe 3+还原为Fe 2+,其反应式如下:2Fe 3+ + 2NH 2OH ·HCl → 2Fe 2+ + N 2 + H 2O + 4H + + 2Cl -测定时控制溶液的酸度为pH ≈5较为适宜。
三、仪器与试剂722型分光光度计、容量瓶(100mL,50mL)、吸量管硫酸铁铵FeNH 4(SO 4)2·12H 2O(s)(A.R.)、硫酸(3mol ·L -1)、2+N N 3Fe 2++N N N N NN Fe盐酸羟胺(10%)、NaAc(1mol·L-1)、邻二氮菲(0.15%)。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设计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仪器分析课程的第五章,主题为“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仪器结构、操作方法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原理、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原子化过程的影响因素、标准曲线的制备和应用、样品的前处理和测定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仪器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仪器分析实验的兴趣和实验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仪器构造及操作方法。
重点: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原理、原子化过程的影响因素、标准曲线的制备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原子吸收光谱仪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教材、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模板、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介绍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在环境监测、生物分析等领域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讲解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原理、原子化过程的影响因素、标准曲线的制备和应用。
3. 仪器操作演示:演示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制备、仪器调节、数据采集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运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理,计算样品中元素的含量。
5. 小组讨论:探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实验,熟悉仪器操作,掌握实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理: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化过程、标准曲线。
2. 仪器构造及操作方法:仪器结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3. 应用领域及实例:环境监测、生物分析、工业分析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某环境样品中铜的含量测定。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和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铜的含量。
2. 题目:某生物样品中锌的含量测定。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和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锌的含量。
大学仪器使用教师教案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与测试技术授课对象:大学化学专业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常见实验室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独立操作仪器的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常见实验室仪器介绍2. 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 实验操作练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实验室仪器的种类和用途。
2. 引导学生关注实验室仪器的安全使用。
二、教学内容1. 常见实验室仪器介绍a. 天平:介绍电子天平和机械天平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b. 量筒:介绍量筒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c. 烧杯:介绍烧杯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d. 试管:介绍试管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e. 滴定管:介绍滴定管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2. 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a. 讲解每种仪器的操作步骤,让学生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
b. 强调注意事项,如:仪器清洗、摆放、保养等。
三、实验操作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派一名组长负责协调。
2. 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操作步骤,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仪器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内容1. 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a. 讲解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让学生了解滴定实验的基本原理。
b. 强调注意事项,如:滴定速度、滴定终点判断等。
2. 实验操作练习a. 学生分组,每组选派一名组长负责协调。
b. 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操作步骤,独立完成滴定实验。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反馈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解答疑问。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够正确使用仪器,符合操作规范。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能。
仪器分析课程教案
仪器分析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构造及操作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程内容:涵盖光学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常见仪器分析方法。
二、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原理、仪器构造及操作方法。
2. 演示:进行仪器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仪器使用过程。
3. 实验: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4. 讨论:组织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光学分析法1.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1.2 红外光谱分析1.3 拉曼光谱分析2. 第二章:电化学分析法2.1 电位分析法2.2 电解分析法2.3 库仑分析法3. 第三章:色谱分析法3.1 气相色谱分析3.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3.3 薄层色谱分析4. 第四章:质谱分析法4.1 质谱仪原理及构造4.2 质谱图解析4.3 质谱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5. 第五章:现代仪器分析技术5.1 原子光谱分析5.2 核磁共振光谱分析5.3 扫描隧道显微镜分析四、教学安排1. 授课时间:32课时(每周2课时,共16周)2. 实验时间:16课时(每周1课时,共16周)3. 课程设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课程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占比30%。
2.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及分析,占比30%。
3.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比40%。
4. 综合评价: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第四章:质谱分析法(续)4.4 质谱在生物化学领域的应用4.5 质谱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七、第五章: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续)5.4 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分析5.5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八、第六章:数据分析与处理8.1 数据分析基础8.2 数据处理方法8.3 仪器分析数据的可靠性评估九、第七章:仪器分析在科研中的应用9.1 仪器分析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9.2 仪器分析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9.3 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十、第八章:仪器分析实验技巧与安全10.1 实验基本操作技巧10.2 实验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0.3 实验室安全知识六、教学安排1. 授课时间:32课时(每周2课时,共16周)2. 实验时间:16课时(每周1课时,共16周)七、课程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占比30%。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介绍《仪器分析》课程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
阐述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1.2 仪器分析的发展史简述仪器分析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介绍重要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和里程碑。
1.3 仪器分析的分类和特点列举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及其分类。
讨论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1.4 实验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介绍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和实验基本操作。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2.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介绍紫外-可见光谱的原理和基本概念。
讨论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的应用和实际操作。
2.2 红外光谱分析法讲解红外光谱的原理和谱图解读。
探讨红外光谱分析法的应用领域和实例。
2.3 原子光谱分析法介绍原子光谱的产生原理和谱线特征。
详细讲解原子光谱分析法的应用和操作步骤。
2.4 发射光谱分析法阐述发射光谱的原理和分类。
讨论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应用和实验操作。
第三章:色谱分析法3.1 气相色谱分析法介绍气相色谱的原理和基本组成。
讲解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应用和操作技巧。
3.2 液相色谱分析法讲解液相色谱的原理和分类。
探讨液相色谱分析法的应用和实验操作。
3.3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介绍色谱-质谱联用的原理和仪器结构。
讨论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和优势。
3.4 色谱数据处理和分析介绍色谱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软件应用。
第四章:电化学分析法4.1 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讲解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电化学电池。
介绍电位分析法、电量分析法和电化学发光分析法等。
4.2 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介绍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原理和构造。
讨论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的应用和操作要点。
4.3 伏安法分析法讲解伏安法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探讨伏安法分析法的应用和实验操作。
4.4 电化学分析法的应用实例举例说明电化学分析法在实际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讨论电化学分析法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第五章:质谱分析法5.1 质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介绍质谱分析法的原理和质谱仪的结构。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
《仪器分析》课程教案第一章引言一、课程简介仪器分析法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这类方法通常需要使用较特殊的仪器,故得名“仪器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化学在方法和实验技术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新的仪器分析方法不断出现,且其应用日益广泛,从而使仪器分析在分析化学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长,并成为化学工作者所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三、仪器分析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优点是:1. 操作简便而快速,对于含量很低(如质量分数为10-8或10-9数量级)的组分,则更具独特之处。
2. 被测组分的浓度变化或物理性质变化能转变成某种电学参数(如电阻、电导、电位、电容﹑电流等),故易于实现自动化和连接电子计算机。
因此,仪器分析具有简便、快速、灵敏、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
对于结构分析,仪器分析法也是极为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不仅对分析化学在提高准确度﹑灵敏度和分析速度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还不断提出更多的新课题。
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求分析化学能提供更多﹑更复杂的信息。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各种新技术的引人﹑应用等,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使之不断开拓新领域﹑新方法。
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激光拉曼光谱﹑激光光声光谱等。
另外试样的复杂性﹑测量难度﹑要求信息量及响应速度在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组成连用分析技术,可以取长补短,起到方法间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及对复杂混合物的分辨能力,同时还可获得两种手段各自单独使用时所不具备的某些功能,因而连用分析技术以成为当前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方向之一。
计算机技术对仪器分析的发展影响极大。
在分析工作者的指令控制下,仪器自动处于优化的操作条件完成整个分析过程,进行数据采集﹑处理﹑计算等,直至动态CRT显示和最终曲线报表。
《仪器分析》课实验教案
实验一发射光谱定性分析一、目的与要求1.学习利用光谱图比较法进行光谱定性分析的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摄谱仪和光谱投影仪以及谱片的显影和定影方法。
二、实验原理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是根据受激发的物质所发射的光谱来判断其组成的一门技术。
在室温下,物质中的原子处于基态(E0),当受外能(热能、电能等)作用时,核外电子跃迁至较高的能级(E n),即处于激发态,激发态原子是十分不稳定的,其寿命大约为10-8s。
当原子从高能级跃迁至低能级或基态时,多余的能量以辐射形式释放出来。
其辐射能量与辐射波长之间的关系用爱因斯坦——普朗克公式表示:△E=E n-E i=hc/λ(1)式中,E n、E i为高能级和低能级的能量,h为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λ为波长。
当外加的能量足够大时,可以把原子中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激发到无限远,使原子成为离子,这种过程称为电离。
当外加能量更大时,原子可以失去二个或三个外层电子成为二级离子或三级离子,离子的外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跃迁,辐射出离子光谱。
原子光谱和离子光谱都是线状光谱。
由于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受激后只能辐射出特征光谱。
这种特征光谱仅由该元素的原子结构而定,与该元素的化合物形式和物理状态无关,这就是发射光谱定性分析的依据。
定性分析就是根据试样光谱中某元素的特征光谱是否出现,来判断试样中元素是否存在及其大致含量。
决定试样中有何种元素存在,不需要将该元素的所有光谱线都找出来,一般只要找出2-3条灵敏线,所谓灵敏线也叫最后线,即随着试样中该元素的含量不断降低而最后消失的谱线,它具有较低的激发电位,因而常常是共振线。
用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是在同一块感光板上并列摄取试样光谱和铁光谱,然后在光谱投影仪上将谱片放大20倍,使感光板上的铁光谱与“元素光谱图”上的铁光谱重合。
此时,若感光板上的谱线与“元素光谱图”上的某元素的灵敏线相重合,即表示该元素存在。
还可以根据元素所出现的谱线,找出其谱线强度的最小级次,按表估计该元素的大概含量。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实验名称:仪器分析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2.掌握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3.培养实验思维和分析能力。
实验器材: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火焰光度计3.原子吸收光谱仪4.质谱仪5.气相色谱仪6.液相色谱仪7.电化学分析仪器实验步骤: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1.研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组成结构;2.了解常见的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尝试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给定物质的吸收光谱;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二:火焰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1.学习火焰光度计的原理和构造;2.探究不同火焰的颜色与物质的关系;3.使用火焰光度计进行定性分析,鉴别不同金属离子;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原理和操作1.了解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2.熟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操作方法;3.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定量分析给定溶液中的金属元素;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四:质谱仪的原理和操作1.学习质谱仪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掌握质谱仪的操作方法和数据解读;3.使用质谱仪进行物质的质量分析;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五:气相色谱仪的原理和操作1.研究气相色谱仪的原理和结构;2.掌握气相色谱仪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3.使用气相色谱仪对给定混合溶液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六: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和操作1.了解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和构造;2.掌握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3.使用液相色谱仪分离和定性分析给定混合溶液中的化合物;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七:电化学分析仪器的原理和操作1.学习电化学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掌握电化学分析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数据解读;3.使用电化学分析仪器进行溶液中物质的定量分析;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总结:通过以上仪器分析实验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九江学院 仪器分析实验-仿真软件ISTS2.0 - 讲义
目录红外光谱实验手册 (2)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仿真实验 (17)气相色谱试验手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液相色谱仿真实验 . (40)红外光谱实验手册一.实验概述光源发出的连续波长的红外光经干涉仪、样品室到达检测器,检测到的红外干涉图包含了光源全部频率和强度的信息。
计算机将干涉图函数进行付里叶变换就可以计算出光信号的强度按频率的分布,即单光光谱。
测试样品的单光光谱与背景单光光谱的比值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百分透过率红外光谱图。
实验分为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两种情况,在教学模式下显示全部的帮助信息,在考核模式下则把帮助信息隐藏掉。
本实验包含红外光谱实验的基础知识,实验仪器自带软件的仿真模拟,实验操作部分的仿真模拟等内容,用director+平台的开发工具,即统一了公司内部实验开发的模式,又能使实验不失生动的界面。
二.实验装置1. 370红外光谱仪技术参数:1)DSP动态调整干涉仪,调整频率可达130,000次/秒;2)光学台底板一体化,主部件对针定位,无需调整;3)光谱范围:7,800-350cm-1;4)分辨率:标准0.9cm-1,0.5cm-1;5)信噪比:1.7×10-5 吸光度单位(峰-峰值),大于24,000:1;2.主要特点1)专利Ever-Glo空冷红外光源,能量高,寿命长;2)专利无磨损电磁驱动干涉仪,动态调整可达130,000次/秒;3)永久准直光路,无需用户人工调整;4)智能附件即插即用;5)智能附件自动识别,仪器参数自动调整;光学台底板整体铸模成型,密封性好,稳定性高。
主要部件均采用预校准对针定位,用户可方便地自行更换而无需任何调整。
智能附件(ATR,漫反射等)即插即用,光路永久准直,系统自动进行性能检验并自动调整参数。
仪器分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和实践
仪器分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和实践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仪器分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了解仪器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2. 教学内容:(1)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和操作技能(3)仪器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课讲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仪器分析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技术;通过实验课操作仪器进行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了解仪器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1)引入:介绍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理论讲解:讲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分类,重点讲解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和操作技能。
(3)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和精确性。
(5)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解答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对仪器分析的进一步学习兴趣。
二、实践活动1. 实验器材准备:准备好仪器分析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试剂,确保实验材料的质量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操作(1)实验前准备:检查仪器的工作状况和试剂的储存情况,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3)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学生需要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4)实验结果总结与讨论: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与讨论,分析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实践反思:学生需要反思本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为今后的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通过仪器分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和实践,可以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仪器分析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仪器分析》课程总体教学设计方案
《仪器分析》课程总体教学设计方案二、课程设计1.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仪器分析》是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常用的主要仪器分析方法,介绍这些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典型仪器的结构与性质,利用这些仪器完成定性、定量分析的任务,为后续《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实训则压缩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将基本操作融入综合实验、分析项目与课程项目为一体。
根据分析项目的程序要求,按照分析项目构建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分析项目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以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强化分析测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培养学生分析检验的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要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活动设计形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项目的执行训练。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初步独立进行定量分析的能力,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环境监测及与分析化学相关的基本职业能力,达到高级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技术考核的基本要求。
具体目标如下:(1)能力目标➢能选择合适方法对环境样品进行分析;➢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仪器对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能对仪器进行保养和简单的维护;➢具有一定的信息迁移能力,能根据不同型号的仪器说明书达到对该仪器的认知、操作。
(2)知识目标➢理解主要分析仪器(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pH计等)的工作原理;➢掌握主要分析仪器的分析测定方法;➢掌握主要分析仪器的结构和保养、维护及故障排除方法;➢掌握实验结果的处理、判断方法及评价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仿真实验实验一红外光谱实验一、实验概述光源发出的连续波长的红外光经干涉仪、样品室到达检测器,检测到的红外干涉图包含了光源全部频率和强度的信息。
计算机将干涉图函数进行付里叶变换就可以计算出光信号的强度按频率的分布,即单光光谱。
测试样品的单光光谱与背景单光光谱的比值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百分透过率红外光谱图。
实验分为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两种情况,在教学模式下显示全部的帮助信息,在考核模式下则把帮助信息隐藏掉。
本实验包含红外光谱实验的基础知识,实验仪器自带软件的仿真模拟,实验操作部分的仿真模拟等内容,用director+平台的开发工具,即统一了公司内部实验开发的模式,又能使实验不失生动的界面。
二、实验目的1、了解红外光谱仪的原理和结构。
2、在模拟系统上学习红外光谱仪的操作。
三、重点和难点:红外光谱仪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四、实验装置1. 370红外光谱仪技术参数:1)DSP动态调整干涉仪,调整频率可达130,000次/秒;2)光学台底板一体化,主部件对针定位,无需调整;3)光谱范围:7,800-350cm-1;4)分辨率:标准0.9cm-1,0.5cm-1;5)信噪比:1.7×10-5 吸光度单位(峰-峰值),大于24,000:1;2.主要特点1)专利Ever-Glo空冷红外光源,能量高,寿命长;2)专利无磨损电磁驱动干涉仪,动态调整可达130,000次/秒;3)永久准直光路,无需用户人工调整;4)智能附件即插即用;5)智能附件自动识别,仪器参数自动调整;光学台底板整体铸模成型,密封性好,稳定性高。
主要部件均采用预校准对针定位,用户可方便地自行更换而无需任何调整。
智能附件(ATR,漫反射等)即插即用,光路永久准直,系统自动进行性能检验并自动调整参数。
坚固的无磨损电磁式驱动干涉仪,采用数字化连续动态调整技术(D.S.P.),具有极高的稳定性,Auto-tune功能自动进行系统优化,确保干涉仪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五、实验操作一.实验启动和界面介绍1.启动Ad500u.exe,选择单机运行还是网络运行。
2.在培训项目页选择要进行培训的项目,点击左上方的启动培训单元按钮。
本实验是把不同形态的样品设成不同的培训项目。
如下图:13.在考试模式下,无任何提示信息;在练习模式下,有评分帮助和提示信息4.下图是实验的起始界面:5.下图是实验的流程图界面的介绍:36. 点击流程图界面上计算机下方的绿色字,可以设置相关参数,点击右上角图标返回流程图界面。
(注意:输入完数据后,必须敲击主键盘上的回车键,数据才能有效)界面如下:四样品制作1.固态样品制作,按照图片上的信息提示步骤来操作:52. 液态样品制作,按照图片上的信息提示步骤来操作:3.气态样品制作,按照图片上的信息提示步骤来操作:7五 软件操作4. 打开参数设置的界面5.下面就是“Experiment Setup”窗口。
当鼠标移动到“No.of scans:”和“Resolution:” 字上面的时候,会出现这两个参数所表示的含义。
输入数据(注意:输入完数据后,必须敲击主键盘上的回车键,数据才能有效)。
界面如下:6.开始收集样品。
97. 输入此次实验的名称。
8. 出现提示框,提醒用户开始背景收集。
9. 背景收集的过程。
10.提示开始样品的收集。
11.样品收集的过程。
12.提示样品收集完毕。
1113.点击“Full Scale”菜单可以将谱图完全的显示在窗口内,如下图:14. 。
“Clear”、“Absorb”和“%Trans”三个工具栏中的按钮可以应用,当鼠标移动到它们上面的时候,在练习模式下,会出现如下提示:15.调出谱库搜索界面。
16.谱库搜索界面如下:17.选中需要搜索的谱库:18.点击“Add〉〉”按钮,将相应的谱库名称添加到右边:19.点击“Search”按钮,开始谱库搜索:1320.下图为谱库搜索的结果:六谱图练习21.点击主界面上的“谱图”按钮,进入到谱图练习界面。
在此界面下,用户选择相应的官能团拖动到相应的波峰位置,正确的话,此官能团就停留在相应的方框呢,否则就自动回到原来的位置,效果如下图:1523. 第三张谱图:24. 第四张谱图:26.第六张谱图:点击“结束”返回到流程图界面。
实验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仿真实验一、实验概述:在分之中,除了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之外,还有原子核之间振动和转动引起的相对位移。
这三种运动能量都是量子化的,对应有一定的能级。
分子的能量是这三种能量的总和。
当用一定频率(波长)的电磁波(光)照射分子,其能量恰好等于分子的两个能级差时,则分子就会吸收光的能量而由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同时光的强度(能量)变小。
吸光度符合吸收定律:A=lg(I0/I)=K c L根据这一关系可以用工作曲线法来测定未知溶液中吸光物质的浓度。
二、实验目的:1、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结构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三、重点和难点:学习和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
四、实验装置:Agilent 845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最新的二极管阵列技术,符合欧洲药典(EP)和美国药典(USP)所有规范要求。
Agilent8453具备二极管阵列的优势,氘、钨双灯设计,波长范围190-1100nm,分辨率小于2 纳米,并且标准杂散光强度低于0.03%,配有安捷可见光化学工作站软件。
五、实验操作步骤第一步:启动系统平台,选择实验仪器首先启动软件运行平台,鼠标左键点击“单机运行”,如果配有教师站,也可以点击“网络运行”。
在实验内容选择界面,如上图所示,用鼠标左键双击要进行的实验仪器。
然后进入实验项目选择界面。
17选择要进行的实验项目,然后点击左上角的“启动培训单元”按钮,进入仿真实验。
每个实验项目都有练习和考试两种模式,其区别在于练习模式的实验界面上有文字说明和步骤提示,评分模块中也有步骤提示,而在考试模式当中则没有。
第二步:进入到起始界面在界面上鼠标左键点击,进入流程图界面。
第三步:进入流程图界面,进行实验准备工作流程图界面是一个对仪器进行了简化和抽象的界面,可能各个学校的仪器不尽相同,但是对于一种仪器来说,其原理和功能模块都是相同的,我们设计这个界面,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对于仪器的结构和各个功能模块有直观的认识,而不受具体仪器的限制。
注意,在实验过程中看到“”标志,都可以点击回到流程图界面。
流程图界面,如下图所示:19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要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用鼠标左键点击流程图界面右上角的“实验准备”按钮,进入实验准备工作。
第四步:实验准备工作实验之前的准备工作很多,也很重要,但是仿真实验以仪器操作为主,准备工作简化,以文字说明代替。
用鼠标左键点击界面下方的“确定”按钮返回流程图界面。
第五步:启动工作站软件在流程图界上,鼠标左键点击流程图界面右上角的“启动工作站”按钮,进入启动化学工作站软件的仿真流程。
Agilent的化学工作站,在操作系统启动的时候,会启动CAG Bootp Server程序,用以对仪器进行检测和通信,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显示的检测信息。
这个程序不能关闭,否则工作站软件就无法和仪器进行通信了,所以首先把这个程序最小化。
然后用鼠标左键双击桌面上的“Instument 1 online”快捷方式,启动工作站软件,“online”的意思是与仪器相连。
软件启动后,会读取配置信息,不同用户可以有不同的配置。
21再次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这里密码设置为空,用鼠标左键点击“OK”按钮继续。
然后软件就会进行一系列初始化工作,最后启动完成。
如下图所示:至此工作站启动完成,用鼠标左键点击界面右上角的“”回到流程图界面。
第六步:确定工作波长在流程图界面上,用鼠标左键点击右上角的“软件操作”按钮,进入操作化学工作站软件的仿真流程。
Agilent 845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确定工作波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Fixed Wavelengths”和“Spectrum/Peaks”。
下面分别介绍:在Task工具栏的下拉菜单中的“Fixed Wavelengths”模式下,首先点击左下角的“Blank”按钮扫描背景。
(注意:左下角有两个按钮,分别是“Blank”和“Sample”,其中“Sample”按钮因为平台的原因,不能看到全部,但是按钮是可用的。
)仪器扫瞄以后,会给出样品的紫外吸收光谱,如下图所示:23此时,可以拖动红色的线选择最大吸光度的波长作为工作波长。
但是这种方法精度比较差,不推荐使用。
第二种方法是“Spectrum/Peaks”,这种方法是在一定波长范围内,自动搜寻波峰和波谷。
在Task 工具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Spectrum/Peaks”模式,这时系统会给出一个对话框,在这个对话框中,可以输入要搜寻的波峰和波谷的数量,波长范围等等,然后点击“OK”按钮继续。
然后系统就会自动搜寻出波峰和波谷,在吸收光谱图上标示,并在下面列表中一一列出,以最大的吸收波长为工作波长确定波长以后,可以在此波长下,建立工作曲线。
第七步:建立工作曲线在确定波长以后,在在Task 工具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Quanlification ”模式。
“Standard”和“Sample”,其中“Sample”按钮因为平台的原因,不能看到全部,但是按钮是可用的。
)然后最小化背景噪声窗口。
如上图所示,点击左下角的“Standard”按钮,开始扫描1号标准样品,等待大约3秒建立1号标准样品工作曲线。
然后再次点击“Standard”按钮,开始扫描2号标准样品,再等待大约3秒建立2号标准样品工作曲线,重复五次分别扫描五个标准样品的工作曲线,吸收光谱会被显示在左侧窗25口中,数据点会显示在右侧的窗口中,并在下面列表。
此时工作曲线已经基本完成,但是一般情况下,工作曲线和数据点的线性不是太好,此时可以进行线性优化,点击Task 工具栏的“Setup”按钮:在Calibration curve type 选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LineOffSet ,然后点击“OK”按钮继续。
经过优化以后,工作曲线就更加完美了。
第八步:测试待测样品建立工作曲线以后,可以开始测试待测样品,如上图所示,点击左下角的“Sample”按钮(注意:“Sample”按钮因为平台的原因,不能看到全部,但是按钮是可用的。
)系统会自动扫描,并自动计给出结果:实验三原子吸收仿真实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仿真实验一、实验概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又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是根据物质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
与原子发射光谱相反,元素的基态原子可以吸收与其发射波长相同的特征谱线。
当光源发射的某一特征波长的光通过原子蒸气时,原子中的外层电子将选择性地吸收该元素所能发射的特征波长的谱线,这时,透过原子蒸气的入射光将减弱,其减弱的程度与蒸气中该元素的浓度成正比,吸光度符合吸收定律:A=lg(I0/I)=K c L根据这一关系可以用工作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来测定未知溶液中某元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