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院朱氏族谱
朱氏家谱(全)
朱氏家谱(全)家谱的编修是家族的大事,朱氏家族的家谱一般20年或30年编修一次,称为做谱。
编修家谱时,全宗室或整个家族设立总局,总管家谱编修的人叫谱东,掌管财务的会计称银东,以下各支族设立分局,分局也设有谱东和银东。
各房还要派人担任分录、汇抄、校对。
分局负责填写各户人丁口数目,出生、婚配情况,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总局将分局的材料进行汇编,请人执笔编纂,刻板印刷。
领谱时,全族要摆宴庆贺,附近的家族和官府也会派人来祝贺。
家谱每户一册,必须妥善保管。
为了保证家谱的准确无误,每隔若干年还要进行验谱,验谱由族长主持,对每户族谱的收藏情况进行调查,凡把族谱损坏的,都要受到重罚。
修谱历史上的朱姓,也与中国其他族姓一样,非常重视本族姓历史的编修。
最早的朱氏族谱兴修于何时何代,资料不足征;但作为汉魏六朝东南最古老和庞大的门阀世族,朱姓已有家乘、谱牒。
隋唐之世,谱牒之学大兴。
当此之时,朱姓谱牒不仅藏于私家,且为国家收藏,甚至公开流传于世。
所以宋人欧阳修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时,才可能将宰相朱敬则的沛国朱氏世系理清。
唐人林宝的《元和姓纂》,也应是参考了朱氏谱牒而撰成其“朱姓”条的。
理学大师朱熹也非常重视族史的研究。
他成名后,曾率领福建族人到安徽婺源寻根访祖,又亲自编修了《婺源茶院朱氏族谱》,并撰写谱序。
他的这种重视家族历史的态度,为后世朱氏树立了榜样。
明清之世,朱姓修谱之风更盛,并产生了如南海九江朱氏的朱次琦这样的谱学名家。
朱次琦在继承前人谱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编纂体例,强调重实证的修谱方法,编成了一部清代谱牒的典范之作《南海九江朱氏家谱》,被誉为“清代谱牒学发展中的一个大家”(见《谱牒学研究》第三辑所载冯尔康文《清代谱牒学家朱次琦》)。
解放以后,祖国大陆朱姓修谱一度中断,但港、台地区则仍有公刻或私印朱氏族谱问世。
时至今日,修谱之风在祖国大陆又悄然兴起,就笔者所知就有多处朱姓在新修族谱。
如湖南平江岑川紫阳堂1991年九修《朱氏宗谱》,1993年湖北应城紫阳堂《朱氏宗族》,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新修族谱。
!!!(朱氏家谱资料)
福建福州琅岐朱氏字辈:始(君)能(仁)彦(子)善(德)必(孔)有(孟)亨(仲)宗(季)元(克)明(世)居(永)士(昌)方(天)星(道)利(则)用(尔)振(忠)基(良)成(孝)立(友)本(宜)在(生)于(贤)民(孙)先(哲)前(人)积(兴)累(创)历(伊)代(叙)神(周)通(祥)纪(分)怀(支)以(蕃)颂(衍)吉(传)旦(继)是(丞)逢(尝)尊(题)贤(名)尚(联)理(迭)受(钦)训(赐)宜(弥)聪(彰)”。
江西朱氏一支字辈:“盱南廿十一都里”。
江西盱南朱氏字辈:“昈仪光守陵全隽古文令甫振绚森松熹在仁谦瑜碧洞启玉滔托仉俊荣崇富贵朝钦仰贤良国旌隆考亭垂统绪道学衍宗风世第培原厚各门紫气先”。
江西赣州朱氏字辈:“英贤日挺生钦战青和处”。
江西穆湖朱氏字辈:“叔德思仲服孟若玉以时应正日振 猷”。
湖北咸宁朱氏字辈:“辛贵孜友伯仲朝兴天文显相民良喜启宗传万代福定隆昌久恩荣广大长”。
湖北仙桃朱氏字辈:“天一世孔眉门光地传道受学忠厚常成”。
湖北阳新朱氏字辈:“会克美必中纯槐耀丰锡”。
湖北丹江口朱氏字辈:“国正天义太永远传忠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湖北朱熹后裔朱氏字辈:“时逢家本立良德继荣长”。
安徽庐江朱氏字辈:家帮世芳业守元良成来其绍”。
安徽长丰朱氏字辈:在廷世永茂文克纪道广为民学化良金书佩邦本”。
安徽寿县朱氏字辈:锦忠良玉德宝士树熏宏安乐拜家顺显印道影龙”。
安徽濉溪朱氏字辈:兆茂金士传明印清”。
安徽当涂朱氏字辈:天开万大昌承宗应世美”。
安徽淮南朱氏字辈:茂廷庆永守玉兆良才”。
四川资中朱氏字辈:登台兴朋世琪宗曾文正光远开志万派原能和联为付寿康”。
【趣说姓名】朱氏家谱大全,朱姓人必看!(来源+字辈+祖训+图腾)
【趣说姓名】朱氏家谱大全,朱姓人必看!(来源+字辈+祖训+图腾)朱氏简介朱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祁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朱挟为得姓始祖。
朱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为第17位;至2013年,按人口排序,朱姓在中国位列第13位,主要分布在江、浙、皖地区,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2%,总人口约有1500余万。
在中国历史上,朱姓曾经建立过两个王朝,除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另一个则是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
朱氏源流•起源源流1、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
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朱姓汉字演变臣,被封于朱(今河南柘城),以赤心木朱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其后代以朱为姓氏。
2、源于朱虎,出自远古帝舜时期大臣朱虎之后裔,以朱虎为得姓始祖。
西周的隐士朱张、战国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
3、朱姓始成于西周,以国名为氏(因得姓始祖是曹挟,该支系也被认为是源出于曹姓)。
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
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氏。
战国时,楚国灭了邾国,邾国的贵族四处逃散,为不忘祖国,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
4、源于姬姓,以国名为氏。
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
5、源于子姓,以先祖名字为氏。
出自宋微子启的后裔公子朱之后,以公子朱为始祖。
周成王封商纣王之庶出之兄微子启于宋,以奉商祀。
至战国后期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
居于江苏砀山的宋微子之裔公子朱的后代以先祖名为姓。
6、源于祁姓,以先祖名字为氏。
源自尧帝之子丹朱,以丹朱为开姓始祖,属尧帝的嫡传后裔。
当舜败丹朱于丹浦后,丹朱后裔分支中,有一支向中国西南迁徙,先秦时主要分布在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
他们在社会进化演变中生存下来,在隋唐时期还发展成沛国郡的望族,并构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
7、源于改姓而来:①鲜卑族改朱姓: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诸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朱氏字辈排行
朱氏字辈排行字辈排行:新编朱氏统一字辈:紫阁书弘文博学富经纶阳光照寰宇云高锦长春世家建奇秀国泰运昌隆泽惠禄荣祚广益启明侯万载庆丰硕克成功永存古训勤守继雄豪振乾坤流晖焕玉彩新景展鸿图芳名标青史德业传千秋”。
朱明王朝嗣系字辈:江苏南京太子朱标一系字辈:“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陕西西安秦王朱樉一系字辈:“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山西太原晋王朱棡一系字辈:“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典礼崇三恪彝伦叙九畴官仪原在汉世德尚思周”;北京燕王朱棣一系字辈:“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河南开封周王朱橚一系字辈:“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家传洪德远国庆凤鸣春纪事常行孝钦宗永保仁”;湖北武汉楚王朱桢一系字辈:“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山东青州齐王朱榑一系字辈:“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山东兖州鲁王朱檀一系字辈:“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明历福能德山来洞有仙实远一发选化成万里天”;四川成都蜀王朱椿一系字辈:“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湖北荆州湘王朱柏一系字辈:“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山西大同代王朱桂一系字辈:“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甘肃兰州肃王朱楧一系字辈:“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湖北荆州辽王朱植一系字辈:“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宁夏银川庆王朱椭一系字辈:“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江西南昌宁王朱权一系字辈:“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甘肃岷县岷王朱楩一系字辈:“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湖南长沙陈王朱橞一系字辈:“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甘肃平凉韩王朱松一系字辈:“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山西长治沈王朱模一系字辈:“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江西南昌安王朱楹一系字辈:“斐序斌廷赏凝覃浚祉襄恢严颛辑矩缜密廓程纲”;河南南阳唐王朱柽一系字辈:“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湖北安陆郢王朱栋一系字辈:“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麒麟馀积兆奎颖晔璇玑”;河南洛阳伊王朱欙一系字辈:“颙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广西桂林靖江王朱守谦一系字辈:“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朱氏家谱
《朱氏宗谱》朱熹(1130.9.15~1200.3.9)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人。
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
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朱子家训-----朱熹君之所贵者,仁也。
臣之所贵者,忠也。
父之所贵者,慈也。
子之所贵者,孝也。
兄之所贵者,友也。
弟之所贵者,恭也。
夫之所贵者,和也。
妇之所贵者,柔也。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
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
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
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
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
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
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
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
人能如是,天必相之。
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录自《紫阳朱氏宗普》)【译文】当国君所珍贵的是“仁”,爱护人民。
当人臣所珍贵的是“忠”,忠君爱国。
当父亲所珍贵的是“慈”,疼爱子女。
当儿子所珍贵的是“孝”,孝顺父母。
当兄长所珍贵的是“友”,爱护弟弟。
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尊敬兄长。
当丈夫所珍贵的是“和”,对妻子和睦。
当妻子所珍贵的是“柔”,对丈夫温顺。
侍奉师长要有礼貌,交朋友应当重视信用。
遇见老人要尊敬,遇见小孩要爱护。
有德行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小,我一定尊敬他。
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大,我一定远离他。
朱熹后裔在尤溪
朱熹后裔在尤溪《考亭朱氏总谱》记载,朱塾之孙朱浚裔孙朱场(五才),即朱熹六世孙,迁居尤溪黄沙坪(今新阳镇坎里一带)定居。
朱熹五世孙朱林曾孙朱镡(坛),迁居尤溪溪尾乡之鹏程(即湖山村)定居。
《考亭朱氏总谱》和《葛陂朱氏宗谱》记载有偏差,是否“镡”是“坛”的音误,尚需进一步考证。
朱熹三子朱在之孙朱源,十二世后裔迁居尤溪(平之公),至十七世衡庵公又回籍建宁(今建瓯),今存《衡庵公派七房谱略》(清手抄本)。
闽清《葛陂朱氏宗谱》记载:“葛陂始祖坛公,松公第八世孙,行二,名二才,字伯贤,号罗峰。
妣高氏孺人,于明前元至正廿六年(1366)岁次丙午,由延平府尤溪县七都(今坂面乡蒋坑塘)迁福州府闽清县六都(葛陂,即朱厝村)。
坛公为朱松七世孙耿公之后。
耿公生五子:长垄(一才)、次坛(二才)、三岗(三才)、四场(四才)、五堡(五才),原住尤溪因避乱散居各地。
一才垄公,仍居尤溪二十都鹏程(原名团嵋,即溪尾乡湖山村),二才坛公,率子崇公于元至正二十六年肇迁葛陂,故坛公为闽清始祖。
三才岗公与子明公,迁永泰长庆及永泰王漈。
四才场公住尤溪四十九都(今新阳镇坎里村)黄沙坪。
五才堡公迁沙县西门外等。
据永安厚铺《朱氏家谱》记载,朱熹之弟朱煦②,庆元党禁期间从建阳搬回尤溪居住,家安尤溪城关西门,生有二子,取名小二、小六,卒后墓在后山(即县政府后山),朱熹高徒蔡元定之子蔡沈为之撰写墓志铭。
(清手抄本)另据四川仪陇县档案馆馆藏的清同治十年《朱氏宗谱》记载,朱德始祖朱聪、朱万父子从明成化年间自闽尤溪迁粤,在韶关乳源县龙溪枫树坪、梯下朱家陇定居二百多年后,至清康熙53年朱仕耀“携带家眷移居四川”,初定居于四川顺庆府广安县龙台寺李家岩,后再迁至仪陇县马鞍场琳瑯寨。
朱仕耀与林氏夫人有四个儿子,即开先、满先、兰先、文先。
今在仪陇县的朱氏族人,是朱仕耀第四子朱文先的后裔,即朱德元帅的祖先。
① “沈阳”即尤溪城关之北向。
因尤溪旧称“沈溪”,故有此说。
② 谱载为朱熹之弟,应有误。
朱熹籍贯考辨:三世迁闽定居自书“建人”(图)
朱熹籍贯考辨:三世迁闽定居自书“建人”(图)朱熹对镜自画像东南网10月30日讯(高令印本组照片由福建日报记者吴柳滔、通讯员魏永清、王柳珍提供)朱熹(1130─1200)的祖籍原在北方。
朱熹说:“相传望出吴郡,秋祭率用鱼鳖。
唐天祐中,陶雅为歙州(按即徽州)刺史,初克婺源,乃命吾祖瓌领兵三千戍之……子孙因家焉。
”(朱熹《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序》)朱瓌为婺源初祖,朱熹为其九世孙。
朱熹的祖父朱森、父朱松入闽定居,朱熹尊父遗言入籍建州建阳。
这样,朱熹的籍贯便有建州建阳说、徽州婺源说。
本文据入闽朱氏事亦和传统籍贯论说,说明朱熹的籍贯建州建阳,祖籍徽州婺源。
朱熹是福建人。
朱熹以上三世迁闽定居按照中国的传统,一般在新住地居住三代后方可改变自己的籍贯。
朱森、朱松入闽,至朱熹已是三代,朱熹还说“居闽五世”(朱熹《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序》),他是包括自己的子孙。
也可以参考当今国家的规定。
公安部1995年91号文件: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地;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1999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的《干部履历表·填表说明》规定:祖父或曾祖父出生地和其长久居住地作为某个人的籍贯。
朱熹祖父朱森、父朱松和朱熹本人,他们在福建的事迹,不仅长久居住,而且决意定居于福建,入籍于建州建阳。
(一)朱森举家迁闽定居朱熹的曾祖父朱绚的次子朱森(1075─1125),即朱熹祖父,赠承事郎。
朱森是儒学家。
他说:“吾家业儒,积德五世矣。
”(朱松《承事府君行状》)朱森兄弟4人,兄和2个弟弟早逝,婺源朱氏此支脉唯是朱森(清光绪《续修紫阳堂朱氏家乘·朱氏系图》)。
北宋重和元年(1118),朱松登第进士,以同上舍出身授迪功郎,被任命为福建路建州(府治在今建瓯)政和县尉。
朱森对婺源祖传遗产作了处理,“质先业百亩”(元虞集《朱氏家庙复田记》),于宣和五年(1123),趁其子朱松赴任,举家8口人全部随之,迁入福建:朱森夫妇,三子(松、柽、槔)、二女、媳(朱松妻)。
朱氏现存家谱
朱姓现存家谱2008-03-06 05:36中国国家·大兴朱氏家乘五卷藏地:上海图书馆(清)朱锡庚撰河北省河北抚宁·朱氏谱图一幅藏地:河北抚宁县上庄坨乡未村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稿本上海市上海·朱氏族谱六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朱朝坤等修清嘉庆七年(1802年)刊本四册上海·朱氏族谱六卷藏地:上海图书馆(清)朱文忻修清道光七年(1827年)刊本四册上海·朱氏族谱六卷藏地:美国(清)朱文烈等修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刊本四册上海·朱氏家谱三卷藏地:上海图书馆(清)朱朝栋纂清道光间刻本三册上海·朱氏族谱八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辽宁图书馆吉林大学苏州大学日本美国(民国)朱澄俭续修1928年活字本上海南汇·周浦朱氏家谱不分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图书馆吉林大学上海文化管理委员会江苏镇江市博物馆美国(民国)朱世杰朱惟恭修1926年铅印本上海宝山·罗阳朱氏重修家谱四卷藏地: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图书馆美国(民国)朱诒彬续修朱世贤纂1934年排印本四册江苏省江苏南京·金陵朱氏家谱不分卷藏地:上海图书馆(清)朱嘉龄编清光绪三年(1877年)钞本四册江苏南京·金陵朱氏新谱稿二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美国(清)朱朝柱纂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树滋堂木活字本二册江苏盱眙·朱氏入支宗谱十卷藏地:美国(民国)朱兆藩等修1929年务本堂木活字本十册江苏扬州·朱氏族谱四卷江苏邗江·邗东朱氏宗谱十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朱上斌等编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白鹿堂活字本十册江苏·靖江资善堂朱氏支谱十卷藏地:复旦大学(民国)朱一凤等纂1941文华斋石印本江苏·宝应朱氏家乘□□卷藏地:江苏宝应县图书馆民国初钞本江苏·宝应朱氏家谱二卷藏地:江苏宝应县下舍乡顾家村(民国)朱思襄主修1924年石印本江苏江都·维阳江都朱氏十二修族谱八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朱泽林等重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余镜堂活字本八册江苏江都·维阳都朱氏族谱十二卷藏地:美国(清)朱步南等十修清光绪七年(1881年)活字本十四册江苏·江都朱氏宗谱六卷藏地:上海图书馆(清)朱治卿修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木活字本六册江苏·江都朱氏重修族谱十四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民国)朱承业主修1920年铅印本十四册江苏·泰兴朱氏宗谱八十四卷藏地:南京市图书馆(清)朱铭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刊本十二册江苏南通·崇川朱氏宗谱不分卷藏地:河北大学(二部)江苏南通市图书馆(民国)朱大淼朱阳生纂1917年南通翰墨林书局铅印本八册江苏·如皋范湖州朱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民国)朱祖荣总纂1920年铅印本十二册江苏镇江·月潭汪润朱氏支谱四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朱淑续编清道光七年(1827年)序刊本二册江苏镇江·润东朱氏族谱十二卷藏地:人民大学美国(清)朱淳高等修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活字本十二册江苏镇江·润东彪林朱氏宗谱二十四卷藏地:日本美国(清)华锦章等修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世德堂木活字本二十四册江苏镇江·顺江洲朱氏重修族谱十二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清)朱琳朱洪文七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注经堂铅印本十二册江苏丹徒·朱氏宗谱八卷藏地:吉林大学(清)朱锡九修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敬岭堂活字本八册·江苏丹徒·朱氏九修族谱十六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民国)朱永煦修丁德昌辑1921年活字本二十册江苏扬中·朱氏家谱藏地:江苏扬中县民国间木刻本六册江苏扬中·朱氏家谱藏地:江苏扬中县(二部)民国间木刻本十册江苏扬中·朱氏家谱藏地:江苏扬中县民国间木刻本十二册江苏丹阳·云阳朱氏重修族谱十六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民国)朱克导修单景云纂1919年活字本十六册江苏丹阳·云阳观东朱氏重修宗谱十二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民国)朱从金朱之兰经修1919年在兹堂铅印本十二册江苏常州·兰东朱氏宗谱八卷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清)朱兆荣修清光绪十年(1884年)宗正堂木活字本江苏常州·毗陵朱氏宗谱四卷藏地:中国历史博物馆(清)朱鹤皋撰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凝祉堂刻本江苏常州·毗陵韩枢朱氏续修谱十二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朱裕昌等纂清光绪四年(1878年)崇道堂活字本十二册江苏常州·古歙潭渡朱氏迁常支谱八卷藏地:美国(清)朱鲁堂等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义安堂活字本八册江苏常州·毗陵朱氏宗谱八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朱长松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怀淳堂活字本八册江苏常州·毗陵朱氏宗谱十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民国)朱景元朱景昌等修1920年紫阳堂刻本十册江苏常州·毗陵朱氏宗谱二卷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民国)朱润培编1931年石印本江苏武进·马鞍墩朱氏宗谱六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朱光勋朱有德等修清光绪元年(1875年)绍文堂木活字本八册江苏·武进颜塘桥朱氏宗谱六卷藏地:美国(清)朱邦英等修清光绪四年(1878年)遗直堂活字本六册江苏·武进颜塘桥朱氏宗谱八卷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民国)吴文盛修1944年遗直堂木活字本江苏武进·硕乔朱氏宗谱八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清)朱顺德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敬义堂铅印本八册江苏武进·灵台朱氏族谱十六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清)朱光耀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彝伦堂活字本十六册江苏武进·灵台朱氏宗谱十二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清)朱百昭朱绪曾修清宣统元年(1909年)木刻本十二册江苏武进·灵台朱氏宗谱十四卷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存卷2—7、9—12、14)(民国)朱永炳修朱炳坤纂1947年诒善堂木活字本江苏无锡·朱氏宗谱四十八卷首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朱友仁等纂清咸丰三年(1853年)听彝堂活字本二十四册江苏无锡·朱氏宗谱十卷首一卷藏地:上海图书馆(清)朱元标修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听彝堂活字本江苏无锡·紫阳朱氏家谱二十五卷首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民国)朱继祖修朱祖镐辑1924年听彝堂刊本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注书堂活字本二十六册江苏江阴·池墩朱氏宗谱十卷藏地:河北大学(民国)朱晋松修1947年木刻本十册江苏宜兴·宜荆朱氏宗谱十一卷藏地:浙江省图书馆吉林大学(清)朱人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树滋堂活字本十二册江苏宜兴·古临津朱氏宗谱二十卷首二卷末二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宣统三年(1911年)怀新堂活字本二十册江苏宜兴·七修扮里朱氏宗谱十二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民国)朱良英修1940年白鹿堂铅印本十二册江苏无锡·朱氏宗谱二十四卷江苏苏州·古吴朱氏族谱二十首一卷补刻四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南京大学(清)朱恩沐纂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日本美国(清)朱瑛编。
朱氏家族的家谱
朱氏家族的家谱
朱氏家族的家谱,也称朱氏宗谱,是中国传统姓氏文化中记录朱姓家族血缘关系、迁徙源流、世系支派、家族成员事迹及祖训族规等重要信息的重要文献。
这类家谱按照不同地域和宗支分支编纂,内容翔实且多样,反映了朱姓家族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地位。
例如:
1. 《南海九江朱氏家谱》由朱次琦编撰,详细记载了广东省南海地区九江一支朱姓的族系;
2. 《紫阳朱氏建安谱》和《紫阳朱氏武林派宗谱》则分别记载了与紫阳有关的两个朱氏宗族,可能涉及不同的地方和历史传承;
3. 民国时期安徽怀宁编纂有《太湖柘林朱氏宗谱》共22卷;
4. 清代道光年间编修的两套《朱(胡)氏宗谱》均出自安徽怀宁,分别记载了15卷的内容;
5. 另外还提及了一部《朱氏本支百世》,著于清朝嘉庆五年,地点在安徽泾县;
6. 以及一部新编的朱氏统一字辈,列出了从紫阁书到克成功永存的一套36字辈顺序,用以规范朱氏后裔命名。
这些朱氏家谱不仅对研究朱氏家族史具有极高价值,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此外,还有诸如“朱氏家谱大全”之类的汇总资料,收录了各地朱氏家谱的信息,并包含了字辈、祖训、图腾等内容,便于朱氏族人寻根问祖、联系宗亲和弘扬家族文化。
朱氏家谱(全)
家谱的编修是家族的大事,朱氏家族的家谱一般20年或30年编修一次,称为做谱。
编修家谱时,全宗室或整个家族设立总局,总管家谱编修的人叫谱东,掌管财务的会计称银东,以下各支族设立分局,分局也设有谱东和银东。
各房还要派人担任分录、汇抄、校对。
分局负责填写各户人丁口数目,出生、婚配情况,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总局将分局的材料进行汇编,请人执笔编纂,刻板印刷。
领谱时,全族要摆宴庆贺,附近的家族和官府也会派人来祝贺。
家谱每户一册,必须妥善保管。
为了保证家谱的准确无误,每隔若干年还要进行验谱,验谱由族长主持,对每户族谱的收藏情况进行调查,凡把族谱损坏的,都要受到重罚。
修谱历史上的朱姓,也与中国其他族姓一样,非常重视本族姓历史的编修。
最早的朱氏族谱兴修于何时何代,资料不足征;但作为汉魏六朝东南最古老和庞大的门阀世族,朱姓已有家乘、谱牒。
隋唐之世,谱牒之学大兴。
当此之时,朱姓谱牒不仅藏于私家,且为国家收藏,甚至公开流传于世。
所以宋人欧阳修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时,才可能将宰相朱敬则的沛国朱氏世系理清。
唐人林宝的《元和姓纂》,也应是参考了朱氏谱牒而撰成其“朱姓”条的。
理学大师朱熹也非常重视族史的研究。
他成名后,曾率领福建族人到安徽婺源寻根访祖,又亲自编修了《婺源茶院朱氏族谱》,并撰写谱序。
他的这种重视家族历史的态度,为后世朱氏树立了榜样。
明清之世,朱姓修谱之风更盛,并产生了如南海九江朱氏的朱次琦这样的谱学名家。
朱次琦在继承前人谱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编纂体例,强调重实证的修谱方法,编成了一部清代谱牒的典范之作《南海九江朱氏家谱》,被誉为“清代谱牒学发展中的一个大家”(见《谱牒学研究》第三辑所载冯尔康文《清代谱牒学家朱次琦》)。
解放以后,祖国大陆朱姓修谱一度中断,但港、台地区则仍有公刻或私印朱氏族谱问世。
时至今日,修谱之风在祖国大陆又悄然兴起,就笔者所知就有多处朱姓在新修族谱。
如湖南平江岑川紫阳堂1991年九修《朱氏宗谱》,1993年湖北应城紫阳堂《朱氏宗族》,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新修族谱。
(三)【朱】姓远古源流世系及【邾】姓改【朱】姓
(三)【朱】姓远古源流世系及【邾】姓改【朱】姓天下朱氏一家亲,您我都是朱家人。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朱】,我们都是同根同源的一脉宗亲。
不管您是谁,只要您姓【朱】,我们都应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做一位正大光明、知书明理、生活严谨、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
上古源流世系·敬则公世系表(接上二)一一0世:敬则,(公元635~709年)字少连,操公次子,唐永城亳州人(今河南)。
少年有大志,年轻时才华出众,文武双全,博学高行好施,予不责报于人,被皇帝仕慕名授任洹水县蔚,后升任右补阙。
武则天称帝时,因进谏直言被武则天接受,于长安三年迁任正谏大夫,兼修国史,直笔无隐,阅其草者,皆曰:此真晋之。
董狐嗣圣年间,拜谏议大夫,廷谏宽刑,位极人臣,又疏救魏元中天后善之,赐绢三百疋,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以用人为先,其余细务不暇视,称其得大体。
高居宰相。
后改任均祭酒,冬官侍郎。
又因奸人诬告,贬出为郑州、涪州、庐州刺史。
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卒,寿75岁。
至睿宗即位,追赠秘书监,谥为“元”。
著有《十代兴亡论》及《五等论》等书。
妣弋氏,生子光迪。
一一0 世:仁轨,操公长子,谥号孝友先生。
生子四:景、晕、杲、征。
一一一世:光迪,敬则公次子,排行二十一,官灵州别驾。
娶郑氏、金氏,生三子:守同、守和、守滔。
一一一世:光顺,敬则公长子,生子守温。
一一二世:守滔,名墀,又名钦,字子敬,光迪公长子,官任济阳县令,妣程氏,尹氏,生二子:涔、滋。
一一三世:朱涔,字山陵,守滔公长子。
生子穆。
一一四世:朱穆,涔之子,复迁居金陵。
一一五世:朱介,穆公之子,行廿二。
娶金氏,夫妇合葬香田大墓林泥池园,宝剑出匣形亥山巳向。
生子三:禹一、禹二、禹三。
一一六世:禹一,介公之长子,娶汪氏,合葬桐川今号汪村林。
一一六世:禹二,字次言,讳誉,号莲湖居士。
生子三:怀古、学古、博古。
后裔居江西莲湖。
一一六世:禹三,字安文,生子光辉,后裔迁湖口。
一一七世:师古,字以良,禹公之子,官任唐殿中丞。
朱氏家谱大全,朱姓人必看!(来源字辈祖训图腾)
朱氏家谱大全,朱姓人必看!(来源字辈祖训图腾)朱氏简介朱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祁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朱挟为得姓始祖。
朱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为第17位;至2013年,按人口排序,朱姓在中国位列第13位,主要分布在江、浙、皖地区,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2%,总人口约有1500余万。
在中国历史上,朱姓曾经建立过两个王朝,除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另一个则是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
朱氏源流•起源源流1、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
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朱姓汉字演变臣,被封于朱(今河南柘城),以赤心木朱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其后代以朱为姓氏。
2、源于朱虎,出自远古帝舜时期大臣朱虎之后裔,以朱虎为得姓始祖。
西周的隐士朱张、战国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
3、朱姓始成于西周,以国名为氏(因得姓始祖是曹挟,该支系也被认为是源出于曹姓)。
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
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氏。
战国时,楚国灭了邾国,邾国的贵族四处逃散,为不忘祖国,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
4、源于姬姓,以国名为氏。
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
5、源于子姓,以先祖名字为氏。
出自宋微子启的后裔公子朱之后,以公子朱为始祖。
周成王封商纣王之庶出之兄微子启于宋,以奉商祀。
至战国后期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
居于江苏砀山的宋微子之裔公子朱的后代以先祖名为姓。
6、源于祁姓,以先祖名字为氏。
源自尧帝之子丹朱,以丹朱为开姓始祖,属尧帝的嫡传后裔。
当舜败丹朱于丹浦后,丹朱后裔分支中,有一支向中国西南迁徙,先秦时主要分布在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
他们在社会进化演变中生存下来,在隋唐时期还发展成沛国郡的望族,并构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
7、源于改姓而来:①鲜卑族改朱姓: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诸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朱氏家谱
《朱氏宗谱》朱熹(1130.9.15~1200.3.9)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人。
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
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朱子家训-----朱熹君之所贵者,仁也。
臣之所贵者,忠也。
父之所贵者,慈也。
子之所贵者,孝也。
兄之所贵者,友也。
弟之所贵者,恭也。
夫之所贵者,和也。
妇之所贵者,柔也。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
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
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
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
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
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
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
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
人能如是,天必相之。
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录自《紫阳朱氏宗普》)【译文】当国君所珍贵的是“仁”,爱护人民。
当人臣所珍贵的是“忠”,忠君爱国。
当父亲所珍贵的是“慈”,疼爱子女。
当儿子所珍贵的是“孝”,孝顺父母。
当兄长所珍贵的是“友”,爱护弟弟。
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尊敬兄长。
当丈夫所珍贵的是“和”,对妻子和睦。
当妻子所珍贵的是“柔”,对丈夫温顺。
侍奉师长要有礼貌,交朋友应当重视信用。
遇见老人要尊敬,遇见小孩要爱护。
有德行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小,我一定尊敬他。
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大,我一定远离他。
朱姓族谱
朱姓人口多,居住遍及世界各地,由于历史上战争移民逃灾等原因,造成就地立字辈,所以朱姓字辈很多很多。
下面就网上收录给同族研究。
新编朱氏统一字辈:紫阁书弘文博学富经纶阳光照寰宇云高锦长春世家建奇秀国泰运昌隆泽惠禄荣祚广益启明侯万载庆丰硕克成功永存古训勤守继雄豪振乾坤流晖焕玉彩新景展鸿图芳名标青史德业传千秋”。
朱明王朝嗣系字辈:江苏南京太子朱标一系字辈:“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陕西西安秦王朱樉一系字辈:“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山西太原晋王朱棡一系字辈:“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典礼崇三恪彝伦叙九畴官仪原在汉世德尚思周”;北京燕王朱棣一系字辈:“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河南开封周王朱橚一系字辈:“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家传洪德远国庆凤鸣春纪事常行孝钦宗永保仁”;湖北武汉楚王朱桢一系字辈:“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山东青州齐王朱榑一系字辈:“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山东兖州鲁王朱檀一系字辈:“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明历福能德山来洞有仙实远一发选化成万里天”;四川成都蜀王朱椿一系字辈:“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湖北荆州湘王朱柏一系字辈:“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山西大同代王朱桂一系字辈:“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甘肃兰州肃王朱楧一系字辈:“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湖北荆州辽王朱植一系字辈:“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宁夏银川庆王朱椭一系字辈:“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江西南昌宁王朱权一系字辈:“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甘肃岷县岷王朱楩一系字辈:“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湖南长沙陈王朱橞一系字辈:“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甘肃平凉韩王朱松一系字辈:“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山西长治沈王朱模一系字辈:“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江西南昌安王朱楹一系字辈:“斐序斌廷赏凝覃浚祉襄恢严颛辑矩缜密廓程纲”;河南南阳唐王朱柽一系字辈:“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湖北安陆郢王朱栋一系字辈:“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麒麟馀积兆奎颖晔璇玑”;河南洛阳伊王朱欙一系字辈:“颙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广西桂林靖江王朱守谦一系字辈:“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朱氏起源世系轩辕皇帝-----朱熹世系表
朱氏起源世系轩辕皇帝-----朱熹世系表相传皇帝轩辕传--颛顼帝-颛顼帝曾孙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
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媸(也作女赜)为妻,生有六个儿子。
其中,五儿子名晏安,曹姓。
周武王灭商后封晏安的后裔曹挟在邾国(今山东曲阜附近)。
邾侠是曹姓始祖晏安的第27代孙。
西周时期,自曹侠为第一位国君开始,其世系是:曹侠--非--成-车-辅--将新--訾父--夷父颜--夏父--仪父--宪公--文公--定公--宣公--悼公--庄公--隐公--桓公(革)、均。
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共传29世。
邾灭国后,恒公革子柁(又称成子)避乱居沛国相县,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柁。
后世尊朱柁为沛国朱氏始祖。
隐公--均--成子--世祕--胜--亥--英--章--家--濞--建--?--买臣--山拊--摄--邑世系1.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
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
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人为大司农。
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
天子器之,朝廷敬焉。
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卒。
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
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
”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墓在县城西南9公里处(今属范岗镇朱公村)。
唐元和八年(813年)重修其墓并立碑,大书法家李邕书丹。
后碑毁,子孙继为立碑,碑面文:“汉大司农朱邑之墓”,上方横额“循良事业”,两边楷书楹联“云横墓首山生色,露滴碑旁草亦春”。
碑西侧建有朱公祠,今已毁圮。
现墓地护墙倾圮,墓冢微壅,碑石移作他用。
二子:云、醇)2. 云(邑长子,字仲豫。
二子:翊、鲔)3.翊(云长子。
有作“霓”,4.浮(?----公元58年,字叔元,沛国萧人,初为光武帝的大司马主簿,迁偏将军,大将军幽州牧,公元26年封舞阳侯,29年封新息侯。
朱氏字辈排行
朱氏字辈排行新编朱氏统一字辈:“紫阁书弘文博学富经纶阳光照寰宇云高锦长春世家建奇秀国泰运昌隆泽惠禄荣祚广益启明侯万载庆丰硕克成功永存古训勤守继雄豪振乾坤流晖焕玉彩新景展鸿图芳名标青史德业传千秋”。
《中华朱氏通志》订《中华朱氏新行辈》:“沛国人兴旺,中华民富强,九州丹凤展,环宇大鹏翔。
紫阳东升起,云集圣贤良,英杰勋名远,雄才超群芳。
先君传哲理,清廉尚典章,仁义礼智信,伦常显金光。
勤学治家本,高科建福康,平日恒积善,延年益寿长。
忠孝承祖德,厚道继新安,文明宗裕盛,和顺永世昌”。
朱明王朝嗣系字辈:江苏南京太子朱标一系字辈:“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陕西西安秦王朱樉一系字辈:“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山西太原晋王朱棡一系字辈:“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典礼崇三恪彝伦叙九畴官仪原在汉世德尚思周”;北京燕王朱棣一系字辈:“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河南开封周王朱橚一系字辈:“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家传洪德远国庆凤鸣春纪事常行孝钦宗永保仁”;湖北武汉楚王朱桢一系字辈:“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山东青州齐王朱榑一系字辈:“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山东兖州鲁王朱檀一系字辈:“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明历福能德山来洞有仙实远一发选化成万里天”;四川成都蜀王朱椿一系字辈:“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湖北荆州湘王朱柏一系字辈:“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山西大同代王朱桂一系字辈:“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甘肃兰州肃王朱楧一系字辈:“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湖北荆州辽王朱植一系字辈:“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宁夏银川庆王朱椭一系字辈:“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江西南昌宁王朱权一系字辈:“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甘肃岷县岷王朱楩一系字辈:“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湖南长沙陈王朱橞一系字辈:“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甘肃平凉韩王朱松一系字辈:“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山西长治沈王朱模一系字辈:“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江西南昌安王朱楹一系字辈:“斐序斌廷赏凝覃浚祉襄恢严颛辑矩缜密廓程纲”;河南南阳唐王朱柽一系字辈:“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湖北安陆郢王朱栋一系字辈:“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麒麟馀积兆奎颖晔璇玑”;河南洛阳伊王朱欙一系字辈:“颙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广西桂林靖江王朱守谦一系字辈:“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序
流传最广的首推朱熹所作《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序》。
该谱序又叫《新安朱氏世谱序》,见载于大多数朱姓族谱上。
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序
熹闻之先君子太史吏部府君曰,吾家先世居歙州歙县之黄墩,相传望出吴郡,秋祭率用鱼鳖。
唐天(礻+右)中,陶雅为歙州刺史,初克婺源,乃命吾祖领兵三千戍之,是为制置茶院。
府君卒葬连同,子孙因家焉。
生三子,仕南唐,补常侍、承旨之号。
其后多有散居他乡者。
熹谨按:今连同别有朱氏,旧不通谱,近年乃有自言为茶院昆季之后者,犹有南唐谱牒。
亦当时镇戍将校也。
盖其是非不可考矣。
吏部于茶院为八世孙,宣和中始官建之政和,而葬承事府君于其邑,遂为建人。
于今六十年矣,而熹抱孙焉,则居闽五世矣。
淳熙丙申,熹还故里,将展连同之墓,则方夫人、十五公、冯夫人之墓,皆已失之。
因亟询房,得连同兆域所在,乃率族人言于有司而复得之,其文据藏于家,副在族弟然,而三墓者则遂不复可见。
癸卯五月辛卯,因阅旧谱,感世次之易远、骨肉之易疏,而坟墓之不易保也,乃更为叙次,定为《婺源茶院朱氏谱》,而并书其后。
如此仍别录一通,以示族人十一世以下来者未艾。
徽建二族,自今每岁当以新收名数,更相告语而附益之。
庶千里之外而两书如一,传之永元,有以不忘宗族之谊。
至于庐村府君其墓益远,居故里者尤当以时相率展省,便为求访三墓所在而表识之,以塞子孙之责。
而熹之曾大父王桥府君无他子,其墓在故里,恃有薄田于其下,得以奉守不废,当质诸有司,以为祭田,使后之子孙,虽贫无得鬻云。
宋淳熙十年癸卯五月辛卯,九世孙熹谨序。
庐江县紫阳黄屯朱氏家谱资料
庐江县紫阳黄屯朱氏家谱资料庐江县紫阳黄屯朱氏家谱资料目录一、紫阳黄屯朱氏起源二、迁潜始祖兴五公三、紫阳黄屯朱氏历修宗谱综述四、宗谱序跋五、家规族训六、行辈字派七、历代名人八、黄屯朱氏祠堂一、紫阳黄屯朱氏起源庐江县紫阳黄屯朱氏祖籍属徽州(今安徽歙县黄墩一带)。
唐末政治纷争,朱氏将领从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区)南下避乱,定居徽州歙县黄墩。
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唐军收复婺源,朱瓌(古僚)受命出任制置茶院使,领州兵三千戍守婺源,负责巡辖浮梁、德兴、祁门、婺源等四县,征收茶赋。
嗣后,从歙县举家迁至婺源,卜居万年乡千秋里(今万安乡松岩里),开婺源朱氏宗族之始。
朱瓌公,字舜臣、良玉,唐昭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进士,因官任制置茶院使,政绩颇佳,民赖以安,被封为大制置茶院元帅,尊称为茶院府君、茶院公,又被诰封为黄墩忠武侯,后裔称茶院朱氏。
朱瓌公娶杜夫人,生二世祖廷杰、廷隽、廷滔。
廷杰公官任歙州团练使,徙居休宁。
廷滔公官补常侍承旨,徙居宣城。
廷隽公官拜徽州刺史兼番汉总管,再升为节度使,留居婺源,生三世祖昭元、昭亨。
昭元公生四世祖惟则、惟甫。
惟甫公学至国子学四门博士(北宋国子学博士,相当于国子学教席),隐居乡里,尊德乐道,生五世祖迪、郢、振。
振公生六世祖绚。
绚公生七世祖虬、蟾、耆、森。
森公为人,“少务学,不仕进取,谆谆以忠孝和友为本”,生八世祖松、柽、槔。
松公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心怀大志,宋徽宗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中进士,出任建州政和县尉,迁居建阳(今福建建瓯),娶祝氏,1130年生九世祖熹。
朱熹(公元1130~1200),字元晦、仲晦,号晦庵、云台子、嵩阳隐吏、鸿庆外史、云壑白鹿洞主,等等。
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朱熹失怙,时年十四岁,其父松公临终前托孤好友刘子羽,请其在刘宅旁筑一室曰紫阳楼,让朱熹孤儿寡母居住。
朱熹自幼聪慧,寒窗苦读。
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朱熹中举,次年中进士,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铨试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
〖通派字派〗中国各省姓氏辈分大全朱氏字辈派行
〖通派字派〗中国各省姓氏辈分大全朱氏字辈派行历史上的朱姓,也与中国其他族姓一样,非常重视本族姓历史的编修。
最早的朱氏族谱兴修于何时何代,资料不足征;但作为汉魏六朝东南最古老和庞大的门阀世族,朱姓已有家乘、谱牒。
隋唐之世,谱牒之学大兴。
当此之时,朱姓谱牒不仅藏于私家,且为国家收藏,甚至公开流传于世。
所以宋人欧阳修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时,才可能将宰相朱敬则的沛国朱氏世系理清。
唐人林宝的《元和姓纂》,也应是参考了朱氏谱牒而撰成其“朱姓”条的。
理学大师朱熹也非常重视族史的研究。
他成名后,曾率领福建族人到安徽婺源寻根访祖,又亲自编修了《婺源茶院朱氏族谱》,并撰写谱序。
他的这种重视家族历史的态度,为后世朱氏树立了榜样。
明清之世,朱姓修谱之风更盛,并产生了如南海九江朱氏的朱次琦这样的谱学名家。
朱次琦在继承前人谱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编纂体例,强调重实证的修谱方法,编成了一部清代谱牒的典范之作《南海九江朱氏家谱》,被誉为“清代谱牒学发展中的一个大家”(见《谱牒学研究》第三辑所载冯尔康文《清代谱牒学家朱次琦》)。
新编朱氏统一字辈:紫阁书弘文博学富经纶阳光照寰宇云高锦长春世家建奇秀国泰运昌隆泽惠禄荣祚广益启明侯万载庆丰硕克成功永存古训勤守继雄豪振乾坤流晖焕玉彩新景展鸿图芳名标青史德业传千秋”。
《中华朱氏通志》订《中华朱氏新行辈》:沛国人兴旺,中华民富强,九州丹凤展,环宇大鹏翔。
紫阳东升起,云集圣贤良,英杰勋名远,雄才超群芳。
先君传哲理,清廉尚典章,仁义礼智信,伦常显金光。
勤学治家本,高科建福康,平日恒积善,延年益寿长。
忠孝承祖德,厚道继新安,文明宗裕盛,和顺永世昌。
朱氏字辈(一)朱明王朝嗣系字辈:江苏南京太子朱标一系字辈:“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陕西西安秦王朱樉一系字辈:“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山西太原晋王朱棡一系字辈:“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典礼崇三恪彝伦叙九畴官仪原在汉世德尚思周”;北京燕王朱棣一系字辈:“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河南开封周王朱橚一系字辈:“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家传洪德远国庆凤鸣春纪事常行孝钦宗永保仁”;湖北武汉楚王朱桢一系字辈:“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山东青州齐王朱榑一系字辈:“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山东兖州鲁王朱檀一系字辈:“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明历福能德山来洞有仙实远一发选化成万里天”;四川成都蜀王朱椿一系字辈:“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湖北荆州湘王朱柏一系字辈:“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山西大同代王朱桂一系字辈:“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甘肃兰州肃王朱楧一系字辈:“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湖北荆州辽王朱植一系字辈:“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宁夏银川庆王朱椭一系字辈:“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江西南昌宁王朱权一系字辈:“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甘肃岷县岷王朱楩一系字辈:“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湖南长沙陈王朱橞一系字辈:“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甘肃平凉韩王朱松一系字辈:“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山西长治沈王朱模一系字辈:“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江西南昌安王朱楹一系字辈:“斐序斌廷赏凝覃浚祉襄恢严颛辑矩缜密廓程纲”;河南南阳唐王朱柽一系字辈:“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湖北安陆郢王朱栋一系字辈:“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麒麟馀积兆奎颖晔璇玑”;河南洛阳伊王朱欙一系字辈:“颙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广西桂林靖江王朱守谦一系字辈:“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