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三十一)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二十三)
第十单元颌面部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一)概述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至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
疼痛可由于口腔或颜面的任何刺激引起。
以中老年人多见,多数为单侧性。
1.分类:临床上通常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真性或特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性)两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系指无神经系统体征,而且应用各种检查并未发现明显和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者。
而继发性者则是指由于机体的其他病变压迫或侵犯三叉神经所致,此型除表现疼痛症状外,一般尚有神经系统体征。
2.病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认识也不一致,主要自中枢病变学说和周围病变学说。
3.病理表现:有关三叉神经痛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意见不一。
有的认为并无神经组织的明显病理性改变,而多数倾向于认为在半月神经节及感觉根内有明显的变化。
目前已公认脱髓鞘改变是引起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理变化。
(二)临床表现本病的主要表现是在三叉神经某分支区域内,骤然发生闪电式的极为剧烈的疼痛。
疼痛可自发,也可由轻微的刺激“扳机点”所引起。
所谓“扳机点”是指在三叉神经分支区域内某个固定的局限的小块皮肤或黏膜特别敏感,对此点稍加触碰,立即引起疼痛发作。
疼痛先从“扳机点”开始,然后迅速扩散至整个神经分支。
“扳机点”可能是一个,但也可能为两个以上,一般取决于罹患分支的数目。
由于此点一触即发,故患者不敢触碰。
疼痛如电击、针刺、刀割或撕裂样剧痛,发作时患者为了减轻疼痛而作出各种特殊动作:有的用手掌紧按患侧面部或用力揉搓痛处;有的则作一连串迅速的咀嚼动作;而另一些则相反,咬紧牙关,或迅速摆动头部或上身;还有的咬唇、伸舌、咂嘴等。
发作时还常常伴有颜面表情肌的痉挛性抽搐,口角被牵向患侧。
有时还可出现痛区潮红,结合膜充血,或流泪、出汗流唾液以及患侧鼻腔黏液增多等症状,称为痛性抽搐。
发作多在白天,每次发作时间一般持续数秒、数十秒或1~2分钟后叉骤然停止。
两次发作之间称间歇期,无任何疼痛症状。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一十二)
诊断可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
穿刺是一种比较可靠的诊断方法;穿刺可见草黄色囊液,在显微镜下可见到胆固醇晶体;角化囊肿大多可见黄、白色角蛋白样(皮脂样)物质混杂其中。
将抽出物做角蛋白染色检查均有助于对角化囊肿的诊断。
X线检查对诊断有很大帮助。
囊肿在X线片上显示为一清晰圆形或卵圆形的透明阴影,边缘整齐,周围常呈现一明显白色骨质反应线,但角化囊肿中有时边缘可不整齐。
如为上颌囊肿,还可在囊内注入碘油后造影,以便进一步明确囊肿与上颌窦的关系,为确定手术方法作参考。
详细的X线影像请参阅《口腔颌面X线诊断学》一书。
根端囊肿在口腔内可发现深龋、残根或死髓牙。
其他牙源性囊肿在口内可能有缺牙。
应当指出:临床上牙源性囊肿与成釉细胞瘤,尤其是囊肿与成釉细胞瘤同时存在的病例,有时很难区别,须借助病理检查方能最后确诊。
治疗:应采用外科手术摘除。
如伴有感染须先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炎症后再行手术治疗。
手术一般可在局麻下进行。
切口的大小,根据囊肿的部位及波及范围而定。
切口以能充分显露手术野,便于彻底清除囊壁为原则。
一般囊肿,可做弧形切口。
黏骨膜瓣底部应较宽些,以保证有充分的血液供应,并注意缝合处要有骨壁的支持。
尽量保存患牙。
手术时慎勿伤及下牙槽神经血管及面神经的下颌缘支。
囊肿范围过大,骨质缺损较多,可能发生骨折者,术后需做颌间结扎暂时固定。
上颌囊肿如范围较广,手术时与上颌窦穿通,或上颌窦有炎症,均应同时进行上颌窦根治术,将囊壁与上颌窦整个黏膜同时刮除,严密缝合口内切口,同时在下鼻道开窗,骨腔内填塞碘仿纱条,并从下鼻道开口处引出,3~5天后逐步由此抽出纱条。
角化囊肿容易复发(文献报道其复发率为3%~60%);角化囊肿也可发生恶变,因此手术刮除要求更彻底;在刮除囊壁后用苯酚或硝酸银等腐蚀剂涂抹骨创,或加用冷冻疗法,以消灭子囊,防止复发。
必要时还可考虑在囊肿外围切除部分骨质。
如病变范围太大或多次复发的角化囊肿,应考虑将颌骨连同病变的软组织一起切除,即刻植骨。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三十一)
(1)前牙切割运动发挥功能的阶段【答案】E【解析】切割功能主要通过下颌前伸咬合实现。
开始时,下颌从牙尖交错位或姿势位向下前方伸出,继则上升,使上下前牙咬住食物,用力切割。
在穿透食物后,下切牙的切缘顺沿上切牙舌面的方向回到牙尖交错位。
下颌由切牙对刃位滑到牙尖交错位的运动(南对刃耠滑到牙尖交错牙合),是发挥功能的阶段。
后牙捣碎和磨碎食物,由下牙弓随下颌向一侧运动到上下牙颊尖相对位即行向上,使上下牙的颊尖相咬合,而后下牙颊尖的颊斜面即依上牙颊尖的舌斜面滑行,是发挥功能的阶段。
(2)后牙运动循环研磨发挥功能的阶段【答案】A【解析】切割功能主要通过下颌前伸咬合实现。
开始时,下颌从牙尖交错位或姿势位向下前方伸出,继则上升,使上下前牙咬住食物,用力切割。
在穿透食物后,下切牙的切缘顺沿上切牙舌面的方向回到牙尖交错位。
下颌由切牙对刃位滑到牙尖交错位的运动(对刃滑到牙尖交错),是发挥功能的阶段。
后牙捣碎和磨碎食物,由下牙弓随下颌向一侧运动到上下牙颊尖相对位即行向上,使上下牙的颊尖相咬合,而后下牙颊尖的颊斜面即依上牙颊尖的舌斜面滑行,是发挥功能的阶段。
5.属于替牙期间的暂时性错是A.额外牙导致上颌左右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B.上下恒切牙萌出早期,可出现前牙反C.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近中倾斜D.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建初期,为完全远中关系E.恒切牙萌出初期,出现轻度拥挤【答案】 E替牙期间的牙合特点:(1)上唇系带位置过低:乳牙初萌时,上唇系带常位于两中切牙之间,随着颌骨发育、牙根生长,上唇系带可退缩正常位置。
(2)中切牙间间隙:左、右中切牙之间往往有一间隙,待侧切牙继续萌出,间隙逐渐消失,中切牙位置转为正常。
(3)中切牙、侧切牙牙冠偏远中:左、右上颌侧切牙、尖牙在颌骨内发育时,因颌弓增长不足,致使未萌出的侧切牙胚、尖牙胚分别挤压中切牙、侧切牙根,使中切牙、侧切牙根向近中倾斜,而牙冠则向远中倾斜。
待侧切牙、尖牙萌出以后,中切牙、侧切牙根部才不再受挤压,同时牙槽骨义有所增长,中切牙、侧切牙的牙体长轴可以恢复正常。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三百)
(二)深度判定常用三度四分法,将灼伤分为Ⅰ°、浅Ⅱ°、深Ⅱ°和Ⅲ°。
Ⅰ°烧伤:仅伤及表皮,局部呈现红肿,故又称红斑性烧伤。
有疼痛和烧灼感,皮温稍增高。
3~5日可好转痊愈,脱屑而不留瘢痕。
Ⅱ°烧伤:深达真皮,局部出现水疱。
故又称水疱性烧伤。
浅Ⅱ°者仅伤及真皮浅层,一部分生发层健在。
因渗出较多,水疱较饱满,破裂后创面渗液明显,创底肿胀发红,有剧痛和感觉过敏,皮温增高。
若无感染等并发症,约2周可愈,愈后不留瘢痕,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皮肤功能良好。
深Ⅱ°者伤及真皮深层,尚残留皮肤附件。
因变质的表层组织稍厚,水疱较小或较扁等,感觉稍迟钝,皮温也可稍低。
去表皮后创面呈浅红或红白相间,或可见网状栓塞血管,表面渗液少,但底部肿胀明显。
若无感染等并发症,3~4周可愈,愈后留有瘢痕,但基本保存了皮肤功能。
Ⅲ°烧伤;伤及皮肤全层,甚至可深达皮下、肌肉、骨骼等。
皮肤坏死,脱水后可形成焦痂,故又称焦痂性烧伤。
创面无水疱,蜡白或焦黄,或可见树枝状栓塞血管,触之如皮革,甚至已炭化。
感觉消失,皮温低。
自然愈合甚缓慢,需待焦痂脱落,肉芽生长而后形成瘢痕。
不仅丧失皮肤功能,而且常成畸形。
Ⅰ°容易识别,浅Ⅱ°、深Ⅱ°与Ⅲ°不易立即判断。
由于热力不均匀,不同深度之间可有移行区,如创面发生感染或并发休克,可加深损伤深度。
(三)烧伤分度轻度烧伤:Ⅱ°以下烧伤总面积在9%以下;中度烧伤:Ⅱ°烧伤面积10%~29%或Ⅲ°烧伤面积不足10%;重度烧伤:总面积30%~49%或Ⅲ°烧伤面积10%~19%或Ⅱ°、Ⅲ°烧伤面积虽不达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Ⅲ°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二百九十一)
四、诊断要点1.多有高血压病史。
2.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3.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
4.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5.急性期脑CT中见高密度血肿,周围有少许水肿,有占位效应和或脑组织移位。
MRI对小脑和脑干能显出Tl加权和T2加权有出血的高信号区。
6.腰穿脑脊液多含血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
五、鉴别诊断1.小量脑出血与脑梗死相似,而重症脑梗死可出现明显高颅压症状甚至脑疝,又与脑出血难以鉴别,此时需靠CT以助诊断。
2.外伤性颅内血肿,特别是硬膜下血肿鉴别,以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为主,但多有头部外伤史,头颅CT表现可以鉴别。
3.此外,如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而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不明显,应注意与可引起意识障碍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肝性昏迷、尿毒症、急性酒精中毒、低血糖、药物中毒、CO中毒等鉴别。
六、急性期治疗方法急性期治疗总体原则是保持安静,防止继续出血,积极抗脑水肿;减低颅内压,调整血压改善循环,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
(一)对症治疗基本上与脑血栓形成相同。
1.尽可能就近治疗不宜长途搬运,如搬动,亦尽量保持平稳,减少颠簸,以免加重出血。
2.保持气道通畅一般头平卧。
昏迷病人头歪向一侧,避免舌根后坠。
吸氧。
如患者分泌物不能流出,应随时吸出,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务必保持一条通畅的气道,以减轻缺氧,防止窒息。
3.高血压处理脑出血患者发病时血压都有升高,甚至比平时更高,应首先进行脱水、降颅压治疗,暂不使用降血压药物,尤其是不能注射利血平等强力降压药物。
降颅压治疗后,如收缩压在200mmHg以上,可适当给予作用较温和的降压药如呋塞米(速尿)及硫酸镁等。
急性期过后(约2周),血压仍持续过高时可系统应用降压药。
急性期血压急骤下降时表明病情严重,应给升压药物以保证足够的脑供血量。
4.脱水降颅压治疗脑出血后第2天即开始出现脑水肿,3~5天达到高峰,因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治疗脑出血的重要措施。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六十一)
(2)患者的口腔条件:对下颌牙槽嵴低平、用普通全口义齿难以满足患者对咀嚼食物的要求者,口腔黏膜对义齿基托材料过敏者,可优先推荐选择种植义齿。
(3)患者的全身情况:患者的年龄及全身状况能经受种植义齿手术及反复多次就诊的需要。
治疗步骤(一)无牙颌的口腔检查和修复前的准备1.病史采集与患者面对面的采集病史,有助于医师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和社会经济情况,这是治疗之前必不可少的交谈。
尤其全口义齿修复的成功有赖于患者的合作,患者应被看成是参与者,而不仅仅是治疗对象。
在采集病史时主要了解以下情况:(1)主观要求:患者希望义齿所能达到的效果,患者对义齿修复的过程、价格、效果的理解程度。
(2)既往牙科治疗情况:缺牙原因、缺牙时间的长短、是否修复过,既往义齿使用情况。
(3)年龄和全身健康状况。
(4)性格和精神心理情况。
2.口腔检查(1)颌面部:患者的颌面部左右是否对称,唇的丰满度,上唇的长短,面部比例是否协调。
下颌张口习惯有无偏斜和前伸,下颌运动是否正常。
侧面面型是直面、凸面还是凹面型。
颞下颌关节有无疼痛、弹响、张口困难等颞下领关节功能紊乱病的症状。
(2)牙槽嵴:检查拔牙后伤口愈合情况,以了解牙槽嵴吸收的稳定程度等。
一般在拔牙2~3个月后,可以开始制作正式的全口义齿。
高而宽的牙槽嵴对义齿的固位、支持、稳定作用好,低而窄的牙槽嵴对义齿的固位、支持、稳定作用差。
(3)颌弓的形状和大小:颌弓一般分为方圆形、卵圆形和尖圆形三种形状,并有大、中、小三类。
检查时,应注意上下颌弓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协调,上下颌吸收情况是否一致。
如上下颌弓形状和大小相差较多时,会给排列人工牙造成困难。
(4)上下颌弓的位置关系1)水平关系:指上、下颌颌弓的前后,左右关系,一般有以下三种:正常的位置关系:上、下颌颌弓的前后位置关系正常,形状和大小大致相同。
侧面观上下颌弓的唇面基本在同一平面上,或上颌弓位于下颌弓的稍前方,此种关系,有利于人工牙的排列。
上颌前突的位置关系:上颌弓位于下颌弓的前方和侧方,上颌弓大,下颌弓小。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二百三十一)
3.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干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包括:①减少钙内流,减轻了Ca2+超载所造成的动脉壁损害。
②抑制平滑肌增殖和动脉基质蛋白质合成,增加血管壁顺应性。
③硝苯地平有助于动脉壁脂蛋白的代谢,从而降低细胞内胆固醇水平。
4.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能抑制Ca2+内流,减轻Ca2+超负荷对红细胞的损伤;可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反应;降低血液粘滞度。
5.对肾脏功能的影响舒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可增加肾血流,不伴水钠潴留,且具有排钠利尿作用(与肾小管对电解质的转运有关)。
(二)临床应用1.高血压(1)轻、中度高血压:维拉帕米和地尔硫。
(2)严重高血压:二氢吡啶类药物如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尼莫地平等(扩张外周血管作用较强)。
2.心绞痛(1)变异型心绞痛:硝苯地平疗效最佳。
(2)稳定型(劳累型)心绞痛:三类钙通道阻滞药均可使用。
(3)不稳定型心绞痛:维拉帕米和地尔硫疗效较好;硝苯地平宜与β受体阻断药合用。
3.心律失常适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后除极触发活动所致的心律失常。
4.脑血管疾病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等可预防由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及脑栓塞。
5.其他用于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还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还可用于支气管哮喘、偏头痛。
维拉帕米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一)药理作用维拉帕米属Ⅳ类抗心律失常药,为一种钙离子内流的抑制剂(慢通道阻滞剂),在心脏,钙离子内流受抑制使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自律性降低,传导减慢,但很少影响心房、心室减低,影响收缩蛋白的活动,心肌收缩减弱,心脏做功减少,心肌氧耗减少。
对血管,钙离子内流动脉压下降,心室后负荷降低。
(二)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室上性和房室结折返引起的心律失常效果好,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及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早搏有效。
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药。
尼莫地平临床应用尼莫地平扩张外周血管作用较强,用于控制严重的高血压,长期用药后,全身外周阻力可明显下降。
此外,尼莫地平舒张脑血管作用较强,能增加脑血流量。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两百一十三)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一、肝糖原的合成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合成。
进入肝的葡萄糖先在葡萄糖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成为6-磷酸葡萄糖,再转变为1-磷酸葡萄糖。
1-磷酸葡萄糖与尿苷三磷酸(UTP)反应生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
在糖原合酶的作用下,UDPG的葡萄糖基转移到糖原引物上形成糖苷键,使糖原增加一个葡萄糖单位。
上述反应反复进行,可使糖链不断延长。
糖原的合成还需要分支酶的参与。
糖原合成的限速酶是糖原合酶。
从葡萄糖合成糖原是一个耗能过程。
二、肝糖原的分解糖原分解习惯指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在糖原磷酸化酶的作用下从糖原分子上分解下1个葡萄糖基,生成1-磷酸葡萄糖。
1-磷酸葡萄糖再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
经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6-磷酸葡萄糖水解成葡萄糖释放入血。
葡萄糖-6-磷酸酶只存在于肝、肾中,肌肉中缺乏此酶,所以只有肝和肾可补充血糖,而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只能进行糖酵解或有氧氧化。
糖原的分解的限速酶是磷酸化酶。
糖异生一、糖异生的基本途径和关键酶糖异生途径基本是糖酵解的逆反应过程。
糖酵解途径中大多数反应是可逆的,但由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必须通过其他的酶催化,才能越过这三个不可逆反应进行糖异生。
1.丙酮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反应由两步反应组成,分别由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
乳酸、丙氨酸及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在进行糖异生时都需要通过这条通路。
2.1,6-双磷酸果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此反应由果糖二磷酸酶催化,从而越过了糖酵解中由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的第二个不可逆反应。
3.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此反应由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从而越过了糖酵解中由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催化的第一个不可逆反应。
由此可见,参与糖异生反应的关键酶有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
二、糖异生的生理意义糖异生作用最重要的生理意义是在空腹或饥饿情况下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口腔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口腔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为帮助口腔医师备考,以下总结口腔医师考试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备考有所帮助。
一、解剖学1.口腔解剖学(1)头颅解剖主要包括颅骨、颞下颌关节、面颌关节等的结构与功能。
(2)口腔解剖主要包括口腔腔咽部的结构、牙齿、舌、牙龈、口腔黏膜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3)颈部解剖主要包括颈部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结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2.牙周解剖主要包括牙周组织的结构、功能、牙龈疾病的病理生理等。
3.面部解剖主要包括面部肌肉、神经、血管及其相互关系。
二、生理学1.消化系统生理学主要包括口腔消化、胃肠道运动、胃酸分泌、胃肠蠕动、胰腺分泌、胆汁分泌、肠道吸收等。
2.内分泌生理学(1)胰岛素分泌(2)甲状腺功能(3)垂体激素分泌等。
3.口腔生理学主要包括口腔内的消化、唾液分泌、咀嚼、吞咽等。
三、病理学1.口腔病理学主要包括口腔疾病的分类、病因、病变形成机制。
2.牙周病理学主要包括牙周疾病的分类、病因、病变形成机制。
3.颞下关节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颞下关节疾病的分类、病因、病变形成机制。
四、诊断学主要包括口腔疾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
五、牙体牙髓病诊疗学主要包括:龋病的诊断与治疗、牙髓病的诊断与治疗。
六、口腔颌面外科诊疗学主要包括: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适应症、宣传、门诊检查、门诊诊断、医用器械和器械管理、手术保护与消毒、手术切口的绷带。
七、口腔颌面修复学主要包括:牙列正畸治疗计划、正畸治疗器械、正畸治疗过程、正畸治疗结果保护等。
八、口腔颌面放射学主要包括:口腔颌面放射学的基本原理、口腔颌面X线片的解读、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
九、口腔预防保健学主要包括:口腔疾病的预防、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十、口腔颌面护理学主要包括:口腔颌面护理的原则、口腔颌面康复。
这些知识点是口腔医师考试的重要内容,备考过程中需要着重掌握。
希望考生们认真复习,顺利通过口腔医师考试。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
口腔组织病理学考试中口腔组织病理学大概占总分值的4~5%左右,执业大概25~30分,助理大概12~15分。
考试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此部分内容是我们复习专业课的基础内容,复习好口腔组织病理学,对专业课复习时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是我们要重点复习,打基础的重点科目。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基础医学中较为重点的学科,常与临床实际病例结合考察,但所占分数不多,是口腔执业医师中的基础科目。
考试复习时一定要与临床疾病相结合,即从临床表现反推病理变化,病理变化反映临床表现。
第一单元牙体组织成釉质(一)理化特性釉质(牙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牙釉质的薄厚不均匀,在牙尖部和切缘处最厚,约2~2.5mm,向牙颈部逐渐变薄。
由占总重量96%~97%的无机物以及少量有机物和水所组成。
按体积计,其无机物占总体积的86%,有机物占2%,水占12%。
釉质的无机物主要由Ca10(PO4)6(OH)2组成釉质中的有机物约占总重量的1%,主要由蛋白质和脂类所组成。
基质蛋白主要有釉原蛋白(amelogenin)、非釉原蛋白和蛋白酶等三大类。
(二)组织结构1.釉质的基本结构釉质的基本结构是釉柱。
釉柱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质牙本质界,呈放射状,贯穿釉质全层,达到牙齿的表面。
在窝沟处,釉柱由釉质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部集中,而在近牙颈部,釉柱排列几乎呈水平状。
釉柱的直径平均为4~6μm。
由于釉质表面积比釉质牙本质界处的大,因此,釉柱的直径在表面者较深部的稍大。
釉柱的横断面呈鱼鳞状。
2.釉质牙本质界以及与釉质最初形成时相关的结构(1)釉质牙本质界:釉质和牙本质相交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由许多小弧形相连而成。
小弧形的凹面位于牙本质,凹陷处是釉质的圆形突起所在。
此种连接增大了釉质与牙本质的接触面,有利于两种组织间更牢固地结合。
(2)釉梭:釉梭在牙尖部较多见,呈纺锤状,穿过釉质牙本质界包埋在釉质中,它是成牙本质细胞的胞质突起的末端膨大。
在干燥的牙磨片中,釉梭的有机物分解代之以空气,在透射光下,此空隙呈黑色。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三百一十三)
※2~12岁:体重(kg)=年龄(岁)×2+82.身高(长)◇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时身长约50cm;◇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5cm,第1年身长约增长25cm;第2年约增长10cm。
◇一般半岁时65cm,1岁时达75cm,2岁时达87cm,2岁后到12岁前(青春期前)平均每年约增加6~7cm。
◇为了便于临床应用,可按以下公式粗略推算2~12岁儿童平均身高:※身高(cm)=年龄×7+753.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情况。
○正常新生儿初生时头围约34cm;在生后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头围都增长约6cm,故1岁时达46cm;2岁时48cm,5岁时约50cm,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约54~58cm。
○头围的测量在2岁内小儿最有临床意义。
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头围过小,可见于头小畸形或脑发育不全。
4.胸围○沿乳头下缘平绕胸一周的长度;○反应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
○胸围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周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胸围≈头围+年龄-1。
三、骨骼发育1.头颅骨发育*前囟闭合过早见于头小畸形;*闭合过迟见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脑积水等;*前囟饱满、紧张、隆起,常表示颅内压增高,是婴儿脑膜炎、脑炎或脑积水等重要体征之一;*前囟凹陷常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患儿。
2.脊柱发育*出生后第一年脊柱增长比下肢快,以后则落后于下肢;*3个月小儿抬头时出现颈椎前凸;*6个月小儿能坐时出现胸椎后凸;*1岁小儿站立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至6~7岁时这3个脊柱自然弯曲才随着韧带的发育而固定。
3.长骨骨化中心的发育*骨龄——通过X线检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出现的数目、出现时间、大小形态、干骺端融合时间,并与标准骨龄图谱进行比较,其骨骼成熟度相当于某一年龄标准图谱时,该年龄即为骨龄;*通常采用左手腕、掌、指骨正位X片;*正常值:10岁出齐,共10个。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两百零一)
3)关节柔韧性活动:指通过躯体或四肢的伸展、屈曲和旋转,锻炼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的活动,也称作拉伸。
4)身体平衡和协调性练习:指改善人体平衡和协调性的组合活动,可以改善人体运动能力。
5.身体活动的强度及其衡量(1)身体活动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身体活动的能耗水平或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
(2)身体活动强度衡量方法:身体活动强度可以根据身体活动者的生理反应或活动的绝对物理负荷量来衡量,常用的衡量指标包括最大心率百分比、最大耗氧量百分比、自我感知运动强度和代谢当量。
1)最大心率百分比:以最大心率百分比来衡量身体活动强度在身体活动促进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最大心率=220-年龄身体活动中应达到的适宜心率即靶心率(THR)与最大心率的百分比值即为最大心率百分比。
2)最大耗氧量百分比:是机体在进行有大肌肉群参与的肌肉动力性收缩活动(如跑步或骑自行车运动)中,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的耗氧量。
身体活动的实际耗氧量与最大耗氧量之比即为最大耗氧量百分比。
3)自我感知运动强度(RPE):是以受试者自我感觉来评价运动负荷的心理学指标,它以个体主观用力和疲劳感的程度来判断身体活动的强度。
4)代谢当量(MET):是指身体活动时的能量消耗与安静坐姿时的能量消耗之比,即相当于安静休息时身体活动的能量代谢水平。
6.身体活动总量是个体活动强度、频度和每次活动持续时间的综合度量,其数值上等于身体活动强度、频度和每次活动持续时间这三个变量的乘积。
国际上常采用梅脱·分钟(MET-min)或梅脱·小时(MET-h)来度量一定时间内身体活动总量。
二、身体活动与健康:身体活动的健康益处;身体活动上海;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推荐量1.身体活动的健康益处现有证据显示:①平常缺乏身体活动的人,如果能够经常(如每周3次以上)参加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其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都可以得到改善;②强度较小的身体活动也有促进健康的作用,但产生的效益相对有限;③适度增加身体活动量可以获得更大的健康效益;④不同的身体活动类型、时间、强度、频度和总量促进健康的作用不同。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二十二)
急性前脱位后治疗不当,如复位后未制动或制动时间不够,被撕裂的韧带、关节囊未得修复,导致关节韧带、关节囊松弛,可造成复发性脱位。
关节脱位可对患者产生长期影响,即使急性前脱位,关节盘及其周围组织也会受到牵拉及撕裂而导致关节盘移位从而可继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2.临床表现:发生关节前脱位时,髁状突脱位于关节结节前上方,患者呈开口状,不能闭合。
耳屏前空虚。
双侧关节脱位则前牙明显开,后牙通常无接触,下颌前伸,两颊变平,颏部前突。
单侧关节脱位,颏点及牙齿中线偏向健侧。
薛氏位片显示病变侧关节窝空虚,髁状突位于关节结节前上方。
外力所致的关节脱位应进行X线检查以排除颌骨骨折。
如果前牙开或单侧开而后牙有接触且后缩,则高度怀疑髁状突骨折。
临床检查还可发现耳前区肿胀而不是空虚,下颌运动时可有骨擦音。
3.治疗: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后应及时复位。
如因翼外肌痉挛伴有剧烈疼痛,复位前应先进行颞下颌关节及翼外肌封闭。
(1)复位:复位前,应消除患者紧张状态,使患者尽量放松,配合术者完成复位治疗。
手法复位的方法有口内法、口外法及颌间复位法,以口内法最实用。
如果脱位时间过长,一般复位方法无效时,可配合肌松弛剂或在全麻下复位。
(2)限制下颌运动:复位后,应采用颅颌绷带或颌间橡皮圈牵引限制下颌运动2~3周,最大开口度小于1cm,以使关节囊及关节韧带修复,调整肌功能。
二、复发性脱位关节脱位反复发作称为复发性脱位。
复发性脱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患者对脱位有恐惧感,不敢张口,甚至需要频繁到医院进行关节复位。
1.病因:复发性脱位常由于急性前脱位治疗不当引起。
长期翼外肌功能亢进者、老年人、慢性长期消耗性疾病患者、韧带松弛者也常发生复发性脱。
2.临床表现:复发性脱位通常在患者大开口时发作,在进食、打哈欠及治疗牙齿时,患者突然感到下颌运动失常,不能闭口,临床表现与急性前脱位相同。
3.治疗:对于复发性脱位,为防止再脱位的发生,可进行硬化剂注射或采用手术治疗。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三十)
4.上下颌牙齿对位接触情况上下颌牙齿面间的对位接触关系可分为面的对位接触关系;尖与窝的对位接触关系;尖与沟的对位接触关系;尖与隙的对位接触关系。
(二)前伸和侧方的特点:1.前伸:当下颌由牙尖交错位依切导向前、下运动的过程中,上下牙列间的咬合关系皆为前伸关系。
在前伸咬合的过程中,最重要和最易重复的是对刃。
对刃是一个重要的关系,前牙切咬食物时达到切缘相对,切断食物。
义齿修复时需注意建立下颌前伸时的对刃关系。
如果下颌前伸时,前牙不能切缘相对,形成开,患者出现切咬食物困难。
自然牙列对刃的特点是,当前牙切缘相对时,后牙无接触。
但是有些个体由于牙列的生理性磨耗,可以由早期的对刃后牙无接触,逐渐变为对刃后牙有接触(无早接触),形成平衡。
2.侧:下颌向一侧运动,该侧(工作侧)上下牙外侧才尖相接触,对侧牙不接触为侧。
正常的自然牙列工作侧咬合接触有两种类型:尖牙保护和组牙功能。
年轻人多为尖牙保护,而组牙功能多见于年长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牙的磨耗,尖牙保护可以变为组牙功能。
(三)的分类及临床意义1.的分类自然牙列的关系千变万化、多种多样,为了便于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分析,根据牙尖交错位上下第一恒磨牙的关系分为:中性、远中错(安氏Ⅱ类错)和近中错(安氏Ⅲ类错)。
2.平衡分类根据上下颌牙齿在正中和非正中咬合接触的情况可分为双侧平衡与单侧平衡。
双侧平衡对于全口义齿非常重要。
全口义齿需要双侧平衡,以使义齿在功能时保持固位与稳定。
(1)双侧平衡:根据咬合时颌位的不同;可分为正中平衡、前伸平衡与侧方平衡。
1)正中平衡是指下颌在正中位时,上下颌后牙间存在着最广泛的均匀的点、线、面接触,前牙间轻轻接触或不接触。
2)前伸平衡是指下颌由正中位依切导向前、下运动至前牙切缘相对时,后牙保持接触关系。
依后牙间接触数目的多少,分为三点接触、多点接触与完善的接触平衡。
①三点接触平衡是指下颌向前运动到上下前牙切缘相对接触的过程中,上下颌牙列两侧后牙区的第二或第三磨牙间保持接触关系。
2018口腔执业医师理论考点30个
2018口腔执业医师理论考点30个口腔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考查范围大、内容广、知识点多,以下是七颗牙学堂小七老师总结整理的30个易错考点,参加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们要认真阅读并记忆。
1.腮腺导管口: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粘膜上,呈乳头状突起。
2.翼下颌皱襞:为延伸于上颌结节后内方与磨牙后垫后方之间的粘膜皱襞,其深面为翼下颌韧带,该皱襞是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也是翼下颌间隙及咽旁间隙口内切口的标志。
3.口腔前庭沟:又称唇颊龈沟,马蹄形,是口腔局部麻醉常用穿刺和手术切口部位。
4.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龈,是牙的支持组织。
5.舌扁桃体:舌根部粘膜有许多卵圆形淋巴滤泡突起,其间有浅沟分隔,整个淋巴滤泡称为舌扁桃体。
6.混合牙列期:6~12岁之间,口腔内乳牙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恒牙与乳牙发生交替,此时口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这种乳恒牙混合排列于牙弓上的时期称为混合牙列期。
7.颞下颌关节:全身唯一的联动关节,具有转动和滑动两种功能,上由颞骨关节窝、关节结节,下有下颌骨髁突以及位于两者间的关节盘、关节囊和周围的韧带所构成,其活动与咀嚼、语言、表情等功能密切相关。
8.龋病:牙在以细菌(主要是变形链球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9.四环素牙:牙齿发育期间过量使用四环素药物,致使萌出后牙齿颜色和结构发生改变。
10.牙隐裂: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细小裂纹,常不易发现。
11.急性根尖周炎:从根尖部牙周膜出现浆液性炎症到根尖周组织形成化脓性炎症的一系列反应过程,可发展为牙槽骨的局限性骨髓炎,严重时还将发生为颌骨骨髓炎。
12.慢性根尖周炎:指根管由于长期有感染及病原刺激存在,根尖周围组织呈现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和牙槽骨破坏。
13.楔状缺损:指牙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缺损呈楔形。
14.根管治疗术(RCT):通过清除根管内的炎症牙髓和坏死物质,并进行适当消毒填充根管,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为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围病的一种方法。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五十一)
C.Ⅰ型卡环臂与牙的接触向小,美观,产生龋病和牙周病的机会少;D.义齿受力时,近中支托对基牙的扭力比远中支托小,对基牙的远中龈组织不产生挤压作用。
近中支托虽然可减少基牙所受的扭力,但加大了牙槽嵴的负担。
因此,在选择近中支托或远中支托时,应根据口腔的具体条件。
如基牙条件好,牙槽嵴条件差时,宜选远中支托,若基牙条件差,牙槽嵴条件好时,则选用近中支托。
RPA卡环组与RPI卡环组不同点是以圆环形卡环的固位臂代替Ⅰ杆,目的足为克服RPI 卡环组的某些不足之处。
例如当患者口腔前庭的深度不足时或基牙下存在软组织倒凹时不宜使用RPI卡环组,可应用RPA卡环组。
RPA卡环组包括近中支托、远中邻面板和圈环形卡环固位臂。
要求基牙排列正常,观测线位于牙冠的中部,以便获得颊面近、远中两个倒凹区。
设计时,如果固位臂高出观测线且横过牙冠中部,最后进入倒凹区,则支点后移,肖基托受力时,支托抬高,基牙向远中旋转。
因此,卡环臂的坚硬部分应仅在牙面的观测线上缘。
远中游离端义齿在功能负荷时,要沿着后部所放的直接同位体而旋转,特别是在上颌余留牙槽嵴的上颌结节区和下颌余留牙槽嵴的磨牙后垫区的基托移位最大。
当义齿的支点线向前移动时,则有较多的余留牙槽嵴支持义齿的基托,相对的应力分布的区域就比较大。
因此,设计游离端义齿时,用近中支托比远中支托为好。
义齿在一定的力负荷下,远中游离端义齿要有足够的组织支持,支持面积应尽可能大。
【锻丝卡环】①锻丝卡环是由直径不同的金属丝材弯制而成,丝材的弹性好,固位力较强,最适合用于第三类观测线的基牙,也可以用于第一、第二类观测线的基牙,结合使用铸造支托,该卡环的固位、稳定、支持作用均较好,除整铸支架可摘局部义齿以外,锻丝卡环是我国口前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的基本形式。
锻丝卡环的种类单臂卡环:只有一个卡环臂设置于基牙的唇颊面,卡环的弹性部分进入倒凹区固位,由于基牙的唇颊面可能形成第一、第二或第三类观测线,故单臂卡环的同位臂可能是Ⅰ型卡环臂、弯制折返的Ⅱ型卡环臂或Ⅲ型卡环臂。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三)
牙骨质结构的临床意义牙骨质的矿化基质呈层板状排列,在其陷窝内有牙骨质细胞,与骨相似。
但牙骨质内没有血管,牙骨质细胞的分布不如骨细胞规则。
在生理情况下,骨组织是不断地既有吸收又有新生现象,而牙骨质只有新生。
正常情况下,牙骨质是不被吸收的。
1.牙骨质较固有牙槽骨具有更强的抗吸收能力,这些是临床正畸治疗时牙移动的基础。
2.牙齿受到创伤等刺激时,牙骨质表面有时可见吸收区域,当刺激停止后可发生牙骨质的修复。
因此形成的牙骨质和牙槽骨的愈合,可造成拔牙时的根折或骨折。
3.因为牙骨质有不断新生的特点,因此,在牙周病治疗时必须将易感染的表面牙骨质剔除干净。
【必考点总结】本单元内容较多,考点较散。
考试主要出题在釉质结构、牙本质结构、牙髓增龄变化及牙骨质结构的临床意义这几个考点,要求重点掌握。
熟悉釉质的理化性质、牙本质的理化性牙周组织牙龈组织结构牙龈(gingiva)是口腔黏膜的一部分,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无黏膜下层。
1.牙龈上皮的结构:牙龈上皮暴露于口腔的部分,为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有角化或不全角化。
上皮钉突多而长。
上皮基底细胞生长活跃,偶见黑色素细胞,或含有黑色素颗粒,所以牙龈有时出现黑色斑块。
牙龈上皮在游离龈的边缘转向内侧覆盖龈沟壁,形成龈沟上皮。
该上皮无角化,有上皮钉突,与结合上皮有明显分界。
龈沟上皮对机械力抵抗能力差,易破裂。
结缔组织中常见不同程度的白细胞浸润,这是由龈沟内食物分解产物和细菌的刺激所引起的。
龈谷表面覆盖的是无角化鳞状上皮,上皮钉突数量多,伸入到结缔组织中。
固有层乳头常见炎症细胞浸润。
该处也是牙龈的弱点。
结合上皮是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一条带状上皮,从龈沟底开始,向根尖方向附着在釉质或牙骨质的表面。
结合上皮是无角化的鳞状上皮,在龈沟底部约含10层细胞,向根尖方向逐渐变薄,无上皮钉突。
但如受到刺激,可见上皮钉突增生,伸入结缔组织中。
在电镜下,结合上皮细胞胞质中张力细丝较少,细胞间的桥粒比牙龈其他区域的上皮细胞少,因此,能使大分子量的物质和整个细胞移动到黏膜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慢性阻塞性唾液腺炎:可发生于腮腺或下颌下腺,发生于下颌下腺者多与涎石并存。
唾液腺造影的主要表现为导管系统的扩张不整,首先表现为主导管扩张,瘢痕形成可呈腊肠状,以后逐渐波及至叶间、小叶间导管。
病变晚期也可有末梢导管点状扩张征象。
(十三)舍格伦综合征
舍格伦综合征是一种以外分泌腺损害为主的自身免疫病,可分为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及继发性舍格伦综合征。
唾液腺造影是舍格伦综合征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在国际上许多舍格伦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中都被列为诊断指标之一。
舍格伦综合征造影表现分为以下4型:
1.腺体形态正常,排空功能迟缓;
2.唾液腺末梢导管扩张典型表现为:①主导管多无改变。
②腺体内分支导管数目减少、变细。
③末梢导管不同程度扩张;除末梢导管扩张外,有些病例可伴有主导管改变。
④主导管变粗呈腊肠状,有的边缘不整齐,呈羽毛状、花边样、葱皮状;
3.向心性萎缩:在造影片上仅见主导管及某些分支导管,周缘腺体组织不显影;
4.肿瘤样改变:腺体内出现占位性病变改变,邻近的导管移位,似良性肿瘤改变。
如有造影剂外溢,则似低度恶性肿瘤改变。
当X线片表现为多处导管中断,并伴有不规则的腺泡充盈缺损时,则为恶性肿瘤的X线表现。
(一)CT检查
口腔颌面部CT扫描技术可分为平扫、常规静脉增强、动态静脉增强扫描、腮腺造影后扫描及关节扫描五种。
1.适应证:主要用于口腔颌面部肿瘤、炎症、外伤、唾液腺及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检查和诊断。
CT检查对于发现颞下窝、翼腭窝、颅底、咽旁间隙、舌根部病变明显优于常规X线检查。
此外,还可显示腮腺占位性病变及颈部淋巴结转移。
2.正常图像:口腔颌面部常规CT检查一般采用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
在不同横断面扫描图像上,可显示不同的结构。
经眼眶平面扫描,可显示眼球、视神经、眶后间隙、眼内、外直肌、眶壁、筛窦及蝶窦等结构的影像。
经颅底平面扫描,可见颅中窝底的卵圆孔、破裂孔。
经上颌窦上部平面扫描,显示上颌窦腔及窦壁,鼻腔,翼内、外板,翼腭窝,颞下窝,髁突,翼外肌。
经鼻咽腔冠状面扫描时,可显示颅中窝底、蝶窦、鼻咽腔、咽旁间隙、咽缩肌、咬肌等结构。
经上颌窦后部冠状面扫描可见上颌窦,上、下牙槽突,鼻腔,后组筛窦,蝶骨大小翼,颞肌及咬肌。
经上颌窦中部冠状面扫描时,可见清晰的上颌窦腔及窦壁、眶后间隙、眶下裂、前组筛窦、鼻腔、上下牙槽突等结构。
(二)MRI检查
1.检查技术:在进行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时,一般用头线圈进行颅面部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检查。
2.正常图像:头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所显示不同断面的解剖结构与CT相同,但图像特点不同。
在磁共振图像上,密质骨呈黑色无信号影像,而脂肪组织因含有大量可移动的氢离子,呈现高信号影像。
骨髓内含有较多的脂肪组织,因而显示的信号亦较高。
腮腺和下颌下腺为脂性腺体组织,其信号强度高与周围的肌肉组织。
颞下颌关节矢状面正常图像表现为:闭口位时可见关节盘本体部成双凹形,其影像信号强度明显低于周围软组织。
2.正常图像:
关节盘双板区信号相对较高。
在关节盘双板区和后带之间可见有明显的分界线,关节盘后带位于髁突顶部。
正常开口位图像可见关节盘本体部形态更为清晰,前、中、后三带易于分辨。
在关节中部矢状面上可清楚地显示翼外肌的上下头影像。
【必考点总结】
本单元内容较零乱,首先了解摄片的原理及各种片子的适用,这是出题的难点,正常片子的结构不要具体掌握,关于疾病的X线表现,几个特征性的一定要记住,这对于我们对疾
常见的颌骨发育畸形包括发育过度与发育不足两大类,可以单独或同时发生在上颌骨及下颌骨。
畸形可以是对称的,也可能是非对称性的。
以研究和诊治牙颌面畸形为主要内容的学科称为正颌外科,是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一个分支。
一、临床分类:
牙颌面畸形患者,必然存在错,但错远不能反映和代表牙颌面畸形基本的病变特征,特别是骨性牙颌面畸形患者,往往存在颅与颌、与颌,以及上、下颌骨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异常。
目前对牙颌面畸形尚无公认的统一分类方法。
基于本章是限于讨论以生长发育本身所致牙颌面畸形的正颌外科治疗为主,故采用包含Angle分类标准在内的,以颅、颌、三维空间关系异常为基础的牙颌面畸形分类法。
(一)颌骨发育过度所致牙颌面畸形
(二)颌骨发育不足所致牙颌面畸形
(三)牙源性错畸形(AngleⅠ类)
错(牙合)可表现为多种类型,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类型为上前牙前突(伴深覆或并),下前牙前突(反或伴开)以及牙排列拥挤、错位等。
(四)双颌畸形
上述各类畸形在不同个体可形成相互交叉的复合类型,如:上颌发育过度伴下颌发育不足(AngleⅡ类),伴开或不伴开;上颌发育不足伴下颌发育过度(Angle Ⅲ类),伴开或不伴开;下颌发育不足(AngleⅡ类)伴面下1/3高度正常或变短等。
(五)不对称性牙颌面畸形
在上述各分类中均可出现不对称性畸形,其治疗难度较大,在诊治设计及处理上均需特别注意牙颌面畸形,特别是骨性畸形,通常随病员的生长发育逐渐明显,故一般表现畸形发展缓慢。
二、治疗步骤
牙颌面畸形的正颌外科治疗,在确定治疗方案后,必须按照严格的治疗程序进行,才能获得最佳的预期效果及避免可能出现的误差。
根据实践经验,其治疗程序可归纳如下:(一)术前正畸治疗
旨在矫正错位牙,调整不协调的牙弓与关系,排齐牙列,消除牙的代偿性倾斜。
这是否获得功能与形态效果俱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
(二)确认手术计划
手术前正畸治疗结束后,最后进行一次原手术计划的评估和预测;亦可对手术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对正畸治疗作必要的补充,使即将进行的手术能更符合实际,取得最佳效果。
(三)完成术前准备
除常规的全麻和输血准备外,应按设计的术式制备好引导板和所需的骨块移动后的固定装置,并根据手术计划、预期效果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向病员做充分的说明。
(四)正确施术
必须严格按经过预测和术前再次确定的手术设计施术,不得在术中随意改动方案,但在术中结合实际进行必要的调整也是允许的。
(五)术后正畸治疗
旨在从功能及美容效果方面使能更臻完善,稳定和巩固疗效。
(六)追踪观察
了解术后颌、关系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术后效果评价。
移动、矫正后的骨块在愈合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轻微的移位,只要不影响临床效果,则保持术后的正畸巩固治疗即可;但如出现明显的复发倾向时,即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根据骨切开后的愈合过程及其生物力学特点,术后的追踪观察至少应持续6个月。
【必考点总结】
第十四单元口腔颌面部后天畸形和缺损
概论
(一)病因
口腔颌面部后天畸形或缺损是指由于疾病或损伤等引起的畸形或组织缺损,故亦称获得性畸形和缺损。
病因有以下方面:
1.肿瘤及类肿瘤病变:肿瘤及类肿瘤病变已是近年来颌面部获得性畸形或缺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肿瘤本身造成的颌面部畸形多为良性肿瘤,这其中多数属于先天性畸形,例如错构瘤、管型瘤、神经纤维瘤等。
少数非先天性肿瘤,如颌骨囊肿、牙源性肿瘤等,则可因肿瘤的发展压迫等因素造成不对称畸形;对于恶性肿瘤来说,则多数系由于手术治疗后而致不同程度的缺损或畸形。
病期愈晚,切除组织愈多,畸形缺损也愈大。
除此以外,放射治疗也可导致组织缺损,特别见于放射性骨坏死,或由于放疗而引起发育抑制及组织萎缩性变;
2.损伤:因交通事故而引起的口腔颌面部畸形与缺损已日趋增多。
其次是生活外伤,包括儿童期的跌落伤是造成一侧(或双侧)颞下颌关节损伤、偏颌(或小颌)畸形的主要原因,有时还可因此伴张口受限,造成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
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