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松茸菌株菌丝生长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蕈菌文化松林菇王——松茸(三)

蕈菌文化松林菇王——松茸(三)

蕈菌文化松林菇王——松茸(三)松林菇王松茸生长过程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松茸与松、杉等植物形成了共生关系。

虽说是共生,但双方贡献却不甚对等。

松杉植物可以不依赖松茸而继续生长,而松茸对松杉等植物的依赖却是绝对的。

自然条件下,没有松杉等林地就没有松茸,之所以把松茸称为为外生菌根菌,也正是这个原因。

野生松茸从孢子萌发到长出子实体整个生长过程,都需要依附在松杉植物的根上才得以完成。

松茸菌丝缠绕在宿主植物的根尖上,刺激宿主根尖改变原本面貌,变成分叉短棒状的菌根结构。

这时候,菌丝一头向土壤四周延伸,充当了原来根毛为宿主传输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并形成一道防御侵染的网;另一头扎进根表皮,向宿主索要营养物质作为报酬。

随着宿主的根系向四周蔓延,菌丝也随着蔓延。

像这样由菌丝体、菌根以及他们所包裹的土壤及腐殖质等组成的结构,称为松茸的“菌塘”。

1、松茸的摇篮——“菌塘”菌塘随着宿主根系的发育,呈一个同心圆不断向四周扩大。

但菌塘内不是每一个地方都能长出松茸。

研究发现,以宿主树干为圆心,菌塘水平方向由外至内可划分为多个区域,分别称为“菌丝带”、“活性带”、“出菇带”、“衰败带”和“废弃带”。

“菌丝带”是菌丝生长旺盛的区域,在菌塘边缘,是菌塘扩张的先头部队;“活性带”是菌丝菌根浓密生长区域,菌丝在此部分养精蓄锐、蓄势待发,来年菇将在此区域长出;“出菇带”是当季松茸出菇的区域,也是菌塘内菌根菌丝最多生长最旺盛的区域,理论上呈圆环分布,因此松茸出菇时有形成“蘑菇圈”的现象。

“衰败带”是上一年的“出菇带”老化所成,菌塘菌丝和菌根都逐渐老化和消亡,对出菇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废弃带”中菌丝菌根已消失,宿主根已高度木质化,其他植物与微生物都乘虚而入,此区域不再出菇,又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疫地”、“死土”。

这几个区域随着菌塘的扩张,不断向外推移。

菌塘以每年10-20cm的速度向外延伸。

一般情况下,菌塘会在地表下15cm以内形成,偶尔还会裸露在土表面。

松茸菌栽培技术

松茸菌栽培技术

松茸菌栽培技术
松茸是一种高级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较为复杂,以下是松茸菌栽培的一般技术步骤:
1. 孢子培养:首先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孢子的培养,通过采集松茸子实体表面的孢子,将其培养在培养基上,形成菌丝。

2. 菌丝培养:将培养好的菌丝移植到切好的菌种床上,然后进行培养。

培养温度应在15-18摄氏度,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

3. 发菌床管理:发菌床通常选用以锯末、木屑等废弃木材为基料的混合基质,将菌丝接种于发菌床中。

要保持发菌床的湿度,每天进行喷水或人工灌溉,保持以后约80%的湿度。

4. 控制温湿度:在菌丝长到一定长度后,要将温度控制在12-14摄氏度,并保持高湿度。

通过覆盖发菌床上方的塑料薄膜或使用湿布进行覆盖来保持湿度。

5. 通风管理:为了促进菌丝的生长,需要定期通风,提供新鲜的氧气。

可以使用电动风扇或其他通风设备来提供适当的通风量。

6. 采收和管理:根据菌丝的生长情况,通常需要经过数月甚至1-2年的时间,才能采收到成熟的松茸。

采摘时要小心操作,尽量保留出菌丝继续生长。

以上是松茸菌栽培的一般技术步骤,需要注意的是,松茸菌栽培需要控制多个环境因素,如温湿度、基质质量等,且栽培成功率较低。

因此,栽培松茸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需要定期检查和管理发菌床。

如果您有意栽培松茸,建议先进行一定的调研和学习,可以选择参加培训班或请教专业人士。

一个适合松茸菌丝生长的加富培养基

一个适合松茸菌丝生长的加富培养基

一个适合松茸菌丝生长的加富培养基本研究根据微测量法测量菌丝生长直径及长度指标确定了一个适合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菌丝培养的培养基,培养基配方(g/L):去皮马铃薯(煮出液)100,葡萄糖15,酵母浸膏3,D 异亮氨酸0.15,(NH4)2HPO4 0.25,KH2PO4 0.5,CaCl2 0.05,NaCl 0.03,麦芽糖0.05,MgSO4·7H2O 0.5,MnSO4 0.2,维生素B1 0.0001,琼脂30,1% FeCl3 1.2 mL,pH值4.5松茸;菌丝培养;加富培养基S646.190.4A松茸(Tricholama matsutake)属伞菌目(Agarical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口蘑属(Tricholoma),是一种的珍稀名贵食用菌,被誉为“菌中之王”,有很高的食用、药用和经济价值。

松茸在日本、欧洲被视为食用菌中的珍玉,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的作用,还具有医治糖尿病、抗癌等特殊功效,松茸子实体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1.8%和70%。

由于松茸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其菌丝体的生长速度比其他种类要慢得多,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子实体是不可能的。

为确定其适宜的培养条件,国内外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为驯化松茸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本文针对松茸菌丝的生长要求,在参考目前常用松茸培养基的基础上,对作为松茸菌丝培养基的主要营养构成成分和营养添加成分的碳源及氨基酸进行了优化,找出了对其菌丝生长起到促进作用的合适用量。

1 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本实验所用的松茸菌种(AY728276)为河南科技大学惠赠,分离自云南松树林松茸子实体,并通过了rDNA分子鉴定。

1.2培养基改良1.2.1改良MMN培养基改良MMN培养基(/L):去皮马铃薯(煮出液)100 g;KH2PO4 0.5g;NH4H2PO4 0.25g; MgSO4·7H2O 0.5g;CaCl2·2H2O 0.05g;MnSO4 0.2g;麦芽糖0.05g;NaCl0.03 g;1%的FeCl3 1.2 mL;琼脂30g;维生素B1 0.0001g。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是一类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食品,种类众多,包括蘑菇、松茸、牛肝菌、香菇等。

它们不仅可供人们食用,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为了满足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菌农们对食用菌进行了大量的栽培研究,发展出了各种栽培技术。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

1.香菇栽培技术:香菇是我国常见的食用菌之一,也是栽培难度较低的菌种之一、香菇的栽培主要分为菌种培养、菌种播种、菌丝生长、菌包制作、菌包培养、菌包接种以及菌包的出菇等几个步骤。

在栽培过程中,主要依靠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等环境条件的调控。

通常情况下,香菇的栽培周期为4-6个月。

2.平菇栽培技术: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与香菇相似,但栽培的条件有一定的差异。

平菇的栽培主要分为蘑菇菌种培养、菌种播种、菌丝生长、菌包制作、菌包培养、菌包接种以及菌包的出菇等几个步骤。

平菇的栽培周期一般为3-4个月。

3.松茸栽培技术:松茸是一种高档食用菌,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因此价格较高。

松茸的栽培技术要求较高,涉及的环境条件也较为复杂。

松茸的栽培主要分为菌种培养、菌种播种、菌丝生长、菌包制作、菌包培养、菌包接种以及菌包的出菇等几个步骤。

松茸的栽培周期一般为6-12个月。

4.牛肝菌栽培技术:牛肝菌是一种味道鲜美、口感独特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较为简单。

牛肝菌的栽培主要分为菌种培养、菌种播种、菌丝生长、菌包制作、菌包培养、菌包接种以及菌包的出菇等几个步骤。

牛肝菌的栽培周期一般为6-8个月。

5.干贝菇栽培技术:干贝菇是一种味道鲜美,口感丰富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简单。

干贝菇的栽培主要分为菌种培养、菌种播种、菌丝生长、菌包制作、菌包培养、菌包接种以及菌包的出菇等几个步骤。

干贝菇的栽培周期一般为4-5个月。

这些仅仅是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之一,根据不同的菌种和环境条件,实际栽培技术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掌握。

通过运用这些栽培技术,菌农们不仅能够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还能满足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松茸的菌丝分离及纯培养研究

松茸的菌丝分离及纯培养研究

松茸的菌丝分离及纯培养研究
杨民和;刘咏梅;杨新美;陈立国
【期刊名称】《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7(16)3
【摘要】通过对松茸的组织分离、冷藏、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子实体
菌褶部位易于分离到松茸菌丝,子实体其它部位、菌根、菌窝土壤难于分离到菌丝。

新鲜子实体是理想的分离材料,但低温保存60d的子实体,仍然可以分离到菌丝。

松茸菌丝体在18~25℃下生长良好,22℃为最适生长温度。

pH值以4.5~6.0较为适合,最适pH值为5.5。

【总页数】5页(P272-276)
【关键词】松茸;组织分离;低温保藏;培养条件;食用菌
【作者】杨民和;刘咏梅;杨新美;陈立国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9
【相关文献】
1.松茸菌丝体分离培养研究初报 [J], 刘振钦;高勇秀
2.纯培养条件下姬松茸、树舌、猪苓菌丝体的生长状况及几种酶活性研究 [J], 许
广波;李艳茹;于海茹;李太元;梁运江
3.松口蘑菌丝体分离与纯培养研究 [J], 王晓光;曾宪录
4.松茸菌丝体的纯培养及其鉴定 [J], 张微思;罗孝坤;张丽英;张利菁;朱萍
5.长白山区栎松口蘑菌丝分离及纯培养初步研究 [J], 全雪丽;傅伟杰;吴基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个草菇菌株品种比较试验

20个草菇菌株品种比较试验

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 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 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 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
7 V238 8 V0022 9 V0038 10 V668
1.3 试验方法
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 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 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 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
1.3.1 区别性鉴定
栽 培 种 培 养 基 :棉 籽 壳 84% 、麸 皮 9% 、石 灰
应 做 适 应 性 驯 化 。 为 了 筛 选 出 适 合 福 州 地 区 栽 1%、轻质碳酸 钙 1%。
培 的 优 良 草 菇 品 种 ,本 研 究 对 收 集 的 20 株 草 菇 菌
栽 培 配 方 :海 鲜 菇 菌 渣 95% 、石 灰 5% ,含 水 量
重复 1 9.75 9.57 7.15 7.45 7.94 9.45 7.55 10.15 10.33 6.97 8.21 8.98 7.62 6.81 8.33 9.89 6.21 9.01 7.12 7.92
表 2 参试草菇菌株栽培种生长情况
重复 2
-1
重复 3 均值/cm•d 菌丝浓密度 厚垣孢子多少 满袋天数/d
7.56
2.43
+
+
6
7.35
8.16
2.64
+++
+
6
7.45
8.76
2.80
+++
7
10.03
7.78
2.83
++
7
5.57
6.32
2.08
++++
9
8.55

一种松茸子实体分离培育菌种和菌丝体的方法,以及松茸菌丝体粉和浓缩液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松茸子实体分离培育菌种和菌丝体的方法,以及松茸菌丝体粉和浓缩液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松茸子实体分离培育菌种和菌丝体的方法,以及松茸菌丝体粉和浓缩液的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任勇虎
申请号:CN202111558897.6
申请日:20211220
公开号:CN114667890A
公开日:
2022062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松茸子实体分离培育菌种和菌丝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符合培育要求的松茸子实体上切取菌肉进行培育得到母种,在将培育好的母种接种到一级二级摇床培育,在适当条件下培育得到原种菌丝体种,可用于松茸栽培,同时将原种菌丝体种经发酵技术扩大培养,培养结束后将菌丝体经提取和浓缩,可得到松茸菌丝体粉及松茸浓缩液。

有益效果在于:打破传统野生松茸依赖,实现人工分离菌种培育,营养丰富的松茸可以在人工技术培育下大量产出松茸菌丝体粉和松茸浓缩液,并为一年四季产出松茸提供了基础菌种保障。

申请人:延边圣泽方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133200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国际空港经济开发区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松茸栽培技术

松茸栽培技术

松茸栽培技术一、引言松茸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由于野生松茸产量稀少,价格昂贵,栽培松茸成为了人们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介绍松茸的栽培技术,旨在为栽培松茸的种植者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方法。

二、松茸栽培环境松茸是一种对环境要求较高的食用菌,下面列举了一些适宜的栽培环境要素:1. 温度:松茸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菌丝的生长速度较快,结实体的形成较好。

2. 湿度:松茸较喜欢湿润的环境,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90%左右。

为了维持适宜的湿度,可以利用水雾喷雾器进行定时喷湿。

3. 光照:松茸是一种对光照要求较低的食用菌,因此生长环境的光照要力求暗处,可选择在无光或弱光环境下进行栽培。

三、松茸的栽培方法1. 培养基的配制:栽培松茸需要一种适宜的培养基,可以选择松木屑、麦麸等作为基质,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和适宜的相对湿度进行混合。

2. 菌种接种:将培养好的菌种放入培养基中,使用无菌操作的方法进行接种。

接种后,可以将培养基放置在暗处,保持较高的温湿度,促进菌丝的生长。

3. 菌丝生长:菌丝接种后,一般需要一个适宜温湿度的阶段来促进菌丝的形成。

这个阶段需要维持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温度在20℃~25℃之间。

4. 结实体的形成:当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开始进行结实体的形成。

此时,可以将培养箱转移到相对湿度80%~90%,温度15℃~20℃的环境中。

在适当的光照下,结实体会逐渐形成。

5. 灌溉和通风:在结实体形成的过程中,适当的灌溉和通风是必不可少的。

灌溉时,要注意保持水分平衡,避免过湿或过干。

通风可利用小型风机或通过打开培养箱的盖子进行,以保持充足的氧气供给。

四、松茸的病虫害防治在松茸的栽培过程中,病虫害是常见的问题,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及相应的防治方法:1. 病害防治:常见的松茸病害有菌核腐烂病、菌核穿孔病等。

可以采取加强通风、降低湿度、注意灌溉水质卫生等方法进行预防。

松茸栽培技术掌握松茸的栽培秘诀

松茸栽培技术掌握松茸的栽培秘诀

松茸栽培技术掌握松茸的栽培秘诀松茸,作为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其独特的风味和药用价值备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由于其野生资源的匮乏,造成了市场上松茸供不应求的情况。

在这种背景下,松茸的人工栽培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松茸的栽培技术,揭示松茸栽培的秘诀。

一、松茸的栽培环境要求1. 温度要求:松茸适应温度较窄,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0摄氏度,生长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松茸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松茸的栽培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为其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2. 湿度要求:松茸对湿度的要求较高,适宜的湿度为80%~90%。

在松茸栽培过程中,需要确保适宜的湿度水平,可以通过喷水、覆盖湿布等方式来增加湿度。

3. 光照要求:松茸对光照的需求较低,喜欢半阴湿的环境,过强的光照会影响松茸的生长。

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遮阳,以提供适合松茸生长的光照条件。

二、松茸的栽培方法1. 准备菌种:选择健康的松茸菌丝作为菌种,保证菌株的纯度和活力,以提高松茸的产量和质量。

2. 制备栽培基质:松茸的栽培基质一般使用锯末、麦麸等有机物作为主要材料,与适量的水、黄泥、复合肥等进行混合。

混合均匀后,装入菌盖或菌袋中。

3. 松茸菌丝接种:将菌丝均匀地撒在栽培基质表面,覆盖一层薄土,然后进行浇水,保持适宜的湿度。

4. 栽培环境控制:在松茸菌丝接种后,需要进行温度、湿度和光照的控制,以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同时,还需要进行适度的通风,保证新鲜空气的流通。

5. 松茸的生长和收获:经过数周的生长,菌丝会逐渐长成小蘑菇,随后就可以进行收获了。

收获时,轻轻扭动松茸的菌柄,将其剪断并取出。

三、松茸栽培的秘诀1. 选择适宜的栽培基质:栽培基质的选择对于松茸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锯末、麦麸等有机物是较为理想的松茸栽培基质,并且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其湿度的调控。

2. 严格控制栽培环境:松茸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的要求较为严格,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这些环境因素,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

姬松茸F1_代筛选低富镉高产型菌株研究

姬松茸F1_代筛选低富镉高产型菌株研究

姬松茸F1代筛选低富镉高产型菌株研究邱春锦㊀(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莆田351106)摘要㊀从菌丝生长㊁农艺性状㊁平均产量以及镉含量等指标,挖掘杂交F1代低富镉㊁高产潜力菌株㊂结果表明,A13㊁A14菌丝特征为粗壮㊁密集㊁菌索多,生长阶段污染率低;子实体单朵重量分别达25.7㊁15.9g/朵,为大粒型㊁中粒型;菌柄直径为2.2㊁2.1cm,占子实体比重54.09%㊁59.75%;平均产量达8.52㊁7.84kg/m2,与出发菌株均达显著水平;镉含量为2.1㊁5.9mg/kg,与出发菌株均达极显著水平㊂A13㊁A142个菌株具有同时满足高产㊁粗柄㊁低富镉的特征特性㊂关键词㊀姬松茸;杂交;高产;粗柄;低富镉;菌株中图分类号㊀S646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3)10-0040-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0.009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ScreeningofLowCadmiumRichandHighYieldStrainsfromF1GenerationofAgaricusblazeiQIUChun⁃jin㊀(PutianInstituteofAgriculturalSciences,Putian,Fujian351106)Abstract㊀Frommycelialgrowth,agronomiccharacters,averageyieldandCdcontent,thehybridF1generationstrainswithlowCdrichandhighyieldpotentialwereexcavat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myceliaofA13andA14werecharacterizedbythickanddensemycelia,abun⁃dantrhizomorph,andlowcontaminationrateingrowthstage.Thefruitbodysingleweightwere25.7and15.9g,respectively,whichwerelarge⁃grainedandmedium⁃grained.Thestipediameterwere2.2and2.1cm,accountingfor54.09%and59.75%offruitbody.Theaverageyieldwere8.52and7.84kg/m2,which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oftheoriginalstrain.TheCdcontentwere2.1and5.9mg/kg,which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oftheoriginalstrain.A13andA14strainshadthecharacteristicsofhighyield,thickstipe,lowCdcontent.Keywords㊀Agaricusblazei;Hybridization;Highyield;Thickstipe;Lowcadmiumcontent;Strains基金项目㊀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19N0042)㊂作者简介㊀邱春锦(1984 ),男,福建莆田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食用菌育种㊁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2-05-25㊀㊀姬松茸,别称巴西蘑菇㊁巴氏蘑菇㊁小松菇,属真菌界㊁真菌门㊁担子菌亚门㊁层菌纲㊁伞菌目㊁蘑菇科㊁蘑菇属,是一种珍贵的食药兼用的真菌,菌肉脆味美有杏仁味,营养丰富[1]㊂李开本等[2]对中国福建㊁日本和巴西等地的姬松茸子实体中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发现镉含量为13.0 23.1mg/kg,具有富镉的特性㊂黄建成等[3-4]㊁刘朋虎等[5-7]㊁龚光禄等[8]开展了镉对姬松茸的胁迫及富集规律,推测半胱氨酸为亲镉蛋白体,菌盖镉含量是菌柄的3倍以上,提出粗柄型姬松茸品种可以有效降低镉富集㊂刘朋虎等[9]㊁陈华等[10]㊁Jiang等[11-12]通过诱变辐射,选育出低富镉菌株J77㊁J37㊁J5㊂李碧琼等[13-14]利用废菌渣开展了姬松茸优良菌株筛选和配方优化研究㊂笔者以莆田市目前主栽品种A2㊁废菌渣栽培获得的姬松茸高产菌株A8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孢子有性杂交,获得F1代新菌株12个,其中能正常出菇的有6个㊂通过系统观察F1代6个菌株在菌丝生长㊁农艺性状㊁产量以及镉含量等指标筛选出适宜废菌渣栽培的低富镉高产型菌株,以期为姬松茸新品种选育及其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1.1.1㊀供试菌株㊂A2菌株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引进保藏;A8菌株为从双孢蘑菇废菌渣连栽姬松茸中组织分离获得;A12㊁A13㊁A14㊁A15㊁A16㊁A17为A2㊁A8孢子有性杂交的F1代可形成子实体的菌株㊂1.1.2㊀培养料配方㊂栽培种培养料配方参照李碧琼等[13]的方法进行㊂栽培料配方参照李碧琼等[13]㊁陈政明等[15]㊁黄建成等[3-4]的栽培料配方进行改良,确定栽培配方为废菌渣45%㊁巨菌草30%㊁牛粪18%㊁磷酸二氢钾2%㊁石灰3%㊁轻质碳酸钙2%㊁含水量65%㊂1.2㊀方法㊀将巨菌草粉碎至5mm以下的小料,预湿并建堆,24h后,加入废菌渣㊁磷酸二氢钾㊁石灰拌匀,水分调节至70%左右,分别在第4天㊁第8天㊁第12天进行翻堆,第12天,加入轻质碳酸钙,于建堆15d,将发酵好的培养料移入栽培房的床架上,进行巴氏灭菌㊂菌丝部分长透料层,即可进行覆土管理[16]㊂1.3㊀观测项目与方法1.3.1㊀菌丝生长情况㊂巴氏灭菌后,直至料温降低至自然温后,每个菌株播种8m2,随机抽取面积为1m2作为试验区,重复3次,观察不同菌株菌种萌发长满料面天数㊁菌丝长透料层天数㊁覆土至开采天数㊁播种至开采天数㊁菌丝生长形态㊁污染率,其余面积按照保护行功能进行管理㊂1.3.2㊀不同姬松茸菌株农艺性状㊂在3个试验小区内分别挑取10朵作为观察个体,观测菌柄的直径㊁长度㊁颜色㊁重量,菌盖的直径㊁厚度㊁颜色,记录不同菌株的子实体风味㊁粒型㊂粒型以单朵重量分为3个等级,大于20g为大粒型,大于15g小于20g为中粒型,小于15g为小粒型㊂1.3.3㊀不同菌株产量及镉含量㊂在 1.3.1 试验区中,分别采摘统计每个菌株前3潮的产量,烘干后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镉含量检测,检查方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5009.15 2014)进行㊂1.3㊀数据分析㊀采用7.05DPS软件进行新复极差分析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不同姬松茸菌株菌丝生长状况比较㊀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菌株菌种萌发长满料面天数在5 6d,可以正常萌发㊂根据新复极差法分析,A13菌丝长透料面所需时间最短,为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J.AnhuiAgric.Sci.2023,51(10):40-4221.33d;A16最慢,为32.00d,均与其他菌株达极显著水平㊂A12覆土至开采天数最长,达24.00d,与出发菌株及其他菌株达极显著差异㊂A13㊁A14播种至开采所需时间最短,分别为47.33㊁49.67d;A16最慢,达59.33d,与出发菌株达极显著水平㊂A13污染率最低,仅为0.1%;其次为A15㊁A12㊁A14,污染率分别为0.2%㊁0.3%㊁0.3%,4个菌株菌丝生长都表现出粗壮㊁密集㊁菌索多,A16污染率最高,达2.1%,有4个菌株污染率大幅度下降㊂综上所述,在杂交F1代,菌丝长透料层阶段有2个菌株发生变异;覆土至开采阶段有1个菌株发生变异;播种至开采全过程,有4个菌株发生变异,污染率大幅度下降的有4个菌株,杂交有利于菌丝生长状况优化㊂表1㊀不同姬松茸菌株菌丝生长状况比较Table1㊀ComparisonofmycelialgrowthstatusofdifferentAgaricusblazeistrains菌株号Strainnumber菌种萌发长满料面天数Numberofdaysfrombacterialgerminationtogrowingonthesurfaceofthematerialʊd菌丝长透料层天数Numberofdaysforhyphaepenetratingthemateriallayerʊd覆土至开采天数Daysfromsoilcoveringtominingʊd播种至开采天数Daysfromsowingtominingʊd菌丝生长形态Mycelialgrowthmorphology污染率Contaminationrateʊ%A13521.33cC21.00bcB47.33eD粗壮㊁密集㊁菌索多0.1A14524.00bBC20.67bcB49.67deCD粗壮㊁密集㊁菌索多0.3A15624.00bBC20.33cB50.33cdBCD粗壮㊁密集㊁菌索多0.2A12624.33bBC24.00aA54.33bB粗壮㊁密集㊁菌索多0.3A2625.00bB22.00bB53.00bcBC纤细㊁稀疏㊁菌索少1.2A17625.33bB22.00bB53.33bBC纤细㊁稀疏㊁菌索少1.8A8625.67bB21.00bcB52.67bcBC纤细㊁稀疏㊁菌索少1.7A16632.00aA21.33bcB59.33aA纤细㊁稀疏㊁菌索少2.1㊀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菌株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㊂㊀Note:Differentlowercasesinthesamecolumnindicated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differentstrainsat0.05level;differentcapitallettersindicatedextremelysignificantdifferenceat0.01level.2.2㊀不同姬松茸菌株农艺性状㊀从表2可知,菌柄重量占子实体重量达50%及以上的有3个菌株,分别是A13㊁A14㊁A16,其菌柄直径分别为2.2㊁2.1㊁1.7cm;远高于出发菌株1.2cm,风味上均表现为淡杏仁味㊂子实体平均重量达20g以上的有2个菌株,分别为A13㊁A8,其平均重量分别为25.7㊁20.3g/朵,均表现为大粒型㊂由表1㊁2可知,A13㊁A14这2个菌株菌丝生长表现出粗壮㊁密集㊁菌索多,菌丝长透料层天数短,为粗菌柄的菌株,同时伴有风味为淡杏仁味的特点㊂表2㊀不同姬松茸菌株农艺性状表现Table2㊀PerformanceofagronomiccharactersofdifferentAgaricusblazeistrains菌株号Strainnumber菌柄Stipe直径Diametercm长度Lengthcm颜色Colour重量Weightg/朵占子实体比重Proportioninfruitingbodyʊ%菌盖Cap直径Diametercm长度Lengthcm颜色Colour重量Weightg/朵占子实体比重Proportioninfruitingbodyʊ%单朵子实体平均重量Averageweightofsinglefruitingentityʊg/朵风味Specialflavour粒型GranulartypeA132.25.5白13.954.096.72.5深褐色11.845.9125.7淡杏仁味大粒型A142.16.7白9.559.755.32.1浅褐色6.440.2515.9淡杏仁味中粒型A121.94.6白9.249.464.92.1浅褐色9.450.5418.6淡杏仁味中粒型A151.85.2白4.538.793.41.9褐色7.161.2111.6浓郁杏仁味小粒型A161.75.3白8.250.003.91.8褐色8.250.0016.4淡杏仁味中粒型A171.26.5白6.146.924.81.7深褐色6.953.0813.0杏仁味小粒型A81.24.2白9.144.834.81.8浅褐色11.255.1720.3杏仁味大粒型A21.23.8白6.435.414.61.7浅褐色8.564.5914.9浓郁杏仁味中粒型2.3㊀不同菌株产量及镉含量比较㊀从表3可以看出A13镉含量最低,为2.1mg/kg,其次为A14㊁A12㊁A16㊁A17,分别为5.9㊁6.4㊁8.9㊁10.9mg/kg,与出发菌株均达到极显著水平㊂A13菌株平均产量最高,达8.52kg/m2,与出发菌株及其他菌株均达极显著水平;A14㊁A15㊁A173个菌株次之,平均产量分别为7.82㊁7.78㊁7.70kg/m2;通过杂交的6个菌株平均产量均优于出发菌株A2㊁A8,达显著水平㊂综上所述,A13㊁14菌株平均产量为8.52㊁7.82kg/m2,镉含量为2.1㊁5.9mg/kg,均为理想的低富镉高产菌株㊂3㊀结论与讨论3.1㊀结论㊀结合菌丝生长情况㊁农艺性状㊁平均产量及富镉等特征特性,A13㊁A14菌丝特征为粗壮㊁密集㊁菌索多,生长阶段污染率低;子实体单朵重量分别达25.7㊁15.9g/朵为大粒型㊁中粒型;菌柄直径为2.2㊁2.1cm,占子实体比重54.09%㊁59.75%;平均产量达8.52㊁7.82kg/m2,与出发菌株均达显著水平;镉含量为2.1㊁5.9mg/kg,与出发菌株均达极显著水平㊂A13㊁A142个菌株具有同时满足高产㊁粗柄㊁低富镉的特征特性,符合筛选粗柄型菌株实现低富集镉的育种目标㊂1451卷10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邱春锦㊀姬松茸F1代筛选低富镉高产型菌株研究表3㊀不同姬松茸菌株产量及镉含量比较Table3㊀ComparisonofyieldandcadmiumcontentofdifferentAgaricusblazeistrains菌株号Strainnumber产量Yieldʊkg/m2第一潮Thefirstflush第二潮Thesecondflush第三潮Thethirdflush平均Average生物学效率Biologicalefficiencyʊ%镉含量Cadmiumcontentʊmg/kgA134.072.511.948.52aA42.62.1aAA144.121.751.957.82bB39.15.9bBA123.251.951.746.94cC34.76.4cBA161.992.981.856.82cC34.18.9cBA174.211.951.547.70bB38.510.9dCA153.122.452.217.78bB38.911.2eDA83.102.151.196.44dC32.212.2eDA22.512.251.145.90eD29.515.1fE㊀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菌株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㊂㊀Note:Differentlowercasesinthesamecolumnindicated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differentstrainsat0.05level;differentcapitallettersindicatedextremelysignificantdifferenceat0.01level.3.2㊀讨论㊀李开本等[2]对姬松茸镉含量进行检测,发现姬松茸具有富镉特性㊂黄建成等[4]通过不同浓度镉胁迫其菌盖镉的富集量均比菌柄高3倍左右,提出选择菌盖与菌柄比为50:50粗柄型菌株应用于生产栽培是实现低镉栽培一重要措施㊂该研究通过杂交,在6株杂交F1代中菌柄重量占子实体重量50%以上的有3个菌株,其菌柄直径分别为2.2㊁2.1㊁1.7cm,远高于出发菌株1.2cm,其镉富集特征符合预期㊂但同时发现菌柄比重增加,风味会明显变淡㊂A12菌丝粗壮㊁浓密㊁菌索多,菌柄重量占比重为49.46%,前三潮平均产量6.94kg/m2;A15菌丝粗壮㊁浓密㊁菌索多,菌柄重量占比重为38.79%,前三潮平均产量7.78kg/m2;A16菌株菌丝纤细㊁稀疏㊁菌索少,菌柄重量占比重达50%,前三潮平均产量6.82kg/m2㊂A12㊁A15菌丝生长形态相同,但前三潮平均产量达极显著水平,菌柄重量占比重差10.67%;A12㊁A16菌丝生长形态差异大,前三潮平均产量无显著差异,菌柄重量占比重仅差0.52%,综上所述,菌丝生长形态㊁菌柄重量占比重㊁前三潮平均产量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不能直接作为判断依据,有待进一步研究㊂姬松茸因无锁状联合,需要参照万诚等[17]遗传多样性方法进一步确定A13㊁A12㊁A143个菌株与出发菌株A2㊁A8之间的遗传距离㊂进一步开展菌株多点试验,确定菌株的特异性㊁稳定性和一致性,力求为姬松茸产业提供优良菌株㊂参考文献[1]李玉,李泰辉,杨祝良,等.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5:704.[2]李开本,陈体强,徐洁,等.姬松茸富镉特性研究初报[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20(S1):178.[3]黄建成,李开本,何锦星,等.姬松茸镉累积特性研究Ⅰ.培养料镉污染对子实体的效应[J].福建农业学报,2006,21(3):240-243.[4]黄建成,余应瑞,应正河,等.姬松茸镉累积特性研究:Ⅱ镉胁迫对菌丝及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27(1):78-81.[5]刘朋虎,陈华,李波,等.镉胁迫对姬松茸菌丝生理指标与镉吸收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0,39(8):1675-1682.[6]刘朋虎,陈华,李波,等.镉胁迫对姬松茸生长和镉吸收累积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42(3):1015-1021.[7]刘朋虎,赖瑞联,陈华,等.镉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9,28(2):419-428.[8]龚光禄,杨通静,陈娅娅,等.凹凸棒土对姬松茸生长发育及出菇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21,40(4):32-37,46.[9]刘朋虎,李波,江枝和,等.姬松茸菌株J1与J77镉富集差异及生理响应机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7,36(5):863-868.[10]陈华,叶菁,林怡,等.60Co辐射选育的姬松茸新菌株J37农艺性状与降低重金属含量效应[J].福建农业学报,2021,36(6):651-657.[11]JIANGZH,WENGBQ,HUANGTJ,etal.Nutrientvalueproteinofmu⁃tantJ3ofagariousblazeibyirradiation[J].Actaagriculturaenucleataesinica,2003,17(1):20-23.[12]江枝和,翁伯琦,雷锦桂,等.姬松茸60Co辐射新菌株J5的营养成份㊁重金属含量与农药残留分析及其安全性评价[J].热带作物学报,2010,31(10):1702-1705.[13]李碧琼,陈政明,凌龙振,等.利用废菌渣栽培姬松茸优良菌株的筛选试验[J].中国食用菌,2016,35(5):9-11,20.[14]李碧琼,陈政明,凌龙振,等.利用废菌渣栽培姬松茸的配方筛选试验[J].中国食用菌,2016,35(4):31-34.[15]陈政明,邱春锦,李碧琼,等.双孢蘑菇废菌渣不发酵连栽姬松茸配套技术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6):989-993.[16]崔建昌.蘑菇二次发酵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广东农业科学,2007,34(4):30-32.[17]万诚,李蕾嘉,熊雪,等.姬松茸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中国食用菌,2021,40(9):11-16,21.2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

松茸菌的功效与作用-松茸菌的物种区分

松茸菌的功效与作用-松茸菌的物种区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松茸菌的功效与作用-松茸菌的物种区分
导语:松茸菌种分离和鉴定较难。

1960年,日本学者富永保人在对松茸进行组织分离时得到两种菌株。

一种菌株的菌丝生长较慢,认为是松茸菌丝;另一种
松茸菌种分离和鉴定较难。

1960年,日本学者富永保人在对松茸进行组织分离时得到两种菌株。

一种菌株的菌丝生长较慢,认为是松茸菌丝;另一种菌株的菌丝生长迅速认为是被孢霉,但未提出依据。

而后,各地在对松茸组织分离时,发现“快生型”菌株与松茸发生地层土壤中居多的葡萄酒色被孢霉指纹图对应相同,可确认不是松茸菌株。

松茸菌的功效与作用-松茸菌的物种区分
松茸菌的功效与作用
营养成分
松茸菌营养丰富,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含有粗蛋白质17%,粗脂肪5.8%,可溶性无氮化台物61.5%,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C、尼克酸钙、磷、铁等。

松茸菌含有松茸醇、异松茸醇等药用成分,具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等功效。

还有治疗糖尿病及抗癌等作用。

据日本有关资料报道,松茸菌抗癌效果可达90%以上。

药用
松茸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松茸含有具备抗瘤活性的“松茸多糖”,能提高人体的自身免疫能力,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糖尿并抗炎的功效,是食药兼用真菌中抗癌效果较好的一种。

对松茸的研究表明,松茸的组成成分复杂,具有多种有效成分,能预防与治疗多种疾玻
松茸菌的种植技术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食用菌生物学特性与培育技术研究

食用菌生物学特性与培育技术研究

食用菌生物学特性与培育技术研究食用菌是指可以食用的真菌,包括了多种不同的菌类,如蘑菇、香菇、松茸等。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不断提高,食用菌的市场需求也在逐年增长。

因此,研究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与培育技术,对于满足人们对健康、安全、优质食材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1. 菌丝生长特性:食用菌的菌丝生长速度快,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较为密集的菌丝网络。

2. 菌盖形态特性: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其菌盖形态各异。

如蘑菇的菌盖呈伞状,香菇的菌盖呈扁平状。

3. 营养成分特性:食用菌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多糖、维生素等。

其中,香菇中含有的多糖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

4. 生态环境适应性: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生长环境有不同的适应性。

如松茸需要在特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

二、食用菌的培育技术1. 培养基制备:不同种类的食用菌需要不同的培养基。

一般而言,培养基中应包含有机物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2. 菌种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种植环境的优质菌种很重要。

一般而言,可从已有的优质食用菌中选取优良品种进行培育。

3. 培育条件控制: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培育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等。

因此,在培育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进行相应的控制。

4. 病虫害防治:在食用菌的培育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三、未来发展趋势1. 食用菌产业化: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需求的提高,食用菌产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2. 品质提升:未来,人们将更加注重食品品质和安全性。

因此,提高食用菌品质和安全性将会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

3. 科技应用:未来,科技将会在食用菌产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优良品种选育、利用智能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等等。

总之,食用菌作为一种健康、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食材,在未来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因此,对于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与培育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将会对于产业发展和人们健康饮食具有重要意义。

松茸菌丝体的纯培养及其鉴定

松茸菌丝体的纯培养及其鉴定

松茸菌丝体的纯培养及其鉴定张微思;罗孝坤;张丽英;张利菁;朱萍【摘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云南中甸、丽江、武定、巍山4个地方的松茸进行了分离培养,并利用感官及ITS测序对所培养的菌丝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利用斜面培养基很好地诱导出了菌丝体母种,诱导率达75%;而将分离培养得到的菌丝体进行液体培养,菌丝生长良好,且能进行转扩和较大规模培养;液体培养的菌丝体仍具有松茸的特殊气味,证明可能为松茸的纯培养物;经ITS测序比较,采自中甸、丽江、武定、巍山的松茸子实体和其液体培养的菌丝体,其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9970、1、0.9980、0.9980,表明取自不同地点的子实体与其相应的培养物在种质上是一致的.【期刊名称】《中国食用菌》【年(卷),期】2010(029)003【总页数】3页(P34-36)【关键词】松茸;纯培养;菌丝体;ITS鉴定【作者】张微思;罗孝坤;张丽英;张利菁;朱萍【作者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6.9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学名松口蘑,别名有大花菌、松菌、剥皮菌等,在日本有“蘑菇之王”之称,也是珍稀濒危的食用兼药用菌[1]。

目前,云南松茸的发展和可持续利用形势不容乐观,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松茸的半人工栽培和人工栽培方法以拯救这一珍贵食用菌,为民造福和创收[2]。

松茸菌丝体的纯培养是进行松茸半人工栽培和人工栽培的前提条件[3,4]。

由于松茸是活体共生菌,菌种的分离和培养十分困难,因此有必要对培养物进行鉴定,保证通过菌丝体纯培养得到的培养种与原种在种质上是一致的 [5-7]。

松茸菌丝体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松茸菌丝体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M e y h sr m a o rc o o am a s t k h p o t o fT i , I i g S N h -e , I il WA GQu y ※ O og L a , O GS u sn JNL-i Q n , N i- u
松 茸 ( r hf am t t e i . 又 名 松 口蘑 , Ti o m a ua n 1 c 0 s kSg 是
生长最慢 。遮光与见光培养 , 菌丝体重量差异不 明显 , 表明松茸菌丝的生长对光照不敏感。
关键词 : 松茸 菌丝体 ; 培养基 ; 液体 培养 ; 固体培养 ; 优化
中图 分 类号 :5 73 ¥6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Op i ia i n ft e i e f rCu tv tng tm z to o M d aUs d o li a i he
( i c o n i nn nvri ,h na g 10 3 , hn ) Lf S h n l f a igU i s yS e yn 0 6 C ia e oL o e t 1
Absr c :Gr wt ndpr p g t n c n to fM e y ho to fT ihoo ta t o ha o a ai o di nso h p sr ma o rc lma t ua n t di fBi in, o i mas tkeo heme ao n—t a BM,M MN,P DA,mat l
娄虹 ,李强 ,宋树森 ,金莉莉 ,王秋 雨※
( 辽宁大学生命科学 院, 辽宁 沈阳 10 3 ) 10 6
摘 要: 研究 了松茸菌丝体 在浜 田 、M、 B MMN、D 麦芽汁 、 P A、 松针浸汁 6种外生菌根菌 培养基 中的生长繁殖状 况。结果显示 : 松茸

松茸研究进展

松茸研究进展
度缓慢 ; 菌肉组织未分化 出菌丝 . 因此菌 肉不能作 为分离 菌丝 的材 料 ; 菌 柄 基 部 组 织 分 化 出 的菌 丝 生 长发 育快 , 以作 为 从 可 分离松茸菌丝体材料 , 3种分离材料 中最适宜的。8 是 种不 同
培 养 基 中 , 改 良浜 田 氏培 养 基 、 松 根 一 酵 母 浸 膏 等 4种 培 以 赤
菌种都不能利用磷酸氢二铵和尿素 , 但都可利用硫酸铵 、 氯化
铵 、硝酸铵以及蛋 白胨等 ,9 4菌株利用酵母浸膏效果好 , 92 而 9 6 6 株则 不 能 利 用 ; 生素 类 生 长物 质 对 两 个 菌 种 均有 促 90 菌 维
生 效 果 ,特别 以 9 6 6菌株 的效 果好 ,其 中 以天 门 冬 氨酸 、 90 烟
养基 中松茸 菌丝生 长发 育良好 。 酵母浸膏是松茸菌丝生长发育
重 要 营 养来 源 。
酸、 叶酸以及维生素 B 、 的促生效果较突出。 6B1
杨 民和等 (9 7 通过对松茸 的组织 分离 、 19 ) 冷藏 、 培养条件
进行研究 , 结果表明 , 子实体菌褶部 位易于分离到松茸菌丝 , 子
杨民和等(9 7 通过对松茸菌窝土壤 19 ) 菌根进行分离 及松 茸与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表 明 : 在松茸菌窝土壤 、 根际及
比较了几种不同成分的培养基的分离效果并对所获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经26代移种驯化其中2支松茸组织分离菌丝体性状稳定在改良的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维普资讯
珠蔬
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广







■研 究与 探 讨 ■

三种不同营养型食用菌菌丝营养特性差异分析的开题报告

三种不同营养型食用菌菌丝营养特性差异分析的开题报告

三种不同营养型食用菌菌丝营养特性差异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材,因其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价
值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而食用菌的营养不仅来源于其菌体,也来自于其菌丝。

菌丝
是在食用菌的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营养成分的需求不同,因此对菌丝中营养成分的研究
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三种不同营养型食用菌菌丝中营养成分的差异,为了解不同食用菌的
营养成分需要和开发利用菌丝资源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
1.实验材料
本实验选取三种不同营养型食用菌的菌丝样本:红菇、金针菇、平菇。

2.实验设计
将三种不同营养型食用菌的菌丝分别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至生长健壮期。


同等生长期的菌丝样本,进行营养成分分析。

首先,对菌丝样本进行水分含量测定,取同等重量的菌丝样本进行蛋白质、总糖、灰分、脂肪、粘多糖和维生素含量的测定。

采用标准化方法进行各项测定,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4.预期结果
本实验旨在分析三种不同营养型食用菌菌丝中营养成分的差异,预期结果是得到三种
不同营养型食用菌菌丝中营养成分含量的数据,得出菌丝中不同营养素相对含量,并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5.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了解食用菌菌丝中营养成分的差异,探讨不同营养型食用菌的营养成分需
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此外,研究结果还有助于开发利用菌丝资源,提高食用菌的综
合利用价值。

松茸菌丝体培养基的优化研究_娄虹

松茸菌丝体培养基的优化研究_娄虹

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 Sing.)又名松口蘑,是一种与松树共生形成菌根的珍稀食、药兼用真菌,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蘑菇之王”的赞誉。

但过度的采集以及破坏性采摘,严重地破坏了松茸的自然生态环境,使松茸资源面临着数量减少、资源枯竭的境地。

驯化松茸已成为一种愿望,但松茸是一种严格的营养共生型外生菌根菌,生态习性十分特殊,尽管其栽培研究历史已经持续100多年,但至今尚不能像一般腐生菌那样在完全人工条件下获得子实体[1]。

考虑到松茸菌丝体菌种生长极其缓慢,菌丝体的快速扩繁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焦点和难点。

目前已有多种培养基用于松茸纯培养的快速繁殖研究,但因供试松茸菌种的遗传习性及其试验条件的差异可能会得出难以比较的研究结果。

本研究以本实验室鉴定、保存的松茸菌种为材料,以浜田、松茸菌丝体培养基的优化研究娄虹,李强,宋树森,金莉莉,王秋雨※(辽宁大学生命科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摘要:研究了松茸菌丝体在浜田、BM 、M M N 、PDA 、麦芽汁、松针浸汁6种外生菌根菌培养基中的生长繁殖状况。

结果显示:松茸菌丝体在固体平板上25℃静置培养,形成典型的草帽形菌落,在浜田培养基和麦芽浸汁培养基中菌落直径扩增最快,呈线性增长,培养30d 的菌落直径分别可达34.07mm 和32.15mm ,平均日生产量分别为1.07mm 和1.01mm 。

松茸菌丝体在M M N 液体培养基中积累生物量最多,达5.1240g/100mL ;其次为麦芽汁培养基,积累生物量为4.4810g /100mL 。

松茸在松针浸汁培养基中生长最慢。

遮光与见光培养,菌丝体重量差异不明显,表明松茸菌丝的生长对光照不敏感。

关键词:松茸菌丝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固体培养;优化中图分类号:S567.3文献标识码:AOptimization of the Media Used for CultivatingMehyphostroma of Tricholoma matsutakeLOU Hong ,LI Qiang ,SONG Shu-sen ,JIN Li-li ,WANG Qiu-yu ※Abstract:Growth and propagation conditions of M ehyphostroma of Tricholoma matsutake on the media of Bin-tian,BM ,M M N,PDA,malt extract and pine needle extract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in-tian and malt extract were the better media,and the mushroom grew fast and formed a typical colony of straw hat for the fixed culture at 25℃,and the diameter achieved 34.07cm and 32.15cm in this two media 30d after cultivation,and was 1.07mm and 1.01mm for each day.In liquid culture condition,M M N was the best and malt extract was the second,and the stored biomass were 5.1240g/100mL and 4.4810g/100mL 15d after culture,and it grew most slowly in the pine needle extracts.We also found that light was no effects on the growth of M ehyphostroma of Tricholoma matsutake.Key words:Tricholoma matsutake ;M edia ;Fixed culture ;Liquid culture ;Optimization收稿日期:2008-09-02作者简介:娄虹(1962-),女,江苏苏州人,实验师,从事生物技术研究。

松茸研究概况_方明

松茸研究概况_方明

松茸研究概况_方明松茸研究概况方明1,李玉2,姚方杰1*,倪淑凤3(1.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长春, 2.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长春130118, 3.吉林农业大学教学试验场长春130118)摘要:综述了松茸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分布、菌种的分离培养、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人工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松茸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松茸;人工栽培;现代生物技术;中图分类号:S646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10(2005)06-0012-04松茸[Tricholoma matsuta ke(S.Ito et)Sing]属担子菌(Basidiom yco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口蘑科(Tricholo-ma)、口蘑属(Subgenus Tricholoma)。

又名松口蘑,杉蕈、松菇[1]、合菌、台菌、松菌。

松茸名称的由来历史悠久,要追溯到日本平安时代以前,而拉丁学名的命名是在1925年。

因其生长在松林地,菌蕾状如鹿茸而得名。

5经史证类备急本草6、5菌谱6、5本草纲目6、5植物名实图考长编6[2]均有记载。

日本平安时代的古籍5枕草子6、5紫式部日记6、5土佐日记6也有过松口蘑风味的记载[3]。

松茸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20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

菌内肉白色。

菌褶白色或稍带乳黄色。

菌柄较粗壮,长6~1315cm,粗115~315cm。

菌环生菌柄的上部。

孢子印白色,光滑,宽椭圆形至近球形[4]。

1松茸生境及分布111生境松茸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比一般菌根菌更为严格。

在幼龄和老龄的赤松林内都很少发生松茸[8]。

在日本一般认为20~40年生的赤松林是产生松茸的黄金时代,但在东北地区出产松茸的赤松林多在50年以上。

据李围国等报道,在100多年生的赤松林内,发生松茸也很旺盛[1]。

由于松茸的分布区域和立地条件的差异,其生长的环境中植物结构亦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快, 而后期生长速度极慢 , 排到最后 。傻松 茸在前期生长速 度 比较 缓慢 , 而后期生长速 度较 快 , 到第 三。龙井松茸菌丝 排 生长速度始终保持平稳状态 。
表 1 不 同 松 茸 菌 株 菌 落 直 径 比较
丝生 长情况 。研究结 果表 明 : 菌株 在菌 丝生长 速度 、 丝干 各 菌 重和和菌落形态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 关键词 松茸 傻松茸 菌株 菌丝 菌落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0 6 0 1 No3 2 0 7 )
* *通 讯作 者
同一松茸菌株 , 在营养条件发 生变化时 , 菌落形态往往 也 会随之发生相应 的改变 。本试验结果 表明 , 不同地理来源 、
不 同种 的松茸 菌株 , 在相 同的培养 基基质下菌丝生 长速度 、 菌
文章编号
10 0 0—8 5 (0 6 0 —0 1 —0 3 7 2 0 )5 0 7 1
2 2 不同松茸菌株茵丝干重 比较 .
从 表 2可 以看 出 , 同松 不
茸 菌株 间菌丝干重也 表 现极 显 著差 异 , 与菌落 直径 大小顺序
松 茸 ( r hl m t tk )又 称 松 口 蘑 ,傻 松 茸 T i oo c ma as a e u ( r h l abk maste) T i o m a t ae 又称栎松 口蘑 、 松茸 , c o a ul 栎 都是珍稀
调至 5 5再加入琼脂 和糖 。将 以上 培养基分装 到 10mL三 ., 0
保茸帽而面 { 山 状稀气± 松生,疏 白 草长 。 口 菌 落 恫 丝表 菌
. . .

l ’
■■ —■■ —_
昆 茸 生菌丝长而致密。 明松
云 草状 落表面气 前 期 I _l 南 帽菌 期 洁 圈 自后
松茸菌株菌丝生长状 态也存 在差异性 , 如表 3 。
表 3 不 同松 茸 菌 株菌 丝 生长 状 况 .
菌株
菌落形态 菌落 中央略有隆 起 。
菌丝颜色
照片
11 1 供试菇体 ..
云南 昆明松茸与云南保 山松 茸( 中国林 业
科学研究院热带林 业研究 所提供 ) 长 白山 区龙 井松茸 ( 、 由作
技术公 司; 纤维素酶( e s)上海东风生化技术有限公 司。 Cl e, Ma
松茸 和傻松茸菌丝 的适 宜培养 基 。以适 宜 培养基 为基础 , 比
较 了 4个来源不同的松茸菌株和 1 个傻松茸菌 株的菌丝生长 速度和状况 , 不仅 为了解不 同松茸 菌株 生物学 及生 理学特 性 的需要 , 也是菌 种纯培养 的需要 , 是开展松茸研 究 的基础性 工
作。
2 3 不同松茸菌 株茵 丝生长 状态调 查 在试验 培养 基上各 .
相反 , 龙井松茸干重最 大 , 傻松茸最小 。而保 山松茸与 昆明松
茸菌株之间无差异。
表 2 不 同 松 茸 菌 株 菌 丝 干 重 比 较
濒危 的食用真菌 , 典型的营养共生型外 生菌 根菌 , 由于难 以合
成代替活树根系的营养 和生境 , 驯化 栽培 十分艰 难 。 , J菌种 的分离和培养 也是 难题之 一。我们 经过 几年 的研究 , 索 出 摸
丝干重和 菌落形态 表现 出一定的差异 , 明这些菌株对 营养 说

1 — 7
维普资讯
食 用1 |
EDⅡl I
F UNGI
原 生质体 紫 外诱 变选 育 猴 头菌
新 菌 株 的 研 究
李艳红 李 莉
1 3 原生质体分离所需酶类 .
蜗 牛酶(mis)L S l ef 京百泰生 化 a l
维普资讯
食 用 1r -
E DⅡI I
F UNGI
不 同松茸 菌株 菌 丝生 长 比较 研 究
吴松权 全 雪 丽 一 傅 伟 杰 吴基 日
( 延边大学农学院森 科系 , 吉林龙井 1 3 0 ) 3 4 0 摘 要 比较了 4个来 源不同的松茸 菌株和 1个傻松茸 菌株菌
日 本松茸 毛状气生菌丝, 外沿气 菌落 边 缘 稍
生 菌丝少 , 有 白
●■
-_—_ - ●
, 玉 ’
者分离 ) 日本松茸 ( 、 延边 大学农 学 院菌物 研究所 提供 ) 长 白 、
山区安图傻松茸( 由作者分离 ) 。以上菌株已通过 R P A D技术 鉴定 , 确实是松茸和傻松茸纯 培养 物。

中央 发
角瓶 3 , 0mL 塞上棉塞 ,2 ℃高压灭菌 3 n 冷却备 用。 10 0mi,
1 2 试验方法 . 接种后 置于可控 温 的 2 ℃ 的小实验 屋内暗 4
龙 井 松 茸 生 菌 丝长 而 致密 。
培养 , 每隔 2d 观察并记录菌丝生长情 况等 ,0d和 6 后各 4 0d 记 录菌 落直径 。6 将 培养基 用 10 0d后 2 ℃高 压加 热 1 i , 5m n 趁热用纱布过滤 , 再用热水冲洗数次 , 就可 以把 多余 的培养 这 基去掉 , 得到的菌丝置烘干箱 , 至衡 重后用电天平测干重 。 烘
云南
11 2 培养基 ..
经 多次试验 筛选 如下 培养 基效果 较好 。猕
猴桃 2 0g 马铃 薯 40 g 黑木耳原 种 3 0g 蔗糖 4 , 0 , 0 , 0 , 0g 琼脂 4 。水 20 0mL,H . 。制备 时将猕 猴 桃 , 0g 0 p 5 5 马铃薯 , 黑木 耳原种一起加水后煮沸 3 i, 0r n 四层纱 布过 滤 , a 将滤液酸碱 度

部 洁
_

3 小 结
藿萋 中部 l , 菱 L 央

一I |
2 结 果 与 分析
2 1 不同松茸菌株茵 落直径 、 l . E生长 量 比较 由表 1可知 ,
不 同松茸菌株间菌丝生长速度不管 是在前期 (0d 还是在后 4 ) 期 (0d都存在极显著差异 。 日本松茸在 前期 菌丝 生长 速度 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