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广工管理统计学统考复习纲领

合集下载

《管理统计学》第二次考试方案

《管理统计学》第二次考试方案
主管院长签字
注:1.考试形式指笔试、上机、综合设计或大作业(是否答辩)等。
2.考试性质指开卷或闭卷。
3.课程性质指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
4.课程名称必须是教学计划上的全称。
5.考试方案必须遵照课程纲要制定并执行。
信息技术学院课程二次考试方案
信息管理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课程名称
管理统计学
版次
2014
课程性质
专业教学平台
课程代码
课程首席教师或课程组长
毕德春
学生课程考核情况
考试形式
考试性质
考试所需时间
试题来源
所占比例
笔试
闭卷
90分钟
考试题库
100%
考试详细说明
考核形式为闭卷笔试,按各章知识点要求,突出重点,考核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管理统计学考试知识点

管理统计学考试知识点

管理统计学考试知识点:
一、数据与变量的类型:包括按计量尺度区分与按时间特征区分
二、抽样的方法: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
三、数据的图表展示:条形图、直方图、散点图、折线图及箱线图
四、数据的概括性度量:集中趋势: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算术平均与几何平均);
离散程度测度: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方差与标准差、离散系数;位置特征:标准分及切比雪夫不等式。

还包括上述各种描述统计量的适用情况,以及集中趋势测度与数据分布偏斜状态的关系
五、抽样分布的概念,单个总体均值、比例与方差的抽样分布,中心极限定理
六、置信区间的有关概念;单个总体均值与比例的置信区间计算;估计误差与样本量、
置信度之间关系;样本量的确定
七、假设检验的有关概念(包括假设的设立、单双侧假设检验,两类错误等);单个总
体均值与比例的假设检验;两总体方差齐性检验与均值差检验的关系
八、拟合优度检验与列联检验(列联检验着重于有关概念及Excel输出结果的解读)
九、方差分析的概念、原理(如组间组内平方和的意义、关系,方差分析的假设等);
方差分析表的结构及相关计算;Excel方差分析输出结果的解读
十、相关分析的有关概念;一元回归模型的有关概念、基本假设、回归参数的意义解释;
判定系数的意义、计算(基于SST,SSR及SSE)及与相关系数的关系;F检验与t检验的概念;Excel回归分析表的解读与基于该表的回归评价。

回归方程的点预测。

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一、概念1、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指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预测客观现象统计资料的方法论科学;2、统计调查: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采集数据的过程;3、统计整理:统计数据整理即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与要求,将收集到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4、总体参数:根据总体各单位标志值计算的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称为总体指标,又称全及指标,也称为总体参数;5、统计量:6、频数:各组所出现的单位数;频率:各组频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反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对总体所起作用的相对强度;7、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8、普查:是为某种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9、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10、参数估计:就是用样本的数量特征(统计量)对总体的数量特征(参数)进行估计的统计方法;11、相关系数:是指在直线相关条件下,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和方向的统计分析指标;12、平均发展水平:是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的平均数。

二、简答1、统计分组及其作用: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某个变量(或几个变量)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成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

作用:⑴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⑵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内部结构;⑶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2、统计调查问卷及其设计原则:统计调查问卷是把所要调查的项目及其可能的答案,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排列所形成的问答卷。

设计原则:⑴主题明确;⑵一般性;⑶逻辑性;⑷明确性;⑸非诱导性;⑹便于整理、分析。

3、常用的离散程度的测度指标有:极差、平均差、标准差和方差以及离散系数等变异指标。

4、时点指标及其特点:时点指标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瞬间)状况的数量。

特点:不连续性5、统计指数的性质及作用:⑴综合性;⑵相对性;⑶平均性;⑷代表性6、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⑴抽样单位数的多少;⑵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⑶抽样方法;⑷抽样的组织形式。

统计学资格考试备考要点总结

统计学资格考试备考要点总结

统计学资格考试备考要点总结统计学资格考试是衡量一个人在统计学领域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指标。

无论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还是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统计学,备考统计学资格考试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本文将总结一些备考要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了解考试内容和考试大纲在备考统计学资格考试之前,了解考试内容和考试大纲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考试大纲会告诉你考试的范围和重点,帮助你有针对性地复习。

同时,还要了解考试的形式,是选择题还是解答题,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二、建立复习计划备考统计学资格考试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

首先,根据考试大纲,将考试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然后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合理分配每个模块的复习时间。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三、重点复习基础知识统计学资格考试的基础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因此要重点复习。

包括概率论、数理统计、统计推断等基础知识。

要理解概念、掌握公式、熟悉应用场景,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注重解题技巧和方法备考统计学资格考试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注重解题技巧和方法。

在解答选择题时,要学会排除干扰项、分析选项之间的差异,提高答题准确率。

在解答解答题时,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和计算过程。

五、做真题和模拟试题做真题和模拟试题是备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通过做真题和模拟试题,可以了解考试的难度和题型,熟悉考试的时间限制,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提高。

六、参加培训班或自习课程参加统计学资格考试的培训班或自习课程是备考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参加培训班或自习课程,可以系统地学习考试内容,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习效果和备考水平。

七、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备考统计学资格考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要急于求成。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休息和运动,保持身心健康。

2017统计考试大纲

2017统计考试大纲

2017统计考试大纲2017年统计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要求本统计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对统计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技能。

3. 能够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 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推断。

5. 具备一定的统计思维和批判性分析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范围本考试大纲涵盖以下统计学的主要领域:1. 统计学基础知识- 统计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数据的类型和特点- 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2. 数据描述分析- 集中趋势度量(均值、中位数、众数)- 离散程度度量(方差、标准差、四分位数间距)- 数据分布形态的描述(频率分布、直方图)3. 概率论基础- 概率的定义和性质- 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常见概率分布(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4. 抽样分布- 抽样分布的概念- 抽样分布的性质- 中心极限定理5. 参数估计- 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概念- 估计量的评估标准- 一个总体参数的估计(均值、比例、方差)6. 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单样本、双样本和成对样本的假设检验- 卡方检验和F检验7.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的假设条件和数据要求8. 相关与回归分析- 相关关系的度量(相关系数)- 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9. 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数据的特点- 时间序列的描述性分析- 时间序列的分解10. 指数分析- 指数的概念和分类- 价格指数和数量指数的计算三、考试形式与题型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包括:1. 选择题:测试考生对统计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简答题:测试考生对统计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计算题:测试考生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4. 论述题:测试考生对统计学原理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分析能力。

管理统计学复习资料

管理统计学复习资料

管理统计学复习资料管理统计学复习资料一、文章类型与关键词本文是一篇总结性的管理统计学复习资料,主要涵盖以下关键词:统计学、管理、数据、分析、预测、决策等。

文章旨在帮助读者回顾和总结管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应用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统计学概述1、统计学定义: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科学,旨在从数据中获取信息和知识,为决策提供依据。

2、统计学应用领域:统计学在各个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经济、管理等领域。

三、管理统计学基本概念1、变量与数据:变量是数据的特征,可分为分类变量、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

数据是变量的具体表现。

2、概率与随机变量: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随机变量是在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的变量。

3、分布与概率密度函数:分布描述了随机变量的可能取值及其对应的概率。

概率密度函数是分布的数学描述。

四、统计推断1、参数估计:利用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2、假设检验: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检验的方法,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3、方差分析: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均值差异的方法,用于检验控制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4、相关与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探究变量间的关系,回归分析则利用已知的自变量预测因变量。

五、实验设计与调查设计1、实验设计:通过合理安排实验,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2、调查设计:根据研究目的,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法,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可靠性。

六、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1、时间序列定义与分解:时间序列是将某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序列。

时间序列可分解为趋势、季节性和随机性成分。

2、预测方法:利用时间序列的历史数据,通过适当的方法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季节性变化。

七、统计质量管理1、控制图:通过绘制控制图监控生产过程,识别异常点,保证产品质量。

2、六西格玛:一种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降低成本的管理方法。

八、复习资料与习题解答1、基本公式与定理:总结常用的统计学公式和定理,方便读者查阅。

管理统计复习整理

管理统计复习整理

1.统计研究过程、方法、步骤答: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统计设计:指根据系统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

统计设计在整个工作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统计调查:即统计资料的搜集,它是根据统计方案的要求,采用各种调查组织形式和调查方法,有组织、计划地对所有研究总体的各个单位进行观察、等级,准确、及时、系统、完整地搜集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

·统计整理: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对调查阶段搜集的原始资料。

按照一定的标志进行分类和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将反应各个单位个体特征的资料转化为反映总体和各组数量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

它是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

·统计分析:指对经过加工整理的统计资料,应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进行基本的数量分析,认识和揭示所研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得出科学的结论,进而提出建议和进行预测的活动过程。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

2.抽样的方法、目的,如何控制抽样误差抽样的方法:分层抽样、群体抽样、等距抽样、多阶段抽样抽样的目的是从被抽取样品单位的分析、研究结果来估计和推断全部样品特性,是科学实验、质量检验、社会调查普遍采用的一种经济有效的工作和研究方法。

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少,其措施有:①增加样本单位数②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③选择合理的抽样调查组织形式3.数据分类方式、特征刻度级数据:分为比率级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及延伸运算)、间距级数据(可进行加减运算),只能用数字来表示。

次序级数据:数据有大小之别,不能进行加减运算。

名义级数据:仅是一种标志,数据间没有次序关系,可以用数字或字母来表示。

4.随机误差项、残差随机误差项是指数学表达式中关于随机误差的描述项,不可直接观测。

管理类联考复习计划

管理类联考复习计划

管理类联考复习计划为了更好地复习管理类联考,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个建议的复习计划,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阶段一:了解考试内容(1-2天)1. 仔细阅读考试大纲,了解考试科目和相关知识点。

2. 阅读相关教材或参考书,对各个知识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阶段二:系统复习基础知识(7-14天)1. 根据考试大纲制定复习顺序,重点复习基础知识。

2. 利用教材、参考书和网络资源,深入学习各个知识点。

3. 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阶段三:整体复习与强化(14-21天)1. 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记忆。

2. 做一些模拟题或真题,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3. 查漏补缺,将自己的不足之处补上。

阶段四:针对性备考(7-14天)1. 针对容易出错或理解困难的知识点,进行有目的的复习。

2. 针对模拟题或真题中常出现的考点进行重点攻破。

3. 做一些模拟考试,提前适应考试环境和节奏。

阶段五:温故知新与调整(7-10天)1. 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保持记忆的新鲜度。

2. 针对前期复习中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3. 进行一些综合复习和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复习成果。

阶段六:最后冲刺(3-5天)1. 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最后一次复习和强化记忆。

2. 进行模拟考试,查漏补缺,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

3. 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实力。

此外,还要注意养成每天复习一定时间的好习惯,做好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多做练习题和模拟题,注重分析和总结,重视考试技巧的培养。

最后,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身体状态,努力为考试做好充足的准备。

管理统计学复习重点

管理统计学复习重点

管理统计学复习重点1、理解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p3)2、熟悉定量数据与定性数据的图表描述,常用图表3、熟练掌握加权算术平均数、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的计算方法(参考教材p47、p60例题)4、理解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及中心极限定理(p95)5、理解点估计的三个评价标准,区间估计的置信水平的概念(教材p110)6、熟练掌握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方法(参考教材p127习题8)7、理解影响样本容量大小因素(置信水平、总体方差、允许误差),是怎样影响的?8、理解假设检验的原理、步骤及两类错误9、熟练掌握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参考教材p141例题8.6)10、理解方差分析的概念、原理及基本步骤11、熟练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表的内在联系(参考教材p165)12、熟练掌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重点熟悉Excel回归分析输出表的内在联系(参考教材p221)13、理解时间序列的组成因素及两类模型14、熟悉选择拟合时间序列趋势模型的分析方法15、理解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16、熟练掌握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方法(参考教材p268)17、理解CPI指数及其经济意义,CPI指数与购买力指数的关系18、(本题共20分)某农场负责人认为早稻收获量(y:单位为kg/公顷)与春季降雨(x1:单位为mm)和春季温度(x2:单位为℃)有一定的联系,通过7组试验获得了相关的数据。

利用Excel得到下面的回归结果(α=0.1):方差分析表(2)写出早稻收获量与春季降雨量、春季温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解释各回归系数的意义。

(3)检验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4)检验各回归系数是否显著?R,并解释它的实际意义。

(5)计算判定系数2(6)计算估计标准误差Se,并解释它的实际意义。

管理统计学复习提纲

管理统计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1、统计学方法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2、管理统计学是将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基本方法结合在一起,形成社会经济管理中常用的方法,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

3、描述统计:利用获得的数据,绘制统计图,并计算一些数字特征值(均值、方差、中位数……)4、推断统计:用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包括: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列联表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5、基本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总体参数、样本统计量第二章数据收集方法1、统计数据的测量尺度、统计数据的类型2、变量及变量值、变量的分类3、统计数据的来源:直接来源、间接来源4、统计调查方式: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普查、全面统计报表非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非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只选择少数占总体绝大比例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典型调查:有意识地选出少量具有代表性单位进行调查5、统计调查方法(数据搜集的方法)第3、4章描述统计统计数据的图表描述集中趋势的测度:众数、中位数、均值、四分位数离散程度的测度:极差、方差、离散系数 分布形态:偏度(α)、峰度(β)1、频数分布表频数、统计分组、组距(相继下限之差或上限之差)、组中值、开口组及其组距、累积频数频数分布表:单变量数列、组距变量数列2、图示法条形图和饼图、直方图和折线图、茎叶图和箱线图3、众数、中位数、均值组距变量数列的均值(加权均值)根据数据集分布形态,判断众数、中位数、均值的大小关系4、极差、方差、离散系数极差、方差(标准差)是描述离散程度的绝对值;离散系数:是描述离散程度的相对值,用于比较不同水平的总体或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

有两个班,甲班平均年龄为21,标准差为3;乙班平均年龄为20,标准差为4。

要判断两个班的年龄的离散程度?5、数据集的分布形态:偏态系数(α)、峰态系数(β)第6、7章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1、参数估计:2、参数估计的方法:点估计、区间估计3、抽样分布:4、点估计的评价准则: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5、置信水平、置信区间6、区间估计的步骤7、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一个总体的区间估计(总体均值、总体比例、总体方差) 两个总体的区间估计(总体均值之差、总体比例之差、总体方差之比)8、样本容量的确定(总体均值、总体比例)一个总体样本容量的确定 两个总体样本容量的确定第8章假设检验1、假设检验分类:参数假设检验、非参数假设检验2、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3、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4、假设检验中的两种错误:α、β5、假设检验基本形式(双侧检验、左侧检验、右侧检验)6、假设检验的决策规则(临界值、P值)7、假设检验(总体均值、总体比例、总体方差)一个总体情形的假设检验 两个总体情形的假设检验8、配对样本第9章方差分析1、方差分析:对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假设进行检验。

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统计学总复习提纲统计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1)统计的含义:统计一词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种含义,但最基本的还是统计工作。

没有统计工作就不会有统计资料,没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就不会产生统计科学。

2)统计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工作的规律,即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3)统计的特点: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1)总体: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总体有三方面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2)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来确定的。

3)标志: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可分为数量标志(用数字回答问题)和品质标志(用文字回答问题)。

标志还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所有总体单位共同具有的特征。

它是构成总体的必要条件和确定总体范围的标准。

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必然存在差异的标志。

4)变量:可变标志中既有品质标志也有数量标志。

可变的数量标志就叫变量。

变量的具体数值叫变量值。

凡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叫离散变量。

凡变量值可作无限分割的变量,叫连续变量。

5)指标与指标体系: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体系:以共同的研究目的为纽带而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统计指标。

6)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有二:第一,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而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第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用数字来回答;标志则既有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用数字回答),也有反映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用文字回答)。

二者联系:主要表现:许多标志的数值都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而得来的。

品质标志虽然本身不具有数值,但有些指标是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计算得出。

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可随统计研究的目的而易位,故指标和数量标志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换。

第二章:统计调查1、统计调查: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统计师考试考前备考方法.doc

统计师考试考前备考方法.doc

统计师考试考前备考方法一、复习时间的分配统计师考前时间分配大概给大家给一个参考,每天上午抽出两个小时记忆知识点、公式等需要背诵的部分,另外可以结合自己背诵的内容,做一套模拟题,科目不限。

下午属于比较困乏的时间段,可以通过做历年真题和总结错题来消磨时间,真题和错题对于备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真题可以让你了解历年考勤,了解出题者的答题思路,错题则可以让你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最终真正的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晚上可以结合自己白天复习的成果,看一看名师课程,从老师的角度去了解统计师考试,而不是扎在自己的世界里埋头苦读,避免进入学习误区。

学习计划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最后的阶段一定不能松懈,坚持到考试前一天。

二、复习侧重点的把握1.有计划的背讲义背讲义、记知识点,应该是这个阶段的重点,此时应该强调计划的重要性。

背的讲义可以结合讲义和自己复习的笔记整理得出,将所有要背的内容加起来,然后划定自己完成的时间,一般考前留几天查漏补缺就可以,然后将总任务分配到每一天里,每天按计划完成,绝不将今天的任务留到明天。

背的时候可以先看着讲义背,再将讲义合上说一遍,当你能流畅的说出来,说明你已经记住了。

为了防止忘记,每天在背今天的内容之前,应回顾一遍之前的内容,如果你每天都踏实的完成任务,这个回顾的部分其实不会花很多时间。

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加上温故知新,是背讲义的高效方法。

2.适当做题,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的结合每个人做题的进度不同,如果开始较晚,还没做完一遍真题的同学,这个阶段应该以做题为重点复习方法了,做题以真题为主,近5年为重点,把每一道真题都看的很珍贵,掌握其中的考点,还有出题思路。

已经做真题两遍以上的同学可以把重点放在总结错题和背讲义上,适当做一些模拟题,但选择模拟题应该以有详细答案的为主,目的是掌握知识点。

3.认真归纳总结备考的同时归纳总结也是十分重要的,重难点的划分,薄弱项的记录,错题的整理等,都是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归纳的,之前的错误和不足是因为前期的复习没有很到位。

2017年统计师考前全面复习指南

2017年统计师考前全面复习指南

2017年统计师考前全面复习指南导读:2017年统计师考试时间为10月22日,在这备考的时间里,考生朋友们都很关注该怎么复习,怎么选课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2017年统计师考前全面复习指南,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考试网!一、要紧扣大纲灵魂。

由于时间紧,不可能、也不现实把统计师中级职称的教材和练习全部复习到位,以大纲统领复习全过程,于是采取先看考试大纲,根据大纲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在教材中予以批注。

二、选择主攻方向。

根据大纲,制订不同复习策略,掌握、熟悉的知识点至少看两遍统计师考试教材,做一遍《学习指导与习题》,对不熟练的知识点多一至两遍习题,直到熟练为止,对于了解的知识点,只看了一两遍教材,没有做习题。

三、把握知识的深度。

大纲中没有要求的《教材》中有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把握知识深度,没有过多地去复习。

像运用高数里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面知识,只掌握了有些公式,会运用就行,再没有去研究它的来龙去脉。

也可以通过报统计师培训班的方式,对教材和知识点以及历年真题,学习方法有全面的了解。

个人觉得作用很大。

四、根据自身特点,缩小复习面。

这点很重要,在前一段时间的复习中,相信大家也对教材的知识有了大体的轮廓,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需要做的就是查漏补缺,根据目录翻一遍课本,把重点、难点以及自己还模棱两可的内容记录下来,重点复习。

对于自己已经掌握了的内容,也不能置之不理,隔一天就要去翻翻看看,熟悉一下,防止陌生或忘记某些重点知识。

缩小复习面,重点关注考试重难点。

五、充分利用有限的复习时间。

一天正常的复习时间,除白天上班不能复习外,业余时间能安排的时间都挤出来。

比如在公交车上、下班后、晚上睡觉前……六、创造良好的复习环境。

备考的日子,专心只顾自已复习,业余时间把自已一个人关在安静的房间,与外界接触要少,安心学习。

管理统计学复习资料

管理统计学复习资料

管理统计学复习资料1、统计学方法可以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1)现状的客观描述(如不同状况的百分比、均值)2)均值、方差、百分比等统计值是否有本质区别(随机差异本质差异)3)依据样本推断总体的概率分布是什么4)依据数据找出问题的显着因素与关键因素5)寻找变量的相互关系(相关关系)6)寻找变量间的数量规律7)依据规律把变量分为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类别8)依据已有规律,判别新数据属于哪个类别等。

2、统计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说明每个阶段的特点。

1)古典统计学时代 :政治算术派国势学派 2)近代统计学时代 :数理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3)现代统计学时代:区间估计理论假设检验理论1、数据计量尺度分为哪几种不同计量尺度各有什么特点答:一、定类尺度二、定序尺度三、定距尺度四、定比尺度A定类尺度特点:(1)定类尺度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

(2)定类尺度作为代码的数值不反映各类的优劣、量的大小或顺序,不可以区分大小或进行任何数学运算。

(3)对定类尺度的计量结果,可以计算每一类或组中各元素或个体出现的频数。

B、定序尺度的特点:(1)定序尺度可以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的类别,而且可以反映各类的优劣、量的大小或顺序。

(2)定序尺度比定类尺度精确一些,但只是测度了类别之间的顺序,而未测量出类别之间的精确差值。

(3)计量结果只能比较大小,不能进行加、减、乘、除。

C、定距尺度特点:(1)定距尺度不但可以用数字表示现象各类别的不同和顺序大小的差异,还可以用确切的数值反映现象之间在量方面的差异。

(2)反映现象规模水平的数据必须以定距尺度计量,例如产品产量、人口数、国内生产总值等(3)结果可以进行加减。

D、定比尺度的特点:(1)反映现象的结构、比重、速度、密度等数量关系(2)定比尺度的计量结果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2、统计变量分类有哪些统计数据有哪几种统计变量定类变量、定序变量、数字变量;统计数据有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

管理学高分备考指南

管理学高分备考指南

管理学高分备考指南在现代社会中,管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管理学的备考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管理学高分备考指南,帮助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了解考试内容在备考管理学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考试的内容和考点。

管理学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管理概论、组织与团队管理、领导与决策、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深入了解考试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备考的方向和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二、系统学习教材备考管理学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因此需要系统学习相关教材。

在选择教材时,可以参考一些权威教材,如《管理学原理》、《现代管理学》等。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制定学习计划备考管理学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

可以根据考试的时间安排、个人的学习进度和特点,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和任务。

在学习计划中要注重平衡,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分配和安排,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学习和取舍。

四、多做题、总结归纳做题是备考管理学的重要部分,可以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增加经验。

可以参考历年的考试真题和模拟题,进行练习。

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归纳,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和错误原因,及时进行弥补和改正。

五、培养实践能力管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结合是备考的关键。

可以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实习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要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解决问题和分析情况的能力。

六、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备考时间是有限的,需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可以将备考时间分为短期复习和长期复习两个阶段。

短期复习主要集中在考前的几周、几天,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练习;长期复习则可以利用平时的碎片时间,进行知识的复习和记忆。

七、注重思考和交流备考管理学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点,更要注重思考和交流。

管理统计教学提纲

管理统计教学提纲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1.认识到统计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2.了解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数据,并应用基本
统计原理和方法来处理和分析数据。 3.熟悉常用的统计方法和公式,并能正确地解释。 4.能正确地应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处理管理和经
济问题,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5.了解和能初步应用常见的统计软件。
统计学的历史
三、近代统计学时期(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末)
1、数理统计学派 〈1〉创始人:阿道夫.凯特勒 〈2〉产生的背景: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然科学有了很大发
展,促使英美统计学界尝试用研究自然的方法研究社会经 济现象,并引入概率论,产生了数理统计学派. 〈3〉研究方法:用大数定律从社会经济现象复杂不定的偶 然性中寻找其规律性。
这必须经过仔细策划并保证以下几点: * 处理过程是公平的,持续的; * 对生活圈没有不可修复的损害; * 没有道德的污染(或降低人类的价值)。 要达到这样的革命,统计学是关键的技术,即通向和 平的新世界的关键的技术。
什么是统计学
不同原因引起的寿命损失
原因
天数
原因未结婚(男性) 3源自00一般工作,事 故四、现代统计学时期(二十世纪初至今)
统计学的历史
一、统计实践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统计实践活动产生于奴隶社会,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了 对内统治和对外战争,需要征兵征税,开始了人口、土 地和财产的统计。封建社会末期,特别是进入资本主义 社会以后,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统计逐步成为社会分 工中的一个独立的部门和专业。同时欧洲出现了一些统 计理论著作,标志着统计学的产生。统计学产生后形成 不同的学派。
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科学 统计成为一门科学始于17世纪。 Statistics 是一个有很多意义的单词,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原创整理精华-考试复习必备!)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原创整理精华-考试复习必备!)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各章节复习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总论重点在“第三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考点一:掌握以下四组概念(含义及举例)一一肯定考一个名词解释!①总体、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②标志、标志值及分类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分类:a.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一般用文字表现。

(有些品质标志虽然以数量表现,但实质表现产品质量差异。

例如产品质量的具体表现未“一等、二等、三等”。

)b. 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只能用数值来表现。

u按变异情况可变标志:当一个标志在各个总体单位表现不尽相同时称为可变标志不变标志:……都相同……不变标志。

标志值:标志的具体表现。

③变量、变量值变量:指数量标志。

变量值:指数量标志值,具有客观存在性。

④指标的含义及分类(统计)指标:是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简称指标。

a. 按其反映总体现象内容不同:数量指标(绝对数,绝对指标,总量指标),质量指标(相对数或平均数,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b. 按其作用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c. 按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试点指标和时期指标d. 计量单位的特点: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区别:①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②标志既有反映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也有反映总体单位品质特征;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③凡是统计指标都具有综合的性质,而标志一般不具有。

联系:①许多指标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得;②指标与数量标志可随统计研究目的而改变;课后习题:。

管理学综合考试攻略

管理学综合考试攻略

管理学综合考试攻略管理学综合考试是一个涉及广泛的学科,下面给出一些攻略供参考:1. 熟悉考纲:详细了解考试要求和考纲内容,明确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 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考试时间和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并坚持执行。

合理安排时间,分配重点和难点的复习时间。

3. 复习资料准备:选择权威、全面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帮助你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知识。

也可以查找一些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案例,增加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

4. 形成思维导图: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来整理知识框架,帮助记忆和理解。

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清晰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5. 解析题型特点:仔细研究历年考试题目,分析题型的特点和出题思路,熟悉常见的题型并掌握解题技巧。

6. 做题训练:多做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注重对错题的总结和分析,找出解题思路上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弥补。

7.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管理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多关注企业管理案例和实际经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8. 多做综合题:管理学综合考试通常会有一些综合题,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解答。

因此,要有一定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9. 注意时间分配:在考试中,要注意控制答题时间,合理分配每道题目的时间。

如果遇到难题,可以先跳过,保证其他题目的完成度。

10. 考前复习和调整:考前适当放松,保持良好的心态。

复习最后阶段主要以巩固为主,不要再大量涉猎新的知识点。

睡眠充足,保证身体状态良好。

以上是一些建议供参考,希望能帮助你在管理学综合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祝你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定条件
μ1-μ2
两个总体均值之差
独立大样本
总体方差已知/未知
两个正态总体
独立小样本
总体方差未知但相等
两个正太总体
独立小样本
总体方差未知且不相等
匹配大样本
两个正太总体
匹配小样本
估计误差与样本量
估计总体均值样本量的确定:n=
估计总体比例样本量的确定:n=
7.假设检验的有关概念(包括假设的设立、单双侧假设检验,两类错误等);单个总体均值与比例的假设检验;两总体方差齐性检验与均值差检验的关系
解题模型:1、提出假设2、构造统计量3、决策检验
两总体方差齐性检验:F分布
8.拟合优度检验与列联检验(列联检验着重于有关概念及Excel输出结果的解读)
拟合优度检验是用χ²统计量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独立性检验:分析联表行变量和列变量是否相互独立;
ψ系数在2*2的联表控制在0~1的范围;行数或列数大于2则ψ系数随之增大,C系数总是小于1,V系数在0-1之间
随机抽样(要求较高的统计学专业知识,调查成本较非随机抽样高)使用案例:调差目的是掌握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得到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
非随机抽样使用案例(适合探索性研究,结果用于发现问题,为更深入的数量分析做准备):市场调查中的概念测试,如产品包装测试、广告测试。
3.数据的图表展示:条形图、直方图、散点图、折线图及箱线图
离散程度
分类数据:异众比率(Vr)
主要测度分类数据的离散程度
异众比率越大,众数的代表性就越差
顺序数据:四分位差/距(Qd)
不适合分类数据
反应中间50%数据的离散程度,数值越小,中间数据越集中,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位数的代表程度
数值型数据:方差和标准差
极差、平均差、标准分数
相对位置:标准分数、经验法则(对称分布)、切比雪夫不等式(不是对称分布)
分组数据和未分组数据的方差计算不同;总体和样本的方差计算方试也不同
相对离散程度:离散系数
离散系数主要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
离散系数大,说明数据离散程度也大
偏态和峰态
偏态系数SK
分组数据和未分组数据的计算公式有差别
偏态系数越接近0,偏斜程度越低,SK>0,右偏
峰态系数K
通常是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较而言的
χ²分布的期望值准则:如果只有两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期望频数必须是5或5以上;倘若有两个或两个单元以上,如果20%的单元期望聘书小于5,则不能用卡方检验。
9.方差分析的概念、原理(如组间组内平方和的意义、关系,方差分析的假设等);方差分析表的结构及相关计算;Excel方差分析输出结果的解读
方差形式上比较多个总体均值是否想等,但本质它研究的是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检验总体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解释95%的置信区间:从一个总体中抽取n个随机样本,得到总体均值μ的n个估计区间,,这n个区间中只有5%的区间没有包含μ。
单个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总体分布
样本量
σ已知
σ未知
正态分布
大样本(n>=30)
小样本(n<30)
非正态分布
大样本(n>=30)
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区间估计
参数
点估计量
标准误差
()%的置信区间
K>0,尖峰分布;K<0,扁平分布
5.抽样分布的概念,单个总体均值、比例与方差的抽样分布,中心极限定理
抽样分布:总体X的分布类型已知时,若对任一自然数n,都能导出统计量T=(X1,X2,……,Xn)的分布的数学表达式,这种分布便称为精确的抽样分布。
中心极限定理:设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2(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的样本,当n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均值为μ,方差为σ2/n的正态分布
10.相关分析的有关概念;一元回归模型的有关概念、基本假设、回归参数的意义解释;判定系数的意义、计算(基于SST,SSR及SSE)及与相关系数的关系;F检验与t检验的概念; Excel回归分析表的解读与基于该表的回归评价。回归方程的点预测。
2010年各国GDP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
在不同时间收集到的数据
10-12年我国GDP数据
变量
变量类型
要点
举例
分类变量
说明事物类别,取值是分类数据
男、女
顺序变量
说明事物有序类别,取值是顺序数据
初中、高中、大学
数值变量
说明事物数字特征,取值是数值型数据
离散型变量、连续型变量
2.抽样的方法: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
数据
分类标准
数据类型
数据表现
举例
按计量尺度的不同(品质数据、定性数据)
分类数据
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1表示男性,0表示女性
顺序数据
某一有许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1为一等品,2为等品
数值数据
具体的数值(观察值)
11,20,36,22……
按被描述现象与时间的关系(数量数据、定量数据)
截面数据
相同或近似时间点收集到
2017
题型
数量分值
备注
单选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知识点分布在第1-11章(第5章除外)
判断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计算题
3×10+2×15,共60分
7-11章(每章一道题),题型比较简单,极有可能来源于课后作业。要求:中间过程保留四位小数,结果保留2位小数,字迹漂亮,过程完整
1.数据与变量的类型:包括按计量尺度区分与按时间特征区分
单个总体均值的分布:
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
方差的抽样分布:(n-1)S2/σ2~χ2(n-1)]
6.置信区间的有关概念;单个总体均值与比例的置信区间计算;估计误差与样本量、置信度之间关系;样本量的确定
置信区间: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其中区间的最小值称为置信下限,最大值称为置信上限。
小概率原理:指发生概率很小的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
P值:原假设为真时所得到的样本观察结果或更极端的结果出现的概率,P值很大,我们不能拒绝原假设但不代表我们要接受原假设。
假设的设立:单侧检验方向的确定:有关单侧假设检验,选择右还是左的原则,可能可由样本均值决定的。如果样本均值是960小时,小于期望1000小时,就选左单侧。如果样本均值 是1245小时,大过期望1200小时时,就选右单侧。
4.数据的概括性度量:集中趋势: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算术平均与几何平均);离散程度测度: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方差与标准差、离散系数;位置特征:标准分及切比雪夫不等式。还包括上述各种描述统计量的适用情况,以及集中趋势测度与数据分布偏斜状态的关系
数据概括性
统计量/参数
适用情况
备注
集中趋势
分类数据:众数(M0)
只有在数量较大的情况下,众数才有意义
对称分布
左偏分布
右偏分布
顺序数据:中位数(Me)和分位数
不适用于分类数据,不受极端值影响,研究收入分配时很有用;特别适合数据偏斜度较大
数值型数据:平均数( )
分数数据还可以算加权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重心所在,是数据误差相互抵消的必然结果;几何平均数适用于变量值本身比率的形式。例如计算平均收益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