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预测》公开课教学设计1 (1)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预测》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预测》优秀教案

2.预测【教学目标】1.能够作出正确预测并用测量的方法掌握水位变化的规律,能够有根据地表达自己对事物发展和变化的预测。

教学重难点:2.懂得预测的含义,了解一些可供预测的科学事实,懂得即使有根据,预测也会有错误。

3.保持对现象的好奇心,愿意进行预测;培养学生不畏艰险、持之以恒的精神;关注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

【教学重点】懂得预测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够有根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乒乓球、量筒、大螺帽、烧杯、水、土豆、盐。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预测1. 出示一个乒乓球提问:把手松开,会怎样?你怎么知道的?(板书:已有的经验)师述:我们这是在预测,预测的根据是我们的已有经验。

(出示:预测)师验证。

2. 出示:气象云图。

提问:气象云图有什么用?(预测天气变化,天气预报)师述:这也是预测,预测的根据不是经验,而是从气象云图上得到的一些数据,可以说是现有的证据。

师板书:现有的证据3. 师介绍:我们不仅可以根据已有经验对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进行推测,还可以根据现有的证据对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进行推测,这些都是预测。

出示:预测的含义。

板书:推测预测学生轻声读一读。

4. 出示楼房倒塌的图片。

学生说说这里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揭示:我们看到倒塌的楼房,解释楼房倒塌的原因,这个活动就不是预测,是推理了。

师出示: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和正在发生的事件做出合理的解释,这种科学活动叫做推理。

板书:已经发生的事件正在发生的事件解释推理5. 举例区别推理和预测。

板书:事先事后6. 揭示,板书课题:预测[设计意图:提供三个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预测与推测的区别,明确预测是根据已有经验的推测。

]二、亲历预测活动活动一:1. 出示:一个装200毫升水的量筒和一颗螺丝钉。

板书:200ML2. 将这颗螺丝钉放入量筒里,水位会怎样?你怎么知道的?(水位会升高,根据已有的经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和学生一道,探索科学问题,了解科学知识,尝试科学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打好基础,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通过引导学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运动机理以及骨、关节、肌肉的位置,从而懂得如何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第二单元;本单元依据蚕的发育过程来建构教学内容,并在养蚕活动结束后,以交流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养蚕的经历,让养蚕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体验过程、发展过程和成长过程;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通过一些列的分辨活动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运动以及影响运动速度的一些要素、运动方式的特点,学习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定量观察;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要求,围绕力的存在、力的表现和作用,就力在哪里、力能改变运动的方向和物体的形状、力有大小以及弹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气体和液体的阻力来进行建构的;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本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过程的技能学习,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那就是提出问题、观察与测量、排序与分类、调查与预测、解释与建立模型、交流与质疑、假设与实验、拓展与应用等。

四、教学基本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科学课本。

明确本学期的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对课本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分析全书的结构。

生命世界:第1单元《骨骼与肌肉》:研究事物的相互关系第2单元《养蚕》:研究动物的周期性变化物质世界:第3单元《物体的运动》:研究事物的相互关系第4单元《无处不在的力》:研究事物的性质过程与方法显性化:第5单元调查与预测过程与技能训练:在各单元学习中均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四个方面渗透在各单元的教学活动之中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单元总体说明本单元围人体运动系统中——骨骼、关节、肌肉三个主要方面和运动系统的锻炼和卫生构建而成。

本单元教材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让学生知道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了解人体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懂得如何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

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由四课组成1、骨骼:感受骨骼的存在,认识骨骼的作用,初步了解骨的构成以及功能。

2、关节:在第一课认识骨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人体骨与骨的连接——关节的部位、功能、结构,知道常见的关节的类型和它们在运动中的作用。

3、肌肉:初步认识肌肉的作用、工作原理和存在部位。

结合前两课知道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如何相互作用使人体运动起来的,让学生对人体的运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4、骨骼、肌肉的保健:在前三课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运动、营养、安全对骨骼、肌肉的保健,让学生了解运动系统的保健知识,增进学生的运动保健意识。

第二单元养蚕单元总体说明《养蚕》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领域里有关“常见的动物”和“动植物的一生”的具体内容标准编写的。

在去年,孩子们种植了大豆,亲历了植物生长的完整周期。

这学期的养蚕活动,重在观看教学碟“养”,让学生在观看中经历养蚕的过程中,了解动物(昆虫)生长的完整周期,感受生命的神奇和伟大,观看长期饲养与观察的艰辛和快乐。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预测》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预测》优秀教案

2.预测【教学目标】1.能够做出正确的预测并用测量的方法掌握水位变化的规律;.能够采用先说预测依据后说预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

2.懂得预测的含义以及两种常见的预测情况;了解一些可供预测的科学事实;懂得科学知识是我们做出科学预测的根据;懂得即使有根据,预测也会有错误。

3.保持对现象的好奇心,愿意进行预测;关注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

【教学重点】懂得预测就是有根据的推测。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对事物或现象进行科学预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漏斗、纸、量筒、水、食盐、玻璃棒、条形磁铁、磁传感器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世界,探索科学的奥秘!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 有两只鸡蛋,地上破碎的鸡蛋怎么回事?你能解释它破碎的原因吗?如果手松开后,桌子上鸡蛋的“命运”会怎样?3. 学生回答。

4. 小结:刚才大家的解释和猜测都是有可能的,说的也很有道理。

当你对地上鸡蛋破碎的原因解释时,你就是在进行推理;当你在猜测桌子上鸡蛋的“命运”时,你就是在进行预测。

5. 什么是推理?什么是预测?你能找出推理与预测的不同吗?(让学生说出推理是已经发生,而预测是没有发生)点明:推理要合理,预测要有根据的猜测。

板书:根据猜测6.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预测”。

板书课题:预测[设计意图:借助鸡蛋的“命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分清什么是预测,什么是推理。

]二、初步理解,科学预测1. 吹纸实验:这是两张纸,往两张纸中间用力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1)预测一下两张纸会发生什么现象?你的依据?(2)你们预测的正确吗?(老师给每人准备两张纸,自己吹一下,看结果是什么)(3)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两张纸之间空气流速比纸外侧的空气流速大,使得两张纸之间压力减小,外面的气压将两张纸压到一起,所以两张纸会靠拢。

)2. 用长颈漏斗吹乒乓球实验教师出示并引导学生认识漏斗,要求:对着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手里的乒乓球会怎样?(1)预测一下乒乓球会怎样?为什么?(每人一个漏斗,一人一个乒乓球)请两名同学上来也吹一吹,再次验证。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冷和热》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冷和热》教案(2021新版)

第一单元冷和热第1课冷热与温度【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感受水的冷热差别,形成温度的概念。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经典实验,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放入冷水、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放入温水中,比较手指的感觉。

接着请学生就这个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学生在小企鹅的追问下很快明白,光凭手指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水的冷热程度,要想比较水的冷热需要使用科学仪器,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用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

然后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第二部分,做热水变凉实验,发现水温下降的规律。

热水变凉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学生可能从未想过其中的规律。

这一部分重在进一步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特别是连续观察与记录的能力,并通过指导学生绘制曲线图、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热水温度下降先快后慢的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究生活中遇到的科学问题。

实验结束后,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解释这个现象,发现这个现象是由热水与室内空气之间的温差造成的,这是培养学生科学分析和推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测量水温的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即温度计的液泡应完全浸没在水中,且不能接触杯壁和杯底,读数的时候不要将温度计拿到杯外,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为使学生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以安排学生先测量前面三杯水的温度,在操作中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第三部分,观察不同种类的温度计,认识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材最后罗列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温度计,通过观察,学生能发现这些温度计虽然在外形、结构上不同,但它们都能测量温度。

在此基础上,认识各种温度计的不同特点和用途,让学生理解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应该选择不同的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选择的依据与所测量的温度范围以及特殊需求有关。

【教学目标】1、通过感知水的冷热,知道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预测》教学设计与评析

《预测》教学设计与评析
生:可以先放入一个玻璃球,观察液面会上升多少。
师:同意吗?好,我们就来用这个方法试一试。
教师放入一个玻璃球,放在投影仪上,观察一下液面上升了多少啊?
生1:两个格稍稍多了一点。
生2:2毫升稍稍多了一点。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么,放多少个玻璃球液面会超过100毫升呢?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这也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蜡烛燃烧用尽了烧杯里的氧气,就会熄灭。
(评析:学生对结果进行预测很有自信,而且能够说明预测的根据,有利于理解预测的概念)
2.预测蜡烛熄灭的时间
师:你认为燃烧多长时间才会熄灭呢?
(学生猜测)
师:请大家翻开桌上的记录单记下你推测的时间。
(小组讨论,记下推测的时间)
师:这次大家预测的怎么样,想实际测一测吗?
生:想
师:测之前老师有几点提示:第一,小组内要合理分工,谁做实验员,谁做记时员;第二,要注意安全,并及时记录。听明白了吗?拿出器材,开始实验吧!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学生汇报:
师:刚才我们进行了两次推测,哪一次推测的时间与实际时间比较接近?
4、保持对现象的好奇心,愿意进行预测。
5、关注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
教学准备:
1、课件、小烧杯、大烧杯、量筒、玻璃球、
2、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大烧杯、玻璃片、蜡烛、打火机、矿泉水瓶、白纸两张各一份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看同学们都不由自主的坐下了,你们怎么知道老师会让你们坐下的?
生:以前上课时老师都会让我们坐下。
师:也就是说同学们根据以往上课的经验推测出老师也会让自己坐下来上课,所以就坐下了。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冷和热》第1课《冷热与温度》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冷和热》第1课《冷热与温度》教案

第1课冷热与温度【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感受水的冷热差别,形成温度的概念。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经典实验,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放入冷水、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放入温水中,比较手指的感觉。

接着请学生就这个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学生在小企鹅的追问下很快明白,光凭手指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水的冷热程度,要想比较水的冷热需要使用科学仪器,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用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

然后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第二部分,做热水变凉实验,发现水温下降的规律。

热水变凉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学生可能从未想过其中的规律。

这一部分重在进一步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特别是连续观察与记录的能力,并通过指导学生绘制曲线图、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热水温度下降先快后慢的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究生活中遇到的科学问题。

实验结束后,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解释这个现象,发现这个现象是由热水与室内空气之间的温差造成的,这是培养学生科学分析和推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测量水温的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即温度计的液泡应完全浸没在水中,且不能接触杯壁和杯底,读数的时候不要将温度计拿到杯外,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为使学生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以安排学生先测量前面三杯水的温度,在操作中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第三部分,观察不同种类的温度计,认识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材最后罗列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温度计,通过观察,学生能发现这些温度计虽然在外形、结构上不同,但它们都能测量温度。

在此基础上,认识各种温度计的不同特点和用途,让学生理解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应该选择不同的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选择的依据与所测量的温度范围以及特殊需求有关。

【教学目标】1、通过感知水的冷热,知道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预测》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预测》教学设计
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5、把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体积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请学生先预测,再请学生说说这样预测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试验。
导学流程
刚刚的事情是怎么回事?说明什么问题呢?阅读课本60页的话。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预测,你能举出生活中科学预测的例子吗?
三、实践活动
1、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根据的预测:下面哪一种情况下粉笔下落不易粉碎?
他们这样做后果会怎样吗?
3、是啊,那对于这些事情,你觉得应该怎么预防呢?
4、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起来听一听。
(出示投影: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暴发了海啸,其中丧生与失踪的人多达30万.但是,有00多英国人却幸运地保住了自己的生命.据英国媒体报道,在海啸即将袭向泰国普吉岛前一天,英国一名年仅10岁的小女孩,发现海边涌现大量的泡沫,而且浪潮退下速度极快.她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科学知识,预测出威力强大的海啸将吞没整个沙滩,她立即让父母提前发出警报,疏散了海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这些游客的性命.)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习过根据动物的行为来判断天气的几句谚语吗?请学生说说。
2、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一定的现象来推测未来的变化。
二、认识预测
1、请学生来做一个游戏
讲解游戏的规则:投一枚硬币,静止后朝上的事哪一面?连续多是尝试,会出现什么情况?
先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教学内容
预测
第课时
上课时间




1、能够对事物或现象作出科学的预测,并能正确表达这样预测的根据。
2、懂得预测的含义,明白科学的预测不是胡乱的猜想,而是有根据的推论。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骨骼》1、骨骼大同小学林秀梅教学资源开发:“骨骼”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它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的要求,从锻炼身体,茁壮成长的角度出发,围绕骨运动、骨作用、骨保健等方面,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运动机理,以及骨的位置,从而懂得如何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骨骼学生不能直接接触,所以设计了诸多触摸、模拟的活动,使本课的内容在学生的探究中展开。

具体地说,这节课是通过三个逐渐递进的探究行为,指导学生粗浅认识、了解骨骼。

这三个探究行为便是:摸、拼、看。

“摸”即摸皮肤下的骨头,感受骨在身体中的位置;“拼”即把骨骼分解图合并成一幅完整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全貌和个数,通过一分一合使学生内化骨骼的概念;“看”即通过观察动物的骨,使学生更加了解人的骨骼。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准备:1.人体骨骼图、硬纸板, 2.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动物骨,3.骨骼模型、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2.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精选14篇)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精选14篇)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精选1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精选14篇)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精选1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案630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案630
第二部分主要讲养蚕抽丝的历史,感受生命创造的奇迹。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业文明而自豪
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很容易让学生实验结论中总结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
结全本课课文,汇总天文地理知识,知道世界万物一切都在运动中。
课外延伸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一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玩意儿在游动着,飞行员以为这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当他抓到手里仔细看时,却大吃一惊,原来这是一颗射向他的子弹。
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飞机以一定的速度飞行,从背后射向来的与飞机飞行方向相同的子弹在空气中飞行一段距离之后,速度减小了。当子弹的速度和飞机的速度相近时,对飞行员来说,子弹几乎是静止的,顺手就可以抓住。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
发挥课外连接的作用,了解更多的知识。
课堂练习
我知道:
观察图片,汇报观察结果,总结运动的特点——位置变化。总结判断运动的方法,认识参照物。
学生自主发言,合作探究。
通过实验观察,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假定不动或静止的。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结论是不同的。
讨论合作,能够独立找出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通过图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向,对问题更好地理解,。
12、用刚才的方法说说,行驶中的轮船上的乘客动了吗?
(出示轮船图片)
学生反馈:行驶中的轮船上的乘客以轮船上的任何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行驶中的轮船上乘客以两岸的树木和建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13、出示问题:怎么同一个人,我们一会说他是运动的,一会又说他是静止的,还都有道理,这是为什么呢?
解析:因为我们两次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看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科学学科四年级学年度下学期教学计划教师:一、学情分析四年级小学生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迸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五个单元。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讲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入交流和洶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入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岀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三)科学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精选7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精选7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本文是作者人美心善的小编小月月给家人们分享的7篇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篇一本节课的教学,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力图贯彻“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把知识的获取过程看作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个个探究过程。

【教材分析】《了解空气》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也是学生探究“空气”的一课。

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认识到空气的一些显著特征: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

虽然学生知道有空气这么一种物质,但对空气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尤其是对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存在,并且占据空间的事实缺乏认识,学生也没有真正尝试去揭开空气的神秘面沙。

而《了解空气》这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其目的是引领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对空气形成科学的认识。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引导学生运用感官感觉空气,知道空气就在自己身边。

第二部分:通过“纸团不湿”、“水下倒空气”这两个比较经典的、具有魔术般神秘色彩的实验活动,并借助可见媒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

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

本课的重点在第二部分。

教材的思路是让学生学会做这两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从而得出结论。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要求及本课的特点,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指导学生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的性质,即通过“吹气球”的游戏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利用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常见的、有结构的材料,自己动手设计实验,从而得出结论。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9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9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9篇)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太阳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教学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二、探究新知(一)初步认识太阳钟1、介绍牛顿的故事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应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

(教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

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

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2、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3、学生回答4、教师小结(二)探究日晷原理1、介绍日晷: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

(教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

2、制作日晷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晷?(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日晷,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

3、探究原理(1)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把它拼装完了!看到你手中的日晷你想知道些什么?研究些什么?(2)学生回答。

(晷面刻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这根针有什么用?)(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晷面和晷针:这是一个赤道日晷,晷面与赤道面平行,上面的刻度就是时间。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一等奖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一等奖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一等奖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中的第二课《食物中的营养》。

我说课分为以下六大步骤:一、教学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四、教学方法五、教学流程六、板书设计一、教学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是在前一课调查、统计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进行探究,是让学生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的基础。

因此,是承上启下的一课,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课。

通过聘请营养师导师培训营养师这一活动,要让学生认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其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及其作用。

完善一天的食物记录,辨别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属于“实验能力”的系列。

这节课分为四部分教学:1、创设情境,引趣揭题2、初步感知,激发探究3、自主探究,实践新知4、综合反馈,巩固新知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对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对一天的食物已经有了丰富的认识,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我们是通过食物获取营养的,这是我们能顺利进入并完成本课的知识基础。

2、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半科学课的学习,已能较为熟练的运用调查、观察、实验、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这是学习本课的能力基础。

3、在生活中,学生们对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的认识还相当有限,部分学生甚至一无所知,这是学习本课的障碍,同时也说明了学习本课的必要性。

三、教学目标科学目标: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性,学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的不同对一天中的食物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情感目标:通过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了解,让学生意识到养成不挑食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养成乐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爱心,学会帮助别人,乐于帮助人,为困难的人群奉献爱心。

【苏教版】2019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59页)

【苏教版】2019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59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一、基本情况分析通过一学年对科学课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强了,但有个别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学习习惯有待改进的。

二、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总课时23课时。

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这一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仍以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事物的相互关系为主。

从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导探究为主,逐步过渡到指导性探究。

特别是在控制变量、做定量观察的实验上,学生还是第一次,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

从过程与方法上看,学习运用推理,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主要是围绕人体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肌肉三个主要方面、运动系统的卫生和保健构建而成,主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单元教材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让学生知道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了解人体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关节、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懂得如何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

第二单元《养蚕》是以蚕一生的变化为观察对象的一次亲历活动,主要研究动物的周期性变化。

经历动物的一个完整生命周期,了解昆虫和变态的知识,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长期饲养与观察的艰辛和快乐。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还是研究事物的相互关系,通过教学让学生意识到一个物体在运动,总是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即某个参照系(参照物)课文中称为“参照物体”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是物理学上的重要原理之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就是在这一知识背景下展开的。

意识到物体的运动又是有规律的,只有亲身去研究才能了解这些运动之间是什么样的规律。

《预测》教学设计

《预测》教学设计

《预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教学目标:1、能了解预测的含义和两种常见的预测情况。

2、会进行预测,强调预测是根据现有证据或已有经验的推测。

3、喜欢预测,关心时事,热爱生活,从预测中体会科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理解预测是根据现有证据或已有经验的推测。

实验材料:量筒一只、几颗玻璃球、大小烧杯各1个、钟罩1个(如没有,换大玻璃杯)、粉笔6根塑料袋1个、漏斗1个、乒乓球1个、白纸2张分组:每组2支蜡烛、大小烧杯各1个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片,情境导入1、观察P57页上的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2、有两只鸡蛋,破碎的鸡蛋怎么回事?桌子上鸡蛋的“命运”会怎样?3、学生回答。

4、小结:对鸡蛋破碎的原因的解释,是在进行推理;在猜测桌子上鸡蛋的“命运”,是在进行预测。

5、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预测”,刚才你们对桌子上鸡蛋的“命运”的预测是不随便瞎说的?(不是)对,科学的预测是有根据的推测。

板书:预测根据推测二、逐层探究,认识预测1、活动一:量筒里加弹子(1)出示1只量筒,里面放一些的红水,请学生读出多少毫升。

(2)放入1颗玻璃球(如果球小可以放2颗),让学生观察水上升了多少毫升。

(3)如果再放1颗玻璃球,会上升多少毫升呢?(4)学生预测,汇报预测结果。

(追问:预测的根据是什么?)(5)放入玻璃球,进行验证。

(6)如果再放2颗玻璃球呢?3颗?5颗?……(7)小结:刚才我们预测的根据现有证据(板书)。

2、活动二:哪支粉笔容易摔断(1)出示①2支粉笔、②用纸包着的2支粉笔、③放在充气袋里的2支粉笔,(2)请三位学生上台,分别拿好,放在同一高度,问:如果掉在地上,哪支粉笔容易摔断?(3)学生预测,汇报预测结果。

(追问:预测的根据是什么?)(4)实验验证。

(5)小结:刚才我们预测的根据已有经验(板书)。

3、讲述: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科学的预测是根据现有证据或已有经验,对事物或现象的变化作出推测。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电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 油菜花开了2 各种各样的花3 花、果实和种子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 种子的萌发6 动物的卵7 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食物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一)5 观察、描述矿物(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测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和方法:
1.能够做出正确的预测并用测量的方法掌握水位变化的规律;
2.能够采用先说预测依据后说预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

(二)科学知识:
1.懂得预测的含义以及两种常见的预测情况;
2.了解一些可供预测的科学事实;
3.懂得科学知识是我们做出科学预测的根据;
4.懂得即使有根据,预测也会有错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现象的好奇心,愿意进行预测;
2.关注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能够采用先说预测依据后说预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
三、教学准备:量筒、水、5个玻璃弹子、烧杯、食盐、天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习过根据动物的行为来判断天气的几句谚语吗?请学生说说。

2.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一定的现象来推测未来的变化。

二、认识预测
1.请学生来做一个游戏
讲解游戏的规则:投一枚硬币,静止后朝上的事哪一面?连续多是尝试,会
出现什么情况?
先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学生尝试
汇报
实际情况和你想得一样吗?
2.如果把一个玻璃球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情况?在继续放入第二粒呢?
你为什么这样想?
学生实践
学生汇报结果
3.小结:前面我们做的两个游戏中同学们都运用了预测,实际上预测就是什么呢?预测需要什么?
4.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天气预报,实际上这也是预测,是不是每天的天气预报都准确无误呢?
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5.把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体积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请学生先预测,再请学生说说这样预测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试验。

汇报试验的结果。

刚刚的事情是怎么回事?说明什么问题呢?
阅读课本60页的话。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预测,你能举出生活中科学预测的例子吗?
三、实践活动
1.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根据的预测:下面哪一种情况下粉笔下落不易粉碎?
2.学生预测。

3.你这样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4.试验前先讨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试验的真实性。

5.进行实验,然后汇报试验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