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第二 (3)
论语·为政篇第二(3)原文
论语·为政篇第二(3)原文【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评析】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
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原文】2 9 子曰:吾与回(1)言,终日不违(2),如愚。
退而省其私(3),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1)回:姓颜名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30岁,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2)不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
(3)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与其他学生讨论学问的言行。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
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评析】这一章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他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
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蠢人。
【原文】2 10 子曰:视其所以(1),观其所由(2),察其所安(3),人焉廋(4)哉?人焉廋哉?【注释】(1)所以:所做的事情。
(2)所由:所走过的道路。
(3)所安:所安的心境。
(4)廋:音sōu,隐藏、藏匿。
【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评析】。
论语细讲之为政第二
• 1、学:学习,后觉效先觉也,读圣贤书 • 2、思:研究,思考,寻思其中的义理 • 3、罔:迷惘,迷惑而无收获,另解:诬罔圣人之义 • 4、殆:一解,危殆、危险;二解,疑,无所依据,则疑而不
音字。 • 举直者而置之于枉者之上,民所以服。举枉者而置之于直者
之上,民所以不服。此义仍用小人,惟当置于下位,受制于 在上之君子,不得为恶,民不被害,亦服。 • 夫子尊贤容众 • 另一解 • 举正直之人用之,废置邪枉之人,则民服其上。
• 重要启示 • 1、人世间永远是美丑、善恶、邪正并存的 • 易经只有乾坤两卦为纯阳、纯阴,其余都是有阳有阴 • 阴阳相对,曲直互生 • 2、追求公正、秉公办事,是原则,必须的 • 绝对的公正是不存在的 • 3、君子尊贤而容众 • 前后脉络 • 上句:子张学干禄 • 本句:哀公问 • 下句:季康子问 • 都是谈为政之道
•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 周氏曰:“先行其言者,行之于未言之前;而后从之者,言 之于既行之后。”范氏曰:“子贡之患,非言之艰而行之艰, 故告之以此。”
• 子贡问,如何为君子。孔子答:「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此意是说,君子先其言而行,行之而后,其言从之。」「从 之」的意思,就是言从其行。如此,言行相符,即是君子。
• 子张学干禄。 • 子张,孔子弟子,姓颛孙,名师。干,求也。禄,仕者之
奉也。 •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
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 行寡之行,去声。吕氏曰:“疑者所未信,殆者所未安。”
程子曰:“尤,罪自外至者也。悔,理自内出者也。”愚 谓多闻见者学之博,阙疑殆者择之精,慎言行者守之约。 凡言在其中者,皆不求而自至之辞。言此以救子张之失而 进之也。程子曰:“修天爵则人爵至,君子言行能谨,得 禄之道也。子张学干禄,故告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为利 禄动,若颜闵则无此问矣。或疑如此亦有不得禄者,孔子 盖曰耕也馁在其中,惟理可为者为之而已矣。”
《论语》卷二《为政》
《論語•爲政》卷二(凡二十四章)1、子曰:“爲政以德,譬[1]如北辰[2],居其所[3]而衆星共之[4]。
”注包曰:“徳者無爲,猶北辰之不移,而衆星共之。
”【注釋】[1]譬,《說文》:“譬,諭也。
”[2]北辰,《爾雅•釋天》:“北極謂之北辰。
”郭璞《注》:“北極,天之中,以正四時。
”[3]所,《廣雅•釋詁》:“所,凥也。
”[4]“共”是“拱”的省略。
《說文》:“拱,歛手也。
”現釋爲環繞,環衛。
【翻譯】先生說:“以德治國,譬如北極星,安居其所居之處,(雖不言語),但眾星列峙錯居而環繞著它。
”2、子曰:“《詩》三百,注孔曰:“篇之大數。
”一言[1]以蔽[2]之,注包曰:“蔽,猶當也。
”曰:“思無邪。
[3]”注包曰:“歸於正。
”【注釋】[1]一言,《詩•關雎•疏》:“句則古者謂之爲言。
”是古時“一言”爲“一句”。
[2]蔽,《廣雅•釋詁》:“蔽,障也。
”鄭玄《注》:“蔽,塞也。
”包咸曰:蔽,猶當也。
(舉一句以當盡其理也。
)[3]思無邪,思,語辭。
邪,賈子《道術》:“方直不曲謂之正,反正爲邪。
”【翻譯】先生說:“《詩》三百篇,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思無邪(歸於正)’。
”3、子曰:“道[1]之以政,注孔曰:“政謂法敎。
”齊[2]之以刑,注馬曰:“齊整之以刑罸。
”民免而無恥。
注孔曰:“免,苟免。
”道之以德,注包曰:“徳謂道徳。
”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3]”注“格,正也。
”【注釋】[1]道,《釋文》:“道,音導。
”《說文》:“導,導引也。
”[2]齊,《廣雅•釋言》:“齊,整也。
”[3]格,《爾雅•釋言》:“格,來也。
”《釋詁》:“格,至也。
”來、至皆是歸於善的境界。
【翻譯】先生說:“以法教來引導百姓,用刑罰來統一民眾的思想與行爲,這樣百姓雖然會暫且免於刑戮,但不會感到恥辱。
以道德來引領百姓,用禮節來規范民眾的思想與行爲。
這樣百姓就有了恥辱感,從而會自覺地歸於善。
”4、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注“有所成也。
《论语》为政篇带拼音注释译文
《论语》为政篇曰yu ē :“为w éi 政zh èng 以y ǐ 德d é(1),譬p ì 如r ú 北b ěi辰ch én(2),居j ū 其q í 所su ǒ (3)而ér众zh òng星x īng共g òng(4)之zh ī。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 子z ǐ 曰yu ē :“诗sh ī 三s ān 百b ǎi (1),一y ī 言y án 以y ǐ蔽b ì(2)之zh ī,曰yu ē:“思s ī 无w ú 邪xi é(3)。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
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3. 子z ǐ 曰yu ē :“道d ào (1)之zh ī 以y ǐ政zh èng ,齐q í(2)之zh ī 以y ǐ刑x íng,民m ín免mi ǎn(3)而ér 无w ú 耻ch ǐ(4),道d ào 之zh ī 以y ǐ 德d é ,齐q í 之zh ī 以y ǐ 礼l ǐ,有y ǒu 耻ch ǐ 且qi ě 格g é(5)。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论语》 为政第二 (原文、译文、解读)
《论语》2为政第二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这一篇章主要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应用问题,孔子的思想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他的思想深入了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
因此,这一篇可以说是学而篇的进一步理解。
【原文】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在自己的位置众星就会四面环绕着它。
”【说明】孔子的思想反复强调“仁”,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这里说的意思就是执政者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通过修养道德确立自己的领导威信,以威信治理国家,就会实现无为而治的局面。
反映的是孔子的典型的德治天下的思想。
【原文】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想纯正。
”【说明】孔子晚年删订《诗经》,是因为他看到了诗歌的兴观群怨的功能,他的思想中认为人的成长和生命发展要“兴于诗”,足见孔子对诗歌的重视。
因此,也有人认为这句话是孔子对自己删订《诗经》时把握的一个原则。
所以,有人译成:删订《诗经》三百篇把握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思想纯正。
【原文】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去引导,用刑罚去规范民众,老百姓就可免于犯罪,但他们却不知道羞耻;用道德来教化他们,用礼制来约束他们,老百姓不但会懂得羞耻,还会自觉的遵守法律走在正途上。
”【说明】孔子注重人的心灵修养,所以治世他也看中以礼服人、道德化人的作用,实际生活中也是这样凡事一旦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事情就好办了。
内心认识不到位,有抵触情绪,效果是不会好的。
【原文】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向学,三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人生立场,四十岁的时候不再困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了天道运行的规律,六十岁的时候,就没有我不中听的事情了,到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随心所欲而不违背法度了。
《论语集注》为政第二
《论语集注》为政第二为政第二凡二十四章。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共,音拱,亦作拱。
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
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
北辰,北极,天之枢也。
居其所,不动也。
共,向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
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
程子曰:“为政以德,然后无为。
”范氏曰:“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
所守者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十一篇,言三百者,举大数也。
蔽,犹盖也。
“思无邪”,鲁颂駉篇之辞。
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
然其言微婉,且或各因一事而发,求其直指全体,则未有若此之明且尽者。
故夫子言诗三百篇,而惟此一言足以尽盖其义,其示人之意亦深切矣。
程子曰:“‘思无邪’者,诚也。
”范氏曰:“学者必务知要,知要则能守约,守约则足以尽博矣。
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亦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音导,下同。
道,犹引导,谓先之也。
政,谓法制禁令也。
齐,所以一之也。
道之而不从者,有刑以一之也。
免而无耻,谓苟免刑罚。
而无所羞愧,盖虽不敢为恶,而为恶之心未尝忘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礼,谓制度品节也。
格,至也。
言躬行以率之,则民固有所观感而兴起矣,而其浅深厚薄之不一者,又有礼以一之,则民耻于不善,而又有以至于善也。
一说,格,正也。
书曰:“格其非心。
”愚谓政者,为治之具。
刑者,辅治之法。
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
此其相为终始,虽不可以偏废,然政刑能使民远罪而已,德礼之效,则有以使民日迁善而不自知。
故治民者不可徒恃其末,又当深探其本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古者十五而入大学。
心之所之谓之志。
此所谓学,即大学之道也。
志乎此,则念念在此而为之不厌矣。
三十而立,有以自立,则守之固而无所事志矣。
《论语》解读——为政篇第二(以德为政)课件(共69张PPT)
孔门文学科的高材生。 ②色:脸色、态度。色难:子女侍奉父 母把做到经常和颜悦色作为难事。 ③弟子:年幼者,此指子 女。 ④先生:年长者,此指父母。馔(zhuàn):饮食吃喝。 ⑤ 曾:副词,竟然,难道。
【语译】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儿子对父母行“孝”最难在脸色。
【解读】 本章谈以己之心推人之心的孝道。 本章文字,注释颇多分歧。分歧的原因,关键在代词“其”,一
般说代词,应有先行词(或词语),或先行句子,或一定的语言环境。 这个句子先行词语模糊,语境不完整,所以让历代注疏家犯难。
A说:“其”指的是“子女忧父母之疾”; B说:“其”指的是“子女”,意思是“父母忧子女之疾”。 A说符合问“孝”的本意;B说此“孝”当以己之心推父母之心, 可理解为:“你把父母为你疾病担心忧虑的心情,反过来,用于对待 父母,就是最大的孝了。” 孟武伯,出身贵族,骄奢淫逸,有声色犬马诸多切身之疾。孔子 认为,为人子,有诸多不义的行为,是最大的不孝。借武伯问孝之机, 婉转教育并训诫武伯。 “…唯…之…”是宾语前置句的标志,与“…惟…是…”的结构 一样。
后人将此则作为孔子一生的年谱研究。孔子自述一生,不论授业 还是出仕,唯以学为重,并善始令终。三十有“立”后,十年便订 一个奋斗目标,激励自己十年上一个台阶,不断进取。事实上孔子 同时也给我们规划了人生目标,提出了言行准则,成为人们规范自 身的德行标准。
【原文】 2.5孟懿子问孝①,子曰:“无违。”樊迟御②,子告之曰:
【解读】 本章是孔子给“孝”下的比较完整的定义。 养而不敬,无异于养犬马,非孝也。孝的核心是“敬”。“养”
是“敬”的表现形式,也是“敬”的起点。孔子教育子游不单要对 父母履行赡养的义务,不能满足于“正在做”,而要反省自己: “做”是否是发自内心的敬爱之举,是否用“做”来表达自己的崇 敬、感恩之心,是否是用“做”来申明自己明父母之志、承父母之 愿的决心。唯有这样的“敬养”才能与养犬饲马的“宠养”加以原 则上的区别。
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二大字注音权威版(原文+译文)
bǎi yì yán yǐ bì zhī yuē
sī wú
百,一 言 以 蔽 之,曰:‘思 无
xié
邪。’”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
思想纯正。” 【注释】 ①《诗》三百:《诗经》中共收诗三百零五篇。“三百”是取 其整数而言。 ②蔽:概括。
【原文】2.8 子 夏 问 孝 ,子
yuē
sè nán yǒu shì dì zǐ fú qí
子 曰:“无 违。”樊 迟 御,子 “父母活着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的时候,依规 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gào zhī yuē
mèng sūn wèn xiào yú 【注释】
告 之 曰 : “ 孟 孙 问 孝 于 ①孟懿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谥号。 ②无违:不要违背礼节。
yǎng zhì yú quǎn mǎ jiē néng yǒu yǎng ②何以别乎?:只是能赡养老人,却不敬重老人,那和饲养犬
养 。至 于 犬 马,皆 能 有 养 ;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bú jìng hé yǐ bié hū
不 敬 ,何 以 别 乎?”
-7-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zǐ xià wèn xiào zǐ
-4-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mèng yì zǐ wèn 5 孟 懿 子 问 孝 ,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 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对
zǐ yuē
wú wéi
fán chí yù zǐ 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
《论语 · 为政第二》讲要
《论语 ·为政第二》讲要选录(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者,广义指一切政治领导人,狭义指国家元首。
「政」是政治,「德」是道德。
国家政治本于道德,合理、利民,则得民众拥护,譬如北辰之得众星围绕。
古注或以北辰为星名,或谓非星,但表方位,即地球北极与天空相对之处。
今采非星说。
天空无星之处,空体不动,而众星共之。
空体譬如人君,众星譬如大臣与人民。
「共」「拱」通用,引申为围绕。
人君安居其所,而得臣民围绕拥护,实由人君为政以德而然。
中国文化尊重德性,无论国家领袖,机关首长,甚至为家长者,皆应以德为本。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三百篇,可用一句诗来概括,就是思无邪。
「诗三百。
」《诗》是《诗经》,也就是后来由毛亨作传的《毛诗》,古时通常只称为《诗》。
《诗经》有三百十一篇,其中有六篇只有篇目,而无诗辞,实际为三百零五篇。
据《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有三千余篇,后经孔子删定为三百零五篇。
此处「诗三百」是取整数而言。
《汉书艺文志》说:「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
」「一言以蔽之。
」「一言」,就是一句。
「蔽」字,古注不一。
包说一言以当之。
郑说一言以塞之。
韩李《论语笔解》一言以断之。
朱子说一言以尽之。
为求容易了解,可作概括讲,也就是总括的意思。
三百篇诗的要义,可以总括在一句诗里。
这句诗就是思无邪。
「思无邪。
」这是《诗经鲁颂駉篇》的一句诗。
孔子引来总括三百篇诗的意义。
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项氏《家说》解释,「思无邪」的「思」字是语助辞。
又引郑氏浩《论语集注述要》,考据《诗经国风邶国北风篇》里「其虚其邪」句,汉人引用多作「其虚其徐。
」「邪」「徐」二字古时通用。
《诗传》「虚,虚徐也。
」二字是一个意思。
因此,《駉篇》思无邪,就是无虚。
依此解释,三百篇诗的本义,都是真情流露之作。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语文高中选修一论语十二章原文
语文高中选修一论语十二章原文摘要:一、引言二、论语的简介三、选修一论语十二章原文概述1.学而第一2.为政第二3.八佾第三4.里仁第四5.公冶长第五6.雍也第六7.述而第七8.泰伯第八9.子罕第九10.乡党第十11.先进第十一12.颜渊第十二四、结论正文:一、引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在我国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论语是必学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高中选修一论语十二章原文进行概述。
二、论语的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共有二十篇,分为上论、下论。
上论有十一篇,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下论有九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弟子的言行。
论语的主要内容为“仁、义、礼、智、信”五常,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三、选修一论语十二章原文概述1.学而第一本章主要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学以致用,强调了学习应该和实践相结合。
2.为政第二本章主要讲述了政治道德,提倡为政以德,阐述了治国理政的原则和方法。
3.八佾第三本章主要讲述了礼仪的规范,强调了遵守礼仪的重要性。
4.里仁第四本章主要讲述了仁爱的品质,提倡修身齐家,阐述了仁爱之道。
5.公冶长第五本章主要讲述了君子的品质,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6.雍也第六本章主要讲述了中庸之道,提倡适度、和谐,阐述了中庸之道的原则。
7.述而第七本章主要讲述了忠诚、敬慎、勇武、宽厚的品质,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8.泰伯第八本章主要讲述了孝道,强调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9.子罕第九本章主要讲述了谦虚、谨慎的品质,强调了人应该谦虚、低调。
10.乡党第十本章主要讲述了人际关系,强调了和为贵、团结友善的道理。
11.先进第十一本章主要讲述了教育,强调了教育应该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12.颜渊第十二本章主要讲述了忠诚、敬慎的品质,强调了忠诚、敬慎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四、结论论语十二章原文涵盖了诸多方面的内容,从个人修养到政治道德,从礼仪规范到人际关系,从教育方法到仁爱之道,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智慧。
《论语-为政篇第二》注音诵读版
《论语-为政篇第二》注音诵读版为wéi政zhèng篇piān第dì二èr子zǐ曰yuē:“为wéi政zhèng以yǐ德dé,譬pì如rú北běi 辰chén,居jū其qí所suǒ而ér众zhòng星xīng共gòng之zhī。
”子zǐ曰yuē:“《诗shī》三sān百bǎi,一yì言yán以yǐ蔽bì之zhī,曰yuē:‘思sī无wú邪xié。
’”子zǐ曰yuē:“道dào之zhī以yǐ政zhèng,齐qí之zhī以yǐ刑xíng,民mín免miǎn而ér无wú耻chǐ;道dào之zhī以yǐ德dé,齐qí之zhī以yǐ礼lǐ,有yǒu耻chǐ且qiě格gé。
”子zǐ曰yuē:“吾wú十shí有yǒu五wǔ而ér志zhì于yú学xué,三sān十shí而ér立lì,四sì十shí而ér不bù惑huò,五wǔ十shí而ér知zhī天tiān命mìng,六liù十shí而ér耳ěr顺shùn,七qī十shí而ér从cóng心xīn所suǒ欲yù,不bù逾yú矩jǔ。
”孟mèng懿yì子zǐ问wèn孝xiào。
子zǐ曰yuē:“无wú违wéi。
”樊fán迟chí御yù,子zǐ告gào之zhī曰yuē:“孟mèng 孙sūn问wèn孝xiào于yú我wǒ,我wǒ对duì曰yuē,无wú违wéi。
国学宝典《论语》:为政第二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为政第二原文翻译为政第二【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第二原文与解析
论语为政第二原文与解析在论语中,第二篇章展示了孔子对于政治治理和政府行为的见解和建议。
本文将对《论语•为政》这一篇章的原文进行解析,探讨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
第一节:仁者政仁者爱人,治国治民应该以仁爱为基础。
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应该站在人民的角度思考和行事,关心人民的福祉,尊重人民的权利和需求。
唯有以仁心待人,才能让治理者树立威信,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孔子认为,仁者能够通过自身的品德和言行去感化他人,引导他人向善。
一个爱人爱物的人,必然能够在治理国家时关注人民的利益,增进人民的福祉。
仁者政,是指通过仁爱的方式来进行政治管理,让国家和人民共同受益。
第二节:为政之道为政之道,即治国理政的方法和原则。
孔子认为,为政者应以道德行为作为治理之本。
他提倡君子行为的典范,通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来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孔子主张君子要有德才兼备,透过修养自身的德行和学识,为人民做出榜样。
同时,为政者应具备宽容、公平、诚信等品质,以身作则,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
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够做出明智和公正的决策,才能够以身作则,带动整个社会向善发展。
第三节:三维治国孔子论述了治理国家的三大要素:贫富之道、国家疆域和聘问贤才。
贫富之道,是指在分配社会资源和财富时要公正合理,保持社会的平衡发展。
不能让富贵者过于奢侈,也不能让穷困者陷入贫困。
在孔子看来,贫富差距不宜过大,社会应该建立起公平的分配制度。
国家疆域的规划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孔子强调要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原则,对国家边境的保护和治理要负责任,确保国家的安全和边疆的稳定。
聘问贤才,是指在担任政府职务时,要根据个人的才能和品德进行选拔。
孔子提倡选拔人才的原则是“唯贤与能”,即只选用有道德修养和专业能力的人才,确保政府机构的高效运作。
结语《论语•为政》这一篇章反映了孔子对政治治理的重要观点和原则。
仁者政、为政之道以及三维治国构成了孔子的治政理念。
《论语》为政第二带拼音注释译文
《论语》为政第二1.子z ǐ曰yu ē:“为w éi 政zh èng 以y ǐ德d é(1),譬p ì 如r ú 北b ěi 辰ch én (2),居j ū 其q í 所su ǒ(3)而ér众zh òng 星x īng 共g ǒng (4)之zh ī。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 子z ǐ曰yu ē:“诗sh ī 三s ān 百b ǎi (1),一y ī 言y án 以y ǐ 蔽b ì(2)之zh ī,曰yu ē:“思s ī无w ú邪xi é(3)。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
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译】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3. 子z ǐ曰yu ē:“道d ǎo (1)之zh ī以y ǐ政zh èng ,齐q í(2)之zh ī以y ǐ刑x íng ,民m ín 免mi ǎn (3)而ér 无w ú耻ch ǐ(4),道d ǎo 之zh ī以y ǐ德d é,齐q í之zh ī以y ǐ礼l ǐ,有y ǒu 耻ch ǐ且qi ě格g é(5)。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论语前两章
论语前两章
摘要:
一、论语简介
二、学而篇第一
1.学而时习之
2.为人处世之道
3.孝悌为本
三、为政篇第二
1.为政以德
2.礼之用
3.君子不器
4.温故而知新
正文:
【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共分为二十篇,前两篇为“学而篇”和“为政篇”。
《论语》内容丰富,涉及道德、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学而篇第一】
1.【学而时习之】
这一句是《论语》开篇之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应该持之以恒,时常温习,不断提高自己。
2.【为人处世之道】
这句话主要讲述了做人的道理。
一个人应该有仁爱之心,对待别人要忠诚、宽恕,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3.【孝悌为本】
孝悌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石。
【为政篇第二】
1.【为政以德】
这句话阐述了政治理念。
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以道德为根本,用道德来感化人民,实现国家的治理。
2.【礼之用】
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说明了礼的作用。
礼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3.【君子不器】
这句话描述了君子的品质。
君子应该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不应局限于某一领域,而应该全面发展。
4.【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方法。
通过温习旧知识,可以从中发现新的道理和启示,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智慧。
《论语译注》杨伯峻3
《论语译注》杨伯峻3为政篇第二《为政》篇包括24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2·1 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2·2 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
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
《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2·3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评析】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
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
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
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