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止即容止,仪容举止,容止可观,进退可度

合集下载

《孝经》第九章:原文、译文及故事

《孝经》第九章:原文、译文及故事

【导语】君王以这种⽅式来⾯对百姓,那么百姓对君王就会即敬畏,有种⼼的拥护和爱戴他,那么百姓就会以他为榜样,效仿他学习他的⼀切作为。

下⾯是⽆忧考分享的《孝经》第九章:原⽂、译⽂及故事。

欢迎阅读参考! 圣治章第九 【原⽂】 曾⼦⽈:“敢问圣⼈之德⽆以加于孝乎?”⼦⽈:“天地之性,⼈为贵。

⼈之⾏,莫⼤于孝。

孝莫⼤于严⽗。

严⽗莫⼤于配天,则周公其⼈也。

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

夫圣⼈之德,⼜何以加于孝乎?故亲⽣之膝下,以养⽗母⽇严。

圣⼈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

圣⼈之教不肃⽽成,其政不严⽽治,其所因者本也。

⽗⼦之道,天性也,君⾂之义也。

⽗母⽣之,续莫⼤焉。

君亲临之,厚莫重焉。

故不爱其亲⽽爱他⼈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敬他⼈者,谓之悖礼。

以顺则逆,民⽆则焉。

不在于善,⽽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不贵也。

君⼦则不然,⾔思可道,⾏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

是以其民畏⽽爱之,则⽽象之。

故能成其德教,⽽⾏其政令。

《诗》云:‘淑⼈君⼦,其仪不忒。

’” 【译⽂】 曾⼦说∶“我很冒昧地请问,圣⼈的德⾏,没有⽐孝道更⼤的了吗?”孔⼦说∶“天地万物之中,以⼈类最为尊贵。

⼈类的⾏为,没有⽐孝道更为重⼤的了。

在孝道之中,没有⽐敬重⽗亲更重要的了。

敬重⽗亲,没有⽐在祭天的时候,将祖先配祀天帝更为重⼤的了,⽽只有周公能够做到这⼀点。

当初,周公在郊外祭天的时候,把其始祖后稷配把天帝;在明堂祭祀,⼜把⽗亲⽂王配祀天帝。

因为他这样做,所以全国各地诸侯能够克尽职守,前来协助他的祭祀活动。

可见圣⼈的德⾏,⼜有甚麽能超出孝道之上呢?因为⼦⼥对⽗母亲的敬爱,在年幼相依⽗母亲膝下时就产⽣了,待到逐渐长⼤成⼈,则⼀天⽐⼀天懂得了对⽗母亲尊严的爱敬。

圣⼈就是依据这种⼦⼥对⽗母尊敬的天性,教导⼈们对⽗母孝敬;⼜因为⼦⼥对⽗母天⽣的亲情,教导他们爱的道理。

圣⼈的教化之所以不必严厉的推⾏就可以成功,圣⼈对国家的管理不必施以严厉粗暴的⽅式就可以治理好,是因为他们因循的是孝道这⼀天⽣⾃然的根本天性。

从《世说新语·容止》看魏晋时期容貌仪态之美

从《世说新语·容止》看魏晋时期容貌仪态之美

从《世说新语·容止》看魏晋时期容貌仪态之美作者:王思颖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1期摘要:南朝宋刘义庆等人编著的《世说新语》专门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名士的言行轶事。

书中《容止》一门专门讲述魏晋审美,魏晋时期的审美风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世说新语》;魏晋时期;审美;容止“容止”一词语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周旋可则,容止可观。

”指人的行为举止和容貌仪态。

《孝经·圣治》:“容止可观,进退可度。

”偏指礼容和举止,唐代皇甫枚《三水小牍·却要》:“湖南观察使李庾之女奴,曰却要。

美容止,善辞令。

”偏指容貌仪态,在《世说新语》中二者皆有涉及。

容止一门中共39篇,叙述的对象均为男性。

魏晋时期的审美由之前的以儒家为统领转变为追求自然和本体的自由解放,欣赏仪容之美成了社会主流,与先秦、汉代的美产生了巨大差异,《世说新语》中把这一门单独列出更能显示出审美角度的多样化。

一、肤色皎洁《诗经·卫风·硕人》曾用“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来形容庄姜的手白皙得像柔嫩的白茅,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夸赞东家之女肌如白雪。

中国古代文学史当中不乏称赞女子肤色的描写,在《世说新语·贤媛》并不多见,反而是容止中对男子的肤色描写甚多,呈现出一种与前代后世皆不同的男子审美女性化倾向。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

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傅粉何郎”的主人公何晏作为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才华横溢、外貌杰出,以致皇帝见了都想知道此人是否当真如此美貌。

统治者怀疑猜测是否大臣擦粉,说明当时男人擦粉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受众并不小。

王右军叹杜弘治面如凝脂;王夷甫手与白玉柄麈尾无分别,前者为侧面描写,后者为正面描写,均与描写女子肌肤的词句相差无几,更加说明了当时士人对肤色白皙的追求。

二、形体美妙形体高大匀称一直以来都是男子所追求的、众人赏识的,晏子使楚时即因身材矮小被侮辱,有从政能力却也被身形的短板带来不便。

世说新语二则的注释

世说新语二则的注释

《世说新语》二则注释
1.德行:指道德品行,即人的行为举止的道德标准。

2.言语:指言辞,即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思想的方式。

3.政事:指政治事务,即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能力和业绩。

4.文学:指文学才能和修养,包括诗词、文章、书法、绘画等方面的艺术造诣。

5.方正:指方正不阿,即做人做事正直无邪,不偏不倚。

6.品藻:指品评鉴别,即对人物、事物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价。

7.规箴:指规劝箴言,即用委婉的语言劝告他人改正错误,避免重蹈覆辙。

8.捷悟:指机智敏捷,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领悟力强。

9.夙慧:指早慧聪颖,即从小就表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智慧和能力。

10.豪爽:指豪放直爽,即性格开朗、大方、豁达、痛快。

11.容止:指仪容举止,即人的外貌、姿态、言行举止等。

12.自新:指自我更新,即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13.叔嗣:指南朝梁代的何逊,字叔嗣,是当时的文学家和官员。

14.企羡:指企望羡慕,即对他人优越的条件或成就产生羡慕之情。

15.伤逝:指感伤逝水,即对时光荏苒、岁月匆匆的感慨和哀伤。

16.栖逸:指隐逸栖遁,即放弃世俗纷扰,隐居山林或寺庙,追求心灵宁静和精神自由。

17.贤媛:指贤良淑女,即品德高尚、有教养、优雅贤淑的女性。

18.赏誉:指称赏誉美,即对美好事物或人物的赞美和称誉。

19.轻诋:指轻视诋毁,即对他人进行轻蔑和贬低,甚至恶意攻击。

白话世说新语 容止第十四

白话世说新语 容止第十四

白话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容止,指人的容貌举止,包括其人的风度在内。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人的审美观。

一曹操准备接待匈奴使者,自己觉得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不能在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者面前称雄。

就让崔琰代替接见,自己假扮侍从,握刀站在座前。

接见完毕,曹操派遣侦探问使者说:“你看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者说:“魏王仪表非凡,但是他座位旁边的握刀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曹操听后,立即派人追杀这位使者。

二何晏姿态很美,脸白白的,魏明帝(或当为文帝)怀疑他涂了脂粉。

当夏天炎热时,赐给他热汤饼吃。

吃过后大汗淋漓,他用红色外衣揩汗,越揩脸色越雪白发光。

三魏明帝让皇后的弟弟毛曾与夏侯玄坐在一起,当时的人称这是芦苇一类的蒹葭倚着玉树。

四当时的人称赞夏侯玄:明明朗朗象是怀抱中的月亮。

又说李安国歪歪斜斜象是要崩塌的玉山。

五嵇康身高七尺八寸,容貌风度都十分清秀。

见到他的人赞叹说:“萧萧飒飒,一阵风高高地扬起,多么清爽啊!”有的又说:“飒飒地象松树下的风,从高处慢慢地往下吹。

”山涛说:“嵇叔夜的为人,昂昂然象孤松般独立,喝醉了酒的时候,巍峨象一座玉山将要崩塌。

”六裴楷品题王戎:一双眼睛亮晶晶地象岩下的电光。

七潘岳姿容很美,神态也好,年轻时挟着弹弓在洛阳街上行走,妇女遇见他,便手牵手联成一个圆圈把他包围。

左思形状丑陋,也和潘岳一样外出游览,一群群妇女见到他,便向他身上吐痰,弄得非常狼狈地回到家中。

八王夷甫容貌修整,尤其善于谈玄。

手中常常握着用白玉做柄的麈尾,玉柄颜色与手毫无区别。

九潘岳、夏侯湛,都长得容貌很美,两人喜欢同行。

当时的人见了,称做“连璧”。

十尚书令裴楷,容貌姿态十分英俊。

有一次害病,非常困苦。

晋惠帝要王夷甫去看望他。

裴正在面向墙壁睡着,听说使者来了,勉强回过头来看了看。

王走出门去对人说:“一双眼睛闪闪灼灼地好象高山下闪电,但精神疲乏,所以身体不舒适。

”十一有人对王戎说:“嵇延祖高高地好象野鹤站在鸡群中。

”王回答说:“(可惜)你没有看见过他父亲罢了!”十二尚书令裴楷容貌仪表很英俊,脱下头上的冠冕,穿着粗布衣,披散着头发,同样美好。

形容青年男子的词语

形容青年男子的词语

形容青年男子的词语阳光:①日光,多指是太阳光。

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活泼有朝气。

开朗:①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②思想、胸怀等乐观、畅达。

英俊:指容貌俊秀又有风度的;才智出众的人。

帅气:形容穿著或风度轻俏而优美。

潇洒:形容神情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浪漫:①充满幻想,富有诗情画意。

②行为放纵,不加约束。

儒雅:学问精深,气度雍容。

礼貌:语言动作谦虚恭敬。

天才:指人拥有一定的天赋,在某一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博学:学识丰富。

精明:1.精细明察;机警聪明。

2.精诚;真诚。

3.晴明;光明,纯洁光亮。

4.谓眼睛明亮。

明智:懂得事理而又有远见,考虑得周到。

才智:才能和智慧。

智谋:智慧和谋略。

睿智:英明有远见。

聪颖:聪明敏锐。

聪敏:指聪明,思维灵敏。

聪慧:聪明而有智慧。

机灵:形容聪明伶俐,能随机应变。

机敏:机警敏锐,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或形容动作敏捷。

灵敏: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能迅速地作出反应来。

灵巧:灵活巧妙,在手的使用或身体的其他活动方面显得灵活、熟练或机敏的意思。

英勇:勇敢出众,无所畏惧,勇敢果断。

英明:卓越而明智。

真挚:真诚恳切,多指朋友之间的感情。

真诚:真实诚恳;没有一点虚假。

豪爽:指气度豪迈、举止大方的人,一般多用于形容男人豪放:落落大方而又很有气魄。

爽快:①舒坦畅快。

②形容率直;直截了当。

魁梧:形容体貌高大雄伟。

高大:①又高又大。

②比喻人格或精神上超出常人。

感性:指属于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

理性:指属于判断、推理等活动的。

沉着:从容不迫;情绪稳定。

慎重:谨慎仔细,不轻率。

深沉:形容程度深;幽深宁静;沉着持重,深而不外露。

冷静:人少而静,不热闹或是人沉着而不感情用事。

仁慈:仁爱慈善。

老实:忠厚诚实,安分守己。

勤劳:努力劳动,不怕辛苦。

坚韧:坚指牢固、坚固、强固有力而不易摧毁。

刚强:形容性格、意志坚强,不怕困难或不屈服于恶势力。

果断:决断;不犹豫。

勇敢:有胆量;不怕危险和困难。

正直:公正刚直。

仗义:讲求义气;重情义。

《世说新语》译文及注译:容止第十四.自新第十五

《世说新语》译文及注译:容止第十四.自新第十五

《世说新语》译文及注译:容止第十四.自新第十五《世说新语》译注:容止第十四/自新第十五容止第十四【题解】容止指仪容举止。

容止,在本篇里有时偏重讲仪容,例如俊秀、魁梧、白净、光彩照人;有时也会偏重讲举止,例如庄重、悠闲。

主要是从好的一面赞美,个别也讥弹貌丑。

有相当一部分条目是直接描写容貌举止,也可能着重写某一点,例如眼睛、脸庞,或者某一动作,例如弹琵琶。

有一些条目只是点出“美姿仪”等,而不做具体描写;有的用侧面烘托法,表现人物容止之美。

例如第19则说的“看杀卫阶”;第14则记王武子“俊爽有风姿”,可是看见卫阶就感叹“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都没有正面涉及卫玠的容止。

有时也用对比的手法,如第3、4、17则.或者用品评的方式说出,如第30则。

士族阶层讲究仪容举止,这成了魏晋风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仪容风采有时甚至能借以活命或办成事情。

例如第23则记陶侃因苏峻作乱事欲杀庾亮,可是见到庾亮后就不一样了,“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

从此足见注重容止是当时的风尚。

另外,在赞美声中还可以看出一些名士羡慕隐逸、追求超然世外的举止风姿。

例如第33 则赞叹“此不复似世中人”,第36则欣赏“寝处山泽间仪”。

这大概都因顾盼生姿、闲适自得而引发人们超尘出世之想。

(1)魏武将见匈奴使①。

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②。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③。

【注释】①魏武:曹操。

按:下文的帝、魏王都是指曹操,因为他生前封魏王,谥号是武,曹丕登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②雄:称雄;显示威严。

崔季珪:崔琰,字季珪,在曹操手下任职。

他仪表堂堂,很威严。

而据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说,曹操却是“姿貌短小”。

③“魏武”句:曹操认为匈奴使已经讽破了他的野心和做法,所以把使臣杀了。

按:此说不大可信。

【译文】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

他自认为相貌丑陋,不能对远方国家显示出自己的威严,便叫崔季珪代替,自己却握着刀站在崔季珪的坐床边。

《孝经》原文及译文

《孝经》原文及译文

《孝经》原文及译文展开全文《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

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

全书共分18章。

开宗明义原文: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

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天子原文: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商周礼容考论

商周礼容考论

商周礼容考论作者:张怀通来源:《古代文明》2016年第02期提要:商周时代的礼容可以单称容,也可以称作颂或威仪,《诗经》等传世文献多有记载。

由于礼容较为繁盛,商周时代形成了掌管礼容的世官世家,青铜器铭中的木羊册册、木工册册、木见齿册等就是这些家族的族徽。

《洪范》九畴的第二畴“五事”,是殷商时代的礼容,在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而与八政、皇极等组合为九个范畴,成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大法。

孔子将商周礼乐统称为“文”,表明以礼容为重要元素的礼乐,其实质在商周两代基本相同。

关键词:商周;礼容;木羊册册;木工册册;木见齿册;《洪范》五事DOI: 10.16758/ki.1004-9371.2016.02.003礼容,是行礼者在行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容貌、神情、动作、体态、声气等,是礼的要素之一。

然而礼容“用文字表达终欠显豁”,1因此在先秦时代没有形成专书,致使长期以来较少有学者进行研究。

近些年,随着郭店简、清华简的出土与释读,礼容开始受到学者的重视,先后发表了一系列专门研究礼容的论文,2其中代表学者是彭林先生。

彭先生将郭店简与传世文献相结合,探讨了礼容的纲目、礼容与性情的关系、礼容与治道的关系等问题,3彭先生的研究,不仅确立了礼容在古礼要素中的地位,而且为今后研究礼容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由于受所用材料——《论语》、《礼记》、郭店简《成之闻之》等——限制,彭先生探讨的礼容主要是春秋末年以后的,西周时代乃至殷商时代的礼容则较少涉及。

其他学者也大致如此。

实际上,礼容与礼相伴而生,正如《礼记·冠义》所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4因此有必要在学者已作研究的基础上,将传世文献与青铜器铭相结合,对商周礼容进行考察与论证,以期揭示礼容在华夏礼乐文明兴盛时代的发展演变的概况。

一、传世文献所载商周礼容考证礼容,在商周时代可以单称“容”,也可以称作“颂”,也可以称作“威仪”。

首先,礼容单称“容”。

古代观人法

古代观人法

一、古人观人法我国古人在选拔人才上运用面试技术与技巧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经整理归纳出“视瞻”、“言语”、“容止”、“颜色”、“声音”、“形质”、“好尚”、“行迹”、“文字”、“书画”、“食息”、“家宅”、“父母”、“兄弟”、“妻子”、“朋友”等十六类观人法。

其中有些内容对我们现代人事招聘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简介如下:1、视瞻根据历史上比较可靠的记载,将人的目光分为七种,即视远、视下、倾视、雌视、偷视、邪视、视非礼等。

曾子说:“眼睛是心灵的反映”。

孟子说:“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

这是因为眼睛不能遮盖住人的丑恶。

心地正直,眼睛就明亮;心地邪恶,眼睛就昏暗。

听人讲话时,注意观察他的眼睛,这个人的善恶正邪又怎能掩蔽得了呢?”这就是视瞻观人法的始初。

视线高远的一定是心有异志,肯定思想上有难解的大问题,心思重重,“人在曹营,心在汉”;视线低下为元气不足,缺乏自信,性格软弱的表现;倾视,“凡视上于面则傲,下于带则忧,倾则奸。

”吕东莱云:“视流则容侧,必有不正之心存乎胸中矣!”;雌视,男子汉大丈夫看人不应羞羞答答;偷看别人、邪眼看人、无礼看人等,一定是心怀奸诈之辈;而那些观人察事时面面俱到的,目光不同于常人,眼神灿烂辉煌的人一定是大有作为的人;那些目光凝炼沉重,精神饱满的人,一定是贤能善良之辈;那些目光闪烁不定,眼神灼然逼人的人,一定是小人;那些目光散乱,眼中暗淡无光的人,一定是平庸的凡夫俗子。

上述种种表现特征,这大概也是不可改变的真理。

2、言语《论语》中说:“那些花言巧语的人,很少有仁德!”谄媚别人、谗毁别人的都是用美好而华丽的语言。

花言巧语是实行欺诈的语言,一切伤风败俗的无耻行径都是在花言巧语下进行,我们观察他人言语,只能取那些没有华丽辞藻的朴实言语。

宋瑾撰写的《古观人法》也通过言语评定君子小人的说法:“言语平易浅近而意义深远幽长,简单明了,清越激昂而又能隐恶扬善,表达自然朴素,出语温和厚道,平实和气而又自出天性,这样的人是在上位的君子;言语拘谨,不苟言笑而又耻于谈及自己的长处,乐于说及别人的善处,不掩饰自己的过失,不攻击揭露别人的隐私,是身居下位的君子;言语奸诈邪深,对事情穷根追底,喜欢高谈阔论、议论风发,旁若无人而又能控制局面,学问渊博,出语温顺,但是不知自己的过失而别人又不能驳倒,这样的人是身居上位的小人;言语杂乱无序,话很多而道理不明,随声附和而无主见,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而很少有实话,听到别人的隐私就津津乐道,无有穷止,这样的人是身居下位的小人。

从《世说新语·容止》看魏晋时期容貌仪态之美

从《世说新语·容止》看魏晋时期容貌仪态之美

244从《世说新语·容止》看魏晋时期容貌仪态之美王思颖 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摘要:南朝宋刘义庆等人编著的《世说新语》专门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名士的言行轶事。

书中《容止》一门专门讲述魏晋审美,魏晋时期的审美风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世说新语》;魏晋时期;审美;容止“容止”一词语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周旋可则,容止可观。

”指人的行为举止和容貌仪态。

《孝经·圣治》:“容止可观,进退可度。

”偏指礼容和举止,唐代皇甫枚《三水小牍·却要》:“湖南观察使李庾之女奴,曰却要。

美容止,善辞令。

”偏指容貌仪态,在《世说新语》中二者皆有涉及。

容止一门中共39篇,叙述的对象均为男性。

魏晋时期的审美由之前的以儒家为统领转变为追求自然和本体的自由解放,欣赏仪容之美成了社会主流,与先秦、汉代的美产生了巨大差异,《世说新语》中把这一门单独列出更能显示出审美角度的多样化。

一、肤色皎洁《诗经·卫风·硕人》曾用“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来形容庄姜的手白皙得像柔嫩的白茅,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夸赞东家之女肌如白雪。

中国古代文学史当中不乏称赞女子肤色的描写,在《世说新语·贤媛》并不多见,反而是容止中对男子的肤色描写甚多,呈现出一种与前代后世皆不同的男子审美女性化倾向。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

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傅粉何郎”的主人公何晏作为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才华横溢、外貌杰出,以致皇帝见了都想知道此人是否当真如此美貌。

统治者怀疑猜测是否大臣擦粉,说明当时男人擦粉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受众并不小。

王右军叹杜弘治面如凝脂;王夷甫手与白玉柄麈尾无分别,前者为侧面描写,后者为正面描写,均与描写女子肌肤的词句相差无几,更加说明了当时士人对肤色白皙的追求。

二、形体美妙形体高大匀称一直以来都是男子所追求的、众人赏识的,晏子使楚时即因身材矮小被侮辱,有从政能力却也被身形的短板带来不便。

《梁书·到洽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梁书·到洽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梁书·到洽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梁书·到洽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梁书·到洽传》原文及翻译梁书原文:到洽,字茂㳂,彭城武原人也。

洽少知名,清警有才学士行。

谢朓文章盛于一时,见洽深相赏好,日引与谈论。

每谓洽曰:“君非直名人,乃亦兼资文武。

”朓后为吏部洽去职朓欲荐之洽睹世方乱深相拒绝除晋安王国左常侍不就遂筑室岩阿幽居者积岁。

乐安任昉有知人之鉴,与洽兄沼、溉并善。

尝访洽于田舍,见之叹曰:“此子日下无双。

”遂申拜亲之礼。

天监初,沼、溉俱蒙擢用,洽尤见知赏,从弟沆亦相与齐名。

高祖问待诏丘迟曰:“到洽何如沆、溉?”迟对曰:“正清过于沆,文章不减溉;加以清言,殆将难及。

”即召为太子舍人。

御华光殿,诏洽及沆、萧琛、任昉侍宴,赋二十韵诗,以洽辞为工,赐绢二十匹。

高祖谓昉曰:“诸到可谓才子。

”昉对曰:“臣常窃议,宋得其武,梁得其文。

”二年,迁司徒主簿,直待诏省,敕使抄甲部书。

五年,迁尚书殿中郎。

洽兄弟群从,递居此职,时人荣之。

七年,迁太子中舍人,与庶子陆倕对掌东宫管记。

俄为侍读,侍读省仍置学士二人,洽复充其选。

九年,迁国子博士,奉敕撰《太学碑》。

十二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称职。

十四年,入为太子家令,迁给事黄门侍郎,兼国子博士。

十六年,行太子中庶子。

普通元年,以本官领博士。

顷之,入为尚书吏部郎,请托一无所行。

俄迁员外散骑常侍,复领博士,母忧去职。

五年,复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未拜,仍迁给事黄门侍郎,领尚书左丞。

准绳不避贵戚,尚书省贿赂莫敢通。

时銮舆欲亲戎,军国容礼,多自洽出。

六年,迁御史中丞,弹纠无所顾望,号为劲直,当时肃清。

以公事左降,犹居职。

旧制,中丞不得入尚书下舍,洽兄溉为左民尚书,洽引服亲不应有碍,刺省详决。

左丞萧子云议许入溉省,亦以其兄弟素笃,不能相别也。

七年,出为贞威将军、云麾长史、寻阳太守。

大通元年,卒于郡,时年五十一。

赠侍中。

谥曰理子。

昭明太子与晋安王纲令曰:“明北兖、到长史遂相系凋落,伤怛悲惋,不能已已。

《北史·崔悛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北史·崔悛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北史·崔悛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北史·崔悛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北史·崔悛传》原文及翻译北史原文:㥄字长儒,状貌伟丽,善于容止。

齐神武至信都,以为开府谘议参军。

神武入洛,议定废立。

太仆綦俊盛言节闵帝贤明,可主社稷。

作色而前曰:“若其贤明,自可待我高王。

既为逆胡所立,何得犹作天子?若从俊言,王师何名义举?”由是节闵及中兴主皆废。

更立平阳王,是为孝武。

以建义功,封武城县公。

天平中,授徐州刺史。

初,㥄为常侍,求人修起居注,或曰:“魏收可。

”㥄曰:“收轻薄徒耳。

”更引祖鸿勋为之。

又欲陷收不孝之罪,乃以卢元明代收为中书郎。

由是收衔之。

及收聘梁,过徐州,㥄备刺史卤簿迎之,使人相闻收曰:“勿怪仪卫多,稽古力也。

”收语蹇,急报曰:“崔徐州建义之勋,何稽古之有?”㥄自以门伐素高,特不平此言。

㥄以籍地自矜,每谓卢元明曰:“天下盛门唯我与尔,博崔、赵李何事者哉!”崔暹闻而衔之。

神武葬后,㥄又窃言:“黄颔小儿堪当重任不?”暹启文襄,于是锁㥄赴晋阳讯之不服暹引邢子才为证子才执无此言那出告㥄子赡曰尊公意正应欲结姻陈元康赡有新生女,乃许妻元康子。

元康为言于文襄曰:“崔㥄名望素重,不可以私语杀之。

”文襄曰:“若免其性命,当徙之遐裔。

”元康曰:“㥄合死。

朝野皆知。

公诚能以宽济猛,轻其罚,则仁德弥著,天下归心。

”乃舍之。

五年,为东兖州刺史,复携冯氏之部。

冯氏受纳狼籍,为御史劾,与㥄俱召,诏付廷尉。

寻别诏斩冯氏于都市,㥄以疾卒狱中。

㥄历览群书,兼有辞藻。

自中兴迄于孝武,诏诰表檄多㥄所为。

然性侈,耽财色,于诸弟不能尽雍穆之美,世论以此讥之。

(节选自《北史崔悛传》)译文:崔㥄字长儒,相貌壮美,注重仪容举止。

齐神武帝(高欢)到信都,任命他为开府谘议参军。

高欢进入洛阳,商议决定废弃或存置帝王的大事。

太仆綦俊极力申说节闵帝贤明,可以主持国家大事立为君王。

崔㥄变了脸色上前说:“如果他还算得上贤明,那么自然可以等待我高王。

《孝经圣治章第九》原文翻译及赏析

《孝经圣治章第九》原文翻译及赏析

《孝经圣治章第九》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孝经圣治章第九》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孝经圣治》是《孝经》第九章。

千字文原文及译文

千字文原文及译文

《千字文》原文及译文《千字文》被公认为世界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识字课本,说是千余年来最畅销、读者最广泛的读物之一。

《千字文》乃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谐美。

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地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

【原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译文】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

日出日落, 月圆月缺,星辰分布在无边的太空中。

【原文】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译文】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原文】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译文】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凝结成霜。

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

【原文】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译文】最有名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

水果中的珍品是李和奈,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姜。

【原文】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译文】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王官员。

【原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译文】苍颉创制了文字,嫘祖制作了衣裳。

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是尧和舜。

【原文】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译文】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是周武王姬发和商王成汤。

贤明的君主端坐朝廷,向大臣们询问治国之道,垂衣拱手,毫不费力就能使天下太平,功绩彰著。

【原文】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译文】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使四方各族人都来归附。

普天之下都统一成了一个整体,四方诸侯率领子民,归顺于他的统治。

【原文】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译文】凤凰在竹林中欢乐地鸣叫,小白马在草场上自由自在地吃着草食。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

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

全书共分18章《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及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

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

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及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则一切按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是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应“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孝经》还把道德规范及法律(刑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在中国自汉代至清代的漫长社会历史进程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纲常、社会太平起了很大作用。

风度翩翩的一代(下)

风度翩翩的一代(下)

关于[风度翩翩的一代(下)]的字幕:∙段落(1):上集讲了先秦君子在世俗生活中的服饰讲究和言行举止,体现了先秦君子的翩翩风度。

本集继续介绍先秦君子的言行举止,以及先秦君子在世俗生活中的威仪和高尚品质。

古人对于君子的言行举止,要求是特别地严格,那么孔子可以算是在这方面的榜样。

这在《论语·乡党》中有关于孔子行动的详细记载,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段落(2):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论语·乡党》“乡党”,在自己本乡的地方上,说在这个地方上,“恂恂如也”,就是非常恭顺,好像是不能说话的样子,说他在宗庙、在朝廷上,有话便明白而流畅地说出,但是说得很少,很谨慎。

∙段落(3):上朝的时候,当时君主还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就显出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恭敬的样子,也就是说,对下,他是显得温和又很快乐,可以多说一些,对上,就要显得正直而恭敬。

“踧踖”是显得是恭敬而又不安的样子,“踧踖”和“与与”。

君主已经来了,显得恭敬而心中又不安的样子,行步要有安详的样子。

∙段落(4):说是鲁君召他去接待外国的宾客、贵宾的时候,他的面色矜持庄重,或者向左边来拱手,或者来向右边来拱手,那么一作揖,一低头,衣裳就一俯一仰,这一俯一仰,但是也很整齐,快步向前走的时候,就好像鸟儿一样舒展它的翅膀贵宾辞别之后,一定要向君主回报说:∙段落(5):“客人已经是走了,不再回头了。

”∙段落(6):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

立不中门,行不履阈。

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

没阶,趋进,翼如也。

复其位,踧踖如也。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

上如揖,下如授。

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

享礼,有容色。

私觌,愉愉如也。

食不语,寝不言。

世说新语容止

世说新语容止

世说新语容止世说新语容止(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读后感)魏晋时期,很流行以貌取人。

在此之前,判断一个人好坏的主要依据是他的素质和才华。

标准是单一的,只有上层阶级的人才可以谈论,但那些地位低下的人没有这个权利。

但是到了魏晋时期,标准有了很大的变化,可以用人物的各方面来评价。

评论人物成为当时士绅阶层的潮流,更注重人物的外貌美。

魏晋时期的人们注重外貌,这里的人们主要是指魏晋文人名士。

而最能体现魏晋名士精神风貌的就是《世说新语》。

被鲁迅称赞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的《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自东汉至东晋二百多年里文人名士的言行举止,精神气质。

是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之所以成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因为它仅用六万余言的篇幅,就写了一千五百多个人物,而其中重要人物形象不下五六百个,常常是三言两语就能将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刻画得全面具体,栩栩如生。

《世说新语》中内容独特,结构完整。

《世说新语》最主要的特点有三个:第一是在结构方式上。

《世说新语》将书中的人物故事按内容分成了若干门类,每一门类都表现相同的主题。

全书分上、中、下卷,三十六篇,共有一千一百二十多则,包括德行、言语、政事、方正、雅量、识鉴等篇,每篇有若干则,各篇中的人物故事都表达出了相同的思想主题。

如《陈蕃礼贤下士》和《陈谌取寓设譬答客问》、《难兄难弟》都是表现了德行的主题。

第二是篇幅较小,《世说新语》中每一篇都非常短小,寥寥数语就描绘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如言语篇第一则仅用50个字就描述了《边让失次序》的故事。

第三是写真人真事,有事实依据,可称之为志人小说。

《世说新语》中每一篇的人物故事都是真实存在的,如《昭君出塞》、《曹植七步诗》、《看杀卫玠》都是有历史文献纪录并证明的。

《世说新语》集中地反映出魏晋士族的社会风貌,每一篇都是当时社会现象的反应与表现。

言行举止每一方面都表现的很具体,是我们当代人研究魏晋历史不可或缺的依据。

而在这部作品中的第十四篇《容止》最为独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