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的意义与文学史的立场
论王蒙的《红楼梦》分析对文学批评的启示
论王蒙的《红楼梦》分析对文学批评的启示论王蒙的《红楼梦》分析对文学批评的启示摘要:相于职业文学批评家来说,王蒙对红楼梦》的研究点比较散、,但难得的是他结合自己的文学创经验来谈,这就使得他研究接近作者、接近读者,更好体会作者本意。
同时,他的究体会也给中国现在的文学批评一些启示:一是要尊重文学感受在学批评中的作用;二是导人们重新认识点评等传统学批评方式的价值键词:王蒙;红楼;文学批评:启示谈到现在中国文学评的问题和特点时,王蒙认为主要这样几点问题,“一注意宏观不注意微观,喜树立旗帜,笼而统之;二是于进行价值判断,不注意认知判断”“太急于作价值判,急于说他是好还是,但作品到底是怎么回事,作品中哪些是创新的,哪些是借的,哪些是和古今中外不约而,很少有人说。
”这种看法或只是他的一家之言,但是能否认这样的问题确实存。
王蒙对《红楼梦的感型批评不仅是对红学批评发展的种有益补充,同时也可以予我国文艺理论建设以要启示。
作为一位作家,其作品不真正理解而被做出误判断和定位的情况,王蒙深体会,这种体会也他能尊重和理解其作者。
对于作品的批评不是简单地肯定或者否,而是承认多样性的存在这样的思维方式和批态度也值得当代文批评家借鉴。
一、文感受对文学批评的要意义李怡在《失落了文学感的文学理论与文学评》中指出:“我们也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即我关于文学的判断也时与文学创作本身渐渐远,我们注意的是当代思想‘超越’具体文学实践意义上西方文化、西方诗学潮流沟通、对话,但忽略了对中文学实际的感受、体验与握。
”我们的文学思想的产生应来自于对于当前文学作品的真切受,离开了对于文学作品的际感受,任何“理论”都能是空洞无物的。
任何价值的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都建在对于文学现象的真切体悟上。
在王的评红文字中,有意识地自身创作所带来的感受运用到的批评视野中,他:“创作是作家对生活感受,那么评论呢首先是批评家对作的感受。
正像作家该善于感受(感觉、体验、识)生活一样,评论家也应善于感受(感觉、体验、认识)作。
文学批评视野下的王蒙小说
文学批评视野下的王蒙小说王蒙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之一,其小说作品饱含人性的深度思考和生命的磨砺。
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以来,王蒙一直活跃在文坛,并且多次获得了诸多文学奖项。
本文将通过文学批评视野,探讨王蒙小说的独特之处,以及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提纲:一、王蒙小说的写作特点和风格1.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2.运用语言的艺术手法3.注重反思社会问题二、“文化大革命”对王蒙小说的影响1.身临其境的经历2.深入到人性的所在3.对生命的思考三、文化记忆再现的主题1.历史上的“大事”和史诗2.文革时期普通人的生活困难3.人性共同的面向和认识四、王蒙小说的艺术性价值1.人物形象的塑造2.情感的表达和抒发3.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五、王蒙小说的意义和价值1.文学批评视野下的历史评价2.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对文学发展的启示六、王蒙小说中的性别议题1.女性形象的刻画2.爱情与婚姻的探究3.女性生存状态的呈现七、王蒙小说的家国情怀1.对故乡的回忆与怀念2.对祖国的热爱与关注3.民族精神的体现与表达八、中国文学的全球化1.王蒙小说在全球文学市场上的影响2.中西文化对话的跨越3.中文小说在国际上的地位九、文学批评和王蒙小说的关系1.批评视野对王蒙小说的影响2.文学批评在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作用3.批评视角的多样性与交流互鉴通过以上几个提纲点,本文将深入王蒙的小说创作中,同时也会探究更多关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问题,为广大读者朋友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1.王蒙小说的写作特点和风格提纲一探讨王蒙小说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主要包括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运用语言的艺术手法和注重反思社会问题等方面。
这些特点共同构建了王蒙小说的艺术形式和主题内容,是深入探讨王蒙小说的基础。
2. “文化大革命”对王蒙小说的影响提纲二讨论了“文化大革命”对王蒙小说的影响。
王蒙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中生活和写作,他的作品深受这段历史经历的影响。
因此,“文化大革命”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是理解和解析王蒙小说的重要环节。
王蒙文学存在的文学史意义
作者: 朱寿桐
作者机构: 澳门大学中文系
出版物刊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页码: 193-204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10期
主题词: 王蒙;文学存在;汉语新文学;生命复鲜;情绪流
摘要:王蒙作为文学存在的主体,在汉语新文学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其新近出版的心灵自传体长篇小说《闷与狂》以及其他的一系列自传体作品,为汉语新文学史提供了有意义的学术资源和文学标杆。
他在耄耊之年连续出版的创作时间历经四十年的自传体小说《这边风景》,以及几乎是一气呵成一挥而就的心灵自传体长篇《闷与狂》,无论从内容的震撼力还是写作手法的创新性,都足以成为汉语新文学世界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文学事件。
这是一个饱经沧桑的作家生命复鲜的系统工程,有别于一般的回忆录文体;又是一种咀嚼生命本味的情绪流写作,为汉语小说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王蒙小说与新时期文学话语流变的开题报告
王蒙小说与新时期文学话语流变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王蒙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化评论家和社会学者,在中国新时期文学发展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符号,充分反映了中国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的历史进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本论文以王蒙小说为核心,分析其代表作品中的话语流变及其与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关系,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当代小说的文化意蕴和现代性问题,对于推动当代文学的创新发展、研究当代文学思潮与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现状和问题意识目前,国内外对王蒙小说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积累,但是对于其与新时期文学话语流变的关系的深入剖析还比较匮乏。
同时,虽然新时期文学在不断向前推进,但是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如如何在继承与创新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如何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属性等等。
因此,本论文将对王蒙小说与新时期文学话语流变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究,以期对当代文学问题进行更加全面的思考和研究。
三、研究内容和结构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
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并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
第二部分:王蒙小说中的话语流变。
通过王蒙小说的代表作品,分析其中的话语变化及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因素,探究其与新时期文学话语形态的关系。
第三部分:新时期文学话语流变的趋势和特点。
从文学史的角度出发,分析新时期文学话语的发展变化并探讨其中的趋势和特点。
第四部分:王蒙小说中的话语流变对于新时期文学的启示。
通过对前两部分的分析,探讨王蒙小说中的话语流变对于新时期文学的启示和提出相应的建议。
四、预期结果和创新性本论文的预期结果是通过对王蒙小说中的话语流变及其与新时期文学话语流变的关系进行分析,深入挖掘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化内涵和现代性问题,并试图寻找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出路和方向。
本文的创新性在于:首次将王蒙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与新时期文学话语流变的关系;从多个角度出发,探讨新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趋势,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和思路。
才华横溢的杂色作家王蒙
对丈夫倪吾诚的关心。
不断的争吵、不断的和解。这种和解源 于她对丈夫的关心。 “不争气的丈夫,仇人一样的丈夫,却 又是唯一和不能没有的丈夫。” 倪吾诚发高烧跌倒后,静宜又尽心尽力 伺候他。
静宜性格中的两个层面:
第一个心理层面,从一而终的旧式妇女 。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婚姻观念。 婚姻的宿命观:“说下大天来,你是我 夫,我是你妻。” 尽力维持夫妻的名分,这也是她惟一比 姐姐静珍的优越性所在。
②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勇士。
小时候的壮举 不安分的灵魂 对中国文化的批判 对自由、文明、科学的迷恋
③一个浮浅的浪子。
对西方文明的浅层次理解、剥离式接受。 对家庭的无用。 对社会的无用 “回想他自己,从完成学业到社会上做 事以来,没有一个上司对他满意,也没 有一个手下对他不满意。他倪吾诚是一 个天生的民主主义者。”
意识流手法的特征
意识流手法在现代派小说中运用得十分普遍, 现代派小说往往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而意识 流手法注重描写人物对周围世界的感受,细腻 真实,使得读者从被感觉的事物上揣摩出人物 主观心理活动的变化。深入到人物内心中去, 让人的意识自由流动,突破时空限制,过去、 未来、现在连在一起,在剖析人物心理上取得 极大的自由。特别是弗洛伊德对无意识的发现、 非理性思潮的兴起,更加对意识流小说有着推 动作用。
儿子眼中的父亲形象
倪藻想起父亲谈起父亲的时候,仍能感到一种 莫名的震颤。一个堂堂的人,一个知识分子, 一个既留过洋又去过解放区的人,怎么能是这 个样子的?他感到了语言的贫乏。倪藻无法判 定父亲的类别归属。知识分子?骗子?疯子? 好人?汉奸?窝囊废?老天真?孔乙己?阿Q? 假洋鬼子?罗亭?低智商?高智商?可怜虫? 毒蛇?落伍者?超先锋派?享乐主义者?流氓? 市侩?书呆子?理想主义者?这样想下去,倪 藻急得一身又一身的冷汗。
最新-王蒙小说的文化精神别论 精品
王蒙小说的文化精神别论摘要当文坛极力推崇王蒙小说所表述的那种忠诚的精神、豁达的人生态度时,本文力图从另一角度透视王蒙小说别样的精神内涵小说以王蒙式的忠诚传承着儒家至道—不愠不怒,无怨无悔,苦中作乐,忠贞不二。
他的对荒谬、灾难的命运的默认,妥协无疑是对人的精神的扭曲,是传统文化的社会心理积淀,是历史在种族记忆中的投影。
形成了一种忠恕到沉重而酸涩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王蒙小说精神内涵中图分类号I2067文学史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小说的意义在于它的意向———文化精神。
王蒙小说所表现的文化精神对我们来说是何等熟悉!它再现了一个存在过的历史形态,表现出特定时代的生活意蕴和社会人性内容。
如果说刘心武的《班主任》呼唤救救孩子,那么王蒙小说是全方位的呼救救救右派,救救干部,救救知识分子、救救国家。
他的小说推动了新时期党的文化思想建设,是反思文学的先声。
同时,王蒙小说的文化精神对我们来说又是何等陌生!它以鲜明的时代感———反思社会弊端,呼唤人性、人情的回归,追求改革时代的意识流,掩饰着深层心理对同一块土地的理解而产生的默契。
作家深信存在就是合理的,既然这是合理的存在,即使不可理喻也要深入理解,以达到心灵的沟通,展示作家内心深处的雍容大度和王蒙式的忠诚。
然而这一切令人心存困惑、油然而升一种负重感;沉重、酸涩的忠恕、无奈、沉沦的达观,由此构成了王蒙小说别样的精神!一王蒙小说的文化精神表现在王蒙式的忠恕之道上。
这种忠恕就是无论遭受怎样的灾难毫无个人恩怨,历尽沧桑九死而不悔。
作为政治品格是无可挑剔的。
作为文化精神,它只是千年不变的思想至道的绵延忠贞不二。
传承着古老的道理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由此王蒙小说的主人公无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如何尖锐,面对理想乐园失落。
论王蒙文学思想的独特意义和作用
维普资讯
第 1卷第 1 20) 1 期(06
寸 奸孑 音高 拒
V11o120) o1N.(06 .
论王 蒙文学思想 的独特 意义和作 用
刘 岚 ( 甘肃 省教育来自 , 甘肃兰州 70 0 ) 30 0
摘 要 : 王蒙的文学思想在促进 中国当代 文学 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 对新的文 学观念的倡扬 , 另类” 对“ 文学现象的
极 端主 义 、文 化 专 制 主义 的 一个 方 法 论 根 源”] L。 J 2 O世纪 9 代 以来 的 十余 年 问 ,立 场 的 分 化 、观 念 的 O年 混 乱是 中国 文坛 有 日共 睛 的现 象 。在 这 样 的 时 代 里 ,很 多 作 家放 弃 了思 考 的 权 力而 冷 眼 旁 观 甚 至 随 波 逐 流 。这 时 的 王 蒙 却 以一 个 思 想家 的身 份 ,立 场鲜 明 地担 当 起 了 文化 批 评 与 社
这 些青 年 作 家进 行 了 肯定 和 认 同 ,为 他 们 的成 长提 供 了 应 有
王蒙所 提倡 的 在 学 术 与文 艺 上 不 同 的 思 想 、观 点 、风
的文学空间。由此可以看出,王蒙不仅从 理论上向 “ 绝宽 拒
王蒙的文学成就
王蒙的文学成就王蒙,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化评论家,以其独特的笔触和纷繁复杂的文化思考而备受瞩目。
王蒙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还可以被看作是对中国文学的一种深刻贡献。
本文将从其文学风格、创作主题和影响力三个方面,探讨王蒙的文学成就。
一、文学风格王蒙的文学风格独特而鲜明,他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塑造人物的形象,力求真实地揭示社会的不公与阶级冲突。
他的笔触细腻而充满力量,能够将个人感受融入到历史和现实的宏大背景中。
他的作品不仅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更能够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传达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质疑。
二、创作主题王蒙的作品主题丰富多元,涉及到了政治、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思考贯穿于他的作品之中。
他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再创造,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批判,并试图为之赋予新的意义。
同时,他也关注当代社会的问题,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冷酷现实。
他的作品既有对过去的回望,也有对未来的思考,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有时代感和深度。
三、影响力王蒙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还可以从其对文学界的影响力来看。
他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为后来的作家们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他的文学观点和方法对于整个文学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也是文化评论界的重要人物,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评论和解读,促进了文学理论的研究和传播。
在以上三个方面,王蒙的文学成就展现出了他作为作家和文化评论家的独特魅力。
他的作品既有感染人心的情感,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触动。
他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文学领域,更涉及了社会和价值观念的诸多层面。
王蒙的文学成就,不仅留下了一批经典的文学作品,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通过对王蒙的文学风格、创作主题和影响力的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成就。
他的作品不仅记录了个人的生活和体验,更展现了对社会现实和文化传承的思考。
他的文学思想和方法不仅对后辈作家具有启发性,也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代文学家王蒙的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家王蒙的名词解释王蒙,一个名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文学圈熟知的人物。
作为当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而备受赞誉。
然而,谈到王蒙,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名字所代表的含义。
名词一:反思王蒙的作品独特之处在于他对中国现实的深刻反思。
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审视,他试图揭示社会背后的矛盾和问题。
例如,《一九八八年》一书中,他通过一天之内发生的事情,折射出了中国社会的深层次变迁。
他用文字探索内心的真实,以追求对社会的真实认知。
名词二:担忧王蒙的作品常常表达了对社会的担忧。
他的笔触描绘了中国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通过对普通人的关注,他表达了对社会底层群体状况的担忧。
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社会秩序崩溃、道德败坏的景象。
他的作品让我们深入思考社会的问题,引起我们对个体与集体命运的关注。
名词三:人权王蒙的作品也经常关注人权问题。
他的作品反映了在缺少言论自由和人权保障的环境下,人们生活的艰难。
他的小说中,有很多不同的职业人群,其中某些人的命运常常受到政治环境的控制。
他的作品让我们反思人权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对人权的尊重。
名词四:艺术王蒙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具备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气质。
他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和人物产生共鸣。
他的文字充满着感性的力量,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
王蒙对于艺术的追求,使得他的作品成为当代文学中璀璨的一颗明珠。
名词五:探索王蒙一生都在探索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他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对于社会问题的探索与抗争。
他通过对历史、人性和社会的反思,试图找到一种更加深刻的理解。
王蒙的意义在于他所代表的文学家群体,他们以自己的作品试图塑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总结王蒙作为当代文学家,通过他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的担忧,表达了对人权的呼吁。
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关注。
他的作品像一面镜子,反射出中国当代社会的现状和问题。
评《王蒙文艺思想论稿》
系列 充满学术 新意的张恨水研 究 的论 文 , 在学 界渐为人
而言 , 既是挑 战 , 也是一 种诱 惑 , 至 冒险—— 由于王蒙太 甚 复杂 , 有可能把研究者淹没——对此 , 我想奉桥不会没有察 觉 , 他还是没有 回避这一切 , 但 而是迎 难而上 , 需要一种 这 学术勇气。因为奉桥懂得 , 学术有时就是 冒险 , 没有一定 的 探险精 神 , 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术创新。 长期 以来 特别是 自上个 世纪八 十年代 以来 , 王蒙研究
别样 的发现和收获 ,论稿 》 《 的学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 源于
这种 冒险精 神。《 论稿 》 仅体 现出王蒙 研究正 在走 向深 不 化 和拓展 , 体现 了严肃 客观的学术态 度。对于像王 蒙这 还 样一个 具有多方 面重要影响 的作 家 , 如何 准确地评价 他对 中国当代文学 的贡献 , 到既不有意拔 高 , 做 也不 因 言废人 , 并非 易事 。这 一点 , 论稿 》 《 做得 较好 , 求真 务实 的逻辑 分
行合理准确地 “ 定位”就成为这部著作必须面对和作 出回答 , 的问题 , 对此 《 论稿 》 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一是开放的学术
视野在 《 论稿 》 中表现为多维 的研究视 角。之前的研究大 多 是对作为小说家王蒙 的研究 , 而王蒙并非单 纯的小说 家 , 然 所 以对王蒙 的研究必须顾及其他维面 , 进行 多维的研究 。 论 《
东方 论坛
2 1 年第4 0 1 期
评 《 王蒙文艺思想论稿 》
朱 德 发
十 几年前 , 桥读 研究 生时就 对王 蒙研究 感兴 趣 , 奉 他
的硕士学 位论文关 于王蒙文艺思 想研究 , 出了一些 不俗 提 的 见解 , 成 了独特 的研究 思路 ; 形 后来 攻读 博 士学 位 , 转 向 了通 俗文 学大师 张恨水 的研究 , 出版 了 《 代性视 野 中 现 的张恨水小 说 》 《 和 张恨水新 论 》 两部学术著作 , 并发表 了
王蒙小说在八十年代叙事中的意义
命激情 , 一种与主流文学话语同构的承诺 。 也正是由于理性的把握 , 王蒙小说的 “八十年代”叙
事不仅认同 , 而且先行于 80 年代文学界的主流话语 。譬 如 : 1980 年 8 月 , 王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当 代文学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召开的王蒙作品讨论会上的发言 中 , 描述了 “八十年代”未来图景 : “我觉得随着生活的复 杂化 , 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 , 它会越来越多要求多线 条 、快节奏的结构 。”⑧这样的观点 , 在政治刚刚解冻之时 , 不能不令人叹服其预见力 。可以说 , 80 年代文学界的诸种 文学现象 , 王蒙大多前瞻性地有所预见 、有所实践 。其身 体力行的文学实绩正如王蒙在 90 年代的回顾 : 从现实主义 的回归到现实主义的开拓和超越 ; 从突破题材的禁区到改 变题材的观念 ; 从主题的丰富和实在到主题的化解 ; 从风 格的被承认到风格的难以捉摸 ; 从语言的生活化到语言的 艺术化 ⑨。其中原因固然很多 , 但王蒙的自身经历不可忽 略 。王蒙一路从 “高处”走过 (十四岁入党 , 解放初期就 立下了 “职业革命家”的志向 。1978 年以后历任作协副主 席 、文化部部长) , 王蒙小说的 “八十年代”叙事自然有一 种一般意义上的中国当代作家所少有的高度 、力量和目光 。 这种 “高处”的视角 , 使得 80 年代王蒙小说的 “八十年 代”叙事虽然与大多数 80 年代作家一样 , 书写改革开放的 主旋律 , 但正如 “政治家和思春的人写星星月亮不一样” (王蒙语) , 王蒙小说的 “八十年代”叙事在认同于 80 年代 文学界主流话语之时又有所疏离 。
但是 , 王蒙小说 “八十年代”叙事从来没有纵容激情 , 或者说 , 充沛的激情始终配合以强大的理性 。对于这一点 , 同是作家的曹文轩分析得非常透彻 : “八十年代的中国心理 小说 , 既不夸大本能和直觉 , 也不轻视客观现实 , 理性的 光辉始终照耀着心理王国 , 而引起心理产生各种变化的又 正是客观现实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聚光点和光的折射棱 柱 。《蝴蝶》、《春之声》、《海的梦》莫不如此 。”⑦正是由于 理性的把握 , 王蒙小说的 “八十年代”叙事如是看待 “八 十年代”: 我们付出巨大牺牲不是为了倾诉伤痕 , 不是为了 以文学的形式唤起人们怜悯的情感 。恰恰相反 , 在这个失 而复得的 “天堂”中 , “政治”被解释成一种重新焕发的生
王蒙小说创作成就及文学史意义
创作成就及文学史意义成就:⑴对“伤痕”文学的超越不同于当时普遍的对文革苦难的揭露、控诉,王蒙很快实现了对“伤痕”文学的超越,直接进入到对造成文革灾难的社会、历史与人性根源的反思。
⑵善于表现人物的心灵现实,他的小说淡化历史创伤记忆,更多地关注历史灾难过程中人物的心灵现实,刻意展示人物在特定境遇中的内心情感波动。
⑶容的历史态度,从历史灾难中总结经验教训,他没有把历史灾难的责任简单地归结为某人或某场政治运动,而是从历史的主客体双方寻找原因,找到彼此可以谅解的地方。
这种宽容的历史态度,使他对历史不进行简单的道德评断,而是着意于揭示历史灾难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教训。
⑷革命理想主义和历史理性主义,他既执着于对自己青年时代革命理想信仰的坚定追求,又不断地对这种理想主义及其实践过程进行反思,指出它在实现上的艰难和前途的光明,表现出对历史理性主义的认同。
出于对革命的信念,他既认识到现实的力量,又表现出对现实问题的超越,避免了当时那种普遍性的感伤。
⑸所有的这些,形成了王蒙反思小说的特有的理性思辨色彩。
⑹同时,自身的特殊经历,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强烈的历史感和沧桑感。
意义:(1)他在西方现代派的基础上,率先借鉴西方意识流方法,对旧有的小说形式进行改造,他尝试以现实主义为主题,以意识流辅助技巧为手段,创造出一种心流现实主义的小说,小说的主题仍是人物和故事,但侧重于人物的心理描写,在注重实践逻辑联系的主题上,有限的使用空间的自由组合,在叙述方式上,他将传统的第三人称全文叙述,于意识流的内心分析感觉分析,感情独自相结合,不同的手法之间转换自然,显示了作者运用意识流的圆熟,他还多方面的借鉴现代派的各种方法和技巧,比如西方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和黑色幽默、荒诞小说(2)在语言上为了显示意识活动的特点,作者放弃了对语言的完美对称的追求,取而代之追求语言的多样化和陌生化,语言单位之间常出现大幅度的跳跃,断裂,悖反,有些小说界见了相声的话语方式,语言俏皮夸张,调笑成分很强,杂文语体,文言句式,民歌民谣常出现于作品中,语言密度相当大,往往由一个话题引起,语意相关或相近的词语在文章中不断出现追求表现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感受。
王蒙的评价心得体会
王蒙的评价心得体会王蒙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及他的评价心得和体会深受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
在我看来,王蒙以其深刻的文学造诣和扎实的写作功底,在文坛上独树一帜,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蒙作品多以抒发对人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关怀为主题。
他能以犀利的文笔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社会现实的丑陋一面,展现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引发读者对于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思。
他的作品如《昏君》、《边城》等不仅仅是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再现,更重要的是从中折射出人类社会的普遍性问题和道德困境,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在他的作品中,我最欣赏的是他对于历史的描写和反思。
他能够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与个人命运密切联系起来,以此思考人性与命运之间的关系。
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活,个性鲜明,他们的遭遇与历史的巨变息息相关。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述和描绘,他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个平凡人如何在大时代面前作出选择、奋斗和生存的故事。
这种对于历史与个人关系的思考和表达方式,让我对于人类的历史和命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此外,王蒙作品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他对于人性和道德的关注。
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往往身不由己地被迫选择,他们面临着道德困境和伦理冲突。
而王蒙用温情和同情的笔触描绘了这些人物内心的挣扎和决断过程,让我深入感受到了作品中人物的复杂性和内心的矛盾。
通过对于这些人物的描写,他让读者思考人性的善恶、道德的约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的作品给人以启示,唤起了人们对于人性和道德的深刻反思,让我们对于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除了作品本身,王蒙的评价心得和体会也让人钦佩。
作为文学评论家和理论家,他对于文学的认识和理解非常深刻。
在他的评论中,他总能从多个维度、多个角度出发,全面而准确地剖析作品的内涵和外延。
他对于文学创作的要求严格而明确,他认为文学的本质在于对于人性和社会问题的追问和反思,而不仅仅是对于艺术形式的追求和表达。
王蒙及其文艺思想
王 蒙 及 其 文 艺 恩 想
9赵 进
摘 要 :王蒙先生是 中国当代文 学的一个标 志性 代表 他 不但是一位政 治活动
家 , 也 是 一 个 极 具 创 作精 神 和创 新 能 力 的作 家和 杰 出的 文 艺理 论 家。他 笔 耕 不辍 ,创
作了大量文采璀璨 、思想深邃 、影响 广泛的作品 ,影响了一代 又一代的人们。在他的 文艺思想 中,有强烈 的政 治、社会和 文化担 当,也兼具现 实主义和浪漫主 义。在新 疆 的生活经历 , 使 他的文艺思想 充满新疆元素和民族情 怀。他 的创作根植 于人 民,紧跟
护短”…… 政 治 僻 志 出 任 部 长 ,开 创 新 时 期 文 化 一 代 J x 【 气 :他 新 人.后来还 为少年作家郭敬叫 、韩寡 “ 刮 晚年也 没有忘 却 白 的政 治情 怀 ,著 书 说 畅 淡
他 捉 出 文 艺 繁 荣 ,就 是 各 种 肜式 、各 个 流 派 的
『 } ,就 是 各 种 丈艺 思 潮 , l f I 探 索 的 兼 容 许 人 生 哲 学 感 悟 和 中l 政 治 “ 天机”. 全 政 协 f 1 J 1 K l 创 作 竞/
务 院 签 机 构 参 政 议政 ,为 发 展 『 K 1 家 文 化 业 献 汁 所 以 他 撰 丈大 声 呼 吁 “ 费厄泼 赖 ” 当实行
一
、
其 文 艺 思 想 具 有 政 治 、社 会 和 文 化 担 当 等 等 ,一 直 保 持 自 己独 立 、独 特 的思 考 与念 坚持 不懈 、奉行到 底
组 织部 来了 个年轻 人 》,饱含 少共 革命情 王蒙 先生 是我 国 当代著 名作家 、文 化学 者和 社 他 写的 《 会活 动家 ,是文化 部前 部长 、他 不 足1 4 岁加 入中国 怀 ,甚 至得 到毛主席 的称赞 ,但最 终未 能逃过 被 错 右派”的不幸命运 。后来 他迫 于形势 自我放逐 , 共 产党 ,跟 随新 中国一 起成 长 ,是具 有较 多革 命经 划 “
王蒙——精选推荐
王蒙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研读最初发表时名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后改名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
⼀、作家⾃述最初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时,想到了两个⽬的:⼀是写⼏个有缺点的⼈物,揭露我们⼯作、⽣活中的⼀些消极现象,⼀是提出⼀个问题,像林震这样的积极反对官僚主义却⼜常在“⽃争”中碰得焦头烂额的青年到何处去。
我写的⼏个⼈物和他们的纠葛,有⼀些地⽅虽然能够感受、传达,却不能清楚地分析、评价,写这篇⼩说时,我是抱着⼀种提出若⼲问题,同时惭愧地承认⾃⼰未能将这些问题很好地解决的⼼情的。
我不想把林震写成娜斯嘉式的英雄。
⽣活不⽌⼀次地提⽰给我热情向往娜斯嘉⼜与娜斯嘉有相当区别的林震式的⼈物,林震式的“⽃争”,林震式的受挫。
甚⾄于,我还想通过林震的经历显⽰⼀下:⼀个知识青年,把“娜斯嘉⽅式”照搬到⾃有其民族特点的中国,应⽤于解决党内⽭盾,往往不会成功。
在与林震对⽴的⼀⽅,刘世吾是主要⼈物,我着重写的不是他⼯作中怎样“官僚主义”(有些描写也不见得宜于简单化地列⼊官僚主义的概念之下),⽽是他的“就那么回事”的精神状态。
⾄于刘世吾在⼯作上,不少地⽅是正确的、可敬的,我⼀点也不“憎恶”他。
可惜,他运⽤⾃⼰对于⼯作规律的掌握来保护、掩盖⾃⼰的冷漠,他的优点和缺点是联系着的。
摘⾃王蒙:《关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民⽇报》1957年5⽉8⽇。
我当时还不懂得什么叫影射,嗅不出这两个字后⾯的⾎腥⽓味。
我的⼩说就是写了缺陷、阴暗⾯,⽽且是写的⼀级党委的组织部门,⼤胆直书,百⽆禁忌,影射于我,何⽤之有?有⼈说刘世吾的谐⾳是刘事务,可见作者视刘世吾为事物主义者。
这对于作者也⽆异于说梦。
作者当时根本不懂⽤谐⾳来帮助⾃⼰的⼈物亮相,如先进⼈物姓洪、坏蛋姓刁之类。
这篇⼩说⾥⼈物的名称是这样起的:作者有⼀批⽼战友,作者取他们的名字,改换了姓⽒,乱点鸳鸯谱,便成了⼩说⼈物的姓名。
摘⾃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琐谈》,《读书》1979年第1期。
浅谈王蒙《红楼梦》研究对文学创作的几点启示意义
创作本身的指导意义 。n 于《 对 红楼梦》 这样优秀古典小说 的创
作 方法 , 在评 红 的过 程 中提 到 的一 些 感 悟 、 系创 作 现 实 情 他 联 况 的一些 问题 , 是很 有 实 践指 导 意义 的 。 都 首先 , 王蒙 将作 家 主体 在 文学 创 作 中 的地 位 和作 用 提 高 到
一
个 较 高 的地 位 。 重 作家 主 体 性一 直是 王 蒙在 文 学创 作 和 文 尊
学 批 评 中强 调 的命 题 。他 不仅 重 视批 评 中主体 性 的 重要 作 用 , 同 时也重 视 创 作 中作 家 主体 性 的重 要作 用 。 他所 强 调 的尊 重作
家主体性 , 在笔者看来包括这样两个方面:
理解为那是作者曹雪芹在现实世界中无 法得 到满足 的某种精
神 需求 。 这也 是 为什 么 在大 家对 于某 位作 家 或 者某 种 文 学 现象 大 加 挞伐 之 时 , 蒙却 可 以冷 静 对 待 , 持独 醒 的理 智 或 者 坚 王 保 持 自己 的批 评原 则 为其 发 出公 正 评价 的原 因所 在 , 了 他根 深 除 蒂 固 的辩证 思维 和一 贯 的 宽容 态度 之 外 , 主 要 的 恐 怕是 来 自 最
堕 堂
浅谈王蒙 红 《 楼梦》 研究对文学创作的几点启示意义
。 车淑 萍 , 王娜娜 , 郭卿宇 , 张倩 雯
( 江苏 宿 迁 学 院 , 江 苏 宿 迁 2 30 ) 2 8 0
【 摘
要 】王 蒙 作 为 一 个 作 家 , 红 楼 梦 》 对《 的研 究 主 要 基 于 自 己的 创 作 经验 , 的 着 眼 点 更 贴 近 作 者 , 法 他 看
信仰·诗意·智性——剖析王蒙小说创作的心理历程
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信仰·诗意·智性——剖析王蒙小说创作的心理历程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2002.5.1信仰·诗意·智性——剖析王蒙小说创作的心理历程摘要学科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董小玉教授研究方向:.文学评论与写作研究生:蔡丽(99117)王蒙是当代文坛人生阅历最丰富,心思最机敏且复杂多变的作家之一。
他是一个对“革命”有着理想主义的激情和忠贞的信仰的“布尔什维克”,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充满诗意的作家,又是一个阅历丰富,对生活有着敏锐的捕捉和理智的通透的智者。
在他的心灵中,革命信仰的力量,文学诗意的力量,以及理智的生活态度不断地发生冲突,又不断地平衡。
王蒙又是一个主观意识比较强的作家,他的创作,尤其是表现、反思“革命”时期的创作,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心灵的印痕。
本文通过分析王蒙从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期的中短篇小说创作,勾勒王蒙内在心灵不断冲突、不断平衡的心理历程。
并通过这一心理轨迹的勾勒,把握以穷翻突变著称的王蒙内在复杂的思想、情感发展线索,由此来窥探新中国革命政治运动与文学,与人的心灵的复杂关联。
/‘/王蒙创作的主题、风格的变化是随着他的人生经历,随着时代生活的变化而k变化的。
王蒙在青少年时代就梦想当一个职业革命家,他的创作,也从表现,记录时代革命斗争开始。
王蒙的人生因时代革命政治运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平反之后,重新拿起笔的王蒙反思革命,反思人生,在创作中留下了心灵探索的轨迹。
站在新的时代与人生的起跑线上,王蒙随时倾听着生活的声息,敏锐捕捉时代生活的种种现象,并即时地将这些生活现象,和自己面对新生活时的思想态度与精神追求反映在他的文学创作上。
本文从王蒙小说主题、人物塑造、形式风格的变化入手,结合时代背景和王蒙的人生经历,来探索王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心灵特征,以图合成一个统一的、连贯的王蒙。
我的分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一、时代主题的回声与应和。
作为文学理论家的王蒙
这类成果几乎存在于他 进行 文学 活动的 全过程 。依 时 间顺序来看 ,O 2 世纪 5 年 代 主要 有《 震 及其 他 》《 于 O 林 、关
短 ” ,] 以作家要独立思考 , ’[ 所 1 不要跟风摆动 。 2 O世纪 7 O年代 主要 有《 当你 拿起 笔 …… 》《 家应 有 、作
研究文章的“ 学院气” 学究气”既有鞭辟入里的精透见 和“ , 解, 又处处渗透着知情论世的作家情怀。
一
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 》 1 篇 文章 。前 篇 文章采 用形象 鲜 等 1
文坛现状进行深沉思 考和认 真探索的结晶 , 中体现 了王 它集
蒙对文学的本质 、 文学 的本体 、 文学 的特性 、 学 的来 源 、 文 文 学 的功能等有关文学的总体看法 。
有所探求的作品, 才能真正成为读者的精神力量的源泉。 J
2 世纪 8 O O年代主要有《 我在 寻找 什么? 、倾 听着生 活 》《 的声息 》《 、创作是一种 燃烧 》 《 、 翻与变 》 《 、 探索 断想 》 《 于 、关 文艺批评 的一封信 》《 、是一个扯不清 的问题吗 ?——谈 文学
想的态 度。后 一篇表达 了王蒙对创 作的看法 。他认 为 , 作家 创作 时对 自己作 品中的人物既在表现也在评 价 , ,为 了 因此 “
把 自己的人 物写 ‘ ” , 要“ 活 ’就 人乎其 内” “ 了正确 地评价 }为 自己的人物”就 要“ , 出乎其 外” [ 在 《 键在 于质 量》 , 。材 而 在于 质 量 , 题材无 作 “ 罪, 罪在作者” C 因为“ ,3 1 任何了不起 的作家 , 也要受 自己的生
V0. 5No 2 12 .
Ap.0 6 r2 0
文章编号 :0 14 7 ( 0 6 0 -0 70 10 -3 3 20 ) 20 2—4
王蒙小说的文化精神别论
王蒙小说的文化精神别论王蒙小说的文化精神别论摘要:当文坛极力推崇王蒙小说所表述的那种忠诚的精神、豁达的人生态度时,本文力图从另一角度透视王蒙小说别样的精神内涵:小说以“王蒙式的忠诚”传承着儒家至道—不愠不怒,无怨无悔,苦中作乐,忠贞不二。
他的对荒谬、灾难的命运的默认,妥协无疑是对人的精神的扭曲,是传统文化的社会心理积淀,是历史在种族记忆中的投影。
形成了一种“忠恕”到沉重而酸涩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王蒙小说精神内涵中图分类号:I206.7文学史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小说的意义在于它的意向———文化精神。
王蒙小说所表现的文化精神对我们来说是何等熟悉!它再现了一个存在过的历史形态,表现出特定时代的生活意蕴和社会人性内容。
如果说刘心武的《班主任》呼唤“救救孩子”,那么王蒙小说是全方位的呼救:救救右派,救救干部,救救知识分子、救救国家。
他的小说推动了新时期党的文化思想建设,是反思文学的先声。
同时,王蒙小说的文化精神对我们来说又是何等陌生!它以鲜明的时代感———反思社会弊端,呼唤人性、人情的回归,追求改革时代的意识流,掩饰着深层心理:对同一块土地的理解而产生的“默契”。
作家深信“存在就是合理的”,既然这是合理的存在,即使不可理喻也要深入理解,以达到心灵的沟通,展示作家内心深处的“雍容大度”和“王蒙式的忠诚”。
然而这一切令人心存困惑、油然而升一种负重感;沉重、酸涩的忠恕、无奈、沉沦的达观,由此构成了王蒙小说别样的精神!一王蒙小说的文化精神表现在“王蒙式的忠恕之道上”。
这种忠恕就是无论遭受怎样的灾难毫无个人恩怨,历尽沧桑九死而不悔。
作为政治品格是无可挑剔的。
作为文化精神,它只是千年不变的思想至道的绵延:忠贞不二。
传承着古老的道理: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由此王蒙小说的主人公无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如何尖锐,面对理想乐园失落内心如何痛苦和失望,却仍虔诚不已:“很有可能我们的爱中包含着痴呆,我们的忠诚也有麻木,我们的信任过于天真,我们的追求不切实际,我们的热情带有虚惘,我们的崇敬埋下了被愚弃的种子,然而我们还有信任、忠诚、爱戴和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大行其道的阶段。王蒙的小说创作实则 已经不 是社会 的热 点话 题 , 虽然“ 季节” 系列 的小 说 同样
是在 写 “ 投 身革命 事 业 的青 年 知 识 分子 在 当代 的 生活 、 情感际遇” ⑨, 与1 9 5 0年代 的林 震 、 1 9 7 0年
中, 1 9 9 0年 之 后 是 社会 意 识 趋 向 多元 化 、 市 场 因
的青年人》 , 不但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讨论 , 甚至
也 引起 了毛泽 东本 人 的注意 。在 毛泽东 所提 到 的
“ 反对官僚主义” 这一界定下 , 人们对于《 青年人》 的正面 理解基 本 不 脱 “ 问题 小说 ” 的范 围。 ② 在 新
作者简 介: 冷川 ( 1 9 7 8 一
) , 男, 山东济南人 ,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 院博士后 , 中国社 会科学 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① 基金项 目: 本文为作者主持研究 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 目“ 外交事件和中国现代文学 民族话语 的发生” ( 1 1 C Z W0 5 5 ) 的阶段性成果。
是 同一类形象 , 是一个“ 新来者” 对于“ 旧有体制”
的不适 ; 而在 象征 意义 上 , 这 篇小 说 的出现 也意 味
代末 1 9 8 0年代初 的钟亦成 ( 《 布礼》 ) 、 张思 远 ( 《 蝴蝶》 ) 、 曹千 里 ( 《 杂色》 ) 、 翁式 含 ( 《 相 见时
难》 ) 等属 于 同一 类 人 物 系 列 。在 一 波 波 人 文 精 神 的讨 论 中 , 王蒙“ 躲 避崇 高 ” 的 言论 和 对 王朔 的 支 持倒令 人记 忆犹 新 。至于 2 0 0 0年后 的王 蒙 , 他 的 回忆 录写作 显然 更易 引起 人们 的关 注 。
②温奉桥 : 《< 组织部来了个 青年人 > 研究 5 0年评述》 ,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1 2 0 0 6年第 5 期。 . ③洪子诚 : 《 “ 外来者” 的故事 : 原 型的延续与变异》 ,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 1 9 9 7年第 3 期。 ④ 高行健 : 《读王蒙的 < 杂色 > 》 , 《 读书》 1 9 8 2 年第 1 0 期。 ⑤ 洪子诚 : 《 中国当代文学史》( 修订版 ) , 北京 : 北京 大学 出版社 , 2 0 0 7年 , 第2 6 3 页。
中 图分 类号 : I 2 0 6 . 7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5 9 7 3 ( 2 0 1 3 ) 0 5— 0 0 2 0—0 8
王蒙 是 共 和 国 文 学 史 上 极 为 重 要 的一 位 作 家 。如果 我们 按照一 般 给共 和国文学 划分 时段 的
山 东 师 范 大 学学 报 ( 人 文 社 会 科学 版 ) J OURNAL OF S HANDONG NORMAL UNI VERS I TY( H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2 0 1 3年 第 5 8卷 第 5期 ( 总第 2 5 0期 ) 2 0 1 3 V o 1 . 5 8 N o . 5( S e r i a l N o . 2 5 0 )
2 0
冷
川: 王蒙的意义与文学史的立场
对 于这 样一 位在 不 同历史 时 期都 曾引 起广 泛 关 注 的作 家 , 他 究竟 是 以一 种 什立 场
冷 川
(澳门大学 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 , 中国 澳 门 )
摘要 : 王蒙在 当代 文学史评价 中处境尴尬 。著 史者往往 从抵抗 意识 出发 , 指责 王蒙新 时期创作缺 少五 四知
识分子 的独立 意识和批判立场 , 却忽略 了作 家政 治身份 的独特 性 , 更没有看 到在 以政 党政 治为主体 的 中国近现 代 史 中, 有一批知识分子以理性务实的方式妥 善处理 了政 治信 仰和 国家认 同之 间的关系 , 给政权 以切 实支持 。王蒙
以其 形式 实验 引起 了广 泛 讨 论 。1 9 8 1 年, 被高 行 健称 之 为 “ 可作 为 当代 小说 的杰 作 ” ㈤的 《 杂色》
习惯 , 将“ 文革” 算作一段空 白, 将 剩余 的时间分
成 十七年 、 1 9 8 0年 代 和 1 9 9 0年 代 至 今 三个 时 期 的话 , 王 蒙至少 在两 个时 期被公 认 为是关 键角 色 : 1 9 5 6年 , 作家 2 2岁 的时候 发 表 《 组 织部 新 来
发表, 作家在俄罗斯一苏联文学传统方 面的底蕴
和他 消 化西方 文 学技 巧 的能 力 , 再 次 展 现 出 王蒙 在 当时 那一写 作群 体 中 的独特 性 。1 9 8 5年 的《 活
动变人形》 广受赞誉 , 被研究者认 定为承继 五四
批 判传 统 的 创 作 。而 在 我 们 的 文 学 史 叙 述 习 惯
着作家所代表的那个群体对于五六十年代高度体 制 化 的文学 规范 的不适 。 ⑨
1 9 7 9 -1 9 8 0年 的 时 候 , 王蒙 写 了如 《 布礼》 《 蝴蝶 》 等 一系列 有 意识 运 用 意识 流 手法 的小 说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l 一1 2
是这 一谱 系 中的一员。对他们 的选择和成就 , 应给 予更 为妥 当的评价 , 而非 一味强调 五 四标准。在 新文 学及 新 文 学史写作的发轫期, 即五 四新文化运动及新文学大系的编纂工作 中, 国家力量参 与的缺 失是造成这一 问题 的根源。
关键词 : 王蒙 ; 抵抗 意识 ; 国家认 同; 五 四; 新文学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