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题答案
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含答案)
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01积累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外面正响着鞭pào(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zhào(罩)上双层的悲哀。
(2)他对普通话生shū(疏),于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改润色)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量斟酌)商酌性的意见。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4)譬.(p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lóng(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B.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C.《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D.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解析:D项中“顺口”后面的分号改为逗号。
)3.(黔南州中考)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解析:A项中不合逻辑,应将“纠正”和“指出”互换位置;B项中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应删去“能否”;C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
)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后练习及答案
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01积累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外面正响着鞭pào(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zhào(罩)上双层的悲哀。
(2)他对普通话生shū(疏),于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改润色)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量斟酌)商酌性的意见。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4)譬.(p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lóng(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B.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C.《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D.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解析:D项中“顺口”后面的分号改为逗号。
)3.(黔南州中考)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解析:A项中不合逻辑,应将“纠正”和“指出”互换位置;B项中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应删去“能否”;C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
)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课后作业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课后练习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B.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是叶圣陶先生的代表作。
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张中行,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
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D.张中行与叶圣陶先生的交往也多在共同从事的教材编写工作中,对文风存在的问题,两人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触动到)B.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圆润)C.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商量斟酌)D.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
(生活艰难,四处流浪)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B.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C.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
D.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知道自己身为编课本的领导,要处处以身作则....。
B.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我们要诲人不倦....地向老师请教。
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答案:1. D应该是两人有一致的看法。
2. B修润:修改润色。
3. D D项中的“得”是“得到”的意思,是动词,A、B、C三项中的加点词都是助词。
4. B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用在该句中,不合句意。
拓展阅读(一)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肖复兴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本文记叙的都是XXX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这句评价对应记叙的小事是:XXX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
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者曾去看望XXX不遇,之后XXX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沦为住旅店而感到悲伤。
这令作者感慨:“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XXX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来看,XXX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参考答案:作者得知XXX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却传来不幸的消息。
XXX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示例】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
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三、XXX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参考答案:XXX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XXX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他说:“好,就这样。
”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送到....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大门外。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③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
他家里人说,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
我要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这句评价对应记叙的小事是: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
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沦为住旅店而感到悲伤。
这令作者感慨:“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来看,叶圣陶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参考答案: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一边是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一边是不幸的消息传来。
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示例】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
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三、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参考答案: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部编七下语文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这句评价对应记叙的小事是: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
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沦为住旅店而感到悲伤。
这令作者感慨:“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来看,叶圣陶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参考答案: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一边是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一边是不幸的消息传来。
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示例】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
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三、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参考答案: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二三事》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叶圣陶二三事》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单选,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A. 确凿(záo) 哺育(fǔ)喧嚣一拍既合B. 炽痛(zhì)重荷(hè)磐石无遐及此C. 亘古(gèng) 污秽(huì) 仰幕锋芒毕露D. 斑斓(lán)胡骑(jì) 幽寂迥乎不同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二、语用能力提升(单选,每题3分)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①③②④⑤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
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 !A. 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B. 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C. 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D. 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三、课内精彩阅读(15分)阅读课文“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这句评价对应记叙的小事是: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
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沦为住旅店而感到悲伤。
这令作者感慨:“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来看,叶圣陶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参考答案: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却传来不幸的消息。
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示例】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
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三、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参考答案: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选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别.扭(biè) 商酌.(zhuó) 丁卯.(mǒu)B.冗.长(chén) 慎.重(shèn) 打拱.(gǒng)C.累赘.(zhui) 悔.恨(huǐ) 躬.行(gōng)D.拖沓.(tà) 草率.(shuài) 譬.如(bì)【答案】C【解析】A项“卯”应读mǎo;C项“冗”应读rǒng;D项“譬”应读p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妥贴躬行君子南腔北调B.恳切一以贯之颠沛流离C.生疏感慨系之鞠躬尽悴D.修润学而不厌悔人不倦【答案】B【解析】】 A项“妥贴”应为“妥帖”;C项“鞠躬尽悴”应为“鞠躬尽瘁”;D项“悔人不倦”应为“诲人不倦”。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李璐同学学习很认真,发现问题后及时向老师请教,真是不耻下问....。
B.在班级里,张华作为班长,处处以身作则....,为大家做好榜样。
C.对于外界的流言蜚语,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答案】A【解析】“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C.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D.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
【答案】B【解析】“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后的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内。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答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答案
阅读课文“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
(1)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什么?他在这方面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3)叶圣陶先生对文风不简洁的现象为什么这么感慨呢?
(4)叶圣陶先生在“总的用语方面”是怎样律己严的?
答案:
1、第一句承接上文,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
第二句开启下文,突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特点。
这两句话承上启下。
2、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写话”。
一旦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
3、因为有些人写文章出现一些废字,但又不肯删去,叶圣陶先生很重视文风的简洁,当然感慨了。
4、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语文,努力追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这是常人难以达到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一、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这句评价对应叙述的小事是: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
20世纪70年代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沦为住旅店而悲伤。
这令作者感慨:“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看,叶圣胸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答案: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晚上,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传来的却是不幸的消息。
以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另外,也可认为“双层的悲哀”表示两方面的悲哀,一是老年人(作者当时年近八十)对岁月逝去的伤感,二是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哀伤。
示例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要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概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
“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
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三、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他说:“好,就这样。
”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送到....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大门外。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③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
他家里人说,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
我要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答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答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答案
阅读课文“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
(1)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什么?他在这方面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3)叶圣陶先生对文风不简洁的现象为什么这么感慨呢?
(4)叶圣陶先生在“总的用语方面”是怎样律己严的.?
答案:
1、第一句承接上文,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
第二句开启下文,突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特点。
这两句话承上启下。
2、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写话”。
一旦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
3、因为有些人写文章出现一些废字,但又不肯删去,叶圣陶先生很重视文风的简洁,当然感慨了。
4、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语文,努力追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这是常人难以达到的。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及答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及答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及答案全国文凭考试大学语文精读课文习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要求]1.掌握本文行文平易,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掌握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因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
3.掌握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4.掌握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的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
[考核要求]1.领会: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与简单应用: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3.领会:所记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典型事例。
4.领会: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练习]一、填空题1.叶圣陶,又名_________,二十世纪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_________家、_________家、_________家。
3.《流年碎影》的作者是_________,《顺生论》的作者是_________。
4.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主要品德是_________。
5.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主要主张是_________、_________。
6.叶先生认为,做的意思是行为,作的意思是_________。
7.学而不厌,_________,何有于我哉8.仁者见仁,_________。
9.《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_________散文。
二、选择题10.叶圣陶先生是_________的发起组织者之一a.新月社b.未名社c.创造社d.文学研究会11.下列作品哪一部不是张中行先生的作品a.《顺生论》b.《倪焕之》c.《流年碎影》d.《佛教与中国文学》1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a.宽厚b.礼让c.律己严d.谦虚13.本文选自a.《流年碎影》b.《顺生论》c.《文言与白话》d.《谈文论语集》三、解词题14.高文典册15.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题(含答案)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别扭(bié)譬如(pì)晦涩(huì)不即不离(jí)B. 业绩(jì)字帖(tiē)恳切(kěn)颠沛流离(pèi)C. 商酌(zhuó)搀扶(chān)冗长(rǒng)自顾不暇(xiá)D. 累赘(zhui)拖沓(tā)躬行(gōng)简明扼要(è)2.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谦虚业绩朦胧正心修身B.悔恨悠久出板南腔北调C.儒家公寓丁卯躬行君子D.微末天坛悲哀学而不厌3.下列加下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多年来颠沛流离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
B. 面对流言,我们只需付之一笑,不必在意。
C. 同学们不懂的问题要不耻下问,及时请教老师。
D. 最好的教育是师长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下一代。
4.下列选项括号中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该句标点运用无误)B. 我坚信,在书海耕耘,能让人遇见不同风景,成就人生的品质与高度。
(句中的“在”是介词,“的”是助词,“与”是连词)C.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
(句中的“得”是助词,它主要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它后面的成分起补充说明作用)D.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该句标点运用无误)5.给横线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获悉王同学入围“诗词大会”决赛,校长发出信息:“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你表示祝贺,望继续努力,再创佳绩!”王同学回复:____________A. “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
”B. “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力争‘更上一层楼。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他说:“好,就这样。
”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送到....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大门外。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③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
他家里人说,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
我要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习题(含答案)
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01积累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外面正响着鞭pào(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zhào(罩)上双层的悲哀。
(2)他对普通话生shū(疏),于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改润色)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量斟酌)商酌性的意见。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4)譬.(p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lóng(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B.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C.《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D.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解析:D项中“顺口”后面的分号改为逗号。
)3.(黔南州中考)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解析:A项中不合逻辑,应将“纠正”和“指出”互换位置;B项中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应删去“能否”;C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
)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 就必付之一笑。”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 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 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 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 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这里作 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五、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想一想:文中 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给人看稿一丝 不苟,不仅要改正笔误,理顺词句,甚至要描清标 点;为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教育教学做了大 量工作;给吕叔湘先生送书法作品,并为其女的文 章题诗,待人诚挚;和吕叔湘先生一同避暑和视察 的情形;等等。本文所记叙的事和课文一样都表现 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位躬行君子,为人师表、待人
《叶圣陶先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 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 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 人。”这句评价对应记叙的小事是: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 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 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20世纪70年代 中期,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 并为作者沦为住旅店而感到悲伤。这令作者感慨:“想到 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
了。” 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来看,叶圣陶的德行源于仁
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 “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 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参考答案: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 一边是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一边是不幸的消息传来。乐 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示例 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
四、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 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 修改。
点拨:可选择自己最近写过的一篇作文,从字、词、 句及标点等方面做些修改,使文章更简洁。
参考答案: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文风的“简 洁”。关于繁简和修改,他“只说字”,偏重用语, 强调“可简就绝不该繁”。这启示我们在写作时不 仅要注意句段,也应该重视字的删改,使语言更加 简洁。
温良、倾其全力专注于事业。除此之外,从 此文还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在普及汉语言文字 知识及语文教育教学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对 友人的关怀鼓励,充满文人情怀和雅趣;淡泊 名利,不爱无谓的交际应酬,生活追求简朴; 等等。
三、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 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 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 格吗?举例说说。
参考答案: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 简明、顺畅、通俗、质朴。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 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 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随意中透着亲 切;“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 作品的时候”,用三个短句表达三层意思,语气舒缓, 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