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5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精编版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动物生物反应器专业:生物技术班级:093姓名:贺霞霞一、概述1、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是利用生物体所具有的生物功能,在体外或体内通过生化反应或生物自身的代谢获得目标产物的装置系统、细胞、组织器官等等。
2、内容:生物反应器听起来有些陌生,基本原理却相当简单。
胃就是人体内部加工食物的一个复杂生物反应器。
食物在胃里经过各种酶的消化,变成我们能吸收的营养成分。
生物工程上的生物反应器是在体外模拟生物体的功能,设计出来用于生产或检测各种化学品的反应装置。
或者说,生物反应器是利用酶或生物体(如微生物)所具有的生物功能,在体外进行生化反应的装置系统,是一种生物功能模拟机,如发酵罐、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反应器等。
生物反应器(bioreactor)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细菌、细胞基因工程、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
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的出现之所以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是因为它克服了前两者的缺陷,即细胞基因工程产物往往不具备生物活性,必须经过糖基化、羟基化等一系列修饰加工后才能成为有效的药物,而细胞基因工程又因为的培养条件要求相当苛刻、成本太高而限制了规模生产。
另外,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还具有产品质量高、容易提纯的特点。
一般把目的片段在器官或组织中表达的转基因动物叫做动物生物反应器。
几乎任何有生命的器官、组织或其中一部分都可以经过人为驯化为生物反应器。
从生产的角度考虑,生物反应器选择的组织或器官要方便产物的获得,例如乳腺、膀胱、血液等,由此发展了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动物血液生物反应器和动物膀胱生物反应器等。
其中,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最为引人注目。
二、动物生物反应器的介绍1、转基因动物与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是指经人的有意干涉,通过实验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细胞中,稳定地整合到动物基因组中,并能遗传给子代的动物。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物⼯程下游技术⽣物⼯程下游技术⽣物⼯程下游技术的定义指从动植物与微⽣物的有机体或器官、⽣物⼯程产物(发酵液、培养液)及其⽣物化学产品中提取、分离、纯化有⽤物质的技术过程。
实质:是研究如何从混合物中把⼀种或⼏种物质分离出来的科学技术。
1.⽣化⼯程分离技术预处理结晶⼲燥离⼼法:离⼼过滤、离⼼沉降、超离⼼萃取法:有机溶剂、双⽔相、液膜、反胶团、超临界层析法:凝胶过滤层析、反相层析、亲和、疏⽔相互作⽤、聚焦、离⼦交换膜分离:微滤、超滤、反渗透、透析、电渗透2.⽣物物质常⽤的分离技术氨基酸:结晶和离⼦交换法蛋⽩质和多肽:离⼦交换层析、电泳糖类:吸附层析脂质:有机溶剂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和层析抗⽣素:有机溶剂萃取、离⼦交换、结晶和吸附层析3. ⽣物分离⽅法的选择与评价原则:步聚少,次序合理,产品规格(注射,⾮注射),⽣产规模,物料组成,产品形式,产品稳定性,危害性,物性:溶解度、电荷、分⼦⼤⼩、功能团、稳定性、挥发性,废⽔处理4.浓缩率:浓缩程度⼀般⽤浓缩率(concentration factor)表达,是⼀个以浓缩为⽬的的分离过程的最重要指标。
浓缩率为m,mt=mx则⽬标产物未得到任何程度的分离纯化。
5.分离因⼦:分离因⼦⼜称分离系数。
产品中⽬标产物浓度越⾼,杂质浓度越低,则分离因⼦越⼤,分离效率越⾼。
6. 回收率:⽆论是以浓缩还是以分离为⽬的操作过程,⽬标产物均应以较⼤的⽐例回收, 回收率R:⽣物分离操作多为间歇过程(分批操作),若原料液和产品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C和VP。
1 ⽣物产品与普通化⼯产品分离过程有何不同?2 设计⽣物产品的分离⼯艺应考虑哪些因素?3 分离纯化的回收率与浓缩率如何计算?4 现代⽣物分离⼯程研究⽅向有哪些特点?5 分离纯化指标有哪些?简述pH对发酵液过滤特性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答:(1) pH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程度和电荷性质,因此适当调节pH值可以改善发酵液的过滤特性。
中等职业教育 生物与化工大类6701 生物技术类专业简介(2022年)
67生物与化工大类6701生物技术类专业代码670101专业名称生物产品检验检测基本修业年限三年职业面向面向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药物检验员、生化检验员、质检员等职业。
培养目标定位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生物产品常规检验检测、仪器分析、微生物检验等知识,具备样品采集、检验检测、实验室辅助管理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生物产业的农产品食品检验、药物检验、生化检验、质量检验等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1. 具有采集、制备、交接、保存和处理生物样品,记录和分析检验检测数据,规范填写检验报告的能力;2. 具有独立操作常规理化检验和微生物基础检验相关仪器设备的能力;3. 具有配制相关溶液并开展常规理化检测的能力;4. 具有独立完成非病原性微生物基础检测项目的能力;5. 具有检验检测的法律法规意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和实验室辅助管理能力;6. 具有依据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等相关政策要求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7. 具有适应生物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8. 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专业基础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学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样品采集与制备技术、常用仪器分析技术、微生物基础检验技术、生物药物基础检测技术、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生物安全与实验室信息化。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样品采集与制备、常用仪198器分析、微生物基础检验、生物药物基础检测、食品质量检测等实训。
在医药生产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食品检验管理、可食食品快速检验接续专业举例接续高职专科专业举例:生物产品检验检疫、药品生物技术、分析检验技术、化工生物技术、生物信息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生物检验检测技术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生物工程专业代码670102专业名称生物化工技术应用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职业面向面向生物质化工产品生产工、食品添加剂制作人员、农副产品加工人员等职业,微生物培养、发酵生产操作、生化分离提取、生化检验等岗位(群)。
086001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学位类别和领域
086001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学位类别和领域文章题目:深度解读086001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学位类别和领域一、引言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已经成为备受瞩目的领域之一。
086001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学位的类别和领域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本文将从浅入深,全面探讨这一专业的学位类别和领域。
二、086001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学位类别和领域1. 学位类别:086001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主要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学士学位着重于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硕士学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博士学位更加注重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的深度。
2. 学位领域:086001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的领域非常广泛,涉及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生物材料等多个方面。
在不同的领域中,学生将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
三、086001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深度与广度1. 从简到繁的学习路径:学生在学习086001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时,将会从简到繁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逐步深入了解生物技术与工程的不同领域和应用。
2. 涉及的广度:086001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广度非常大,不仅涉及生物学、化学等基础学科,还涉及到材料学、机械学等工程学科,学生将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多个学科的知识。
四、总结与回顾086001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学位类别和领域的深度和广度让人印象深刻。
通过本文的探讨,相信读者对该专业有了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对于未来的发展,我坚信生物技术与工程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个人观点与理解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作为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认为,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人们将会在医疗、环保、食品安全等方面受益。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才投身于这一领域,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结束语通过对086001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学位类别和领域的全面探讨,我们对这一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及出路分析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及出路分析
1. 专业介绍
生物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结合生物学、化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知识,以生物技术手段为主要工具,解决生物领域的问题,是当今世界科技领域的热点之一。
生物技术专业以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生物信息等内容为主,培养学生具备科学实验、数据分析及问题解决能力。
2. 就业前景
当前生物技术逐渐融入各行各业,尤其在医药、农业、环保、食品等领域有着
广泛应用和需求。
因此,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市场上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岗位需求也逐渐增加。
3. 就业方向
3.1 医药领域
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在医药制药领域有着广阔的就业机会,可以从事新药研发、临床试验、药品生产等多个方面工作。
3.2 食品行业
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在食品工业中也有一席之地,可以从事食品安全检测、基
因工程食品研发等工作。
3.3 环保领域
在环保领域,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环境监测、生态修复、清洁生产等
工作,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4. 职业发展路径
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逐步晋升为项目
经理、研发主管、技术总监等职位。
同时,还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工作。
5. 总结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以选择的工作领域多样化,职业发展路
径也较为清晰。
对于有志于从事生物相关工作的学生来说,选择生物技术专业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将来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职业机会。
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摘要: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五项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
五项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要了。
现代生物技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将开辟广阔的前景,因此越来越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界所关注,现代生物技术已经与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并列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是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也称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的技术。
生物技术是由多个学科综合而成的一门新学科。
主要包括以下5项技术:1.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2.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3.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4.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5.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 )。
一、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原称遗传工程。
从狭义上讲,基因工程是指将一种或多种生物体(供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受体)内,使之按照人们的意愿遗传并表达出新的性状。
广义的基因工程定义为DNA重组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
上游技术指的是外源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而下游技术则涉及到含有重组外源基因的生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基因工程之所以能够实现,主要有六个原因:1.不同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2. 基因是可切割的;3. 基因是可以转移的;4. 多肽和基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5. 遗传密码是通用的;6. 基因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给下一代。
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1-01批准,1993-07-01实施)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代码名称180 生物学180.11 生物数学(包括生物统计学等)180.14 生物物理学180.1410 生物信息论与生物控制论180.1415 生物力学(包括生物流体力学与生物流变学等)180.1420 理论生物物理学180.1425 生物声学与声生物物理学180.1430 生物光学与光生物物理学180.1435 生物电磁学180.1440 生物能量学180.1445 低温生物物理学180.1450 分子生物物理学180.1455 空间生物物理学180.1460 仿生学180.1465 系统生物物理学180.1499 生物物理学其他学科180.17 生物化学180.1710 多肽与蛋白质生物化学180.1715 核酸生物化学180.1720 多糖生物化学180.1725 脂类生物化学180.1730 酶学180.1735 膜生物化学180.1740 激素生物化学180.1745 生殖生物化学180.1750 免疫生物化学180.1755 毒理生物化学180.1760 比较生物化学180.1765 应用生物化学180.1799 生物化学其他学科180.21 细胞生物学180.2110 细胞生物物理学180.2120 细胞结构与形态学180.2130 细胞生理学180.2140 细胞进化学180.2150 细胞免疫学180.2160 细胞病理学180.2199 细胞生物学其他学科180.24 生理学180.2411 形态生理学180.2414 新陈代谢与营养生理学180.2417 心血管生理学180.2421 呼吸生理学180.2424 消化生理学180.2427 血液生理学180.2431 泌尿生理学180.2434 内分泌生理学180.2437 感官生理学180.2441 生殖生理学180.2444 骨骼生理学180.2447 肌肉生理学180.2451 皮肤生理学180.2454 循环生理学180.2457 比较生理学180.2461 年龄生理学180.2464 特殊环境生理学180.2467 语言生理学180.2499 生理学其他学科180.27 发育生物学180.31 遗传学180.3110 数量遗传学180.3115 生化遗传学180.3120 细胞遗传学180.3125 体细胞遗传学180.3130 发育遗传学(亦称发生遗传学) 180.3135 分子遗传学180.3140 辐射遗传学180.3145 进化遗传学180.3150 生态遗传学180.3155 免疫遗传学180.3160 毒理遗传学180.3165 行为遗传学180.3170 群体遗传学180.3199 遗传学其他学科180.34 放射生物学180.3410 放射生物物理学180.3420 细胞放射生物学180.3430 放射生理学180.3440 分子放射生物学180.3450 放射免疫学180.3460 放射毒理学180.3499 放射生物学其他学科180.37 分子生物学180.41 生物进化论180.44 生态学180.4410 数学生态学180.4415 化学生态学180.4420 生理生态学180.4425 生态毒理学180.4430 区域生态学180.4435 种群生态学180.4440 群落生态学180.4445 生态系统生态学180.4450 生态工程学180.4499 生态学其他学科180.47 神经生物学180.4710 神经生物物理学180.4715 神经生物化学180.4720 神经形态学180.4725 细胞神经生物学180.4730 神经生理学180.4735 发育神经生物学180.4740 分子神经生物学180.4745 比较神经生物学180.4750 系统神经生物学180.4799 神经生物学其他学科180.51 植物学180.5110 植物化学180.5115 植物生物物理学180.5120 植物生物化学180.5125 植物形态学180.5130 植物解剖学180.5135 植物细胞学180.5140 植物生理学180.5145 植物胚胎学180.5150 植物发育学180.5155 植物遗传学180.5160 植物生态学180.5165 植物地理学180.5170 植物群落学180.5175 植物分类学180.5180 实验植物学180.5185 植物寄生虫学180.5199 植物学其他学科180.54 昆虫学180.5410 昆虫生物化学180.5415 昆虫形态学180.5420 昆虫组织学180.5425 昆虫生理学180.5430 昆虫生态学180.5435 昆虫病理学180.5440 昆虫毒理学180.5445 昆虫行为学180.5450 昆虫分类学180.5455 实验昆虫学180.5460 昆虫病毒学180.5499 昆虫学其他学科180.57 动物学180.5711 动物生物物理学180.5714 动物生物化学180.5717 动物形态学180.5721 动物解剖学180.5724 动物组织学180.5727 动物细胞学180.5731 动物生理学180.5734 动物生殖生物学180.5737 动物生长发育学180.5741 动物遗传学180.5744 动物生态学180.5747 动物病理学180.5751 动物行为学180.5754 动物地理学180.5757 动物分类学180.5761 实验动物学180.5764 动物寄生虫学180.5767 动物病毒学180.5799 动物学其他学科180.61 微生物学180.6110 微生物生物化学180.6115 微生物生理学180.6120 微生物遗传学180.6125 微生物生态学180.6130 微生物免疫学180.6135 微生物分类学180.6140 真菌学180.6145 细菌学180.6150 应用微生物学180.6199 微生物学其他学科180.64 病毒学180.6410 病毒生物化学180.6420 分子病毒学180.6430 病毒生态学180.6440 病毒分类学180.6499 病毒学其他学科180.67 人类学180.6710 人类起源与演化学180.6715 人类形态学180.6720 人类遗传学180.6725 分子人类学180.6730 人类生态学180.6735 心理人类学180.6740 古人类学180.6745 人种学180.6750 人体测量学180.6799 人类学其他学科180.71 生物工程(亦称生物技术) 180.7110 基因工程(亦称遗传工程) 180.7120 细胞工程180.7130 蛋白质工程180.7140 酶工程180.7150 发酵工程(亦称微生物工程) 180.7199 生物工程其他学科180.74 心理学180.7410 心理学史180.7415 普通心理学180.7420 生理心理学180.7425 认知心理学180.7430 发展心理学180.7435 个性心理学180.7440 缺陷心理学180.7445 比较心理学180.7450 实验心理学180.7455 应用心理学180.7499 心理学其他学科180.99 生物学其他学科310 基础医学310.11 医学生物化学310.14 人体解剖学310.1410 系统解剖学310.1420 局部解剖学310.1499 人体解剖学其他学科310.17 医学细胞生物学310.21 人体生理学310.24 人体组织胚胎学310.27 医学遗传学310.31 放射医学310.34 人体免疫学310.37 医学寄生虫学310.3710 医学寄生虫免疫学310.3720 医学昆虫学310.3730 医学蠕虫学310.3740 医学原虫学310.3799 医学寄生虫学其他学科310.41 医学微生物学(包括医学病毒学等) 310.44 病理学310.4410 病理生物学310.4420 病理解剖学310.4430 病理生理学310.4440 免疫病理学310.4450 实验病理学310.4460 比较病理学310.4470 系统病理学310.4480 环境病理学310.4499 病理学其他学科310.47 药理学310.4710 基础药理学310.4720 临床药理学310.4730 生化药理学310.4740 分子药理学310.4750 免疫药理学310.4799 药理学其他学科310.51 医学实验动物学310.54 医学心理学310.57 医学统计学310.61 生物医学工程学310.6110 生物医学电子学310.6120 临床工程学310.6130 康复工程学310.6140 生物医学测量学310.6150 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学310.6199 生物医学工程学其他学科310.99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320 临床医学320.11 临床诊断学320.1110 症状诊断学320.1120 物理诊断学320.1130 机能诊断学320.1140 医学影象学(包括放射诊断学、同位素诊断学、超声诊断学等)320.1150 临床放射学320.1160 实验诊断学320.1199 临床诊断学其他学科320.14 保健医学320.1410 康复医学320.1420 运动医学(包括力学运动医学等) 320.1430 老年医学320.1499 保健医学其他学科320.17 理疗学320.21 麻醉学320.2110 麻醉生理学320.2120 麻醉药理学320.2130 麻醉应用解剖学320.2199 麻醉学其他学科320.24 内科学320.2410 心血管病学320.2415 呼吸病学320.2420 结核病学320.2425 胃肠病学320.2430 血液病学320.2435 肾脏病学320.2440 内分泌学320.2445 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320.2450 变态反应学320.2455 感染性疾病学320.2499 内科学其他学科320.27 外科学320.2710 普通外科学320.2715 显微外科学320.2720 神经外科学320.2725 颅脑外科学320.2730 胸外科学320.2735 心血管外科学320.2740 泌尿外科学320.2745 骨外科学320.2750 烧伤外科学320.2755 整形外科学320.2760 器官移植外科学320.2765 实验外科学320.2799 外科学其他学科320.31 妇产科学320.3110 妇科学320.3120 产科学320.3130 围产医学(亦称围生医学)320.3140 助产学320.3150 胎儿学320.3160 妇科产科手术学320.3199 妇产科学其他学科320.34 儿科学320.37 眼科学320.41 耳鼻咽喉科学320.44 口腔医学320.4410 口腔解剖生理学320.4415 口腔组织学与口腔病理学320.4420 口腔材料学320.4425 口腔影象诊断学320.4430 口腔内科学320.4435 口腔颌面外科学320.4440 口腔矫形学320.4445 口腔正畸学320.4450 口腔病预防学320.4499 口腔医学其他学科320.47 皮肤病学320.51 性医学320.54 神经病学320.57 精神病学(包括精神卫生及行为医学等) 320.61 急诊医学320.64 核医学320.67 肿瘤学320.6710 肿瘤免疫学320.6720 肿瘤病因学320.6730 肿瘤病理学320.6740 肿瘤诊断学320.6750 肿瘤治疗学320.6760 肿瘤预防学320.6770 实验肿瘤学320.6799 肿瘤学其他学科320.71 护理学320.7110 基础护理学320.7120 专科护理学320.7130 特殊护理学320.7140 护理心理学320.7150 护理伦理学320.7160 护理管理学320.7199 护理学其他学科320.99 临床医学其他学科330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330.11 营养学330.14 毒理学330.17 消毒学330.21 流行病学330.24 传染病学330.27 媒介生物控制学330.31 环境医学330.34 职业病学330.37 地方病学330.41 社会医学330.44 卫生检验学330.47 食品卫生学330.51 儿少卫生学330.54 妇幼卫生学330.57 环境卫生学330.61 劳动卫生学330.64 放射卫生学330.67 卫生工程学330.71 卫生经济学330.74 优生学330.77 健康教育学330.81 卫生管理学330.99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其他学科910 ·4030 卫生统计学340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340.10 军事医学340.1010 野战外科学340.1015 军队流行病学340.1020 军事环境医学340.1025 军队卫生学340.1030 军队卫生装备学340.1035 军事人机工效学340.1040 核武器医学防护学340.1045 化学武器医学防护学340.1050 生物武器医学防护学340.1055 激光与微波医学防护学340.1099 军事医学其他学科340.20 特种医学340.2010 航空航天医学340.2020 潜水医学340.2030 航海医学340.2040 法医学340.2099 特种医学其他学科340.99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其他学科350 药学350.10 药物化学(包括天然药物化学等)350.20 生物药物学350.25 微生物药物学350.30 放射性药物学350.35 药剂学350.40 药效学350.45 药物管理学350.50 药物统计学350.99 药学其他学科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代码诊疗科目代码诊疗科目-----------------------------01.预防保健科04.05胸外科专业04.06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02.全科医疗科04.07烧伤科专业04.08整形外科专业03内科04.09其他03.01呼吸内科专业03.02消化内科专业05.妇产科03.03神经内科专业05.01妇科专业03.04心血管内科专业05.02产科专业03.05血液内科专业05.03计划生育专业03.06肾病学专业05.04优生学专业03.07内分泌专业05.05生殖健康与不孕症专业03.08免疫学专业05.06其他03.09变态反应专业03.10老年病专业06.妇女保健科03.11其他06.01青春期保健专业06.02围产期保健专业04.外科06.03更年期保健专业04.01普通外科专业06.04妇女心理卫生专业04.02神经外科专业06.05妇女营养专业04.03骨科专业06.06其他04.04泌尿外科专业-----------------------------代码诊疗科目代码诊疗科目-----------------------------07.儿科09.02儿童营养专业07.01新生儿专业09.03儿童心理卫生专业07.02小儿传染病专业09.04儿童五官保健专业07.03小儿消化专业09.05儿童康复专业07.04小儿呼吸专业09.06其他07.05小儿心脏病专业07.06小儿肾病专业10.眼科07.07小儿血液病专业07.08小儿神经病学专业11.耳鼻咽喉科07.09小儿内分泌专业11.01耳科专业07.10小儿遗传病专业11.02鼻科专业07.11小儿免疫专业11.03咽喉科专业07.12其他11.04其他08.小儿外科12.口腔科08.01小儿普通外科专业12.01口腔科专业08.02小儿骨科专业12.02口腔颌面外科专业08.03小儿泌尿外科专业12.03正畸专业08.04小儿胸心外科专业12.04口腔修复专业08.05小儿神经外科专业12.05口腔预防保健专业08.06其他12.06其他09.儿童保健科13.皮肤科09.01儿童生长发育专业13。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2012
第一章绪论★什么是生物工程的下游技术?生物工程的下游技术:一般泛指从工程菌或工程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一直到产品的分离纯化、质量检测所需要的一系列单元操作技术。
其中,产品的分离纯化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发展历程?1.古代酿造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的酿造业,它包括酿酒、制酱(油)、醋、酸奶和干酪等。
2.第一代生物技术主要指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等抗生素出现之前的生物技术产业。
这一时期,发现了发酵的本质是微生物的作用,掌握了纯种培养技术,生物技术进入近代酿造产业的发展阶段。
此时开始引入化学工程中成熟的近代分离技术,如过滤、蒸馏、精馏等。
3.第二代生物技术以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青霉素产品为代表。
产品品种、类型迅速增加,不仅有初级代谢产物,也有次级代谢产物;不仅有小分子的物质,也有具生命活性的大分子物质,有些产品的分子结构相当复杂。
4.第三代生物技术一般认为以20世纪70年代末掘起的DNA重组技术及细胞融合技术为代表。
此时,生物技术在其主要领域: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微生物发酵工程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批对人类十分有益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始面世,如乙肝疫苗、干扰素等。
★3.细胞破碎技术?初步分离纯化技术?高度分离纯化技术?①细胞破碎是工业化生产胞内物质所必需的技术,已经开发出球磨破碎、压力释放破碎、冷冻加压释放破碎和化学破碎等技术。
②主要开发了沉淀、离子交换、萃取、超滤等技术。
较早出现的是酶及蛋白质的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双水相萃取技术比较适合于胞内活性物质和细胞碎片的分离,为进一步纯化精制创造了前提;超滤技术解决了生物大分子对pH、热、有机溶剂、金属离子敏感等难题,在生物大分子的分级、浓缩、脱盐等操作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③小分子物质一般可通过离子交换、脱色和结晶、重结晶等方法获得纯度很高的产品。
生物大分子的纯化一直是个难题。
70年代以来,逐渐开发出各种色谱(层析)技术,如亲和色谱、疏水色谱、聚焦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色谱等,后两种技术已开始用于批量生产。
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也在蓬勃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生物工程技术已成为了医疗、食品、环境等领域的关键技术。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一、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广泛基因编辑技术是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
它允许科学家们直接编辑细胞的DNA序列,从而能够解决许多急需解决的医学难题,如肿瘤、遗传性疾病等。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被用于改进农业和食品生产方式,包括大豆、糖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的育种。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的示范性应用和技术创新的出现。
二、基因治疗技术逐渐成为现实基因治疗技术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这项技术可以解决重大医学难题,如肿瘤、遗传性疾病等。
近年来,基因治疗技术有了很多进展,有不少疾病已经得到了有效治疗。
例如,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已经批准了针对部分癌症病情的CAR-T细胞疗法。
这种技术的目标是改变患者的T细胞,让其识别和攻击癌细胞。
三、细胞培育技术化繁为简细胞培育技术的发展,让科学家们能够在实验室中获得足够的数量的细胞。
目前,这种技术的应用已经超越了生物学领域,并在另外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制药、工业和化妆品等领域。
谷歌公司的母公司Alphabet的子公司Verily生产了一种可以监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情的一种“智能”胰岛素泵,汇集了生物工程技术和工业技术的优点,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四、生物传感技术提供更多的机会生物传感技术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技术,可以跨越医学和环境领域。
通过生物传感技术,我们可以感知和观测环境和生物领域中的一切,如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细胞活动等等。
现如今,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生物传感器技术,对于亚洲特有疾病如登革热、疟疾等,生物传感器技术可以提供更及时的监测和防控措施。
五、让人重新认识自身——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体本身的机制。
简述生物技术涉及的五大工程及其研究内容
简述生物技术涉及的五大工程及其研究内容一、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又称为遗传工程,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进行操作和改造,以达到定向改变生物性状和性能的目的。
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包括基因克隆与表达、基因突变与功能研究、基因组编辑等。
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转基因作物、基因治疗、生物制药等。
二、细胞工程细胞工程是指利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细胞进行培养、改造和繁殖,以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细胞或组织。
细胞工程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培养与繁殖、细胞分化与发育、细胞融合与基因转移等。
细胞工程在农业、医学、环保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组织工程、干细胞治疗、胚胎工程等。
三、酶工程酶工程是利用酶学和生物化学技术,对酶进行分离、纯化、改造和大规模生产,以获得具有特定催化性能的酶。
酶工程的研究内容包括酶的分离与纯化、酶的改造与定向进化、酶的生产与应用等。
酶工程在工业、医药、环保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生物传感器、生物催化、环保治理等。
四、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和反应机制,通过大规模培养和控制发酵条件,生产出具有特定性能的代谢产物。
发酵工程的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的代谢调控、发酵过程优化、发酵产物分离纯化等。
发酵工程在食品、饮料、化工、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酒精制造、抗生素生产等。
五、蛋白质工程蛋白质工程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蛋白质进行设计和改造,以达到改变蛋白质的性状和性能的目的。
蛋白质工程的研究内容包括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分析、蛋白质设计与合成、蛋白质修饰与改造等。
蛋白质工程在医药、农业、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抗体药物研发、酶制剂生产等。
总结:生物技术涉及的五大工程各有其独特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相互联系和交叉。
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是其他三大工程的基础,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则分别涉及到生物催化和大规模培养技术,而蛋白质工程则更侧重于蛋白质的设计和改造。
生物的制药工程的下游技术
一、概念1、生物制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利用生物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2、基因工程:是指在体外按既定的目的和方案,将一目的基因片段,与载体结合,构成DNA重组体,随即引入受体细胞中,随细胞繁殖而扩增,同时也可进行基因表达,产生特定的基因产物或新性状的遗传物质的技术。
3、载体:是携带外源DNA片段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和表达的工具,载体本质是DNA 。
4、质粒:是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双链闭环DNA分子。
5、沉淀:是溶液中的溶质由液相变成固相析出的过程。
6、盐析:是一种根据蛋白质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的溶解度低的特点来分离蛋白质的方法。
7、等电点沉淀法:是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而各种蛋白质又具有不同等电点的特点进行分离的方法。
8、凝胶过滤层析:是以多孔性凝胶填料为固定相,按分子大小顺序分离样品中各个组分的液相色谱方法。
9、离子交换层析:带有不同电荷的物质,对层析柱中的离子交换剂亲和力不同,通达改变冲洗液的离子强度和pH值,将物质依次从层析柱中洗脱分离出来的方法。
10、亲和层析:就是根据生物大分特异性的分子识别建立的一种纯化方法11、膜分离:在压力、电场或温差作用下,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膜,而另些物质则被选择性的拦截,从而使溶液中不同组分,或混和气体的不同组分被分离,这种分子级的分离称为膜分离。
12、电泳:在直流电场中,带电粒子向带符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13、分光光度技术:利用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和激光等测定物质的吸收光谱,利用此吸收光谱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物质结构分析的方法二、简答题1、现代生物制药下游技术包括哪些内容1.生物反应器及大规模细胞培养2.生物细胞破碎技术3•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技术4.生物分子含量检测技术5.生物分子鉴定技术6.生物分子活性检测技术2、基因工程基本操作过程包括目的基因的制备、基因载体的选择、DNA重组、DNA重组体的转化、重组体的筛选和鉴定、外源基因的表达3、生物化学样品制备特点⑴生物材料的组成极其复杂,常常包含有数百种乃至几千种化合物。
生物工程与下游技术知识点整理
生物工程与下游技术知识点整理第十三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1、(掌握青霉素的性质并分析流程,会设计提取分离纯化的流程)青霉素的理化性质(1)酸碱性:有一个酸性基团;解离常数pK值为 2.7;(2)溶解度:青霉素是有机酸,易溶于醇,酸,醚,酯;氯仿是多种青霉素游离酸的很好溶剂;在水中溶解度很小,迅速丧失抗菌能力;青霉素的金属盐易溶于水;易溶于低级醇;略溶于乙醇,丁醇,酮类,醋酸乙酯;含有少量水分时,溶解度大大增加;不溶于乙醚,氯仿,醋酸戊酯;青霉素的分离纯化工艺(工业钾盐生产工艺流程)课本277页发酵液,冷到10℃下,1/3体积中性过滤,板框压滤或鼓式过滤,10%硫酸调pH5,加PPB溶液(十五烷基溴化吡啶,絮凝剂),板框过滤或鼓式过滤,冲水量20-30%;滤洗液;加1/3BA(醋酸丁酯),加PPB,10%硫酸调pH2-2.5,逆流萃取;得一次丁酯萃取液;加0.3%活性炭搅拌10min,压滤,-10℃冷冻脱水,水分在0.9%以下,过滤得BA清液;加温到15℃,加醋酸钾-乙醇溶液适当搅拌,结晶后静置1h以下,甩滤,得湿晶体;湿晶体放洗涤罐,丁醇(4-6L/10亿)洗涤,乙酸乙酯(2L/10亿)顶洗,挖出粉子真空干燥;得青霉素G钾盐成品;2、头孢菌素C(1)头孢菌素C性质:为两性化合物,C为氨基酸,水溶性很大,稳定性差;大孔网状吸附剂从发酵液中初步分离头C,离子交换法纯化,络盐沉淀法结晶;(2)分离纯化工艺流程头C发酵液,硫酸酸化,板框过滤,得头C滤液;大孔网状吸附剂吸附,得饱和树脂;丙酮水溶液解吸,得一次头C解吸液;阴离子树脂吸附,醋酸钠解吸;加醋酸锌,得头C锌络盐结晶;板框过滤,得头C锌盐湿品;气流干燥,得头C锌盐成品;(3)头C分离纯化工艺要点A、发酵液预处理发酵液冷到15℃以下,硫酸酸化到pH2.5-3,放置一段时间;板框或真空鼓式过滤机过滤,并用水顶洗滤渣;收集,合并滤液,洗液,低温10℃保存;B、大孔网状吸附剂的吸附和解吸头C最适吸附pH2.5-3,XAD4的吸附容量为15-20g/L;2-4倍体积去离子水洗涤,除去硫酸根等阴离子,以免干扰离子交换树脂的纯化;15-25%乙醇,丙酮,或异丙醇水溶液来解吸。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膜分离技术及应用膜分离技术是现代分离技术中的一种效率较高的分离手段,包括反渗透、超滤、微滤、纳滤、电渗析、气体膜分离、透析等多种方法原理,在现代工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其应用已从早期的脱盐发展到化工、石油、冶金、纺织、食品、医药等工业方面。
尤其在废水、废气的处理,原材料及产品的回收与分离和生产高纯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
其本身还存在着许多缺陷,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得到改善。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原理工业应用缺陷改进1前言 (1)2膜分离技术 (1)2.1膜分离技术原理 (1)2.2膜分离技术的分类 (1)3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3)3.1膜分离技术在制药中的应用 (3)3.2膜分离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4)3.3纳滤与食品工业 (5)4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4.1 膜的污染问题 (6)4.2 浓度极化现象 (6)4.3 膜的性能有待提高 (6)5发展趋势 (6)5.1 膜材料 (6)5.2 新的膜过程 (7)6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1前言膜分离是指借助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在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的推动下对混合物中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
与其他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膜分离具有过程简单、经济性较好、往往没有相变、分离系数较大、节能、高效、无二次污染、可在常温下连续操作、可直接放大、可专一配膜等优点[1]。
另外膜过程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处理,所以在食品加工、医药、生化技术等领域具有独特的适用性。
膜分离技术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中期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之一。
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效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电子、轻工、纺织、石油、食品、医药、生物技术、能源工程等。
本文旨在从膜分离的原理、发展、分类、工业应用以及膜分离技术的缺点等方面来简要介绍膜分离技术,并着重介绍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药制药、食品中的应用,以对其做简单认识[2]。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名称: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代码:6705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这门课程适合于理工科专业生物工程专业进行学习。
本课程的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工业应用。
下游技术是关于由生物界自然产生的生物体或者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微生物转化等各类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也称之下游工程或者下游加工过程,是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化的必经之路。
目前所指的下游技术大多数属于“物质分离”范畴。
要紧研究的是物质分离的方法原理及有关的仪器设备。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这门课程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发酵工程,生物工程与设备等多门学科。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学习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这门课程应掌握下列基本知识点:1.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研究对象与进展历程2.下游技术的理论基础3.发酵液预处理,微生物细胞破碎方法与设备4.溶剂萃取与浸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反胶团萃取,膜分离过程,液膜分离,离子交换法,色谱法等要紧分离单元操作技术及分离过程的特点,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通过学习熟悉各类分离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熟悉常用分离设备的操作,在实际应用中能够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对仪器进行操作达到分离的目的。
通过学习,具备对生物产品的分离、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及对生物物质提纯最佳方案的设计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工业应用。
下游技术对各类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
在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是一门将生物工程上游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所需要借助的手段。
《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是这门课程的基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工程与设备》等专业课的知识也会运用到这门课程中,其后继课程有《发酵工厂设计》等。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简介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简介Downstream Technique of Biotechnology一、课程编号:060343二、课程类型:限选课总学时/学分数:32学时/2 学分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中药学(四年级)先修课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现代生物技术大实验三、内容简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是实现生物工程产业化的关键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当前生物工程下游技术领域的大分子物质提取、分离及纯化技术、沉淀技术、浓缩技术、膜分离技术、生物反应器技术、各种色谱技术、各种电泳技术等有较全面、较详细的了解,并掌握一些主要技术的方案设计和实际操作。
通过案例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而实际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实际技术问题和因地制宜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使之更加容易胜任生物技术产业中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生产工艺过程技术管理和高技术生产岗位的实际技术工作。
四、选用教材:《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刘国诠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60343二、课程类型:限选课总学时/学分数:32学时/2学分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中药学(四年级)先修课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现代生物技术大实验三、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是实现生物工程产业化的关键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当前生物工程下游技术领域的大分子物质提取、分离及纯化技术、沉淀技术、浓缩技术、膜分离技术、生物反应器技术、各种色谱技术、各种电泳技术等有较全面、较详细的了解,并掌握一些主要技术的方案设计和实际操作。
通过案例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而实际的思想方法,提高他们分析实际技术问题和因地制宜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使之更加容易胜任生物技术产业中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生产工艺过程技术管理和高技术生产岗位的实际技术工作。
四、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讲授按每周2学时,16周共32学时安排。
六、课程内容的重点和深广度要求:重点掌握当前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能够上网了解各种技术最新研究及应用进展。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优点:(1)对产物释放具有一定选择性.(2)细胞外形保持完整,碎片少,浆液粘度低,易于固液分离和进一步提取.
优点:操作参数少,适合于大规模操作,
缺点:不适合于丝状真菌及含有包涵体的基因工程菌.破碎率较低,往往需循环2-4次才能达到较高的破碎率,容易引起产物的失活的可能性,需配备换热器进行级间冷却.
3)超声破碎法:通常采用的超声破碎机在15—25kHz的频率下操作.
优点:操作简便,液量损失少,适合实验室规模.
缺点:易引起温度的剧烈上升,在大规模操作中,声能传递和散热困难,产生的化学自由基团能使某些敏感性活性物质失活.
4)酶溶法:利用酶反应,分解破坏细胞壁上的特殊键,从而达到破壁的目的.
优点:选择性释放产物,条件温和,核酸泄漏量少,细胞外形完整.
不足:价格高,限制了大规模应用,通用性差,不同菌种需选择不同的酶,不易确定最佳的溶解条件;产物抑制的存在.
倾析式离心机靠离心力和螺旋的推进作用自动连续排渣,所以也称为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特别适用于含固形物较多的悬浮液的分离.优点:操作连续;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结构紧凑和维修方便缺点:分离有数较小,不适用于细菌;酵母等微生物悬浮液的分离,液相澄清度也较差.
过滤:使悬浮液通过过滤介质,让液体通过,而把固体颗粒截留,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管式离心机:分离效率很高.用于液液分离和固液分离.当用于液液分离时为连续操作,而用于固液分离时则为间歇操作.适于微生物细胞;细胞碎片;细胞器;病毒;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优点:设备简单,操作稳定,分离效率高.在生物工业中,特别适合于一般离心机难以分离而固形物含量<1%的发酵液的分离.缺点:生产能力较小,转速相对较低的管式离心机最大处理量也就是10m3/h,且不适用于固形物含量较高的发酵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代码:6705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这门课程适合于理工科专业生物工程专业进行学习。
本课程的容更多的涉及到工业应用。
下游技术是对于由生物界自然产生的生物体或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微生物转化等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也称为下游工程或下游加工过程,是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化的必经之路。
目前所指的下游技术大多数属于“物质分离”畴。
主要研究的是物质分离的方法原理及相关的仪器设备。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这门课程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发酵工程,生物工程与设备等多门学科。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学习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这门课程应掌握以下基本知识点:1.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2.下游技术的理论基础3.发酵液预处理,微生物细胞破碎方法和设备4.溶剂萃取和浸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反胶团萃取,膜分离过程,液膜分离,离子交换法,色谱法等主要分离单元操作技术及分离过程的特点,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通过学习了解各种分离方法的原理,适用围,熟悉常用分离设备的操作,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对仪器进行操作达到分离的目的。
通过学习,具备对生物产品的分离、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及对生物物质提纯最佳方案的设计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容更多的涉及到工业应用。
下游技术对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
在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是一门将生物工程上游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所需要借助的手段。
《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是这门课程的基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工程与设备》等专业课的知识也会运用到这门课程中,其后继课程有《发酵工厂设计》等。
第二部分考核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并了解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研究对象,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重要性,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特点,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发展历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一般工艺过程,以及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发展动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1.1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的工作领域(次重点)1.1.1 技术畴(识记)1.1.2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发展历程(理解)1.2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一般工艺过程(重点)1.2.1 原料及产品特性(识记)1.2.2 下游技术的一般工艺过程(理解)1.3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的发展动态(一般)1.3.1 传统分离技术的提高和完善(理解)1.3.2 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理解)1.3.3 清洁生产(理解)第二章下游技术的理论基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下游技术的理论基础。
掌握物理学过程中平衡论的主要容,理解平衡、非平衡、拟平衡过程的区别;理解化学过程中化学分子间的相互识别及识别机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理解生物分离过程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及作用方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2.1下游技术中的物理学过程(次重点)2.1.1 基础物性(理解)2.1.2 物理学过程分类(识记)2.1.3 平衡论及各种平衡关系(识记)2.1.4 传递现象及传递方式(识记)2.2 下游技术中的化学过程(重点)2.2.1 化学分子识别机理及相互作用(识记)2.2.2 下游技术中的化学反应(理解)2.3下游技术中的生物学过程(重点)2.3.1 生物特异性相互作用机理,作用方式和影响因素(识记)2.3.2 亲和色谱(应用)第三章发酵液预处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发酵液进行预处理的目的,掌握具体的改善发酵液过滤特性的处理方法。
掌握发酵液中高价无机离子和杂蛋白质的去除方法。
了解固液分离的方法,设备以及各分离设备的类型,分离原理和分离适用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3.1 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改变(次重点)3.1.1 发酵液的特性(理解)3.1.2 改善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方法(识记)3.2 发酵液的相对纯化(一般)3.2.1发酵液的杂质对提取精制的影响(理解)3.2.2 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方法(识记)3.2.3 杂蛋白质的去除方法(识记)3.3 固液分离工程及设备(重点)3.3.1固液分离方法的种类(识记)3.3.2离心分离的原理(识记)3.3.3 离心分离各种类型的设备,分离适用围和分离原理(应用)3.3.4过滤操作的种类(理解)3.3.5 常用的过滤设备类型和工作机理(应用)3.3.6 错流过滤原理(理解)3.3.7 错流过滤应用(应用)3.3.8 其他固液分离方法(理解)第四章微生物细胞破碎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回顾微生物细胞壁的组成与结构,区分G+菌、G—菌以及酵母菌细胞壁的差别。
掌握微生物细胞破碎的原因,具体的破碎方法以及不同破碎方法各自的原理及适用围。
细胞破壁应注意的问题。
掌握破碎率的测定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4.1 细胞壁的组成与结构(一般)4.1.1 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组成和各自的作用(理解)4.1.2 细菌,酵母菌,霉菌的细胞壁结构(识记)4.1.3 细胞壁结构和细胞破碎(应用)4.2 常用破碎方法(重点)4.2.1细胞破碎方法分类(识记)4.2.2 机械破碎方法原理(理解)4.2.3 不同类型机械破碎设备(应用)4.2.4 细胞机械破碎影响因素(识记)4.2.5 非机械破碎方法种类(识记)4.2.6 不同细胞破碎方法适用围(识记)4.2.7 不同细胞破碎方法各自优缺点(理解)4.2.8 其他破碎方法(理解)4.3 破碎率的测定与破碎技术的研究方向(次重点)4.3.1破碎率的测定方法(识记)4.3.2 破碎技术的研究方向(理解)第五章溶剂萃取和浸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溶剂萃取法分离机制,溶剂萃取中的基本概念。
了解溶剂萃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萃取技术。
了解工业萃取方式及过程计算。
掌握乳化和去乳化概念和过程。
了解萃取设备。
浸取基本概念,步骤,理论基础和扩散机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5.1 溶剂萃取(重点)5.1.1 溶剂萃取过程的理论基础(识记)5.1.2 基本概念(识记)5.1.3相似相溶原理(理解)5.1.4溶解过程(理解)5.1.5 溶剂的互溶性规律(应用)5.1.6 溶剂萃取溶剂的选择(应用)5.1.7 分配定律和分配因数(识记)5.1.8 溶剂萃取水相条件的影响(识记)5.1.9 工业萃取方式(识记)5.1.10不同工业萃取方式过程计算(识记)5.1.11 乳化和去乳化概念和过程(识记)5.1.12 萃取设备简介(应用)5.2 浸取(次重点)5.2.1 基本概念(识记)5.2.2 浸取过程(理解)5.2.3 费克定律(理解)5.2.4不同介质中的分子扩散(理解)5.2.5 相平衡(识记)5.2.6 溶剂选择原理(应用)第六章超临界流体萃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超临界流体萃取中相关概念,了解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
掌握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超临界流体的性质,超临界流体的选择性,夹带剂的使用,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特点。
掌握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过程。
了解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6.1 序言(一般)6.1.1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概念(识记)6.1.2 超临界流体萃取在工业上的应用(理解)6.2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重点)6.2.1 癸酸为列说明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理解)6.2.2 溶剂气体的临界温度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理解)6.3 超临界CO2溶剂特征(重点)6.3.1超临界CO2的相图(识记)6.3.2 萃取溶剂CO2的性质(识记)6.4超临界CO2萃取(次重点)6.4.1超临界CO2萃取举例(应用)6.4.2拖带剂概念及作用(理解)6.5超临界CO2萃取流程(重点)6.5.1 咖啡豆中咖啡因萃取(理解)6.5.2 啤酒花萃取(理解)6.6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生物,食品等工业中的应用(一般)第七章双水相萃取技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双水相体系的形成。
掌握双水相萃取的基本原理。
了解影响双水相萃取得率的因素。
了解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和双水相萃取技术的进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7.1 概述(一般)7.1.1 双水相萃取的特点(理解)7.1.2 双水相萃取的基本概念(识记)7.1.3 双水相萃取现象(应用)7.1.4 聚合物的不相溶性(理解)7.2 双水相分离理论(重点)7.2.1 双水相形成(理解)7.2.2 几种典型的双水相系统(识记)7.2.3 相图(理解)7.2.4 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理解)7.2.5 双水相系统中物质分配的影响因素(理解)7.3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次重点)7.3.1酶的提取和纯化(应用)7.3.2核酸的分离及纯化(应用)7.4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进展(一般)7.4.1 廉价双水相体系(应用)7.4.2 双水相萃取技术同生物转化相结合(应用)7.4.3 双水相萃取技术同膜分离技术相结合(应用)7.4.4 双水相萃取技术同亲和层析相结合(应用)第八章反胶团萃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反胶束的形成和概念,比较反胶束和正常胶束。
掌握反胶团的物理化学性质,了解反胶束萃取的基本原理。
学习反胶团的制备方法。
理解蛋白质向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模型。
掌握影响反胶束萃取得率的因素。
了解反胶团萃取在分离工艺中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8.1 概述(一般)8.1.1 反胶团的概念(识记)8.1.2 反胶团的功能(理解)8.1.3 反胶团的应用方面(应用)8.1.4反胶团萃取的优点(理解)8.2 反胶团的形成(重点)8.2.1反胶团的构造(理解)8.2.2反胶团的物理化学性质(识记)8.2.3 反胶团和正胶团的比较(理解)8.2.4 反胶团的制备方法(识记)8.3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浓缩(重点)8.3.1反胶团萃取的原理(理解)8.3.2蛋白质向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模型(识记)8.3.3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影响因素(识记)8.3.4 AOT/异辛烷体系中立体性、静电性、疏水性相互作用的分离特性和效果(应用)8.4反胶团萃取在分离工艺中的应用(次重点)8.4.1 分离核糖核酸酶,细胞色素和溶菌酶的混合物流程(应用)第九章膜分离过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膜分离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模式。
了解膜分离的特点,膜的分类。
了解膜分离过程的机理和模型。
了解膜的性能参数及其中的基本概念,影响膜寿命的因素。
了解膜组件的结构与特点。
比较反渗透、纳滤与超滤。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9.1 概述(一般)9.1.1 膜的概念(识记)9.1.2 膜分离的优点(理解)9.2 膜和膜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性(重点)9.2.1 膜的分类(识记)9.2.2 膜分离过程的种类(识记)9.2.3 膜分离过程的区别和使用围(识记)9.3 膜的基本理论(重点)9.3.1膜分离过程的基本传质过程(理解)9.3.2膜分离过程的机理(识记)9.3.3 浓差极化(识记)9.3.4 膜分离过程的扩散模型(理解)9.3.5 膜的性能和参数(识记)9.3.6 膜的性能参数中的基本概念(识记)9.3.7 膜的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理解)9.3.8 膜的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中的基本概念(识记)9.4膜的应用(次重点)9.4.1 膜组件的结构和特点(理解)9.4.2各种膜组件性能的比较(应用)9.4.3 反渗透法膜的基本性能参数和应用(应用)9.4.4 超滤法膜的基本性能参数和应用(应用)9.4.5微孔过滤的基本性能参数和应用(应用)9.4.6纳米过滤的基本性能参数和应用(应用)第十章液膜分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液膜的分类,乳化液膜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