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2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2古典贸易理论)

一、提出人及基本思想
(一)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1729-1790) 《国富 论》 (二)基本思想
每一国家都应生产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 用这种产品去交换本国所需但生产处于绝对劣势的产 品,贸易双方都会从中获利。
二、绝对优势的:衡量标准
(1)劳动生产率高: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Q/L大
1 1

合计
2
分 工
英国 葡萄牙
2.125

合计 2.125
贸 易
英国
1
后 葡萄牙 1.125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120 80 200
170 170
毛呢产量 所需劳动人数 (单位) (人/年)
1
100
1
90
2
190
2.2
220
2.2
220
1.2
1
各国资源:单位劳动时间
分 单位时间小麦产量(公斤)
(2)生产成本低: 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资源L/Q 小
三、基本假设
● 生产中唯一要素是劳动; ● 两个国家、两种同质产品,各自有占绝对优 势的产品; 2×2模型 ● 机会成本不变; ● 没有交易成本; ● 要素和产品市场完全竞争,实行自由贸易。
四、绝对优势理论分工示例
国家
布产量 (单位)
分 工
英国 法国
1 1
前 合计
2
分 工
英国 法国
4
后 合计
4
国际 英国
2
交换 法国
2
所需劳动 (小时数)
6 4 10
16 16
酒产量 (单位)
1 1 2 4
4 2
2
所需劳动 (小时数)

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

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zero-sum game)”,一方 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 而进口则减少财富。
9
五、大卫.休谟:价格-货币-流转机制 (the Price-Specie-Flow Mechanism)
意大利(顺差) 出口>进口 货币净流入 货币供给增加 价格和工资上涨 进口增加和进口减少 出口=进口 西班牙(逆差) 出口<进口 货币净流出 货币供给减少 价格和工资下跌 进口减少和出口增加 出口=进口
6
三、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15世纪—16世纪中叶: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
16世纪下半期—18世纪: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
7
四、对于重商主义的评价
1、意义:


指导欧洲各国制定外贸政策
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做出了贡献
8
四、对于重商主义的评价 2、重商主义的主要错误
金银是财富的惟一形态; 财富都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24
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
“比较优势”学说不仅在理论上更广泛地 论证了贸易的基础,在实践上也部分解释 了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贸易的原因。
25
2.4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opportunity costs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26
2.4.1比较优势与劳动价值论
• 根据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商品的价 值或价格只能取决于投入商品生产中的劳动量 。
30
小麦
小麦
0
30
60
90
120
150
180
棉布 美国 棉布 英国
120 100 80 60 40 20 120 100 80 60 40 20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过分析我们还看到,两国对对方商品的需求强度对交换比例的形成具 有重大影响,哪一国的需求强度越大则交换比例越不利于该国,哪一 国对对方商品需求强度越小,则交换比例越有利于该国
二、对相互需求理论的评价
• 优势: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是对李嘉图比较优势理 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 • 相互需求理论也有其局限性。该理论以两国贸易 平衡作为贸易条件决定的前提,但两国贸易平衡 并不容易实现。 • 该理论只适用于经济规模相当,相互需求对国际 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两个国家。如果两个国家 经济规模相差悬殊,小国的需求相对于大国来说 微不足道,那么,大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也就是两 国间的贸易条件。
中国与美国的模型
• 两国的生产可能性:
• 思考: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 两国的劳动生产率与生产成本:
• 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贸易所得
• 假设例子说明(看懂三个表):
• 上表的说明:在例子中,中国大米与美国小麦的交换比例 是1:1,而实际中这一比例会变动。究竟以什么样的比例 (即价格)进行交换,取决于国际市场上两种产品的供给 与需求。但有一点非常明确,中国用1吨大米换取的小麦 不能少于0.5吨,否则不如自己生产;进口1吨中国大米, 美国愿意支付的小麦不会超过1.25吨,否则无利可图。两 国都能从分工和贸易中获利的小麦/大米交换比例(大米 的相对价格)应在0.5与1.25之间。


• •
(6)完全竞争市场,即各国生产产品的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成本,无经济利润。
(7)无运输和其他成本。 (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
产品j的劳动生产率可用(Qj /L)来表示,其中Qj是产量, L是劳动投入。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 动生产率,那么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 (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1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 量来衡量。单位产品j的生产成本(劳动使用量)可用 aLj=L/Qj表示。如果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中,一国单位产量 所需的要素投入低于另一国,则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 绝对优势。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 根据以上假设,我们可以得到下图:
T I1
Y
开放经济条
件下的均衡
A
C
I0 封闭经济条
Z
件下的均衡
E QY
X
O
QX
J
P
图2-1
• 封闭经济下的均衡
– 本国的生产均衡点在E点,在该点Px/PY=Lx/LY, 即MRT 与MRS正好相等,因此作为社会福利象征的无差异曲 线I0也就必然在此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整个经济处 在其资源条件所许可的帕雷托最优状态。
表2-2
英国
葡萄牙
世界生产净变化
毛呢
+2
-1
+1

-1
+2
+1
• 假定国际贸易的交换比例为1:1,即1单位毛呢交换1单位 酒。那么在国际市场上,英国可用1单位毛呢换回1单位酒, 有0.5单位酒的获利或节约本国10小时劳动;同样葡萄牙 通过国际贸易用1单位酒从英国换回1单位毛呢,在国内则 要用2单位酒换回1单位毛呢,所以葡萄牙也有获利。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本章简介
•关于国际贸易发生的Fra bibliotek因与影响,最早是由
英国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在劳动价值学说基础上,
从生产成本方面提出的,其包括绝对优势
(absolute advantage)与比较优势学说
(comparative advantage)。这又被人们称为
古典贸易理论。从本质上讲,古典贸易理论是从
例题
• 假定英国和葡萄牙两国在国际贸易前,都同时生 产酒和毛呢两种产品,并都只使用一种投入要 素——劳动,但生产技术有差异,见表2-1。
表2-1 国家
毛呢(X)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 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59页PPT文档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 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59页PPT文档


劳动是唯一要素且同质


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完全竞争市场
无货币因素
无运费、交易费用、关税壁垒
4
二、绝对优势的概念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劳
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生产成本低于其 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 就具有绝对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则 具有绝对劣势。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1、是用来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技术和 资源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或劳务 的最大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2、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凹向原点(或 向外凸出)的曲线。
21
22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3、边际转换率:是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 绝对值,用来表示每多生产一单位X而少 生产Y的数量(即X产品的机会成本)。
29
五、贸易模式
每个国家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即每个国家应专门生产并 出口其相对劳动生产率比较高,或相对价格和相对机会
28
四、贸易的起因
1、贸易的根本起因: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如果假设a Lw / a Lc > a Lw* / a Lc* a LC / a LW < a LC* / a LW* 则Pc/Pw<Pc*/Pw*
2、贸易的直接起因:产品的相对价格。在没有国际贸易 时,产品的相对价格等于他们的相对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5、两国的技术水平是固定的。 6、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 7、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8、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p=c) 9、两国间进行自由贸易。 10、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11、贸易必须是平衡的。

国际经济学 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

国际经济学 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
Part I: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 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 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斯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理论评价与比较
比较成本学说
1815年,英国实施《谷物法》 1815年,英国实施《谷物法》, 禁止粮食进口; 围绕《谷物法》 围绕《谷物法》存废展开的激烈 论争; 李嘉图1817年出版《 李嘉图1817年出版《政治经济学 及赋税原理》 及赋税原理》,他建立起了以 “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 劳动价值论” 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 “比较成本”的贸易分工思想。 比较成本”
大卫 李嘉图 (1772—1823)
李嘉图发现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在解决下列问题时将 面临困境: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或者所有商品 的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那么国际贸易 还能否发生呢? 如果能,那么国际贸易是否对双方都 有利呢? 这些问题显然已经超出了斯密理论的范畴。 在斯密的理论中,鞋匠有制鞋的绝对优势,裁缝有 做衣服的绝对优势,两者的分工比较明确。但假如 两个人都能制鞋和做衣服,而其中一个在两种职业 上都比另一个人强,那么应该怎样分工呢?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 经济学之父
(1723—1790)
绝对成本的前提条件
采用2× × 模型 即两个国家A和 , 模型, 采用 ×2×1模型,即两个国家 和B,每个国家均能生产两种 产品X和 ,都使用一种要素(劳动)。 产品 和Y,都使用一种要素(劳动)。 假设条件 (1) 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 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 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可 以自由流动; (4) 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 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不变; 机会成本 (6) 不存在交易成本 运输成本 ,而且产品在各国之间可以 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交易成本 自由流动; (7) 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 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完全竞争

Chapter2 比较优势理论

Chapter2 比较优势理论

决定贸易模式的 因素
生产技术绝对不同 (绝对劳动生产率差) 生产技术相对不同 (相对劳动生产率差)
绝对优势论
大卫.李嘉图
H-O模型 新古典 贸易理 论
赫克歇尔 俄林
资源禀赋不同
特殊要素贸 易模型
保罗.萨缪尔森
当代贸 易理论 模型
规模经济贸 易模型 产品周期贸 易模型
保罗.克鲁格曼
1.产品生产具有规模经济 2.不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 3.竞争的要素市场
L
Q1 如果 Q 2
Q1 Q China 2 US
则中国在产品1的生产上具有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衡量(2)

相对要素投入Relative input-requirement (physical cost) of Product 1
L Q1 a L1 L a L2 Q2
MS= P× Q
货币供应量=价格×商品量
If MS The terms of trade change Export decline ,Import increase Q fixed P up M
s
Price-specie Flow Mechanism
Francios Quesnay (16941774)
第三节 比较成本理论与李嘉图模型
一、历史背景 二、李嘉图模型 三、多维贸易(多国,多种商品) 四、李嘉图模型简评
一、历史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 学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1817年《政治经 济学及赋税原理》 时代背景——谷物法的存废 之争
David Ricardo,1772-1823
二、李嘉图模型
(二)贸易基础
技术水平不同 劳动生产率不同 生产成 本不同商品绝对价格不同国际贸易 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导致劳动生产率的 差别,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以至商品价格 的不同。这就是贸易产生的基础。

国际经济学第02章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02章古典贸易理论
PA R T - 0 2
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古典贸易模型的扩展与检验*
2.1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2.1.1 早期的重商主义
•早期的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其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 多卖少买或不买,并主张采取行政手段来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 出,以积累货币财富。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这个时期的重商主 义者就像“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 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2.1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2.1.2 晚期的重商主义
晚期的重商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其强调总体和长远的贸易顺差。 为此,开展对外贸易应遵守这样一个原则: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 必须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取得的货币总额。为了获得贸易顺差,国家 应该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国外商品的购买。
为了实现贸易顺差,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一些西欧国家采取扶植和鼓 励工场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比较优势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又称比较成本理论, 弥补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留下的理论空白。它的提出是西方传统国 际贸易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李嘉图也因此被称为资产 阶级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
2.3 比较优势理论
2.3.2 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2.4 古典贸易模型的扩展与检验*
2.相对工资和专业分工 设本国的工资率为,外国的工资率为,两国的工资率之比为。根据比 较优势理论,产品总是在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进行生产。根据我们的 假设,我们知道产品i在本国的生产成本为,在外国的生产成本为,如 果: 或者
那么在本国生产产品i的成本较低;反之,在外国生产产品i的成本较低。

国际贸易学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学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00
175 +25
200
整理课件
9
三、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1)揭示了社会分工及国际分工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 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2)各国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生产,然后进行国际贸 易,都可获利,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动 机及目的。
(3)国际交换是建立在商品价值,即劳动价值基础上的。
整理课件
3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模型分析
1.基本假设:
(1)2x2x1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 (2)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 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 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5)规模报酬不变。 (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 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7)无运输成本。 (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25
25
100 100 50
25
100+?
17
17
150 150
17+? 300 150
42
42
250 250 42+8 50
250+50 300
整理课件
15
整理课件
16
整理课件
17
3.李嘉图理论的基本要点
(1) 李嘉图理论发展了斯密关于国际分工的原则,肯 定了国际分工的必要性。
(2) 按照“两优取重,两劣择轻”的原则来进行生产 分工和交换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贸易利益。
8
表2-2 绝对优势下贸易的福利影响
英国 法国 世界
封闭经济
开放经济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增口是任 加赚有何 本取限国 国别的家 财国,金 富金只银
银有储 才靠量 能出都
本国同 国购时 金买要 银别限
国制 商或 品禁 支止 出本
鼓励出口 限制或禁止进口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三、重商主义的两个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16世纪中叶 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18世纪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四个特点:
将劳动分工推广到国际领域,认为国际分工也会提高整个 社会的消费水平或福利水平
机会成本不变 简单直观 不能解释一国两产品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两产品劳动
生产率均低的国家间的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评价
进步性: 第一次从生产领域出发说明国际贸易发生与发展的必然性。 局限性: 只说明国际贸易中的特殊现象。即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处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一)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平衡论
代表人物:斯塔福(William Stafford) 政策主张:
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要保持 每一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实现顺差; 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 货币财富。 早期重商主义者的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
国际经济学
(国际贸易部分)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2.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第一节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平衡论 贸易平衡论 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二、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400
3.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两国实行自由贸易,美国以120吨小麦 (100天劳动)交换英国200匹布(100天劳动),双方均获利。
表2-6 贸易前后两国的消费情况
美国 分工前 小麦 布匹 120吨 100匹 分工后 120吨 200匹 分工前 120吨 100匹
英国 分工后 120吨 200匹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分工后英国和美国都比分工前多得100匹布。 2.国际分工给世界(假定只有美国和英国)带来的总利益是增加了 200匹布。 3.国际分工带来的利益通过国际贸易由两国均分(每国100匹布) 。
• •
葡萄酒(单位) (80+90)/80=2.125
(100+120)/100=2.2
分工后,英国专门生产呢绒,共生产了2.2单位;葡萄牙专门生产酒,共生产了2.125单位。 产品总量比分工前增加了,呢绒增加了0.2单位,酒增加了0.125单位。 最后,李嘉图指出,国际贸易可以使分工导致的产量的增加转变为各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当 然这还取决于交易条件。按照李嘉图的假定,两种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为1:1。
国际贸易学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 比较优势的度量指标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 三、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四、绝对成本理论中的基本概念 五、绝对成本理论的基本模型 六、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古典贸易理论
亚当•斯密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绝对优势论 ?
背景
当时的重商主义理论和政策严重阻碍了英国工业资产阶 级向海外的发展。
重商主义定义 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 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课件-比较优势理论

课件-比较优势理论
23
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
如果A国在国际市场上能够用1X换取多于1.5单位 的Y,A国就会开展国际分工与贸易;同样,
如果B国能以少于2单位的Y 来换取1单位X, B国 也愿意开展国际分工和贸易。因此, A、B两国 两种产品的国内交换比率就是它们开展国际分工 和贸易的上下限。
如图3所示:
24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 上与另一国相比均处于劣势(即不存在绝对优势 产品),仍有可能进行互惠贸易。一个国家可以 专门生产并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 (或称比较优势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 对较大的产品(或称比较劣势产品)。
我们可以通过表1、表2、表3来解释比较优势理 论。
10
比较优势理论
假定ax>ay,bx<by ,即A国在X产品生产上有
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生产上有比较优势,那么 ,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比较平缓,B国的生产 可能性曲线就比较陡峭,如图1所示。贸易前A、 B两国的生产——消费均衡点分别是其生产可能 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即消费等效用曲线)的切 点EA 点与EB 点,国内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数量也 就是国内消费的两种产品的数量。
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
在李嘉图贸易模型的前提假设下,当两国存在互惠贸易 的基础时,如果两国规模相当,并且需求偏好相同,则 在可以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两国应当进行完全的专业分 工(比如A国完全专业生产X产品,B国完全专业生产Y产 品),这样可以把两国的“总蛋糕”做到最大,然后在 合理的贸易条件范畴内进行互惠贸易,以使得两国从分 工贸易中的总得益达到最大(至于每国各能从中分享到 多少贸易利益,则取决于具体的贸易条件)。
条件的确定问题,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对这些问题进行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

基本概念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古典定义: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相对地比 另一国低。 新古典解释:指一国以比另一国低的机会成本 生产一种商品的能力。 □比较优势的判定标准:相对劳动生产率,相 对生产成本,相对价格
主要观点★
历史背景 理论假设 主要观点● 理论评价 理论应用
100 100 200
生产率 Q1/L1
3 12
生产率
相对劳 动生产 率
0.5 2
3/12= 20 0.25 12/3= 10 4 20
5 10

分工原则:英国专门生产布,美国专门生产小麦。
则各自的产量是:
四、观点的论证:交换
交换原则:英国150单位布与美国120单位小麦进行交换(假设) 小麦 劳动L1 英国 产量Q1 生产率 劳动L2 20+40 布 产量Q2 300150 ↓ 英国出口150 美国 5+15 240120 美国出口120 ↑ 240 60 300↑ 生产率
教学主要观点 理论评价 理论应用
理论背景 亚当· 斯密:《国富论》; 1815年,罗勃特· 托伦斯:《关于玉米对外贸 易的论文》提出“比较优势”的概念。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善:劳动价值论。
历史背景:实践背景
□ 19世纪初期,英国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 物法”。 “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 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 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 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还招致外国 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 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 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 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 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案例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案例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势 ,各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 国应该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 各国应该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 具有 “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 出口其具有 “绝对优势”的 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则 各国资源都能被最为有效地利用, 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 各国间 每一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世界的 的贸易 的产品 ,则各国资源都能被 模式 总体福利水平也可以得到提高。 最为有效地利用,每一个国家
2、两种产品的生产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绝 对差异;

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间流 动,不可以跨国流动;

5、规模报酬不变;
6、消费偏好相同;
7、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等于生产成本,无 经济利润; 8、无运输成本; 9、两国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 ·
100 110
90
Autos
如果两国面临的是边际机会成本递增,则两国在开展 专业化生产的同时,生产的机会成本也在不断递增, 所以两国的生产专业化持续到两国的商品相对价格相等 时,这种分工就会停止,两国贸易在这一价格水平上达 到均衡。
使两国贸易处于均衡状态的这一共同的商品相对价格 称为贸易均衡商品相对价格。
(一)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
1、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是实现自由放任原则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国家和家庭进行对比来描述国际贸易的必要性;

3、强调分工的重要性。
4、在国际贸易中,不仅出口带来利益,进口也同样给一国 带来好处。
(二)绝对优势贸易模型

基本假设: 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2、价格-货币-流通机制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二章:第2节 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二章:第2节 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理实一体)教案:当时国际贸易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历史背景)《谷物法》限制进口得到外国的贸易报复任务二:认识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不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怎样的状态、经济力量是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itt02比较优势理论教材课程

itt02比较优势理论教材课程

相对劳动 生产率 表示
主要思想
2020/9/14
机会成本 表示
itt02
几何分析 2
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介绍绝对优势、相对优势(比较 优势)等基本概念,以及国际贸易理论中 最基础的理论即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模 型)。
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如何使用比较优势理 论去解析贸易分工和收益。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
2020/9/14
itt02
12
中美案例(5):相对优势/比较优势
使用相对概念计算美国的单位产出劳动投入 (以中国为标准)
美国生产CPU的相对单位产出劳动投入为 0.5=100/200
美国生产衣服的相对单位产出劳动投入为 2=20/10
前者小于后者
美国在CPU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2020/9/14
使用相对劳动生产率表示
LA X P BV. SLA YP B
相对劳动生产率大者具有比较优势
使用相对成本(相对单位产出劳动投入系数) 表示
C A X BV. SC A Y B
相对成本小者具有比较优势
2020/9/14
itt02
17
成本与生产率标准的等价
在判断绝对优势时
单位要素投入系数标准和劳动生产率标 准是等价的
绝对优势判断 标准
绝对优势判断 结果
比较优势判断 标准
比较优势判断 结果
2020/9/14
<
A LX
B LX
A在X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使用LP来表示劳动生产率。
2产出劳动投入
单位产出劳动投入(unit labor requirement) 指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需要耗费劳动的数量。
经常使用单位产出劳动投入系数,或者更进一步以 单位劳动投入系数来称呼。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26

已知英国在布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因此,如果能证明
(Pc/ALc)(1/Pw)>1/ALw,即可证明英国分工生产布并 通过贸易换取酒是划算的。
根据已知条件,英国生产布有比较优势,这表明英
国生产布的劳动生产率更高,所以,在英国,一单位劳 动如果用于生产布应能够取得更多收入。因此有:
Pc/ALc >Pw/ALw
22

小结:
◆比较优势产品系指机会成本较小的产品,不管优势较 大还是劣势较小,都是一国的比较优势,原因在于优 势较大及劣势较小均对应着较小的机会成本。从这个 意义来讲,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实质是相同 的,绝对优势论是比较优势论的特例; ◆如果机会成本不变,且贸易收益大于机会成本,则按 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是有利的,并且国际分工最终 实现完全的专业化; ◆若贸易比价对一国极为不利,则该国将退出国际贸易, 所以,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只在互利 贸易区间内有效。
4

英国和葡萄牙两国分别生产酒和布的情况
表2-1 国家 英国 葡萄牙 英国 葡萄牙 酒(单位) 1 1 2.375 劳动力 (人/年) 120 80 190 布(单位) 1 1 2.7 劳动力 (人/年) 70 110 190
分 工 前 分 工 后
分工后,全世界酒和布的产量都增加了。
5

分工后,酒与布进行交换的结果(按1:1比例交换)
英国专门生产布,并在国际市场上以布易酒,能够获得额 外的好处,即贸易利得。 贸易利得=贸易收益-机会成本 据上式可以计算英国单位劳动产出用于出口的贸易利得: 1/70-1/120=1/168(单位的酒) 计算表明,英国只要增加出口布,总能得到好处。所以英 国将扩大布的生产,同时减少酒的生产,在这一过程中, 劳动不断从酒的生产部门向布的生产部门转移,直到实现 完全的专业化生产布。 请大家自己计算葡萄牙为什么分工生产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背景:作者背景
□ 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04.18—1823.09.11) 1817:《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出发点,把 个人利益看作是经济活动的出发 点和准则。资本家发展生产时追 求的是个人利益,是利润。
第一章 论价值 第二章 论地租 第三章 论矿山地租 第四章 论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第五章 论工资
复习与提问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绝对优势理论的缺陷是什么? 什么是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教学重点: 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影响 教学难点: 比较优势理论的论证过程
国际贸易理论的知识结构
历史背景:理论背景,实践背景,作者背景 背景知识 理论假设:前提条件 核心知识 主要观点:概念及推导过程 理论评价:贡献及缺陷 拓展知识 理论应用:实证分析
主要观点★
比较优势的衡量标准
1、 相对劳动生产率,是指生产两种商品的绝 对劳动生产率之比。相对劳动生产率高,具 有比较优势,反之具有比较劣势。 2、相对生产成本,是指生产两种商品的绝对生 产成本之比。相对生产成本高,具有比较劣 势,反之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衡量标准
3、机会成本,可用两种方法表示。 一是产出表示法 ,即生产两种商品的边际技术 替代率。 二是投入表示法 ,即消费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 率。机会成本高,具有比较劣势,反之,具 有比较优势。
观点的论证:
数字表格说明 几何曲线证明
假设:
历史背景 理论假设 主要观点● 理论评价 理论应用
四、观点的论证:假设
分工前
英国生产布,美国生产小麦有绝对优势
小 麦
指标 劳动 产量 L1 Q1
英国 40 美国 10 世界 20 合计 120 120 240

相对劳 动生产 率 劳动 L2 产量 Q2
第六章 论利润
第七章 论对外贸易★
以英国、葡萄牙生产毛呢和葡萄酒 为例,提出比较优势的思想。
读原著
理论假设
历史背景 理论假设● 主要观点 理论评价 理论应用
基本假设:模型除强调两国间生产技术存在 相对而非绝对差别外,与绝对优势模型基本 一样。 供给: 需求 贸易::300布) 分工前和分工后的市场均衡
理论评价:贡献★
1、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 2、受该理论影响,《谷物法》被废除。 3、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理论指导。
理论评价:局限★
研究方法:静态、短期的分析方法。没有看 到比较优势是可变的。 研究内容:没有揭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 真正原因。成本差异只是影响因素,不是决 定因素。 研究假设的局限:初始条件,物物交换,0 运输成本。未考虑技术、规模经济等对国际 贸易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理论假设 主要观点 理论评价 理论应用
理论背景 亚当· 斯密:《国富论》; 1815年,罗勃特· 托伦斯:《关于玉米对外贸 易的论文》提出“比较优势”的概念。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善:劳动价值论。
历史背景:实践背景
□ 19世纪初期,英国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 物法”。 “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 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 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 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还招致外国 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 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 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 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 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
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 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 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所以,每个国家应该根据“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的原则, 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世界合计 20
观点的论证
几何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

300 150 100
B
A
0 120 180 240 小麦
英国:专门生产布(300)(美:240小麦)
分工前和分工后的市场均衡
四、观点的论证过程:现代经济学方法
几何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

300
B
150 100
A
0 120 240 小麦
比较优势的度量: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特化系数(Trade CompetitivenessCoefficient, TSC )
TC指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 进口额)。 该指标均在-1—1之间.
比较优势的度量: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 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 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用公式 表示:
100 100 200
生产率 Q1/L1
3 12
生产率
相对劳 动生产 率
0.5 2
3/12= 20 0.25 12/3= 10 4 20
5 10

分工原则:英国专门生产布,美国专门生产小麦。
则各自的产量是:
四、观点的论证:交换
交换原则:英国150单位布与美国120单位小麦进行交换(假设) 小麦 劳动L1 英国 产量Q1 生产率 劳动L2 20+40 布 产量Q2 300150 ↓ 英国出口150 美国 5+15 240120 美国出口120 ↑ 240 60 300↑ 生产率
基本概念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古典定义: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相对地比 另一国低。 新古典解释:指一国以比另一国低的机会成本 生产一种商品的能力。 □比较优势的判定标准:相对劳动生产率,相 对生产成本,相对价格
主要观点★
历史背景 理论假设 主要观点● 理论评价 理论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