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初中物理单元测试题
“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测试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姓名 学号学号学号 得分得分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1.宇宙是由.宇宙是由 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 组成的。
组成的。
组成的。
2.分子是保持.分子是保持 的微小粒子,直径一般为的微小粒子,直径一般为的微小粒子,直径一般为 m m m。
3.某条交通主干道上有一座桥,某条交通主干道上有一座桥,桥梁旁竖着一块如图桥梁旁竖着一块如图1所示的标志牌,所示的标志牌,它它表示的物理意思是表示的物理意思是 。
4.现有一头鲸,一只蜜蜂,一只公鸡,一台电视机,试估测其质量,则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5.物体所含.物体所含 叫做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叫做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叫做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
6.给下列物体质量数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1)一瓶矿泉水的质量为5×1022;(;(;(22)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0.05 05 。
7.小华在使用天平测固体质量时,小华在使用天平测固体质量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左侧,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左侧,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左侧,可能造成此可能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可能(至少写出2种):种): (1) ;;(2) 。
8.“神州六号”飞船将在未来几年内升入太空。
当飞船飞向月球的过程中,其载物舱中有一天平,其自身的质量将其自身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变”)。
9.如图2所示,是常见物质的密度,其中液体酒精的密度为 kg/m 3;铝的密度是2.7×103kg/m 3,表示的物理含义是 ,将铝块切去,将铝块切去1/31/3,剩余部分的密度,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合,合,合 g/cm g/cm 3。
1010..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物体A 的质量,的质量,在测量过程中,在测量过程中,在测量过程中,若指针静止在如若指针静止在如图3甲所示的位置,只调节游码,则应向 调(选填“左”或“右”),天平调(选填“左”或“右”),天平才能平衡,当指针静止在中央刻度线上,当指针静止在中央刻度线上,天平使用的砝码的情况和游码的位置如天平使用的砝码的情况和游码的位置如图6-3乙所示,则物体A 的质量为的质量为________g ________g ________g。
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彩的世界》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彩的世界》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多彩的世界》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颜色、了解颜色的来源、学会调色、观察生活中的颜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并说出红、橙、黄、绿、蓝、紫等基本颜色。
2. 培养幼儿对颜色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颜色的欲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发现生活中的颜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并掌握基本颜色。
难点:学会调色,观察生活中的颜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色图片、调色盘、水彩颜料、画纸、画笔。
学具:调色盘、水彩颜料、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多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颜色。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认识颜色:教师拿出红、橙、黄、绿、蓝、紫等颜色的物品,让幼儿识别并说出颜色。
(2)了解颜色的来源: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颜色是如何产生的。
(3)学会调色:教师示范调色方法,让幼儿动手尝试。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自己动手调色,观察颜色变化。
(2)教师发放画纸和画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颜色,如天空、草地、花朵等。
(2)让幼儿用自己调出的颜色,为生活场景上色。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多彩的世界》2. 板书内容:(1)红、橙、黄、绿、蓝、紫等颜色(2)颜色的来源(3)调色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自己调出的颜色,画一幅生活中的场景。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基本颜色,学会了调色,观察了生活中的颜色。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颜色,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2)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颜色组合,创作出美丽的画作。
(3)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探索多彩的世界。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点石灰附中九(1)班黎伟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点1、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宇宙、星系(银河系)、恒星(太阳)、行星(地球)等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怎样的?地球在离太阳的第几轨道上运动?2、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组成物质的分子的大小用什么做单位来量度?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它的结构与什么的结构相似?3、物质有几种状态?他们的微观模型各有什么特点?4、什么叫质量?质量有什么特性?质量的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有哪些?单位符号分别是什么?单位进率分别是怎样的?要熟悉常见的物体的质量的大小。
5、实验室测质量的工具是什么?它有哪两种?知道天平的结构。
日常生活中用什么来测质量?6、怎样正确使用天平?怎样正确调节天平的平衡?怎样用天平测液体(或有腐蚀性的物体)的质量?7、怎样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的关系?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8、什么叫密度?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密度有什么特性?9、密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公式中每个字母分别表示什么?密度公式的含义是什么?变形公式有哪些?分别可以求什么量?计算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10、密度的单位是什么?它的常用单位是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密度的单位的含义是什么?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有什么特点?水的密度是多大?11、测密度的原理是什么?测密度需要测哪些量?分别用什么仪器?使用量筒测体积时应注意些什么?怎样正确使用量筒来测液体或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12、怎样测固体的密度?(包括:实验的器材、实验的步骤、记录数据的表格的设计等)13、怎样测液体的密度?(包括:实验的器材、实验的步骤、记录数据的表格的设计等)14、通常情况下,固体、液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不大,密度变化也小。
所以要知道气体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要知道水的密度受温度影响的特点?水在什么温度下的密度最大?一般物质受温度影响的规律和水结冰的规律有什么不同?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初中物理实验目录及器材
硬币、笔、U型纸条、细长纸带、纸做小船、大号注射器、自制飞机机翼模型
90、浮力产生原因、方向
演示
水槽、乒乓球、木块、石块、弹簧秤(各一个)、自制蜡块、石块、弹簧秤、水槽、细线、金属箔。
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分组探究
溢水杯、弹簧秤、小桶、烧杯、细线、石块、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仪。
第十五章机械能
功的原理
演示
82、杠杆平衡的条件
分组探究
弹簧测力计、钩码、支架、起子、镊子、天平、汽水一瓶、筷子、扳手、
83、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分组探究
定滑轮、动滑轮、铁架台、弹簧称、细绳、钩码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8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
压力小桌,细砂、玻璃杯、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
85、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朝各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
第二章光现象
15、光是怎样传播的(影子形成、小孔成像)
演示
激光笔、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棱镜、带狭缝的屏、白屏、自制小孔成像演示仪
16、光反射时的规律
分组探究
激光笔、刻度尺、手电筒、水、盆、投影片.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
17、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分组探究
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
58、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
演示
蹄形磁铁、电池盒(附电池)、开关、金属导体、导线、铁架台
59、通电线圈在磁场中扭转
演示
线圈、蹄形磁铁、电池盒(附电池)、开关、导线、铁架台
60、让线圈转起来
探究
线圈、蹄形磁铁、电池盒(附电池)、开关、导线、
61、线圈不能连续转动
演示
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彩的世界》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彩的世界》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多彩的世界》第四章《颜色的奥秘》以及第五章《我们生活的世界》,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红、橙、黄、绿、蓝、紫等基本颜色;了解颜色的混合规律;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颜色;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基本颜色及其混合规律,培养幼儿对颜色的认知能力。
2. 观察生活中的颜色现象,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度。
3. 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颜色的混合规律,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颜色现象。
2.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颜色,培养幼儿对颜色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颜色卡片、水彩颜料、调色板、画笔、范例作品、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画纸、水彩颜料、调色板、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多彩的画作,引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颜色现象。
2. 新课内容:(1)认识基本颜色:出示颜色卡片,让幼儿说出颜色的名称,巩固对基本颜色的认知。
(2)颜色混合:教师演示红、黄、蓝三原色混合的过程,让幼儿观察混合后的颜色变化,了解颜色混合规律。
(3)实践操作:幼儿用水彩颜料进行颜色混合实践,感受颜色变化的奇妙。
3. 例题讲解:以一幅简单的画作为例,讲解如何运用颜色表达画面。
4. 随堂练习:幼儿根据所学颜色知识,自由创作一幅画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多彩的世界》2. 板书内容:(1)基本颜色:红、橙、黄、绿、蓝、紫(2)颜色混合规律: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颜色知识,创作一幅画作。
2. 答案:幼儿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基本颜色及其混合规律,提高了他们对颜色的感知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颜色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中的颜色,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九年级物理十一十二章知识点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宇宙由物质组成: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
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5、纳米科学技术二、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 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使学生理解世界物质性的概念,认识到物质世界是我们生活的基础。
1.2 教学内容:世界的物质性定义,物质与世界的关系,物质性的表现。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城市建筑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
1.4.2 讲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阐述物质与世界的关系。
1.4.3 分析物质性的表现,如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的变化等。
1.4.4 案例分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例,让学生了解物质性的实际应用。
1.4.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物质性在各个领域的体现,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章:物质的基本属性2.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属性,包括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等。
2.2 教学内容:物质的基本属性,各属性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小组讨论法。
2.4.1 引入新课:以具体的物品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物品的尺寸和重量。
2.4.2 讲解物质的基本属性,阐述各属性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4.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测量和计算物品的各属性。
2.4.4 小组讨论:分享测量和计算结果,讨论物质属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物质的变化3.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2 教学内容:物质的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小组讨论法。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新课:以冰雪融化、木炭燃烧等现象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变化。
3.4.2 讲解物质的变化类型,阐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及特点。
3.4.3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实验,展示物质变化的实际过程。
3.4.4 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物质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物质世界的结构4.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物质世界的结构,包括原子、分子和晶体等。
物理评课稿(精选18篇)
物理评课稿物理评课稿(精选18篇)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物理评课稿,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评课稿篇110月18日下午第八节,来自深圳xx区的高伟同学为xx中学全体老师上了一节展示课,课题是《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课,高老师英姿焕发,对课堂的掌控能力非常强,课上得非常精彩,折服了全场的所有老师,大家不由得叹服:不愧为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是搞活气氛的高手,激活思维的强手!充分展示了一个来自特区的名教师的风采!复习课本来是最难上的一种课型,但高老师今天实现了完美的突破,我点评时总结为以下几点:1、课前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制印预习导学案发放给学生,对学生有简单的任务布置,要求学生在课前花20分钟完成。
然后他把各小组长做的预习题收上来批改,这样既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又可以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在课堂上有的放矢进行课堂教学。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语言精炼到位,极富有磁性和鼓动性,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精彩纷呈,没有一句消极或无效话语,充满激情,随处闪亮教育的智慧。
小组加分制度和神秘的礼物激发了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
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3、思维导图的板书方式,把不同类别的知识点串在了一起,便于观察和记忆,脉络更清晰,条理更加分明。
4、小组合作非常成功,小组自主完成复习内容,组长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展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大胆质疑,大声争辩,辩明了是非,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5、提问恰到好处,真正体现到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思维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6、练习设计合理,难易适中,有梯度,既贴近中考,又贴近生活。
xx中学正在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打造“乐学、善思、巧练、多悟”的课堂,今天高老师的展示课就是一个最好的典范!高老师的展示课给xx的老师们指明了一个教学的方向——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物理评课稿篇25月10日听了苏老师的一节新授课,课题为七年级下册的《二力平衡条件》。
【新教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教学设计
阿拉伯语 汉语
英语 法语
俄语
西班牙语
返
联合国网站上的工作语言
回
目
录
世界的语言 联合国的官方语言共有6种,分别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
拉伯语。
返 回 目 录
世界的语言
结合“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和教材P75阅读,找一找世界主要语言分布
区,并填写表格。
语言 汉语 英语 俄语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主要分布地区
法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返 回
目
录
世界的语言 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是哪种语言?2.使用范围最广泛的是哪种语言?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返 回 目 录
|第四章|世界的居民与文化
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课标要求
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 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 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 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1977年,“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 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时,各携带一张“地 球之音”镀金铜质声像片。它录制了有关 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各种信息,承载着人类 与宇宙星系沟通的使命。
春节
返 回 目 录
世界的习俗 阅读材料,找出春节有哪些习俗?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 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民 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 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 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 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返 回 目 录
世界的习俗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 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 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不 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 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 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 风民情、宗教习俗、经 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哲学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讨论,但一般来说,总是从世界的本质或本原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入手,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也不例外。
在世界的本质即所谓本体论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了传统的唯物主义立场,认为世界并不是源于某种神秘的精神,也反对对这个问题的任何宗教神学解释,而是认定世界源于自然界自身的运动和发展,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但必须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并没有停留在唯物主义的传统观点上,而是进一步从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中去认识和理解世界,因而具有了不同于传统唯物主义的新视野。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地规定世界的本质的基础上,进而揭示出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辩证图景及其运动规律,由此就建构出了一套严密完整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这是它高于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地方。
但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和坚持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即物质性。
下面,先就世界的物质性问题做个讲解。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佛家有镜花水月的故事,是说大千好世界的万事万物如同镜中花、水中月一样,并不是真实的客观存在,而是一种虚无。
这是对外部世界的唯心主义的解释,是对外部世界客观性的否定。
在这个问题上,一切唯心主义的理论与宗教神学的理解有一个本质上的共同点,那就是否认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即物质性,认为世界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
如柏拉图就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一种叫“理念”的东西。
世界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理念世界,现实世界的每一个事物背后都相应有一个规定这个事物是这个事物的“理念”,无数的事物构成现实世界,无数的理念构成“理念世界”。
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本质、本原,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体现。
丰富多彩世界6篇
丰富多彩世界6篇【篇一:第一次炒米花】每次到外婆家都会发生有趣的事,这次,外婆又再次“拖”出了一个打发时间的“玩法” 炒米花(把晒干的糯米饭放进锅里,用锅铲炒熟后,就成了米花,之后,放入红糖,继续炒,等米花和红糖融在一起,放到碗里,就可以吃了)。
“来,拿着……我先把火生起来起……”外婆叫我拿着生糯米,自己走向锅灶,生火。
“哦。
”我点着头,答应着。
外婆熟练地把柴火,破布,稻草放进锅灶,并点起火。
“来来来,抓一把,放进来……好,开始炒吧!”外婆指导着什么都不会的我,嘴里还念念是道。
“哦。
”我还是摸不清楚头脑地答应了。
我拿着外婆家铜制的锅铲,无里头地炒呀炒,直到外婆大喊一声:“哎呦!我的外孙女哩!都炒焦了!”我才从刚刚那种“昏迷不醒”的状态中调整过来。
“啊!”我也大叫起来,“焦了焦了!”“怎么搞的呀!你……怎么会搞成这样呢!看看,焦了吧!”外婆开始训斥我。
“……”面对嘴巴正在下小雨的外婆,我无语。
不过,外婆可有真本事呢!瞧:外婆手里拿着锅铲,把烧焦的糯米都扔到了垃圾桶里,重新放进生糯米,在锅里拌着。
过了两三分钟后,外婆把刚刚已经炒熟的糯米放到碗里,继续开始第二次炒,经过了五六次之后,碗里已经有满满一碗了,最后,外婆把整碗糯米都放进了锅里,开始放入红糖,她从柜子里拿出一大带红糖,倒出了四分之一。
继续开始“大杂烩”,可红糖很粘人,一下锅,就粘在锅上,幸好外婆有好法子:把糯米放到粘有红糖的地方,等红糖粘到糯米身上,就可以继续炒了。
终于,大功告成了,香喷喷的红糖米花诞生了!“尝一口……好吃吗?”外婆问偷吃的我。
“好吃,外婆不管做什么东西都好吃!”我回答。
“我看呐!你是被红糖甜了嘴!呵呵!”外婆笑开了颜。
真的很好吃哦!【篇二:第一次购物】今天,妈妈要给我做一道我最爱吃的菜老醋花生。
妈妈就在厨房里找花生米,结果没有找到,于是妈妈就给我钱让我自己去超市里买花生米。
到了超市以后,我就直接挑选花生米,用铲子盛了三铲装在塑料袋里,然后去收银台称重交钱,一共是九元六角,我就给了服务员阿姨十元钱,她找给我四角钱,我就提着花生米回家了。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光的世界走进彩色世界
第8节走进彩色世界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认识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三原色。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从光的色散讲起,然后看光的三原色,色彩的混合,解释多彩世界颜色是如何形成的。
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前面已经学过了光的折射现象,光的色散现象其实是光的折射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也比较熟悉、感兴趣且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谱的概念。
了解光的三原色,认识色光的混合。
2.经历关于色光混合的实验探究。
体验利用计算机软件了解自然原理的探究过程。
3.形成色光合成白光的观念,具有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增加学生对色散的兴趣和体验。
核心素养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难点:认识色光的混合。
教学过程实验1:教师给大家提供一些器材,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一下,怎样用这些器材做出与彩虹有关的实验?师生一起到室外先来探究太阳光的秘密,再回教室讨论交流。
教师:请第一小组同学们说说你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学生1:我发现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白屏上会出现各种颜色的光。
学生2: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光带,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教师纠正“青、蓝、紫”的说法)学生3:这个实验说明太阳光不是单一的色光。
学生4:也可以说明太阳光,也就是白光讨论、交流。
实考、自主得出色散的相关结论。
续表的色散。
最早做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牛顿。
光谱不仅能反映光的瑰丽,还是人类获得遥远天体信息及原子内部信息的主要途径。
教师:请第二小组同学们说说你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学生5:我发现太阳光分解成的七色光经三棱镜后还可以混合成白光。
学生6:太阳光可分解成七色光,七色光可复合成白光,这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光路是可逆的”是相符的。
《多彩的世界》教学设计(7篇)
《多彩的世界》教学设计(7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漂亮的编辑给大家分享的《多彩的世界》教学设计【7篇】,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多彩的世界》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愿意选择多种工具参与活动,体验不同着色工具带来的乐趣。
2.尝试使用多种颜色,感受色彩带来的快乐。
3.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4.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装有颜料的水枪、喷壶、棉棒若干,干、湿擦手帕28张,红、黄、蓝颜料盘各四盘。
2.场地准备:在活动室一侧的大墙上挂上大白布,活动室的地上平铺两块较小的布。
活动过程:1.感知与体验和幼儿在幼儿园操场上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说一说自己觉得美的事物。
2.探索与发现,创作与表现。
①请个别幼儿自主选择工具进行榜样,教师引导幼儿提升经验。
②幼儿自主选择工具进行探索、创作。
幼儿的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对爱清洁的小朋友进行及时的表扬。
③引导幼儿大胆创造,观察不同材料喷(印)出不同的图案。
3.欣赏与评价请幼儿围站周围,欣赏和同伴一起创作的多彩的世界,请幼儿观察画面中颜色的丰富变化,在幼儿说说画布可以做成什么后,教师将画布拉拢变成窗帘。
4.延伸活动活动反思: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随意画画,正处在涂鸦期,探索世界主要靠感觉,在美术活动中,常常以无意注意为主,往往是先做后想或边做边想。
由于受到手部小肌肉不灵活及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作品存在着随意性的特点,设计活动时,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游戏贯穿整个教育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情境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尽情的玩色中,潜移默化地加深了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和兴趣。
不足之处:每个活动都存在一些不足,本次活动的不足就在于我们教师试图把所有的事情交代清楚,所以语言烦琐了一些,就怕孩子做不好,部分思想还停留在替孩子包办上,在染色环节,交代过于细致,其实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探索,染色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染出来的效果较好。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教案一、章节名称: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总论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
b. 让学生掌握世界物质性原理。
c. 让学生了解世界物质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a. 世界的物质性概念。
b. 世界物质性原理。
3. 教学难点:a. 世界的物质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准备:a. 教材。
b. 相关学术资料。
c. 多媒体设备。
5. 教学过程:a. 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世界的物质性。
b. 讲解:详细讲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c. 互动:引导学生讨论世界的物质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d. 总结:强调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二、章节名称:第二章物质世界的结构与演化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物质世界的结构。
b. 让学生理解物质世界的演化过程。
c. 让学生掌握物质世界演化的规律。
2. 教学重点:a. 物质世界的结构。
b. 物质世界的演化过程。
3. 教学难点:a. 物质世界演化的规律。
4. 教学准备:a. 教材。
b. 相关学术资料。
c. 多媒体设备。
5. 教学过程:a. 引入:通过展示宇宙、地球、生物等物质世界的演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质世界的结构与演化。
b. 讲解:详细讲解物质世界的结构、演化过程及其规律。
c. 互动:引导学生讨论物质世界演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d. 总结:强调物质世界演化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章节名称:第三章物质的形态与变化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形态。
b.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
c. 让学生掌握物质变化的规律。
2. 教学重点:a. 物质的形态。
b. 物质的变化过程。
3. 教学难点:a. 物质变化的规律。
4. 教学准备:a. 教材。
b. 相关学术资料。
c. 多媒体设备。
5. 教学过程:a. 引入:通过展示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态与变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形态与变化。
幼儿园中班科学《彩色的世界》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彩色的世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多彩的世界》,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颜色、了解颜色的基本组成、学习用颜色进行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红、黄、蓝三原色的基本知识,并能识别更多颜色。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色彩的敏感度。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颜色是由红、黄、蓝三原色混合而成的。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识别和运用各种颜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红、黄、蓝三原色颜料,调色盘,画笔,彩色图片。
学具:画纸,水彩笔,彩色粘土。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多彩的画,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画面中的颜色,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红、黄、蓝三原色(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红、黄、蓝三原色颜料,让幼儿认识并了解这三种颜色,同时讲解颜色是由这三种原色混合而成的。
3. 混合颜色实验(5分钟)教师演示如何将红、黄、蓝三原色混合,产生其他颜色,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混合后的颜色。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张彩色图片,让幼儿找出图片中的颜色,并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画纸、水彩笔等材料,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练习。
6. 互动环节(5分钟)让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自己画中的颜色。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彩色的世界2. 内容:红色、黄色、蓝色(三原色)颜色混合实验颜色识别与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红、黄、蓝三原色画一幅画,尽量多的运用颜色。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实验、互动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幼儿掌握了颜色的基本知识,提高了他们对色彩的敏感度。
课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作业,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在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颜色,学会用颜色表达情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更多关于色彩的活动,丰富幼儿的校园生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及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的核心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的变化概念,二是物质变化的类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质的变化,掌握物质变化的类型及特点,提高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物质和物体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物质变化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物质变化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变化概念,掌握物质变化的类型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的变化概念,物质变化的类型及特点。
2.难点:物质变化本质的理解,物质变化类型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实验教学: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直观地认识物质变化。
3.讨论教学: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各种物质变化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2.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学习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便于学生课后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物质变化的概念,呈现各种物质变化现象,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变化,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类型。
4.巩固(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物质变化的类型及特点,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