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双元制”模式分析和借鉴意义

合集下载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与借鉴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与借鉴
借 鉴 的 榜 样 。 本 文 在 实地 考 察 的 基 础 上 系统 研 究 了 德 国“ 元 制 ” 业 教 育 的 运 行 模 式 , 重 介 绍 了“ 元 制 ” 式 下 双 职 着 双 模 学校 教 育 的 特 点 , 期 为 我 国的 职 业 教 育 改 革 提 供 借 鉴 。 以
育 制 度 , 律 保 障 、 业 设 置 、 资 队 伍 、 企 合 作 、 学 结 合 法 专 师 校 工
业 教育 是整个 教育 体系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并得 到法 律保 障 。 在 德 国, 双元 制 ” 业 教 育 有 两种 类 型 : 种 是 完 成 5 “ 职 一 年 制初 级 中学 学 习后经 过初级 中学 毕业 考试进 入 2 . —3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育 法 》 建 立 了层 次 清 晰 、 系 完 整 的 教 育 体 系 ,双 元 制 ” 都 体 “ 职
的培训 。培 训期 间 , 通过 对职业 学 校 、 作企 业 考察 、 合 教学 观
摩 等 活 动 , 入 学 习 了解 了 德 国 “ 元 制 ” 业 教 育 体 系 、 深 双 职 教
的运 行 主体包 括企业 、 校 、 学 政府 、 业协 会 和学 生 。一般 情 行
况 下 , 业 每 年 向 社 会 发 布 招 收 培 训 学 员 的 信 息 一 一 学 生 根 企 据 企 业 信 息 选 择 企 业 并 参 加 企 业 选 拔 考 试 一 一 企 业 录 用 培 训 学 员 一 一 学 生 和 企 业 签 定 培 训 协 议 一 一 企 业 为 培 训 学 员 选 择 并 安 排 职 业 学 校 一 一 学 生 每 周 1 5 2天 在 学 校 学 习 、 .- 3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及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及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及启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启示摘要:“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充分地利用了企业与学校两个教学场所,由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共同进行教学,学生从理论到技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学习与锻炼。

这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非常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启示“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BerufsbildendenSchule简称BBS)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

一、“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一)两个学习场所企业和职业学校,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两个基本培训场所。

其中,企业内的实习场地又分为专为培训设置的实习车间和实际的生产车间。

受训者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70%左右。

企业培训主要是使受训者更好地掌握“怎么做”的问题。

他们在装配有必要教学设备的实习车间和代表现代技术水平的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培训,与企业一起成长,克服了学校实习场地常因经济原因使设备陈旧过时的弊病。

这样能使受训者掌握较全面的职业技能,学会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机制,了解职业的行为规范,养成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程的习惯,树立起自学的质量意识。

职业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解决受训者在实训技能操作时“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

教学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30%左右。

理论学习中,职业专业课与普通文化课的比例大约是7∶3。

理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关的实践课(实验课、基本技能操作等),传授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扩充和深化普通文化知识,以使学生达到12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

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

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从头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力求在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走向及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走向及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走向及启示摘要:双元制是德国独具特色且卓有成效的职业教育制度。

本文介绍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优势,分析了当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走向,最后探讨了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所具有的启示。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涵义德国双元制是一种青少年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职业学校义务教育形式。

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的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双元制”中的“双元” 就是指两个地点的学习:“一元”为职业学校,另“一元”为企业培训。

这两个地点的内容和形式相对独立,构成了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企业培训由联邦政府主管部门负责,执行其颁布的培训条例。

职业学校教育的组织管理则由各州负责。

在培训时间的分配上,企业每周3~4天,职业学校每周1~2天;在教育经费分担上,企业培训的费用大部分由企业承担,职业学校费用由国家及州政府承担。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及优势1教育与生产紧密结合。

双元制强调的是就业和直接通向生产岗位为未来而工作的一种教育,而不是其他什么“基础教育”和“晋升教育”。

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序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同时,联邦政府还发动社会力量(包括同业公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关心和支持办好职业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承担义务,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2企业广泛参与培训。

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双元制顺利实行的前提。

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

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德国是一个以技术为主导的国家,拥有高素质的技工队伍和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为学生提供了高水平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技能培训。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核心是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合作。

通过在企业中实习,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并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而在职业院校中,学生将学习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从而为未来的实践培训做好准备。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实践能力强。

实习可以让学生运用工作技能、学习工作流程和获得工作经验,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第二,就业能力强。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充分考虑了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让学生接受与市场需求相关的培训,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第三,通用性强。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课程设计和实践能力培养内容与国际市场接轨,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在今天的中国,职业教育是一个热点话题。

中国的就业市场发展极速,劳动力需求量大,但职业教育在就业市场上的地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同时,社会也存在严重的人才短缺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因此,中国应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着力发展职业教育,以缓解就业压力和人才短缺问题。

首先,中国的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设置必要的实习环节和工作经验要求,让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

其次,中国的职业教育应该与市场需求接轨,注重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推进企业和学校的深度合作。

同时,还应该加强职业教育学校的实践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的建设,保证实践教学能够顺利地进行。

最后,中国要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模式,吸纳国外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提高职业教育的声誉和吸引力,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和国际化发展。

总之,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具有较高的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借鉴对象。

中国需要在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市场认可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强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模式,为中国人才培养和产业升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摘要】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其独特的培训体系和成功经验备受世界关注。

本文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概述、特点、优势、挑战以及启示等角度进行研究和思考。

通过对这一模式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和提高劳动力市场竞争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其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进行总结。

这篇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全面了解,探讨其在全球教育领域中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思考、概述、特点、优势、挑战、启示、借鉴意义、未来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结合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的独特教育体系,被广泛认为是德国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会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也在企业中接受实践培训,从而培养出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际经验的专业人才。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思考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美国等,都希望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引入类似的职业教育模式。

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种教育体系的运作机制、优势和挑战,从而为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本文将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特点、优势、挑战以及启示,并结合国内教育实践,提出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借鉴意义、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思考,旨在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2. 正文2.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概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德国独特的教育体系之一,结合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在特定行业中具备实际工作技能和知识的能力。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在企业实习和学校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获得更全面的职业教育。

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和全面的职业发展机会,使他们在学业和工作之间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特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全文)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特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全文)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特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发德国“双元制”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被世界各国广为推崇。

这种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进展中遇到的问题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本文概括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色,提出了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思路。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涵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

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

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

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

它被看作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一个典范。

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它为德国经济的进展培养了大批高素养的专业技术工人,被人们称为第二次大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主要特色1.与实践结合的紧密性同生产即劳动力市场紧密结合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

所谓紧密结合,是指以技能培训的有用为本位的模式,突出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进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及其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能力。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培训的过程中,接触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最新设备,掌握的是企业当下最新的技术。

在培训的基本程序上,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学生能较早地接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这样的培训,能够使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成为企业的合格技术人员。

2.训练目标的关键性所谓训练目标的关键性是指训练中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

我 国 目前 的职 教 师 资来 源于 师 范 院校 和非 师 范类 普通 高校 。这 样 ,就
验 室建 设 ,应 该 由过 去 的验 证实 验 改革 为综 合 实验 、 生产 结合 实验 或 设计 实验 ,加强 能力培 养 。 ( ) 加 强职 教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 造 就 ~ 支 “ 师 型 ”职 教 师 资 队 伍 四 双
作 中 具体 的发 现 、分 析 、解 决 和 总 结 问题 的 能 力及 其 操 作 、 应 用 、 维护
展 是可 资 借 鉴 的经 验 和 理 论 指 导 。 [ 关键 词] 双 元制 ”模 式 德 国 特 点 职 业教 育 启示 “ 中图 分类 号 :G 1 7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 1X 2 0 ) 4 a 一 2 6 0 0 9 9 4 (0 9 0 () 0 3 — 1
教 育 时 空
l ■
C(iedcoyv h Sna hl i lccneng ew n e T ORe ]
德 国 “ 元 制 "职 业 教 育模 式 的特 点 及 启示 双
陈 武
( 西 南 民族 职 业技 术 学 院 5 2 0 ) 黔 6 4 0 [ 要 双 元 制 ”模 式 是 德 国职 业 教 育 的主 体 和 核心 。研 究 德 国 “ 元 制 ” 模 式 的 实 施细 则 、 保 障体 系 以及特 点 ,对我 国职 业 教育 的改 革 与发 摘 双
我 国许 多 职 业 学校 重文 化 课 ,轻 专 业 课 : 重理 论 ,轻 实 践 :重 知 识
传 授 , 轻 能 力 培 养 的 现 象 相 当 严 重 , 学 生 在 黑 板 上 种 田、 作 业 中 练 艺 、
脱 不开 普教 的学 历 教育 模 式 。毕 业生 有文 凭 无技 能 。 因此我 们 首先 要加 大 实 训教 学 比例 ,实训 与理 论 比至 少 应达 到 1 1甚 至 3:2。其 次加 强 实 :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将校企结合起来的职业教育模式,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接受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在德国被广泛实施并获得成功,对于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核心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学生在学校学习一半的时间,另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提前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实践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还可以在实习的过程中获得企业的指导和培训,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行业的特点,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需要进行各种实际操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与此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需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样的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全面发展,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可以开始建立职业人脉和行业联系,了解职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提前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学生通过实习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和实习经验,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企业来说,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和技能工人。

企业可以在学生实习期间进行培训和试用,选拔出适合企业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改革也具有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建立实践性教育的体系,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实践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也是十分必要 的。总而言之 , 待优生 不是 不可转 化 的, 要他们 自尊心 不泯 , 只 上进
心犹存 ; 要对他们充满信心 , 有耐心, 只 富
的过程 ,对他们 的教 育要 抓 反复 、反 复
抓 , 要 积极 , 要 稳妥 。 勿急于求成 , 既 又 切
纯真 , 他们 认 为待优 生为班 级抹 黑 , 丢全
会 环 境 、风 1人 情 有 了 ‘ 的 了解 外 , : 定 细
德国人看来 ,教育 目的是 为获取 一 种与个
人 的 兴趣 、 爱好 相 适 应 , 得 到 国 家 和社 会 并 认 可 , 向 未来 就 业 阶 梯 的 能 力 。 凶此 , 通 在
肯定和表扬 , 问时给待优生创造 闪光 的机 会, 这样会增强他们进步的信心 。我班有
即使是待优生, 身上也有长处。因而 ,
我 时 常注 意 观 察 捕捉 他 们 的 闪 光 点 , 予 给
的产 品说 明德 国有 着高水准 的一 线技 术 工人 队伍 , 而这 一切离不开德国成功 的职 业教育模式—“ 双元制 ” 。 江 苏 高 职 机 电骨 干 教 师 在 柏 林 B UT E H科技大学进行 了为期一个 月的研 讨学 习活动 。短短 个 月, 除对德 国的社
细想来 ,德 国职业 教育 的成功绝 非偶然,
确 有 颇 多 值 得 借 鉴 的 地方 。 翻 开 德 国 联 邦 政 府 出版 的 《 国概 德 况 》 书 , 这 样 一段 话 : 德 国 是 一 个 原 一 有 “
是企 业的学徒 。学牛大 约 1 / 3的时 间 ( 平 均每周 1 . 5天) 在学校 , 学习文化和理论课 程, 另外 23的时间在企 业的培 训中心 由 / 因为待优 生的转化不可能 蹴而就 的, 一

基于德国“双元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基于德国“双元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1、内涵
1、内涵
德国“双元制”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 养相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学员一般每周在企业里进行3-4天的实践培训, 在职业学校里进行1-2天的理论学习。
2、特点
2、特点
(1)校企合作紧密。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企业和学校的紧密 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计划,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我国高职教育应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实践 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需求。 同时,实践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高职教育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通过 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担任教师,或者安排教师到企业实习、进修等 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对企业需求的了解。同时,加强对教师的职业素养 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四、结论
四、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推进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我们需要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成功经验加强 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等策略来 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水平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内容
基于德国“双元制”的高等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目录
01 一、德国“双元制” 及其启示
02 二、高等职业教育校 企合作的现状及问题
三、基于德国“双元
03 制”的高等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策略
04 四、结论
05 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容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内涵、特点及其启示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内涵、特点及其启示
德 国 “ 元 制 "教 育 模 式 的 内涵 、特 点 及 其 启 示 双
钟 错 孙 卫 华
( 州
摘 要:德 国的 “ 双元制”是 一种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职业教 育模式 ,作为职业教 育的成功典范一直以来成 为各 国高职教育所 关注和研 究的对 象。特 别是其 完备的职业教育培训体 系更是成为世界瞩 目的热点。本文将介绍 “ 双元 制’ ’的内涵、特点及其对我国高职教 育发展的
5 先 进 和 完 善 的 实 训 、 实 习基 地 、
我 国社会 对 职业 教育 的低评 价 由来 已久 ,在古代 就有 “ 劳心者 治 人 ,劳力 者治 于人 ” 的观念 ,认 为只有 接受 普通 高等教 育 的学生 才是 优秀人 才 ,而职业 院校则 通常被认 为是差生 混 日子的场所 。 对 此 ,教 育 部下 发的 文件对 高 等职业 教育 进行 了恰 如其分 的正 确 定位一 一 高等 职业 教育作 为 高等教 育发 展 中的一个 类 型 ,高 职教 育的 “ 职业 教育 ”属性 才是 高 职教育 “ ” 的属性 。高 职教育不 是 质 高 等教 育 中的一 个层 次 ,而是 高等教 育发 展 中的一个 类 型 ,具有 不 可 替代 的作用 。高等 职业教 育 和普通 高等 教育 并驾 齐驱 ,成为 两个 相 互 独立 而又 可 沟 通 的教 育 体 系 ,使 社 会真 正 主 动地 接 受 职业 教 育 ,吸引大批 优秀学 生进入职业 院校 。『1 4 3 工 学 结 合 、 校 企 合 作 , 建 立 产 学研 结 合 的 长 效 机 制 、 目前 ,我 国很 多 职业 院校 的理论 和实 践是严 重脱 节 的 ,学 校学 习 的东西 太落 后 ,毕业 之后 完全 不能 适应 现有 工作 岗位 的需求 ,校 企合 作也 是 喊而 未行 ,许 多企业 没有 此积 极性 ,不愿 花 时间 、人 员 对学 生进行 培训和指导 。 工学 结合 、校企合 作 ,产学 研结 合是 高等 职业教 育发 展 的必 由 之路 ,要 积极 探 索校企 全程 合作 进行 人才 培养 的途径 和方 法 ,要 与 生产 实践 、技 术 推广 、社会 服务 紧密 结合 ,推进 高等 职业 教育办 学 思 想 的转 变 。在 校企 之 间 搭 起一 座 沟 通 的桥 梁 ,从专 业设 置与 调 整 、教学 计划 制定 与修 改 、教学 实施 、实 习实训 甚 至学生 就业等 方 面 ,实现真正 意义上 的校企合作 ,双方共 同育人 。 4 、形 成 全 社 会 共 同 关 注 和 重视 高职 教 育 发 展 的 良好 氛 围 职 业 教 育 的 发 展 是 政 府 、企 业 、 行 业 协 会 和 社 会 的 共 同 责 任 , 政府 部 门应该 立法 ,对 于企 业参 与和 支持 职业 教育发 展 的行为 给予 政策 优 惠 、税 收减 免等 。这 样 以来 ,企业 势必更 加积 极 主动地参 与 职业 教育 的发 展 ,形成 一种 良性 的循 环 。对企业 而言 ,既是人 才的 “ 口地 ” ( 培 养 实 习 基 地 ) ,又 是 人 才 的 “ 口 地 ” (即就 业 出 即 进 基地 ),所 以人 才质量 的高 低直 接关 系到 企业 未来 的发展 ,企业 唯 有全 方位 地积 极参 与人 才 的整个 培养 过程 ,才 能使 自身获 得源 源不 断 的优 质 “ 品 ” 。『1 产 5 5 专 兼 结 合 , 建 设 德 才 兼 备 的 “ 师 型 ” 教 师 队 伍 、 双 德 国 “ 元制 ”职 业教 育 中对教 师实 践技 能的强 调 和重视对 我 双 们建 设 “ 双师 型 ”队伍 意义 非凡 。 因此 ,我 国高职 院校课 程改革 必 须 以 专业 带 头 人 和骨 干 教 师 为 中坚 ,打 造专 兼 结 合 、结 构合 理 , “ 师 ” 特 色 突 的 教 学 团 队 , 通 过 课 程 建 设 、实 训 基 地 建 设 、 开 双 展科 研 、教研 及对 外服 务等 手段 ,提 升 “ 双师 ”素质 。 同时 ,要 增 加 专 业 教 师 中 具 有 企 业 工 作 经 历 的 教 师 比 例 , 安 排 专 业 教 师 到 企 业 顶 岗实践 ,积 累实际工 作经历 ,提高实践 教学能力 。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编辑 靳 静FOCUS视点编辑 靳 静德国有重视职业教育的传统,其“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更是享誉世界,不仅奠定了“德国制造”的基础,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德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为世界各国开展职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人曾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师资培训项目,在德国系统地学习考察了“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现就“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其启示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被称作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其核心“秘密”就是“双元”。

“双元制”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一元是指企业;即学生一方面在职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一方面在相关企业接受培训和实践。

在实践中,它具体表现在教学的多个要素上都具有双元性。

例如:“受培训者”在“企业”的身份是“学徒”,在“职业学校”的身份是“学生”;在“法律基础”方面,“企业”遵守“职业教育法”,“职业学校”遵守“各州学校法”;在“课程标准”方面,“企业”遵照“培训条例”开展,“职业学校”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在“学习内容”方面,“企业”侧重实践技能,“职业学校”侧重“理论知识”;在“时间安排”上,每周3~4天在“企业”、1~2天在“职业学校”;在“培训师资”方面,“企业”由培训师和师傅承担,“职业学校”由专职教师承担;在“监督管理”方面,“企业”受行业协会的管理,“职业学校”受各州政府的管理。

与我国传统职业教育学科本位的课程结构——单科分段式模式相比,“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具有自身明显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德国明确提出,其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努力构建受训者的职业行动能力”。

而这种“职业行动能力”又包括多个要素,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文 / 张晓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的技能及其相应的知识,包括单项的和综合的技能与知识;“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环境意识等;“个人能力”是指个人与社会衔接的能力,比如认真、细心、诚实、可靠等品质。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其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其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其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是一个原料缺乏的工业国家,它依赖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力量。

在德国,不论担任那一种工作,完成那一种任务,“资格”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资格”,绝大多数是靠职业教育来实现的。

因此德国人把职业教育比喻为“经济腾飞的翅膀”、“经济发展的柱石”。

而德国职业教育中最具特色并成为其核心部分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双元”是指学校――企业、理论――实践、思维――动手。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优点是:一方面既保持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技能方法的直接性、有效性,同时又克服了传统的学习技能方法的随意性强和理论知识的缺乏。

另一方面使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克服了学校闭门办学所造成的与企业要求脱节的情况,使学生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工作。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1.形成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的教学理念。

德国人重实务,也重思辩;既有强烈的国民性,又有浓厚的公民性。

黑格尔哲学中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为“双元制”中角色的演绎铺垫了深厚的哲学根基。

同时“双元制”在其历史进程中也充分体现着日耳曼民族重视技能的文化传统,其中,既有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3H”(手、脑、心)思想和斯普朗格“陶冶”理念的渗透,又有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论和公民教育思想的灌注,以及洪堡以重视个性、培养多能而造就优秀人才振兴民族国家的民主教育思想的熏陶。

因此,德国教育专家胡勃先生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其称它为一种教育制度,不如称它为一种‘思想’,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

在德国,全社会有一种共识:教育是对未来的投资。

没有经过职业教育的人不能进入工作岗位。

德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为年轻人开设一条成功的职业道路;二是保证年轻人掌握一种胜任经济发展和工作需要的技能。

有人说,“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的学问”。

当大多数人只注意花和果、枝和叶的时候,不要忘了,一棵树长成什么样子,是它的树根和树干决定的。

德国_双元制_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借鉴

德国_双元制_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借鉴

2010年6月第9卷第2期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Jun.,2010Vol.9,No.2高职教育研究一、引言德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和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德国制造”的标签常常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人们在探索德国科学技术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奥秘时发现,德国职业教育的高度发展为德国经济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水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双元制”是德国采取的一种较成功的办学模式。

“双元制”为德国培养了技术高超的人才,“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被许多国家借鉴、采用与推广。

二、德国“双元制”产生的背景及涵义德国的职业教育形式和学制多种多样,其中“双元制”是最主要的形式。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其中“一元”为企业,“一元”为学校,其主要特点是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动脑与动手、教育与就业、专业与职业紧密结合起来,并体现在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中,特别是定向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进而大大缩短学生毕业进入企业的“适应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

现在,约70%的德国青年要接受职业培训,其中绝大多数是接受企业和学校共同组织的“双元制”职业培训,一般情况是学生每周在企业实践3天,在学校学习2天[1](P85)。

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征(一)经费来源为多元混合经费保障体系德国职业教育的经费主要包括企业直接资助、企业外集资资助、混合经费资助、国家资助和个人资助等五种。

其中,企业直接资助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渠道,资金主要来自销售所得利息、租赁和红利,其次来自发行信用券和银行贷款,另外还有失业保险金(提供训练岗位和不提供训练岗位的企业雇主、雇员各付一半)。

企业投资建立职业培训中心,购置设备并负担实训教师的工资和学徒的培训津贴。

(二)教育形式为各类学校之间的灵活分流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各类学校之间可以灵活分流。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特点分析及其借鉴意义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特点分析及其借鉴意义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特点分析及其借鉴意义摘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国家在战后的经济腾飞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在全球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在简要介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优势所在。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高素质实用型人才,职业教育机构的定位符合这种趋势。

德国“双元制”的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借鉴虽然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创,德国却仍然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及世界三大经济强国之一。

这主要得益于“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满足了德国经济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概况德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

小学毕业后进人中等教育阶段1(相当于初中),实行第一次分流:实践能力强的进入主体中学(5年),文理知识强的进入完全中学(9年),智力介于两者之间的进入实科中学(6年),还有一种将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完全中学并校的“综合中学”,这些学生的年龄段处于10~15岁。

初中毕业后进人中等教育阶段2(相当于高中),进行第二次分流:一部分进入普通类高中,即完全中学高中,毕业后直升入综合大学,另一部分进入职业类高中,主要是双元制的职业学校,此年龄段为15~18岁。

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后进行第三次分流,即高中后分流,共有3种类型高校:综合大学(5年),应用技术大学(3~4年),职业学院(3年),其他直接就业的职校学生进入继续教育阶段,其中最重要的学校是专科学校,学生主要来自双元制职校的毕业生,是一种高中后非高等教育机构。

作为德国职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双元制。

是一种由企业(通常是私营的)与非全日制职业学校(通常是公立的)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的模式。

企业为“一元”,职业学校为另“一元”。

受培训者一方面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内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应知识的培训,掌握“怎样做”的问题。

另一方面又在职业学校以学生身份接受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以达到理解实训技能操作中“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特点分析及其借鉴意义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特点分析及其借鉴意义


德 国 实行 1年 义 务教 育 。小学 毕 业 后 进 入 中等 2 教 育阶 段 1 ( 当于 初 中 ) ,实 行 第 一 次 分 流 :实 相 践 能 力 强 的进 入 主 体 中学 (年 ) ,文 理 知 识 强 的 5 进 入 完 全 中学 (年 ) ,智 力 介 于 两 者 之 间的 进 入 9

( ) 一 明确 的培 养 目标
是一种 由企业 ( 常是私营的 )与非全 日制职业学 通 校 ( 常 是 公立 的 )合 作进 行 职 业 教 育的 模 式 。企 通 业 为 “ 元 ” ,职 业 学校 为 另 “ 元 ” 。受 培 训者 一 一 方面 以 学徒 身份 在 企 业 内接 受 职 业技 能 和 相 应 知 识 的培训 ,掌握 “ 怎样做 ”的 问题 。另一方面 又
57

他} ; 山 之 石
技 能 ; ( )社 会 能 力 的 培训 ,即 与人 交 往 和 适 应 2 ( ) 格 的教 考分 离的 考核制度 五 严 社 会情 景 、工 作 环 境 的 能 力 ; ( )工 作 方 法 的 培 3 德 国的职 业 考试 由行 会 负责 ,如 经济 界 的 自治 训 ,指 自我 认 识 和 如 何 组 织 自 己学 习 、工 作 的 能 机构 ( 工商会 、手工业会 )以及类似单位组成的考 力 。这 些培 训 以企 业主 导 的 实践 训练 为 主 ,而 职业 试 委 员会 ,委 员会 的成 员包 括企 业雇 主 与 雇 员的 代 学校 进 行 的是理 论 教学 的 配 合工 作 ,这 样 培养 出 来 表 及职 业 学校 教 师 。考 试 分 为 中 间考试 和 结业 考试 的人 才 比较 能够 适应 复杂 的就业 环境 。 两 种 ,从 考试 内容 上分 为 书面 考试 和 实际 操作 技 能 ( 不 同法律 体 系的 协调 统一 二) 考核 部分。中间考试也叫中期考试 ,在一年到一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双元制是一种典型的德国职业教育模式,也是国际上非常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

它结合了校内教学和企业实践的要素,使得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得了实践技能,达到了教学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下文分别从教育模式、实践教育和优势三个方面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分析。

一、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可以看做是让校内教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不仅接受相关专业课程的教育,还能通过企业实践来获取相关技能。

由于德国的学生基础较好,一般都会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因此在进入职业教育阶段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可快速适应实践操作,并从实践中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二、实践教育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实践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德国的中小型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企业自然需要大量的技能劳动力成为他们的组成部分。

因此,这些企业需要为职业教育系统提供场所(例如实习室)和帮助(例如教学导师)。

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有机会获得职业技能及与职业相关的能力,并将这些技能技能和能力运用到未来的工作生涯中。

三、优势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将学校的学术教育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设计能够适应工业体系不断变化和需求的现状。

另一方面,企业装备了先进的技术,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能技术优势。

由此,学生可以通过企业实践实现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技能技术水平。

在实践教育中,学生将会接触到实际情况,且在工作中探索应用有关理论知识的方式。

由此,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以适应未来就业市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融合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的教育体系,被认为是德国经济奇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的也在企业中进行实践培训,以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融入职场并具备实际技能。

这种职业教育模式在德国已经得到了长期的验证和发展,对于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改革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和思考,从中总结出对于其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德国特有的一种教育体系,其根基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也在公司进行实践培训,学校和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种模式既保证了学生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又能够使学生在企业中掌握实际技能,为其未来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企业的参与是非常关键的,企业在学生的培训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有效地将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职场。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已经被大力推崇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走职业教育的道路。

德国政府也给予了职业教育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鼓励,鼓励学生选择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可以保障人才的供给,还可以缓解高校学历过剩的问题。

德国的职业教育还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为学生的权益和就业助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和优势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也在企业中进行实践培训。

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不仅获得理论知识,还可以掌握实际技能,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企业参与度高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企业的参与度非常高,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且还可以在学生实习期间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

企业的参与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职场,还可以将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学生更加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

德国_双元制_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德国_双元制_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收稿日期:2010-12-31作者简介:王家爱(1961—),男,山东五莲人,潍坊职业学院院长,研究员。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王家爱(潍坊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31)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内在实质和突出特点,并就如何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特点;借鉴中图分类号:G512文献标识码:A德国的职业教育从层次上来分,主要有中职教育、继续教育和高职教育;从类型上来分,主要有“双元制”、全日制和短期培训等。

“双元制”是德国中职教育最基本的办学制度,也是其最成功的基本经验;高职教育主要是“双元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具体表现为职业学院或“双元制”大学。

现结合自己两次赴德国学习研修的体会,就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对我们的借鉴意见做简要分析,请大家指正。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在一百多年来传统学徒培训制度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是指企业。

在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后,被企业招收为学徒的人员具有接受中职教育的入学资格,而职业学院或“双元制”大学的入学资格,则必须是具备高等教育入学资格的同时,也被企业录用。

“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和学校按照法律法规各自行使自己的教育职责,学生以两种身份在两种不同地点接受两种不同的训练,其主要特征是:(一)两个教育体———企业与职业学校。

企业着重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学校着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二)受训者的两种身份———学生与学徒。

在“双元制”体系中受训者首先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成为企业的学徒,然后才是职业学校的学生。

(三)两种法律依据———职业教育法与学校法。

企业培训主要遵守联邦制定的职业教育法,职业学校的教学要遵守各州制定的学校法规,各州负责。

(四)两个主管单位———联邦政府与州文教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图分类号 】 1 0 0 1 — 8 7 9 4 ( 2 0 1 3 ) 0 3— 0 1 2 7 — 0 2

德 国“ 双元 制 ” 职业 教 育办 学模 式 中 , 学 生 具有 所谓 的“ 双元制” 职业 教 育 办 学 模 式 主 要 是 指 企业 学徒 工 和职业 院校 学 生 的双 重 身 份 , 职 业 院校 使企 业实 训 和职业 院校 理 论 教 育 相互 结 合 , 使 学 生 和实训 企业 在人 才 整 体 培养 目标 上 是相 辅 相 成 、 互 在学 校接 受 系统理 论 教 育 的 同 时 , 可 以在 企 业 中接 相 配合 的 , 特别是在学 生具体操作技能 的培训 中, 受职业 技 能培 训 , 从 而提 高 其 实 践操 作 能 力 的职 业 两 者既 各有 侧重 , 相互独立 , 又 能相 互 协 作 , 学 校 并 教育模 式 。 不 负责 学 生 的 培训 证 书 发 放 、 成绩认 定 、 结 业 考 核 德 国“ 双元 制 ” 中 的一 元 是 职业 教 育 培 训 中的 等 事项 , 而是 由各 个 行 业 协 会来 负责 的。 实训 企 业 企业 , 它是 学生 提 高 实 际操 作 技 能 的培训 基 地 。学 和 职业 院校 的紧 密 配合 及 考 核机 构 的严 格 把关 , 保 生 从学 校毕 业后 , 必 须 要 通 过 劳 动部 门 的职 业介 绍 证 了德 国职业 教 育整 体 质 量 的不 断 提 高 , 促 进 了德 中介部 门或 者 自己去选 择 一 家 企 业 , 然 后 根 据法 律 国职业 教 育 的健 康 快速发 展 。 规定 和 企 业 签 订 培 训 合 同后 得 到 一 个 培 训 岗 位 。 二、 德 国“ 双元 制” 职 业教 育办 学模式 主要 特点 企业 完 全承 担培 训 经 费 , 根 据 合 同为 学 生 提供 培 训 指 导人员 、 培 训设 备 、 培训场地 , 并 要 支付 学生 相 应 1 . 企 业技 能培训 和职 业 院校 教 育相 结合 的人 才 津贴 , 在 学生 培训 合 格后 , 他 们 可 以选 择 继 续 深 造 、 培 养途 径 留在 实训 企业 工作 或 者 去其 它企 业 工 作 , 原 培 训 企 德 国“ 双元 制 ” 职业 教 育对 人 才 培 养 是 采 用 企 业 不得 加 以阻拦 。 业 和院 校相互 分工 的方 式 来 完成 的 , 使 学 生 具 有 了 德 国“ 双元制” 的 另 一 元 是 职 业 教 育 院校 。职 双 重身 份 。这种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为期 一 般 是 三 年 , 在 业 教育 院校 是 德 国教 育 系统 中 十分 重 要 的一 个 组 整个 办 学过程 中 , 基本 上 分 成 了前 两年 的基 础 学 习 成 部分 。在 德 国 , 学生如果想接受 “ 双元制 ” 培训 , 和后 一年 的深 化 学 习 两个 阶段 。在 基 础 学 习 阶段 , 就必 须 要获取 相 当 于我 国初 中的 毕业 证 书 , 学 生 在 学生 主要 是 接 受 基 础 理 论 知 识 和 专 业 理 论 知 识 教 职业 教 育 院校 中要 接 受 和 职 业 相 关 的专 业 知 识 和 育 , 并 要进 行 相 应 的实 践 能力 的 培 训 , 他 们 每 个 学 基础 知识 , 特 别要 重 视 为未 来 职 业做 准 备 的实 践 技 期 有一 半 的时 间在 接受 理 论 知 识 教育 , 一 半 时 间参 与到企 业 实践 技 能 的 培 训 ; 在 深 化 学 习 阶段 , 学 生 需 要进 行 为 期 三 个 月 的毕 业 设 计 和 完 成 两个 专 题 【 收稿 日 期】 2 0 1 2 — 1 2 — 1 2 作业 , 并 只 有 在 通 过 学 位 论 文 答 辩 和 毕 业 考 试 以 【 基金项 目】 新 疆大 学校 院联 合 资助项 目《 创 新人 才培 后 , 才能 够获 得相应 的学位 、 证书 、 文凭 。 养与高校 实践教学— — 以新 疆 高校 为例》 的阶段 性成 果, 项 教 师在教 学过 程 中 , 要 能 够 按 照政 府 教 育 部 门 目批 准 号 为 X Y 1 1 0 2 1 3 所指 定 的教学 大 纲 和教 学 计 划 , 对 学 生进 行 理论 知 【 作者简 介】 汗克孜 ・ 伊 布拉音 ( 1 9 6 3一 ) , 女, 乌鲁木 齐 识 的传授 。一 般 而言 , 理 论 知 识 的传 授 主要 是 为 实 人, 硕士 , 副教授 , 研 究方向为教 育学和教 育管理 。 训而 服务 的 , 其 教 学 实 践 占总 培 训 时 间 的 3 0 % 左
德 国高等 职业 教 育中 “ 双元 制 ” 模 式 分 析 和 借 鉴 意 义
汗克孜 ・ 伊 布 拉 音
( 新疆 大 学 政治 与公 共管 理学 院 ,乌鲁 木齐 8 3 0 0 4 6 )
【 摘 要】 德 国高等职业教 育“ 双元制” 是校企共建 、 法律 支持的职 业教 育办学制度。 目 前, 我 国产 学研 合作 的
2 0 1 3第 3期
成 人 教 育
ADUI EDUCAT1 0N
No . 3 2 01 3 To t a l No . 31 4
( 总第 3 1 4期 )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8 7 9 4 . 2 0 1 3 . 0 3 . 0 4 3
办学模式就是参考德 国“ 双元制” 教育模式建立 的高技 能人 才职 业教 育模式 。文章在 对德 国“ 双元制 ” 职 业教 育 办
学模式 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 , 对于其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 并提 出对于完善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
【 关键词 】 德 国“ 双元制” ; 职业教育 ; 借鉴 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