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合集下载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重点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体运用人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对客体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的条件:(1)必须把理发认识即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2)要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计划、方案、办法;(3)要将理论、计划、办法交给群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可知论和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进了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法,阐明了认识的本质,解决了怎样才能认识世界的问题,从而消除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实现了认识论的根本性革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消除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所造成的认识脱离社会实践的消极直观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辩证法贯彻于认识过程,阐明了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过程,消除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僵死不变的形而上学缺陷;由于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的引入对历史发展和历史意识问题作出了唯物和辩证法的解释,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神学史观、英雄史观、人道主义史观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23、社会存在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1-哲学概论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1-哲学概论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讲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哲学概论哲学主要研究世界:(1)自然界;(2)人类社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哲学与世界观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3.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4.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哲学:世界观——观世界→世界是什么?方法论——论方法→怎么做?注:在我国,只有马哲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题】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

上述事实说明( ) 。

A.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体现)B.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D.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1)区别: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2)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又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宏观指导)。

【习题】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主要体现了()。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科学:历史、政治、经济思维科学:心理、逻辑【习题】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共基础知识之马克思主义哲学

公共基础知识之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大纲要求1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基本概念,正确认识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内涵。

□要点速记一、基本概念1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含义所谓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

所谓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世界观问题。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一般来说,人们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和观点,直接决定着人们用什么方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所以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2)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哲学是世界观的系统理论。

人们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朴素的,经验色彩很浓,往往零散、不系统。

每一个正常的成年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哲学家。

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是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的回答世界观问题。

这种理论化和系统化,就是哲学与一般世界观的区别。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哲学和具体科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我们既要反对贬低哲学、取消哲学的“哲学无用论”,又要反对夸大哲学作用,用哲学去取代具体科学的研究的“代替论”。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两者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不同。

哲学以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是站在各门科学之上的总结研究。

具体科学以物质世界的特殊领域和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是物质世界一定领域、一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规律。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的发展、新成果是哲学发展的重要条件。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意识)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意识)

江苏事业单位
南京市白下区中山南路8号苏豪大厦22层 微信号:jssydwksw 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带来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意识)。

1.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社会意识的构成可分为: 按社会意识的主体构成: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按社会意识的结构划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2.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人类个体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在自身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体的社会实践的产物。

个人意识是在人类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出现的。

原始社会早期没有个人意识,只有群体意识。

随着远古人类生活的发展才逐渐从群体意识分离出个人意识。

所谓群体意识是指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

群体意识是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群体意识是群体实践活动的产物。

3.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还可分为个人心理和群体心理,阶级心理是阶级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群体心理,民族心理也是人类社会十分重要的群体心理。

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具有相对稳定形式的、自觉的社会意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它们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类是各种自然科学以及一部分社会科学,它们本身没有阶级性,可为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阶级服务。

最新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汇总

最新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汇总

最新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汇总《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事业单位概况、职业道德、公文与论文写作、科技常识和环境保护、文史知识、地方省情知识和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哲学概述1.哲学的概念。

2.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5.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三)物质和意识1.物质的概念。

2.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意识的起源与本质: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

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6.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四)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2.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3.质量互变规律。

4.否定之否定规律。

5.对立统一规律。

(五)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现象和本质。

2.内容和形式。

3.原因和结果。

4.必然性和偶然性。

5.可能性和现实性。

(六)认识、实践、真理1.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真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和谬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七)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社会基本矛盾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公基常考知识点

公基常考知识点

公基常考知识点《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事业单位概况、职业道德、公文与论文写作、科技常识和环境保护、文史知识、地方省情知识和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哲学概述 1.哲学的概念。

2.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5.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三)物质和意识1.物质的概念。

2.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意识的起源与本质: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

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6.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四)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纪律1.物质世界的普遍接洽。

2.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3.质量互变纪律。

4.否定之否定纪律。

5.对立统一纪律。

(五)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现象和本质。

2.内容和形式。

3.原因和结果。

4.必然性和偶然性。

5.可能性和现实性。

(六)认识、实践、真理1.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真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和谬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XXX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七)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社会基本矛盾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2.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维导图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维导图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哲学与世界观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世界观对世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人们用怎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世界观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区别具体科学是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是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具体科学是基础,哲学提供指导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的对(哲学的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恩格斯恩格斯在《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学的终结》中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第一,物质第二;意识决定物质。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可知论思维可以认识存在(无不可认识之物)不可知论思维不可认识存在(神秘、不可知)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观点: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题眼:人、机器、机械、静止、孤立、片面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唯心主义主观唯心客观唯心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学概论观点:某种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世界的本原题眼:金、木、水、火、土、阴、阳、天(天行有常)进步性:否认神创,坚持唯物,本质正确局限性:观点是猜测,无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观点:世界的本质是人的主观精神题眼:我、心、感觉、意志等代表人物:孟子、庄子、王阳明、笛卡尔、贝克莱观点:世界的本质是客观精神题眼:道、理、绝对观念、理念、上帝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概论马思与马哲马哲产生的科学基础细胞学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否定了神创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德国物理学家迈耶和英国物理学家焦耳)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主义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不是首创,历史唯物是马恩首创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但形而上学黑格尔:辩证法,但唯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科学社会主义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设想乌托邦)圣西门、傅里叶、欧文是哲学和政经学的运用,又是落脚点;居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顶端是马哲的运用与证明是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哲的基本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发展性和人民性实践的观点是马哲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哲的历史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观点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却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第一,它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坚持了可知论和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经验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坚持了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四,它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第五,它为科学的发展和一切实际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第一,自然界是客观的首先,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

无论是无机自然界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宙世界,还是有生命的生物界,都是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产生,并客观地存在着。

其次,人类产生后,生产劳动使自然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人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的印记。

但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自然物必须客观存在着,并且具有可以被人们利用和改造的属性。

也就是说,人们利用和改造的自然物,不能是凭空想象的自然物,也不能凭空想象它有什么属性。

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物,必须依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遵循自然物的客观规律,不能随心所欲。

第二,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自然界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是客观实在的。

这比较容易理解,因为自然界的事物没有意识。

但是,对于人类社会是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的,是客观实在的,就比较难以理解。

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的变化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动机支配下的。

尽管如此,人和人类社会仍然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是客观实在的。

首先,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形成是由客观世界发展而来的。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而是在自然界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

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2、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中国的国体与政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

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价值取向、道德修养、行为规范。

6、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等(报考全省法院、检察院系统法律专业职位的加试内容,包括上述范围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知识)。

7、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党政机关公文基本知识、常用公文写作、常用事务文书写作、公文处理。

8、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金融经济、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科学前沿、科技常识。

9、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10、其他知识:最新的时政知识。

[2]。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政治知识部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带来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1.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是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并发展起来的。

它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合理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以及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的、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

①从实践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在本质上是辩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②从实践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它是为无产阶级革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思想体系。

②它是具有彻底批判精神的理论。

包括对自己的学说也采取批判的、革命的态度。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彻底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高度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又是自然观与历史观高度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

公共基础知识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公共基础知识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一块重要理论基石。能量守恒的意义首要的是建立物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某种物理量间的等量关系。
3.生物进化论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阐述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进化理论,给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沉重的打击。这也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可以说是多人研究的结果。
1842年,德国的青年医生迈尔(J.R.Mayer,1814-1878),写成了他的第一篇关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论文:《论无机自然界的力》; 1847年,英国酿酒商焦耳、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分别发表各自有关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讲演或论文;不过,焦耳被认为是最先用科学实验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人,但 焦耳和赫尔姆霍茨也承认迈尔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优先权。 1953年,威廉·汤姆生帮助焦耳终于完成了关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精确表述。至此,自然科学中的三大发现之一的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宣告得到公认。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 Nhomakorabea自然基础: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1.细胞学说 19世纪30年代 ,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主要内容是:细胞是动、植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样,就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细胞把生物界的所有物种都联系起来了,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这是对生物进化论的一个巨大的支持。细胞学说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恩格斯对此评价很高,把细胞学说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和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达尔文,在其巨著《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该学说的要点是群体中的个体具有性状差异,这些个体对其所处的环境具有不同的适应性;由于空间和食物有限,个体间存在生存竞争,结果,具有有利性状的个体得以生存并通过繁殖传递给后代,具有不利性状的个体会逐渐被淘汰(达尔文把自然界这种留优汰劣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由于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同一物种就可能出现性状分歧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2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2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 2个核心:物质、意识 • 物质(客观实在性)
•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 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例题
•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 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 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提出这一物质定义的是: • A.费尔巴哈 • B.黑格尔 • C.列宁 • D.马克思 • C
•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即物质第一性、意 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例题
•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A. 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 主义观点 • B. 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 C. 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 义观点 • D. 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 D
• a、(整体性)系统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状态 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 • b、(结构性)系统的性质不仅取决于构成 系统的各要素的性质,更取决于这些要素 的组成方式即结构。
例题
• 每一个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 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 DNA 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 这段话蕴涵的哲理有() • A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 • B 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C 整体等于部分之和 • D 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 • ABD
2、根本特征
•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例题
• • • • • •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是() A.德国的古典哲学 B.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的现实社会主义 D.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ABD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政治常识的考查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六个部分。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一、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世界的客观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2) 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3)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辩证法(1) 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

(2) 运动和发展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3) 规律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矛盾及其特点;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特点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联系3篇

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联系3篇

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联系3篇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联系1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联系政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现代政治思想的重要基石之一。

因此,政治知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这一联系。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人类解放等。

其中,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它强调对事物的矛盾、变化、发展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本质是阶级斗争,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不可避免的,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之一,它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是反映经济基础的利益关系的,因而阶级斗争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

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它强调要消除人类社会中的剥削、压迫和不平等现象,使人类能够自由发展、平等交往、和谐共存。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知识的联系政治是关于人类社会组织和管理的学科,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关于人类社会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政治知识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深入的社会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强调要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全面分析社会现象的各个方面,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在政治学的研究领域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释政治行为、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阶级斗争的根本性质和宏观趋势。

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在政治领域,阶级斗争是各国政治历程中的重要元素,领导人、政治势力、政治体系和社会结构等因素都构成了复杂的阶级关系网络。

公共基础知识马哲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马哲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与世界观的统一。

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不是科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随着科学发展而发展。

3.按物质和意识的第一性区分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第一性唯物就是唯物主义反之第一性唯心就是唯心主义。

4.按意识与物质的有无统一性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如果有统一性就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主义或彻底的唯物主义),如果没有统一性就是不可知论(本质就是唯心主义)5.唯心主义分为:客观唯心与主观唯心。

主观唯心:就是按人得意识去认识世界,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等。

主张唯我论,提倡人的精神是世界本源。

(信自己,自大型)客观唯心主义:某种客观精神或原则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与物质世界而存在;如上帝创造世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提倡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源。

(信主)6.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有三种: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时物质组成的,比如风火雷电水火气土等;把物质归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性唯物主义。

比较古板善于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还有不彻底性被马克思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原因是说在自然方面是唯物主义但是一到历史方面又回到了唯心主义。

3.现代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都是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要求看问题,做事情要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要求看问题要做事情要联系事物的两面性)7.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8.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不运动的物质导致形而上学,无物质的运动导致唯心主义9.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指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实践性(基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科学性革命性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唯物一元论一元论唯心一元论10.一元论与二元论:一元论认为世界本源要么是物质要么是意识,二者其一。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公共基础知识是一门涵盖众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各类考试和个人知识储备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政治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其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其活的灵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二、法律部分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

2、民法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包括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法律行为、合同、物权、债权、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的内容。

3、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公共基础知识、考研 政治篇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公共基础知识、考研 政治篇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公共基础知识、考研政治篇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2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2 -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 2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 2 -1.哲学概述.................................................................................................................................. - 2 -2.哲学的基本问题...................................................................................................................... - 2 -二、物质和意识......................................................................................................................... - 3 -1.物质与运动.............................................................................................................................. - 3 -2.意识的本质.............................................................................................................................. - 4 -三、唯物辩证法......................................................................................................................... - 4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 4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 - 5 -(三)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 5 -四、认识论................................................................................................................................. - 6 -(一)认识的本质及其辩证发展.................................................................................................. - 6 -(二)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 7 -1.真理及其客观性...................................................................................................................... - 7 -2.真理的辩证发展...................................................................................................................... - 7 -五、历史唯物论......................................................................................................................... - 8 -(一)社会的基本结构.................................................................................................................. - 8 -(二)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一般规律...................................................................................... - 9 -(三)人的本质、作用和全面发展.............................................................................................. - 9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10 -一、商品与货币....................................................................................................................... - 10 -三、资本的积累与流通........................................................................................................... - 11 -四、剩余价值的分割与国民收入分配................................................................................... - 12 -公共基础知识、考研政治篇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哲学概述哲学是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政治知识部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带来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1.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是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并发展起来的。

它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合理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以及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的、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

①从实践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在本质上是辩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②从实践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它是为无产阶级革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思想体系。

②它是具有彻底批判精神的理论。

包括对自己的学说也采取批判的、革命的态度。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彻底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高度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又是自然观与历史观高度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

②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以上内容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备考公共基础知识提供备考指导,供大家学习
参考!
推荐河南招教网 /?wt.mc_id=bk10702 发布河南最新的招教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招聘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